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里古建筑群

东华里古建筑群

东华里古建筑群位于佛山市城区福贤路。

东华里原名杨伍街,是以清初聚居此地的杨姓和伍姓两大家族的姓氏命名。街首的伍氏宗祠就是当年所建。乾隆年间,迁入骆氏家族,族中的骆秉章任四川总督、协办大学士,把北侧宅第装修成清代的府第,杨伍街易名为东华里。清末,招氏家族买进南侧的连片住宅,加层扩建,建招氏宗祠、招雨田祠、敬贤堂等建筑物,遂成目前保存的面貌。

东华里古建筑群是目前省内保存比较完整的清代古街坊。街首闸门尚嵌着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石刻街额。全长112米,宽3~5米,花岗石条铺砌路面。房屋外墙石墙脚上,一式水磨青砖,几乎都是锅耳封火山墙,整齐而富韵律。各家门前都有二级石台阶,都在高达4米的石门框装置了脚门、趟拢门和厚重的大门等三重门,有遮阳、通风和防盗的不同功能。内有门厅、两廊、天井、正厅、耳房、二厅、神龛,厨间等。厅、室以木雕屏风、花架、嵌彩色玻璃的格扇等分隔。地面铺砌防潮的大方砖,内墙有用木板装修。南面的二层民居还装有木制的有屋盖的楼井和铺上方砖的露台。环形的扶梯选用坤甸等良材制成。为适应聚族而居而又分房立户的需要,东华里的深宅大院之间有小巷分隔。每侧四道小巷,形成叶脉形的里巷布局。

东华里位于佛山市城区福贤路。是目前省内保存比较完整的清代古街坊。街首闸门尚嵌着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石刻街额。全长112米,宽3~5米,花岗石条铺砌路面。房屋外墙石墙脚上,一式水磨青砖,几乎都是锅耳封火山墙,整齐而富韵律。各家门前都有二级石台阶。都在高达4米的石门框装置了脚门、趟拢门和厚重的大门等三重门,有遮阳、通风和防盗的不同功能。内有门厅、两廊、天井、正厅、耳房、二厅、神龛,厨间等。厅、室以木雕屏风、花架、嵌彩色玻璃的格扇等分隔。地面铺砌防潮的大方砖,内墙有用木板装修。南面的二层民居还装有木制的有屋盖的楼井和铺上方砖的露台。环形的扶梯选用坤甸等良材制成。为适应聚族而居而又分房立户的需要,东华里的深宅大院之间有小巷分隔。每侧四道小巷,形成叶脉形的里巷布局。

东华里位于禅城区福贤路,原名伍杨街,以清初聚居此地的杨族和伍族姓氏命名。街首的伍氏宗祠就是当年所建。至清乾隆年间,伍、杨二族衰落,房产逐渐转卖他姓,街道也因之易名。嘉、道年间,协办大学士、四川总督骆秉章迁入此地,对宅第大加修缮,屋宇更加规整美观,把北侧宅第装修成清代的府第。杨伍街易名为东华里。清末又有华侨富商、香港“广茂泰”洋行的创办人招雨田家族迁入,将其东华里中段南侧的宅第改建装修;光绪年间,还有军机大臣戴鸿慈之弟戴鸿惠(清末民初南海劝学所所长)买下东华里中段北侧宅第,并加以修葺。岭南画派代表人物黄少强也在这里建立“止庐画塾”,从事创作与教学。一时间,达官、富商、名流齐居于此,东华里堪称“岭南第一街”。

东华里全长112米,入口闸门楼尚存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的石刻街名,路面洁净平整,街内两旁的宅第俨然,无论建筑风格或装饰材料均极为讲究,显示大宅豪门的气派。门第巍然,整石为阶,高达4米的石门框装置了屏门、木栅门和厚重的大门等三重门,分别具有遮阳、通风和防盗三种功能,院墙多饰砖雕、石雕。室内的厅堂亦有木雕屏风、花架及隔扇等高档设置。街之前段为互相毗连的屋宇,如今尚存“伍氏宗祠”、“招氏宗祠”、“招雨田祠”及“敬贤堂”等建筑物;街后段两旁各有小巷四条,巷 为宅第后三进的住宅,排列整齐,格式统一。东华里在建筑上有四个特点:一是锅耳顶式的封火山墙,一旦火灾发生时可免殃及比邻;二是花岗岩青石板为路,街道美观整洁;三是水磨青砖为墙,平添古淡雅静;四是房屋结构多为三间两廊式,极具岭南民居特色的平面布局。

东华里不仅是佛山,也是珠江三角洲乃至整个广东省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城镇街道,是研究佛山地方吏、建筑史以及居住习俗等问题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2001年东华里古建筑群作为清代、民国时期的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用时参考

2小时

交通

市内乘坐386、980、990路公交车至南朗南头坊站下车后向东步行可到。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景点位置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祖庙东华里片区

信息来源:禅城区文体旅游局

东华里古建筑群3年内完成修缮

佛山日报讯 记者王晓丹通讯员禅宣报道:昨日,禅城区委、区政府和区人大代表到东华里督办调研古建筑群修缮工作。据悉,一期工程将于今年底完成,计划3年内完成保护修缮。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期工程目前仍在施工,共9座文物建筑,约1800平方米。负责修缮的工人正替换破损的青砖,并用木檩条加固屋顶、在墙体增加不锈钢梁。随后,督办调研团到二期、三期片区调研,并举行座谈会。

目前,东华里古建筑群一期工程已经完成70%,预计年底前完成。二期工程正在招标,三期在申请立项。该建筑群已被纳入禅城规划“一张图”,周边纳入建设控制地带。

“东华里古建筑群是佛山的根和魂,一定要保护修缮好。”禅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红兵要求,要对古建筑群建档建表,注重文化肌理保护。

据了解,邝达荣等12名禅城区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加快实施对东华里历史建筑文物抢救性保护工作的议案》(转建议),建议加强与开发单位沟通督促,尽快实施对东华里片区历史文化建筑文物和整体建筑群的抢救性保护措施。该建议得到禅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禅城区委书记刘东豪主动领办,一期保护修缮工程在今年5月开工。

最新进展!东华里古建筑群3年内完成修缮!

最新消息!

东华里古建筑群预计3年内完成修缮,

将再现清代古街道风貌!

东华里古建筑群3年内完成修缮

11月16日,禅城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区人大代表调研东华里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工作。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区文体(旅游)局局长何永庆介绍,东华里古建筑群约1万平方米,修缮工程分三期,预计用3年时间完成。

东华里古建筑群一期工程共9间文物建筑,约1800平方米,今年5月16日已动工。目前9间文物建筑首层修缮完成85%,二层墙体修缮施工完成70%,瓦屋面施工完成90%,平层面施工完成60%,预计2018年12月底完工。

二、三期修缮工程也在稳步推进中。其中二期已完成施工图编制,正进行招标前期工作,计划明年3月正式开工。

三期已于今年4月向国家文物局提交了立项申请,禅城现正根据国家文物局意见修改修缮方案,待完善后即向省文物局提交修缮方案审批。

东华里将再现清代古街道风貌

东华里是目前广东省内保存最完好、具有珠江三角洲典型风貌的清代古街道,是岭南民居建筑风格的典范,200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今年禅城区“两会”上,邝达荣等区人大代表联名提交了《关于加快实施对东华里历史建筑文物抢救性保护工作的议案》(转建议),提出了加强与开发单位沟通督促,尽快实施抢救性保护措施;强化顶层规划设计,活化利用东华里历史文化建筑群等几条建议。

为更好落实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该建议由禅城区委书记刘东豪领办。当日上午,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林秀娟率领区人大代表,调研东华里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工作。

人大代表在东华里古建筑群修缮工程现场调研

在东华里古建筑群修缮工程一期施工现场,建筑外围架起了层层施工架,工人们正加紧修缮工作,例如对风化脱落的夯土墙用抹灰等传统工艺加固,还用钢结构板材进行双层加固等。

瑞安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东华里片区古建筑群修缮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邀请专业机构专家进行规划设计,制定修缮方案,再层层上报,最后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后再动工修缮,“旧材料能采购到的,坚决用旧材料,不用新材料。修缮工程所用的旧材料约占80%。”

禅城将筹备成立区级协调小组

禅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红兵表示,东华里是佛山历史文化的印记,传承着佛山人的故事,是禅城的根和脉。接下来,禅城将筹备成立区级协调小组,进一步加强与上级文物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并明确各部门职责,细化时间推进表,在内容上,注重呈现古建文化肌理,切实把东华里修缮工作做细。

不久以后,东华里将再现清代古街道风貌,让我们一起期待!

来源:珠江时报陈颜梅

图片来源:珠江时报穆纪武

编辑:肖婷英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广东普宁德安里,百年古建筑群堆满“古董”,堪称潮汕民居博物馆

广东,潮汕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底蕴深厚的城市群,这里包含汕头潮州揭阳等粤东重要城市,有着自己独成体系的语言、文化和饮食,这里具有多姿多彩的人文风情和民俗文化,蕴藏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遗迹及光阴故事,是一个值得细细探究的旅游目的地。

在广东东部偏南的潮汕平原西部,有一个被誉为“潮汕明珠”的文化之乡,在历史上曾孕育出了不少名人,如今也保留着诸多代代相传的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以山水风光与民俗人文相结合而著称,还入选的“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这里就是广东揭阳管辖的普宁市

作为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开发的新兴城市普宁近年来在产业发展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不仅是国内最大的衬衣生产基地、华南最大的中药材销售基地,也是粤东地区最大的服装、烟草、茶叶水果、纺织品集散地,同时还是我国著名的侨乡。走过广东不少地方,揭阳普宁是我一直没去却很想去的地方之一。

这次终于如愿来到普宁,找到一处很有意思的地方,非常值得推荐。这是位于普宁故城洪阳镇南村的德安里,这处鲜为人知的古村落是清末广东水师提督、名将方耀与其兄弟一起营建的家族居寨,也是潮汕地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大型府第式民居建筑群。

德安里历史悠久,始建于同治十年(公元1871),距今已有150年历史。因为是家族居宅,所以整个建筑群耗时20年时间才建成,其规模庞大,构筑精巧,造型精美,堪称我国南方民居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即便历经150年的风雨洗礼,如今依旧气势非凡,韵味十足。

一直以来,我都对古建筑饶有兴趣,之前对德安里一无所知,但却给了我无限惊喜。因为这座古建筑群至今仍完好保存着旧时的模样,不仅外观古朴自然,原汁原味,就连里面的格局和摆设也基本不变,旧得非常有味道,每一个细节都值得细细品鉴。

德安里在建筑艺术上的造诣非常高深,以罕见的建筑布局和独特的设计风格,入选广东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的民用建筑教材。同时,这里的建筑形式丰富多样,保存完好,平房、四点金、五厅通、下山虎、独脚狮等别处罕见的建筑形式在此都能看到,也因此被视作“潮汕民居建筑形式大全”,堪称岭南建筑装饰艺术的博物馆

德安里建筑群占地总面积有近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3.2万平方米,分为老寨、中寨、新德安里、绍园等多个区域。其中老寨的建筑格局为“百鸟朝凰”,中寨和新德安里为“四马拖车”,三寨相连,房屋多达773间,外置护寨河,是广东乃至全国罕见的大型府第式建筑组群。

德安里的老寨,即便在众多令人称叹的潮汕传统民居之中,也算得上是一个建筑典范。它最值得称道的是极为罕见的“百鸟朝凰”建筑格局,其中“凰”就是主祠堂,左右是小祠堂,后方依次为“五间过”、“大下山虎”、“四点金”等建筑,从三面护卫着大祠堂。

寨内房间布局分为官厅、祠堂、佛堂、书斋、餐厅、库房、阁楼等,夯实的寨墙宅第和厚重的层层屋瓦,主人显赫的家世与家族荣耀昭然若现,以大祠堂为核心的建筑结构,也深合潮汕人秉承“营宫室必先祠堂,明宗法”的中国传统礼教之道。

德安里的户籍人口有500人,目前仍有100多人居住在内,主要集中在老寨和中寨。但是许多房子早已人去楼空,走在一百多年前的青石板路上,五味杂陈,地上光滑的石板砖,屋檐下的空鸟笼,仿佛在诉说中当年的显赫和昔日的生活,这里恢弘大气的建筑风格、无处不在的历史印记,让人震撼而感动。

长长的街、幽深的巷,朱红的门、坚硬的墙,漫步于德安里,时光仿佛倒流回到清朝。面对厅堂楼阁、廊檐木柱,以及精美的金漆雕花门窗,一个晃神间便已是世上千年。一口古井,一棵古树,都见证着光阴游走和沧桑变化,让人驻足良久,流连忘返。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老寨主祠堂大门上,有两位大名鼎鼎的保护神:秦叔宝和尉迟恭,这样的门神画是潮汕地区传承下来的民间美术工艺,采用传统的漆画技法,以天然漆为主要材料进行绘画创作,现今这门手艺也在渐渐失传,在德安里却仍保存完好。

不过,德安里因缺乏人气而略显苍凉凄冷,有些角落已经荒草丛生。幸运的是,近年来,德安里得到大力的修缮,更被评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入选了首批“广东省27个古村落”,2010年还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因而也为老寨子吸引了外来的观光客。

如今不少老旧房子,被改造成各种古玩店,这里展出的包括各朝代生产的瓷器、茶器、木雕,复古而精美,令人爱不释手。当老屋遇上旧物,尤其是在午后光影下,对于喜欢捕光捉影的摄影师来讲,简直兴奋到想惊叫。

外来游客来到德安里,无疑像是进入了一个博大精深的潮汕文化博物馆,这里的一切承载着150年来的老旧记忆,都是艺术性和观赏性兼备,也是深入了解普宁民俗和民间艺术的重要窗口,让更多年轻人可以将这里珍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原创作品,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敬请关注我,与您分享更多精彩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