银洞遗址

银洞遗址

银洞遗址位于登封市区西约35公里的君召乡井眼沟村北的马鞍山厢子崖半腰,西有中灵山,东有挡阳山,北为鞍坡山主峰,南为山坡,山坡下有井眼沟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2°47′14.3″,北纬34°27′49.9″,海拔899米。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2009年6月3日被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名称:银洞遗址

位于:登封市

海拔:899 m

地理坐标:东经112°47′14.3″,34°27′

宁夏银川水洞沟遗址景点介绍

宁夏银川水洞沟遗址景点介绍

宁夏银川水洞沟遗址景点介绍

水洞沟遗址如同一个被遗忘的世界,原始而纯粹,荒芜的草甸,留着一座座风蚀斑驳的断岩,让人仿佛置身于异星球。以下是我整理的宁夏银川水洞沟遗址景点介绍,欢迎阅读!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加上石器时代的神秘,让水洞沟的美誉纷沓而至:“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景区”、“宁夏我最喜爱的十大旅游景区”等等,难以一一罗列。

水洞沟遗址位于宁夏银川市灵武市,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原始人的发祥地,发源于宁夏灵武市与盐池县交界处的宝塔,在明长城南侧拐弯,流经鄂托克前旗西角的上海庙镇的芒哈图后入黄河干流,全长60公里,流域面积950平方公里。水洞沟沟宽50-200米,沟深6-14米,两岸为棕钙土。由于沿河有泉水溢出,形成许多小洞,故称“水洞沟”,水洞沟遗址见证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这里保持了古朴的'雅丹地貌。该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洞沟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距银川市60公里,位于水洞沟遗址灵武市临河乡水洞沟一处面南的崖壁上。它是是中国目前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蕴藏着丰富而珍贵的史前资料,被列为国家“十一五”文物保护规划重大遗址之一。中国发现的材料最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之一,是迄今为止我国在黄河地区唯一经过正式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水洞沟遗址博物馆将高科技、艺术性、文学性等元素完美融合,使万年的时光和历史场景倒流,可实景体验三万年前远古人类生产、生活场景和暴雨、洪水、地震等灾难来临时的震撼场景。是我国目前唯一面积最大的室内动感体验性展馆。由长城、烽燧墩台、城堡、大峡谷和蜿蜒曲折于峡谷绝壁中的藏兵洞等构成的长城立体军事防御体系,是中国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军事防御建筑大观园,可身临其境体验明代地道战的惊险刺激。

从三万年到五百年,从史前遗址到边塞文化,从土林景观到高峡平湖,从大漠边关到江南秀色,神奇水洞沟可谓处处有惊险,步步有亮点。 ;

水洞沟游记

2019年2月17日,游览银川水洞沟景区。

几位河北同事来宁夏进行业务交流,结束之后正值周日,他们是下午16:30的航班,有半天多的空余时间,于是决定大家一同到水洞沟景区游览。

2012年到宁夏自驾游时,去了沙坡头、沙湖和镇北堡影视城三个景区。当时还没有听说过水洞沟这个景区,后在查看各省的5A景区时,才发现宁夏还有一个水洞沟景区未曾光顾。经过了解,水洞沟景区是在2015年建成5A景区后才开放的,原来并没有什么名气。

水洞沟景区是一处古人类文化遗址景区。位于宁夏银川灵武市临河镇水洞沟村,西距银川市19公里,南距灵武市30公里,地处银川河东旅游带的核心部位,北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相接,是连接宁蒙旅游的纽带,占地面积7.8平方公里。1923年,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桑志华从天津入境,沿黄河两岸进行考古考察,在水洞沟村发现大约4万年前古人类的生存遗迹,通过发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动物化石。解放后,国家分别在1960年、1963年、2005年和2012年进行了四次与国外合作和独立的考古发掘工作,最终将水洞沟古人类生活的年代推断到4万年前。水洞沟因此而成为中国最早发掘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文化遗址,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 ”、“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被国家列为“最具中华文明意义的百项考古发现”之一。1988年,水洞沟古人类文化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8月,被公布为国家地质公园。2015年,水洞沟景区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5A国家级旅游景区。

约9:20,一行人在市区红雷拉面馆吃过早饭,驱车前往水洞沟景区。大约40-50钟的时间来到景区,因为是冬季,原本以为和游览西夏王陵一样,景区没有几个人,及至来到景区,却发现景区外的停车场居然停放了几十台车,看来5A景区的魅力确实要比4A的景区大的多。

购票进入景区,首先参观水洞沟遗址博物院,博物院建筑面积4308平方米,外形仿水洞沟出土的石器,是我国西北地区唯一展示旧石器时代文化面貌的主题博物馆。里面展出了人类进化的头盖骨、石器、陶器、装饰品等,我们随着导游员的讲解慢慢前行,最后来到馆内的核心部位―动感体验展示厅。展示厅在传统博物馆参观性功能的基础上融入了艺术性、文学性和高科技的创新元素。以270度超大型半景画、实景、幻影成像等展示形式,结合世界最先进的声、光、电、可调式地震平台等技术的运用,真实再现了4万年前远古人类其乐融融的渔猎生活和打制石器的生产场景以及暴雨倾盆、洪水肆掠、山崩地裂等震撼的灾难场景,场景唯美逼真,让人震撼,艺术的构思让游客很快融入4万年前的生活场景中。

参观了遗址博物馆,我们来到实景景区游览,导游引导我们来到张三小店,为我们介绍院子里矗立着的四座人物雕像,他们分别是对发掘水洞沟遗址做出过卓越贡献的几位中外考古学家―法国的德日进、桑志华和中国的裴文中与贾兰坡。早晨出发的时候还是晴天,没想到到了景区天却阴沉了起来。原本阳光照耀还有些暖意,但在博物馆阴冷的室内环境中走出来再进入到阴冷的室外,大家还是感受到了宁夏冬日寒冷的余威。还好小店里有免费饮用的酸枣汤,热热的,酸甜适口,接连喝了三杯,驱走了身上的一些寒气。

水洞沟实景有遗址区、明长城、芦花沟、大峡谷、沙枣湾、红山湖、藏兵洞等大约十几个景点。我们因为时间限制,另外因为是冬天,到处光秃秃的,有一些景点也失去了夏日的神韵,因此我们决定只游览遗址区、明长城和藏兵洞等几个核心景点。

水洞沟的景交方式独有特色,其他景区无非是中巴车、电瓶车,但这里却是独树一帜的骆驼平板车。我们怀着新奇乘着驼车前往遗址区,路上还花费每人一元听车夫唱了陕北的信天游《兰花花》。

遗址区的“水洞沟遗址”标志碑刻是按照发掘出的水洞沟人的古石器―尖状器的形状建造的。沿着芦花沟向遗址区腹地探寻,木栈道一侧是潺潺流水的清澈小溪,在零下8℃的天气,水居然没有结冰,不知道水是从哪里流出的。小溪的河套中,密密的芦苇已被收割,只留下了苇茬,一些地方还有放火烧过的痕迹,溪水的右岸是一丛丛没有收割的较低矮的芦花丛,紧挨芦花丛的都是壁立高耸的雅丹地貌,一些遗址探方被完好地保存下来,再现了当时艰辛而细致的考古发掘场景。

行至芦花沟尽头,我们没有沿木栈道原路返回,顺着明长城的脚下走土路来到明长城景点的入口,这里是明长城灵武段。明长城遗址西至入黄河的长城小龙头,东至盐池境内,是相对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段长城遗址。站在长城上放眼眺望,北边的毛乌素沙漠,南边的水洞沟景区地貌尽收眼底。明长城遗址也是银川灵武与内蒙古鄂尔多斯的分界线,站在长城之上,我们可以一只脚在内蒙古的土地上,另一 脚在宁夏的土地上。尽管眼前的明长城已经经过了500多年的风雨侵蚀,但是从现在的风貌仍然能看到当年建筑气势的恢宏,再回想在镇北堡影视城看到的所谓的明长城遗址,和这里相比,只能算一个土堆而已。

游完明长城,依然乘坐驼车返回景区入口,出景区再乘坐中巴车前往4公里外的藏兵洞景点。藏兵洞是明朝时期红山堡守军由地上转入地下,隐蔽军队,保护自己,待机出击,或在空旷处设伏兵的地道。这在全国是唯一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立体军事防御体系。我们跟随导游进入藏兵洞游览参观,每到一处,导游都会进行细致的讲解。藏兵洞蜿蜒曲折于悬壁之中,上下相通,左右相连,洞中分叉颇多,左盘右旋,久久不见尽头,确如迷宫。洞中除洞道外,在居住区左右辟有土屋,可以住人,是专供领兵的将军住的。洞内还设有粮食储藏室,水井、灶房等,只要储藏够一定的食物,在相应的一段时间内,洞内所藏将士不出洞照样可以生存。在作战区,洞道内,每隔一段距离便有不同样式的机关埋伏,用于杀伤敌人。陷阱、凹阵、凸阵、生死门、铁蒺藜等等,真是机关算尽,险象横生。藏兵洞高出沟底10多米,既便爆发山洪,藏兵洞都不曾为水淹过。对于古人用兵的智慧,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本来只想参观藏兵洞,但红山堡遗址和宁夏长城博物馆与藏兵洞是一系列景点,因此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又顺便参观了这两个景点。没想到红山堡的城门遗址居然还是电视剧《乔家大院》的取景地,这也算是意外收获所得吧。红山堡因位于红山地区而得名。它是明代长城防御体系中的一个城障,距今已有500多年。长城博物馆仿宁夏西北地区传统堡寨建筑形制,一层建筑,二进院落。以照片、模型、图表、绘画及仿制实物的形式展示长城兴建、长城戍边、长城攻战、长城管理、长城与民族文化交流等内容,展示了宁夏历代长城风貌及变迁。

游完水洞沟,感觉这里5A景区的称号还是名副其实的。这里有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存,有500多年前明长城和藏兵洞的遗址,又是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如果是夏天,还有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美丽的自然风景融汇交织在一起,确实不枉5A景区的称号,夏天的时候,值得再来漫游一番,在风景宜人的景观中细细地品味这里悠久的远古文化。

寻古探幽~北京房山古银矿遗址——古洞坡

房山新闻事、爆料事、新鲜事、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逗乐的。。。欢迎私信爆料、投稿!

爆料请加小编微信:haofs01

古洞坡这个名字

是二十几年前

在一本文史资料上见

到的,“北京西山

银矿”、“宛平县西

白银”。

北京房山古银矿遗址

古洞坡

古洞坡,位于北京房山区霞云岭乡北直河村村北、史家营乡杨林水村任家铺小自然村村南的分界岭南北两侧。这道山岭在过去是直隶房山县与宛平县的界山。史家营乡一侧管这一带古银矿遗址还叫“七十二间房”。互联网上有很多介绍古洞坡的相关资料。

以下是2010年11月中旬

在史家营乡一侧拍下的几张古洞坡的照片,

杨林水村任家铺小水库

北京房山区史家营乡杨林水村任家铺老村民宅

向东远眺可以看到圣莲山景区

由任家铺向南顺沟去向古银矿采区

---古洞坡七十二间房的古道小路

☟☟☟

古洞坡与白草畔风景区较近,自然风景较好,林木覆盖绿达到80%。古银矿遗址规模庞大,开凿精细,实属罕见,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山崖上的石刻,多为民间的图腾与崇拜,具有悠久的历史考古价值。

位于半山腰的古银矿采矿洞洞口

☟☟☟

采矿洞内的狭窄通道

☟☟☟

矿洞内的蝙蝠

☟☟☟

古洞坡是京郊少见的古银矿遗址,有古银矿遗址多处,《北京通史》第十三卷23页记载:“金代时期,西山采银银山在坟山西北,其山东西形式岭南属奉先县(今房山县)。有银洞54处,岭北属宛平县,有银洞62处二县银洞只是一一山,自陵寝红排沙以西(至)至最近银洞四十二里,至最远银洞四十八里”。

到霞云岭北直河村一侧的古洞坡,

交通是个大问题。

北直河老村的大槐树处。

狭沟、崖壁上的小古道

过一道狭口后,

沟中横有一道如下图所示的石墙,

墙上是一块开阔平地。

大块平地的北缘即是去往古洞坡必经的三蹦水瀑布

双峰垭口北侧的山峰名叫柏树坨,古道从其东侧盘上,直至峰顶北侧。柏树坨北侧是一条如下图所示斜向东北、几十米长、白色山石狭窄小山脊,当地人称之为“石桥”。

“石桥”的东北端,小路分为左右,分别去往东西两个方向,两条小路相夹的是一个坨台。先择小路右走向东,路边右侧一大石上有下两图中所示的石刻图案,应为当年矿工闲暇时娱乐所用。

小路绕过坨台东侧,横切山坡沿等高线一直平行向东。向东远望。几百米外的大沟尽头半山腰处有下图中所示的两处朝向西方的石壁。

小路平行至大沟的尽头,向左(北)陡上一小段,找到银矿采矿洞口处。事先,仔细研读几位山友的博文,强记途中的几处关键点及相关参照物,一路没走一点差道,1小时45分便上到北直河古洞坡古银矿矿洞口。

碎石下的石缝中冒出飕飕冷气,并能嗅到山洞中的那种特殊味道。碎石下掩埋的定是一处可进入山体的矿洞口。

进入下图这个古矿洞口,穿过山体可到达史家营乡杨林水任家铺一侧的七十二间房矿洞区。

山体中的采矿洞穴犹如掰开面包所看到的丝窝,洞洞相连,大洞套小洞,上下左右皆是大小形状不一如鼠洞的通道,贸然进入是万分危险的。刚刚钻过的地方回头再看就变了模样,很难原路退回,如在这样复杂的洞群环境中迷路会是非常糟糕的!

探洞者在洞口上方的石缝中钉上铁钉,将黑色的丝线拴在铁钉上固定,带线进洞, 以其作为返回出洞的引路标。

原路返回到坨台前“石桥”桥头的岔道口处,仅仅用十分钟时间。再向西走,沿等高线平行大约四、五百米可见到下图所示的台地。要垂直台地护墙向西上。

垂直台地护墙向西上,迎面可以看到红色的石壁上有下图中所示的石刻。所刻的年代不一,有明代后期的,也有清前期的,有图有字,是古代开采银矿的矿工们闲暇所为。

朝向东方的岩壁上,由北向南,几十米长的红色坚硬岩石上刻有许多文字、图案。

拍完古洞坡古岩画照片后,沿来路原路下山。过三蹦水,出狭口后直接向南翻过小岭,走西侧的那条北直河古洞坡古道而回。共用四小时时间。

古银矿遗址规模庞大,

开凿精细,实属罕见,

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山崖上的石刻,

多为民间的图腾与崇拜,

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考古价值。

温馨提示

近日连降雨山区地质灾害风险极高,多数山区景区、沟道已封闭,请大家避免前往山区、河道、沟道,注意安全。

来源:新浪微博——北京房山独孤走、百度百科

投稿邮箱:489137665@qq.com

玩转房山必备微信号

网聚房山微信号:bjhaofs

房山消费指南微信号:fsxfzn

营盘山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介绍 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地址门票价格

营盘山遗址这是云南发现超多遗址文物的遗址地。在遗址位置发掘出了众多石器跟陶瓷片,在那片土地上发掘出了黑陶,红陶数量不等珍贵文物。目前这里是免费对外开放的。

营盘山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介绍 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地址门票价格

营盘山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景区基本信息

门票:免费

位置:云南省昆明禄劝

开放时间: 全天

交通路线

昆明北部汽车客运站有昆明至禄劝县的客车,行程约2小时。

自驾路线:

从昆明出发进入沣源路——杭瑞高速——京昆高速——香水路——G108——秀屏路——东山路行驶150米到达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

营盘山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介绍 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地址门票价格

营盘山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景区攻略

禄劝县是云南省昆明市辖县之一。营盘山遗址是云南省自1990年以来发现最多新石器时代文物的洞穴遗址。

营盘山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位于岷江东南岸三级台地。它有5米宽,4米高,66米深,最宽处21米宽。该遗址是在1984年的文物普查中发现的,并收集了部分石器和陶器碎片。

1989年7月,县文物办公室对遗址全面清理,遗址出土了,砂灰陶、夹砂橙红陶、黑陶、泥质红陶等陶片超过20000件,石头(刀、纺轮、石臼、斧、锛、凿)超过50块,蚌刀4块,小海贝29枚和羊、马、鹿、猪、牛和其他动物的牙齿和贝壳。

营盘山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介绍 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地址门票价格

据了解,营盘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岷江东岸和南岸的三级台地。遗址场地呈梯形,东西宽120-200米,南北长约1000米,总面积近15万平方米。该遗址包括新石器时代和石棺时代的文物。其中,新石器时代的遗迹是5500 - 5000年前的中心聚落遗址,石棺时代的遗迹是西周、战国、秦汉时期的石棺墓。

2000 - 2006,成都文物和考古研究所、阿坝州文物管理所、茂县羌族博物馆正式发掘文物管理网站,七年来,发掘总面积近3000平方米,发现9座的房屋基地,5座人殉坑,4座窑址,灰坑100余个等,此外,在中西部的废墟发现的大量类似于广场,出土器物包括陶器、玉、石、微晶,骨器、蚌器等,总数几乎全部;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出土文物在营盘山包括最早的陶瓷雕塑四川发现,最早的文物人工用朱砂在中国发现,最早和最大的陶瓷窑遗址发现在长江的上游,和最多的彩色陶器在四川出土。

据专家介绍,营盘山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岷江甚至在四川西北部新石器时代考古工作突破,不仅将巴蜀文明进步的历史起源在5000年前,是找到灿烂的三星堆文明和砂的来源提供了新线索,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