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落洞摩崖石刻

碧落洞摩崖石刻

唐—民国英德碧落洞摩崖石刻位于英德县英城镇桥下管理区燕子岩山。碧落洞是一个天然的石灰岩溶洞,山水秀丽,从唐代起便有人游览,赏景赋诗,刻石留念。洞口上方峭壁上,分别以横行及竖行镌刻“碧落洞”三个大字。唐代自称唐末秩臣的周夔偕贞阳县(英德县前称)令侯著游此洞后,写有《到难篇》,并刻于洞壁上,成为最早的题诗。五代十国时期南汉主刘晟出巡英州时曾游此洞,并命侍臣钟允章写下《盘龙御室记》,勒于石上。以上2题摩崖,大部剥落,字迹难辨。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于元符三年(1100年)授命北归,带着幼子路过英州游碧落洞,题有《碧落洞》诗二首,其中一首刻在洞中石壁上,至今犹存。碧落洞摩崖石刻原有102题,现存99题,其中唐代两题,宋代57题,明代4题,清代8题,民国2题,年代不明和字迹不清的20题。碧落洞石刻自唐代长庆二年(822年)第一题开始,至民国19年(1930年)止,时间延续1108年。不但历史悠久,体裁多样,而且内容丰富,既有名诗佳词、又有游记题名,现在大部份石刻保存良好。

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神秘洞穴,摩崖石刻,济南这个地方一年四季都好玩

说到济南周边山里可玩的地方,不得不提的当属摩崖石刻,济南周边山多,山上的摩崖石刻也多。今天,就给咱小伙伴们介绍一处鲜少为人知道的摩崖石刻,观赏摩崖石刻的同时还可以探秘神秘洞穴,休闲爬山,非常适合济南周边一日休闲游玩。

今天要说的这处摩崖石刻位于长清王家泉村。王家泉村因为地处四禅寺的最东端,整个村子被群山环抱,位于车厢峪的尽头,算是一个死胡同,所以又被称为“寺旮旯”。

这里群山环绕,周围山体呈层叠的蛋糕阶梯状,颇有点南太行的神韵,山崖壁立千仞有如刀削斧凿一般,山顶却又一马平川平坦宽阔,夏季绿草萋萋秋季满眼金黄,壮观又美丽。

就在这山窝窝间的王家泉村的山壁上,有着几处据考为隋唐时代的小型摩崖石刻,静静的倚靠大山,以旁观的姿态见证了历史的兴衰。如今摩崖石刻旁也都修建了游览步道,顺着步道依次可以瞻仰看水佛、朝阳佛、五十三参佛像、背阴佛等多处石刻造像。虽然在漫长的岁月里有些佛像有些许损毁,但如今看来依然肃穆庄严。

顺着步道看完背阴佛先别着急往山下走,沿着小路继续向前,在左手边的山壁上有一处神秘洞穴,当地称为老虎洞。老虎洞的开口在陡峭的山壁上,口小但是洞内空间非常宽敞,据当地老人讲,当年鬼子进村全村人躲在这个洞里才躲过一劫。进洞线路略陡峭但是强度并不大,喜欢探险的小伙伴可以进去瞧瞧~

计划来玩的小伙伴直接导航“王家泉村”即可,进村之后顺着村道往左侧山壁处出发即可,村里村外都是铺装路面,各种车型不受限。另外,就在村子右侧山坡有大片的野杏林,三月赏花六月摘杏,春夏里也是休闲游玩的好选择。

Ps:看完石刻探完洞可以在村口沿步道徒步登山上到村子左侧王老顶,山顶伫立着一幢高大的月老塑像,远远就能看到。等上王老顶山顶还可以遥望卧虎山水库。登山加上石刻洞穴,正好安排一天行程。

遗憾!宜宾“丹山碧水”摩崖石刻历经了千年沧桑,面目全非……

仅能徒步到达的宜宾秘境——丹霞碧水

由于宜宾特有的地质结构,红色紫砂岩层,使得这种红岩细腻又有坚硬丹山和碧水红山绿水两相映,形成了一副宜宾美丽的山河图画。

从宜屏快速通道驶过很多次,一直很好奇岷江对岸的大岩壁是什么一番景色,前不久,便约上小伙伴前去一探了究竟!

高场轮渡

黄伞老街崖墓群

丹山碧水摩崖石刻

一次新鲜有趣的近郊游

让人流连忘返

从宜宾出发走宜屏快速通道到高场镇码头,大约20分钟车程。

| 高场轮渡 |

虽然没有南溪轮渡来往那么频繁,但在岷江河段,是高场南来北往最快捷的方式。

轮渡为私人承包,2块钱的价格,不算贵

可以好好体验一次坐船的感受

当一盘船上最靓的仔

岷江水相比较汹涌的金沙江水,要清澈的多

虽谈不上清澈见底,称之为碧水一点也不为过!

大约4分钟的时间,便能过江,到达对岸

| 黄伞崖墓群 |

经售票员大姐介绍,要去丹山碧水,可以途径黄伞老街,沿途还可以去往黄伞崖墓群,就在下岸后的左手边方向不远。

古人爱造宫殿,富贵人家的墓室也很讲究,黄伞崖墓群建于汉代,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有188座墓葬,距江面高16~40米的坡壁上。

分布120000平方米的崖墓群,在沿途的几公里范围内,都能陆续的看见崖墓,但是对这片神秘的领域知道的甚少……

据资料介绍:黄伞崖墓群被一部分当地人称为蛮子洞,实为僰人在宜宾县境聚居时凿造的墓葬

对研究古代崖墓葬和汉代社会文化生活及僚民族的生活习俗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鹰好奇的是……最早发掘这里的人是谁呢?有没有一些文献记载?以及曾经陪葬品又都去了哪里?是不是也曾有过一段“摸金风云”?

| 黄伞老街 |

往反方向走,来到黄伞老街,1916年建成的江景房,还是吊脚楼,老街不老,但是给人的感觉却是很荒凉。

走在空空荡荡的小巷里,很是冷清

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留下来的居民依靠着传统的打渔、种地为生。

如果“不思进取”日子也还过的去,养一只小猫一只小狗

过着无人打扰悠闲的二人世界,算是远离城市的喧嚣,也是极好的。

| 竹林、纤夫道 |

沿着岷江边顺式而下,大概两公里的样子,可步行到“丹山碧水”。

沿途的油菜花也欲欲跃试的将要开花,错落有致的景象让岷江两岸增添了几分热情。

沿江岩壁的半空中錾有栈道,是旧时的纤夫小径,到达此处仅能容身一人通行

图据 何丹

小径的许多地方还留有船工们拉船纤绳勒进岩石的深痕,只是现在的交通工具更加方便了,纤夫的号子声也消息在了这片江域。

近些年,陆陆续续有一些宜宾骑友以骑行自行车的方式征服这条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沿途有2、3片特别幽静的竹林,穿行在竹林间,像是行走在时空的隧道

也许等在出口的,就会是一位身着汉服的温婉少女哦

图据 三月

| 丹山碧水 摩崖石刻 |

走过竹林,便来到丹山碧水 摩崖石刻。

丹山碧水 在当地又名“千佛岩";此处赤岩壁立,高约百米。

壁上有很多造像,造像分布在距地表高约1.2-8米,东至西宽约60米的岩壁上。

“丹山碧水”题崖落款时间为乙卯年,即明万历43年,公元1615年,时值吴用先在四川巡抚任上。

笔者何丹认为题写“丹山碧水”之人是明朝都御史吴用先。可以还原题字的落款为:都御史吴用先题。

图据 何丹

崖壁上有唐宋至明清佛教造像13龛,计69尊,保存基本完好。其中唐宋造像10龛,明代造像1龛,其余为清代造像。据介绍,第2龛尤其值得一赏,主要造像23尊,正壁浮雕一座规模宏大的殿阁,造像生动逼真,服饰华贵,线条流畅,具有唐代雕像丰满圆润、古朴且不失瑰丽的特点。

时至今日,千佛岩前来朝拜的香客络绎不绝,香火旺盛,旅行途中还能前来品尝斋饭。

图据 三月

传说造像者同乐山大佛为两师徒,师傅造乐山大佛

徒弟则造千佛岩(即丹山碧水)

图据 何丹

其实不难看出,就地形而言,丹山碧水和乐山大佛却有几分相似,乐山大佛通高71米,宜宾此处的岩石也有近百米高

据网上资料介绍,此处岩石为四川最大的一块独立岩

容我yy一下,若是当时经费允许,国运昌盛,会不会再造一座“宜宾大佛”呢?

恰巧一处摩崖石刻顶部的文字吸引了我,“东都人 刘譲 淳熙 庚子记 ”

“东都”首先是想到东都洛阳,洛阳作为唐朝长安的陪都,被称作“东都”

“淳熙“: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的最后一个年号,宋孝宗被称为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那时候的“东都”是南京,也是都城。

“庚子”:庚子年在当时为1180年,自北宋被金国消灭后,南宋王朝就处在颠沛流离的道路中,除了抵御外敌入侵,经济有所衰弱。

尽管京城也曾来人留下笔迹,也没能让“丹山碧水”的摩崖石刻能够被完全的挖掘,致使如此巨大的一块岩石,仅有中间部分刻有造像,实属遗憾。

再加上常年的风化和雨水腐蚀,很大一部分造像残缺不全,更是遗憾……

千百年间,若是能留下一张“设计图”或是有幸再造那该有多好,“丹山碧水”该是多好的一张宜宾名片……

只是这么多年,它们的经历,只有这不可移动的文物清楚,记录了它们悠久历史和深厚人文的故事,也可能没有人知道了,也没人会在意了……

| 前往攻略 |

1、导航高场镇,宜屏快速通道一条小路下右手边到码头

2、坐船准备零钱,从黄伞老街走过,记得走沿江的道路

3、如果你上了山,没导航会有点绕,不过风景别样,有很多古墓

4、景点免费,春季出游巴适……

特别鸣谢文物保护工作者

部分文字图片来源

何丹、三月、零距离网友

图文:小鹰

寻找有趣的灵魂

航拍太行千年古村落 村里国道旁的国宝级摩崖石刻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