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岗失考墓石刻

后岗失考墓石刻

后岗失考墓石刻位于江宁区湖熟镇后山岗村,时代为明代。

后岗失考墓石刻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陕西发现的李小孩墓,墓中石棺刻着四个字,考古专家:有点害怕

西安古称长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城市。在考古界素来有“地上文物山西,地下文物看陕西”的说法,而西安作为陕西省的省会,不但有着“十三朝古都”的美誉,更是有着数量惊人的古墓比如说,当初西安在修建地铁时,规划的每一条线路几乎都有古墓阻挡,为了清理这些古墓,考古专家们颇费了一番功夫。

隋唐时期是西安古代最辉煌的时期,隋朝、唐朝这两个在历史上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大一统王朝都先后定都于此。所以在西安的地下古墓群中,有相当大一部分都是隋唐时期的古墓。在过去的数十年中,考古专家们在陕西西安发现了不少隋唐时期的古墓,其中最神秘的当属李小孩墓。

说到李小孩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除了因为这个名字除了本身比较古怪之外,历史上也确实没有叫李小孩的历史名人。不过,李小孩这个名字在考古界却很有名气。因为李小孩墓是迄今为止,考古学家所发现的保存最完好、规格最高的一座隋朝古墓。

1957年,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专家们在西安的梁家庄附近发现了一座古墓。考虑到这座古墓的位置已经被暴露,为了避免古墓中的文物受到损失,考古专家们决定对这座古墓进行发掘。在经过数天的发掘工作之后,考古专家们有了意外的发现,出土的墓志铭中完整地记载了这座古墓的主人身份信息。

根据墓志铭的记载,这座古墓的主人名叫李静训,字小孩。按照古人不称名只称字的习惯,这座古墓的主人也可以称之为李小孩。从墓志铭上来看,李小孩的身世十分显赫,命运也十分坎坷,年仅9岁就夭折了。她的母亲是宇文娥英,外祖母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杨丽华,也即是隋文帝杨坚的长女,李小孩从小就是由外祖母杨丽华养育在宫里。

杨丽华在历史上是一个十分独特的女子,她的公公宇文邕、丈夫宇文赟、父亲杨坚、弟弟杨广都是皇帝,所以杨丽华在前后两朝都十分有权势。她长居深宫之中,最喜爱的就是李小孩这个外孙女,墓志铭中记载说:“训承长乐,独见慈抚之恩,教习深宫,弥遵柔顺之德”,足以证明杨丽华对外孙女的溺爱之情。

杨丽华只有宇文娥英这么一个女儿,对李小孩这个外孙女自然是疼爱万分。可惜的是天不假年,李小孩在9岁的时候就因病夭折。李小孩的夭折让杨丽华万分悲痛,为了让外孙女在地下也能够享受荣华富贵,杨丽华以极高的规格为李小孩修筑了一座陵墓,在其中随葬了大量的金银玉器瓷器,并且还有不少来自西域的奇珍异宝。

当考古专家们打开李小孩的墓室时,完全被墓中众多的随葬品所震撼。在李小孩墓中,考古专家们发掘出了数百件珍贵文物,每一件都堪称古代艺术珍品。在这些随葬品中,普通的金银玉器都显得毫不起眼,其中最珍贵的当属一条镶嵌珍珠和鸡血石、雕大角鹿的青金石的金项链。这是考古专家们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精美的一条古代项链。

在李小孩墓中的随葬品中,除了众多的金银玉器之外,还有一件珍贵的玻璃制品,名叫椭圆形玻璃瓶。这件玻璃瓶高12.3厘米,口径3.8厘米,足径4.9厘米,如果按照现代的眼光来看,这件玻璃瓶的做工非常一般,甚至瓶身的两侧都不对称。可是在1400年前,这样一件看起来晶莹可爱,色泽透亮的玻璃瓶,已经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无价之宝了。

李小孩墓中的随葬品已经令考古专家们感到大为惊讶了,可是最令考古专家们感到震惊的却是墓中的棺椁。李小孩墓中的棺椁皆为青石制成,石椁长2.63米,高1.61米,宽1.1米,由17块青石板拼接而成,石棺则是由一块长1.92米,宽0.89米,高1.22米的完整青石雕刻而成。

李小孩墓中的石棺与其说是一具石棺,不如说是一件精美的石雕。这具由整块青石雕刻而成的石棺,完全就是一件精美的古代艺术杰作。工匠们利用高超的雕刻技艺,将这具石棺雕刻成了李小孩生前所居住的院落模样,甚至连屋顶浮雕的瓦片都显得十分逼真,上面还阴刻了莲花纹。

考古专家们见到这么一座古代艺术珍品自然是惊喜万分,忍不住当场就开始对这座石棺进行研究。不过,随后在石棺上发现的四个字,却让考古专家们感到一丝惊慌,甚至一些年轻的考古专家们在看到这四个字时还感到有点害怕。那么,这石棺上究竟刻了什么字呢?

原来,杨丽华在外孙女李小孩去世之后,为了避免李小孩的棺椁受到侵扰,特意命令工匠们在李小孩石棺上刻下了“开者即死”四个字。考古专家们虽然常年与古墓文物打交道,可是猛然间看到这四个字,心理素质不太好的话,也难免会感到有点害怕,这也是人之常情。

李小孩石棺出土后被保存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其余文物则大部分保存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也就是后来的国家博物馆。有兴趣的网友,不妨去参观一下。

四川古墓发现“穴位人”,出土9部失传医书后,考古家:改写历史

有人说,在现代医学面前,中医岌岌可危,因为中医在现代医学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可是在西医出现之前,我国的病人无一不是依靠中医治好的,中医的理论可以说是博大精深,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基本的理论。汉字文化圈的国家基本都受到了中医的影响,很多国家的古代医学都是依靠中医的理论发展起来的,例如韩国日本越南。2013年,四川成都正准备修建地铁,施工队在老官山施工的过程中发现了一座汉墓群,随后考古专家赶到,对这古墓群开展了考古工作。

考古专家们在古墓中发现了600多件文物,大多数都是铜器和铁器还有陶器,看似都是墓主的生活用品,在后续的深入挖掘中,考古学家们还发现了一个“穴位人”,这个“穴位人”只有14厘米,身上有着许多的穴点,还有经脉线条,在“穴位人”的身上还刻有主要人体器官的名字,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经穴医学人体模型。在这个“穴位人”的附近,专家们还发现了920支竹简,经过解析,这些竹简的内容与中医理论有着莫大的关系。

扁鹊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神医,他对于人体的研究非常的深刻。传说扁鹊是长桑君的徒弟,居住在蓬鹊山的九仙洞,他学习了很多医学上的禁术,修习了高超的艺术,因此他下山后,医治好了昏迷不醒的赵简子,还治好了虢国太子的“尸厥症”,因此被后人称赞其医术能够起死回生。扁鹊的名声就这样传遍了神州大地,当时天下的医生,基本都以扁鹊的理论和实践作为学习的对象,大家都非常的崇拜扁鹊。但是秦国的太医李醯却不这样认为,在李醯的心中,扁鹊成为了威胁自己地位的存在,于是就派人追杀扁鹊。

扁鹊只是一名医生,并不是侠客,哪里挡得住这样来势汹汹的追杀呢?扁鹊为中医而活,也为中医而死,他为后世留下了许多非常有用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可是历史上关于真实的扁鹊的记载实在是太少了。因此也有人认为扁鹊是捏造的历史人物,他的医书真实性也遭到了怀疑,后来就连教科书上都剔除了扁鹊的名字。扁鹊并不是这名神医真正的名字,扁鹊真正的名字为秦缓,这是鲜有人知的事情,扁鹊之名是来源于他居住的地方。后来扁鹊被家人从咸阳带回了蓬鹊山,后来蓬鹊山的人为扁鹊建立了寺庙,世代供奉。

经过了整理和翻译,9部失传的医术重见天日,这些医书几乎都是出自扁鹊学派的经典书籍,在此之前,被后世誉为神医的扁鹊,曾多次被认为是传说中的人物,被质疑其存在的真实性。现在扁鹊医书的现世,让考古学家大呼:改写历史!这9部医书中只有一部医书著有名字,那就是《敞昔诊法》,《六十病方》、《经脉书》、《病源》等医书都是首次发现,不过名字都是考古专家起的,因为这些古籍都没有标注书名。这些古医书大多都是对经脉、脉络,人体上的穴位的研究,对研究中医的针灸理论起源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而《敞昔诊法》中的一个篇章,就是扁鹊著名的五色脉诊理论。失传的千年医书重见天日,这个墓主人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他的墓志铭已经找不见了,墓主身份成谜,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一定是扁鹊的忠实“粉丝”,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的扁鹊医书了。

石家庄土岗因项羽得名,考古挖掘后,却揭开了一个神秘古国的面纱

纵谈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历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欢迎关注“青史观”,每天为您带来新鲜、有趣、干货满满的历史故事。

石家庄元氏县城南的西张村里原来有一座高大土台,距此不远的地区,在秦汉之交曾是背水之战前韩信的驻军地。后人在土岗取土,埋藏其中的一些青铜箭头也暴露出来,这就更加重了土岗的神秘感。

当地人结合刘邦项羽争霸故事,将土台命名为了“霸王岗”。不过背水之战是韩信和陈馀的故事,和项羽没啥关联,这么起名也纯属附会古代名人

陈馀影视形象

在1978年和1982年,河北考古工作人员在这周边进行了两次大规模考古挖掘,出土了各类青铜器34件,玉器5件。这其中的臣谏簋和叔䟒父卣因为镌刻有铭文又显得尤为珍贵,这些文字向人们揭开了“軧国”这个西周时期不见于古籍记载的神秘古国的面纱。

西张村出土的青铜器

根据考古工作者推断,这些器物铸造于西周成王、康王时期。因为年代久远,青铜器锈蚀严重,一些字迹也已经模糊不清。不过,人们依然从残存的文字中窥看到当年的史实。

刘邦项羽影视形象

流经西张村一带的河流古称泜水,由此推断,“軧”和“泜”两个字可能通用。軧国以河流为国名,统治中心就在今天元氏县一带。器物随人下葬,那墓中尸骨也就是臣谏本人。他奉邢国国王命令主政軧国,最后死于任上并葬于元氏。

邢国是西周最早分封的53个姬姓诸侯国之一,周公的第四个儿子姬苴就曾是邢国的君主。它的统治中心在今天邢台市地区。“邢侯搏戎”是西周时著名的战争故事之一,从青铜器文字的信息,我们得知,这个小小的軧国也曾参与其中。

依据上述信息,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青铜器局部铭文

可以说,軧国面积虽小但有着不可低估的战略军事价值。

西张村的大致位置

三千多年前,在邢国位居高官的谏奉命来軧国驻军、行政,为保护本国免于战火而殚精竭虑,最后客死他乡。我在想,当年考古工作人员在断定了墓主人的身份后,在那一刻是否心存感动?

邢国的青铜器

毕竟眼前的这位贵族曾经恪尽职守,为保护家园免遭涂炭竭尽所能。在那个记录文字极为有限,也没有《诗经·无衣》这类爱国诗篇传扬的年代,这位名为“谏”的大人可算是河北地区的爱国者。只是千年过去,他尸身腐朽,再也无力表达更多的感情。

本文相关参考及引用资料:《石家庄日报·埋藏在农田下的“神秘古国”》《青铜器叔䟒父卣与邢、軧关系:两周邢国历史综合研究之六》《考古·河北元氏县西张村的西周遗址和墓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