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仙庵摩崖石刻群

望仙庵摩崖石刻群

望仙庵摩崖石刻群位于宁国市云梯乡,时代为清,类别为石窟寺和石刻。

2016年,望仙庵摩崖石刻群被宣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温泉磨崖石刻群 摩崖石窟群

1. 摩崖石窟群

石窟艺术是可以体现出鲜明时代风尚、凝聚了纪委深厚宗教感情的卓越艺术珍品,也是会为参观者展示出较为完整历史画卷的艺术类型,而世界范围中都有哪些较为有名的石窟呢?

1.吴哥窟

这片世界规模大的庙宇类建筑,是在苏利耶跋摩二世时期开始建设,经过30多年才完工的柬埔寨早期建筑风格的代表,并且有着柬埔寨国宝的美誉,于1992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柬埔寨吴哥古迹精华的部分。

2.莫高窟

莫高窟这个位于甘肃敦煌,建于前秦宣召帝时期的世界文化遗产,是由735个洞窟、4.5万平方米的壁画、2415尊泥质彩塑共同组成的具有较大规模的世界现存规模大、内容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3.巴米扬石窟

巴米扬石窟这处于公元3至7实际开凿,位于阿富汗兴都库斯山的佛教石窟遗迹,是共计拥有近千个库看、2个大型立佛像的佛教遗迹,其中佛像的艺术特点,对中国新疆等地的石窟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

4.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这个起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终于清末时期,先后经历10多个朝代,长达1400多年凿刻的世界上营造时间长的石窟,其中现存的11万尊造像、2345个洞窟像龛也名列为世界上造像多、规模大的石刻艺术宝库,因其中大多数是皇家贵族所建,因此是世上绝无仅有的皇家石窟。

5.象岛石窟

象岛石窟这个因一头石雕大象而得名,位于印度孟买阿拉伯海上的地下神殿,是以石雕为主,利用巨大岩石雕凿而成的宽宏雄伟、巧夺天工的中世纪印度教石窟,其中大量的浮雕、塑像等均是利用高超技巧进行雕凿,是印度石窟艺术的代表。

6.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这处建造于北魏时期,由45个主要洞窟、252个大小窟龛、51000多躯石雕造像共同组成的中国规模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其中雕凿的气势宏伟、丰富多彩的造像,堪称是公元5世纪石刻艺术之冠,并有着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

7.大足石刻

这个从唐代开始凿造,执导明清两代仍有开凿的世界文化遗产,是共有23处石刻共同组成,其中以宝顶山摩崖造像的规模大,其中精美的造像代表着世界石窟艺术的高水平,并从侧面展示了唐宋时期石窟艺术风格的重大变化。

8.麦积山石窟

这处由180多个景点共同组成的中国四大石窟之一,是以其中雕刻精美的泥塑艺术而著称于世的世界文化遗产,其中保留的10632身泥塑石雕、1300多平方米壁画,而有着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的美誉,并对研究中国佛教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史实。

9.埃洛拉石窟

这处和阿旃陀石窟临近的石窟,是由5座耆那教石窟、12座佛教石窟和17座印度教石窟共同组成的全长2公里的宗教建筑,也是以大乘佛教末期风格的雕刻而著称于世,体现着当初古印度文明高超的技术水准和独特的艺术造型。

10.阿旃陀石窟

这处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境内的古印度佛教艺术遗址,是分为三个时期进行开凿,靠精美的16幅壁画艺术而著称于世的石窟,这处石窟我国著名高僧玄奘还层来此,并记录在其大唐西域记中,这处石窟因曾经佛教的衰落而门庭冷落,直到19世纪初才重新引起世人瞩目。

2. 摩崖造像群

旺季04.01-10.31海棠山门票50元淡季11.01-03.31海棠山门票30元门票说明:①儿童1.1米以下免票,1—1.4米之间购儿童票半价②老人70岁以上免票,65岁以上购老人票半价③军人凭有效证件购票半价,残疾人免票阜新海棠山开放时间:24小时阜新海棠山交通指南:阜新海棠山地址:阜新海棠山旅游区位于阜新市东南,坐落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 乡西北2公里处,距阜新市区22.5公里。可乘坐火车或汽车到阜新站下车,之后乘的士或小客车前往海棠山阜新海棠山自驾车路线:沈阳方向的游客可以延阜彰高速进入阜铁高速至阜新出口,从省城沈阳到阜新仅一个半小时即可到达,锦州方向的游客可以走锦阜高速,盘锦方向的游客可以走沟奈公路,正在修建的阜盘高速在距海棠山景区山门不足一公里处开辟了出口,所有这些都为您的到来提供了便捷的通道。阜新海棠山乘车路线:距阜新海棠山风景区简介:  海棠山风景区,位于辽宁省阜蒙县大板镇境内,是全省五十佳景之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森林公园和AAA级风景区。这里集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为一体。海棠山海拔高度715.5米,是东北著名佛教名山。海棠山风光秀丽,景色宜人,以奇峰怪石,古松紫柏,山谷幽深而著称,可与华山之险、黄山之奇比美,素有“辽西小华山”之美誉。  人文景观以摩崖造像和素有小布达拉宫之称的普安寺为特色,堪称中国一大奇观的摩崖造像群布满全山。造像其雕功刀法为国内一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坐落于此的普安寺始建于一六八三年(清康熙22年)历经六代五世活佛,是东方藏传佛教中心。素有小不达拉宫之称,普安寺匾额乃道光皇帝所赐。2002年7月重新修复的措钦大殿正式落成。大殿建筑面积为968平方米,建筑宏伟,风格迥异,金碧辉煌,整个大殿用黄金6公斤,宝石1200块,是目前东北地区修复建设的最大一座藏传佛教庙宇。  殿内复塑的高9.9米的大白伞盖佛母像是全国最大的室内雕塑佛之一。集中展示普安寺民族宗教文化风采,现已对游人开放。  从山顶放眼远眺,其他四大景区的秀色便可一览无余。奇峰怪石,林木茂密风峦叠嶂景区使您深感别致;中部的霞起青山景区云飞山色,姿态万千令您神魂飘逸;云雾缭绕的云落碧水景区让您美不胜收;多种奇花异卉,四季景异的松韵风涛景区又会把您陶醉得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更为可喜的是,在开发了“众生奔佛景区”后,又不断开辟了“悟墙石”、“千年松”、“长寿凳”等新景点和“百亩果品采摘园”等活动基地。今后,将更为丰富游人的视野和活动内容

3. 摩崖石窟图片

乐山大佛不是石窟,而是摩崖石刻,利用一处断崖依山雕凿而成。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

4. 石窟崖摩崖碑

著名的摩崖石像都在中国了如乐山大佛,云岗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等

5. 大佛崖石窟

主要景点

水帘洞石窟

坐落在洛门镇城北约7公里处的钟山峡谷中,为丝绸之路上的一处石窟寺院。这里群峰叠嶂,奇伟挺拔,曲径幽林,鸟语花香,洞中水泉奔涌,山间溪流潺潺,实属仙境圣地。水帘洞石窟群建于十六国时的后秦,经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历代屡有修建。包括水帘洞、拉稍寺、千佛洞、显圣池和三清洞五处石窟。濒于渭水,群峰高耸,沿曲径入幽林,峰回路转。水帘洞在石壁上,为拱形自然洞窟。木构遮檐最为珍贵。唐、五代、宋、元,历代屡有修建。 水帘洞在试斧山东侧的峭石壁上,是一个约30米高,20米深的拱形自然洞穴。因雨季山顶飞流直下如水帘,因有此名。洞内有四圣宫、观音寺、南殿、菩萨泉等殿阁,依自然岩洞有开有合,错落有致, 艺精巧,其中尤以菩萨殿最为高大华丽。该殿上下两层,下层石壁洞中有一汪清池,清澈见底;上层横匾大书"西山暮雨"四字,内塑当地民间传说中的麻线娘娘。水帘洞的崖面上保存着北魏、隋、唐、元各代的佛教巨幅壁画。 石窟群始建於北周,经五代、宋.元增建重修。石窟群共有七寺(显圣寺、拉梢寺、粉团寺、砖瓦寺、硬山寺、观台寺、千佛寺)五台(莲花台、清静台、说法台、钟楼台、鸣鼓台)十二处人文古迹,分五组散布於方圆数公里以内,与「雄奇险秀幽旷」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包括水帘洞、拉稍寺、千佛洞、显圣池和三清洞五处石窟。

拉梢寺大佛

濒于渭水,群峰高耸,沿曲径入幽林,峰回路转。水帘洞在石壁上,为拱形自然洞窟。长约50米,高30米,深20米,洞内水锈青苔,红绿斑驳,乱石穿孔。雨季山顶飞流直下如水帘,因有此名。石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后秦,原有菩萨殿、老君阁、四圣宫等殿阁。经北魏、北周、隋、唐五代至元,历代屡有修建。虽经重修却已失其原貌。殿外石壁现存北魏壁画约30平方米,绘千佛。北1公里,有千佛洞,原有7窟,现残存壁画绘千佛、说法图、飞天、供养人及牛车,具北周风格,画面着色瑰丽,残存造像,圆润丰满,神态各异。以拉稍寺、千佛洞的摩崖题记、雕塑作品、壁画及木构遮檐最为珍贵。 水帘洞石窟群坐落在武山县城东北约25公里处的钟山峡谷中。建于十六国时的后秦,经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历代屡有修建,主要有水帘洞、拉稍寺、千佛洞、显圣池和三清洞五处石窟。这里群峰叠嶂,奇伟挺拔,曲径幽林,鸟语花香,洞中水泉奔涌,山间溪流潺潺,实属仙境圣地。成为陇右古文化明珠和风景胜地。其中拉梢寺、水帘洞、千佛洞三处古迹保存较好,而水帘洞位於窟群中心,地形独特,气势雄伟,民间影响最大,故以其名统称整个石窟群。

相关报道

水帘洞石窟位于甘肃省洛门镇北6公里处,现包括拉捎寺、千佛洞、显圣池、水帘洞、天水洞五部分,是陇南仅次于天水麦积山石窟的石窟群,同为渭河上游古"丝绸 之路"南道的佛教艺术胜地。现存历代造像90余尊,壁画1000平方米,浮雕和半圆雕佛塔8座,古建筑18座。窟群创建于北周武成元年(公元559年)。水帘洞系高约50米、深20多米的天然岩洞,洞内常年细流不断,雨天洞檐飞流直下如水帘,因而得名。该洞除保 千佛洞 存有大量的壁画、塑像外,还有近代修建的丘祖宫、真林宫、福禄神、老君殿等殿宇及神像。 千佛洞在水帘洞西北约半公里处,面积约500平方米。又因摩崖原塑7佛,故又称七佛沟。上部崖面的高塑佛像,庄严肃穆,风格古朴,为国内早期造像,与炳灵寺169号窟西秦造像风格相同。下部崖面多为浮雕,其间百余尊佛塑,独具北周造型特点,少数具西魏遗风。 拉捎寺,亦称大佛崖,在水帘洞东北侧。其造像为北周、唐、元时期作品。在高约60米的崖壁上石胎泥塑一坐佛二菩萨。佛高(含佛座)42.3米,比麦积山东崖大佛高一倍 ,为国内石窟之最。显圣池位于水帘洞东南侧,为一天然崖窟,洞中有池常年滴水叮咚,有"滴珠鸣琴"之称。其中佛像多系唐时所造,仅留残迹。 天书洞,与水帘洞隔涧相望,与拉捎寺以沟为邻,离地面数丈,修有栈道可达。其洞系高2米、宽4米、深3米的平面长方形平顶窟。洞内坛上置明代制作的三佛二弟子,医书一部,即传说中的"天书",洞由此得名。

折叠

6. 崖阁式石窟

麦吉山石窟最显著特点是洞窟所处位置极其惊险, 大都开凿在悬崖峭壁 之上,洞窟之间全靠 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通达。

人攀登上这些 蜿蜒曲折的凌空栈道,不禁惊心动魄。古人曾称赞这些工程:峭壁 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附近群众中还 流传着“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 的谚语。可见当时开凿洞窟,修建栈道工程之艰巨、宏大。 麦积山石窟艺术,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

这里的雕像,大的高达 15 米多,小的仅 20 多厘米,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 系统地反映了我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 这里的泥塑大致可以分 为突出墙面的高浮塑,完全离开墙面的圆塑,粘贴在墙面上的模制影 1 塑和壁塑四类。其中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极富生活情 趣,被视为珍品。

7. 摩崖石刻群

在苏州太湖西山岛……大如意圣境如意大观音金铜圣像。

大如意圣境位于苏州太湖西山岛,南邻八百里烟波太湖,北靠太湖七十二峰之首缥缈峰,东西由形似青龙、白虎的山体环绕,左环右抱、北靠南眺,风水极好、风光极美、地理位置极佳、文化历史底蕴极厚,是绝佳的礼佛圣地、远离喧嚣的世外桃源、云水禅心的佛国仙境。

苏州太湖西山岛,自古寺庙众多,香火鼎盛,是历代相传的佛国圣地。景区内的大观音禅寺始建于南朝元嘉二年(公元425年),是中华最古老的观音道场,曾与六位皇帝结下不解之缘。历代文人墨客慕名到此,留下大量诗词题咏之作。原址重建的大观音禅寺美轮美奂、精致典雅,全面颠覆了传统寺庙的风格,代表当今佛教艺术新潮流,被誉为当今佛寺的3.0版。

8. 云崖寺石窟

  甘肃没有压浪县,但有一个庄浪县,庄浪县归平凉市管。

  庄浪县:隶属于甘肃省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六盘山西麓,东邻华亭县,西依静宁县,北与宁夏隆德县、泾源县毗邻,南和张家川县、秦安县接壤。东西长56.37公里,南北宽46.60公里,总面积1553.14平方公里(2013年),辖1街道5镇13乡。人口449570人(2013年)。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云崖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云崖石窟及紫荆山、陈家洞、吴王坟山、关山天池朝那湫等许多自然和人文景观。

  庄浪县是全国梯田化模范县、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文化模范县、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县。

  行政区划:截至2013年,庄浪县辖1个街道:水洛街道,5个镇:水洛镇、南湖镇、朱店镇、万泉镇、韩店镇,13个乡:大庄乡、阳川乡、岳堡乡、杨河乡、赵墩乡、柳梁乡、卧龙乡、良邑乡、通化乡、永宁乡、郑河乡、南坪乡、盘安乡。

  人口:截至2013年末,庄浪县总人口449570人,其中乡村人口413958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92.1%。

  民族:庄浪县民族以汉族为主,有回族、蒙古族、满族、藏族、彝族、维吾尔族、苗族等少数民族。

  主要旅游景点:

  紫荆山:

  紫荆山平地突兀于庄浪县城之中,因山阴遍植紫荆树而得名。紫荆山游览区面积1.5平方米,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山势玲珑剔透,雄浑壮观,环境幽雅,令人陶醉。“洛河横烟”、“紫荆香霭”等景观及其玉虚宫、十王殿、文昌楼、关帝庙、显圣阁、药王洞等十多处见于史籍志书的名胜古迹,使紫荆山久负盛名,游客络绎不绝。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9. 千佛崖石窟

四川省广元千佛崖石窟是四川境内最大的石窟寺和摩崖造像群, 承载着古代社会的历史信息, 对研究当时的政治、 文化和社 会生活意义重大。 千佛崖石窟在自然环境因素的长期作用下, 目前受到多种严重病害的侵蚀, 亟待保护。

为了获取石刻彩妆的成分与工艺信息以支撑彩妆的保护工作, 应用X射线衍射分析、 剖面显微分析、 扫描电镜能谱分析、 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等方法, 对广元千佛崖8处洞窟的已脱落彩妆颜料层样品进行了分析。

10. 莫高窟崖壁

路过。所经重要城市:西安、宝鸡、西宁、天水、定西、平凉、兰州、武威、张掖、嘉峪关、敦煌、哈密、乌鲁木齐、石河子、伊宁、楼兰、吐鲁番、库尔勒、库车、阿克苏、若羌、且末、和田、叶诚、喀什。

沿途美景:秦兵马俑、半坡村、大雁塔、华清池、敦煌莫高窟、拉卜楞寺、炳灵寺、麦积山、河西走廊、嘉峪关、白塔山、白云观、青海湖、鸟岛、塔尔寺、日月山、倒淌河、龙羊峡、克孜尔千佛洞、库木吐拉千佛洞、克孜尔尕哈千佛洞、森木塞姆千佛洞、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楼兰古城、高昌故城、交河故城、火焰山、哈密王陵、博斯腾湖、铁门关、香妃墓、艾提尕尔清真寺等。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仙字岩摩崖石刻

仙字岩位于三溪柏山燕岭,仙字岩又称钓鳌石,为上下两块巨岩重叠而成,上面一块勒“钓鳌”两大字楷书,每字约80厘米;下面一块勒“庆历丁亥,飓风起,余涉是山巅,观海波也,才翁题”,篆书,20分4行,字径约40厘米。

才翁姓苏名舜元,字子美,梓州铜山(今江苏省)人,宋代文学家、书法家,官至尚书度支员外郎、三司度支判官,时为福建观察使。其刻于庆历丁亥(1047年),距今950多年。巨岩右方还有一方篆书诗刻,诗题为《游参村山》,下刻五律诗二首,其一为宋熙宁间福州知府兼转运使张徽(字伯常)题;其二为宋代福建转运判官蒋之奇(字颖叔)所题。

该石刻字迹结体端整,气势浑雄,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特别是为研究宋代书法篆书风格提供了珍贵材料。这一组石刻记述了宋时当地“飓风掀涨海,漂卤灌低原”的海啸灾情,是研究长乐历史地理变迁的可靠资料。

1986年,该石刻被长乐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图文/林秉杰

编辑/林倩

转载请注明出处

你的赞是我们用心运营的最大动力!

灵石山摩崖题刻群

觅古意•寻史迹

位于东张灵石国家森林公园的入口处附近,灵源溪西岸,共有4通,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相传为朱熹所题的“灵石山”三字,该题刻位于灵源溪河床之上的“母石”上,长约2.8米,宽约0.8米,字迹约0.6米。另外还有一处道光年间的“福”字题刻,长约4米,高约3米。在大门口附近还有一通“香石”题刻,以及近代仿叶向高手迹题刻。

来源:《史迹福清

编辑:马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