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风博物馆

中国台风博物馆

中国台风博物馆是我国首家以“台风”为主题的气象灾害性博物馆。坐落于岱山县本岛北部被誉为“浙江抗台第一大坝”的拷门大坝坝区。中国台风博物馆始建于2003年初,同年12月10日一期展馆正式对外开放,2006年9月23日二期展馆落成并对外开放。博物馆总建筑面积2265平方米,包括一期科普展览馆、二期四D动感立体影院、风科普娱乐游戏区和气象防灾科普娱乐区。已累计接待了中外游客八万余人次及许多社会知名人士,其中大中小学生七万余人次,对弘扬海洋文化,促进两个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中国台风博物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内涵

中国台风博物馆具有丰富的海洋气象文化内涵。主馆所在地的拷门大坝和拷门海塘,

见证了海岛军民长期以来防台抗台、保卫家园的爱国主义史程,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一期主馆总投资500余万元,占地面积5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065平方米,外观造型犹如三面迎风飘扬的旗帜,寓意着20万岱山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防灾减灾,建设海上花园城市的奋斗精神,又似三艘齐头并进的战舰,象征着岛县岱山在建设海洋文化的大潮中一往无前的气概和胆魄。由国际台风权威、舟山籍的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陈联寿院士题写的馆名格外醒目。主馆为二层建筑,一楼为展览厅,分为亲切关怀、台风知识、台风危害、防台救灾、台风科研五大部分,配置有电子触摸屏、录像投影放映系统、气旋模拟发生器等,集中展示了古今中外著名风灾个例、台风知识、中国党政军民防台抗台史实介绍等,运用图文资料、实物模型、录像影片等,向参观的游客进行生动详实的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提高民众对台风等自然气象灾害危害性的认识,明确防台减灾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二楼为观台厅,内设自动波浪观测站、六要素气象自动站、舟山多普勒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接收系统等,高新科技设施,已基本达到了市级气象台的业务设施配置标准,能满足开展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需要。规划中的二期工程已进入设计招标阶段,其主要内容由4D影院和“亲历台风”室内仿真模拟台风系统组成。中国台风博物馆二期,能让游客身临其境、全天候地亲历台风,领略台风的凶、险、奇,通过参与性、互动性的游戏方式来加深对台风常识和气象灾害的了解。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区

博物馆现收藏有历代测风仪、摇柄计算机、暴风警报风球、古典西洋气象仪器模型等大批实物展品和图文资料。馆区内自然景观秀丽,燕窝石笋景点、灵猴盼归自然奇观、神龟巡海岛礁奇观等海洋观光资源丰富,海涂拾贝、浅滩戏水、出海捕鱼、沙滩烧烤等娱乐项目引人入胜。中国台风博物馆先后被命名为县、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舟山市红色旅游景点,县、市级科普教育基地,2006年相继被命名为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2008年被浙江省委宣传部命名为全国首批文化建设示范点。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情况

中国台风博物馆长期坚持开展以弘扬“抗台精神”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气象防灾科普宣传,努力提高海岛民众,特别是广大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素养和防灾抗灾意识,取得显著的成绩。两个基地建设工作多次被中央电视台等各大传媒予以宣传报道。台风博物馆目前对中小学生、先进劳模、现役军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予以免费开放。分别与岱山县高亭中心小学、东沙小学结成校园共建对子,下派辅导员、聘任中国台风博物馆少年 研究员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宣教活动。并与高亭闸口一村结为社区共建对子,邀请老渔民、老劳模讲述海岛军民抗台精神等等,积极做好对青少年游客的讲解、宣传、教育工作。

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认真实践“-重要思想”,按照把浙江建设成为海洋文化大省的总体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宣教水平,拓展丰富教育内容,与时具进、广开思路,扎扎实实地开展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工作。

阆中风水博物馆景点 阆中中国风水博物馆

1. 阆中中国风水博物馆

有袁天罡的庙,四川江津县有袁灵官(袁天罡)庙。

袁天罡,益州成都人,隋末唐初玄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袁天罡所算所推极为应验,被唐太宗召入宫中作为智囊。传说他善“风鉴”,即凭风声风向,可断吉凶,累验不爽。又精通面相、六壬及五行等。

2. 阆中中国风水博物馆地址

询问了一下专家:唐代的袁天罡、李淳风,二位阴阳风水学家在阆中观测天象,后来同葬于阆中的天宫院,在当地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传说

3. 阆中世界风水文化博览城

D1一个秋阳明丽的日子,我来到古城阆中。阆中地处嘉陵江中游,三面环水,北面接山,实为半岛。因城在阆山阆水间,故名。说阆中是古城,确非虚言。早在战国时期,这里一段时间曾为巴国都城,秦灭巴蜀后,于公元前314年,置阆中县,设县至今,已逾2300年。

D2古城是慢节奏的,就连风都是温柔的,柔得连空气都不能漾起一点点的涟漪,以华光楼为中心,古城的街道四通八达,越往下走,街道越是弯曲,就如一个个河湾的拐角处,冲击成的沙滩,在沙滩的弧形处,两株硕大的黄葛树在街边伸出一片巨大的绿荫,也许正是这片绿荫,树下的青石板上,围墙的砖缝中,长满了青苔,微风吹过,凉意就如蚂蚁,瞬间爬满你的全身。树下摆有两把竹椅,两位老人躺在椅上,手摇蒲扇,叶缝间漏下点点光斑,照在老人沧桑的脸上,老人眯缝着眼睛,很享受,很悠闲,光线一寸一寸挪移,我就此明白了时光的游走和停滞。

D3阆中的名气,在国人,特别是在文人眼中却是大名鼎鼎的。阆中位于四川东北部,嘉陵江中上游,周朝时,为巴子国国都,公元前314年置县,迄今2300余年。阆中的“阆”,按《说文解字》解释:“阆,门高也”。阆中四面山形如高门,故名阆山;嘉陵江流经阆山,故名阆水;城在阆山阆水之中,故名“阆中”。遥想当年,诗人杜甫来到阆中,对这里的山水情有独钟,便流下了山水歌二首,至今为阆中人所传播.

D4阆中古城在阆中新城之南,它和山西平遥、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我国保护最完好的四大古城。走在棋盘式的、纵横交错、店铺琳琅的街巷上,那全木结构的瓦屋,古色古香的门窗,廊柱檐头的灯笼,迎风招展的幌子,都足以令游客的眼睛闪出新奇的光。大街小巷,处处飘溢着浓浓的醋香,商铺里,整齐地堆码着大坛小罐的保宁醋,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醋城。粗糙而平整的石板路,一直通向古城的深处。

D5说阆中风水好,绝非浪得虚名。其独特的地理优势自不待言,光从这里孕育出伏羲之母华胥,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唐朝著名天文、历法、数学家、风水大师袁天罡、李淳风等神奇人物就可以看出阆中非等闲之地了。更何况这里还吸引了杜甫、司马光、陆游等文化先贤流连其间,以及汉将张飞、滕王元婴等王公重臣在此镇守安民呢!

D6阆中古城确实是一个让人沉醉向往的地方, 古城里虽然人很多,但仍然有许多清幽的巷道,古城里的建筑似乎依然能展示出历史的过往。古城的寂静让人的心不在浮躁,让人像进入了梦幻,像进入了某个封建王朝。街道和房屋不带有现代都市的冷漠,过往的人们闲适自在,当地的人们多数做着他们祖辈千年前就具有的商业,古城所透现的一种超脱气质和文化让人魂牵梦萦,让人不能忘怀。

D7走进一座座深宅大院,那天井中的假山鱼池,阶沿上的雕花木椅,花窗前的青藤瘦竹,屋檐下的盆景古树,都活现出一幅幅恬淡雅致、淳厚古朴的民俗画卷。 秦砖汉瓦魂,唐宋格局明清貌;京院苏园韵,川渝灵性巴阆风。”这幅对联,准确道出了古城的特色和风韵。

D8到阆中可看的地方很多,用句漂亮的话来形容,可谓:满目有色,步步皆景。譬如登高远眺可以到锦屏山,也可以到城中的华光楼、中天楼,放眼四望,嘉陵江两岸,千年古城尽收眼底——张飞庙、贡院、天宫院、风水馆、滕王阁、永安寺,几乎哪一个所在都可以让你思绪万千,深感人生的悲欢和岁月的苍凉。在古城最佳去处华光楼(又名南楼、镇江楼),我在门洞南北额面依稀看到当年红军长征经过此时留下的标语:“苏维埃政府是工农兵自己的政府!”“只有打倒国民党才好打帝国主义!”

D9古城大街非常干净,就是偶尔掉下的片片落叶,间或地铺在青石板地上,有的平静地躺着,与泥黄色的青石大街相映成趣,有的卷成青黄色相间的筒状,就如平静的沙滩上零星地散落着一只只的海螺,等待微风来吹响。相机扫过,留在相机磁盘上的影像就仿若一幅淡墨写意图,宁静、典雅和纯洁。有微风吹来,地上的枯叶有的纹丝不动,有的却上下翻飞,挪移了原来的位置,这幅图画也随之变化,此时漫步阆中古城,你就会感觉进入到一幅画中了。

4. 阆中古城风水馆讲解

钟楼又名四牌楼,有“阆中风水之一楼”的美誉。建于唐代,为明清三层木结构建筑,底层四连,高25米。雄伟壮观。中天楼是阆中古城风水坐标和穴位所在的友友资源网。古城街道以此为轴,以“天心十道”的形式向四面八方蔓延,登上顶楼,视野开阔,古城风水格局尽收眼底。

5. 阆中中国风水博物馆在哪里

阆中念làng zhōng。

阆中,古称保宁,是四川省南充市代管的县级市,地处四川盆地北缘,位于嘉陵江中上游,秦巴山南麓,山围四面,水绕三方。东靠巴中市、仪陇县,南连南部县,西邻剑阁县,北接苍溪县。2000多年来,为巴蜀要冲,军事重镇。自元朝阆州升格为保宁府以来,阆中一直是川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商贸中心。

阆中市幅员面积1878平方公里,辖5个街道、19个镇、4个乡,是中国生态建设示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千年古县、中国春节文化之乡。

阆中又素有“阆苑仙境”、“巴蜀要冲”之美誉,唐代诗人杜甫在这里留下了“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境内拥中国四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的阆中古城,古城建址是完全按照唐代天文风水理论的一座城市,被誉为“风水古城”。

6. 阆中风水馆介绍

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东北缘、嘉陵江中游,这是一座完全按照唐代天文风水理论建造的城市,金黄色的银杏叶配上红墙,仿佛能把人悠悠地带回唐朝。阆中古城“5A”景区总面积达4.59平方公里,古城核心区域2平方公里。古城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为古代巴国蜀国军事重镇。排名第五

7. 阆中中国风水博物馆馆长

风俗特色

1.阆中古城是中华民族本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2.阆中古城在古代是巴人活动的中心地区之一,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巴文化。还可以从“巴文化活化石”巴人舞以及川北灯戏、傩戏、牛灯竹马等流传于阆中民间的民俗艺术中,看到饶有特色的巴人遗风。

3.阆中古城风水文化独具特色。阆中地处四川盆地北缘,嘉陵江的中游,其由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水系交汇聚结形成严密缰绕合护的形胜之地。“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围山势锁烟霞。”其山川形势独特,山水城融为一体。其城市选址是按照中国古代风水学的 论为指导选择的,非常符合“地理四科”即“龙”、“砂”、“穴”、“水”的意象。在四川省旅游局制定的旅游总体规划中,已将其列为“中国风水文化旅游观光目的地”。

4.阆中古城是三国文化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国时蜀汉大将张飞,任巴西太守,驻阆中达7年之久(公元214—221),在这里他率精卒万人,打败了曹操的上将张郃带领的三万人的进攻,取得了“保境安民”的胜利。张飞伐吴前夕,他被部下范强、张达所杀,身葬于阆中,后人为其建的“桓侯祠”,今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6.阆中古城是中国古代民间天文研究中心,西汉著名历算天文学家落下闳就是阆中人,他创造的《太初历》是中国第一部有文字记载的完整的历法。落下闳是浑天说的创始人之一。浑天说是我国古代先进的宇宙结构学说。经他改进的赤道式浑天仪,在中国用了两千年。

7.阆中古城宗教文化源远流长。自汉唐以来,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先后传入阆中,稍后,基督教、天主教又相继而来,教徒们在这里建寺庙、修教堂,构成了阆中多元文化中一道风景线。

8.阆中古城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动人心魄的打钱棍,朴实酣畅的花灯戏、太平牛灯,风情万种的剪纸、川北皮影,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的阆中傩戏,深情优美的山歌调、打夯歌,耐人寻味的川剧座唱,抑扬顿挫的茶馆评书等等,构成了民俗文化的瑰丽长廊。

9.阆中古城饮食文化远近闻名。久负盛名的保宁醋、白糖蒸馍、保宁压酒、松花皮蛋、酸菜豆花面、锭子锅盔、酥锅盔、热凉面(牛肉凉面)、牛羊杂碎面、吊汤扯面、川北凉粉、热凉粉等充满古城民俗民风的饮食小吃,足以使人们一饱口福。

8. 阆中风水文化馆

南充市阆中古城不属于南充市的三区范围内任何一个区,它位于南充市阆中市四川盆地东北缘、嘉陵江中游,阆水中路33号。东邻仪陇、巴中,西接剑阁,北接苍溪,距省会成都300公里。

阆中古城名胜古迹众多,名人辈出,依山傍水,形成天然屏障,有“元朗仙境”、“阆中世所罕见”的美誉。阆中古城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居住风水理念,古城的棋盘格局,融合南北风格的建筑群。

9. 阆中风水馆馆长

阆中古城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阆中位于四川东北部,嘉陵江中上游,是川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重镇。战国时为巴国国都,秦灭巴置阆中县迄今2300多年,历代为郡、州、府、道治所。明末清初为四川临时省会达17年之久。

阆中素有风水宝地之美誉,三面环山,四面环水,风光钟灵毓秀,如诗如画。

阆中是全国保存最好的四座古城之一,是四川省唯一立法保护的古城。

阆中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阆中是华夏本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巴文化的主要发源地,是汉唐民间天文研究中心,是四川状元之乡……全市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多处。

阆中2004年挤身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目前全市有以古城为龙头的重点景区4处,星级酒店6家,国内旅行社10家,民居客栈100多家。

台北博物馆门票多少钱 中国台北博物馆

1. 中国台北博物馆

台北故宫博物院,又称台北故宫、中山博物院。是中国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台湾地区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也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研究古代中国艺术史和汉学重镇。台北故宫博物院座落于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二段221号,建造于1962年,1965年夏落成。

台北故宫博物院内收藏有自南京博物院筹备处、北平故宫博物院和北平图书馆等所藏来自北京故宫、沈阳故宫、避暑山庄、颐和园、静宜园和国子监等处的皇家旧藏。所藏的商周青铜器,历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献、名画碑帖等皆为稀世之珍。展馆每三个月更换一次展品。截至2014年底,馆藏文物达69.6万余件文物。

2. 中国台北博物馆在哪里

普通参观券 160元 售予一般观众\r\n团体参观券 100元,另加收语音导览系统租金20元 售予十人以上团体,每日售票至18:00止。\r\n优惠参观券 80元 售予军警、国外学生持学生证明者\r\n至善园 20元,凭参观券者免费 投币入园\r\n免费 - 身心障碍者及其陪同者一人(不分国籍)、65岁以上长者、学龄前儿童、低收入户(凭证)、本国学生持学生证明者

3. 中国台北博物馆官网

红砖碧瓦

台北故宫博物院(Taipei Palace Museum),又称中山博物院。是中国大型综合性博物馆、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也是研究古代中国艺术史和汉学重镇,为台湾省规模最大的博物馆。

台北故宫博物院座落于台湾省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二段221号,建造于1962年,1965年夏落成。占地总面积约16公顷。为仿造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主体建筑共4层,白墙绿瓦,正院呈梅花形。院前广场耸立五间六柱冲天式牌坊,整座建筑庄重典雅,富有中华民族特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内收藏有自南京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北平故宫博物院和北平图书馆等所藏来自北京故宫、沈阳故宫、避暑山庄、颐和园、静宜园和国子监等处的皇家旧藏。所藏的商周青铜器,历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献、名画碑帖等皆为稀世之珍。展馆每三个月更换一次展品。截至2014年底,馆藏文物达69.6万余件文物。

2015年10月,台北故宫博物院为庆祝北京故宫博物院90华诞,恰逢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来华300年,向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商借11件郎世宁画作,全面展现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成就与贡献,该展至2016年1月6日结束。

2019年8月12日凌晨,台北故宫南院发生3楼空调机房冒烟事故,所幸文物未受到影响

4. 台湾博物馆

龙首铜像在台湾故宫博物院

5. 台湾历史博物馆

1.福建博物院:一座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其前身是1933年设立的福建省立科学馆,1953年4月成立福建省博物馆。2002年10月,投资2.7亿元的新馆落成并更为今名。

2.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座落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区西北侧,占地154.2亩,主体建筑面积23332平方米。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是一座反映中国大陆与宝岛台湾历史关系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

3.德化县陶瓷博物馆福建省德化县浔中镇唐寨山国家二级(文物)

4.华侨博物院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南路493号国家二级(行业)

5..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开元寺东侧。1959年7月15日创建,新馆于1991年2月落成,有开元寺馆和东湖新馆两个馆区。

6.泉州博物馆

位于清源山下的西湖公园北侧,是一座具有闽南建筑风格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所在地,占地面积80余亩,建筑面积16000多平方米。泉 博物馆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民终生教育场所,它也是泉州最大的综合博物馆。

7.福建省土楼自然博物馆

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永定·客家土楼民俗文化村,由福建橄榄树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兴办,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型的自然博物馆,也是惟一一座地宫自然博物馆。

8.厦门奥林匹克博物馆

是由国际奥委会和中国奥委会批准成立的中国第一家奥林匹克专题博物馆,也是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联盟22家成员之一,为独立的国际化非盈利性公益机构。

9.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

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的社会历史类博物馆。占地面积约20亩,建筑面积3500平方 米。博物馆主楼是一幢具有民族风格的楼厅式建筑,气势恢宏,高大壮观。

10.古田会议纪念馆

古田会议旧址位于上杭县古田镇社下山西麓,是一座建于清末公元1848年的宗祠,原称廖氏宗祠,又名万源祠。

6. 台北博物馆文物

台北故宫博物院源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其历史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一、台北建馆

1956年12月,北沟陈列室落成,

1957年3月,北沟陈列室开放参观。

1959年,国民党高层决议在台北外双溪兴建“台北故宫博物院”。

1961年,黄宝瑜提出的宫殿式建筑方案,因符合官方复兴中华文化精神的期待而获选。

1961年,筹划于台北近郊外双溪兴建新馆。

1964年,台北故宫博物院正馆开始兴建。

1965年8月,院厦修筑完成。同年11月12日,故宫博物院台北新馆落成揭幕;当日展出之法书、名画、铜器、织绣、瓷器,以及玉器、珍玩、图书、文献等各类文物,共1573件,分置于六间陈列室、八处画廊。次日,新馆正式对外开放。

二、园区扩建

1966年,第一期新馆左右两翼扩建工程完竣。

1967年,扩建园区。

1969年,再次扩建。

1971年,第二期扩建工程从新馆两翼向前扩建完竣,陈列室面积达到8777.41平方米。

1983年5月,张大千先生的家属将张大千生前的住所”摩耶精舍“,捐赠归故宫管理,成立“张大千先生纪念馆”。

1984年,第三期扩建工程“故宫”新建行政大楼启用。库房和展场建立恒温恒湿、防火防潮、防震防盗等措施保护,又仿乾隆养心殿西室书斋于正馆设“三希堂”。隔年,仿宋明庭园设“至善园”。

1985年,进行展场重新规画整修。

1994年,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秦孝仪提出改建构想。隔年,第四期扩建工程图书文献大楼竣工使用,同年又増设“至德园”。

2001年7月,提出南院筹建规划。

2003年1月,选定嘉义县太保市七十公顷土地作为南院基地。

2004年7月,对博物院重新装修。

2007年2月,正馆扩充整建工程完工,展览空间达到9613.91平方米、非专业展览用之公共空间则增加至10656.98平方米、行政空间增至8852.69平方米。

2007年12月,完工开展。

2008年5月至2016年5月,进行组织改造,完成迁台后第三次院藏文物总清点。2015年底,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部院区开馆试营运

7. 中国台北博物馆的图片

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来自中国抗战时期,为躲避战乱而将故宫博物院的大部分文物运往台北的

8. 中国台北博物馆名画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洛神赋图、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汉宫春晓图、百骏图、步辇图、唐宫仕女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

1,洛神赋图,东晋顾恺之,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设色,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原《洛神赋图》卷,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宋 ),这幅画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

2,《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设色,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

《清明上河图》画卷,北宋风俗画作品,传世名作、一级国宝。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艺术水平高超,而且围绕着它还流传下来许多有趣的故事。

3,《富春山居图》元·黄公望,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纸本,水墨。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被誉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

4,《汉宫春晓图》明·仇英,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汉宫春晓图》,中国重彩仕女第一长卷。绢本重彩,尺幅很大,37.2cm×2038.5cm,作为装饰性绘画来说属于巨制。汉宫春晓是中国人物画的传统题材,主要描绘宫中缤妃生活。

5,《百骏图》清·郎世宁,该稿本为纸质,纵102厘米、横813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意大利人郎世宁1715年他以传教士的身份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就被重视西洋技艺的康熙皇帝召入宫中,从此开始了长达五十多年的宫廷画家生涯。

6,《步辇图》唐·阎立本,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线条流利纯熟,富有表现力,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7,《唐宫仕女图》唐·张萱、周昉,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

中国古代仕女众生像,“倾国倾城貌,多愁多病身”,唐代仕女画以其端庄华丽,雍容典雅著称,《唐宫仕女图》展示着“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女众生像。

8,《五牛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麻纸本,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无款印。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宰相韩滉。

韩滉(723―787),字太冲,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少师休之子。那时,韩干以画马著称,韩滉以画牛著称,后人称为“牛马二韩”。这幅《五牛图》,是韩滉最为传神的一幅。

9,《韩熙载夜宴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纵28.7厘米,横335厘米。是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

用笔细润圆劲,设色浓丽,人物形象清俊、娟秀,栩栩如生而名闻中外。是今存五代时期人物画中最杰出的代表作。

10,《千里江山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设色,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 为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品。作者王希孟。

王希孟18岁为北宋画院学生,后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得到宋徽宗赵佶的亲自传授,半年后即创作了《千里江山图》。

可惜年寿不永,20馀岁即去世,是一位天才而又不幸早亡的优秀青年画家。

9. 国立台北博物馆

1.故宫博物馆

北京故宫博物院建立于1925年10月10日,位于北京故宫紫禁城内。是在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

2.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China)简称国博,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侧,东长安街南侧,与人民大会堂东西相对称。

3.台北故宫博物馆

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英文:National Palace Museum, Taipei),又称台北故宫、中山博物院。是中国大型综合性博物馆、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 是研究古代中国艺术史和汉学重镇,为台湾省规模最大的博物馆。

10. 台湾台北博物馆

1、故宫博物院(正馆) - 公交站,下车即到

途径公交车: 红30 小18区 棕20

2、故宫博物院 - 公交站,步行约400米到达

途径公交车: 255 255区 304承德线 304重庆线 815 蓝线 市民小巴1 小18 小19 重庆干线 棕13

中国旅游景区大全之台湾台南奇美博物馆

奇美博物馆位于台湾,由西洋绘画雕塑乐器、古兵器、自然史、古文物等五个部门组成。

馆藏内容丰富多样 ,包括了西元前八世纪的埃及文物、世界顶级的珍贵名琴,到数百年前的日本武士刀、文艺复兴巴比松等画派的经典之作,以及独步全亚洲的鸟类标本等 多元文化的收藏,可以让观众即使不出国,也能欣赏到世界各地的文化精髓。

艺术厅-美的轨迹

历史上每个时期,都有特定的艺术形式反映著时代的样貌,而每个时代的艺术都在摸索当代的表现方式,并预示下个时代的来临。了解艺术作品成为认识过去、体验现在、瞻望未来的最佳途径,而艺术不仅是艺术家的个人表现,更反映著委託者的期待,亦蕴含了时代的脉动、人文思想、价值体系、宗教信仰、政治变动以及美感经验。本展以史为经,以地域为纬,将西方艺术从13至20世纪的艺术作品分成四个时期循序展出。

乐器厅-音乐之声

人类以乐器将大自然单纯的韵律演进为音乐篇章,并随著音乐的发展,产生「管弦乐团」表现複音音乐。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后,早期发明家发明了以「机械音乐家」来複製音乐、演奏音乐的方法。本展便以三个主题展区,呈现「音乐之声」随著人类创造力与巧智演进所发展的各种面貌。

奇美博物馆以提琴製作者的师承派别与区域为脉络进行系统性购藏,更深入研究提琴製作过程与传承的历史。本展主要展出各国最早製琴师作品,由形貌中怀想它们完成时试奏出的第一道声音,并探索提琴绝美身影背后,所映照出的美学、创造力与历史意义。

动物厅-生命的壮阔

地球至今46亿年,累积了35亿年生命的演化,在历经了多次生物灭绝事件、环境变迁及长时间推演考验中,终于交织出璀璨万物。本厅分为三个面向「生命演化的长廊」、「生之浩瀚」、「飞翔的世界」,透过化石与动物标本,见证生物演化的奥妙与世界各地丰富的生命面向。

动物厅-陆鸟展示区

陆鸟主要在地面活动及觅食,生活在草原森林山地、冻原等环境,耕地或灌丛也可见到踪影,以植物、果实、昆虫为食。陆鸟中又有猎鸟一类,也称为猛禽,善飞行,以捕猎其他动物为食。陆鸟的栖地通常较为固定,较少随季节变化而迁徙。

动物厅-水鸟展示区

全世界鸟类近万种,随著环境需要而发展出适应生存的外观与行为。依栖地环境,可以分为水鸟及陆鸟二类。

水鸟又分为水禽及海鸟,从海洋到内陆河流、湖泊,都可见到踪迹。水禽主要分布于溼地;海鸟一般在水面或近水处生活。水鸟喜结群,易被观察及猎捕,也因此造成生存危机。

兵器厅-攻击与防御

兵器厅主要分为「欧洲展厅」与「非欧洲展厅」,展出奇美博物馆丰富多元的兵器蒐藏。包括欧洲、古印度波斯、非洲、中国、日本等地区的兵器与盔甲,除了展现不同地区製作兵器的技术,还有装饰风格与文化特色。展厅中还有重现大型战斗场景,让观众仿如置身其中。

罗丹厅-承先启后

19世纪的法国雕塑家罗丹站在传统与现代的分水岭上,是继米开兰基罗后,被讨论最多也最广的雕塑家,更是伟大传统的最终乐章。本展探索罗丹所处的时代背景与艺术环境,探索艺术家与他的师长、同侪与后辈间传承、竞合与相互影响的关係。

雕塑大道

雕塑不同于绘画,它是一种立体创作,可从各种角度观赏,因此,雕塑的每个面向都经过创作者仔细推敲和思索。在雕塑大道里,可自由地从不同角度观察每件作品的姿态、肌理、表现形式以及作品氛围,它是沉静、甜美?或痛苦、紧张?是抽象还是具象?是写实抑或充满象徵意涵?邀请您来发掘。

特展厅

有影无影?影子魔幻展

展期:2019.7.13 - 2020.6.02

本展集结国内外15位/组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串联6个关于「影子」的提问,藉由艺术激发大众对影子的认知与想像,颠覆人们对虚实、真假、看见与看不见、当下与永恆等界线认知,引领我们用全新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寻常事物。

奇美厅

「奇美厅」为奇美博物馆的演艺厅,具有国际级小型演艺厅的设计及专业音响设施,提供音乐艺术家一个演出舞台。博物馆以音乐教育和推广提升国人艺术水准为目的,期许让更多人有机会进入音乐、艺术的殿堂,为台湾的艺术文化再添新里程!

雕塑水景庭园

雕塑水景庭园是常设展厅中唯一的户外展区,提供座椅、户外餐饮小站、饮水机及自动贩卖机,参观民众可在此处小歇片刻,补充水份及享用轻食后再继续参观。

从很多细节都能体会到这家博物馆管理人员的用心,建筑特别宏伟,里面空间宽敞,藏品众多。分门别类特别细致,自然标本,雕塑,绘画,古董乐器,钟表等等,西方艺术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