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桥粟裕部分骨灰安放处

黄桥粟裕部分骨灰安放处

粟裕部分骨灰安放处:粟裕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长、中共中央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他生前就希望身后把自己的骨灰撒在曾经频繁战斗过的土地上,与长眠在那里的战友们永远在一起。黄桥战役是他和陈毅将军一起创造的我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因此逝世后,在中央军委的直接安排下,由他的夫人楚青同志亲自护送部分骨灰来到黄桥,撒於此处,并立墓碑以纪念。

江心屿安放着一位开国将军的部分骨灰,这座纪念碑还有什么秘密

原创 孤屿志 孤屿志 4天前

江心屿不仅是诗之岛,

文人墨客纷纷留下足迹和诗篇,

还是英雄之岛。

回顾浙南革命风云,

追思先辈丰功伟绩。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本期孤屿志让我们

探寻岛上“红色”足迹,

走进高高矗立的“双连纪念碑”。

踏上江心屿,高达15米的纪念碑很容易吸引住游客的视线。纪念碑下悄然安放着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师长粟裕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军长胡公冕的部分骨灰。

粟裕

纪念碑所在的温州革命烈士纪念馆为何落户江心屿?这座造型独特的纪念碑是如何设计建造的?

第一代的纪念碑是砖砌而成

浙南地区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浙南地区荣膺烈士称号达六千余人,佚名者和蒙难群众数以万计。他们用鲜血谱写了气壮山河的篇章。

1952年,温州人民为纪念在温州地区为国牺牲的革命烈士,在翠微山兴建了翠微山烈士墓——翠微山烈士陵园。

为了告慰先烈,教育后人,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人民群众的倡议下,温州市委、市政府于1956年在风景秀丽的江心屿上建起了温州革命烈士纪念馆

纪念馆在江心屿的原普寂禅院废址上竣工,最早的馆名为“温州区革命烈士纪念馆”,初始规模为占地1873平方米的小院落,内有门楼一座,砖砌纪念碑一座,陈列室一幢,办公用地一座。1956年7月1日,纪念馆正式开放。

20世纪60年代的温州区革命烈士纪念馆。黄瑞庚供图

1957年12月5日,市商业局机关团支部在江心屿烈士纪念馆过团日活动。

叶荣标提供

20世纪60年代的温州区革命烈士纪念馆。黄瑞庚供图

1956年11月,观众在温州区革命烈士纪念馆前留影。黄瑞庚供图

公墓在翠微山,为何把纪念馆设在江心屿呢?有专家分析,这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当时岛上“百废待兴”,除了建造了纪念馆,还设有温州博物馆。江心屿是温州人心目中的文化地标,人流量大,在这里建造纪念馆,能更好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烈士褒扬纪念活动等。

透过老照片可以看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有许多市民和单位来到纪念馆留影,开展党团活动。

1978年,烈士馆重新开放,更名为“温州革命烈士纪念馆”。相关扩建工程摆上政府议事日程。

为何选择“两碑合一”设计

1986年,中共浙江省委决定将温州革命烈士纪念馆改扩建、占地2700平方米。正是这次改扩建工程,诞生了市民今天所熟悉的“双连碑”

温州市规划设计处(温州设计集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两碑一馆”的设计。

规划设计处署名

工程设计负责人张有华介绍,民政部门最初的想法是建两座独立的碑,分别纪念红十三军和红军挺进师。但是,江心屿烈士纪念馆场地有限,如果两碑并列两侧,则人们瞻仰礼敬一座碑时难免要背对另一座,显然不合适;如果前后排列在中轴线上,由于大门到馆舍间可供纪念碑矗立的纵深不长,对碑的高度会带来较大影响。多方考虑之下,设计单位大胆建议两碑合一进行设计。这个理念得到包括两支部队老同志在内的各方面的一致认可。

张有华介绍纪念碑模型 拍摄于1986年

. 张有华讲解纪念碑 拍摄于2021年

烈士纪念碑 建设图纸

烈士纪念碑 建设图纸

为了在有限空间内把纪念碑设计好,让它高大、肃穆、寓意深刻而富有视觉冲击,设计方案最终定为:碑体用花岗岩石镶面,高15米,远望似两柄直插蓝天的利剑。碑上方正中,镶嵌一颗五角红星,象征红十三军和红军挺进师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武装。碑座四周用汉白玉贴面,正面镌刻毛泽东手书“为国牺牲永垂不朽”八个大字,东西两侧是分别反映红十三军和红军挺进师革命英雄形象的浮雕。同时,把原先纪念馆的位置往后迁延,给纪念碑留出空间,让人们从大门走进来,就能以合适的角度自然仰望纪念碑。碑体后面两块花岗岩上有舒同和张爱萍题写的镏金大字碑名。

烈士纪念碑-设计手稿(正立面、侧立面)

纪念馆的设计秉持与江心屿整体环境相协调的理念,做了二层歇山顶仿古建筑的设计,二楼设回廊。设计方案注重保护原来的树木、古井等景观资源。江心“七井”中,一号井至五号井,均原属于“普寂禅院”,现四号井、五号井位于馆内。

矗天双碑忠魂在,英烈骨灰悄然放

粟裕和胡公冕都曾深刻影响浙南的革命风云。

粟裕大将和浙南有着深深的革命情缘,他曾说:“浙南是我的第二故乡。” 粟裕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曾多次率部入浙作战。新中国建立后,粟裕仍然心向老区人民。1961年冬,他专程到温州、金华等当年战斗过的地方看望老区人民。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去看一看烈士陵园和革命纪念馆、纪念碑。晚年,粟裕完成了《回忆浙南三年游击战争》等回忆录,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党史资料。

1984年2月,粟裕逝世。他的妻子楚青向组织转达了遗言:不举行遗体告别,不举行追悼会,将我的骨灰撒在江西,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等省市的土地上,那里有曾经与我并肩作战的十数万战友,我要与他们在一起长眠。

粟裕的骨灰在浙江一共撒放在4处地方,其中温州2处,分别是江心屿和平阳山门,实现了他永远与浙南人民在一起的心愿。

胡公冕是温州走出的革命先辈,1921年10月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十三军成立时被任命军长,在浙南开展武装斗争。1979年6月30日,胡公冕病逝,骨灰安放八宝山公墓,部分骨灰安放在江心屿。

胡公冕部分骨灰在温州江心屿红十三军纪念碑前安葬 (中握锄头者为胡夫人彭猗兰同志) 王超俊摄

每年参观人数20万人次以上

1989年,改扩建工程竣工,占地面积扩大到3074平方米。陈列馆大门上方是著名书法家沙孟海题写的“温州革命烈士纪念馆”匾额。这一年清明,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2017年更新布展前的展厅。温州革命烈士纪念馆供图

1994年,温州市委、市政府为纪念温州解放45周年,在纪念馆东墙外建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纪念碑

其间,纪念馆还经历了危房加固。2017年,纪念馆完成展厅更新布展,重新对外开放。这也是市民现今看到的模样。纪念馆展出谢文锦、郑恻尘、金贯真、刘英等120位浙南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和具有温州特色的图文史料。值得一提的是,馆内很多展品都是珍贵的历史实物展品。

温州革命烈士纪念馆

江心屿上的温州革命烈士纪念馆现为温州唯一的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每年的参观人数20万人次以上。尤其让馆员们欣慰的是,观众中年轻的面孔越来越多。许多家长自发带着孩子来纪念馆缅怀先烈。

山河为碑

历史为证

缅怀先烈

吾辈自强

编辑 | 豆豆 王瓅

校对 | 郑凌

参考文献:

《留在浙江大地的不朽足迹——纪念粟裕同志诞辰100周年》

作者 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 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设计这座碑,是我一生的荣耀》 张有华 口述 潘秀慧 整理

独家揭秘:粟裕大将墓为何安放在安徽黄山

两让司令,三次先遣,六次负伤,七战捷传。

鲁苏豫皖,闽沪浙赣,戎马一生,八省征战。

九死一生,首嵌弹片,卅年冤屈,胸里撑船。

十全文武,百胜百战,一抔英灵,与卒同眠。

4行的64字小诗,囊括了开国大将粟裕的一生功绩和辉煌、品德和心胸。

在他死后,部将按其遗嘱,将他的骨灰洒落在他认为一生中最重要的地方,其中一处就是安徽黄山谭家桥。

谭家桥,对于征战南北,百战多省的粟裕来说,究竟有什么重大的意义,或者不能释怀的心结呢?

而在今天,回顾这革命元老的故事,又该怎么体会到什么不一样的情感呢?

从北伐战场到参加南昌起义,从井冈山会师到三次反围剿,粟裕的军事才能在战场上被认可。

作为战场的指挥官,粟裕的想法很简单:战争是残酷的,但是不能因为指挥官的愚蠢让战士白白的牺牲。

而在黄山的谭家桥战役,粟裕经历了人生最痛苦的抉择,以至于谭家桥成了粟裕心中难以释解的心结。

谭家桥之役:粟裕一生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1934年,随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苏区陷入了越来越危险的境地,长征成为唯一的选择。

而面对百万国军的围剿,怎么走出去,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是最早被派出的一支部队,目的是游击的方式,为长征作为掩护,它的远征就在实践上拉开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序幕。

粟裕在这支6000余人的军队里,只是个参谋长,却没有实际的指挥权。

在5个多月的时间里,辗转福建浙江江西、安徽四省几十个县的国民党统治腹地,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情况下,浴血奋战,英勇斗争。

在谭家桥,粟裕遇到了人生的对手,国军将军王耀武。

12月中旬,红十军团与国民党三个团的兵力在黄山东麓谭家桥地区接火。红十军团领导决定利用乌泥关至谭家桥段公路两侧有利地形,打一场伏击战,争取歼灭孤立突出的敌补充第一旅大部。作为参谋长的粟裕立即作了安排。

因为王明错误军事思想的影响,就是冲锋、冲锋、再冲锋。在当时的大部分情况下,红军一旦冲锋,国民党军的常规动作就是溃退。

但是王耀武部不是如此,他的人马迅速缩回,而没有溃散。同时开始了迂回,占据了630高地。

红军两个师协同不力,最终溃败,此战寻淮洲身先士卒冲锋,负重伤,转移中牺牲。此外,红军损失了300人,8名师以上干部负伤,八十七团团长黄英特阵亡。

谭家桥之战的失利,整个方志敏部,只有粟裕带领少数部队突出重围,继续坚持游击战争。

为了永远怀念这些革命先烈,铭记这段悲壮的历史,1984年粟裕将军立下遗嘱,把部分骨灰埋在谭家桥战斗遗址上,和牺牲在这里的战友们永远长眠相伴在一起。

谭家桥的王耀武:粟裕一生最“神交”的朋友

谭家桥的战役是王耀武和粟裕的第一次交手,结果王耀武大获全胜。不过,当时的粟裕只是参谋长,没有真正的军事决策权,左右不了战局。

但粟裕在此战中表现出来的军事谋略引起了王耀武的注意,此后,王耀武开始研究粟裕,竟形成了一大摞研究资料。

而粟裕也将王耀武当做自己学习的楷模和对手.

后来的解放战争时,在莱芜战役,王耀武主政山东,其主要对手是陈毅和粟裕将军。粟裕和王耀武再次在战场相逢。

最终粟裕报的当年谭家桥的仇怨,却对王耀武的佩服更上一层,粟裕说:没有谁比王耀武连失败都败的不留痕迹。

两场战争,粟裕记忆犹新,他在战后总结道:“王耀武性格大胆果断...此人为蒋军中指挥较有才干者。”

而在蒋介石部队中能够获得粟裕的“较有才干”的评价也只有薛岳和王耀武二人而已。可见,名将之间,尽管远隔千里,却也能彼此洞穿肺腑。

骨灰留在谭家桥,将军守候英灵

粟裕将军的遗嘱中有一句话:牺牲的烈士数十万,而我却无耻的活着。

“我在革命战争年代,在党的领导下,身经数百战,在和我共同参加战役、战斗的同志中,牺牲了的烈士有十数万,而我还无耻地活着,见到了革命的胜利。在我身后,不要举行遗体告别,不要举行追悼会,希望把我的骨灰撒在曾经频繁转战的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江苏上海、山东、河南几省市的土地上,与长眠在那里的战友们在一起。”

这个老人就是粟裕,死时只有77岁,不“年轻”,但也并不很老。

中国历史上,立这样的遗嘱,说出“我还无耻地活着”。

这样雷人之语的,怕就只有粟裕,也只有他粟裕能这样阔达,这样对待他一同战斗中死去的同胞了。

如今在谭家桥,人们为这位将军建立了一处墓碑,如今,又在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黄山纪念馆旁建设了粟裕将军纪念馆。

迟浩田将军还曾专门题字。如今已经成为黄山人文景观之外的红色风景线。

从粟裕和黄山之间的情感,可以想象到在几十年前的中国,正是多少浴血奋战的英灵才有今天美好的生活。

活着,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历史,却需要记住那些为之流血以及献出生命的人。

不忘苦痛,才有愿景。

徽脸文化

“以人物带动人文,用文章传递文化”,徽脸文化,致力于发扬安徽文化,宣传安徽人物。为徽文化代言,打造安徽文化第一微刊。

回复日期如:2016121,可推送对应的日期文章。

1、

2、

3、

走进大自然,六安部分旅行社到裕安区主要景点踩线

春天是一年当中最美丽的季节,也是人们心中最温暖的一个季节。时光越来越老,春天依然精彩纷呈,这一季又被春浓墨重彩地描上了一笔,我希望我能够在一个和风的春日,褪去厚重的外衣,走向野外的天地,走进大自然的春天,聆听春的私语,拥抱春的心情。

日前,受裕安区旅游局邀请,城区部分旅行社负责人来到裕安区主要景点踩线,为即将到来的六安茶谷首届桃花节暨桃花仙谷风情园开园仪式进行筹备。

旅行社踩线代表以游客的身份参观考察了六安茶谷、桃花仙谷、龙井沟等重点景区。通过实地参观景区,前来踩线的旅游社负责人们表示,下一步将开通桃花节和桃花仙谷风情园的旅游线路,并希望通过此次踩线,探索开发新的旅游线路,为广大游客提供更为丰富的旅游产品和线路,让更多的人了解裕安区的美丽风光。

据悉,裕安区旅游资源丰富,集红、绿、古、特为一体,拥有六安茶谷、桃花仙谷、4家4A级旅游景区、2家3A级旅游景区、国家4A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1处、3星级酒店2家、23家星级农家乐。近年来,裕安区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把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与乡村旅游建设相结合,打造出以六安茶谷、桃花仙谷风情园、城郊休闲带、武陟山庄、独山花溪畔等精品旅游景点。裕安的旅游景点已经成为周边市民度假休闲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