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博物馆

蚌埠市博物馆

蚌埠市博物馆建于1973年,是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占地1500平方米,展厅面积1000平方米,由三个大厅组成半回形展厅,是蚌埠市进行古代历史文明和现代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场所。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一万多件,既有数十万年前的古生物化石、七千多年前的蚌埠双墩遗址出土的丰富器物,也有进入文明时期各时代的陶瓷器、青铜器、玉器、书画及古籍善本等,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7件,二级文物43件,三级文物891件,是反映蚌埠市历史沿革的珍贵实物,有着重要的科学、艺术、历史价值。

蚌埠市博物馆自2008年对社会实行免费开放政策以来,共接待观众约达30万人次,其中青少年观众16万人次;同时还引进、联办各种内容丰富、格调高雅的临时性展览,社会反响良好。博物馆积极探索开展向未成年人的宣传教育活动,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一个具体、生动、活泼、有趣的第二课堂。同时,利用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等,制作精美展板和各类宣传图册送进学校、街道、社区,广泛宣传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认识蚌埠市博物馆“镇馆之宝”

蚌埠市博物馆始建于1974年,是一座集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为一体的地志性综合博物馆。2015年蚌埠市博物馆迁入新馆,现馆内设有七大特色陈列,以展示蚌埠古代文明历史演变、近现代城市发展历程以及淮河历史文化变迁为主题。2016年观众参观数量达128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成为蚌埠市重要的文化窗口。”

今年3月份,由蚌埠市博物馆、蚌埠日报社联合举办了蚌埠市博物馆“镇馆之宝”评选活动,参选文物具备相当的历史价值,能展现蚌埠本地的文化特色;具备一定的艺术价值,能使观众从中获得美的体验;具备一定的研究价值,能反映出时代特色,对相关领域学术研究能起到推进作用;兼顾书画瓷器玉器、青铜器、近现代文物等不同类别。

蚌埠市博物馆文物资源丰富,藏品数量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近1500件,种类涵盖青铜、陶瓷、书画、杂项等。蚌埠市博物馆从馆藏文物中精心筛选了18件,最终由公众选出5件“镇馆之宝”。

评选活动持续了2个月(2017年3月1日-4月30日),评选方式采用网络投票、报纸投票及现场投票三种形式,最终,于2017年6月10日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启动仪式上,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公布了评选结果。蚌埠市博物馆5件“镇馆之宝”分别是: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春秋龙耳铜罍、隋青釉四系盘口壶、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兽耳瓷盖罐、清代同治三年长江水师提督银印。

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反映了七千年前双墩先民的历史剪影,为我国目前已发现的“雕题纹面”的最早实物例证;

春秋龙耳铜罍是酌彼金罍,国之重器,体现了春秋时期青铜器铸造与设计的精湛水准;

隋青釉四系盘口壶出自名窑遗珍,挺拔高雅, 堪称是隋代寿州窑产品中在造型、釉色、装饰和烧造工艺上的巅峰之作;

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兽耳瓷盖罐是世所罕见的元代青花大罐,是国内目前保存的少数几件元青花大罐之一,为元代青花瓷器之珍品;

清代同治三年长江水师提督银印代表着长江水师的不灭印记。为当代史家研究清末长江水师提督的设立和发展提供了文物支持,也为研究清代军事史乃至中国近代史提供了一有力物证。

“镇馆之宝”是馆藏代表,不仅要让观众喜欢,更是要激发广大市民对文物的爱护。并让更多的人了解蚌埠市博物馆,了解蚌埠历史、感受淮河文化。以后蚌埠市博物馆还将尽可能多地开展与文物爱好者的互动活动,让市民爱上文物,爱上传统文化。

同心抗疫蚌埠市博物馆在行动

2020年春节前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随着疫情的发展,全市公共文化场馆关闭。蚌埠市博物馆作为最早响应的场馆之一,迅速组织力量,强化防控措施,充分利用文物资源优势及“数字化”建设成果,实现公共文化场馆“闭馆不闭展”,用精彩的线上展览助力珠城。

△ 市博物馆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场馆管理

全馆一心 共抗疫情

1月24日下午,根据蚌埠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专项会议精神,市博物馆紧急组织馆内相关部室、物业相关部门负责人召开疫情应对会议,布置防疫工作,明确分工,责任落实到人。

疫情发展迅速,一天一个情况,加之市博物馆工作人员数量多、场馆体量大,如何有效防控疫情,确保场馆内文物安全成为全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馆领导带头,全馆配合,多举措并行,共抗疫情:严格落实馆内202名工作人员疫情防控排查,派专人负责每日登记上报;增加消毒防疫用品储备,采购消毒液及消毒器具;组织物业人员进行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场馆各区域消毒频次,每日定时消毒、通风2次;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值班备勤和巡查排查,每日值班领导带队巡馆2次,确保文物安全及场馆内设施设备正常运转;增强汤和墓古迹园、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疫情防控能力,定时对园区、馆舍进行消毒。

△ 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袁政检查市博物馆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

△ 市博物馆馆长季永现场布置场馆疫情防控工作

△ 为一线职工发放防疫用品

△ 加强场馆闭馆期间值班工作

△ 防疫工作留痕,责任落实到人

线上展览 精彩不断

往年的春节,市博物馆是蚌埠最热闹的地方之一。为了延续这份“热闹”,今年市博物馆推出“3D虚拟导览”,做到“闭馆不闭展”,让广大市民足不出户畅览蚌博。春节期间,市博物馆组织专门部门对网上展览进行提升升级,积极与技术团队联系,向广大市民提供线上虚拟参观,在这个抗击疫情的时期满足市民对博物馆的参观需求。市博物馆通过向市民展示蚌埠“孕沙成珠、禹风厚德”的历史文化,增强大众的城市荣誉感、归属感,助力蚌埠疫情防控,充分发挥了公共文化场馆的阵地作用。

疫情防控 人人有责

疫情发生后,市博物馆严格按照省、市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将疫情防控工作放在首位,号召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积极行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守岗位,积极有序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活动,用实际行动践初心、担使命。

△ 市博物馆职工马超参加全市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 市博物馆职工易玉婷参加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 市博物馆党支部书记王磊参加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守初心、担使命,筑防线、克时艰。蚌埠市博物馆将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作用,积极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做到“闭馆不闭展”,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骄傲!蚌埠市博物馆成国家一级

为推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根据国家文物局发布的《博物馆顶级评估办法》《博物馆顶级评估标准》《评分细则积分表》(文物博发〔2020〕2号)中国博物馆协会于2020年7月组织开展了第四批全国博物馆评估工作。

经过材料申报、书面审查、现场评估、数据比对和综合评定并报请国家文物局备案,中国博物馆协会共核定74家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蚌埠市博物馆赫然在列。

蚌埠市博物馆成立于1974年,现有文物一万余件。既有数十万年前的古生物化石、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丰富遗物。也有进入历史文明时期各个朝代的陶瓷器、青铜器、玉器书画及古籍善本等,文物资源丰富。

为让文物活起来,适应时代发展,蚌埠市博物馆于2015年迁入新馆, 2018年7月荣获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2018年10月评定为国家二级馆 。2020年获得“安徽省最美博物馆”荣誉称号并成功创建“国家一级馆”、“七千年前的微笑—双墩文化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专题展”入选国家文物局向社会推介的年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

此次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既是对我市文博工作的认可,也标志着我市文博事业将翻开新的篇章。下一步,市博物馆将继续开拓创新,以人才、藏品、资源和服务为工作纽带,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作用为工作目标,为广大市民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