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涧摩崖石刻

龙潭涧摩崖石刻

龙潭涧摩崖石刻位于连云区高公岛乡黄窝村龙潭涧的石壁上,共二处,一为民国辛酉(1921年)新县张恩沛的隶书,一为民国十年(1921年)新县张百川的楷书。二刻皆为诗刻。张恩沛之隶浑厚凝重,张百川之楷工整丰腴,有一定的艺术价值。1982年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湘潭第一块摩崖石刻作品《江山胜迹》的来龙去脉

湘潭河西望衡亭和唐兴桥之间,一块长约8米、高约4米的陶公山山崖中部自右至左刻着“江山胜迹”4个大字,每字约1米见方,隶书阴刻,左侧刻着“王捷俊题,朱德裳书”。这是当下湘潭惟一的一处摩崖石刻

原来湘潭人民为了纪念陶侃、何腾蛟等民族精英,1929年在湘江河畔壶山石嘴垴劈山开道时,巧妙利用其衣冠冢下的山崖刻字以祭之,专程请来绝意仕途返乡闭居朱德裳执笔,写下了“江山胜迹”4个遒劲的大字。

由于历经数十年风雨侵蚀,石刻文字的笔画已经模糊。说来此中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文革”期间,红卫兵看到这处石刻系旧时代遗留下来的东西,准备把它当作“四旧”铲除掉,但由于落款“朱德裳”的“裳”字已经很模糊,根本辨认不清,他们也不敢贸然毁损与开国元戎“朱德”有关的东西,只好用水泥将整块摩崖石刻封存起来。直到1990年10月,随着望衡亭及其周边文物古迹的修复,“江山胜迹”石刻得以重见天日。

朱德裳,字师晦,号九还,1874年出生于湖南湘潭县罐子窑。与易味腴、曹毅亭倡新学,主张剪发、易服、放脚,发表《湘潭县人士驱逐叶德辉檄》,这场新旧之争遂使“一槽猪吃黄菜叶”一(易宗夔)槽(曹典植)猪(朱德裳)黄(王先谦)菜(蔡枚公)叶(叶德辉),的俗语流传于民间。

1903年正月与杨昌济、仇亮、陈天华、刘揆一等人在乡贤梁焕奎带领下,赴日本留学,习警政。行前曾与诸君登临岳阳楼,朱德裳题壁云:“极目湖心剧可哀,一无烟雨隐楼台。君山信有回天力,为送青青春色来。”次日又题诗云:“与君携手登楼日,正是长歌去国时。歌到北门门外柳,春风二月绿丝丝。”意气风发,意欲改造满目疮痍的江山,建立澄清的国家和社会。

留学期间曾著有《中国魂》,与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和邹容的《革命军》一道,成为唤醒民众参加革命的重要宣传读物。后加入同盟会。与王闿运、袁世凯、康有为、谭嗣同、唐才常、俞曲园、善耆诸人皆有不同程度的交往。汪精卫当年刺杀摄政王被捕,据说是朱德裳游说中国警察制度的建立者、肃亲王善耆,经其斡旋,才免除一死,后善耆的墓志亦是朱德裳所撰。后朱德裳任北京湖南同乡会主席,犹与黄兴、蔡锷、陈师曾、范源廉、仇亮交谊最深。朱德裳是湖南,乃至全国现代警察制度的先行者,先后任清三品衔民政部佥事,警视厅右丞,幷在民国政府交通部任职。袁世凯窃国之际,任《民报》主笔的朱德裳撰《论社会主义》社论,名噪一时;民国4年,蔡锷亦是在朱德裳家易服并得其资助三十金脱走北京经天津,尔后扛起反袁义旗。

犹值一提的是朱德裳还是齐白石和陈师曾结识的牵线人,促成了一段艺坛佳话。想来也是,陈师曾彼时已是京华画坛领袖,才高气傲的人物,总不至于信古漫天就来探访一介籍籍无名“北漂”乡野画师吧。朱德裳著《三十年闻见录》附录有其孙女朱运撰写的《先大父事略》,其中曰:“公官京师,同邑齐璜白石,善绘画、金石、篆刻,顾士林未之重也。公与义宁陈师曾旧交,介璜与之友。师曾遂为之延誉,名乃大噪。璜为公治印,镌边款云:‘余由师晦,得识师曾。师晦有命,无不从也。’”

齐白石曾为朱德裳作《虾》图一帧,题字云:“九还喜余画,余未以为贪耳。公如为官,见钱如见山人之画,则民何以安生。此感奇也,九还吾弟勿为怒,兄璜记。”两人同乡兼好友,交情甚笃藉此可见一斑。

朱德裳与陈师曾皆为日本留学生,后又同在北京供职,意趣相投,为莫逆之交。所著《三十年闻见录》中谈及陈师曾有多处;“吾阅世数十年,所不愧清风亮节者,义宁陈氏足以当之。”陈师曾病逝,作悼亡诗,前言云:“衡恪字师曾,义宁中丞之孙,散原先生之子也,日本师范生。居槐堂,与人无町畦。余亦罢官,居城外烂熳胡同。相去十里,往返无虚日,不甚求其作画……”《陈师曾印谱》中亦可见为朱德裳治印甚多。

朱德裳跻身官场,然骨子里还是读书人,才思敏捷,文采纵横,精于书法。朱德裳感时政凋敝,遂于1925年后辞官归隐,亲近佛法,日以吟咏,埋头著述,著有《六书哲学》、《管子注》、《阳曲学案》、《续湘军志》等书;1936年,逝世于湘潭县城陶园。

来源:网络综合

平潭石刻掌故丨一起走进摩崖石刻背后的故事

12月5日上午,福建作家协会会员、民俗专家阿灿在实验区图书馆开展“平潭石刻掌故”主题讲座。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解摩崖石刻背后的神奇故事,让现场观众大开眼界、大饱眼福,感受到了摩崖石刻艺术的独特魅力,进一步增强了对家乡历史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阿灿

石刻见证海岛千年风月

阿灿认为,石刻是乡土历史以及人文历史的重要物证。“对平潭人文历史有着重要意义的碑刻原来不少,比如兴文书院的历代碑刻。兴文书院是海坛镇水师吕瑞麟在雍正九年创办的平潭第一所官方性质书院,它的碑记有很多,当中的碑文都留存下来了,但是实物石碑却没了,这非常可惜。”阿灿说。

镜石刻(采访对象供图)

平潭众多的摩崖石刻,分布在全岛各个角落,已成为平潭珍贵的历史文物古迹,成为海坛岛历史文化的见证。“平潭现存的石刻有摩崖类、寺庙、坟墓以及宗祠。这四类碑刻都与平潭的人文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观成万亩石刻是最大的一处石刻。”阿灿说。

“平潭现存的摩崖石刻群中,年代最久远的要数道彰岩。”据阿灿介绍,道彰岩分布于白沙垄村西侧的山脚下,由五块巨石重叠而成。

根据道彰岩其中一处石刻内容:“岩本元有,道假人弘,熙宁己酉(1069年,注),兴自璋公”“本贯怀安,受业仰山,特寻胜慨,遇兹岩穴,堪为寂止,遂用兴修,已逾一纪,乃至夙昔耳。时元丰五年(1082年,注)岁次壬戌冬十月刻于石”推断此为至今900多年的宋神宗年间所刻,也是平潭最早的石刻。

据史料考证,佛教于宋代传入平潭。熙宁二年(1069年),僧人璋公来岚化缘至白沙垄村,在道彰岩建大士殿,传诵佛经真谛,后圆寂于此。如今,大士殿早已不复存在,唯有“道彰岩”见证了当年佛教的繁盛。

保护文物就是发扬历史

摩崖石刻,这是一种与山岩并存的诗文,起源于远古时代的一种记事方式,不仅承载了先人留存的遗迹,也给后人留下可以触摸的人文脉络,从而也能推演和判断平潭乡土文化和历史发展的痕迹。

据阿灿介绍,平潭现在有登记在册的古墓葬9处,石窟寺及石刻18处。其中,五福庙于2001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钟门琉球接贡使墓于今年被列为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观成万亩石刻(采访对象供图)

“人类发展的文明史不仅有历史文献可考证,而且还有丰富的实物可证,石刻就是其中的一个铁证,它们应当作为文物被重点保护,保护文物就是保护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阿灿说。

这些刻在石头上的记忆,历经沧桑岁月,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透过这些石刻文字,人们可以追溯百余年前文人墨客的诗情画意,如清代林淑贞《石帆绝句三首》,施天章《登插云峰》、林瑞凤《醵金重修镇海寺小序》等;还可以通过石刻记载,了解平潭过去的历史和传承悠久的风俗。

阿灿在讲座的最后说道,平潭的这些石刻,有很多没有有效保护而导致史料缺失,这是人们要反省和继续努力的方向,希望能发现越来越多的文化古迹为平潭增加更丰富的人文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出品:平潭综合实验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孙恩妹/文 陈澜清/摄 责编:叶子

明镜石、指动石、小雄山摩崖石刻呼吁平潭文物保护部门妥善对待

(一)北厝镇“眀镜”摩崖石刻被不当挂牌,有损景观。

昨日,本协会收到热心网友消息,呼吁维护北厝镇小湾村明镜石景观,将镜面上不适当的挂牌移除。

原来,有人将该石的县级文保标志牌贴挂于作为该石最重要景观的镜面,对石景明显造成不当影响。而本协会负责人今年5月曾陪同开展平潭奇岩怪石专项调查的地质专家到明镜石,当时留影的镜面上并无此牌(见本文最上图)。发现消息后,本协会即向区旅发委吴副主任等方面请示,吴副主任给予热心回应。该挂牌问题是否事实尚需有关单位现场进一步核实,但相信问题会及时得以解决。这也提醒我区文保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单位、村庄,在为石景挂牌时,要注意维护好景观,挂牌选点不宜对石景的主要景观或价值突出的景观造成遮挡破坏。

附:明镜石简介

本属于平潭古十景之“美女照镜”组成部分的明镜石,位列我区文物保护名录,1922年《平潭县志》(民国版)“名胜志”即有记载。2000年版《平潭县志》亦记载其:“在北厝乡小湾山上,有一块椭圆形巨岩突兀山巅,高5米,宽3.4米,上刻楷书‘明镜’二字,每字大0.64平方米,系民国4年(1915年)6月福建巡按使许世英题刻。右侧有县长戈乃康记事石刻10行,每行12字。此岩平圆光亮,古称石镜,与西边竹屿港中的美人礁遥遥相对,构成‘美人照镜’,为平潭旧时十景之一”。(编者注:1、石上楷书的文字准确地说是“眀镜”,并非“明镜”;2、美人礁已在上世纪采石过程中摧毁;3、新县志中“美人照镜”的表述有误,旧县志原文为“美女照镜”)

(二)最晚刻于清朝的澳前镇“小雄山”摩崖石刻被漏保

两个月前,本协会曾向区社会事业局文保部门书面请求增列澳前镇少雄山的“小雄山”摩崖石刻于我区文物保护名录,但至今未收到回复(另可参见:《呼吁将风景优美的少雄山开发为公园,并将小雄石坪景点“小雄山”摩崖石刻和小雄寨遗址增列为文物保护点》)。

该石刻显然属于被漏保。因为上述《平潭县志》(民国版)“施天章氏补辑二十六景”的“小雄石坪”明确记载其:“在高平观音澳山。石上镌“小雄山”三字,大皆径尺,未知始自何时。相传明末有倪华伯等七人,结庐读书于此。遗址尚存。”施天章先生是平潭旅游先驱,逝世之时(一说于1888年,一说于1911年)尚为清朝,因此,“小雄山”摩崖石刻最晚也是在清朝形成,应当作为文物保护。

(三)敖东镇“指动石”摩崖石刻被漏保

位于敖东镇向阳南安自然村笔架山下的“指动石”,系我区历史以来有记载的两块指动石之一(另一块位于平原镇正和安村,已被毁)。上述民国版的平潭旧县志在“山川志”的“石”一节中记载其:“一在鳌网区笔架山‘豁开精舍’前,孝廉陈逢成墓后,亦高丈余,大可十余围,上锐下圆,屹立石冈之上,指触即动,极力推之,又屹然如故。”

现场明显可见,该石上刻着繁体的“指動石”,与距今即将满百年的上述历史记载吻合。显然,该石也应列入我区文保范围。但查证我区文保的有关资料,并无该摩崖石刻,如确为如此,应属漏保,须增列。

(编辑:卫无涯、子尧)

平潭是世界象形岩石之乡、世界奇岩之城,世界级的奇岩怪石地貌构成了平潭“海蚀地貌甲天下”的核心,平潭的蚀余(海水、雨水侵蚀、风砂磨蚀等)地貌景观达到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级别。

平潭奇岩怪石保护协会是肩负普查、宣传和保护平潭天然奇岩怪石之重任的唯一的民间公益组织,欢迎有识之士关注、加入和共同努力,推动平潭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

欢迎关注本协会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平潭奇岩怪石”(“qiyanguaishi”),我们将不断原创,全方位展示平潭最全、最美的奇岩怪石及关联风光。

欢迎向本协会提供平潭现存或已毁奇岩怪石的线索(包括有关图片、地理位置、典故传说等)。

欢迎奉献功德,将埋没在林木杂草中的平潭奇岩怪石景观予以复原;如发现平潭奇岩怪石遭受损毁或者被埋没,欢迎向本协会反映。

平潭奇岩怪石保护协会期待您的鼓励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