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孙公祠

满孙公祠

满孙公祠位于泾县桃花潭镇,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16年,满孙公祠被宣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满孙公祠,满孙公祠简介,满孙公祠-宣城市泾县满孙公祠旅游指南

双壮孙公祠:孙中山家族旁系先祖祠堂

有故事

文物

文物是城市发展、

历史变迁的见证。

它们悄悄融入了

熙来攘往的世俗生活,

默默凝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

故事的发生和消逝,

也厚重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

可能有人会认为,镇内的左步村在名气上稍逊于孙中山故居所在地的翠亨村,但其历史文化的深厚程度也不逊色哦。

双壮孙公祠正门(图源:网络)

左步村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因地处丰阜湖古涌南岸码头(俗称“埠头”)左侧,在清代得名左埠头,又写作左埗头,后改为左步,并一直沿用至今。村内主要有欧、孙、阮三大姓氏。中国伟大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祖先就是从这里搬到翠亨村的。

据《广东省志·孙中山志》记载:“孙中山家族源出东莞。翠亨孙氏始祖、二世祖、三世祖、四世祖俱在东莞县长沙乡(今东莞市长安镇上沙管理区)居住(另有一说为孙氏始祖入粤后居紫金县中坝镇发昌村孙屋排)。五世祖孙玄(字礼赞)自东莞上沙迁居香山涌口村(今中山市南朗镇涌口村)。孙礼赞生二子,长子孙禘儿字乐千,次子孙禘宗字乐南。孙乐千分居左埗头(今中山市南朗镇左步村)。孙乐南仍居涌口,是为翠亨孙氏六世祖。据家族史料记载,此后七世祖孙耕隐、八世祖孙怀堂、九世祖孙派源、十世祖孙直尚均居涌口。清顺治(1644-1661)前后,十一世祖孙瑞英自涌口迁居迳仔蓢(位于翠亨村西北300米),开荒耕田。其后人曾在迳仔蓢土名‘看山田’处建有瑞英公祖祠。十二世祖孙连昌仍居迳仔蓢。十三世祖孙逈千于乾隆(1736—1795)初年迁回涌口生活。十四世祖孙殿朝又从涌口迁入邻近迳仔蓢的翠享村,于此定居繁衍。”

孙中山家族世系表

(图源:《广东省志·孙中山志》)

据记载,孙中山及其后裔的孙氏族人也曾多次来到左步村祭祖。这就不得不提到村内的 双壮孙公祠......

双壮孙公祠(又名孙氏大宗祠)位于左步村南薰里巷18号,建于清同治乙丑年(1865),重修于1993年,占地面积210平方米。祠堂坐东向西,三间两进,面阔10.9米,进深19米,面积约210平方米。硬山顶,博古脊,青砖墙,花岗岩基座,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两进间夹有天井,天井两旁有廊。正脊有人物、花鸟灰塑,檐板有花鸟、人物木雕,墀头有花卉灰塑,檐墙及内部山墙均有山水、人物、花鸟壁画。后堂设有龙凤木雕神龛,枋上挂有“永思堂”木匾。祠堂大门的两边,挂有“黄龙世胄,映雪家风”的对联,上联标明了孙氏最早的先祖孙权兴于黄龙元年,下联则讲述了孙康囊萤映雪、勤奋读书的故事。祠内墙上挂着图片资料,上面记录着孙中山与左步的历史渊源。该祠堂作为孙中山家族旁系先祖的祠堂,对于研究孙中山家族历史有较高价值。

双壮孙公祠内的永思堂(图源:网络)

双壮孙公祠内景(图源:网络)

孙中山家族成员寻根左步村纪实:

双壮孙公祠历来是孙氏拜谒祖先、举行庆典的场所。

1912年5月28日,回乡省亲的孙中山与哥哥孙眉偕带眷属,由翠亨出发,在南朗略作停留后,即专门前往左步拜会宗亲,并在左埗孙氏宗祠内与亲友团聚。孙中山、孙眉一行还在该祠堂内与左步宗亲合影三张。孙中山与宗亲叙旧一个时辰之后,因准备次日离乡事宜,即先行返回翠亨。而孙眉夫妇及孙中山夫人卢慕贞等,则与宗亲孙锦芳商议修建合宗祠事宜,直到用完晚餐才回翠亨。该祠堂原址自20世纪60年代起,因开办纺织厂,建筑构造已经改观。1993年左步孙氏修建新祠堂,设立“孙文谒祖门”。

1912年5月27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回故乡翠亨村省亲,次日携家眷与长兄孙眉等人到南朗镇左埗村(现中山市南朗镇左步村)孙氏宗祠拜会宗亲,并留下合影三张。此合影即其中之一。

(图源: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官网)

2001年11月25日,孙中山长孙孙治平偕子孙国雄、堂侄孙必胜、孙必兴、孙必达等亲人前往左步拜会宗亲。

2016年,正值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孙中山家族成员于11月18日再次重聚左步孙氏宗祠,与宗亲再叙乡情乡谊。

孙文谒祖门(图源:网络)

文丨冯丽莹 播报丨蔡婉婷

编辑:陈琳琳

复审:张安根

终审:吴冉彬

本文 资料来源:《广东省志·孙中山志》、《中山村情》

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山档案方志

满门忠义千古芳 ——海南清代著名祠堂黄忠义公祠与岸公传略

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公元1831年)、位于海口市府城镇尚书直街的黄忠义公祠,乃当年黄宏汉公、黄甲公等海南宗贤发起并组织发动海内外黄氏宗亲集资,为纪念唐朝入蒲(福建蒲田)始祖黄岸而建,距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是海南迄今保存较为完好的清代大祠堂建筑之一。它既是旅居海外琼籍华侨敬祖爱乡的历史见证,也是当代有关学者研究清末海南经济社会和建筑风格的重要文物。1950年代后,该祠由地方政府接管,先后长达59年,且于1998年被原琼山市列为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6月,海口市人民政府发文将黄忠义公祠使用权归还惟一代表海南黄氏的合法社团组织——海南省江夏文化源流研究会。

黄忠义公祠坐北朝南,院落三进,由祠门、拜亭(居堂)、正寝(后堂)及东西廊房组成,房产面积1029平方米;东西宽37米,南北深47米,加上庭院等,总占地面积3200多平方米。正门牌匾上刻有清代奇才张岳崧特为该祠题写的“黄忠义公祠”五个大字,落款是“赐进士及第护理湖北巡怃承宣布政使张岳崧书”。而今,人们可以从张岳崧的亲笔墨宝和公祠的建筑规模、气魄,领略到当年这里曾经的隆胜与荣耀。

据史志记载,黄岸乃唐朝知名功臣之一,出生于公元703年,卒于公元785年,字宗极,号魁杰,谥忠义,其先祖来自江夏郡(今武汉市),乃入闽(福建)始祖黄彦丰嫡系第十二世孙。黄彦丰(300-395)的先祖黄腾由湖北江夏郡迁至河南光州固始,其父黄知运在晋怀帝时任永嘉太守。东晋初年(公元318年),黄彦丰被晋元帝任命为晋安郡太守(治所福州),因政绩显著、声望显赫,获朝廷赐封为“闽国公”。黄彦丰后裔传至12代黄岸。黄岸于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登进士,官历翰林史馆学士、徐州牧,公元756年任桂州剌史(唐代剌史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黄岸为官清廉,政绩显著,尤其在任地方官桂州剌史期间,桂州当时处于偏远蛮荒山区,瘴疠流行,时常死人,黄岸研制药方专治瘴疠毒气,广受百姓称赞;而当地民风骠悍,人人持弓矢器械,稍有不合就会械斗、相互残杀,黄岸到任后力倡法治,传播中原文明和强化国法教育,民风逐渐开化,治安由乱转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 唐上元二年(761年),时年62岁的黄岸上疏辞官告老还乡。他从漓江扬帆经海道北上返还福州老家途中,逢风浪大作,船只漂到莆田福山下,见其山水秀丽,就定居于此,即今莆田市涵江区国欢镇黄霞村。黄岸在此度过20余年,到公元785年3月29日溘然长逝,享年82岁。黄岸墓葬于延福寺后灵源山。为纪念黄岸公的丰功伟绩,莆田的黄氏后裔们建起了黄冈祠,1949年建国后,此二处均被列为莆田市涵江区文物保护单位。

唐代宗时期,朝廷鉴于黄岸生前为官时功勋卓著,给予极高的褒奖。唐代宗李豫特下圣旨, 黄岸进秩为金紫光禄大夫,封开国公,谥忠义;黄岸首任夫人赵氏封开国夫人,继任夫人邱氏封吉国夫人。黄岸死后被朝廷谥号为“忠义”,乃唐代臣子崇高荣誉。所谓谥或谥号,为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去世后,朝廷根据其人一生做一个概括的评价,用简单字词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可谓盖棺定论。

黄岸生有三子,长子黄谣任闽县县令,次子黄典、三子黄乐亦在异地为官。黄岸子孙后裔繁衍相当昌茂,逐渐形成著名的“莆田黄氏”,且后裔世代英才辈出。更多关于黄氏资料请搜索关注黄氏大家族,黄岸第六世孙黄滔(840~911年)是晚唐时有重大影响的著名文学家,官至监察御史里行,被誉为“闽中文章初祖”(《四库全书》收《黄御史集》10卷)。据《福建黄氏世谱丛书(之三)》记载,黄岸后裔自唐代至清代,共有199人荣登进士,其中状元10人(文状元者7位,即五代黄仁颖、宋代黄公度、黄定、黄由、黄朴,明代黄观、黄士俊;武状元者3位:唐代黄仁泽、明代黄钺、清代黄仁勇),官至宰相10人、尚书4人,其中官至兵部尚书的黄道周,是明末著名学者、书画家、爱国民族英雄。有关史家认为,黄岸后裔历代英才辈出,与黄岸“仁爱、自强、勤谨、孝悌”的家风遗训有关。 黄姓迁琼始祖黄篪、黄森、黄良左、黄至德、黄重、黄忠信等等,均为黄岸后裔,其中迁琼较早的是宋绍兴六年(1136年)进士黄篪(黄岸16世孙)。他28岁时被宋朝廷委任琼按抚使(主管全岛政治、军事),31岁卒于任上,其子定居海口市长流镇博抚村,后裔播迁海口、澄迈定安临高等10多个市县,今人口约20万,是迁琼黄氏始祖中繁衍最昌茂的一宗支。目前,黄岸的子孙后裔主要分布在福建、海南、浙江湖南广东广西台湾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人口约600万。当前海南有黄姓总人口约50多万,其中黄岸后裔占比例最大。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寻根探源,认祖归宗,乃我中华民族之悠久传统。黄氏源自河南潢川,兴自湖北江夏(今武汉江夏区),故有“天下黄姓出江夏,万派朝宗江夏黄”之说。成立于2006年10月的海南省江夏文化源流研究会,几年来积极开展江夏黄氏传统文化研究,寻根谒祖,梳理血缘脉络,更多关于黄氏资料请搜索关注黄氏大家族,并以黄忠义公祠这一共同的精神家园为纽带,每年清明、春节组织海内外广大黄氏宗亲拜祭祖先生,加强与香港澳门、台湾和东南亚各国黄氏侨胞的宗亲联谊、文化交流,促进琼台、琼港等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为凝结海内外侨胞爱国爱乡情谊,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事业,发挥应有的作用与贡献,受到海南省侨联的高度好评。

山东寿张张公祠百忍堂启动筹备会圆满举行

8月22日中华张氏总会部分省总会市分会、各协会三大员齐聚山东聊城市委第一招待所,中华张氏总会聊城分会张永喜、张静、张茂勇全方位热情接待了全体宗亲。

首先全体中华张氏总会会员及清河张氏宗亲联谊会代表、山东省民政厅常务副厅长戴成贵、 第一届中华张氏商品交易会特邀嘉宾、全球政商企交流合作联盟中国区执行秘书长杨军、见证了中华张氏总会聊城分会揭牌仪式,中国策划管理指导委员会主席宋艺霖、中华张氏总会顾问、山东省建设厅张体钦,中国政策网总编辑、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高级顾问、中华张氏总会顾问张华夏分别向大会发来贺电。

8月23日寿张镇人民政府会议室召开了张公祠百忍堂重建启动筹备会,镇党委副书记付浩,山东省民政厅原常务副厅长戴成贵、中华张氏总会会长张志超、中华张氏总会署理会长张克华,清河张氏宗亲联谊会署理会长张一杰,寿张镇人民政府魏镇长主席台就座。会议由寿张镇党委副书记付浩主持,寿张镇魏镇长、山东省民政厅原常务副厅长戴成贵、中华张氏总会会长张志超,聊城档案馆张静,全球政商企交流合作联盟中国区执行秘书长杨军、聊城分会副会长、阳谷青阳文化传媒张茂勇分别发言,中华张氏总会署理会长张克华作主旨发言阐述援助建设总动员。

会议重点围绕张公祠百忍堂重建事宜进行探讨,1956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拨付专款修建百忍堂,是政府对百忍精神的表彰。本德育基地建设项目得到寿张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华张氏总会署理会长张克华在主旨发言中重点阐述一下几点:

1、 援助建设一定要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中华张氏总会所有捐款都是要在党委政府办好所有土地手续及政策扶持为前提下,方可进行募集捐款。

2、 援助建设,首先要确定即能把项目做好又不出错,一定要团结,互相之间不拆台,不利于建设的话不说,不管在哪里建祠堂都是为纪念先祖,祭祖怀思,教育后代,将美德代代相传,将家风家训传至千古。

3、 援助建设,需要组织的支撑与领导。我们成立筹建委后,要服从领导,统一调度,遇到问题加强沟通交流,认真解决各种建设中的问题。为政府服务好,当好参谋助手

4、 援助建设,包括资金、设备、族谱的捐赠、字画等,充分利用自身的传播力量号召所有百忍堂族人、企业家,以自愿的形式量力而为。

5、 援助建设,是一件流芳千古意义重大的实事好事,我们每出的一份力都会有爱的回报,我们的名字将会刻在石碑上、镌刻在名册上,让世世代代的百忍后人都能知道。为百忍堂发展增添浓抹重彩的辉煌一笔,在祠堂建成之日,再来寿张共同承泽这份荣耀。

与会领导认为百忍家风应该发扬,可以重建百忍文化堂或百忍文化纪念馆,祠堂原址可以建设“遗址公园”。会后百忍堂后裔代表参观了寿张张公祠原址拟建位置

寿张镇党委副书记付浩公布了寿张镇张公祠百忍堂筹建委名单,

寿张镇副镇长魏镇长在会议现场宣读公布了张公祠百忍堂建设方案及具体实施计划草案。

中华张氏商品交易会组委会在会议期间会长张志超、署理会长张克华与特邀嘉宾:全球政商企交流合作联盟中国区执行秘书长杨军,清河张氏宗亲联谊会署理会长张一杰,清河张氏宗亲联谊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张子超,清河张氏宗亲联谊会统谱办副主任张印普与中华张氏总会署理会长张克华,执行秘书长张金港、中华张氏山西省总会秘书长张国梁,江苏省总会会长张孝军、中华张氏总会顾问张家领、中华张氏总会聊城分会会长张永喜、张国良、张静、张茂勇共同协商协调首届张交会的举办地和时间,一致暂定每年两届“中华张氏商品交易会”,分别在清河祭祖前三天(5月25-28日),临沂年会前三天(12月28-30日)举办,“中华张氏高科技商品交易会”暂定在深圳举办,三届会议对国外参展商的和理事会成员企业参展的给予政策优惠,三届会议方案将抄送清河县人民政府、清河县商务局,临沂市人民政府、临沂市商务局。方案还将递交中华张氏总会顾问委员会,中华张氏总会常务委员会,中华张氏总会法务部,中华张氏总会全国理事会共同研讨,一致通过后择日对外公开发布。

中华张氏总会秘书处

中华张氏总会宣传部

2020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