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老墩遗址

史老墩遗址

史老墩遗址位于英德市沙口镇清溪村北江东岸的一级阶地上。年代为新石器时代至商时期。1996年发现。1996~1998年发掘200平方米。文化层最厚达3米多。文化内涵分两期。第一期为新石器时代,有遗迹32处,少数为祭祀遗迹,将两件石器摆放成“八”字形;多数是石器制作遗迹,以砧石或砺石为中心,周围多见砾石、石片、石器制作工具,史老墩遗址,史老墩遗址简介,史老墩遗址-清远市英德市史老墩遗址旅游指南

蚌埠双墩遗址和杭州良渚遗址哪个更有历史价值

谁的价值大,73O0年的文字刻划符号会证明一切!都有价值.以考古数据说话!

双墩和良渚文化差在GDp上。如果蚌埠GDP允许的话,大力宣扬和补建双墩遗址,蚌埠文化一定杠杠的!

成都平原最早的考古文化是什么

成都平原最早的考古文化是“宝墩文化”。
宝墩文化是成都平原的一支重要的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远在距今4500年左右,在成都平原就已经产生了作为蜀文化源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宝墩文化”。
宝墩文化可能是由营盘山文化发展而来的。宝墩文化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陶器制作工艺有所创新,同时还可能接受了来自其它考古学文化的影响。远在距今4500年左右,在成都平原就已经产生了作为蜀文化源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宝墩文化”。宝墩文化是文明孕育时期的考古文化,宝墩遗址既是这一时期成都平原时代最早的古城址的典型,也是四川即将跨进文明门槛的历史见证。

宝墩文化遗址有什么特点?

宝墩文化是文明孕育时期的文化,可能是由营盘山文化发展而来的。宝墩文化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陶器制作工艺有所创新,同时还可能接受了其他文化的影响。宝墩村地形奇特,在绿色沃野上凸现出一圈不规则的脊梁似的黄土埂子。埂内阡陌纵横,沟渠交错。沟底和两侧往往会发现一些散碎的砖瓦器物。而这圈黄土埂子圈起的地方,就是距今约四五千年的古城遗址,散碎的砖瓦器物则是蜀地先民早在四五千年前就进入文明的物证。宝墩文化遗址主要分布于新津宝墩、温江鱼凫城、郫县古城、都江堰、芒城、崇州双河等处古城址,这些地方共同组成了成都平原距今四五千年的古城址群。

宝墩文化遗址的6个古城均建在成都平原上河流间的台地上,城墙的长边往往与河流及台地的走向一致,城址均呈长方形或近方形,既有利于防洪也便于设防。其中鱼凫城保存较差,似乎近于六边形,其保存最长的南墙也与附近的现代河流遥相平行。城墙建筑都是采用“双向堆土、斜向拍夯”的办法,与三星堆古城的做法有明显的承袭关系。从宝墩、鱼凫、古城三座城址的发掘看,城墙由平地起建,先在墙中间堆筑数层高后,再由两边向中间斜向堆筑,堆放一大层土即行拍夯,城内侧的斜坡堆筑层次多,故坡缓;城外侧的堆筑层次少,故坡略陡。城址的格局因地而异。处在成都平原内部的宝墩古城最大,城墙圈面积约60万平方米;鱼凫城约40万平方米;郫县古城约31万平方米。而在成都平原西北边缘近山地带的城较小,而防卫功能更突出,城墙均分内、外两圈,呈“回”字形。处在成都平原腹心地带的城址,其中心部位都发现大型建筑基址。如宝墩古城址中部有一处高出周围地面的台地上,有房子基槽和密集的柱洞。在郫县古城城址的中心位置也发掘出特大型建筑“郫县大房址”。建筑与城墙走向一致,面积约5550平方米。在房子里基本等距离地分布着5个用竹编围成的卵石台基。此房址基本上没有发现多少生活设施,偌大的建筑物里面只有醒目的5个坛台,显然是一处大型的礼仪性建筑――庙殿。对这6座古城研究证明:它们与三星堆遗址的第一期属于同期文化,它不仅大大丰富了三星堆一期的文化内涵,能够再细分为若干期,并且可与以三星堆古城为代表的夏商时期的三星堆文化或古蜀文明相衔接起来。宝墩文化遗址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和陶器,主要有绳纹花边陶、敞口圈足尊、喇叭口高领罐、宽沿平地尊为标志。《山海经》中记载: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 瑟。……长流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其兽皆文尾,其鸟皆文首,是多文玉石。实惟员神石鬼氏之宫,是神也,主司反景。这里的员神石鬼氏即为少昊,它由东方的太阳神变成了落日之神。少昊原来的居住地,在他迁移后,他的余部建立起了少昊之国。当少昊西迁之后,氏族将原来东方的地名也带到了西方,所以在后代传说中,东西方均有所谓的扶桑、穷桑等地名,这些都与这场氏族大迁移有关。山东龙山文化中东夷文明与四川盆地宝墩文化尤其是其后续的三星堆遗址文化,见证了我国东部与西部的太阳崇拜文化的密切关系,从看似荒诞的神话故事中看到了东夷部族的迁徙,将文明沿黄河跨过中原地区传播到川蜀之地。据史料考证,少昊部族是由东部沿海迁徙到鲁西南一带,从神话故事里可以看到少昊部族及东夷文明向西的扩展,直至川蜀,停下来并且得到继续的发展,几乎相同的太阳崇拜、鸟图腾、十日传说证明了其传承关系。所以,川蜀宝墩文化尤其是三星堆文明应当是山东地区龙山文化东夷文明的传承。

神墩先民文化遗址:见证史前文明 触摸历史的脉络

社渚镇是溧阳西南古镇,它西临南京高淳,自古以来就是商埠重镇,也是历史文化重镇,社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

神墩先民文化遗址

神墩

遗址在孔村的下文头村,距离社渚5公里之远,就在溧梅支河的边上。神墩遗址的发现是于2004年至2006年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和常州、溧阳对其进行三次主动性科掌发掘所得来的。

神墩遗址的文化层平均厚度为1.5-2米之间,发现了距今7000-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时期相对完整的氏族公共墓地,共清理墓葬252座,婴幼儿瓮棺葬16座,房址10座,灰坑102个,沟1条。同时还发现了距今5300-5000年的良渚文化墓9座和距今3700-3300年的夏末早商时期灰沟遗存1条。

■ 神墩先民文化遗址

神墩遗址于1982年在文物普查时发现,2003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2月、2005年12月至2006年1月、2006年2月至7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常州市博物馆溧阳市文化局对神墩进行了三次主动性科学发掘,累计发掘面积1002.5平方米。

神墩遗址出土的大量的陶器、石器、玉器、铜器等文物和动植物标本,填补了太湖西部古文化的空白,对深入研究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分布范围、面貌特征、相互交流和影响传播等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增添了一份极其丰富的实物资料。

可以说,神墩遗址是目前溧阳境内年代最早、保存最为完好的史前遗址,也是太湖地区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

目前神墩遗址已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其实神墩遗址的考古发掘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很大一块没有挖掘,因为从考古和研究焦度已基本结束。

来源:游子吟溧阳

汉南纱帽街张家墩遗址的历史由来

张家墩遗址简介:张家墩遗址面积约40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4米。出土的青铜爵以及大量陶片(夹砂陶鬲淀、泥岩灰陶豆柄、罐口沿盆底)等文物,经考古鉴定张家墩遗址属商周至西周文化遗址。

1998年,张家墩遗址被武汉市汉南区人民政府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家墩遗址自然环境:遗址周边地貌属低垄岗地,为通顺河冲积地带。周边水资源极为丰富,东临长江,南沿纱二支沟,尼湖河,蚂蚁河与纱帽街为邻,北接通顺河,三面环水湖汊交错,河网纵横。

张家墩遗址人文环境:张家墩遗址处于现代生活小区08.庄园内,已成为08.庄园小区内居民休闲健身场所。原属乌金农场,下辖2个村委会,三个大队,人口近万人。居民多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多种植棉花西瓜以及从事水产养殖。

http://www.hannanr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