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会馆遗址

五大会馆遗址

会馆是旧时同乡人士在外地都会、商埠所设立的馆舍,是供同乡聚会、议事和寄宿的场所。赤坎原为古港埠,清康熙年间废除海禁后,素有航海经商习惯的福建船商载货来赤坎埠贸易,与土民相得,陆续招集同乡来此经营。因闽人引聚渐多,集居一处,乃成福建村及福建街。赤坎与外地商贸往来,福建人开其先河,继而潮、浙、穗及高、雷等地的商船、绅贾接踵而至,地方渐旺。随着商贸的发展,清朝年间先后建造了潮州会馆、高州会馆、闽浙会馆、雷阳会馆和广府会馆。由于经济交往,建筑工艺亦受影响,一幢建筑,往往融汇各地风格。此时期兴建的房屋布局还是四合院式结构,青石基础,高台式砖墙,歇山顶,抬梁或穿斗式梁架结构,但梁架、墩柱雕刻精细,装饰堂皇,艺术价值颇高。

潮州会馆,遗址在今福建街内,始建年代不详,从尚存的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和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两次扩建的碑文与鼓石,可知该会馆始建于清乾隆中期以前。会馆建筑布局幽雅华丽,建筑艺术水平甚高,瓷雕、砖雕、木雕均极精细,梁架斗拱和雕刻有着明显的潮州建筑工艺特点。1953年前曾作韩江小学校舍,续后为湛江三小、雷师附小、湛江二十一小及湛江十一中校舍。

高州会馆,遗址在赤坎高州街尽头,始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馆额“高州会馆”及门楹“旅馆盍簪同敬梓;海波澄镜到博桑”,均为清道光三年癸未科举状元吴川人林召棠于咸丰三年所书。

会馆四合院式砖木结构,门前有四级踏跺,建筑面积宽阔。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广州湾被法国殖民者侵占,赤坎人民悲愤填膺,建筑工匠寄反帝爱国情怀于建筑物中。1923年重修高州会馆时,工匠将侵略者雕刻成木垫置梁架上作托梁。在会馆方亭后厅九架梁与七架梁间,有木雕“番鬼托梁”8个,每个通高45公分,两个一对,面对面,分别蹲于梁架两头,单膝跪,一手撑地,肩膀抬梁架,另一手扶住,侧头卷发,表情似哭似笑,头戴高帽,腰系红带,即所谓“红带兵”。其刻工精细,形象逼真,为艺术精品。该会馆旧址现为湛江市第四小学,操场处百年古榕尚在。

闽浙会馆,遗址在民主路,原为福建、浙江两省到赤坎经商士绅、船户行帮之会聚议事场所,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会馆为四合院式砖木结构建筑。该会馆旧址现为赤坎区人民医院,门前古榕尚在。

雷阳会馆,又称雷州会馆,遗址在关庙街,原是雷州三属士绅商贾聚处场所。据正门石柱与柱础夹缝之间曾出土的“嘉庆通宝”钱币,可断雷阳会馆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会馆四合院式砖木结构建筑,旧址现为湛江市机关第一幼儿园园舍。

广府会馆,又称广州会馆,遗址位于福建街,清嘉庆年间建。会馆为三进合院,建筑为风火式山墙,穿斗式梁架结构,二进的拜亭建筑,造型和结构上均别具一格。原址现为湛江市第四小学校舍。

五大会馆遗址,见证着赤坎先民用智慧积淀的深厚文化底蕴。

双墩遗址禹会村遗址名列“十四五”国家大遗址名单

近日,国家文物局印发了关于《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的通知,公布了“十四五”时期大遗址名单。安徽省6处大遗址入选,其中我市双墩遗址禹会村遗址名列其中。

双墩遗址位于淮上区蚌埠镇双墩村北,距今约7300年,是淮河中游地区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禹会村遗址位于禹会区马城镇禹会村及前郢村,因“禹会诸侯于涂山”的历史记载而得名,2020年确认一处迄今考古发现的淮河中游地区规模最大的龙山文化城址。

大遗址是实证中国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核心文物资源。目前,我国初步形成了以“六片、四线、一圈”为核心、以150处大遗址为支撑的大遗址保护格局。根据《专项规划》,大遗址保护利用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大遗址考古工作、完善大遗址空间用途管制措施、深化理论制度研究与科技应用、实施大遗址综合保护工程、提升大遗址展示利用水平、推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高质量发展、构建新时代大遗址保护利用新格局、创新大遗址保护利用体制机制。到2025年,大遗址保护利用总体格局基本成型。

来源:蚌埠日报 (记者 何沛)

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亮相2018中国· 天津第三届体育旅游大会

6月15日上午9:30,2018中国·天津第三届体育旅游大会在天津东疆湾景区拉开序幕。本届体育旅游大会以“时尚体育 休闲生活 融合发展”为主题,旨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休闲旅游产品,不断推动京津冀健身休闲运动协同发展。

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也亮相于本届体育大会的活动现场。与其他休闲娱乐景区不同的是,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带给社会公众的不仅仅是一次休闲旅行体验,更是深入领略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了解近代海防抗争的一次教育之旅。

自1997年对外开放以来,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致力于打造爱国主义教育与历史文化传承为一体的教育宣传新模式。博物馆在努力营造良好观展环境的同时,积极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期待与各界参观者共同感受文化遗存留给历史的沧桑印记。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重新开放 内部展陈新增五个亮点

位于上海静安区老成都北路7弄30号的“首部党章诞生地”——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历经近半年的建筑本体维护保养以及内部展陈提升改造,于今天(5月4日)以崭新面貌面向社会重新开馆。

二大会址纪念馆最大程度还原了历史原貌。据修缮方介绍,本次维护提升项目,涵盖建筑本体维护保养以及内部展陈提升改造。其中建筑本体维护保养项目,在确保文物建筑安全的基础上,严格遵循“修旧如故”的原则,在选材、工艺方面秉持匠心,按照传统的材料及工艺对建筑进行维护保养,原汁原味保留了建筑的历史风貌,延续了建筑的耐久性和使用性。

二大会址纪念馆靠近延安中路一排石库门头建筑的八个门洞、16根砖柱及门楣的修复,是项目的重点和难点。修缮过程中采用了上海本地传统修复工艺,修复材料取自天然石灰岩料,按传统房屋修理施工操作规程的“用料规定”配比配制,用人工搅拌、锤打、搓揉而成的“手作石灰”砖面修复料,砖面、砖与砖之间的灰缝等修复经过12道工序,每一砖、每一瓦都蕴藏着匠人们的严谨求实与精益求精。

重开后的二大会址纪念馆,内部展陈提升改造,围绕“建党百年”,优化场馆空间布局,改进展陈形式,调整展陈内容,着力呈现“石库门里的纪念馆”。

二大会址纪念馆负责人介绍,内部展陈方面新增了五个亮点。第一,重新布置序厅宣誓区陈列,增加实物党旗,突出仪式教育规范性与仪式感;第二,为保证展出质量,本次修缮调换了部分代表的照片,并对部分代表照片进行了专业修复,确保内容的严谨性;第三,石库门风貌被最大还原,十二位代表展墙采用双层夹胶通电玻璃,通过电源控制,可调节通电玻璃透明度,从而增强展厅的通透性,完整呈现展厅外阳光长廊以及石库门风貌;第四,展厅艺术氛围浓郁,基本陈列展厅重现《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油画,由原创作者俞晓夫亲自对油画进行了修复与调整;第五,展陈内容进一步丰富,首次将人民出版社旧址360度全景展示,对序厅开场影片内容进行优化与调整,呈现新时代新发展。

(总台记者 梁志玮 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