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医院病房大楼旧址

武进医院病房大楼旧址

武进医院病房大楼旧址,位于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原为教会医院门诊大楼,于1933年7月1日为武进医院成立15周年而建,病房大楼动工时举行了奠基典礼,今奠基纪念碑仍存。今存楼屋一进,坐北朝南,呈凹字形,面宽五间,中间四层,两旁为东西厢楼,上下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保存完好。整幢建筑中西合璧,美观大方,是常州最早的现代医院建筑遗存,是一院的标志性建筑。

武进医院是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前身。1918年由常州地方各公团士绅商民与监理公会商妥办一长年医院,教会即派芮真儒医师,施密德宣教士,段产琛先生到常州筹划成立武进医院,芮真儒任院长兼医师,院址在马山埠阳湖县衙署东首。1925年阳湖县衙署旧址全归医院使用,大门设在马山埠。新中国成立后,武进医院更名为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武进医院病房大楼旧址于2008年2月26日由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2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医大顺德医院旧址医养结合项目动工,2023年建成投用

一直备受市民关注的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顺德第一人民医院)旧址医养结合项目,近日有了新进展。

2月28日,南都记者在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旧址看到,该项目已经完成土地划拨工作,施工队正进驻现场施工。这是佛山地区首家探索集医养结合与康复医疗为一体的专科医院,未来可以为顺德320多万市民提供全生命周期,集医疗、康复、养老护理为一体的社会保障。

首批施工队进场,预计202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旧址位于顺德中心城区大良街道办事处蓬莱路1号。2018年,该医院整体搬迁到位于伦教的新院区,旧院区则暂停使用。

2021年11月29日,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旧址获得政府批复,改造为医养结合项目,总投资19996万元,建设年限为2年。工程涉及装修改造建筑面积71000㎡,占地面积为33516㎡。

28日早上,首批施工队已经进场施工。据该项目工程负责人介绍,项目已经完成了前期土地证办理、工程立项、规划技术指标审批、结构鉴定、结构加固施工图招标等工作。目前正按照计划进行全力推进,施工改造包括结构加固(已完成设计和施工招标)、室内装修装饰、给排水、标识标牌、通风空调、弱电、医用气体、防雷、污水处理等。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需要全专业进行规划设计改造。

“目前正在进行的是结构加固工作,主要是进行三通一平、场地平整等施工。”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院长沈洁透露,根据计划进度表,项目预计2022年年底封顶,2023年10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佛山首家探索医养结合与康复医疗为一体的专科医院

目前,佛山市仅有两家康复专科医院,分别是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同济康复医院和佛山市工人康复医院,都只是以康复医疗为主。而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旧址医养结合项目将是佛山首家探索集医养结合与康复医疗为一体的专科医院。

据介绍,项目建设规划将现状建筑改造成医疗(含门诊、医技、住院病房)、疗养及福利养老用房,项目建成后共设床位800张,其中,普通病床位500张,疗养(VIP)床位100张,福利养老床位200张。

在提供医疗服务上,一方面,针对失能、失智老人的康复及活力老人提供健康保健服务,在机构养老中完成康养。另一方面,利用医联体建设来推进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医疗进驻。

“医养结合的本质是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的有机结合,最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最大化。”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院长沈洁介绍,该项目由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牵头利用老院区建设康复医院不仅能够迅速整合南方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的学科人才资源,也可迅速利用综合医院的医疗技术保障和护理人力资源,能够对公益性康复医院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据悉,南方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是国家级示范教学基地,拥有省级临床重点专业(康复)2个,国家级示范教学基地2个,入围全国“复旦”专科(康复)排行榜。目前,南方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在顺德全学段办学,这为南方医科大学旧址医养结合项目建成一所三级甲等的康复专科医院,提供优质的人才资源保障。

采写、拍摄:南都记者 胡嘉仪

投票啦!凤岭山下将迎新貌,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旧址设计方案,等你话事→

听闻凤岭山下有新搞作哦~

咩啊~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旧址获批建设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和医养结合项目了~

哇,事关每位顺德人,系大事来的哦~

嗯嗯,最新的设计方案已经出来,你可以投上心仪的一票~

项目概要

为满足我区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促进我区高水平医院的发展,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旧址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和医养结合项目建设工程于2021年11月29日获政府批复。

本项目占地面积33516.2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7.1万平方米,拟拆除建筑面积约2405平方米,总投资约19996万元。项目建成后共设床位800张,其中:康复床位120张,普通病床位380张,疗养(VIP)床位100张,福利养老床位200张。

目前3个入选方案

让公众进行投票

投票截止时间为

2022年2月27日17:00

立即参与选出你最心水的方案吧!

方案一

印象凤城,康养绿岭

顺德清晖园的传统园林印象融入空间序列。

亮 点

分别引入春旭园、夏仲园、秋晖园、冬柏园;同时把凤岭公园美景引入医院康养服务,打造一个亲近自然、融入文化、特色康养空间;强调自然、文化、康养。室外打造养老、医院、休憩、运动一体的风雨连廊体系,为康养老人提供绿色、生态、休闲、安静、安全的疗愈环境;室内以“家”+医院主题风格体现多元康养、人文关怀。

方案二

绿色康复医院+疗养中心

对现状场地进行整合,构建多层次活动空间,打造符合老年人活动空间,景观体验;采用园艺疗法,打造室内康复+室外康复的多层次康复体系,与西侧公园景观互动。采用去医院化手法,以就医和康养人员的需求为中心,打造不同传统医院的绿色、智能高效空间、色彩丰富的新型医养综合体。突破医疗和养老分离状态。

亮 点

山脚下的疗养院,紧邻凤岭公园,依山而建,建筑与凤岭公园通过空中观景连廊,将自然景区引入院内,打造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综合性颐养社区,多样生活体验。

方案三

引山入园 垂直森林

打造多维度治愈花园,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亮 点

以低碳医院,智能医院,人文医院,亲民医院,生态医院为建设目标,打造山体公园视觉走廊、开放式共享庭院,提供最佳的视线通廊和景观享受;实现低碳环保,节能减排,打造运营成本低的现代化绿色医院。

你选好了吗

快来投票吧

如果对本项目设计方案有其他建议

欢迎在后台给我们留言哦!

来源:招标采购办

编辑:陈书翘

责编:岑婉梅

审发:蒋红霞

寻找外事中的红色印迹|追忆历史 探访阳谷县郝楼村哈利生医院旧址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5月7日讯 (记者 张元元)5月7日上午,“献礼建党百年—寻找外事中的红色印迹”专题宣传活动正式启动,首站走进聊城,探访这片红色革命热土上的外事故事。下午,活动来到位于 聊城市阳谷县大布乡郝楼村的哈利生医院旧址。

以白求恩式国际医生命名的战时后方医院

郝楼村是聊城市重点革命老区之一, 解放战争时期,郝楼村是刘邓大军渡黄河的后方根据地。聊城哈利生医院得名于国际主义卫生战士铁尔生·莱孚·哈利生(1888—1947),是新中国成立初期 鲁西北卫生界的一面旗帜。

哈利生是加拿大著名的外科医生和国际和平主义者,曾在军队中服务多年,并多次到中国行医。1945年后,哈利生加入了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卫生组织,负责医疗工作,为中国解放区筹措医疗物资。1947年1月10日,当哈利生再次到阳谷县张秋镇送药品时,病情急转恶化,不幸逝世于张秋镇天主教堂。哈利生逝世后,当地农会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按当地风俗将他运送回 河南开封安葬。

为了纪念哈利生,1947年,刘邓大军渡黄河南下,途经郝楼,经部队领导认真考察,选择郝楼村为后方医院,命名为哈利生医院(前防第三分区医院)并附设卫生学校,作为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时伤病员接受治疗康复的后方医院之一。

哈利生医院旧址仅存院落

村民赵东莲告诉记者,她的房屋是哈利生医院唯一一处现存旧址院落。房屋位于该村的正中央,前后有三个院,从南往北进入,依次是4间南屋, 东西屋各有4间,中间是腰房,穿过腰房再往里走是主院,东西屋也是各4间,正房3间,位置方便、房间较多,当时部队医院在此处设置了门诊室、手术室、医务室,其他 民房也都用做病房,伤病员多的时候就安置在柴房、磨道里

军民鱼水情谊深

郝楼村村民民风淳朴,对共产党和 解放军格外支持拥护。当时医务人员进村后,村民自发组织选出最好的42间民房供部队医院使用,并把家中最好的粮食、衣物、鞋袜、骡马,主动无偿提供给部队官兵及医务人员。

据该村今年83岁高龄的老党员苏清亮回忆,当时医院配备了优秀的医疗人员,医生医术高超,其中就有有着“一把刀”称号的高级外科大夫冯大夫。医院给老百姓治病从不收钱,村民白天从部队领到东西晚上也会再送回给伤病员, 军民之情血浓于水。

苏清亮老人

苏清亮说,刘邓大军南下时,解放军的装备还比较落后,“重火力”是骡子拉着的小山炮。不过郝楼村是一个大后方,群众基础好,伤病员得到很好的照顾,即使敌机来袭,也从未造成新的伤亡。当时的做法是村民将伤员兵隐藏在近村的树林里,并让他们抱着树,使二者融为一体,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当然由于部分伤员伤较重,医疗条件有限等原因,部分伤员不幸牺牲,村民把他们安葬在村西北约1公里处空旷地,并把每位烈士的名字刻在木牌上插在坟前。

部队医院对村民的照顾,充分体现了军民鱼水情深。据苏清亮老人回忆,当年村民郝兆铭,因患胃部重疾,疼痛难忍, 生死关头,哈利生医院的医生在设备简陋的条件下,立即对其胃部进行了切除手术,三分之二的胃被切除。经过医务人员的精心照顾,仅八天时间就安全出院,分文不收,郝兆铭全家感动的泪流满面,为表谢意,把家中仅有的两只老母鸡送到医院,医院领导婉言谢绝。郝兆铭身体恢复很好,直至87岁去世。

解放后,哈利生医院和朝城医院合并后迁往聊城,成为 聊城市人民医院的前身。如今的郝楼村哈利生医院现存仅剩一处院落,北屋三间、东屋三间、拱形大门、西屋已坍塌,占地面积约80平方米,但没有留下当时医院的标志性的照片,为此村民都深表惋惜。

尽管现在的郝楼村已今非昔比,在那段峥嵘岁月里,郝楼村民舍小家为大家的红色精神代代相传,后人们汲取前进力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以更加优异的成绩缅怀革命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