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殿沟遗址

白殿沟遗址

白殿沟遗址位于山阴县北周庄镇白殿沟村北2千米,年代为新石器时代、东周。东西约690米,南北约230米。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一日,白殿沟遗址被公布为朔州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白殿沟遗址,白殿沟遗址简介,白殿沟遗址-朔州市山阴县白殿沟遗址旅游指南

白水县杜康沟龙山文化遗址考古发掘项目正式开工

渭南日报 记者 魏宝宝 通讯员 庾艳宁

9月14日,由陕西文物考古研究院、渭南市博物馆白水县文物管理所联合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杜康墓与庙 ——龙山文化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种建荣,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业务办公室副主任邵晶,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杨利平,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刘煜,渭南市博物馆馆长隋晓会,白水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杰和县文化和旅游局、杜康镇政府、白水县文物管理所等单位有关人员参加开工仪式。

据了解,杜康沟遗址位于白水县杜康镇和家卓村村南,坐落于杜康河东侧的黄土台塬及面向河谷的坡地之上,现存总面积约22万平方米,是关中盆地与陕北高原过渡区域的一处重要遗址。遗址文化内含以龙山时期晚期客省庄二期文化为主,年代约距今4500年,还发现少量的仰韶早中期遗存。

该遗址的发现与发掘,对认识该区域龙山晚期遗存的文化面貌,以及该区域史前文化与陕西关中、晋中南地区之间文化的交融互鉴具有重要的意义。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种建荣宣布项目开工,并希望考古队高度重视杜康沟龙山文化遗址项目的发掘工作,在发掘工作中要用最全新的考古理念、方法、技术做好这次发掘工作,做到学术上有收获,在做学术的同时,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文化内涵,为白水的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做出贡献,让这个项目成为开启白水文化事业、考古事业的新起点。

金沟屯镇云盘山天仙殿遗址出土文物,快来看看都有哪些?

勾机修道,铲车运料

云盘山天仙殿重建施工现场图

天仙殿遗址出土的文物

铜钱

瓷器

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能用的青砖石条继续用,不能用的替换下来包括岀土的一些文物保护起来供大家以后观赏。

施工需要的材料

施工过程中,陆续收到社会爱心人士捐款和实物:付文雅1000元 、师桂兰100元 、 闫英男100元 、杨树航200元、 丁启辉500元、汤立珍500元 、沈小平200元 、张翠兰600元 、李凤国10000元和一套宝鼎 、李凤苍捐一套香炉。

工人雨天施工

工人居住的帐篷和伙食

施工进展情况

甘肃古遗址丨白塔寺遗址

白塔寺遗址位于凉州区武南镇百塔村。2001 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塔寺为古代凉州藏传佛教四大寺(白塔寺、海藏寺、金塔寺、善应寺)之一。乾隆武威县志•建置》记载:“寺名百塔寺,内有大塔,四环小塔九十九,因得名。”现存明宣德五年(1430 年)《重修凉州百塔寺记》碑记载,该寺为元太宗窝阔台之子西凉王阔端专门为西藏佛教领袖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萨班)修建。萨班于 1244 ~ 1246 年来凉州会谈,发表了《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致番人书》,实现了祖国统一。1251 年,萨班在白塔寺圆寂,阔端为他修建白塔,将舍利供奉于塔内,又建小塔 50 余座,均藏舍利。元末,寺院及佛塔毁于兵燹,仅存瓦砾。明宣德四至五年(1429 ~ 1430 年),西藏僧妙善通慧、凉州广善寺高僧琐南坚赞募捐重修寺塔,明政府赐名为“庄严寺”。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 年),靖逆将军颜翼超主持维修,竣工后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立《重修白塔寺碑记》。1927 年,凉州发生大地震,塔倒寺毁,仅存塔基和清代石碑。20 世纪 70 年代~ 90 年代,由寺院管护者刘氏家族后裔刘吉泰(藏名“慈成嘉措”)看护遗址,遗址地表四处散布砖瓦等残件。

1998 年~ 2000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白塔寺遗址进行考古调查与发掘。白塔位于寺院内南部,覆钵式喇嘛塔,底部基座平面正方形,元代始建,边长 24.75 米,明代重修后外表包青砖,高 0.3 米。底座上为塔座,平面呈十字折角型,南北长 17.5 米,东西宽 14.75 米,残高 5.25 ~ 5.7 米,塔身夯土板筑,覆钵以上均毁。出土文物有陶瓷器、钱币、藏汉文写经,以及明代《重修凉州白塔碑》、《建塔记碑》及小泥塔婆等。原寺内存萨班铜像,后移存于武威市大云寺火神庙大殿内,像高 1.2 米,铜头铁身,着袒右袈裟,结跏趺坐,禅定印。

(甘肃省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