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崖刻石

摩崖刻石

天柱山摩崖刻石众多,所拥有的东汉、魏碑等刻石,是我国稀有的书法刻石艺术瑰宝,也是我国书法由隶到楷大变革的典范。1986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柱山三祖寺石牛古洞摩崖石刻神秘谷黑虎瀑仙桃石西关寨天宁寨马祖庵


北京摩崖石刻风景区 北京摩崖石刻风景区图片

1. 北京摩崖石刻风景区图片

1.慕田峪长城

  慕田峪长城旅游区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境内,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据文献考证,是明初朱元璋手下大将徐达在北齐长城遗址上督建而成。慕田峪长城1987年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1992年被评为北京旅游世界之最。2002年被评为4A级风景区,2011年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

2.红螺寺AAAA

  红螺寺景区位于怀柔区城北5公里的红螺山南麓,距北京市区55公里,景区总面积800公顷,现为国家4A级旅游区。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浸润,奇妙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成就了红螺山红螺寺为一方完美殊胜、绝尘脱俗的“净土佛国”。红螺寺坐北朝南,依山势而建,布局严谨,气势……

3.怀柔青龙峡AAAA

  青龙峡距北京市三元桥75公里、首都机场50公里。位于怀柔城区北20公里处,地处平原与山区的结合部。青龙峡是一处集青山绿水、古长城为一体的自然风景区。地处京郊平原与山区的结合部。景区内两侧是山,中间是水,属于燕山山脉的高山峡谷型地况。景区占地150公顷,南北狭……

4.雁栖湖AAAA

  雁栖湖旅游风景区距怀柔县城8公里,因每年春季有成群的大雁、仙鹤等珍禽候鸟在此栖息,故而得名。湖区气候宜人,湖水清纯碧蓝,是开展水上乐活动和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雁栖湖三面环山。北面群山绵亘、重峦叠嶂,万里长城隐现其间,西面有红螺寺,南面有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东……

5.怀北国际汽车营地

  北京怀北国际汽车营地(北京九谷口自然风景区内)是集露营房车、户外、休闲、食宿为一体的自驾车主题度假营地。营地规划总面积120,000平方米。其中帐篷露营地规划20,000平方米,可容纳2,000顶帐篷露营。房车、汽车露营地规划40,000平方米,可容纳400……

6.北京二锅头博物馆AAA

  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是著名中 老字号企业。红星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红星独有的“北京二锅头传统酿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始建于1949年5月,是中央税务局筹建的我国第一家国营酿酒厂,当时收编了北京城近郊的龙泉永和成等十二家老字号酒作坊,汇集了酿酒人才……7.圣泉山风景区AAA

  北京圣泉山旅游风景区位于北京的东北部,燕山山脉脚下,有一处人间福地、佛教胜境,这里山雄健、峰巍峨、树滴翠、水缠绵、寺沧桑、境悠然,这就是圣泉山旅游风景区——一颗绽放在京郊大地上璀璨绚丽的奇葩!北京圣泉山旅游风景区距怀柔城区6公里,东临千年古刹红螺寺,西接万里长……

8.雁栖湖冰雪乐园AAA

  地址:北京怀柔区怀柔区雁栖镇雁水路3号 以“助力冬奥,欢乐冰雪”为主题的第二届雁栖湖冰雪文化节拉开帷幕。上万平米的活动场地分为雪区和冰区。其中,雪区以侏罗纪时代恐龙科技、奥运元素为特色,包括侏罗纪恐龙展示区、雪地坦克、推雪机、雪上飞碟、雪地悠波球、奥运广场……

9.云梦仙境自然风景区AAA

  云梦仙境自然风景区,地处北京怀柔区琉璃庙镇,距北京城80余公里。云梦仙境自然风景区被誉为北方张家界,京北最美的风景区,被北京市评为“京郊十佳好去处”之一。景区以奇、以险、以秀、以野、以清潭连珠为特色。景区占地16平方公里,景区内,奇峰林立怪石嶙峋,飞瀑百丈……

10.响水湖AAA

  响水湖长城位于慕田峪西部,属明代长城,距北京78公里,距怀柔县城28公里,总占地面积18平方公里,响水湖风景区融长城、古洞、山川、泉潭、飞瀑、明代摩崖石刻于一体,是京郊又一处得天独厚、秀丽多姿的旅游胜地。响水湖的得名并不是因为有很大的一片水域,而是在泉水的源头……

2. 北京摩崖石刻风景区图片高清

好玩

咔嚓古道位于北京房山区,半深半浅的山势环境,恰好就是古代僧人修行的好地方,如今山上已不见寺庙,从山顶附近遗留的岩雕、崖刻、石窟、残损庙台、巨大的玛尼堆,都可以看出这里曾经香火不断。

咔嚓古道在房山山区,由于交通不便,游人较少;又因山中道路曲折,叉路口较多,而且夹杂着羊路,很容易走错,连很多户外人士经常多次往来也看不全没 途的美景,更不用说多走多少冤枉路了。三合庄村西北有一座山叫长岔岭。岭上景色宜人。山腰处探出的岩石下面有一洞穴,形若人工而成的藏室。当地传称为石王殿。“殿”内的崖壁上有造像,故称“摩崖石刻造像”。造像面朝东,宽5米,高2.1米,面积约10.5平方米。主体造像为三世佛佛像坐在高高的仰复莲须弥座上,显得安然端详。三尊佛之间是足登莲花的胁侍,合掌站立,毕恭毕敬。喀嚓古道就在其附近,古栈道是依山势的边缘用石片、石块堆砌而成的,有百余米之长,过去古时,人们推着独轮车在其行走,木车轮压在石块上而发出的喀嚓喀嚓声。久而久之被后人称之为“喀嚓道”。咔嚓古道的路边有很多柿子树,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地山民大都搬进了城市,很多柿子树成了无人打理的野生柿子树。美到秋天树上挂满了黄橙橙的柿子无人收获,成了各种鸟类的美食

3. 河北摩崖石刻

泰山石刻的含义

所谓石刻,从广义上说,是指以岩石为原料,经过物理加工而成的文化产品。

广义的石刻可概括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用岩石制成的各种工具。如原始社会所使用的石刀、石斧和至今尚有使用的石碾、石磨等。

第二类:用岩石加工制成的建筑材料。如石柱、石础和石坊、石亭的构件等。

第三类:用岩石雕成的艺术品。如石狮、石翁仲、石雕像、汉画像石等石雕艺术品

第四类:镌刻文字的石刻。

本书所指的“泰山石刻”,专指分布在泰山区域内(包括泰山上下及泰山周围的莱芜长清新泰肥城平阴东平宁阳等地)刻有文字的石刻,即所谓狭义的石刻。汉画像石和石阙若刻有“题记”等文字,亦列为泰山石刻。

古人把金刻、石刻视为一体,统称“金石刻”,其学科称“金石学”。其中的石刻,即指刻有文字的石刻;金刻指镌刻浇铸在钟、鼎等金属器物上的文字。宋赵明诚《金石录》即把金刻、石刻集为一书,凡三十卷,著录所藏金石拓本,上起三代,下及隋唐五代,共二千种。清冯云鹏、冯云鹓合著的《金石索》,把金刻、石刻、砖刻等集为一书,凡十二卷。

其中《金索》六卷,分为钟鼎、量度、杂器、泉刀、玺印、镜鉴等类;《石索》六卷,分为碑碣、瓦砖两类。凡所著录,上起商周,下迄宋元,皆绘其图像,摹其文字,并附以考证。

为了集中力量研究好泰山石刻,本书对于金刻、砖刻、瓦当刻、水泥刻、木刻等暂不涉及。

二泰山石刻的源头

我国有文字的石刻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石刻文字是上层建筑精神文明 的组成部分,它的产生与发展,都与当时的生产技术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及人的精神生活的需要密切相关。

商周时期,青铜器开始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使用,至周代后期铁器开始使用,石制镌刻工具被金属工具替代,为石刻文字的出现创造了条件,石刻文字在这种条件下相继出现。其特点是数量少,字数少,记载的内容简单,能流传至今的少之又少。

墨子》一书曾多次出现“著之竹帛,镂之金石”的记载。墨子是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可见春秋战国之际已有金刻文字和石刻文字。

关于在泰山上刻石,《管子》、《庄子》都有记录。《管子》云:“无怀氏封泰山,刻石纪功。”庄子曰:“易姓而王,封于泰山,禅于梁父者,七十有二代。其有形兆垠堮勒石,凡千八百处。”(《续汉书·祭祀志》注引)

不过相比之下金刻文字保留时间较长,故后世出土的钟鼎文字相对较多;而石刻文字保留时间较短,故后世存留的石刻文字相对较少。虽然泰山至今未发现商周及更早时期的石刻文字,但通过上述记载可以推测,先秦时期泰山已有刻石存在,且数量不菲:“凡千八百处”。这对研究泰山石刻的起源,大有裨益。

考古证实,商代已有石刻文字。

1935年,在安阳殷墟出土《石殷断耳》,耳上刻文12字,经考证属殷代帝乙、帝辛时期的遗物。

1973——1974年,在江西清江县吴城村出土带符号或文字的器物38件,上有66个符号,其中石质器物(石范)3件,上刻符号6个。1975年又陆续出土77个符号,其中在石器上刻划的符号有4个。可见石刻文字是随着文字的产生而产生的。

上世纪三十年代,在河北省平山县七汲村出土《公乘得守丘》刻石,刻文2行19字,经考证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遗物。

唐初在陕西岐州三畴原发现的石鼓,唐兰先生考证为战国时期秦献公十一年的遗物。石鼓共10个,每鼓分刻一首歌颂帝王狩猎的四言诗,为大篆体。

从以上商周时期的刻石,可见其演变的趋势是:文字由少到多,内容由简到繁,其书体由符号到象形文字再到大篆体。

据《史记·封禅书》引管子的话说:“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禅会稽;汤封泰山,禅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禅社首。”《韩诗外传》云:“古封泰山禅梁父万余人,仲尼观之,不能尽识。”又据汉班固《白虎通义·封禅》云:“故升封者,增高也;下禅梁父之基,广厚也;皆刻石纪号者,著己之功迹以自效也。”说明禹、汤、周成王等帝王来泰山封禅,皆有刻石记功之举,只是由于年代久远,早就毁坏或埋没,没有流传至今罢了。

世传湖南衡山的《岣嵝碑》、贵州安顺红岩刻石》、朝鲜《锦山摩崖古字》、河北赞皇《坛山刻石》、江苏常州吴季子墓碑 及浙江卫州《比干墓字》为商周时期的刻石,是最早的石刻文字。但经详细考证,皆为赝品。《石殷断耳》文字、《吴城石刻》符号、《公乘得守丘刻石》和《石鼓文》,是我国石刻文字之始,但在历史文献上没有明确记载。

既有实物存在,又有历史记载相印证的最早石刻文字,当为秦《泰山刻石》和《琅琊台刻石》,此乃中国真正的石刻源头。

4. 北京摩崖石刻风景区图片大全

一、雍和宫,它是雍正曾经的府邸,也是乾隆诞生之处,与故宫建筑一样是金碧辉煌。宫内的万福阁有我国最大的独木雕像,它就是迈达拉佛,也称弥勒佛。这尊巨佛是用一棵白檀树的主干雕成的,高二十六米,地上十八米,地下埋有八米,直径八米,全重约一百吨,

二、天宁寺,位于西城区左安门外,从西二环就可以看到天宁寺塔,它是北京最高的砖塔。另外,天宁寺是北京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

三、大觉寺,它位于海淀阳台山南麓,寺庙面积不大,却保存着乾隆亲笔题写的牌匾和摩崖石刻。寺内还有精美的泥塑佛像、北京三大寺庙花卉之一的玉兰花千年银杏树

四、潭柘寺,我之前有一篇文章专门介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看。

五、戒台寺,去潭柘寺会经过戒台寺,两个寺庙可以同一天游览。寺内有全国最大的佛教戒坛,它也是我国保存辽代文物最多、最完整的寺庙。

六、白塔寺,也称妙应寺,是一座藏传喇嘛寺庙,寺内有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年代最早的喇嘛白塔

七、红螺寺,背靠红螺山,南依红螺湖,是北京最美的山水寺庙。寺内古老的御竹林、千年雌雄银杏紫藤抱松等名贵古树。

八、大钟寺,位于北三环联想桥北侧。现在是古钟博物馆,寺内有中外古钟40炖件,其中有世称“钟王”的永乐大钟,大钟通高6.94米,钟口直径3.3米,钟唇厚度220毫米,重约四十二吨。钟身内外铸满佛教名经。总计二十二万七千多字,书体为楷书,相传为当时的书法名家沈度手笔。

5. 北京 摩崖石刻

大佛寺早在明代为著名古刹,庙有七重殿堂,占地7880平方米,僧人多,香火旺,惜毁于明末。清初,乡人在山东北侧重建,占地2000平方米,大殿祀摩崖大佛一尊。清咸丰三年(1853)设镇,以摩崖大佛像命名。寺定期举办庙会,以每年观音会、城隍会教徒为多,香火旺盛。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寺庙受到人民政府保护。1959年7月,寺后古树被暴风雨袭击,粗枝断裂,寺庙、大佛像均被击毁,成为一片废墟。90年代初期,镇佛教信徒在原址烧香、拜佛。为了满足信徒的佛教生活,1994年4月,成立寺复修委员会。在广大信众的支持下,复修工作顺利,数百年的古刹重新屹立在白鹤嘴山腰 。

6. 北朝摩崖石刻有哪些

摩崖石刻起源于远古时代的一种记事方式,盛行于北朝时期,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史料价值。摩崖石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摩崖石刻是指人们在天然的石壁上摩刻的所有内容,包括各类文字石刻、石刻造像和岩画。狭义的摩崖石刻是指文字石刻,即利用天然的石壁刻文记事。

中文名

摩崖石刻

出处

金石索

释义

各类文字石刻、石刻造像

远古时代,有以石刻石和以色涂石,绘制理想图画祀之或为纪游之所。后来以金凿刻,就更为方便了。

佛教经文刻石的风气盛行于北朝,直至隋唐以及宋元以后连绵不断。

北朝时期,佛教经历了三次灭佛事件。信仰佛教的僧俗人众对此深有忧患:“以为缣缃有坏,简策非久,金牒难求,皮纸易灭”。邹城尖山刻经的石颂亦有“缣竹易销,金石难灭,托以高山,永留不绝”之词句,希望将佛经镌刻于山崖巨岩,使佛法传之不朽。北朝摩崖刻经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它追求大山大川上的经文与整个环境浑然一体,也与人的心灵浑然一体,创出一个有生命的自然整体。灭佛事件使书法艺术冲出雅室殿堂,走向大自然,使书法艺术与其它艺术交融,更加广泛地推动了摩崖艺术的发展和精进。

7. 北京怀柔摩崖石刻风景区

宁德白鹤岭古道宁德蕉城区西南角的南漈公园出发,有一条铺于南宋宝庆年间(1225-1227)的省际古道,人称“白鹤岭古官路”。古道全长十三公里,宽2-2.5米,其中由宁德西门到岭头五公里(从上山到岭垭口就有三千八百多个石阶),岭头到塆亭三公里,塆亭到界首二公里,界首到罗源的叠石三公里,几乎由石磴层层累砌而成。《福温古道路引》中有一段话形象地描述了这段宁德通往罗源的主要通道:“宁德出城西门宫,白鹤山岭十里长;全条岭中亭三座,白鹤岭头观音亭

直行岭头一歇气,再行五里是塆亭,界首叠石隔十里,中间一观名半天。”

诗中涉及的名胜古迹、街名地名有宁德蕉城区的西门、白鹤岭、岭头、塆亭、界首和罗源县的叠石村。

8. 北京摩崖石刻自然风景区游玩攻略

门票价格:30元;

石门坊古称石门山。景区主要有三个景点,有石门山、太平崮和天柱峰,面积约10平方公里。现在它以红叶而闻名。与北京香山南京栖霞山苏州天平山四川末亚罗齐名。是中国五大红叶景观之一。石门坊文化底蕴深厚,摩崖石刻造像众多,宝塔寺庙独具魅力,神奇的自然风光与丰富的人文景观相结合,是著名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 北京摩崖石刻风景区图片欣赏

不要门票。

北京摩崖石刻自然风景区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距离北京市区60公里,与慕田峪长城同属一脉,位于箭扣长城与响水湖长城中间,景区内有明代兵站要塞和古长城遗址

景区山谷中分布着九处明代摩崖石刻,均为阴文,正书,共9处,分布在长约3公里的山沟内。

摩崖石刻应为明代官员多次视察边关时所题。

摩崖石刻自然风景区 合川嘉陵江摩崖石刻寻访记

绍兴摩崖石刻

石刻历经千百年风雨,纹丝不动,静看人世更迭。古代最能保存到现在的物件,无疑是坚硬的铁石了。据冯云鹏《金石索》曰:“就其山而凿之,曰摩崖。”马衡《凡将斋金石丛稿·中国金石学概要》指出:刻石之特立者谓之碣,天然者谓之摩崖。狭义的摩崖石刻指人们在天然石壁上摩刻的文字,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石刻艺术,起源于远古时代的一种记事方式,盛行于北朝时期,直至隋唐以及宋元明清以后连绵不断。摩崖石刻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史料价值。许多摩崖石刻为政治或文化名人所题,书法精美,具备着珍贵的艺术价值。同时,这些不同年代的石刻,为绍兴秀美的自然风景增加了深厚的人文内涵。

秦会稽刻石,俗称李斯碑。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巡狩会稽山时所刻,篆书,是始皇东巡六大刻石之一。东汉《越绝书》记载:“取钱塘浙江岑石,石长丈四尺,南北面广六尺,东面广四尺,西面广尺六寸,刻文立于越东山上。”由于年代久远,原碑已失,而文献记载有限,相互之间存在分歧,令刻石原址亦存争论。2008年,在绍兴县开展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邀请著名书法家朱非先生,在刻石山上题写碑文。上书:史载秦会稽刻石立鹅鼻山戊子孟秋绍兴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组探石至此为之记。

山顶石景

鹰嘴岩

棋盘石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亲切感油然而生

建初买地石刻,又名大吉碑。

位于富盛镇乌石村跳山东坡上,是绍兴、浙江现存年代最早的摩崖石刻(东汉建初元年,即公元76年),也是我国现存时代最早、文字面积更大的地券刻石。刻石高3米,长2.3米,共刻22字,隶书。布局为上下两列。上列直刻大吉二字,下列五行,每行四字:昆弟六人,共买山地,建初元年,造此冢地,直三万钱。书风浑厚古拙,风格独特,是绍兴珍贵文化遗存,堪称汉刻国宝。买地石刻至今能保存完好跟石质有关,跳山石质好,在野山地上,有着青草绿苔所覆盖。

外面有围墙,需 *** 进入

刻字岩石外有栅栏

刻石近景

拓片

贺知章《龙瑞宫记》刻石

宛委山阳明洞天飞来石,“一人推之,若欲崩坠,百人推之,亦复如故”。飞来石周边不规则,“石岩高丈余,南面侧平如削”,高4米,宽9.8米,上面遍布自唐至清摩崖石刻近30幅,以龙瑞宫记刻石最为著名。贺知章是我国唐代著名书法家,其墨迹世间流传甚少,《龙瑞宫记》文字疏密匀称,端庄中寓俊秀,历来得到学术界的重视。

飞来石

刻石近景(上面那幅刻石为龙瑞宫记)

拓片

董昌生祠题记(唐景福元年,即892年)

位于市区蕺山东侧石壁上。文曰:“唐景福元年,岁在壬子,准敕建节度使相国陇西公生祠堂,其年十二月十六日,兴工开山建立”唐越州节度使董昌生前为自己建祠,895年2月在绍兴称帝,第2年被部下钱镠所灭。绍兴昌安、安昌镇地名皆出于此。

府山公园摩崖石刻

石刻位于府山公园内,顺着文种墓前小路继续向西北行走三十米左右。自唐代开始,陆续有人在此崖壁题刻。保存较为完整的题刻有贞元题字“贞元己巳岁十一月九日开山”及“动静乐寿”四字,后者系绍兴历史上很有名气的三江大闸水利工程建造者、绍兴太守汤绍恩所作。

贞元题字

动静乐寿

其他石刻

吼山摩崖石刻

吼山位于越城区皋埠镇境内,原名“犬亭山”,又名“狗山“,后取当地方言谐音,改为“吼山”,传为越王勾 践养犬之处。内有多处摩崖石刻。

云石: 石高三十余米,婷婷玉立,又突入云端,气势磅礴,时有云雾缭绕。云石顶端卧横石,奇石上粗下细,崔嵬离奇,危而欲倾,但又千年耸立,坚如盘石。

棋盘石:跟云石一起为吼山石景之精华。

谁云鬼(魂)刻神镂,竟是残山剩水

象鼻吸水

其他石刻

东湖景区内的摩崖石刻

东湖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城东六公里处,是浙江省的三大名湖之一,也是绍兴的著名胜迹,号称“天下之一盆景”内有摩崖石刻数处

柯岩风景区内摩崖石刻

柯岩风景区位于绍兴城西八公里,以古越为内涵,融绍兴水乡风情、古采石遗景、山林生态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始于汉代。

云骨:高30余米,底围仅4米,最薄处不足一米。远观宛若一柱烟霭,袅袅升空,故又称"炉柱晴烟"。远远望去,耸立如锥,袅袅婷婷,如喷薄而出的云岫,故名云骨,号称天下之一石。岩顶为清光绪初年镌刻“云 骨”二字

蚕花洞

柯岩、南无阿弥陀佛、文光射斗

其他石刻

羊山石刻

羊山石佛景区位于齐贤镇,其主要有石佛景区、羊山公园和羊山石城景区三部分组成。以石景观为特色,人文宗教为内容,辅以水乡田园风光,是一个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石佛景区石刻

石城景区石刻

宝山摩崖石刻:位于皋埠镇牌口村宝山脚

由此进入

出于保护,石刻外面有遮阳网所罩

松壑,松字清晰,壑字模糊.

别有天地石刻:位于稽江洋中村口。由晚清文人镌刻,笔力遒劲

别有天地

旁有仙人洞

上方山摩崖石刻:

上方山位于金柯桥大道与镜水路之间,北靠柯海大道,南临西小江。明代祁彪佳来此二十余次。曾有摩崖多处,因当地石匠造坟就地取材,数处遭毁

龙吟

狗山石刻:位于湖塘街道江灶溇,海拔41米,因形似卧犬,故名狗山。当地一直流传着“狗山十八藏”的传说,所以来此寻宝者络绎不绝。

压天苍翠,左下有诗一首,因苔藓覆盖,实难辨别

合川嘉陵江摩崖石刻寻访记

嘉陵江的摩崖石刻曾经是很有名的,它大概主要现分布在广元,阆中,南充和合川区域内。若你要寻访嘉陵江摩崖石刻只能从合川开始。受嘉陵江摩崖石刻的影响,嘉陵江支流涪江和渠的支流上,也许还能找到点摩崖石刻。

什么是摩崖石刻?就是沿江的丘陵山堡或峡谷中的石崖上所雕刻出来的佛像或文字,它是活的 历史 文化传承载体之一。尤其是唐代的摩崖石刻是我国 历史 上最极盛时期,所以要了解下唐代 历史 文化风貌,我们就不得不去寻访下摩崖石刻。当然,宋代摩崖石刻也出名,重庆的大足石刻和四川的安岳石刻就闻名于世。但由于此时宋元战乱,我们不太可能在嘉陵江上寻访到宋代的摩崖石刻。

据文献记载,嘉陵江摩崖石刻起点在广元,终点在我们北碚的温塘峡,由于修了北碚至川的公路而毁坏了这一带的摩崖石刻,所以我们只能从合川摩崖石刻找起。

昨天,我去看了下位于合川东津沱白塔坪上的摩崖石刻,这让我非常失望,除了摩崖上还残存着一些唐代断崖残窟外,所有的摩崖石刻都难分辩出是否是唐代佛像和文字了。

我不由去问白塔坪山上的原住民,他们说,其实,白塔坪上还有很多唐代摩崖石刻的,只不过要么残缺,要么已毁损了,现有几个老信徒们去募损来重新给予整修,结果成了不伦不类的摩崖石刻。我说,这样整修反而是破坏了这儿的生态和文物价值。几个原住民说,没法!文物部门也不管,也 经费来整修,只能让那几个老信徒去整弄下,不然这儿的摩崖石刻全完了。我说,合川的文管所真扯蛋,合川这么多珍贵文物都得不倒好好保护,好多都成了残废品了。

合川东津沱白塔评上的摩崖石刻之佛像之多,远超我的想象,大约有几百尊吧。有的雕在石窟里,有的座落在岩崖中,有的嵌入石壁上,其数量之多,很让人咋舌,但仔细一瞧,就让我哭笑不得的。其造像之粗糙,真让人翻胃,特别是那些泥塑佛像摆在石壁上,那些用红色油漆书写的字体也歪歪扭扭的。玛的,太假了!这鱼目混珠的整修法,反而让真的唐代石刻佛像掉价,这哪是摩崖石刻?纯是摆放的泥塑佛像,一点艺术氛围也没有,真败兴呀!还不如龙多山上顶上那些原生态石刻好,虽然那里的佛像和石刻文字有些残破和风化了,但总体文物价值还在。

合川东津沱白塔坪本是个好地方,山顶上观嘉陵江的风景非常好看,我发现老鹰嘴上是更佳的观景点,就是摩崖石刻的景区太杀风景了。若是合川文管所像大足那样,去请那些专业古物整修队伍来好好修复下原唐代的佛像,白塔坪的风景一定会锦上添花的闻名于世。真的很可惜了!

一、合川东津沱上的卧佛近照(睡水泥床了?)

二、合川东津沱白塔坪上的卧佛远影

三、看!这稀奇古怪的整修出来的摩崖石雕佛像

三、摩崖下摆放的老子像

四、看!这还是石刻吗?

五、这位神仙也来占摩崖石刻的位置了

六、这样胡弄出来的千手观音是来 搞笑 的!

七、这乱其八糟的灰砖墙也胡弄成摩崖石壁

八、彩钢板下的药王(怕是传销团伙吧?)

九、不去西天取经了,到此一游!

伏羲摩崖石刻雕像从哪里进的

习家池旅游公路

伏羲摩崖石刻雕像景区,高约70

5米、长约230米的中国更大的山体头像雕像,伏羲摩崖石刻雕像景区在襄阳岘山正式开工,景区可沿通往习家池旅游公路进入孟浩然文化广场即可进

该雕像由国内著名雕刻大师聂承兴负责设计

济南到怀柔摩崖自然风景区多少公里

驾车路线:全程约490.8公里

起点:济南市

1.济南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沿经二路行驶100米,左转进入纬二路

2) 沿纬二路行驶200米,过右侧的丽山大厦约240米后,稍向左转进入天成路

3) 沿天成路行驶990米,稍向右转进入济泺路

4) 沿济泺路行驶820米,进入无影山中路

5) 沿无影山中路行驶480米,朝北园高架路/黄岗路/二环西路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6) 沿匝道行驶410米,直行进入北园高架路

7) 沿北园高架路行驶3.6公里,过北园高架路,朝建邦黄河大桥/经十路/G35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匡山立交

8) 沿匡山立交行驶890米,直行进入二环西高架路

9) 沿二环西高架路行驶2.7公里,过右侧的山东饮马大厦,朝G3/G35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天桥立交

10) 沿天桥立交行驶1.5公里,过济南天桥立交约600米后,直行进入济广高速公路

11) 沿济广高速公路行驶4.6公里,朝北京/聊城方向,稍向左转进入济南槐荫枢纽立交

2.沿济南槐荫枢纽立交行驶870米,过济南槐荫枢纽立交,直行进入京台高速公路

3.沿京台高速公路行驶100.9公里,直行进入京沪高速公路

4.沿京沪高速公路行驶239.5公里,直行进入和平庄互通

5.沿和平庄互通行驶1.6公里,过和平庄互通约170米后,直行进入京津高速公路

6.沿京津高速公路行驶46.4公里,过化工桥,朝东五环/G1方向,稍向左转进入化工桥

7.沿化工桥行驶680米,过化工桥约15 0米后,直行进入五环

8.沿五环行驶22.0公里,过广顺桥,朝京承高速北/承德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来广营桥

9.沿来广营桥行驶420米,过来广营西桥约320米后,直行进入京承高速公路

10.北京市内驾车方案

1) 沿京承高速公路行驶15.3公里,过水源九厂桥,朝大庆/怀柔/承德/G45方向,稍向左转进入大广高速公路

2) 沿大广高速公路行驶760米,过高丽营南桥,直行进入大广高速公路

3) 沿大广高速公路行驶14.6公里,过大柳树营桥,在北台路/宽沟/桥梓出口,稍向右转进入大柳树营桥

4) 沿大柳树营桥行驶510米,过大柳树营桥约370米后,直行进入北台路

5) 沿北台路行驶70米,直行进入X215

6) 沿X215行驶2.8公里,左转进入X012

7) 沿X012行驶100米,直行进入X305

8) 沿X305行驶100米,右转进入X305

9) 沿X305行驶360米,过左侧的慧友文化广场约80米后,左后方转弯进入S308

10) 沿S308行驶290米,右转

11) 行驶680米,左前方转弯

12) 行驶580米,右转

13) 行驶1.9公里,左前方转弯

14) 行驶50米,直行进入X005

15) 沿X005行驶6.7公里,过关渡河桥约260米后,直行进入X009

16) 沿X009行驶6.0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X009

17) 沿X009行驶1.7公里,直行进入X009

18) 沿X009行驶170米,在第2个出口,朝响水湖/黄花城水长城方向,左前方转弯进入X009

19) 沿X009行驶5.8公里,过右侧的沙峪抗日纪念碑约220米后,右转进入Y254

20) 沿Y254行驶33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摩崖石刻自然风景区

关于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两岸的具体摩崖石刻!

摘要:三峡地区摩崖石刻以其自然、野趣的风格呈现在世人面前。从其生态分布特点看,或在溶洞里,或在浪涛中,或在悬崖上,或在峭壁间。正是这种自然、野趣、古朴、典雅的风格和独特的生态分布,使三峡石刻更加神奇诱人、情趣盎然、魅力无穷。

关键词:三峡地区;摩崖石刻;生态分布;审美风貌

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不仅自然风光壮美雄奇、如诗如画,而且文化内涵深厚又丰饶。长江三峡沿岸地区有着三游洞、黄陵庙、昭君故里、屈原故里、寇准秋风亭、石宝寨、张飞庙、神女庙、白帝城等30多处名胜古迹。自先秦至清,就先后有460位诗人在此驻足,留下咏叹三峡的诗作2300余首。尤其是在那鬼斧神工、人迹罕至的摩崖峭壁上,保存着大量的历代石刻,更为三峡凭添了雄奇和神韵。本文试对三峡地区摩崖石刻的生态分布及其审美风貌作粗浅的探析。

三峡地区摩崖石刻以其自然、野趣、古朴、典雅的风格呈现于世人面前。从其生态分布特点看,或在溶洞里,或在浪涛中,或在悬崖上,或在峭壁间。正是这种以绮丽三峡自然风光为生成背景,自然、野趣、古朴、典雅的审美风格和独特的生态分布,使三峡摩崖石刻更加神奇诱人、情趣盎然,魅力无穷。

一、溶洞里的摩崖石刻———朦胧幽深,引人遐想,令人心荡神驰

三峡地区是比较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天然石洞、溶洞甚多,悬崖间有一溶洞也是常见的事。以长江西陵峡峡口的三游洞为例,就其自然特点而言,三游洞本是三峡地区非常普通的溶洞之一,但由于历代文化名人在此留下了大量摩崖石刻,赋予了三游洞丰富的文化底蕴,使之成为闻名古今的奇洞。据史料记载,古代名人在三游洞留下的摩崖石刻就达一百多件。唐代著名文学家白居易、元稹、白行简,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陆游等都曾赋诗题词镌刻于石壁上,可惜因年久风化严重,有些极其宝贵的诗文石刻已经荡然无存。至今,洞中尚存的宋代以来壁刻有40 件,其中,苏辙的“昔年有迁客,携手过嵌岩。去我岁已百,游人忽复三”诗刻;欧阳修撰“景和四年七月十日夷陵欧阳永叔和判官丁同行刻石”的题刻;清代文人陆维祺的“鬲凡”等,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1 ]。

在古代,由于交通和住宿条件的极不发达以及经济条件的制约,长江是入蜀出川的主要路径和黄金水道,不少旅人常常把长江两岸的溶洞作为旅途休息和夜宿的重要场所,加之溶洞幽深莫测,附近一般自然景色优美,又是观景探秘的好去处,因此,古溶洞多有人类活动的印迹,在溶洞里岩壁上留下石刻是不难理解的事。而溶洞里的摩崖石刻,总是像谜一样神奇诱人,令人浮想联翩、神思飞扬。

一个普通的溶洞,因为大量的摩崖石刻而具有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因为历代名人的足迹而变得古今闻名,这无疑是文化使然,这对古今旅人来说,不能不说是件快慰的事。的确,“一个自然风景点如果缺乏文化内蕴而仅有单纯的自然审美,给人的感受或许是单调、短暂、浅表的,而富有文化蕴涵的自然审美带给人的感受总是丰富、持久、深刻的,总是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纯自然美的景点对人们来说,也许游览一、二次就足够了。而富有文化底蕴的自然风景区人们往往久看不厌。”[ 2 ]这正是三峡地区摩崖石刻的深层价值所在。

二、峭壁间的摩崖石刻———宏伟壮观,绚烂多姿,令人惊心动魄

三峡两岸,群峰突兀,绝壁千仞。那峭壁,是三峡摩崖石刻最为常见的呈现地带。而峭壁间的摩崖石刻,以重庆奉节白帝城下的瞿塘峡粉笔墙碑群为最。其题刻数量繁多,规模宏大,自宋以降各朝都有记录。书法兼有行、楷、隶、篆,刻艺精湛,这些题刻虽经风雨剥蚀,但由于刻入岩石肌里,形貌保存大多完好如初。

瞿塘峡粉笔墙碑群是指汇集在“众水汇涪万,瞿塘争一门”(李白《长江二首》)的瞿塘峡(夔门)南岸白盐山下一陡峭岩壁(人称粉笔墙)上的石刻群。墙上刻有自宋代至抗日战争时期的摩崖石刻、碑文10余块。其中更大的字为民国人士孙元良的隶书“夔门天下雄,舰机轻轻过”和李端浩的篆书“巍哉夔峡”题词,每个字一米多长。字数最多且字体最小的要数南宋书法家赵公硕所书的《宋中兴圣德颂》的壁碑,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全文980余字,大字寸五见方,小字指头般大小,字体端庄,笔力雄健。此处摩崖石刻中,尤以清朝张伯翔书写的“瞿塘”和刘心源的“夔门”最为醒目。而冯玉祥将军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的题词“踏出夔巫,打走倭寇”[ 3 ]143 ,记录了当年中国 *** 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对 *** *** 感召的威力,也抒发了冯玉祥将军抗日救国的坚强决心,具有特殊的历史蕴味。

而在瞿塘峡口的铁柱溪石壁上,刻有南宋贾似道为“铁柱锁瞿塘”颁布的告示,以摩崖石刻传为夔州金石之一。另在川鄂交界的鳊鱼溪汇入长江之处,一块光滑的石壁上刻有“楚蜀鸿沟”四字,字迹苍劲古朴,是川、鄂分界的历史见证。

峭壁间的摩崖石刻,不仅古朴、典雅,而且气势宏伟、壮观,或颂人,或记事,或抒情,或定界,虽内容驳杂,但因其位于惊涛骇浪的长江两岸绝壁之上,在这样险要的地方进行凿刻,表现出古代工匠无比的勇气、坚强的毅力以及石刻技艺之精湛,不能不令人震撼和景仰。像“踏出夔巫,打走倭寇”一类充满民族精神的石刻更是令人荡气回肠,给人以力量之美。

三、浪涛中的摩崖石刻———扑朔迷离,情趣盎然,激发豪迈之情

浪涛中的摩崖石刻以龙脊石题刻、白鹤梁石刻为代表。

龙脊石题刻是重庆云阳境内长江中别具情趣的石刻奇观。龙脊石是位于云阳县城南长江之中形如巨龙的一段沙岩石 梁。长200多米,宽10多米,随夏秋丰水冬春枯水,石梁或露出龙脊戏于碧水或如龙潜江中,故称之为龙脊石。旧俗,每逢人日(农历正月初七日)“邑人游其上,以鸡子卜岁丰吉”。文人学士游乐宴饮之余,或诗或文,年代日久,便在龙脊石上留下了大量的诗文题刻。

龙脊石上的题刻,阴刻、阳刻、单线双钩技法各异,真、草、隶、篆各种书体皆有,大都字迹清楚,完整无缺。题刻中字多者数百言,少者仅一字;字大者径2米,小者仅2厘米。比如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云阳县令单行举所书“水落石出”四字,字近人高,书法遒劲,意趣盎然。后有行书诗跋“江峰览不尽,云树字年年,苍龙如可驾,我欲问青天”,字大如盘,豪迈飘逸。又如,明崇祯戊辰(1628年)一武科举子题七言“天造江心一片石,往来何故多留题? 愿将洗净贯污胆,压酥好臣骨如泥。”[ 1 ]15其字里行间尽泻出诗作者的心中忧愤。

云阳龙脊石早已是古代人们用来观察和记载长江水位的水文观测站。明代曹学全《蜀中名胜记》记载有一首流传于云阳的古老民谣:“龙床如拭,济舟必吉;龙床仿佛,济舟必没。”(龙床即指龙脊石)这首古老歌谣,生动形象地说明龙脊石早已成为长江行船的天然航标。经过长江水文考古工作者对龙脊石上的题刻进行深入的研究,获得了53个枯水水文年份的历史资料[ 1 ]16。这些资料对分析长江水文历史,综合开发利用长江资源有着极宝贵的价值。

白鹤梁石刻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城北长江江心,是一座长约1600 米,宽约16 米的天然巨型石梁。石梁仅冬春枯水期露出水面。石梁上布满了石刻文字和佛圣雕像以及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石鱼图14尾,大小与水位高程不等,蔚为壮观,亦为水标辨识之重要课题。由于年代久远,江水冲蚀,多已模糊不清,仅两条一米多长的线雕鲤鱼较为清晰,其中一条,以鱼眼作为最枯水位的标志,与现代的水位零点极为相当。石梁上共刻有自唐广德元年(763年)至当代的石刻题刻共164段,其中有水文价值的108段,记录了自唐广法二年(763年)以来1200多年间72个年份的历史枯水情况。另有清康熙年间涪州牧肖星拱之题记云:“涪江石鱼镌于波底,现则岁丰??”从1953 年、1963 年、1973 年、1983 年四次石鱼露出水面,四年均获丰收的情况来看,“双鱼石出兆丰禾念”之说亦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白鹤梁石刻作为长江中著名水文古迹,石刻题记共有3万多字的水文记录,对长江水位变化、枯落程度考证以及探索长江上游枯水发生和水量变化的规律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古代水文资料和科学依据,由此而引起国内外科技界的关注、被誉为世界稀有的“最古老的水文站”。1974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水文工作会议上,中国代表团以《涪陵石鱼题刻》为题,向大会提交报告,白鹤梁的科学价值遂得到世界公认[ 4 ] 。白鹤梁石刻除石鱼之外,尚有黄庭坚、朱熹、庞公孙、朱昂、王士祯等历代骚人墨客众多的诗文题刻,篆、隶、行、草皆备,颜、柳、黄、苏并呈,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如清代神韵派盟主王士祯1672年游宦涪州,登白鹤梁题诗一首:“涪陵水落见双鱼,北望乡园万里余,三十六鳞空自好,乘潮不寄一封书。”作为名家手笔,随地刻成,还有送子观音,引吭高歌白鹤图等[ 1 ]17。

一块难露水面却更好保存的石粱,竟镌刻着自唐至清光绪乙亥冬季的长江水文史料,不能不说是今古奇迹。专家观摩石鱼,研读题刻,列出了厚重的千年历史水文年表,白鹤粱被尊为世界最古老的水文博物馆,当之无愧,令人叹为观止。

白鹤梁集文化、科学、艺术之精粹,故有“水下碑林”之称。1980 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峡工程修建 ,白鹤梁石刻按照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修润的设计实施建造水下保护方案(就地采用金刚罩覆盖,罩内注水减压,被称为“无压容器”) ,作为珍贵的历史文物永久保存。游客可在与白鹤梁题刻相对的长江防护大堤上通过通道进入白鹤梁,并在壳体内的参观通道里观看白鹤梁题刻[ 3 ]90。

长江是生命之源,是华夏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三峡人对她有着深深的依恋和感激之情。然而,当三峡人乃至人类还没有认识和把握长江时,她却是那样神秘,那样桀骜不驯,在洪水泛滥时更是令人恐怖,令人望而生畏。

正如马克思所说:“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克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 5 ]由于人类的长期物质生产劳动才使得自然界逐步与人和人类生活的关系由对立、异己到密切、和谐,从否定人的生活实践到肯定人的生活实践,自然界才与人发生审美关系,自然界才对人显示出无比宝贵的价值。

以龙脊石题刻、白鹤梁石刻为代表的三峡摩崖石刻以其特有的方式记载了千百年来长江洪水涨落的之一手资料,体现了我们勤劳、智慧、勇敢的祖先为了认识和掌握大自然的规律,特别是河水泛滥规律所付出的艰辛汗水,反映了古代三峡人对长江洪水涨落规律以及自然界异常现象的关注和认识的执着。水文石刻的记载作为之一手资料,成为认识和把握长江洪水涨落规律不可或缺的科学依据和更好佐证,以至今天都还有其特殊的价值。正是由于三峡人通过水文石刻来认识和把握长江洪水涨落的规律,为使桀骜不逊的长江变成“人化”的长江奠定了科学基础。

像龙脊石题刻、白鹤梁石刻这类生成于浪涛中的摩崖石刻,时隐时现,扑朔迷离,充满盎然生机,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总是激荡着人的豪迈、奋发之情。不仅是珍贵的科学考察资料和鲜见的石刻艺术奇观,更是启迪人们科学理念和探索精神的鲜活范例。

四、悬崖上的摩崖石刻———气势恢弘,呼唤人伦,启迪理性精神

三峡两崖,山势陡峭,巍峨挺拔。而在两岸高峻悬崖上的石刻,不仅引人注目,而且给人以神奇和崇高之感。

无论是长江西陵峡口的三游洞楚塞楼下古栈道边石壁上留下的老一辈革命家陈毅所书“三峡天下壮,请君乘船游”石刻,抑或是风箱峡绝壁上记录古人开凿三峡栈道之伟绩的清代镌刻“天梯津隶,开辟奇功”八个遒劲大字,还是秀丽的长江巫峡中,屹立于绝壁之上的“孔明碑”中所刻的“重岩叠嶂巫峡”、“名峰耸秀”、“巫山十二峰”等石刻都因其地势险要,更彰显其雄浑苍劲,格外醒目。加之石刻内容有传播的特殊意义,且在地势险要的悬崖之上,使其弥散着一种神圣感和生命意义。

悬崖上最为壮观而感人的摩崖石刻,当数重庆的大足石刻。大足石刻是位于重庆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石窟艺术的总称。摩崖造像多达75处,雕像5 万余身,铭文10 万余字。其规模之大,造诣之精,内容之丰富,都堪称一项伟大的艺术杰作。其中,北山造像依岩而建,龛窟密如蜂房,被誉为公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间的“石窟艺术陈列馆”。宝顶山大佛湾造像长达500米,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变相与变文并举,图文并茂;布局构图谨严,教义体系完备,是世界上罕见的大型石窟密宗道场。造像既追求形式美,又注重内容的准确表达。其所显示的故事内容和宗教、生活哲理对世人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福乐,威之以祸苦。且涵盖社会思想博大,令人省度人生,百看不厌。南山、石篆山、石门山摩崖造像精雕细琢,是中国石窟艺术群 不可多得的佛、道、儒“三教”造像的珍品。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传统的儒教、道教、佛教思想意识总是以其特有的方式影响着中国传统的世界观和宇宙观,渗透到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经济、包括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影响着上述各方面的形成和发展。

向善、求美是人类的本性。在古代,由于传媒手段的不发达和社会教化的需要,摩崖石刻作为一种可持续传播和教化的手段便倍受青睐。大足石刻作为我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优秀作品,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宗教思想和宗教精神。它以艺术的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宗教思想和宗教精神物态化了,反映了当时三峡人的宗教信仰和精神支柱,生动再现了古代三峡人的道德观、价值观、宇宙观。毫无疑问,像大足石刻这样以摩崖石刻呈现的教化方式,不仅千姿百态,形象、生动、逼真、而且超越了现实与虚幻,凡身临其境者,易被带到一个物我两忘的境界,可以想见,大足石刻对古代三峡和巴蜀人心灵荡涤和理性启迪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三峡地区摩崖石刻是人民的储存,历史的沉淀。综观其生态分布和审美风貌,不能不为其风格之独特和价值之珍贵所叹服。

参考文献:

[ 1 ] 杨斌. 三峡石刻文化研究[M ]. 武汉:武汉出版社, 2003.

[ 2 ] 杨斌. 三峡石刻与三峡审美[ J ]. 三峡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3) .

[ 3 ] 胡绍华. 中国三峡文化教程[M ]. 武汉: 武汉出版社, 2004:143.

[ 4 ] 白鹤入围中国世遗预备名单[N ]. 重庆晚报, 2006 - 12 - 17(1) .

[ 5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 ].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35.

来源:《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北京郊区好玩的旅游景点推荐

1、七仙盆景区

七仙盆景区位于怀柔满族乡苗营村北的驼峰沟里,这里矗立着一块巨石,经过常年的雨水冲刷,表面非常光滑。在光滑的巨石之上,有几个天然的石凹,石熬里常年有水,像七个水盆。

这里并未开发,也不收门票,却更大限度的保持了原始风貌。夏天在这里避暑纳凉,秋天来这里看彩叶,没有游客打扰,是北京郊区难得的地方。

2、怀九河沿岸

怀九河自怀柔县黄花城乡东宫,流经九渡河、四渡河,于前辛庄入怀柔水库。源头有黄花城东沟和西沟两支。东沟发源于黄花乡杏树台、庙上一带。西沟发源于延庆县大庄科,经西水峪入怀柔县境,于黄花城南东宫与西沟会合形成怀九河干流。

3、摩崖石刻景区

这里是集古长城、摩崖石刻、自然景观为一体的风景旅游风景区。

植被覆盖率90%更高峰俗称为“窑台”海拔高度为744米。古长城为明代所建,横卧在景区北部的山峦之颠,与慕田峪长城相连。

4、冯家峪白马关

冯家峪地处密云最北边,曲折的山路上有一条北起冯家峪镇的前火岭村,连续长城以北(今河北地区)南至北京密云(古渔阳城)的山路,被称作白马古道。

5、遥桥峪古堡

遥桥古堡位于北京市密云县新城子镇遥桥峪村云岫谷自然风景区对面,是北京市周边唯一一座保存比较完善的明代古堡。现在古堡内住着当年驻守边关将士的后裔。现住有60户村民,大部分为民俗旅游接待户。也是比较有特色遥桥古堡民俗村。

摩崖石刻自然风景区怎么样 摩崖石刻景点

1. 摩崖石刻景点

泰山上碑刻星罗棋布,总共约有100多处,被称为“历史书法展览”。这些碑刻在历史、书法、方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价值,为泰山胜地增辉添彩。在这些碑刻中,有2200多年历史的秦代碑刻。秦碑刻当时共有200多字,现在只残存了10个字。被称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的经石峪石刻,原有2500多字,每个字大50厘米左右,总面积3000平方米,经过1600多年的风风雨雨,现在还存有1000多个字。此外,泰山著名的碑刻还有汉代的《衡方碑》和《张迁碑》,晋代的《孙夫人碑》,唐朝的摩崖石刻等。

2. 摩崖石刻景点图片

沧海桑田,时光流转,文明历史,历久弥坚,光耀华夏,后世永传。

3. 摩崖石刻景区

西安,13个王朝的都城,它最强盛的时期是在汉朝、唐朝年间,大唐盛世空前繁荣,然而随着时间流逝人世沧桑,昔日的长安城已是面目全非。时至今后,西安还有哪些真正的唐代遗址?其实如今真的没留下多少遗址,只能从下面这几处遗址中一窥大唐盛世的点滴遗貌了。

华清宫位于西安城东30公里,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此。唐玄宗和杨贵妃视华清宫为第二帝宫,唐玄宗每年十月至年底,都和杨贵妃来华清池沐浴,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成为他们爱情的见证。这里有五处皇家汤池遗址,其中三处是唐太宗沐浴的,两处是唐玄宗与杨贵妃沐浴的。

大明宫是唐朝长安城最宏伟壮丽的宫殿建筑群,唐朝17个皇帝在此处理朝政。由于岁月变迁以及战乱破坏,大明宫早就不存在了,如今留下的是遗址。大明宫遗址公园位于西安太华南路,面积3.5平方公里,已规划成城市公园,站在这里,依然能感受到唐朝皇宫的磅礴气势,这是大唐的精华所在。

大唐芙蓉园位于西安城南的曲江开发区,在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上仿照唐代皇家园林式样重新建造的景点。当时的芙蓉园是皇家禁苑,经过唐玄宗的扩建,芙蓉园内宫殿连绵,楼亭起伏,每逢曲江大会唐玄宗登临芙蓉园紫云楼与民同乐,盛况空前,到西安,一定要到大唐芙蓉园。

西安城内的大小雁塔,曾是唐代高僧玄奘翻译、研究佛经的地方,是唐代长安城保留至今的两处标志性建筑。大雁塔由玄奘法师亲自主持修建,用于安置玄奘由印度带回来的佛经,小雁塔与大雁塔相距三公里,是为祈福和供奉佛牙舍利而建,两座佛塔保存完好,记载着大唐文化的不朽丰碑。

兴庆公园是在唐代皇宫兴庆宫遗址上修建而得名,当年这里是唐玄宗李隆基的旧宅,他当上皇帝后在这修建了兴庆宫,是他与杨贵妃长期居住的地方。安史之乱之后,兴庆宫成为太上皇或太后闲居之所,如今的兴庆公园按照当年兴庆宫的建筑方位和名称来建造,现沉香亭是在唐代沉香亭原址上。

4. 摩崖石刻在哪些地方

应该就是现代的留言板,把名山当作表达情绪和思想,刷存在感的理想场所,

5. 最大的摩崖石刻在哪

四川乐山大佛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石刻摩崖佛像,其雕塑的就是佛教始祖弥勒佛,佛身高达71米,相当于有20层楼那么高了,那是相当的壮观啊!乐山大佛的头高14.7米,头宽10米,耳朵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上可以围坐一百人以上。

乐山大佛是位于我国的四川省乐山市,前面是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雕刻于凌云山中。这里风景壮观秀丽,美不胜收,是国家著名的5A级旅游风景区,乐山大佛每年都会吸引中外无数游客前来 观赏。 中原大佛就是我国最大的佛像了,也是世界上最高的佛像,此佛像也是释迦牟尼佛像,高达208米,比起乐山大佛要高的多了,还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释迦牟尼佛像,净身高高达108米,莲花座高20米,金刚座高25米,须弥座高达55米,总身高208米。

中原大佛位于我国的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尧山佛泉寺,又叫鲁山大佛。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投资12.6亿来建成的,比起乐山大佛来讲,这座迦牟尼佛像是很高更大啊!

6. 摩崖石刻介绍

你好,摩崖石刻刻上去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碑文由书家直接用朱墨写在石上,再由石工刻凿而成。

另一种则是摹勒,即用双钩法将书法真迹钩摹于石上,再刀刻而成。书法名家的作品多用这种方法。

因此以前的镌碑者往往与书法名家多有交往,许多碑石上落款不仅有书者,也有刻碑者姓名,可惜现在这个传统行当可能将要或已经消失了。

7. 摩崖石刻自然风景区

中国三大最著名石刻为泰山摩崖石刻,武夷山摩崖石刻和千佛寺摩崖石刻。

泰山摩崖石刻共有1000余处,其中最著名的《记泰山行》刻石,又称唐摩崖,刻于唐开元十四年(726年),在岱顶大观峰崖壁上。

武夷山中摩崖石刻遍布山中,约有700余处。

位于重庆市潼南县崇龛镇薛家村1社张家湾北部山脚下。这批摩崖石刻正在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8. 摩崖石刻景点有哪些

宝顶山位于大足县城龙岗镇东北15公里处,海拔527.83米。宝顶山摩崖造像始凿于南宋年间,四周2.5千米内山岩上遍刻佛像,包括以寿寺为中心的大佛湾、小佛湾造像。以大足大佛湾为主体,小佛湾次之,分布在东、南、北三面。巨型雕刻360余幅,以六道轮回、广大宝楼阁、华严二圣像、千手观音像等最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