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墓

周敦颐墓

周敦颐墓又称濂溪墓,位于庐山区莲花镇周家湾之栗树岭,墓区总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十年动乱期间,濂溪墓地面建筑遭到严重破坏,但地下墓仍保存完好。1999年,在香港周氏宗亲总会的资助下,完成了濂溪墓第一期修复工程,使珍贵历史遗迹得以保存。在江西省、九江市有关部门的关心下,香港周氏宗亲总会再出100余万元巨资复修该墓。

中文名:周敦颐墓

地理位置:庐山脚下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

景点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周敦颐故里著名景点 周敦颐故居和濂溪故里

1. 周敦颐故居和濂溪故里

因为汝南伯是周敦颐的官职,古人常以官职称呼他人,比如三国时期的刘表任荆州牧,所以时人称呼他刘荆州。

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

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周敦颐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2. 周敦颐蓬安濂溪祠

濂溪书堂

濂溪书堂,位于江西九江。又名濂溪书院。宋嘉祐六年(1061)周敦颐建。时周迁国子博士,通判虔州。道出江州(治所德化县即今九江),爱庐山之胜,因筑书堂于其麓,堂前有溪,发源于莲花峰下,遂以故乡濂溪名之。复以溪名其书堂。后遭兵毁。宋熙宁六年(1073)周敦颐逝世后,濂溪书堂改称濂溪祠。淳熙三年(1176)知江州潘慈明、通判吕胜己重建,名书院,祀周敦颐,朱熹为之记。淳熙八年朱熹讲学于书院。刘清之、黄榦、王阮等皆预其事。嘉定年间,宰相赵汝愚之子知州赵崇宪有志扩建书院,在原书院左侧筑室26楹为学舍,选俊秀子弟讲习其间。元设山长主其事。吴澄自金陵归,曾在此留居和讲学,南北学子百数人随行。元末毁于兵火。明宏治间江西提学副使邵宝重建院舍。正德元年(1506)奏请祀典。清顺治二年(1645)毁于兵。康熙三十一年(1692)巡抚宋荦重建,乾隆五十年(1785),知府初之朴在世德坊之南买地创署,迁建城内,有濂溪祠、太极堂、书堂八栋等建筑。咸丰间毁,同治间重建。光绪末年,废科举,兴学堂,二十八年(1902)改为九江府中学堂。濂溪书堂从宋代嘉祐年间创建,到清末改为中学堂,历经900余年,堪称九江书院之最。

3. 周敦颐故居和濂溪故里的区别

《濂溪文化》 作者:刘芬 周平尚 来源:《科教新报》2018年第20期 “巧者言,拙者默;巧者劳,拙者逸;巧者贼,拙者德;巧者凶,拙者吉。”5月12日,道县濂溪书院80余名中小学生身着汉服,诵读周敦颐创作的名篇《拙赋》。

这是濂溪书院今年国学经典讲读的首场活动。活动中,湖南科技学院国学院院长张京华为中小学生讲述了“濂溪保”“含晖洞”“圣脉泉”三个有关周敦颐的小故事,他告诉学生,周敦颐作为出生在湖南道州、第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湖湘学人,被誉为“道学宗主”“理学开山”,周敦颐上承孔孟学统和儒家传统的《易》《庸》之学,下启宋明儒学,不仅是“千年湘学”的开山鼻祖,更是宋以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源头活水”。

濂溪书院计划每月开展两天(四期)“讲习”与“诵读”。“讲习”以周敦颐生平、思想,濂溪故里的风物为主;“诵读”包括周敦颐著作、诗文以及历代文人祭祀、歌咏濂溪的记文,以此强化中小学生对道县人文历史、濂溪文化的认同。

4. 周敦颐故居介绍

门票信息:免费开放

开放时间:9:00-17:00(16:30停止入内)。

周敦颐故里又称濂溪故里,位于道县清塘镇楼田村,西距县城8公里,是我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宋明理学鼻祖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的诞生地,文学家鲁迅祖籍地,湖湘文化发源地。

5. 周敦颐故居和濂溪故里哪个好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 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他用故乡营道濂溪给自己的书堂取名为“濂溪书堂”,故世人称其为“濂溪先生”。与李宽、韩愈、张栻、黄干、李士真、朱熹并称为“石鼓七贤”。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6. 周敦颐故居和濂溪故里哪个好玩

香零山:

香零山,位于永州市城东5华里的潇水河心,系天然石矶组成的小岛。东西宽约20米,南北长15米。当春流荡荡之季,有如贴水芙蓉,随波明灭;秋高水落时,亭亭孤寺,不可攀跻。雨后日出,烟锁山脚往来舟楫,若隐若现,与两岸的烟云竹树相媲美。云消雾散,风平浪静之时,又别有一番风韵。由于它风景秀丽,因有“香零烟雨”之称。

一说零陵之名,就是由于这个石岛演化而来的。传说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开始建立零陵郡时,香零山景色秀丽,盛产一种名贵的香草,形状很象芳香的“罗勒”.清香四溢,胜于椒兰。皇帝知道了,便定为“贡品”;年复一年,贡品数量逐年减少,香草采尽,仍满足不了皇宫的需要。采集贡草,终于成了百姓的苦役,不少人只好背井离乡。到了唐代,郡守韦宙,将香草采尽的实情奏明皇帝,方获免贡。传到清代,香草就已经绝迹了。

柳诗“双江汇西奔,诡怪潜坤珍。”写的是香零山的险峻。这是由于小岛位于河心,并有暗礁,从前每逢春夏水涨,木排误触礁石,木漂人溺,惨不忍睹。为了“镇邪驱妖”,清同治二年,就在这个孤岛上修建了一座观音阁,招幕和尚住在阁中,还设了救生船,雇有专人管理。每逢涨水,白天鸣钟,晚上点灯,使人知警。这不但减轻了凶险,还增添了小岛的秀色。如今,人们到岛上,远眺,层层峻岭群峰美;近看,粼粼玉带潇水清。特别是小雨初淋,氤雾乍起,小岛忽隐忽现,静静地耸立在烟雨之中,让人感到神密莫测,久久难以忘怀。

朝阳岩:

朝阳岩又名西岩,这里岩石峭拔雄浑,岩洞幽邃深旷,怪异多姿.每当旭日东升,红霞映照亭阁,雾霭笼罩苍林,飞舟南下,激流飞湍,景色变幻,绚丽旖旎,所以有“朝阳旭日”之称。据说,唐朝诗人元结任道州刺史时,系舟岩下,见岩石东向,洞口东开,遂命朝阳岩,并作诗赞其胜:“朝阳岩下湘水深,朝阳洞口寒泉清;零陵独有先贤传,水石为娱安可羡,长歌一曲留相劝."朝阳风光,从此闻名。

柳宗元在永州10年间,常来游岩赏景,赋诗述怀.现在岩左小岩口的石壁上还有他的《鱼翁》诗的摹刻:“鱼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矣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洞口石壁上有宋嘉右五年(公元1060年)二月五日张子谅题刻“朝阳岩”三个大字,岩洞左右壁互抱,形成天然的拱形,壁上自唐以来,文人题刻甚多。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明代地貌学家徐霞客,清代诗人兼书法家何绍基,革命的老前辈林伯渠等,都在这里留下了游迹和著述。

朝阳岩的洞腹有石泉,清澈刺骨,前人傍岩壁下凿石为“回曲”,泉水沿“回曲”流入潇水,淙淙作响,冬夏不息。岩顶有亭,面水依山,木质结构,上盖琉璃,雕梁绘彩,修复一新;岩后有寓贤祠,内设花圃;洞通后山“青莲峡”,出口处的“听泉亭”正在恢复.朝阳公园正在修建,新栽的梧桐、樟树,枝叶繁茂,已经绿树成荫,正与参天古木竞美。“江上朝阳洞,无人肯暂过”,凡到过永州的人,都以能畅游朝阳岩为乐。

潇湘:

“潇湘”是潇水和湘水的简称,二水在永州市北苹岛汇合。

湘江发源于广西临桂县海洋山。海洋山水向西南流向桂林的叫漓江,向东北流 向湖南的是湘水,秦始皇为了制服南越,在灭楚后,曾“发卒五十五万为五军”继续南进,其中一军“守九嶷之塞”(《淮南子·人间训》,为了解决转饷的困难,命御史监禄率卒在湘水和漓之之间,开凿了一条长达30公里的灵渠,从此沟通了长江与珠江水系。湘江从东安渌埠头进入零陵地区,就象一条宽厚的碧绿线带,曲曲折折,绕丘山,越田洞,航程216公里;两岸不仅花黄苗绿,田园似锦,而且鬼斧神工的石炭岩摩崖踞岸削立,奇兀壮观。

潇湘不仅神奇绮丽,而且文人学士辈出,或谪贬永州,或落魄江南,或仕宦荆楚,或旅游潇湘。他们既讴歌潇湘胜境,又抒发思古幽情。宋朝的宋迪,于嘉祐八年春来永,画成潇湘风景平远山水八幅。《梦溪笔谈》载:“宋迪工画,其得意者,有平沙落雁,远浦白帆,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谓之八景。”李宗澍集景成诗,题为《八景》云:“雨入潇湘阻夜游,月华空忆洞庭秋。帆扬远浦归心切,雁觑平沙落势遒。夕照卦村渔唱起,晚钟出寺茗烟浮。晴岚山市宜沽醉,莫待江天暮雪稠。”唐代杜牧,宋代米芾,五代张松龄,宋代柳永等等,都留下不少关于潇湘的题咏,潇湘从来就是诗化了的祖国河山,成了湖南的雅称。

萍岛:

永州城北8华里,潇水和湘水汇合的地方,有一个小岛,原名频洲,又名萍岛、浮洲。这里四面环水,高洁幽静,环绕一周,约600余米;岛上古木参天,竹蕉繁茂,风光旖旎。柳宗元写的《湘口馆潇湘二水所汇》诗,记叙了频岛风光。传说,很早以前,这里是一个大仅一弓的沙洲。湘水从西,潇水从南奔腾而来,每当春雨瓢泼,洪水暴涨之时,便把此洲吞入腹中。皇娥女英,沿河而上寻找虞舜,路过永州时,正逢大水茫茫,艄公不慎,船只触滩摇震,女英抛下罗巾一块;龙神得报,慌忙放出三只金鸭,将洲高高拱起,从此这个萍岛,便随水浮沉。水涨洲高,满头珠翠。

这里地处潇湘二水汇合口,往来船只如梭,风帆与洲中竹林相映,橹声与洲上鸟语共鸣,诗情画意,风物宜人,故有“萍洲春涨”之称。它系永州名胜之一。潇湘八景中的“潇湘夜雨”指的就是这个地方。萍岛上过去设有潇湘祠和供发蒙读书的湘口馆,清光绪年间,王德榜等创建频洲书院于此。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湖南乡试,频洲书院学生有八人考选贡生。自此频洲书院之名益盛系永州八县的最高学府.辛亥革命后改为频洲学堂。古代建筑现大部分已拆除改建,但学校中心的石板古道,仍青光锃亮,萍岛两边金桂绿叶满枝,与吊竹古樟并茂.高楼大厦掩盖在绿荫丛中,春花秋桂,浓香远溢,沁人心肺。站在洲头望湘江奔腾北去,仰视蓝天,乱云飞渡,使人浮想联翩,留连忘返。

迥龙塔:

迥龙塔建于明代万历甲申年(1584),塔高37.25米,简体砖石结构,平面八角形,外观七级,里面五层,塔身中空。挺拔雄伟,屹立于永州市城北潇水东岸。塔为邑人左佥都御史吕藿倡建。底层门额行书“迥龙宝塔”为钦差巡抚湖广右佥都御史闽人陈省所题,塔身腰身檐斗拱结构造型保存了宋代建筑艺术遗风,为湖南省重要的砖塔之一。

永州城北约两华里的潇水东岸,屹立着一座古塔,磴居危石,高凌碧汉。这就是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迥龙塔。传说,在明朝以前,永州经常阴雨连绵,潇水洪峰瀚漫,白浪滔天。或说是孽龙兴妖作怪。洪水每年不知要夺走多少人的生命财产,老百姓苦不堪言,求神拜佛,都无济于事。因而当时永州人烟稀少,田园荒芜,直到唐元和年间,据传是柳宗元写了 塑螭文》以后,灾情才有所减少;到明万历甲申年间(公元1584年),邑人钦差巡抚操江右佥都御史吕藿,捐金建造了这座宝塔,“回”住了孽龙,镇住了水患.这才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现今塔的最下有钦差巡抚湖广右佥都御史闽人陈省题书“回龙定塔”四个行书大字。

迥龙塔作八角形,上小下大,高27.25米,下层宽5.67米;塔身五级,三、四两层各加腰檐一层,因而外表为七级。下层为青石造作,无斗拱饰物,仅在顶部砌出线道一层。从第二层以上均系大条青砖及砂石砌成;每方均设有卷门,卷门两侧砌有假窗,檐部设有斗拱。第一跳头上为瓜子拱,每朵之间,间作鸳鸯文手;第二跳头上置檐头,檐角徐徐翘起。斗拱或腰檐斗拱顶部有一定的空间平面,可由卷门走出塔身,沿塔绕行。塔顶置覆钵,其上置铁相轮。铁相轮上放有一宝葫芦。塔虽系明代建造,但尚保存宋代建筑手法。塔身雄伟,结构精巧,匠心独运,为我省少见的古代建筑。塔身中空,每层有石级,可绕行至最上层;登上塔顶,纵目远眺,云蒸霞蔚,山峰连绵,一碧潇水,环绕塔前;河上孤帆远影,两岸奇石嶙峋,市区全貌,及“潇湘江夜雨”的旖旎风光,尽收眼底。

7. 周敦颐故里风景名胜区

仙姑故里:何仙观遗址位于富家桥镇大仙观村虎形山下,相传是“八仙”之一何仙姑的故居。

周家大院:位于永州市零陵区富家桥镇涧岩头村,迄今较为完好的保留了自明清以来的6处大型宅院群和院落。周家大院因聚族而居于大院里的世代子孙均为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的后裔,故名谓“周家大院”。

怀素景区:位于永州古城中心,潇水东岸。该景区东临市博物馆,南至永州三中,西靠潇水,北临潇湘中路,占地1500亩,主要以历史文化古迹为重点,以纪念唐代著名书法家怀素。主要景点有:永州博物馆、怀素园、竹城城标、武庙、法华寺、永州文庙、东门城墙。

8. 周敦颐濂溪先生由来

两人没有关系,只不过名字差一个字而已。

周敦儒是电视剧《武林外传》人物。曾认为师弟祝小芸想当衡山派掌门而大打出手。

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周敦颐是北宋五子之一,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

依据古代湘商崇祀周敦颐现象:追认周敦颐为湘商文化春王

2018 年、2019年,为筹备纪念近现代湘商文化始祖王船山圣诞400周年,我查阅了部分湘商史料,发现周敦颐、王船山、黄兴、蔡锷、宋教仁等都曾是一些湘商会馆崇祀的对象。这是一个有意思的、值得关注的现象。据说,湖南大三湘茶油董事长周新平几年前就在衡阳给周敦颐塑了像,崇祀周敦颐,可谓是在“先知先觉”之中继承了古代的传统。

一般说来,会馆起源于明朝,盛于清朝民国。会馆究竟源自于什么时候,目前尚无定论。明末刘侗《帝京景物略》认为,会馆起于明嘉靖、隆庆之间。清末周寿昌、民国瞿兑之认为,汉代郡邸是会馆前身。何炳棣《中国会馆史论》、周美均《中国会馆志》、王日根《中国会馆史》都认为会馆源自于永乐年间。

讨论会馆的类型,可分为衿绅会馆、移民会馆、商帮会馆、行业会馆、军人会馆等。因此对于湖南人而言,还有具有鲜明特色的湘军会馆。在实际运作之中,这种分类也不确切,各种群体的力量是混杂的。

以下以此分类介绍各类会馆中崇祀周敦颐的案例。

北京永州会馆,曰濂溪祠,祀周敦颐。最先开始应当属于衿绅会馆,并且以衿绅力量为主,逐渐加入了湘商力量。清嘉庆五年(1800 )创建,永州人认为此宅院“科举不利”,于光绪六年(1880)另建,2012年前后拆除。

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大量湖南移民迁入四川(含重庆),永州移民修建有永州会馆。永州会馆,一般称作“濂溪祠”、“濂公祠”、“濂溪庙”、“濂溪书院”。完全说是移民会馆也不妥当,明显有证据指向湘商也参与其中。

重庆湖广会馆,曰禹王宫,内有“濂溪祠”,为永州分会馆。湖广会馆,始建于清康熙年间,重修于道光二十六年( 1846)。禹王宫正殿的脊梁上刻有“楚省两湖十府绅粮士商捐资重建,大清道光丙午岁律中中吕月彀旦”,另外一处刻有“湖广阖省士民商贾等捐资培修永远巩固,大清道光二十四年岁次甲辰嘉平月彀旦”,禹王宫后殿一石拱门上镌刻有“濂溪祠”。据此可知,湖南与湖北十府的绅、粮、士、商四大群体参与了禹王宫的捐修,十府之中有永州府,因而内有永州人的濂溪祠。

目前,将重庆湖广会馆视为移民会馆,但是据道光年间的镌刻文字,可知有湘商参与。

蓬安县濂溪祠

大足县、南溪县渠县营山县蓬安县、仪陇县高坪等地的濂溪祠(濂公祠),为永州移民会馆。清同治《渠县志》云:“况吾楚人之屡承教泽,岂以移居于蜀而遂忘故土之大贤乎?故凡散居川中者,莫不立庙塑像崇拜 。”据《大足县志》(民国三十一年重修)记载,民国二年,大足有4 所濂溪祠。铜梁也有濂溪祠,据《铜梁县志》记载,铜梁的濂溪祠是永州士民李、周、刘、柏四姓所建。

营山县回龙镇濂溪祠始建于清康熙年间,道光十年(1830)重建。濂溪祠,主祀周敦颐, 坐东朝西,原由正堂、中堂、山门、戏楼、厢房及左右凉亭组成。

在商道上,明显为永州商人修建的永州会馆——濂溪祠,屡见不鲜。

先谈汉水商道上的濂溪祠。襄阳是汉水商道上的重镇,樊城湖南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同治年间由士、商、军捐资重修。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刘长佑等捐款。主祀周敦颐,配祀财神、水神。陕西兴安安康县,是进入陕西的门户,在汉水南岸有“濂溪书院”,建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是以永州商人为主体的湘商的会馆。大殿主祀周敦颐,庙门题额则为“濂溪书院”,两侧门楣上有“爱莲”、“濯缨”。陕西石泉县禹王宫,清乾隆年间修建,是湖广会馆。据民国《石泉县志》记载,禹王宫主祀大禹、周敦颐。可知,禹王宫属于商帮会馆。是否为永州湘商专建,有待考证。

在湘江——桂江商道上有不少濂溪祠。桂林有湖南会馆,原名濂溪书院。据道光十五年(1835)《濂溪会碑记》,乾隆四十七年(1782)由在桂林为官的常德籍贵中孚创建,为 衿绅会馆。嘉庆三年(1798)由湘商廖百奎、颜永洲等人增修,改为湖南会馆。会馆内有濂溪阁,主祀周敦颐,每年六月初七日周敦颐诞辰日,在桂林是湘籍人士一起祭祀祭祀周敦颐。

兴安县的湖南会馆也叫湖广会馆,又名濂溪祠、周子庙。道光《兴安县志》云:“湖广会馆,在城外上水关,国朝雍正二年建,祀关帝、文昌及周濂溪先生,旧曰濂溪祠,嘉庆八年邑人何登嵀倡募重修。”

在沅水商道、湘黔滇商道上也有濂溪祠。贵阳市湖广会馆,原名三楚宫,始建于清顺治年间,雍正元年(1723)增修,乾隆七年(1742)又建濂溪祠于院内,主祀周敦颐。濂溪祠旁建爱莲书院。道光二十四年(1844),湘籍的贵州巡抚贺长龄、贵州布政使李象鹍重修爱莲书院与濂溪祠,并将其更名为两湖会馆。同治年间,又更名湖南会馆。

贵州凯里下司古镇禹王宫

在湖南省内,湘潭十总有濂溪祠,靖州有濂溪宫,洪江区有濂溪宫,是永州商人的会馆,主祀周敦颐。

对于湘军会馆而言,典型的有南昌湖南会馆和西安湖广会馆。湘军会馆,由湘军将领主建,湘商参与其中。南昌湖南会馆,创建于同治六年(1867),内设濂溪夫子殿、全楚昭忠祠、魁星楼等。濂溪夫子殿,主祀周敦颐。西安的湖广会馆,始建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为湘籍的陕西布政使李星沅、陕西按察使罗绕典等创办。同治九年(1870)至光绪二年(1876)扩建,主体建筑禹王殿、楚善祠等。楚善祠,主祀屈原、周敦颐。

以上并非胪列所有的史料,只是简略举例,以此阐述明清时期湘商崇祀周敦颐的现象。崇祀对象,一般是被认为的乡土神灵、圣贤。朱熹被徽商追认为精神领袖、保护神,因此徽商会馆都崇祀朱熹。各地的各种湖南会馆、湖广会馆以及各府、县会馆,都有崇祀对象。大禹,是湖南、湖北共同的崇祀对象,因此湖南会馆、湖广会馆大多称作“禹王宫”。上海湖南会馆,最先是主祀长沙瞿真人,后来又入祀黄兴、蔡锷、宋教仁。永州的湘商会馆,称作“濂溪祠”、“濂公祠”、“濂溪书院”,主祀周敦颐,每年六月初七报赛,久而久之,周敦颐又扩大为全省乃至全楚(湖南、湖北)会馆崇祀对象之一。

依据史料进行分析,商帮会馆、行业会馆相当于今日异地商会、行业公会。崇祀乡贤、乡神,以为保护神,其目的是内外立法,制订程式、契约,由此建构利益共同体,上属精神,规范人心,捍卫自身权利,宣示自身形象等。永州的衿绅、移民、商帮崇祀周敦颐,其目的在此。对于永州商帮而言,周敦颐确实是一个契约符号,通过此符号达成共识,对内是签订一致同意的契约,对外是建立互信共享的承诺公示。

周敦颐作为一个道学家,被推崇为宋朝道学开山祖师,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封宣奉大夫,嘉定十三年(1220)谥元,故称元公。后又被 南宋理宗淳佑元年封汝南伯,元朝仁宗延祐六年封道国公,从祀文庙。明代宗景泰七年封其后裔十二代孙周冕世袭五经博士,延至清末四百余年共封十三位五经博士。

二程是周敦颐的弟子,朱熹是再传弟子,周敦颐作为道学开山祖师,地位最高,也为各界所承认。一位地位如此显赫、崇高的永州乡贤,进入永州商帮会馆成为崇祀主神,是理所当然的。

为什么呢?中国古代有一个传统,法力、地位最高的神灵是食物链的顶端,驾一驭万,统帅群神,自然被崇祀为主神,或曰保护神。在梅山地区,法力最大的梅山教师公被崇祀为“地主菩萨”,相当于保护神,与有功德于子孙的祖宗“家主菩萨”并尊。自己可以不厉害,但菩萨要厉害,并且能提供保护,而战胜他者,首先是要菩萨厉害得超胜他者,否则何以提供保护?

在当时,商帮会馆的主神也是保护神。可知,周敦颐是永州商帮的主神、保护神。

周敦颐作为永州商帮的主神、保护神,除了达成契约共识以建构共同体与超胜他者、提供保护外,还有一个功能,即教化永州商帮群体,提供具有宗教性的价值依据。

商人,有宗教性的教化需求。这一点,向来为学术界所忽视。著名学者余英时受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影响,讨论中国商业伦理的近世化,援引禅宗、道教的世俗化改革精神,实则忽视了儒家地域化教化传统。儒家地域化教化,一是祖先崇拜,二则是乡贤、乡神崇拜,具有近世的宗教世俗化内容。

商人赚钱,似乎是一件十分简单的事情,其实不然。商人也是人,一是需要被承认,二是需要自我修炼而持有理性(资本精神),三是外在立法以建立规范,四是内在立法确证精神归属,获得终极价值关怀,否则,内心焦躁不安,也会是商业活动之中惨败。如发财了,不持有理性,无法克制欲望,纵欲、赌博、吸毒,最终倾家荡产。商人群体崇祀一个主神,有此目的,可谓神道设教、人文化成。

商业活动,依靠欲望刺激,这是动力。但是欲望会无限膨胀,人的肉体跟不上这个进度,也要运用理性进行合理调节,并且解决灵魂问题。

中国历代追求“不朽”(不死),是人类的普遍性共通追求。考察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子子孙孙永宝用”,可知追求名利、实体之“可久可大”是千百年来的意愿。商人也一样会追求“不朽”。私有产权永久性,利益与欲望的无限扩张,追求不死,这是激发商人不断创造财富的保障与精神动力。

商人崇祀的神灵,是上天给商人的承诺与保证。

人人都晓得,不死,或者继承人世代忠于使命,可以保证自己权利不受侵犯,意志不断延续。当然,肉体不死,是不可能的,顶多长寿。世俗经验也告诉我们,长寿可以战胜邪恶,有更多的机会保障自身权利。但是,长寿也只是暂时性的,如何建立制度,忠于自己的子子孙孙(徒子徒孙)世代勿替,这才是关键。

在全球范围内,将企业交给子孙,使得自己的事业永世传承,这是一个普遍性的共同意志追求。理想毕竟只是理想,现实是不确定性的。

怎么办?通过崇祀一个神灵,灵魂得到拯救。

我想,这是周敦颐在永州商帮群体之中的宗教性功能。

前已述之,周敦颐是永州商帮的崇祀主神,后来逐步扩张到湖北、湖南商帮群体。如何界定这种现象呢?我依据春秋公羊学传统,追认周敦颐为湘商文化春王。

日本商道的开山祖师为石田梅岩,他是心学家,由此使得日本商道具有心学特质。像稻盛和夫,被推崇为日本经营之圣,其心学特色也是学界、商界所共知的。

日本不是中国,中国不是日本,文化土壤不同,中国商道伦理不能简单地抄袭日本。

湘商文化的建构,是具有“十方”性的,需要不断补充内容。周敦颐的道论、诚论、乐论等思想,可以为湘商文化提供价值依据。虽然周敦颐并无经济学方面的阐述,但是却被湘商崇祀,可以追认为 湘商文化春王。

为什么是湘商文化春王呢?周敦颐教程颢、程颐兄弟寻孔颜之乐处,感受春意,直接上达性天。张晚林教授也说,“寻孔颜之乐处”是周敦颐思想里面的宗教性向度的呈现。也有周敦颐的语录,说周敦颐窗前草不除,有“自家意思”,这是“春意”(生意)。据周敦颐的弟子程颢、程颐的揭示,周敦颐教人“观天地生物气象”。程颢说:“‘天地之大德曰生’,……万物之生意最可观,此元者善之长也,斯所谓仁也。人与天地一物也,而人特自小之,何耶? ”《程氏遗书》卷六:“静后,见万物自然皆有春意。”《程氏粹言》卷二:“观物于静中,皆有春意。”《程氏粹言》卷一云:“观生理可以知道。” 卷二云:“天地生物之气象,可见而不可言,善观于此者,必知道也。” 意二程兄弟的“静观”,出自周敦颐的“主静”说,为“周茂叔看”。周敦颐《太极图说》云:“ 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周敦颐“主静”的修养工夫在其《通书》等著作中多有阐发,姑且不赘述。

元,周敦颐被尊谥为“元公”,是宋朝道学之“元”。在易学里面,有元、亨、利、贞。在公羊学里面,还有“大一统”说,“元年春王正月”,以元正始、以元统天。春,是乾阳真几。 作为四序之“春”,在中国文化里被认为是生命力或生机的象征 ,即“春生夏长秋杀冬藏” 。儒、释、道三家,对“春”皆有其自家之诠释。禅宗有“枯木 逢春”的公案。一般来说,宋朝儒家讲“仁”是宇宙生生不息的本体,如朱熹说仁是天地生物之心。春,正是“仁”的呈现形式。春意盎然、生意盎然、生机勃勃、春机、生意,乃是“仁”的本意。周敦颐的粉丝、湖湘学派 创始人胡安国认为,认为“元”的体是 仁,是仁人之心,“ 元,即仁也;仁,人心也”,“元者何?仁是也。仁者何?心是也。建立万法、酬酢万事、师驭万夫、统理万国,皆此心之用也”。他以“ 仁”作为连接天道之“元”与人道之“心”的中介,以仁体元是证实天道的“生意”(春意)。到了朱熹那里,“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明理学家的境界是“寻春问柳”(寻花问柳),也就说,是春境(春天般生意)。古代,将经商称作“生意”,确实是蕴含着深刻的哲学道理,也体现出了经济活动的本质。周敦颐教人寻孔颜乐处,感受“生意”(春意),可以由此转入经济活动话语体系,经商(做生意)也是“以仁体元”,即是治国安邦的要求,也是上达性天的路径。 也可以说,春意(生意)是经济宪法正义的依据。

王船山与周敦颐不同,王船山有现代性经济学的阐述,又在近现代被追崇为湖南精神始祖,是近现代湖南人的精神领袖和合法依据,不少湘商推崇王船山思想并运用于实践,因此,王船山作为近现代湘商文化始祖是当之无愧的。公羊学有三王之道,可追认屈原为湘商文化明王;周敦颐为湘商文化春王,范旭东为湘商文化文王。 中国近现代化工之父范旭东创办数家民族化学工业企业和民间化学研究机构之后,亲自立法,手订“永久黄”事业团体四大信条,可谓湘商企业文化立法,故谓之文王,即立法之王。文,外在的礼法制度也。

纵观中国古代史,任何一个学派都是经过数代人的努力建构出来的。湘商文化的自觉意识,自明清以来不断“生发”,而今为盛,也是到了成熟的时候了。我深信,在未来不久,湘商文化会有一个自洽的理论体系。

说一个题外话,在古代,不论东方,还是西方,因为理性不足和人的超越性证成,存在压制金钱(市场)和鄙视商业的现象,也使得商人处于最差等级的社会地位当中。古今中外,有无数谴责金钱的文学作品。这是历史的“命限”。在工业革命之后,科技工具提高了效率,“量产”实现了物质的丰富性,而思想家也认识到了金钱(市场)的“属性”,也设计出了制衡金钱(市场)的制度。虽然制度并不十分理想,但是也只能做到这样,未来可以更好。理性地说,不太坏是无可奈何的底线,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据目前的经验,资本精神,是一聚一散的辩证精神。不聚,动力不足;不散,动力消失。王船山说:“大贾富民,国之司命也。”这是看到了聚财的“生意”(春意)性。公羊学之尊王进夷,散财,是目前资本家们的核心大事。

黄守愚于湘水之畔阙一庐

夏历己亥十一月二十二日夜初稿

西历2019 年12月17日

夏历己亥十二月初八日午时修订

西历2020 年1月2日

(本文依据本人在2019 年12月16日举办的“理学道州”第十届周敦颐国际理学文化旅游节的“周敦颐学术思想与理学之乡”高端论坛上发言整理和补充而成。)

|来源:天下成均

江头村,探寻周敦颐后裔!

跟着我的脚步

会着迷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1017年―1073年),原名敦实,别称濂溪先生,因避宋英宗旧讳改名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北宋五子之一,程朱理学代表人,今湖南道县人。北宋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文学家,学界公认的理学鼻祖。,称“周子”。

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淡泊明志,平生酷爱莲花。周敦颐任星子知军(相当于市委书记兼市警备区书记),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上荷花。每当茶余饭后,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散文《爱莲说》。也有一说,爱莲说是从湖南衡阳西湖凤凰山下的一池莲花开始的。因周敦颐5岁丧父,随母亲投靠衡阳的舅舅郑向,郑为龙图阁学士,为饱学之士,很赏识仁孝聪颖的周敦颐,见周敦颐喜欢莲花,就在衡阳老家建了一座亭子,挖了一方池塘,种上满池的莲花,让周敦颐在此间读书 。周敦颐对于君子人格的界定,对于莲花与儒家品质的关联,就是从这儿开始的,所以说周敦颐的人格基本上在衡阳舅舅家的荷塘边完成了。

桂林灵川县九屋镇江头村则是明洪武元年,周敦颐的后裔从湖南道县迁到这里居住,距今已有640多年的历史

这里是目前有关周氏家风和文化积淀最深厚的地方,也是有关周子家族故里保存最完整的地方。

江头村一个年代久远、拥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古村落,直至今日,这里依然人文荟萃,民风淳朴。江头村古建筑群的规模很大,却给人一种简朴而文雅的感觉。建村历史已有800多年,现有180余座620多间砖瓦结构民居,其中60%以上属明清时代建筑

该村至今仍保存有门第匾额和皇帝诰封挂匾200多块,在这里可以看到清代奇特的“闺女楼”、“公子床”、“秀才街”、“举人巷”,以及明代村民为防御敌人进攻而有意构造的“迷宫”巷道。据史料记载,明清两代该村人才辈出,灿如繁星,在乡试、会试、殿试中榜上有名,先后有百余人考中秀才,160多人出仕,受皇朝诰封30余人。出仕者担任的职务上至代理两江总督、布政使、按察史,下至知县、县令,任职地方北到黑龙江辽宁,南抵广东云南,东有江苏山东,西至四川西藏,中达河南湖北,遍及全国。

专注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场民宿农家乐经营者服务,任性打造产业链对接,缔造一个全方位的社交平台!

再不疯狂就老了,敬请关注微信 weimeicountry(唯美乡村)获取最新乡村信息。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一切尽在掌握!

返乡的青年、中年、企业家,乡村欢迎你们回村,父母亲等待你们回家,“返乡互助”助你一臂之力。你们回家了,乡村才有希望!返乡创业看起来美做起来难。怎么办? 关注"返乡互助"微信公众平台:fanxianghuz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