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台村遗址

金台村遗址

【金台村遗址】

位于慈利县蒋家坪乡金台村。地处澧水左岸二级阶地,距澧水70米,面积约600平方米,1986年被发现。在距地表1.5米深的第四纪次生黄土层内采集到很多石器、石核等,皆为砺石原料。经考证,该遗址内涵丰富,体现从旧石器晚期到新石器时期文化延续,对研究湘北古文化发展序列,具有重要价值。

三星堆、金沙遗址、​犀园村遗址:不一般的巴蜀古文明

成都西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之一,这里山川如画,自古繁华,素有“天府之国”美称。从不同时期的考古发现,不管是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还是犀园村遗址都能见证这里的繁华。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犀园村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证实为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时期的遗址。成都平原周代文化细化时间维度、复原历史文化面貌、重现社会组织形式、揭示丧葬习俗等,具有重要意义,是了解与研究古蜀文化不可多得的材料。

在成都平原以往发现的先秦遗址中,春秋时期的遗址比较少,出土陶器也不甚丰富。从目前抢救性发掘的成果看,该遗址是成都平原一处非常重要的先秦时期遗址。

三星堆的考古发掘,不论出土了多么精美的青铜器、金器、玉器,都没有发现文字的记载。三星堆博物馆宣教主管邹鹏说,所以大家仅仅能够从《蜀王本纪》《华阳国志》等找到一些零星而且充满神话色彩的记载。

金沙遗址主体文化遗存的时代约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金沙遗址的发现,对蜀文化起源、发展、衰亡的研究有着重大意义,与成都平原的史前城址群、三星堆遗址,共同证明了成都平原是长江上游文明起源的中心。

与三星堆金杖的图案相似,进一步印证金沙遗址是对三星堆遗址的传承。据介绍,金沙文化延续了五百多年,直到战国时期,公元前316年秦灭蜀,金沙遗址被彻底废弃。盛极一时的三星堆文明,最终融入中华文明的历史篇章。

河北中医药文化景点台西村商代遗址、满城汉墓遗址

作者:周计春 赵润生

台西商代遗址位于藁城西10千米处,在台西村东北,居台西、庄合、故城、内族四村之间。以3个高大的“台疙瘩”(南台、西台、北台)为中心。“南台”在台西村东约200米处,现已铲平无存。

1965~1972年间,台西村村民在西台南侧取土时,发现过成组的青铜礼器和一件长达39厘米的玉戈,以及铜鼎、琉、晕、觎、匕、矛、蹲、石磨等。经国家文物局和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研究鉴定为商代中期(约公元前14世纪)的文化遗存。

1973年,河北省文管处组成考古队,对台西商代遗址进行发掘。先后共揭露面积1889.75平方米,发现房屋遗址14座,水井两眼,灰坑134个,墓葬112座(其中有奴隶殉葬墓10座)。出土文物有陶器、石器、玉器、青铜器等3000多件。发现植物种子30余枚,均属于蔷薇科梅属种子,以桃仁为主,还有郁李仁、杏仁等,药食两用。

从这里出土的文物中,有世界上保存最好、年代最久的酿酒作坊,以及最早的酒曲;世界上最早的铁器;世界上最早的铁矿渣;世界上最早的手术刀;世界上最早的脱胶麻织品;世界上最早的平纹绉丝纺织品等,创下了七个世界之最。2006年5月被列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满城汉墓遗址位于保定城西北21公里处满城县山东坡,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的墓葬,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山洞宫殿。1982年7月23日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被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8年夏季,曾出土“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朱雀街环杯”等国宝级文物,2001年3月,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发现”之一。在刘胜墓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中,有4枚金针、5枚银针、“医工盆”,以及小型银漏斗、铜药匙、药量、铜质外科手术刀等组成了迄今发掘出土的质地最好、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整套西汉时期医疗器具。盆为铜质,口径27.6cm,盆沿和盆身均刻有“医工”字样,是目前我国发现年代最早的刻铭医用器皿;针体细长,长度为6.5~6.9cm不等,上端为方柱形长柄,宽0.2cm,柄上有一小孔。针尖或尖锐,或稍钝,或呈圆卵块、三棱形不一。据专家考证,认为与《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载九针相仿,是目前见到的最早的金属医针。

版权申明:燕赵中医网原创内容,禁止公众号转载,欢迎个人转发。

想要获取燕赵中医圈最新消息,可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yiyuan-fuwu”。

“医缘”为中医朋友服务,一个有用的服务号。

解密!台商区秘境---崧山村古道场遗址

秘境可以很远,像被热带丛林包围的马丘比丘、白沙漂浮的代波尔德洞穴,让你遥不可及。

秘境也可以很近,像你所在的泉州市台商区,拥有一片只有自己知晓的绿地、水湾、山峰、海滩,甚至是观察城市的角度。

探索崧山村古道场遗址

在崧山村,几乎所有的村民都知道大坪山上有一座奇特的古代遗址,但无人知晓它的来龙去脉和用途。据了解,该遗址坐北朝南,恰好是正子午坐向,正对面山势和缓,不远处就是出海口,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山顶有数个弧形石阶,层层叠叠。在东侧三个石阶上,分别用石头砌起三座圆形石塔,石塔顶部已经坍塌。石塔底部直径3.32米,塔顶直径2.2米,残高2.4米。

现场立有一块石碑,石碑正面竖刻“天官赐福”四个大字,为道教术语,旧时用于祈福消灾的吉利话。背面上端刻着“元亨利贞”四个字,出自《易经》,中间是一个八卦图案,下方刻着“神卦驱煞降祯祥”七个字,字体均为楷书。根据碑刻基本可以确认该遗址是古代道教消灾祈福的道场,石塔可能是消灾祈福时使用的“烽火台”。

漫步崧山,游览文物大观园

从明洪武年间惠安玉塘八世孙质甫移居泉州台商投资区张坂镇崧山村开始,崧山村就不断地涌现进士、举人、贡生,仅在明清两朝就出了数十位朝廷官员,在近现代则有好几位著名的爱国华侨和抗日志士。由于历史名人扎堆,使得崧山村成了文物古迹聚集之地,5平方公里的村子,已被专家们考查出的文物点就多达数十处。古墓葬已查出的有宋代1座、明代5座、清代5座;古建筑也不少,清代的5栋、民国6栋;古遗址也有4处,其中包括一处宋代的古道场遗址……崧山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地灵人杰。境内还有象坑林场、官湖林场、美峰水库、珍稀植物油杉保护林等风景名胜。

来源:志远天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