孑遗植物

孑遗植物

村边有棵奇怪植物,树干粗围4.6米,就连两个大汉子也合抱不过,它枝叶茂盛,郁郁苍苍。据专家介绍,这是一棵非常珍稀的树种,叫孑遗植物。

俗话说,“人老就精,树老就灵”,这棵珍稀树被村民们世代有意识地保存下来,相传这棵树很灵验。平时,附近四乡八邻都有人到来参拜,祈求纳福消灾。

洋湖湿地孑遗植物名录

“周余黎民,靡有孑遗”,孑遗是遗留、残存的意思。有这样一个植物类群,它们被称为“孑遗植物”。它们在新生代第三纪或更早有广泛的分布,但大部分已经因为地质、气候的变化而灭绝,只存在很小的范围内,这些植物的形状和在化石中发现的植物基本相同,保留了其远古祖先的原始形状。又由于它们起源久远,人们也称其为活化石植物。中国有100多种孑遗植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洋湖的孑遗植物吧!

01

银杏

洋湖白鹭塔前坪至美食屋的路边有一排银杏树,11月份左右,银杏树的叶子由绿转黄,那纯净的黄色总会惊艳整个秋天。其实早在50万年前,由于第四纪冰川运动,地球突然变冷,银杏在欧洲、北美和亚洲绝大部分地区就已灭绝,由于中国自然条件优越,才得以保存下来。多年来,中国在长期栽培银杏的过程中选育出许多种子大、种仁品质好的优良品种,主要包括洞庭皇、小佛手、鸭尾银杏等。

02

水杉

洋湖湿地风雨桥的周边,有许多水杉绕水而生,笔直挺拔的水杉与湖水交相辉映,如诗如画。很难想象,水杉和恐龙来自一个时期——白垩纪。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和复杂的地质变化,许多植物都灭绝了,人们认为水杉也一样,直到1941年中国植物学者在湖北利川谋道镇(当时四川万县磨刀溪)首次发现它的孑遗树种。目前,北京以南各地均有栽培。

03

鹅掌楸

洋湖科普馆内有两颗鹅掌楸树,树干挺拔端直,树叶奇特,形如马褂,别有一番风味。鹅掌楸在第四纪冰期中,由于气候原因大部分绝灭,仅在中国南方和美国的东南部有分布,现仅残存鹅掌楸和北美鹅掌楸两种。此外,鹅掌楸花色单调且雌雄同株同花,因此天然结实率低且雌雄配子失败情况普遍,生存面临严重威胁,在IUCN红色名录上归类为近危。

图片来源:网络

04

红豆杉

众所周知,洋湖有一片红豆杉林,11月份左右,红豆杉林会结满晶莹剔透的红果子,犹如红宝石,引人驻足观赏。红豆杉是经过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孑遗树种,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但由于在自然条件下红豆杉生长速度缓慢,再生能力差,所以很长时间以来,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红豆杉原料林基地。

看到这些孑遗植物,我们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伟大和神奇。但令人担忧的是,日益严重的人为干扰和破坏加速了这类珍稀植物的灭绝进程。在此,洋湖湿地呼吁大家关注孑遗植物,保护濒危物种!

免责声明:

本文中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及时联系小编,我们将于24小时内删除。

古老孑遗植物群体---木兰科

关注

文章来源:棕榈教育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木兰植物作为常绿阔叶林的代表,它起源于 1.4亿年前,是古老孑遗植物的群体,目前木兰科植物全世界共有 16 属 300 余种,我国产 11 属 176 余种,是名符其实的木兰王国。木兰科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同时也是濒危植物占有比例最高的科之一,是树中的活化石,号称“植物界的大熊猫”。

屈原《离骚》诗云:“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木兰科植物因以灌木或乔木状的高大的外形,在早春先叶或同叶而发生于枝顶或叶腋的白色、粉红色、红色、紫色或偶尔黄色的明艳花朵,花外形极像莲花,盛开时,花瓣展向四方,为美化庭院和寺观绿化之理想花型。因其广泛分布于北温带,和少数种类分布至南半球而被大家所喜欢。其中木兰科中的玉兰更是中国大名花之一,常以玉棠富贵(玉兰、海棠牡丹桂花)的植物文化内涵的意境而成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经典植物配置。

著名的美国植物学家威尔逊曾在他的论著中写道 :“没有任何其它一类乔灌木能比木兰科植物在园林、园艺界更著名、更受赏识,没有任何其它一类乔灌木能比木兰科植物盛开更大、更丰富多彩的花朵”。木兰科植物花色艳丽,花香宜人,树姿优美,适应性广,抗污能力强,是一类具很高观赏价值的园林、庭园绿化树种。木兰科植物与其秀雅的风姿应用于园林庭院绿化,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木兰科植物多为受国家保护的珍贵树种,不少种类具有很高的园林绿化应用价值。

在古代,对木兰科植物的认识最早的物种应该是现在的白玉兰及与白玉兰花期、形态极为相似的望春玉兰、武当木兰及天目木兰等。这几种植物在不同的地方被称作玉兰、白玉兰、应春树、望春、玉树、辛夷、木笔、桂兰、林兰等等。

▲望春玉兰

▲武当木兰

▲天目木兰

木兰科植物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及开发利用价值,又具有芳香,药用,木材等多种经济效益和绿化、美化,优化环境等生态效益,特别因其花色艳丽,花香宜人,树姿优美多态,树叶、聚合果各具特色,是一类具有很高观赏价值的园林绿化树种.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生态效益。

▼北美鹅掌楸

木兰科植物在园林景观配置中多加运用,对保持生态平衡,提高环境质量都有积极的作用,木兰科植物在园林配置中有以下5种基本形式。

孤植

园林中为突出个体美,在恰当位置上,单独栽植观赏时,称为孤植。它们常出现在绿地构图中心,作为观赏的主景;或与园林建筑相配置,作为背景和侧景;有时盆栽孤植于转弯处作为园林中从一个空间转换到另一个空间的过渡景。如醉香含笑、鹅掌楸等则可以用其恢宏庞大的树冠孤植为庭荫树或孤植于花池内。

对植

园林中,两株树或两丛树,按照一定的轴线关系左右对称,或均衡的配置方法称为对植。对植树主要用于公园、建筑前、道路和广场的出入口等处。如峨眉含笑、拟单性木兰等相近树种,树干挺拔、枝叶繁茂、花朵素芳,北美鹅掌楸、杂交鹅掌楸等类似树种,树形雄伟,树干光滑,树叶大而奇特,园林中常被用作对植既具观赏效果又有遮荫作用,效果良好。

丛植

园林中,将 20 株左右乔灌木成丛种植在一起,称为丛植。如广玉兰丛植于庭院绿地中,花灌木与其搭配,避免植物配置单一,衬托广玉兰形成背景;紫玉兰、白玉兰与二乔玉兰丛植广泛应用于公园和风景点的绿化,形成早春各色花争相开放的景象构成色彩丰富的园林观赏空间,造成不同的景观效果。

群植

用数量较多的乔灌木,加上地被配置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称为群植。如广玉兰、白玉兰、紫玉兰等木兰属种类群植于庭院旷地,与其他地被组景,营造多层次立体式植物空间,增加植物群落的稳定性。植物配置中充分发挥木兰科植物的生态功能,创造美观、舒适、有益身心健康的绿色环境。

列植

园林中,树木按一定的直线或曲线成排成行的栽植,称为列植。木兰科植物中鹅掌楸为落叶乔木,树形优美,叶形奇特,蔽荫度好,适应性强,且面积系数大,吸附范围广,能吸收对人体有害的各类污染颗粒,尤其对二氧化硫、氯化氢和氟化氢等有毒气体,具有较强抵抗性。与醉香含笑等可以列植于围墙边作为分隔空间的绿墙之用,荷花玉兰列植被用作行道树则更具普遍性。

木兰科植物花色艳丽,花香宜人,树姿优美多态,树叶、聚合果亦各具特色,是一类具很高观赏价值的园林、庭园绿化树种。早在中国唐代,木兰科中的玉兰被人工栽培在园林或庭院中,视为名贵的观赏花木。清漪园(颐和园前身)的乐寿堂、清轩及排云殿以东、长廊以北,有大片玉兰和紫玉兰栽植,花开时节一片芳菲,有"玉香海"的美称。

颐和园兰花

在汉代以前,才开始有对木兰科植物的记述,但没有“玉兰”之说,只是统称为木兰。木兰始载于秦汉时期的有关著作中,作为中药名称列入中品药,并作为树种名称而沿用,有“桂兰”、“林兰”、“木栏”、“杜兰”之称。自唐后,木兰被记述较多,同时开始对辛夷(最开始为取花苞药用的木兰科植物,现代中药上正品的辛夷为望春玉兰)、木兰、木笔、迎春等叫法有所提及。唐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记载“辛夷花木。苞如小桃子。有毛,故名侯桃。初发如笔头。北人呼为木笔。其花最早。南人呼为迎春。”

▲辛夷花

李贤在《大明一统志》中说,“五代时,南湖中建烟雨楼,楼前玉兰花莹洁清丽,与松柏相掩映,挺出楼外,亦是奇观”,这是我国文献中首次使用“玉兰”一词。

古代传统意义上的木兰多为白色,即玉兰,因其早春开花时,纯白圣洁的花朵开放时傲立枝头,而为世人所喜爱。木兰花是先花后叶,即花谢后才长叶,开花时枝顶的花远看满树洁白,让人陡生敬仰之感。所以,木兰花花语就是高尚的灵魂,汉中旱莲即取其高洁宛如旱地莲花之意。基本可以推测平时日常提到的木兰或玉兰,多为木兰科木兰属落叶类开白花的植物即玉兰亚属开白花的植物。除了白色的玉兰花外,还有粉红色、红色、紫色及少量的黄绿色“玉兰花”,在日常生活中大多被称为红玉兰、黄玉兰、紫玉兰。

巴东木莲

▲大果木莲

▲厚朴

▲望春玉兰

为了提升木兰科植物景观的美学特色和观赏效果,调整木兰科植物的展示方式,营造丰富的地形空间,与木兰科植物展示相结合,形成自然化、高品位、高水平的集园林文化、园林景观与园林栽培为一体的科普基地。应遵循以下原则:

1

适地适树

适地适树,彰显地域文化特色,植物选择“适地适树”,体现的是根植于所在的地方,选种是乡土树种。因为本地树种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适宜当地的植物群落类型,能反映地方特色。

2

优化群落结构

优化群落结构,体现植物的多样化 “木兰园”植物造景科学全面,统筹兼顾,优势互补,合理安排,各类型乔木、亚乔木、灌木、藤木及草坪地被植物合理配置。注重植物群落的自然分布特点和整体景观效果,坚持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针叶树种与阔叶树种、深根性树种与浅根性树种、重点美化树与普遍美化树种的多元结合,从而体现植物的多样性。

3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尽可能保留现状树种以人为本是设计的核心,讲究科学合理种植。人是空间环境的主体,植物造景以人的感受为设计出发点,处处关注人的内心体验,满足“人性回归”,创造宜人环境,如交往与游憩等。

4

短期与长期相结合

短期与长期相结合,坚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理念, 植物景观短期与长期相结合,考虑达到某一特定景观效果所需要的时间。植物景观可持续发展考虑了植物未来的发展,可持续性适应未来变化,富有弹性,能够有效保持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5

对应主题,比拟联想

对应主题,比拟联想,净化心灵 主题通过植物象征 ( 人们的联想意识 ) 的手法,起到陶冶性情、支撑整个公园的作用。“主题”赋予植物景观亲切宜人的感召力,寓教于乐且具有人文韵味。木兰花象征坚韧、高尚、纯白的品质,玉兰花象征爱意、高洁与芬芳,含笑象征含蓄和矜持的品质。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赞美木兰花道:“腻如玉指涂上朱粉,光似金刀剪紫霞。从此时时春梦里,应添一树女郎花。”

木兰科植物若能充分发挥其造景功能,可为人们创造出更多、更加丰富的植物景观。

绥宁:这里有古老的孑遗植物、瀑布、梯田……,让你流连忘还

邵阳有个地方

足以让你深深的感受到度假的欢乐

这有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鲜花盛开、风情浓郁

······

这,就是邵阳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黄桑位于邵阳市绥宁县南部,这里有堪称稀世之宝的名贵树木、花草、药材、动物,是一座真正的自然王国

进入到黄桑自然保护区,便被铺天盖地的绿色包围。两岸尽是遮天蔽日的乔木,乔木之下,是无穷无尽的灌木。周围满是说不出名字的植物,或许其中一棵就是植物世界里的珍稀之宝。

黄桑自然保护区属于原始天然林,形成时间数百上千年。如果踏进森林深处,可以寻觅到许多小平地,平地里生长着许许多多一、二百年的参天大树,其中以九溪冲最典型,小平地层叠而上,各种珍稀树木顶天立地。

古老的第三纪孑遗植物--长苞铁杉

一条清澈的溪水从峡谷中婉蜒穿过,两侧群山陡峭,遍布茂密的原始次生林,因此更多的是高大的乔木,如楠木、枫香、楸木等古树,遮住了整个峡谷的上空,使得峡谷里总是幽幽的,这或许也就是曲幽谷名字的来历。

曲幽谷、六鹅洞景区相连,曲幽谷的深处,便是六鹅洞景区的入口。曲幽谷的溪水涓涓细流、水声清脆婉转,六鹅洞的瀑布则一泻千里、犹如一块从天上挂下的白帘,气势磅礴,瀑布冲出阵阵气浪,激起无数银花,连空气都变得温润起来,令人心旷神怡。

六鹅洞瀑布的确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传说,七仙女下凡了,其他六位仙女跟随而来,在瀑布下沐浴嬉戏,陶醉在黄桑的美景中,被一个农夫看见。六仙女羞愧难当,化成六只白天鹅,躲进了洞中。故名六鹅洞瀑布。

鸳鸯岛上绿荫蔽日,古藤垂地,曲径通幽,溪水潺潺,有天然秋千(古藤)和人工凉亭,从公路处出发沿山径游完后又回到了公路原址。

1980年,林业科技考察队考察黄桑次生林时,在这里的溪河中发现一群鸳鸯,遂把此处命名为鸳鸯岛。

黄桑漂流从鸳鸯洞乘橡皮舟顺流而下直漂蓝家村,沿途可观赏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原始次生林的生态原貌:山高入云,绿树满坡,古木参天,巨藤垂地,峡谷深邃,小径曲幽,流水湍急,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

皮艇有时晃晃悠悠,有时如箭射似的,有时忽坠深潭,却又有惊无险,笑声喊声,直冲云霄

黄桑有个神奇的地方叫上堡,上堡是一个古老的村庄,山环水复,被连绵不断的群山环绕。

那傍水而栖的木楼村寨,带着古苗疆的淳朴民风,带着次第升腾的人间烟火,再次让历史的棱棱角角穿云破雾而来。

这是一个被时光之手雕刻的古村落

宁静、悠远,远离城市的喧嚣

梯田边,山花旁,清凉的山风吹拂

体会到宁静的力量,为之感动

似乎能体味出一些归隐田园山林之乐

这里避开车马的喧嚣

人与自然无界

青山白云环绕四周

目之所及尽是自然美景

这里碧水荡漾,如梦如幻

像一首瑰丽缠绵的诗

一字一句都埋下美丽的韵脚

让人欢喜而又惊艳

接下来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片神奇的绿洲

来源:绥宁新闻

问:如何正确处理支部大会提前讨论预备党员转正的问题?

答:上级党委审批预备党员转正时,发现预备党员预备期未满,支部大会提前讨论转正的,上级党委应当撤销支部大会通过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的决议,要求党支部继续加强对预备党员的教育和考察,待其预备期满后,重新履行转正手续(包括党小组提出意见;党支部征求党员和群众的意见;支部委员会审查;支部大会讨论、表决通过)后报上级党委审批。同时,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摘自:共产党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