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博物馆

张家口市博物馆

张家口市博物馆坐落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桥东区东兴街14号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纪念馆内,和桥西区小河套21号张家口地区展览馆二楼。是综合性地志博物馆,始建于1958年6月4日,当时张家口市改属张家口专区,博物馆归属张家口专区,1959年5月专、市合并,改属市,1961年5月专、市分设,博物馆归属专区。该馆1962年被撤销,1978年6月恢复建制,称为张家口地区博物馆,1993年6月地市合并,改称张家口市博物馆。

张家口市桥东区东兴街14号、桥西区小河套21号展览馆二楼展厅

开馆时间每周星期二至星期日上午9点至下午5点。据不完全统计,每年观众参观人数为5万人次。

张家口市博物馆新馆预计明年启用 外观抢先看

已完成主体建设的市博物馆新馆。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张家口市博物馆开展了国际博物馆日进高校活动,积极搭建与公众互动的平台,旨在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目前市博物馆年参观量近二十万人次,在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预计明年启用的市博物馆新馆一定会迎来更多的参观者。

张家口新闻网记者王瑾涧通讯员赵萧萧

国际博物馆日进高校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市博物馆联合经开区新车站社区开展了国际博物馆日进高校活动,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

当天,市博物馆和新车站社区工作人员来到河北北方学院,摆开了精心制作的16块展牌,向大学师生宣传张家口厚重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展牌选取了最能代表我市历史文化的十余个主题,包括泥河湾、辽墓丹青、大境门、张库商道等。

活动期间,工作人员一边向广大师生宣传博物馆有关知识,一边散发了《中国文物报·国际博物馆日特刊》、《博物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宣传资料和相关纪念品。许多对张家口历史文化感兴趣的师生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展板,听取了讲解员的讲解,部分师生还和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超级连接”本身是一个网络术语,这充分表明了博物馆发展面临的时代背景。这个主题要求博物馆充分发挥自身的“连接”作用,探索“新方法”,更好地吸引和服务已经融入网络时代的“新公众”。

青年人是这个网络时代最活跃、影响力最大的群体,能否满足青年人的需求也是博物馆未来几十年发展的关键。以2017年的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国家宝藏》官网的访问达19亿人次,其中90%以上为年轻人。可见年轻人不是不喜欢文物,而是博物馆的文物以怎样的方式连接到他们。

博物馆无论规模如何,展陈空间总是有限的,只有做好与新的传播方式的连接,它才会是一个海量的知识信息库,可以更大地发掘藏品的文化内涵。

这次市博物馆进高校活动,是年轻人了解历史文化、感知乡土文化的一个好机会。现在,博物馆已经成为各大城市名片,即将承办2022年冬奥会的张家口,也将成为一个世界知名的城市,博物馆建设意义重大。现在新建博物馆的主体已经完工,开门纳客的日子为期不远,希望社会各界继续对博物馆事业给予大力支持。市文广新局副局长于瑞军介绍到。

馆藏文物丰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我国各类博物馆不仅是中国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当代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今年的5月18日是第42个国际博物馆日,市民纷纷走进博物馆,感受博物馆展品的魅力。

张家口市博物馆,成立于1958年,属综合性地志博物馆,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是被国家文物局列入河北省首批54家对外免费开放馆之一,也是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基地、全民国防教育基地、民盟张家口市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张家口中共党史教育基地。近年来,市博物馆先后荣获全省文博系统先进集体、全省基层文物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文物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三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

张家口是北方与中原接触的“三叉口”和彼此交流的“双向通道”,作为诸多民族活跃的舞台,曾经谱写出一幅幅壮丽的画卷。建馆以来,市博物馆遵循文物保护工作方针,通过文物征集、收购、捐献等多种方式不断充实馆藏文物的数量,形成了上至远古时代,下迄民国时期较为完整的藏品系列,包括青铜器、金器、银器、铁器、陶器、瓷器玉器、石器、字画、货币、碑帖、丝织、漆、木器、象牙和近现代文物等17类藏品。现有登记在册的文物共计3632件。市博物馆还保管有南藏、北藏、龙藏和日本版本的《大正藏》等藏经约1400函(约14000册),体量大、时代跨度久、版本档次高、亟待整理,保存如此集中全国已甚少见,研究和利用价值极大。

市博物馆馆长姚玉柱说,市博物馆常年免费对外开放《张家口历史文物基本陈列》、《张家口近代革命风云专题陈列》和《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专题陈列》等三大展览,并不定时地举办临时展览,年参观量近20万人次,其中未成年人近三分之一,年免费对外开放时间近310天。

馆内专门设置了国防教育专区、未成年人活动区、学雷锋志愿者专区、道德教育展览专区。在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还和外界联合开展各种宣传和教育活动。

近年来,市博物馆在加强内部管理的同时,不断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专项经费支持,申报的《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专题陈列》、《第二延安专题陈列》和《张家口抗日斗争史专题陈列》等三个布展项目和《馆藏青铜器科技保护修复方案》项目均通过了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的评审并落实了专项布展和修复经费。

“市博物馆计划经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实现馆藏文物得到修复并彻底消除文物安全隐患,在新馆内展出相关文物,为公众提供一个张家口精美文物的视觉盛宴。”姚玉柱满怀信心地说。

新馆预计明年启用

市博物馆建设是市委、市政府立足我市长远发展所作的重大决策。市博物馆新馆位于经开区长城西大街与中兴北路交叉处,总建筑面积1.88万平方米。

作为我市的重点民生工程,该建设项目自2014年启动以来,在市委、市政府、三馆指挥部、市文广新局及市直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推进下,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新馆2016年8月主体封顶,2017年完成了新馆外部grc和玻璃幕墙的装修工作。目前,正在进行新馆装修的深化设计工作,预计于2019年投入使用。

新馆造型为一块抽象的岩石,设计感来源于泥河湾自然地貌形态,真实地记录了张家口的历史,也象征了这里质朴的人民和灿烂的文明,它就像一个穿越历史的时光机,让我们在泥河湾的岩层中一窥华夏文明进步的足迹。岩石是山城随处可见的地貌元素,磐石坚韧不移的性格、朴素不张扬的特质和蕴藏历史与变迁痕迹的无限内涵,无一不是张家口文脉的起源。

张家口的历史是一部浓缩了东方古人类的文明史。燕山南北、长城内外,两百万年的文化根系,一万年的文明起步,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两千年的文明一统。在进行布展选题方面,根据国家和省文物部门的专家意见,拟定了《张垣寻根---张家口古代历史陈列》和《张库商道历史陈列》两个题材,于2015年组织专家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展览大纲的编写工作,并通过了省文物部门领导和专家的评审。

新馆建成后,不仅可为市民提供一个提升文化素质、增强文化修养的重要场所,对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等方面也将产生积极影响。

喜讯!张家界市博物馆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

喜 讯

张家界市博物馆

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

12月21日晚,中国博物馆协会公布了第四批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名单,湖南省共有9家博物馆被成功核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其中张家界市博物馆也榜上有名,成为我市第一家国家二级博物馆。

第四批国家二级博物馆名单

(部分截取)

市博物馆此次能够成功申报国家二级博物馆,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早在今年初“支持市博物馆创建国家二级博物馆”就被作为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牵头的工作任务写入我市《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任务分解方案》。因此,在主管部门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馆上下勠力同心,早动员、早计划、早筹备,积极克服各种困难,认真解决出现的问题,全力做好各项创建申报工作,最终获得今天这样一份满意的答卷。

作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新晋成员,张家界市博物馆深感责任重大,今后我们将牢记初心使命,继续砥砺前行,给观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参观体验,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张家界故事,不懈努力!

张家界市博物馆于2016年9月2日正式对国内外观众免费开放,是一座集张家界地质地貌、历史文化、城建规划为一体的综合地志类博物馆。展厅面积近7000平方米,设有张家界地质展馆、张家界历史文化展馆、张家界城建规划展馆三个基本陈列,藏品总数达10344件(套),其中国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达617件(套)。目前已获得原国土资源部授予的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省政府发布的“第五批湖南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原省文化厅授予的学雷锋文化志愿服务岗、省社科联授予的湖南省社科普及基地、省文旅厅授予的志愿服务优秀团队及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级青年文明号、市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市级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等荣誉。

文字:米雪

图片: 唐玮

编辑:田嫣

审核:尚巍

张家口地质博物馆终于要开放了?可免费参观!市民朋友快来看!

近日了解到,张家口四馆之一的张家口地质博物馆将于2019年9月28日(本周六)对公众免费开放!

▲张家口地质博物馆实拍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场),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临时变更,以公告为准。

地址:经开区世纪路12号(市民广场南侧)

张家口地质博物馆地上五层,总建筑面积为24949m²,设有共享大厅、地球厅、矿物岩石厅、古生物厅、资源与利用厅和地质环境厅6个常规展厅

▲张家口地质博物馆外展牌实拍

张家口地质博物馆以标本、图片、文字、影音资料、模拟场景等方式,系统地展示了地球的沧桑变化、神奇的矿物岩石、生命进化历程、张家口地质地貌特征和全国及我市自然资源概况。

张家口地质博物馆将科普性、观赏性、趣味性融为一体,是市民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了解自然、亲近自然的场所,也是张家口地区资源环境宣传交流的窗口。

张家口地质博物馆如今即将正式开馆,届时张家口市民又可以多一个周末休闲参观学习的场所!

以上来源:张家口资讯网

张家口四馆: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规划馆。

一、 “四馆”设在哪里?

“四馆”项目位于张家口市长城西大街与中兴北路交叉处,地处张家口新城的门户区域,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基地建设用地面积约为4公顷,方案总建筑面积约8万6千平方米,其中四馆建筑面积约1万3千平方米,其余为配套服务设施及地下停车。左方为博物馆(规划馆),档案馆居中,图书馆居右,构成了建筑群主体。

据悉,2014年底,张家口“四馆”开工。去年4月初,项目主体已经建设完成,二次结构、抹灰工程建设完成,部分水暖、机电、空调设备等安装完成,室内装饰、装修等前期工作正在进行。

二、“四馆”的设计亮点:

“四馆”以一块完整的岩石形态作为初始体型,结合建筑的功能需要在其中心创造下沉至地下一层的庭院空间,随后运用基地周边不同强度的人流流线对建筑体块进行切割,如同岁月将烙印留在泥河湾的峡谷、河流上一般,形成了映射出张家口历史文化渊源的建筑体型。

值得一提的是,整体体型的外围立面意向取材自张家口地区传统的民俗艺术——“打树花”,设计运用金属板建筑表皮上大小不同的孔洞,模拟一勺勺铁水泼向堡墙打出的形形色色的火花,营造出火树银花般的立面效果,并辅以丰富的灯光设计,每到夜晚将璀璨夺目,成为我市夜景的靓丽风景线。

三、“四馆”的功能介绍

01、博物馆—功能多样

新建博物馆设计为五层,约为12700平方米,为天井回廊式建筑。包含张家口历史文化展览功能及城市规划展览功能。城市规划展览布置在地下一层和一层。建筑二层、三层布置各类历史文化展区。建筑四层设置文物区及办公区。

02、图书馆—藏书200万册 阅览座位2600个

新建的图书馆设计为地上四层,地下两层,负二层为停车场,拟设计馆藏书达到200万册,阅览座位达到2600个,配套1.5万平方米的读者集散、交流、休闲、停车的广场与绿地空间以及750平方米的读者餐厅。

建成后,图书馆将提供各类文献保存及借阅,满足不同读者群的阅览与活动、信息研发与咨询、专家研修、专题文献开发、学术报告、大型展览、公益讲座、读书推广活动、社会教育与培训、新书展销、学生自习等需求。

03、档案馆—保存珍贵档案

新建的档案馆设计为6层,地下一层东侧布置公共大堂及展览空间。建筑首层设置各类公共服务空间,如查阅登记、阅览室、鉴证服务中心等。顶层设置报告厅。

04、规划馆—向国内外介绍我市规划与建设的情况

规划馆和博物馆共用一个主楼,地下一层和一层为规划馆。规划馆展览城市规划建设历史、展望城市未来发展。同时是市民了解规划、参与规划、监督规划实施,增强城市凝聚力的重要建筑。

本项目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市民参观了解我城市的发展变化和未来规划,更有利于向国内外宾客介绍我市规划与建设的情况,树立张家口对外开放的国际区域性形象。张家口市规划展馆通过约4000平米的展示,采用实物、图片、数字沙盘、规划会商、数字影院、冰雪世界等综合手段展示张家口市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四馆”是张家口市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全市人民提升文化素质、增强文化修养的重要场所。让我们共同期待“四馆”早日投入使用!祝愿我们家乡建设的越来越好!

来源:张家口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