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岔东汉墓

南岔东汉墓

【南岔东汉墓】

位于桑植县城北6公里的南岔集镇不远,分布陈家湾、官家堡、伍家湾、红龙坡一带,面积约3万平方米。1962年,省、州(湘西自治州)文物考古队在桑植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陈家湾、官家堡一带古墓封土堆较多,其高约2米,直径约3米,达20余座,封堆多呈圆形,有的墓葬已露出地表,发现有几何纹砖室墓群。经鉴定,这批古墓为东汉墓葬群。现为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洛阳 东汉帝陵南兆域陵墓

根据《帝王世纪》《后汉书》等史料记载,东汉帝陵是分成两个区的,也就是洛阳北陵区和洛阳南陵区,这里的洛阳,不是指现在的洛阳市,而是位于白马寺东的汉魏洛阳城。洛阳北陵区位于黄河以南的邙山,洛阳南陵区位于洛河以南的岳摊翟镇一带。最早对东汉及其他邙山帝王陵做出考证和标注的,清朝乾隆年间的洛阳知县龚松林先生,就没有搞清这一点,将原本位于南陵区的帝陵标志在邙山的汉陵前,显然是不对的,所以龚松林的碑刻是不可信的。

史料记载,在洛阳北墓区总共有五座帝陵,分别是汉光武帝原陵,汉安帝恭陵,汉顺帝宪陵,汉冲帝怀陵和汉灵帝文陵。其他的汉明帝显节陵,汉章帝敬陵,汉和帝慎陵,汉殇帝康陵,汉质帝静陵和汉桓帝宣陵均位于洛水南的南墓区。东汉皇陵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十七公里、孟津县偃师市交会处的汉魏故城附近。东汉十四帝,除汉献帝刘协葬在河南省许昌曹魏故城的张潘乡古城村、北乡侯刘懿早卒和少帝刘辩被董卓所废未建陵外,其他十一帝均葬在洛阳汉魏故城东南和东北两大陵区。其中,东南陵区有汉明帝刘庄的显节陵、汉章帝刘褡的敬陵、汉和帝刘肇的慎陵、汉殇帝刘隆的康陵(在慎陵中)、汉质帝刘瓒的静陵、汉桓帝刘志的宣陵共六帝六陵。东汉南皇陵陵区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大口、高龙、寇店乡一带。东北陵区有光武帝刘秀的原陵、安帝刘祜的恭陵、顺帝刘保的宪、冲帝刘炳的怀陵、灵帝刘宏的文陵,共五帝五陵。陵区均位于今洛阳市孟津县境内的北邙山上。东汉皇陵从选址、布局到地宫建制基本上承袭西汉

东汉王朝是我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所以,东汉皇陵在陵寝建筑、丧葬礼仪、祭祀祖先等方面也有所改变,这些改变,对后代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东汉帝王陵墓从东汉第二代皇帝汉明帝刘庄开始,就分成了南北两大陵区,北陵区位于黄河以南的邙山之上,也就是今天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送庄镇,三十里铺,刘家井,东山头,护庄一带。这里分布了五座东汉帝陵。而另一个陵区,在考古界和学术界一直存在重大的争议,也就是所谓的洛河以南的南陵区,这里分布了汉明帝刘庄显节陵,汉章帝刘炟敬陵,汉和帝刘肇慎陵,汉殇帝刘隆康陵,汉质帝刘瓒静陵,以及汉桓帝刘志宣陵。

但是这六座皇陵,和这个陵区,至迟在清朝就已经失考,乾隆朝洛阳县令龚松林,在考证东汉帝陵位置的时候,索性把东汉十一座皇陵,全部认定在邙山之上,所以今天在邙山不少的坟墓前,都可以看到龚松林老前辈立的东汉帝陵碑,只可惜基本都是谬误的。根据《帝王世纪》和《后汉书》记载,汉明帝永平十四年,为自己选定了陵墓的位置。“帝初作寿陵,制令流水而已,石椁广一丈二尺,长二丈五尺,无得起坟(《东观记》曰:“陵东北作庑,长三丈五步出外为小厨,裁足祠祀。”)。万年之後,扫地而祭”,陵墓的位置,“:“故富寿亭也,西北去雒阳三十七里。”这一记载表明,汉明帝选择陵墓位置的初衷,和他父亲汉光武帝是一样的,第一是薄葬,第二是葬于大河附近,既然父亲选择了黄河之南,那汉明帝就选择了洛河之南。其后五代天子,均把陵墓选择在此附近,和汉明帝陵距离不过数里远罢了。

这个地名早已失考,不过从汉光武帝葬于临平亭南可以类推得知,富寿亭就是洛河之南的一个地方。因为《帝王世纪》一书,成书于西晋,所以这里的里就是晋里。从汉魏洛阳城的南门,青阳门为圆心画弧,晋37里所在的位置,大致在今河南省偃师市高龙镇高崖村,火神凹村,白草坡村一代,这与之前学者所大致认定的,东汉帝陵南区位于今洛河之南翟镇,岳滩一带的论述有一定出入,但是大体范围不差。

2009年和2010年,河南省考古队在这一地区的考古中,有了重大发现,分别在白草坡村发现了一个封土已平,但是陵园,建筑遗址可见的东汉帝陵陵园,墓葬规模和邙山五陵类似。以及在火神凹村,发现了陪葬东汉帝陵的东汉开国名臣张禹的墓碑。这一地区遍布着大大小小的汉冢,虽然没有发现象邙山五陵一般高大的坟丘,但是这里是东汉帝陵南兆域的论点,应该是有依据的。

湖南发现两座东汉至两晋墓葬 为江南古民俗研究提供新参考

原标题:湖南发现两座东汉至两晋墓葬 为江南民俗研究提供新参考

新华长沙9月20日电(记者阮周围)炊煮用具青铜釜、青瓷器、五铢铜钱、陶器……记者20日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在湖南省资兴市唐洞街道发现的两座东汉至两晋时期的古墓考古发掘已于近日结束,共出土30多件文物。目前正在对出土文物逐一清理修复,并造册入库。

这两座古墓均为砖室墓,前后相隔2米,为同一时期墓葬。根据墓砖上菱形、车轮形纹饰特点和出土器物的综合分析,考古人员确定墓葬年代距今1800多年。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资兴后背山墓群考古队队长沈江介绍,其中一座墓葬出土了青铜器、青瓷器、陶器、铁刀等23件文物,墓主人可能为男性。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还出土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专门用于炊煮的用具——青铜釜。根据史料记载,西汉至东晋时期,青铜釜是中国南方地区的炊具。

另一座墓葬出土了五铢铜钱及陶器、青瓷器等。从这座墓葬的构造、出土随葬品来看,墓主人家财殷实,应是当时的富户。

“这两座墓葬的发现为研究东汉至两晋时期江南墓葬习俗、经济社会生活状况等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尤其是为湖南墓葬分期、埋葬习俗等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沈江说。

(责编:刘颖颖、韦衍行)

76座!河南发现大型汉墓群,出土的这个东西极为罕见!

2019年灵宝金城大道东延工程中

发现大型汉墓群

今年4月份

该所专业人士进驻工地

开始进行文物挖掘

9月3日

此处工地发掘工作正式结束

共发掘古墓葬76座,出土文物720余件

一处墓葬中发掘出墓主人印章

实属罕见

据该所相关负责人介绍

这批墓葬中

最大的一座古墓为东汉初期墓葬

其墓道长度达10余米

分为前室、后室、甬道

仅这一座墓葬的发掘时间便达到一个多月

此次发掘的墓葬群为

西汉中晚期至东汉初期

距今2000多年

发掘的古墓葬大多为汉代砖室墓

墓葬形制呈多样性

其中有西汉平顶空心砖室、小砖

并列券拱顶洞室、子母砖

并列券拱顶洞室、单砖平卧拱顶洞室

平顶土洞室和拱顶土洞室墓等

特大的墓葬有长斜坡墓道

甬道、前室、过洞和后室组成

墓室均为穹窿顶

此次发掘的墓葬多为砖墓

基本上没有发现墓葬遗骸

因为砖墓的特性

遗骸基本上不会留存下来

而土墓则较为适合保存墓主人遗骸

“其中一座古墓中出现了墓主人的印章,这在古墓发掘历史上非常少见。” 该负责人介绍,经过鉴定墓主人的名字为“郭家定”,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铜器、铁剑、铁刀等,这充分证明了墓主人的身份在当时较为显赫,很可能是当时的地方官吏或者名门望族。

此外,在此次文物发掘方面,包含铜鼎、铜釜、铜鉴、铜盆、铜甗、铜镜、铜熏炉、铜提梁卣、铜灯、铜封泥桶等;陶器有绿釉陶鼎、绿釉陶壶、绿釉陶罐、陶甑、陶盆、陶仓等;铁器有铁剑、铁刀、铁茅、铁锛。其中绿釉陶鼎象征着墓主人的身份。

该负责人表示,此次挖出的汉代古墓中,一些墓葬文物数量较多、陪葬品多,就意味着厚葬了。这次大型汉墓群发掘,在三门峡市灵宝境内的考古史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从墓葬分布和出土器物分析,整个墓地为汉代多个家族墓的集聚地,从东至西是由早到晚排列,时代是西汉晚期到东汉初的墓葬,无论从发掘规模和出土文物均是历年来收获之最,且汉陕州城距灵宝境不远,无疑与汉陕县有关,这对研究和探讨三门峡、灵宝乃至豫西地区的汉代史政治、文化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大河报·大河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