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神墩遗址

郎神墩遗址

郎神墩遗址位于宜秀区罗岭镇黄梅村,年代为商周。二○一○年十一月三十日,郎神墩遗址被公布为安庆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郎神墩遗址,郎神墩遗址简介,郎神墩遗址-安庆市宜秀区郎神墩遗址旅游指南

探访仪征古迹之陈集神墩遗址

位于仪征市陈集镇丁桥村高塘组的神墩遗址是江苏文物保护单位,仪征博物馆不仅有神墩出土文物展出,还有神墩古代先民生活的复原场景。单独设置场景的,在博物馆里只有两处,一头一尾,神墩是头,十二圩是尾。

仪征博物馆神墩生活场景】

【仪征博物馆藏神墩麋鹿骨戈】

我一直想去神墩遗址看看,正好仪征电视台约拍我探访专题片,2019年10月17日,我和仪征市融媒体中心(2019年7月电视台与报社合并成立融媒体中心)民生部主任王鹏、记者黄兆成、主持人戴海云和三位摄像师一行,上午去了新城镇西的地藏寺、新城镇官胜村许井组的小王屋山居遗址,下午先去了陈集地藏寺,然后在陈集镇文化站徐德勇站长和丁桥村妇联主席李丹丹的带领下,去了神墩遗址。

神墩位于丁桥村村部的东边,需要向东横穿泗大线公路(S125),走过100米水泥路后,继续向东走砂石路,秋高气爽的日子,沿途有不少芦苇花,在蓝天白云和金色水稻映衬下,煞是美丽,心情大好。约步行500米后,砂石路与河塘交汇,河边有一通文保碑,书曰:

“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神墩遗址 (年代:西周-春秋)江苏省人民政府 二00六年六月二十五日公布 仪征市人民政府 二0一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立”。

该碑背面有文字说明:“神墩遗址是保存较为完整的西周至春秋时代聚落遗址,现存面积1万多平方米,文化层堆压厚达6米多,地表可见夹砂红陶、几何印纹硬陶、黑皮陶等残片。1995年9月至12月南京大学历史系在此进行考古发掘,揭露遗址面积464平方米,发现一组西周、春秋时期的大规模红烧土建筑居址,具有比较鲜明的地方特色,为研究仪征西周、春秋时期的文化面貌提供了实物佐证”。

【神墩省保碑】

然而文保碑旁边并没有什么土墩山丘,后面倒是有一个大水塘,我们都很失望,猜说,大概挖土探方或者取土建房啥的,把神墩挖掉了吧?山体被挖掉变成水塘的案例仪征到是不缺,比如铜山、二亭山,都变成了塘。

文保碑以东约150米有房子,我们前去找老乡问问情况,这里只有两三户,有位老者在焉。我们请教他神墩的事情,老者说,我带你们去看,给你们讲!他指着屋后的一片林子说,这就是神墩!

我们说看不出墩子的样子啊,他说,这里看不出来,要到神墩的东北方向,才能看出山形。于是我们沿着小路,经过一座小桥,来到东北方向,果然看出山形来了。

【神墩远景 面向镜头者为主持人戴海云】

【神墩位置图】

这位老乡名叫陆德朝,今年85岁,丁桥村高塘组本地人,他带着我们进入林子深处,走过一处闸桥,抓着杂树上坡,来到了神墩顶部的平坦处,这里也有一通文保碑,是1987年10月仪征市人民政府所立“仪征市文物保护单位 神墩古遗址”碑,才三十年过去,碑上的字居然也有些模糊了。

【神墩市保碑】

神墩隐藏的古文化遗存是怎么被发现的呢?陆德朝告诉我们,1975年搞水利建设,从陈集南下丁桥折向东的高塘坝河,是整治对象。原本这条河是绕过神墩北的,发大水时弯曲河道行洪不畅,往往淹没农田,因此决定切开神墩山体开一条直线河道,施工过程中发现大量陶片,但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水利工程也未停止,如期完工,新开河道上建有三孔闸桥一座。

【劈开神墩的新河闸桥】

陆德朝还说,1995年夏天,南京考古队来勘探,他是经常到现场去玩的,专家指给他看,这是古人一排房子的地基,这里是隔间,这里是锅台,这个墙是用泥巴掺草烧过的,并让他以后注意告诉村民不要破坏这里。

西周距今三四千年,过于久远,相关地方志里没有神墩的记载,大家饶有兴趣地听陆德朝神侃灵异故事,比如晚上远远地望见神墩通亮、甚至以为失火了,村民赶来灭火啦;开新河破了风水,神灵不再保佑村民,借不到锅碗瓢盆桌椅板凳啦,博大家一乐。

【笔者与陆德朝】

离开神墩与陆德朝告别,他自谦说,乱讲一气,老啦!我说,您无论精神还是身体,看起来都很健康,活到一百岁没有问题!

回到省保碑,大家都疑惑这个碑为啥要设置在离神墩这么远的地方,害得我们瞎猜,以为神墩已经被挖掉了呢。大家兴致勃勃地在省保碑合影。

【合影】

对神墩的权威解读,要看发掘报告。

1995年9月至12月,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在神墩进行了发掘,《中国文物报》1996年3月17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仪征神墩遗址发掘有重要发现》:神墩遗址位于长江北岸的仪征市陈集乡丁桥村,地处蜀岗丘陵地带。遗址位于一台形高地之上,自北向南倾斜。遗址的北、东、西三面有河道及水塘环绕,现存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北侧最高处面积约一千平方米,发掘活动揭露遗址面积464平方米,发现一组西周、春秋时期的大规模红烧土建筑居址,出土大量夹砂红陶、几何纹硬陶、黑皮陶、红烧土块、麋鹿骨戈、磨制石器等,地层中陶片等包含物较为丰富,上层文化层以夹砂灰褐陶、泥质红褐陶占多数,下层文化层中泥质黑皮陶明显增多,器型有鬲、豆、罐等。

【仪征博物馆藏神墩出土文物】

发掘出分布范围大、保存相对完整的红烧土建筑基址和相互叠压的一些房址,可以辨识的有1002、1003、1004和2001、2002五处房基,相对完整的是1004号房址,保存有3个开间,西侧隔间残存有西、南、东三面墙体,推算其室内面积应在4*2.2平方米以上;中部隔间残存东西两道墙,面积约在4*3平方米以上;东侧隔间残存西、南墙及少部分东墙,室内面积约在4*5.5平方米以上。

【1004号房基】

文章指出,神墩是历年来在江苏宁镇及周围地区商周时代考古中少见的保存较完整的聚落遗址,是一处重要的周代聚落遗址,文化面貌具有比较鲜明的地方特色,有别于以往在宁镇地区和太湖地区的一些发现。进一步的发掘和研究,可以填补这一地区以往工作的空白,建立当地周代文化序列和标尺,对了解该地西周、春秋时期的文化面貌、在更大的范围内搞清长江两岸文化的异同及其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文物报》书影】

仪征境内的商周遗址比较多,博物馆主办的《仪征文博》第一期刊登的李久海、曹骏《仪征商周遗址调查报告》一文,列举了九处遗址,除本文所记陈集神墩外,还有位于真州镇的甘草山、荷叶地、赵墩、曹家山,位于新城镇的虎山、磨盘山、永庵和位于新集镇的郭山。这充分说明,仪征古长江北岸蜀冈之上及其以北地区,商周时期就有先民在此生存繁衍,这里是非常适合人居的地方。

点击“阅读原文”看作者巫晨简介

阜阳有一4000年前神秘遗址,近距离接触妲己二郎神“生活”年代!

近日,迎水寺遗址考古发掘结束,安徽考古网发布了如下消息

从考古结果看,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一、迎水寺遗址主要年代为龙山、商代和西周时期。

二、比较完整地揭示了商代房屋、生活垃圾区与手工业区的位置关系,是讨论商代台墩遗址内部布局的重要材料。

三、出土有铸铜和制骨手工业遗物,为研究商周时期铸铜和制骨手工业生产的布局和区域特点提供了重要资料。

四、基本完整保留了从龙山到西周的文化序列,对建立淮河流域及皖西北地区商周考古学文化谱系有重要意义。

阜南迎水寺遗址考古发掘工作顺利完成

迎水寺遗址位于安徽省阜阳阜南县许堂乡大桥村大桥集,遗址为近圆形的台墩,总面积约为4000平方米。

因302省道拓宽工程占用遗址西侧,2018年3月至7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武汉大学考古系、阜南县文物管理所对被工程占压部分共400平方米的遗址进行了发掘。

迎水寺遗址的发掘在400平方米的范围内,共清理了灰坑103个,房址8座,墓葬1个。

遗址堆积的主要年代为龙山、商代和西周时期。

龙山时期

龙山时期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

铜石并用时代文化,距今约4350-3950年。

龙山时期的遗存仅保留有少量的地层和小型房址,属于王油坊类型遗存,另有10个灰坑打破龙山遗存。

这些灰坑中出土陶器同时包含岳石文化因素、二里头文化因素和商文化因素;年代应该在二里头文化晚期到二里头-二里岗之际。

龙山时代—部落战争想象图

商时期

商时期遗存是迎水寺遗址遗存中最为丰富的部分,

和皖西北地区其他商时期遗址一样,迎水寺遗址的商时期遗存年代大体上属于早商最晚至晚商最早阶段。

发现了较为丰富的房屋、灰坑等。

房屋遗存F1有垫土地基,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

房屋南部的灰坑填埋生活垃圾,出土陶器以灰陶为主,器类包括鬲、甗、罐、瓮、豆、大口尊等。

形制与皖西北地区其他同一时间段的遗址基本相同。

房屋遗存的北部则是手工业生产区,大量灰坑中出土有铸铜和制骨手工业遗物。

铸铜遗物包括陶范、坩埚残片、炼渣等。

还发现有铺垫白石灰的红烧土原生烧结面,推测可能和铸铜活动相关。

从陶范中可以辨认出的器型包括箭镞和锛凿。

制骨手工业遗存都和角镞生产相关,包括各种原料、坯料、边角料和切割鹿角产生的废料等,基本能复原角镞生产的各个环节。

西周时期

迎水寺遗址的西周遗存也保存较好,发现有灰坑、墓葬等遗迹

从陶器判断其年代应当在西周中晚期至两周之际,陶器面貌与淮河流域其他遗址差别不大。

迎水寺遗址应当是目前淮河以北已发掘的台墩遗址中,保存较好的一个,

其早期文化层厚度一般在4.5米,基本完整保留了从龙山到西周的文化序列,对建立淮河流域及皖西北地区商周考古学文化谱系有重要意义。

迎水寺遗址商代遗存最为丰富,且与以台家寺遗址为代表的相关遗址年代相同,对讨论淮河流域商代遗址等级与布局有重要意义。

迎水寺遗址比较完整地揭示了商代房屋、生活垃圾区与手工业区的位置关系,是讨论商代台墩遗址内部布局的重要材料。

商代铸铜和制骨手工业遗存的发现,对研究商周时期铸铜和制骨手工业生产的布局和区域特点提供了重要资料。

据阜南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朱静介绍,目前考古发掘告一段落,

下一步初步计划在遗址与公路之间砌一面花墙,用于保护遗址,并在墙面上标出“迎水寺遗址”字样。

前往参观的游人,可通过东南北三面进入遗址。

神墩先民文化遗址:见证史前文明 触摸历史的脉络

社渚镇是溧阳西南古镇,它西临南京高淳,自古以来就是商埠重镇,也是历史文化重镇,社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

神墩先民文化遗址

神墩

遗址在孔村的下文头村,距离社渚5公里之远,就在溧梅支河的边上。神墩遗址的发现是于2004年至2006年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和常州、溧阳对其进行三次主动性科掌发掘所得来的。

神墩遗址的文化层平均厚度为1.5-2米之间,发现了距今7000-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时期相对完整的氏族公共墓地,共清理墓葬252座,婴幼儿瓮棺葬16座,房址10座,灰坑102个,沟1条。同时还发现了距今5300-5000年的良渚文化墓9座和距今3700-3300年的夏末早商时期灰沟遗存1条。

■ 神墩先民文化遗址

神墩遗址于1982年在文物普查时发现,2003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2月、2005年12月至2006年1月、2006年2月至7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常州市博物馆溧阳市文化局对神墩进行了三次主动性科学发掘,累计发掘面积1002.5平方米。

神墩遗址出土的大量的陶器、石器、玉器、铜器等文物和动植物标本,填补了太湖西部古文化的空白,对深入研究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分布范围、面貌特征、相互交流和影响传播等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增添了一份极其丰富的实物资料。

可以说,神墩遗址是目前溧阳境内年代最早、保存最为完好的史前遗址,也是太湖地区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

目前神墩遗址已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其实神墩遗址的考古发掘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很大一块没有挖掘,因为从考古和研究焦度已基本结束。

来源:游子吟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