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华农业综合示范庄园

兴华农业综合示范庄园

涡阳县兴华农业综合示范庄园成立于1997年,地处安徽省西北部,涡阳县城西郊7.5公里处,省道307线南侧1.5公里处,陈大镇境内。 创建之初,这里是一片因长期取土烧砖而废弃的砖厂,土地荒芜,寸草不生,总面积达395亩· 其中:一期工程395亩,投资135.5万元,现已完成,二期工程即将启动。兴华农业综合示范庄园道路畅通,水面和园区绿化交错有致,现有可利用水面200余亩,已种植各类花卉苗木园圃65亩,数量达2.5万棵,收集地方土树种达16类,近2万棵,引进各类绿化苗木近5万棵,花卉13类,21个品种,近万株

成都多利农庄:宜业、宜游、宜居的田园综合体

成都多利农庄项目,开创了现代农业项目融资发展的新渠道。

文章来源丨正反面儿

一个集农业休闲康养于一体、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六次产业全链条增值的乡村田园综合体和“宜业宜游宜居”的都市有机农业小镇是什么的?在成都多利农庄中也许会有答案。

目前,已完成投资5.2亿元,实施了8.1万平方米的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今年6月底可安置600户1800余人入住;已建成600亩有机生态农业示范区、12000平方米温室大棚和分拣包装中心;已依法取得128.3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启动了4个组团度假酒店和家庭农庄建设,首批示范农庄和有机生活体验馆已正式对外开放,游客可来体验乡村风光、有机蔬菜种植以及乡村酒店等特色旅游保险资金进入农业农村

成都多利农庄项目,也开创了现代农业项目融资发展的新渠道。2016年,中国平安集团投资控股多利农庄,依托保险资金“大资本、低成本、周期长”的优势,有效解决了都市现代农业“投资大、周期长、回报慢”的难题。

据了解,在成都多利农庄项目实施中,有效地实现了当地农民的持续增收。张同贵介绍说,当地农户以确权后的宅基地及集体建设用地入股,组建村集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与多利公司合作,自主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通过整理节余的集体建设用地挂牌出让,实现土地整理项目收益和农民股东利益分配。目前,项目一期128.38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挂牌成交价69万/亩,成交额达8858万元。

利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探索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开发路径,即项目合法:取得发改项目立项、环评环保备案、招投标备案;用地合法:依法办理集体土地不动产权证;规划合法:依法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程序合法:依法办理乡村建设施工许可证;物业合法:依法办理房屋竣工验收备案、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和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

在多利农庄的核心群,有机种植田地围绕着的一片乡村酒店格外引人注目,这是由多利农庄建设,由全球著名的乡村酒店管理公司—法国lux酒店管理集团运营的乡村酒店,也是引领郫都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重大项目。

据介绍,法国法国lux酒店管理集团已在毛里求斯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分店开遍毛里求斯、留尼汪岛、马尔代夫、中国云南等世界旅游胜地。作为第一个入驻中国乡村的全球性度假酒店,以运营管理乡村酒店方式,打造乡村旅游度假新体验,带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目前,已启动一期4000平方米LUX主题酒店建设,后期将通过回租产权式经营性农庄进行更大面积酒店运营管理,酒店配套的LUX咖啡吧现已正式对外开放。

多利农庄联合中国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上海有机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都市农业科创中心”,采取“成果转让+创新导师+孵化基地+服务平台”模式,开展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孵化、新技术新品种示范和有机蔬菜行业标准研究,并为入驻园区内的农业创客、合作社提供技术辅导和支撑。目前,已建立近30名导师辅导团队,覆盖有机农业生产、农业科技研发、园艺景观和农村土地改革等领域。其中,上海有机蔬菜工程技术中心负责人、国家有机蔬菜标准制定者江洪出任导师之一。

作为成都市、区两级农业双创示范孵化园区,首期已形成300亩大田、100亩塑料大棚、10000平方米智能温室大棚及2000平方米文创空间的农业双创载体平台,通过设立都市农业双创基金、提供涵盖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投资对接、市场开发等全程双创孵化服务等支持政策,相继引入了创客咖啡吧、有机蔬菜沙拉吧、farm私房菜、园区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30多家市场主体入驻园区开展创业创新。

多利农庄的区块设计...

成都的多利农庄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项目和四川省、成都市重点农业产业化项目,也是目前国内运营较为成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田园综合体。

下面我们就从规划的角度对方案进行介绍(PS:本项目由济景在2015年完成设计,感谢济景提供的设计素材。)

2015年郫县成为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批准为首批33个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县之一。在这个大背景下,多利农庄进行方案设计。

从大区位上看,场地与水结缘。2014年被批准为国 家4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西部最美水乡”。

但是,田综设计一般有其非常特殊的用地布局,所以从三个村子的用地构成可以看出,资源的分散和集中将成为困扰此类项目的关键问题。

为了给大家节省时间,避免废话连篇。小编结合近期田综的实践经验,将本项目的焦点提炼出两个核心问题,并进行解答:

问题一:多利农庄是怎样结合有当地特色的水系进行设计?

问题二:多利农庄是怎样解决集中与分散的矛盾的?

问题一.怎样优化设计水系?

我们先来看看现状水系,因为水与农业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设计师将要调整的水系进行编号。

然后再来看看改造后的水系:1处增加新挖水塘,4处增加纵向连接,678处对河道进行梳理。

新的水系架构不仅对农业相关的生产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变成旅游等功能的一部分。这个项目对水系的梳理,体现出设计师对农业综合体项目的深刻理解。

问题二.怎样解决分散与集中的矛盾?

我们先来看看方案的功能布局吧:

整个功能布局由研发中试、生产、展销、总部、智库、休闲等功能展开。

由此衍生出来的用地功能布局基本按照三个村子进行资源搭配。

从下图可以看到:安置区是按照村庄分散安置的,虽然建设用地较为分散,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师还是在核心区域设置小镇中心的,在核心区中实现有一定强度的集中开发。

但坦白讲,如果我们只把目光集中在建设用地上,资源分散的问题还是存在的。

不过,作为田园综合体,设计师将农田也统筹考虑,分散的建设用地就成为周边农田设施的配套。

同时,要调动所有自然因素进行综合设计,(这里已经不是简单意义的建筑、景观、规划一体化设计了),还需要有读懂自然、读懂农村、读懂农业、读懂农民的能力)

我们分片区来看,会看的更加清晰:这个片区以农业生产为主,分散的条状用地与农业很好的结合,再加上绿城成熟的农镇住宅产品体系,让建设用地变成片区的配套,而不是相互之间的孤立。

北侧滨水区是以体育运动为主题的旅游活动为主,也将不同的资源连成一体。

南侧的休闲农庄在这方面体现的更为突出,尤其是周边的各种种植园区,实现了开发地块与空白地块的互动。

不难看出田园综合体规划在设计方法论上与正常的城市里的规划还是不同的。在田园综合体设计中,资源的分散与集中配置是需要调动各种因素一起来实现的。

编辑:指南+姓名+公司+手机+邮箱

青海甘德县成功创建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图为甘德县境内的草原上,牦牛成群。(资料图)甘德县委宣传部供图

中新网西宁3月31日电 (孙睿)记者31日从青海省甘德县委宣传部获悉,甘德县成功创建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也是青海省唯一入选的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近年来,甘德县官方以传统优势产业牦牛、藏羊为主导产业,发展生态畜牧业、有机畜牧业,初步形成了以牦牛、藏羊生态养殖为主的现代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体系,构建了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建设水平区域领先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平台,有力地提升了牦牛藏羊产业综合开发能力。国家发改委办公厅等七部委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印发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的通知》,青海甘德县成功创建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据介绍,青海省甘德县地处青海三江源腹地,资源禀赋方面优势众多。其中县域内草原是青海省生态保护最好的草原,被誉为“全国高海拔地区面积最大,参与有机养殖牧户最多、存栏牲畜最多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该区域特有的“甘德牦牛”为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牦牛肉农业部批准机构检测,牦牛肉食用品质好,其亲水率高,肉质鲜美细嫩,色泽鲜红,肌红蛋白含量高各项指标均达到青海牦牛的地方标准,具有较好的市场开发前景。

甘德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土地总面积1056.9万亩,天然草地1010.58万亩,占总面积的95.61%,牧草地在土地结构中占有很大比重;甘德县格萨尔文化资源丰富,有国家文化部命名的“格萨尔文化史诗第一村”——德尔文村,可实现园区农村产业融合往旅游方向进行深度拓展。

甘德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该示范园建成后将实现生产、生态和示范三大功能为一体,传统草原畜牧业将从整体上向现代草原畜牧业提升。同时采取机制创新融合,组建甘德县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联合社”,将企业和牧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命运连接在一起,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企业牧民双赢;努力构建农牧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县广大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扶持以合作经济为主的多元融合主体,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增加牧民收入,最终达到有机牦牛主导产业链延伸、提升和完善,农牧民分享产业融合红利的目标。

甘德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甘德县将依托现有资源优势,以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建设为契机,积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 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构建农牧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农牧区发展新格局,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完)

浙江临海市羊岩山茶文化园列入省首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

近日,浙江省发改委等7部门联合下发《首批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临海市羊岩山茶文化园榜上有名。

羊岩山茶文化园依托于1972年的羊岩茶场而建,目前有茶园1.5万亩,加工厂房3万平方米,年产“羊岩山”牌名优茶叶450多吨,产值1.2亿元,羊岩茶场被原农业部认定为“中国丽田园”。

2009年以来,羊岩茶场与临海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台运集团合作,投资过亿元,建成了国内首个集茶园生态观光、茶文化展示、养生度假和茶叶加工工业旅游为一体的体验式综合性茶文化主题公园

被授予浙江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长三角城市群茶香文化体验之旅最受欢迎的示范点。年客流量达60万人(次),相关产业收入3200万元。

未来三年,羊岩山茶文化园将按照省级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的创建要求,加快自然生态茶园建设,深化茶叶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挖掘景区文化内涵。

抓好景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推进羊岩山茶文化园与茶叶、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产业的深度融合,讲好 “一片叶子成就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羊岩故事”。

(本图文来源:茶馆网,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