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佛寺修故伽蓝碑

南佛寺修故伽蓝碑

南佛寺修故伽蓝碑,位于原平市东社镇赵村村民委员会库房内。占地面积1平方米。青石质,螭首,方座。碑身高1.66米,宽0.8米,厚0.19米,座长0.8米,宽0.5米。唐长寿二年(693)立石。额题“为金轮圣神皇帝修故伽蓝之碑”。22行,满行36字,碑文记述了张合堡等村民修浮屠及武德年间重修伽蓝之事。1974年将其移至村中,南佛寺修故伽蓝碑,南佛寺修故伽蓝碑简介,南佛寺修故伽蓝碑-忻州市原平市南佛寺修故伽蓝碑旅游指南

中国南方最大庙宇 院内竟有8个道观8个佛寺 被誉“南国故宫”!

始建于唐开元十三年(725年)的湖南衡山南岳大庙,殿宇巍峨,富丽堂皇,共有九进四重院落,占地面积98500平方米,是我国南方以及五岳之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全国唯一道教佛教共存的庙宇。

庙内供奉的“火神祝融”,因被宋朝加封为“南岳司天昭圣帝”,使得南岳大庙后来在修缮时按照帝王级别的建筑形制扩建。庙宇四周建有红墙和角楼,其规制极似北京故宫,因此素有“南国故宫”之誉。

南岳大庙院内东侧有八个道观,西侧有八个佛寺,中轴线上还分布着儒教风格的建筑。像这样佛道共荣一山,共存一庙,共值一殿,共敬一神的罕见现象,是儒释道三种文化相互包容、和谐相处的结果。

按照帝居“九五”之制而建的圣帝殿是南岳大庙正殿,31.11米的高度甚至超过了故宫太和殿和孔庙大成圣殿。殿内72根花岗石圆柱寓意衡山72峰。墙壁上的泥塑、木雕、石刻展现了南岳神奇的民间雕刻技艺,被誉为江南建筑三绝。

南岳大庙是南岳衡山之神——南岳圣帝享祀的主庙,殿内供奉一尊高6.3米的南岳圣帝塑像,金身冠冕,神态威严。民间相传,南岳圣帝的前身是东方火神祝融氏,故又称其为“赤帝”,在东南亚地区也久负盛名。

在信众们的眼中,南岳圣帝是一位有求必应、神通广大的神圣,香火因此长盛不衰。每年农历八月初一“圣帝老爷”生日当天,来自广东福建、湖南等南方各省的烧香祈福者竟多达十几万人次,连正殿前的石阶上也撒满了钱。

由于香火极旺,寺庙还在正殿前两侧建了两座对称的“宝库”,它们是供香客们焚化香烛的熔炉。在这里你可以将所有香火全部投入“宝库”,简单方便的完成自己的祈福心愿。

碑林故事|南城清真寺和基督教东新巷礼拜堂

1

南城清真寺是现今西安碑林区内唯一的清真寺,坐落于和平路西五道巷。始建于明末清初,寺院留有 3 间大殿、3 间过厅、南北讲经堂及水房。在漫长的岁月里,几经修缮,因时移世易,已无从查考。

迄止民国六年(1917 年),由化觉巷清真大寺依玛目马谦益老阿訇在此开学时,集资增修始形成整体。回族群众有句俗话说:“七寺十三坊,八寺在东仓。”意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化觉巷清真大寺、大皮院清真寺、小皮院清真寺、北广济街清真寺大学习巷清真寺小学习巷清真营里寺洒金桥清真古寺等 7 座清真寺都在现今莲湖区的回坊一带,另有第八个清真寺在现今碑林区南城的东仓门一带。1987 年重修城南清真寺,整修后的礼拜大殿古朴高雅。

2

基督教东新巷礼拜堂位于西安市碑林区长乐坊东新巷 55 号,是西安第一座基督教堂,距今有 100 多年的历史

基督教东新巷礼拜堂系英国浸礼会传教士莫安仁、邵涤源等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至光绪二十九年在东关长乐坊东新巷购地建造的“耶稣教堂”,宣统元年(1909年)教堂正式建成。

1958 年,西安市各教会实行联合礼拜,该堂为西安市保留的 4 个礼拜堂之一。该堂于 1984 年、2004 年、2013 年进行过整修,礼拜堂正立面下方刻上了“荣耀归于上帝”的铭文。现为西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教堂占地2280余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67平方米,礼拜堂建筑面积326平方米,可容 500 人作礼拜。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形,坐西朝东,为 7 间厅室建筑,拱形木架结构,全部房架支撑在边墙的石柱之上。东、西两侧设过廊,各有 18 根砖砌梯形柱,堂内无明柱,南、北两侧山墙正中辟圆拱形玻璃窗。西端为圣坛,东端入口设侧入门斗,屋顶结构为横跨礼拜堂的半圆弧形木屋架。

教堂现有牧师 1 人,副牧师 1 人,传道员 5 人。在对外交往方面,接待了来自许多国家的信徒,特别是 1996 年 11 月接待了时任德国总统罗曼 • 赫尔佐克及夫人一行 80 多人来此礼拜。

(来源:碑林区委宣传部)

END

碑林故事|西安市城区唯一的佛教尼众十方古刹——罔极寺

罔极寺位于西安碑林区炮房街 49 号,地势较高,坐北面南,为西安市城区唯一的佛教尼众十方古刹。

该寺建于唐神龙年间(705 年),曾名建华寺。武则天去世后,太平公主为了报答母亲罔极之恩,改名罔极寺。寺名取自《诗经》“欲报以德,昊天罔极”之句,以表达子女对父母无限的孝思。盛唐时居于大明宫兴庆宫之间,在唐皇城内供皇室宫廷朝礼之用。罔极寺为中国佛教净土宗祖庭之一,在宗教、文化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罔极寺

开元八年(720 年),唐玄宗命拆兴庆宫和大明宫别殿,对罔极寺进行扩建。开元二十年,唐玄宗改罔极寺为“兴唐寺”。唐穆宗长庆元年(821 年),唐王朝与吐蕃立碑修盟,即历史上著名的“长庆会盟”,结盟仪式即在罔极寺内举行(时名兴唐寺)。现长庆会盟碑仍完好保留在拉萨大昭寺内,凸显了罔极寺作为唐皇家寺院的地位。

罔极寺是唐长安城中主要佛寺之一,唐代高僧慧日法师印度求学回长安后即在此寺弘扬佛教净土宗,连唐玄宗也来这里听他说法。

罔极寺规模宏大,殿堂雄伟,内有吴道子、杨廷光、周昉、尉迟乙僧、董谔、尹琳、杨坦、杨乔等名人壁画。寺内树木修茂,花卉繁盛,《酉阳杂俎》载:“长安兴唐寺有牡丹一棵。元和中,著花二千一百朵。”罔极寺于明正统八年(1443 年)、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 年)、清道光三十年(1850 年)等均进行过大规模修葺并存有碑碣。现寺门外左右两侧一对貔貅为唐代石雕原物。1900 年,慈禧太后来西安避难,亲写一笔“虎”字赐予寺内住持。1935 年,国民政府将罔极寺改为十方尼僧丛林并立有碑碣。现罔极寺内的“大雄宝殿”四字为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所题。罔极寺于 2005 年曾举办陕西历史上第一次“二部僧传戒法会”,影响深远。

罔极寺大雄宝殿

罔极寺后原有塔林一处,是埋葬该寺历朝历代高僧大师的墓地。罔极寺塔林的塔均为喇嘛塔,由于修筑的年代、朝代不同,可谓百塔百面,各具特色。

(来源:碑林区委宣传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