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弓塘窑址群

两弓塘窑址群

两弓塘窑址群,位于衢州市衢江区全旺镇官塘村两弓塘山。面积约1万平方米。1988年局部发掘。清理龙窑一座,残斜长47.6米,窑床宽2米左右,倾斜度约15度。堆积厚1米左右,可分三个文化层。

新化琅塘镇苏新开发区发现宋代窑址群

来源网络,掌上平口发布此文,仅为传达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掌上平口赞同或支持作者观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资料仅供参考

2017年7月中旬,湖南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针对G59湖南省官庄至新化高速公路沿线的文物调查过程中,在资水中游地区新发现一处宋代瓷窑址。

该窑址位于娄底新化县琅塘镇苏溪村,当地人称窑头山的一处低矮山丘上,暂依发现地将其命名为窑头山窑址。窑头山窑址所在地理位置为资水左岸一级阶地,资水在此向西曲折,窑址北、西近资水,南邻汇入资水之苏溪,西距安化县平口镇约500米。

图一 窑头山窑址与八仙台窑址位置

窑头山整体呈新月形,南北长约120米,东西宽约40米,比周围相对高度约3米。调查时在整个窑头山周围坡脚处皆发现有大量瓷片,以酱褐釉为主,见少量黄绿釉,纹饰见有菊花、草叶和网格纹等。器形以碗为主,另见有杯、罐、壶等,但更多的是匣钵、垫圈等窑业用具残片,可以确认皆为瓷窑废弃堆积,其时代为宋。根据窑址南部现代居民建房平整地基时所挖出断面来看,窑头山窑址文化堆积最厚处达1.8米,现隆起于地面的窑头山基本为窑业废弃堆积所构成。

另外在窑头山窑址南部,发现一平面形状较规整之圆形池塘,直径约30米,判断是窑业生产的取料坑。

图二 窑头山窑址远景

窑头山窑址所处位置是新化县与安化交界区域,其北部西北部临资水区域即为安化县平口镇地界。安化县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曾在资水左岸临水处曾发现过一处宋代窑址,名为八仙台窑址,南距本次发现的窑头山窑址不足500米。后因柘溪水库修建,资水水位上升,现多被淹于水下,但根据普查资料来看,八仙台窑址采集之瓷片标本与窑头山窑址基本类同,两处窑址属同一时代。

图三 窑头山窑址窑业废弃堆积

推测现平口镇东北,资水左岸区域可能存在一个较大规模的宋代窑址群。

本次窑头山窑址是在针对G59湖南省官庄至新化高速公路沿线的文物调查过程中所发现,公路从窑址西部60米外经过,未涉及窑址区域。

图四 窑头山窑址采集垫圈

图五 窑头山窑址采集标本

附录:苏溪村是梅山汉族苏氏最早进入地,故名苏溪。如果此处发现的确定是宋代陶窑或瓷窑,那更可能是梅山蛮土著人的窑址,这将对梅山地区手工业发展将有全新认识。

据1947年《苏氏五修族谱》(新化)“旧序”称:得常公兄弟于宋元丰年间从江西泰和圳上千秋乡水柏保梅子湾泛舟来楚,卜居邵州梅城苏溪。后得卿公转徙潭州;得贵公徙居武冈;长三公迁居太平铺(县籍不详);子隆公无考;子旺公居苏溪庙关洲后,分衍乐安冲;得常公则卜居太阳、岩口、柳溪、土主等处。“五修源流考”说:“吾族与梅山苏氏为一系”,新化荣华等地苏姓以苏子旺为始迁祖。

奉化陈君庙山窑址群发掘获重要发现

陈君庙山窑址群,主要分布在宁波奉化区白杜村、余家坝村一带。今年2月至6月,为配合宁波市S203省道奉化段公路工程建设,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奉化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吉林大学对奉化陈君庙山窑址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现两座龙窑,出土大批越窑青瓷器和窑具等遗物。

两座龙窑分别被命名为Y1与Y2。方向均为西北、东南向。两窑南北相邻,均依山地缓坡地势分布,现存坡度为7°左右,前半段均保存较完整,结构清晰,关键部位窑头火膛、窑床保存较好,窑门及两侧的排水沟清晰。

Y1目前保留的窑床长度为29.75米。尚可见操作间、火膛、窑床、窑墙、窑门等结构。窑床宽度为1.8—2.2米不等,中段损毁,仅可见红烧土痕迹,其上可见散落的匣钵等窑具,窑内少见瓷片。窑墙由长约22厘米,厚6厘米左右的窑砖叠砌,朝向窑室内部的一面有明显的烧造痕迹。窑门均位于窑室南侧,目前仅保留有两个窑门。

Y2目前保留的窑床长度为32.15米。结构与Y1基本相同,保留有操作间、火膛、窑床、窑墙、窑门等结构,整体保存情况略胜于Y1。窑床内有横向和纵向摆放整齐的匣钵。该窑南侧现存窑门有四个,其中两个窑门口发现有摆放整齐的匣钵。

陈君庙山窑址群的发现,对奉化地区早期越窑窑炉结构研究具有较高价值,不仅深化了对奉化区白杜区域窑业发展状况的认识,明确了北宋早期该地已有窑业生产;且出土瓷器标本制作精美,胎质釉色较为上乘,细线划花工艺精湛,质量档次均较高,与东钱湖上林湖地区造型基本一致,为研究越窑系的青瓷工艺传播和空间分布提供了很好的基础资料,对了解宁波地区越窑系窑址的分布区和发展变迁,具有重要的意义。

宁化:陈塘红军医院旧址群新发现珍贵红军标语

宁化:陈塘红军医院旧址群新发现珍贵红军标语

阅读 隐藏边栏

发布日期:2021-11-17 16:29:46 所属分类: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