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大桥

邓大桥

时代:晋—清

类型:古建筑(桥涵码头)

地址:江西省新建县石埠乡乌城村西北1000米李村边

简介:

位于新建县石埠乡乌城村西北1000米李村边。传说此最早建朝。长34.9米,宽1.8米,桥底有五个石墩,均用整块麻石垒起,个墩的石块呈■形,桥上架起四个假面,每个假面由五根条石组成,中间两段为正桥。每段条石长5.1米,桥的每根条石宽34厘米,厚30-40厘米。清代维修,将原三根条石加宽为五根。民国时当地群众又募捐重修,附近有青石碑文“募修邓大桥”“芳名开列于后”等。碑已残,文字不详。1996年3月公布为南昌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州文桥镇邓家,历史悠久,景色很美,名气蛮大,你去玩了吗

看了朋友蒋家红先生在报纸上发表的《升乡厚重的人文印记》后,一直想看一看全州县文桥镇的邓家村。

全州在宋代或宋以前便有六乡的行政建制,升乡是全州历史上出“富贵”的地方。

据蒋家红先生介绍,邓家村邓性高,大明崇祯年间进士,擢四川顺庆西充县知县,村里还出举人36人。一个村出这么多人物是不简单的!

但笔者查史料,发现地方志没有邓性高中进士的记录,有一个文桥人叫邓惟高中过进士,但一些书上记载他是文桥矮岭人,也任过西充县知县,怀疑他是从邓家迁出的,故有此误。前不久,与全州县文联主席杨忠平去了一趟邓家,看了邓家的门楼,才发现自己的推断也不完全对。

霭岭邓家

 门楼上写的是霭岭邓家,问文桥镇宣传委员廖斌,才知道霭岭与邓家是一个村子,且邓家又分左村与右村。廖委员说,整个邓家村包括左村(有一个自然村也叫矮岭),右村及其它村统称霭岭,故叫霭岭邓家。不过门楼上写的,已经不是一些书籍上记载的矮岭了。

有一本写全州进士的书,记载邓家还出了邓承券与邓震甲两名进士,但地方志无记载,不知是漏记了,还是误传,待考。

邓家还保留着祠堂,但只是局部了。

邓家邓氏公祠

始祖高密侯祠堂

祠堂碑上写着重建字样,记载着捐款人的姓名,落款为光绪三年。

高密侯祠之门

文桥有“邓家的顶子、易家的银子、廖家的谷子”。这话反映那个时代的一种现实,可见邓家村古代是出了不少官员的。

邓家村还保留了一条石板路

这条石板路可以直通邓家村一个很有名的井泉。

这口井泉叫大泉井

钉子路看样子是维修了的,很漂亮

井泉是一个清澈的大水池

大泉井鱼大水清

廖斌先生说,这口井泉不受外界的影响,雨水再大,水质也非常清澈。

井泉四周古树参

古树的叶子几乎覆盖了有数亩水面的大泉井

古树与水相依

树、水、鱼融为一体的美景

井泉的大鱼自在地游玩

传说,人们不吃井泉里的大鱼,日本侵略军进村时,这些鱼儿也惨遭不幸了。

大井泉美丽幽静,是休闲胜地

人凭衣衫美,村靠风景秀。2002年村民集资维修,加上县、乡与各界人士的支持,当时有镇领导周厚才出了不少力,于2003年竣工。

大泉井令人留恋忘返

宋庆历六年(1046年),,村邓姓始祖钦公在井旁开基,至今有近千年历史。与古井相传的还有古树。

村里有许多大树,这这棵古樟有1050年历史(2017年古樟保护牌标的年龄),据廖委员说是全州最老最大的古樟。

这棵古樟,是这个村历史的见证者

全州古语说“富贵落升乡”,古升乡,历史厚重,景色也佳,是有许多可看的地方哦!

蒋廷松

建议岳阳市洞庭大道修建立交桥(从洞庭湖大桥至三眼桥南湖大桥)

Hello,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沈嘉城,前几日我写了一篇建议巴陵路全线修建高架桥的提议,很多网友表示支持,但是呼声最高的是,大家都建议洞庭大道修建高架桥,我昨天从十八中到会展中心办事,刚好走的洞庭大道,早高峰确实很拥堵,所以我觉得这条路修建高架桥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2019年岳阳市全年GDP高达3780.41亿元,稳居湖南省第二,作为湖南省的经济强市,湖南省域副中心城市,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之一,我们大岳州府的道路基础建设必须要有前瞻性。

建设洞庭大道立交桥理由如下:

第一:洞庭大道(S306)是岳阳南北走向的一条城市主要通道,从洞庭湖大桥经琵琶王立交桥、花板桥南湖大桥最后连接湘北大道,是岳阳市过境车辆和进入城区的必经之路,在洞庭大道上面修建高架桥,可以有效的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给过境车辆提供快捷便利的道路,同时过境车辆在高架桥上快速通过城区,可以减少尾气排放,噪音污染等多重好处。

第二:提升岳阳市的整体形象,能够对政府招商引资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目前岳阳市有众多世界500强入驻(华为、新金宝、复星合力、碧桂园、恒大等)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大企业来岳阳投资,城市道路建设也至关重要。

第三:可以推动岳阳市的旅游、物流、文化等产业,拉动经济发展,岳阳市是全国著名旅游城市,每年全国各地的人民来岳阳旅游观光非常多!

第四:修建高架桥成本相对较低、可行性高!做生意也要讲究投资回报率,政府修桥、修路也要考虑成本的!

记得点赞评论转发加关注哦,谢谢

桥!大桥!特大桥!一河三桥见证贵州山区巨变

贵州平塘县通州镇平里河村,一座三塔双索面叠合梁斜拉桥——平塘特大桥横跨槽渡河谷。放眼望去,蓝白相间的桥体似乎幻化为天空一角。像这样跨越槽渡河、连通平里河村的桥还有两座——平里河桥和平河大桥。

最早的平里河桥建于1958年。“这座桥建起之前,村民出行很困难,可没有赶集这样的热闹。”春节前夕,平里河村87岁的老人向传国看着来往的车流人流说。64年前,平塘县组织修建罗甸到平塘的公路,长70米的平里河桥便在其中。槽渡河迎来第一座三孔石拱桥,极大便利了当地村民的出行。

半个世纪后的2015年,平里河桥上游1公里处,长168米的5孔箱梁式大桥——平里河大桥建成,成为国道G552平塘至罗甸段交通要道。平里河村也搭上发展的快车,村民们纷纷种植西红柿辣椒、四月桃等早熟多产的蔬果,一辆辆满载的货车成了桥上的风景。一座座桥,让贵州山乡越来越近,群众越来越富。

贵州的桥梁,还在不断变大、变长、变高。2019年12月30日,随着平塘至罗甸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被人民誉为“天空之桥”的平塘特大桥横空出世——全长2135米,主塔高332米,为世界山区最大跨径的三塔斜拉桥。2021年6月,该桥荣获第38届国际桥梁大会(IBC)最高奖古斯塔夫斯·林德撒尔奖。

桥上的风景更加多姿多彩。很多人不远万里驱车前来,只为一睹“天空之桥”的雄姿。桥下特意配套建设的“天空之桥”观光旅游服务区,也是贵州首个桥旅融合服务区,让桥和高速公路从单一的出行功能,向交通、生态、旅游、消费等复合功能转变。

群山万壑铺大道,畅通联结展通途。作为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一座座大桥架起贵州“高速平原”,在助推贵州摆脱贫困后,接续迈步新时代新征程。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盛亚亿 莫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