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博物馆

庐山博物馆

庐山博物馆是毛泽东在庐山期间曾住过的地方,人称芦林别墅。因房号是1号,故亦称“芦林一号”。别墅1961年兴建,单层平顶,中有内院,总面积2700平方米。1984年改成博物馆馆址。馆内藏品反映了庐山历史文化的辉煌,有当地出土和及从外地搜集的古代青铜器和历代陶瓷,有唐宋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米芾、黄庭坚等在庐山的手书碑拓,有明清著名书画家唐寅、郑板桥、朱耷的字画卷轴,最珍贵的则是《五百罗汉罗图》,血书《华严经》和水晶佛珠,皆属国家一级文物珍品。

博物馆内展出历代名瓷中的精品,有汉代的青瓷、唐三彩、宋影青瓷、明青花瓷、清逗彩瓷,特别是明清代的展品,都柔润细腻,非常精美。

庐山博物馆位于庐山芦林湖畔,九奇峰下,三面环山,背倚芦林湖,风景秀丽,幽绮胜绝。这是毛泽东同志在庐山期间曾住过的地方,人称芦林别墅,因为房号是一号,故亦称“芦林一号”别墅。始建于1960年,占地面积达20000余平方米。院内林荫蔽日,花香袭人,草坪如茵,不乏珍稀花木,如加拿大铁杉、日本金松、水杉、千头柏、云锦杜鹃等,还有喷薄鹿泉,溅洒水花,显得清静雅然。

芦林一号别墅包括主楼和附房,主楼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单层平顶,是一栋具有民族风格、中西合璧的四合院,平面图像个“回”字。中央是露天内院,沿围回廊,四周的厅、堂、房间,相配有致,宽敞的开放式和封闭式的外廊,与房间相通,外廊的一端,连接着一个八角型小楼阁,是休息亭。主楼外观平淡简朴,然而,墙体与房顶为钢筋水泥构建,可抗拒五百吨炸弹;房间宽敞高大,其中的政治局会议厅高达十米,可兼作舞厅和放映厅;房门厚重,隔音防弹;另有地下通道,直通院外。院内的环行车道,使汽车可直达前后门。这是一座专门为毛泽东同志设计建造的别墅,主楼配有毛泽东同志卧室、-卧室、书房、会客室、会议室、小厨房、餐厅及卫士医护人员休息室等。主楼之外,还有附房多处,包括食堂、锅炉房、警卫哨房二栋、门房,以及在芦林湖岸上的游泳更衣室。

1961年0中央庐山工作会议和1970年0中央九届二中全会期间,毛泽东同志曾在此别墅工作、休息和居住。特别是九届二中全会期间,毛泽东同志在此多次召开政治局等小型会议,找-、陈伯达和其他一些中央领导人谈话,粉碎了-一伙抢班夺权的阴谋。毛泽东同志在庐山的室内照片,绝大多数都是在芦林一号别墅拍摄的。毛泽东同志离开庐山后,这栋别墅由部队看守,并封闭起来。1985年,这里改作庐山博物馆馆舍,正式对外开放,供游人参观,沿续至今。

庐山博物馆成立于1972年,1985年迁入芦林一号别墅后,按原貌恢复陈列毛泽东同志卧室和浴室、-卧室和浴室,制作了会客室、政治局会议厅、前后门、书房、餐厅及卫士医护人员休息室的说明牌,举办了毛泽东同志在芦林一号图片展、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庐山图片展、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庐山的题词陈列等,还专辟一室,将蒋介石、宋美龄留在美庐别墅内的文物、礼品精品和民国时期其他名人在庐山的文物进行陈列展览,其中有蒋介石用过的“蒋”字瓷盘,宋美龄的象牙柄扇,以及蒋介石五十岁辰时,官僚们赠送的佩剑和铜砚。因此,参观芦林一号别墅不仅能对毛泽东同志在庐山的活动有个详细的了解,同时还能较深刻的认识民国时期,所谓民国政府“夏都”的历史实物。

除此之外,庐山博物馆还陈列了当地出土的和从外地搜集的古代陶器、玉器、青铜器、金石篆刻、历代钱币、 晶珠宝、工艺珍品和其他玩具。

1993年,为了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在芦林一号别墅外侧,芦林湖北端依坡修建了庐山毛泽东同志诗碑园,整个诗碑园置于青峰秀峦之中,典雅明快。诗碑园于1993年6月底竣工,占地面积为4400平方米,由主碑亭、副碑亭、东西厢廊组构而成,均为石结构,显得庄重稳健。碑上镌刻着毛泽东的手迹《登庐山》、《题仙人洞》和多首古诗。

庐山毛泽东同志旧居和毛泽东同志诗碑园是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也是庐山风景名胜区内的重要人文景点,自1985年对外开放以来,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20多万人次。-、李鹏、-、-、-等数十位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先后来此参观并题词。

用时参考

1个小时

交通

1.从庐山风景区大门步行可至,路程约2公里

2.可乘坐庐山风景区内观光车前往

门票

包含于庐山风景名胜区门票内

开放时间

周一-周日(10:00-18:00)

景点位置

江西九江庐山区芦林路1号

庐山博物馆旅游攻略 参观庐山博物馆的感悟

1. 参观庐山博物馆的感悟

庐山景点:含鄱口、三叠泉、五老峰、芦林湖、锦绣谷、仙人洞、碧龙潭、庐山博物馆、牯岭、庐山会议旧址、天合谷等。一年四季到庐山旅游都能欣赏到优美的风景,尤以夏季最佳。夏秋季(6-10月):夏季庐山凉爽如春,三叠泉下瀑布飞泻,好不惬意;7-9月变幻无穷的气象景观,如云海、瀑布云雾、佛光等。

2. 参观庐山博物馆的感悟作文

不隶属于九江博物馆。

庐山博物馆是江西省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文化处属地方综合性博物馆,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牯岭东谷,占地面积二万余平方米,馆藏丰富,以陶瓷、书画为主。

2009年5月,被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2018年9月18日,被中国博物馆协会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截至2019年,庐山博物馆有藏品数量5308余件/套,珍贵文物1459件/套。

3. 参观庐山博物馆的感悟怎么写

在祝允明《楷书东坡记游卷》《记游庐山》中说苏轼一生中和庐山有四次结缘:

第一次英宗治平三年(1066),苏轼护送父亲苏洵的灵柩,自开封回故乡眉山,路过庐山(九江),时年三十一岁;

第二次神宗元丰七年(1084),苏轼奉命自贬谪地黄州移住汝州,途中前往筠州看望弟弟苏辙,期间路过庐山,时年四十九岁;

第三次哲宗绍圣元年(1094),苏轼被贬岭南,路过庐山,时年五十九岁;第四次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苏轼自儋州北归,路过庐山,时年六十六岁。在这四次庐山之行中,第一次和第三次,由于心情沮丧,不适合进山游玩;而第二次和第四次,都是在结束流放生涯后来到庐山,心情舒畅,故而能够饱览山川秀色。

只是,第四次来到庐山,苏轼已经年老体衰,只是简单地旧地重游,并没有留下诗文。

4. 庐山博物馆观后感

中秋庐山免费景区有以下:

1.庐山博物馆,位于庐山芦林湖畔,九奇峰下,三面环山,背倚芦林湖,风景秀丽,幽绮胜绝。人称芦林别墅,因为房号是一号,故亦称“芦林一号”别墅。

2.庐山碧龙潭,位于江西九江市庐山小天池东北面,九江市南郊。该景区全长2000余米的山谷,有自然景点30多处,风景奇特,原始、幽静、群峰峥嵘,峭壁悬崖,云雾飘渺,水清甜爽,山绿诱人,石怪有形,双瀑似蛟龙出岫,潭中二龙戏珠。

3.长岭,庐山脚下鄱阳湖畔的一座高百米的小山,今天的长岭正式名称为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海会镇长岭村,一座再普通不过的小村庄,似乎没有多少人知道长岭的历史,岁月的尘埃掩藏了长岭曾经繁华的千年往事,即便是本地人也几乎忘却了长岭还曾经是一座千年古镇,是鄱阳湖流域著名商贸古镇之一,但和我的家乡青山千年古镇一样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衰落了。

4.庐山天合谷风景区,紧连含鄱口, 是含鄱亭下方的一处谷地,地型呈梯形。东傍五老峰,西邻太乙峰,汉阳峰,北依含鄱口,为庐山三大主峰环抱,正南朝向。鄱阳湖水烟云腾起,在天合谷贮存,这里景象一日之内,起伏变化颇大。时而轻烟飘忽,时而雾满山谷,云开时,日出东方,云霞灿烂,看郡鄱阳湖水天相连,观天合谷幻化烟霞。

5. 参观庐山观后感

宋代大诗人苏轼苏东坡的一首《题西林壁》七言律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平。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字面意思是说,之所以没有认识庐山真实的样子,是因为站在山中,看不到庐山的全貌,只看到了横看的山岭,侧看到的山峰。这两方面 都不是庐山的全貌。那么,如何才能看到全貌呢?只有跳出山外,站在高处俯瞰全貌,全能真正认识庐山的真面目。

这是一首典型的哲理诗。诗人表面是在写景,实际是在说明一个道理,既:人对事物的认识无不具有相对性,都不可避免地带有局限。只有摆脱了局部经验的限制,才能认识事物的全貌。

由此想到与苏东坡同时代的大家朱熹。他有一首《观书在感》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名字是观书有感,全诗却不着一个书字。诗人把书比喻成半亩方塘,打开一本书犹如打一面明镜般的水面,天光云影,清澈的流水皆因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比喻书里面的知识犹如清澈的活水源源不断。

读此类富有浓郁哲理情丝的诗词,不仅能给人以思想上的陶冶,情操上的熏陶,而且在哲学道理上也能够得到启迪。由此不得不佩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炉火纯青的艺术构思。

6. 参观庐江名人馆观后感

奋战96小时,出警411次,辗转5个乡镇,行程600余公里,解救和疏散群众2655人。这是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教导员陈陆交出的抗洪答卷,而他年轻的生命也永远停留在7月22日的滚滚洪流中。

面对水与火、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陈陆用生命注解人民至上。

陈陆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和地方忠诚履职,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用生命践行了“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铮铮誓言。

我们要向陈陆同志学习,立足本职岗位,克服“不容易”、挑战“不可能”,在风吹雨打中练就担当的“宽肩膀”和成事的“真本领”,用实际行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7. 庐山抗战博物馆观后感

七律·游庐山有感

一段传奇演到今,几多情爱白云深。

青莲瀑布银河旱,牯岭人潮沧海寻。

惊世幽居风韵在,漫山宝树影姿参。

春秋冉冉桑田事,惟有清凉不变心。

几年前去庐山游玩,印象最深的是去看了一场电影“庐山恋”。牯岭镇上的电影院轮翻播放的就这一部电影,还不少人看,影片中的背景都是庐山的有名景点。

记得当时我们时间紧,我是冲着那句“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瀑布去的,走了半天到了跟前,非常失望,瀑布变成细流了,根本沒有了气势。

被称为“云中山城”的牯岭镇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商铺,餐饮店鳞次节比,可是看着山夫们负物上山的艰辛,我真的有点都吃不下去那饭。

“美庐”一带的避暑别墅群,几十年过去了,还保存完好,料想当时有钱人家的日子过得还是蛮惬意嘛。

另外还去看了那三棵宝树:两棵柳杉,一棵银杏,据说有上千年的树龄,但一路上走来于我来讲都是宝树,许多参天大树,酷暑时候来这里感到清凉无比,不愧为避暑胜地!胜地

8. 游庐山博物馆心得体会800字

1.我真的感受到了博物馆的奇迹以雄伟,初一军训的时候,我们参加了博物馆,让我感觉深深地投入在其中,博物馆里边的各种文物让我们深深留恋以及欣赏我们,非常感叹古代人民的智慧!

2每一件都是历史的回忆,每一件都让自己值得去追寻,他们展现着不同的色彩,不同的时机,让我们深深的去追随着他们历史所有的记忆!

9. 参观庐山心得体会

它是以庐山的景来论说人世间的事,极具哲理性。其意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从诗人的“不识庐山 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这两句诗中,让人感觉到诗人在借景观世事,启发人们认识一个哲理,同一件事情,由于地位不同,所看到问题的出发点就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不一样,都有它的片面性。要弄清真相与全貌,就必须,放开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从全局的视野去看事情。

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扣游山来谈论他独特的感觉,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让人感觉自然。它同时告诫我们,对待任何事情都不要被事情的表象所迷惑,而是要纵观全局,登高望远的去理解,去分析它的本质,以便做出自己正确的判断。

庐山味道:“沿着冰川去研学”庐山地质遗迹展在庐山博物馆展出

庐山味道:“沿着冰川去研学”庐山地质遗迹展在庐山博物馆展出

江西省庐山博物馆和江西省地质局九一六大队共同主办的“沿着冰川去研学”庐山地质遗迹展,金秋十月正在庐山博物馆展出。展览以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为展示内容,引导观众沿着庐山冰川遗迹探秘,开展丰富多彩的地学研学活动。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研学路线的主要研学内容,包括角峰、冰斗、U形谷、冰窖等古冰川地貌与上更新统、中更新统、下更新统冰碛泥砾。古冰川地貌主要分布于庐山山上,冰碛泥砾广泛分布于庐山山麓地带,展览引起了广大观众的浓厚兴趣。

庐山味道:“沿着冰川去研学”庐山地质遗迹展在庐山博物馆展出

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1931年首次在庐山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1937年完成《冰期之庐山》一文,为我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奠定了基础。1978年,中国地质学会在庐山召开了全国第四纪冰川及第四纪地质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考察了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一致认为庐山是中国第四纪冰川发育的典型地区,是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的奠基地。

庐山味道:“沿着冰川去研学”庐山地质遗迹展在庐山博物馆展出

本次展览旨在弘扬科学精神,传播庐山地学科学知识,使广大观众更多地了解庐山、探索庐山、研学庐山,激发青少年朋友的科学梦想和科学志向,推崇科学风尚。

文:庐山博物馆

来源:#庐山旅游# 庐山味道

庐山旅游:庐山旅游景点推荐

庐山旅游:庐山住宿温馨提示

庐山旅游:庐山的特色美食

博物馆文物介绍——山东博物馆的银雀山汉简

银雀山汉墓位于山东省临沂故城南1公里的两座小山岗东西对峙,每年春夏之交,山岗上的灌木丛就开满形似飞雀的小花,东边的呈黄色,西边的呈白色。两座山岗因而得名金雀山、银雀山。1972年4月,蒙山沂水环抱的临沂故城春意微暖,此时的季节,城南山岗上的“小飞雀儿”还没有露头,在银雀山上正在开展的一场施工建设唤醒了山岗下沉睡2000年的国宝。建设部门在施工中发现了之后被命名为银雀山1、2号西汉墓的古代墓葬。

银雀山汉墓出土有竹简、漆木器、陶器、铜器和钱币等,以竹简最为珍贵。考古人员在古墓群发现的大量竹简,其中有中国古代四大兵法《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和《墨子》《管子》《晏子春秋》《相狗经》《曹氏阴阳》等先秦古籍。尤其是失传1700多年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的同时出土震惊海内外,《汉武帝元光元年历谱》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历谱。

经过统计,此次共出土4974枚竹简及残片,其中一号墓出土4942枚,包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兵书和众多先秦珍稀文献;二号墓出土仅32枚竹简,内容为《汉武帝元光元年历谱》,是我国发现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历谱。银雀山竹简的长度有3种:第一种长69厘米,约合汉尺三尺,经缀联共32简。第二种长27.6厘米,约合汉尺一尺二寸,约5000简。第三种复原长度为18厘米,约合汉尺八寸,此类简仅10简。汉简的不同长度,反映了汉代礼制。编联竹简的丝绳早已朽断,从简上留下的编痕可知有2道和3道的编联方式。从编痕处留下的空白可看出,竹简是先编联成册,然后再书写的。

竹简出土时,由于在墓中浸蚀千年,质地已经腐朽,竹简上的文字是用毛笔蘸墨书写的,整理时稍有不慎不仅墨迹会被抹掉,简片也会变成一堆烂泥,所以,考古专家用毛笔蘸着清水一点一滴地耐心冲洗,才洗去了水锈,显出字迹。

由于长期浸泡在泥水中,又受其他随葬器物的挤压,竹简已经散乱,表面呈深褐色。不过令人欣喜的是,用墨书写的字迹,除个别文字漫漶难辨外,绝大部分很清晰。每简的字数多少不等,整简每枚多达40余字。编缀竹简的绳索早已腐朽,在有的竹简上还可以看到一点痕迹。

长期以来,史学界对孙子和孙膑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有人坚持司马迁的观点,认为孙膑是孙武的后人,两书作者不是同一人;有人认为《孙膑兵法》源于孙武,完成于孙膑;更有人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孙武和孙膑其实就是同一个人。由于《孙膑兵法》在魏晋时已经亡佚,因此史学界始终无法拿出实证对第二种观点予以反驳。随着《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的同日出土,千年谜案终于真相大白。因历史意义重大,银雀山汉墓被列为建国50年影响最大的考古大发现之一。

遗憾的是,由于缺少确切史料记载,至今仍无法确定这两座汉墓主人的真实身份,仅能从随葬的兵书和阴阳风水杂书等进行推测,墓主人极有可能是某个大将军的谋臣。另外从墓内发现的“半两钱”及《汉武帝元光元年历谱》可以推出,墓主应生活于在汉武帝刘彻在位时期。至于真相究竟为何,或许永远不得而知。

银雀山汉墓竹简所载史实与传世史籍有不同之处,如《史记·孙武吴起列传》记载齐魏桂陵之役比较详细,但根本未提及庞涓。至十三年之后马陵之役,方谓庞涓自杀,魏惠王的太子申被俘。简本《孙膑兵法·禽庞涓》谓孙膑擒庞涓于桂陵,与《史记》显然矛盾。从已有材料来看,孙膑擒庞涓确有可能在桂陵而不在马陵。

银雀山汉简《孙膑兵法》,为古书之抄写本,所用字体为古隶,我们可以把秦隶和西汉早期的隶书分别称为古隶和分书两种。古隶由篆而简变,用笔自然随和,波磔虽具,但篆味十足;分书则波势挑法具备,用笔谨严,讲究章法,结体扁阔。简上的文字全部为隶书,用毛笔蘸墨书写,字迹有的端正,也有的潦草,不是出于一个人的手笔。一号墓竹书非一人一时书写,书体和行款不尽一致。

《孙膑兵法》明显的和秦简有共通之处,可以说是一家眷属。《孙膑兵法》用笔多用方笔,行笔提按明显,且用笔逆入平出,起处实,收处虚,但圆笔也随处可见,且圆转随意,自得其宜,加之以波磔,故而《孙膑兵法》之书法线条变化大,粗细、条短、方圆、迟速、疏密、巧拙、伸缩等相互为用。在结体上,虽很多字形与篆书相合,但它对篆书进行了大胆地加工和减省。在篆书纵势的基础上,变成了大多数的横势。而且字形的长短大小不拘一格,这样《孙膑兵法》的书法,率意之中不失法度,古拙朴厚之中真气流动,不求工而自工,具有一种大趣之美。

银雀山汉简被发现两年后,其中的兵书初步整理成果得以公之于世。1975年,“银雀山汉简整理小组”编纂出版了大字线装本《银雀山汉墓竹简[壹]》,其中收有《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两部文献,同年还出版了《孙膑兵法》平装本;1976年,《孙子兵法》平装本出版;1985年,《银雀山汉墓竹简[壹]》精装本出版,包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守法守令等十三篇》《晏子》《尉缭子》以及《六韬》;2010年,《银雀山汉墓竹简[贰]》精装本出版。2012年,银雀山汉墓竹简中的《孙子兵法》被评为中国九大镇国之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