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甲战斗旧址

贺甲战斗旧址

贺甲战斗亦称延陵大捷、九里战斗。民国28年(1939年)11月8日,新四军一支队0-团、新六团和丹阳独立支队在贺甲村一带围歼日本侵略军。战斗中敌龟缩贺甲祠堂内,百余名日军被新四军歼灭,威震江南。新六团二营营长刘玉林等94名健儿英勇牺牲。

2019年3月,贺甲战斗旧址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福州闽侯兰圃祠堂战斗旧址

兰圃祠堂战斗旧址林氏宗祠位于闽侯县祥谦镇兰圃村林氏宗祠。

1949年初,林森县(1944年闽侯县改名为林森县,1950年复名闽侯县)兰圃村有个大地主恶霸林柯锬,拥有田地千亩,家财万贯。他眼见农民斗争风暴日益高涨,为保护自己利益和安全,利用兰圃村农历2月14“迎神”节日之机,演戏闹节3天,特请驻扎沪屿乡的县保安队光顾自己的家宅,备盛宴款待保安队长刘兆春及其随带兵丁队伍一行,妄图借保安武力恫吓民众。

闽侯县现景

兰圃村地下党支部获此信息后,立即向闽中游击队密报这一动态。闽中游击队领导当即研究决定:“趁保安队在兰圃祠堂看戏之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举歼灭敌人。但战斗必须神速,歼敌要稳,一鼓作气,不得误伤群众,确保万无一失。”当即派出陈振标、沈祖夏、郑书程、黄建国等12名游击队员,乔装打扮成看戏群众,依靠兰圃地下党同志内线,里应外合,打击歼灭敌人。12名游击队员连夜赶到离兰圃村2里路的泮洋自然村地下党接头户郑孝铨家。为稳准地歼灭敌人,大家进一步商讨作战方案。一致认为:根据敌人在兰圃过节的行踪,每晚必在林柯锬家吃晚宴,应选择敌人到祠堂看戏之机,严密布阵,趁敌不备,突然袭击,打他个措手不及。

农历二月十五日,夜幕降临,“迎神”通宵演戏开始,在林柯锬家的兵丁,个个喝得飘飘然,嘴上叼着“哈德门”香烟,肩扛腰挂长短武器,三摇两摆、趾高气扬、前呼后拥着林柯锬进入兰圃林氏宗祠,集中坐在祠堂东西两侧楼上观戏。见到敌人看戏兴头正浓、戒备松懈,12名游击队员混在看戏的群众中,严密监视着敌人的动静。按照预定作战方案,分成两组,每组5人,陈振标、沈祖夏负责指挥,两组战斗人员在戏楼背后埋伏。当戏演到高潮时,观众爆出阵阵喝彩之际,突然“砰!”一声指挥信号枪响,站在敌人身后的10名游击队员同时举枪射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当场击毙保安对长刘兆春和敌机枪手数人,敌副队长薛某负伤跳楼与部分敌兵混在看戏人群中仓惶逃窜,林柯锬也惊恐万分地逃脱,来不及逃脱的纷纷跪地求饶,缴械投降。

这场战斗,共击毙敌人5名,伤敌3名,缴获捷克式轻机枪1挺、长短枪10多支、子弹几百发。没有误伤一个群众,游击队无一伤亡。战斗结束后,游击队领导对俘虏进行告诫教育后,予以释放。并在台上作了简短的安民报告,随后,游击队连夜撤离兰圃村,带着战利品胜利返回驻地。

兰圃祠堂战斗拔掉了闽侯七里地区一个反动武装据点,震慑了敌人的反动气焰,鼓舞了人民对敌斗争的士气和信心。

兰圃林氏宗祠始建于1919年,由乡人传瑨、芳清等集资建成。20世纪50年代曾被征用为粮库,后又改建为村文化活动场所,历经沧桑。2000年7月由村民出资重建,2001年10月竣工,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目前保存状况良好。

(来源:福州党史网)

党史小故事丨贺甲战斗:抗战转折期的关键胜利

贺甲战斗,是新四军为贯彻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巩固敌后根据地,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开展“反扫荡”斗争威震江南的一次著名战斗,受到了延安总部的通电表扬——誉为“延陵大捷”,在全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贺甲位于丹阳西南,距延陵5公里,是一个60余户的小村庄。1939年11月8日凌晨,丹徒宝堰镇日军约三四十人至延陵“扫荡”,上午8时途经塔路头村时被丹阳独立支队包围,毙伤日军10余人。但日军一部兵力抢占了贺甲村东约1华里的城河山制高点,并据此以轻机枪、掷弹筒疯狂射击,负隅顽抗,战斗形成僵持状态。这时新四军一支队新六团团长段焕竞率两个营的兵力前来增援,日军突围逃至贺甲村内固守待援。12时日军从宝堰调来增援部队,突破警戒线进入贺甲村与村内日军会合,重新组织火力反扑,此时新四军二团团长王必成率部支援。下午二团三营开始强攻贺甲村北之木桥与日军展开肉搏战,一营进攻贺甲村西北角日军。傍晚新四军营利用骤降暴雨乱起大风的契机,在日军阵地前点燃7堆湿稻草,以浓烟掩护冲入贺甲村,三营与新六团也相继突入,迫使日军退缩到贺氏宗祠内。9日凌晨4时许新增援而来的二团二营主攻固守在贺氏祠堂内的日军时,遭到埋伏在草堆中日军的阻击,双方展开肉搏格斗。9时许二团战士用集束手榴弹炸坍祠堂南侧围墙后,日军企图从北门逃窜,被二团、新六团围住全歼。此战共毙日军精锐15师团池田联队所属官兵168人,俘3人,缴获轻机枪4挺、掷弹筒2具、步枪100余支。

贺甲战斗,是抗战中新四军在苏南地区歼敌最多、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斗,是新四军灵活运用游击战运动战歼敌精锐的典型战例,在我军军史上写下了精彩一笔。其意义:一是打破了处于江南战局相持阶段敌人的“扫荡”计划,影响了整个江南的战局,是抗战转折期的关键胜利,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队伍始终忠实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二是人民的支持始终是新四军战无不胜的重要源泉,军民不但击溃了敌人而且粉碎了敌人的政治进攻,增强了民众对抗战最后胜利的信心。三是再次证明新四军没有一天不在战斗着,粉碎了顽固分子、反共分子联合挑拨国共两党的分裂, 击破了江南反动分子到处说共军不打仗保存实力的反共阴谋。四是在毛泽东“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战略方针指导下,采用“外线的速战进攻战”的作战原则取得的,说明新四军不但会打游击战,而且会打运动战。

当年,新四军著名词作家罗漠、作曲家何士德以“延陵大捷”为题材作词作曲的《反扫荡》战歌,在新四军和敌后根据地广为传唱,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毛向阳编写 张国平审稿)

材料来源:文化文史委

航拍文公岭:红二十五军战斗旧址

7月29日,离开镇安县城,经过柞水县的蔡玉窑镇、曹坪镇和九间房乡,我和家人来到秦岭之巅的文公岭战斗旧址。我操作自己的大疆精灵3无人机,对周围的山峰和谷地进行了航拍——

日前,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七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单,有6处与已公布的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其中,西安蓝田县葛牌镇东沟村的文公岭战斗旧址,归入陕西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葛牌镇革命旧址。在此之前,这里不过是蓝田县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文公岭位于西安的蓝田县和商洛柞水县交界之处,乃秦岭南北分水岭,海拔大约1666米。这里凭借险要的地势和陡峭的山坡,成为蓝田东南的一道天然屏障,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蓝柞公路从文公岭经过,连接起蓝田和柞水两县,沟通了柞水溶洞景区和葛牌镇革命旧址,使得此地成为一条风景极佳的旅游线路。如今,这里修建起宽阔的平台,树立起一块巨大的石碑,可以看到刘华清题写的:“发扬革命传统 建设革命老区”几个鲜红的大字。

1935年2月3日,红二十五军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率部进入陕西境内,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进驻蓝田葛牌镇,建立了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

1935年2月5日,国民党四十二师一一六旅旅长柳彦彪带两个团向葛牌镇进攻。红二十五军闻讯后,抢先占领九间房与葛牌镇交界处的文公岭,与一一六旅进行激战。从早上到中午,歼敌五个营,其余皆溃逃,这就是著名的“文公岭战斗”。

我在平台上的石碑前,操作无人机升上天空,回望脚下的观景平台,如同一艘巨轮一样,行驶在崇山峻岭中。然后,我调转了无人机头,向北侧的山谷飞去,盘山公路蜿蜒曲折,串联起一座座不大的村落,景色壮丽,风光怡人。

为什么这个地方叫“文公岭”呢?其实,它与唐代杰出的文学韩愈有关,韩愈的谥号为“文”,所以又被称为“韩文公”。在蓝田境内的秦岭山中,有很多与他相关的寺庙和地名,因为韩愈曾经在这里写下著名的诗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