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旧址

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旧址

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旧址位于江西茨坪店上村。1928年5月,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领导成立防务处,张子清任处长。为了适应军事斗争的需要,同年7月,组织建立了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王佐任主任,马允庭任党代表。委员会由备团留守处、医院和边界政府派代表参加组成,主管井冈山根据地的防务工作,主持召开各县联防会议,组织根据地内的通讯联络,筹措防务经费和战备物资,动员群众修筑哨口工事,储备军粮,建设红军医院,调派赤卫队、暴动队配合红军守卫哨口等多项工作。

中国共产党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

中共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在茅坪的谢氏慎公祠。1928年5月,井冈山革命斗争进入了大发展时期,为加强边界党的统一领导,经江西湖南两省委同意,5月20日,中共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茅坪“谢氏慎公祠”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原宁冈、永新莲花遂川、酃县五县县委和茶陵特别区委,以及军队党组织的代表共60余人,会期3天。大会总结了半年来井冈山斗争的经验。由于“左”倾盲动主义错误的干扰,造成了“三月失败”,使边界被敌人占领一个多月,根据地内少数同志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提出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这是关系到中国红军和根据地能否存在和发展的根本问题,如果不答复,革命就不能前进一步。在会上,毛泽东同志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形势,深刻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和特点,批判了某些右倾悲观论调,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

会议还为根据地的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这些政策是:坚决的和敌人作斗争,造成罗霄山脉中段政权,反对逃跑主义;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军队的党帮助地方党的发展,军队的武装帮助地方武装的发展,对统治势力比较强大的湖南取守势,对统治势力比较薄弱的江西取攻势;用大力经营永新,创造群众的割据,布置长期斗争;集中红军迎击当前之敌,反对分兵,避免被敌人各个击破;割据地区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反对冒进政策。这些政策不仅适应于当时的对敌斗争,也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最初体现。

会上选举产生了湘赣边界党的第一届特委会。选举毛泽东、朱德陈毅、刘寅生、宛希先、谭震林、刘天干、谢桂标、龙高桂、王佐、龙寿宇、贺志华、刘炎、谭普祥、陈竞进、陈正人、刘辉霄、陈韶、刘真等为特委委员。毛泽东、宛希先、刘真、谭震林、谢桂标五人为常委;朱德、陈毅、刘辉霄、龙高桂为候补常委;毛泽东任特委书记。

大会开过之后,边界各县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以打土豪分田地为主要内容的土地革命运动。根据地内党、政、军和土地革命运动进入了大发展时期,形成了井冈山斗争的全盛时期。

1961年3月,国务院将此旧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团中央井冈山教育基地

编辑:中共井冈山市委宣传部

投稿邮箱:jgsfabu@163.com

声明:分享而不忘尊重原创,转载“井冈山发布”文章,请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和原文链接

喜欢就请多一次点赞,多一次分享吧~

↓↓↓

甘肃革命史迹|陕甘边合水县革命委员会旧址

陕甘边合水县革命委员会旧址位于合水太白葫芦河行政村黑山洞自然村向克权、向克远住宅处。坐东面西,正为六孔石箍窑,长32米,宽8米,高3.6米,院内南北向长方形,南北长约40米,东西宽约20米,面积约为800平方米。该石箍窑建成已有100多年历史。1935年3月陕甘边合水县革命委员会在此处成立。随后,苏维埃政权撤至南梁,合水县革命委员会解散。2019年被合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甘肃省文物局)

⑱湘赣省委机关旧址

18

拱卫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战略侧翼

建筑名称:中国共产党湘赣省委员会旧址

年代:1913年

建筑面积:1470㎡

风格:中西合璧

地址江西永新县禾川镇民主街盛家坪路14号

1996年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共产党湘赣省委员会旧址原为萧氏宗祠,坐北朝南,为两层砖木建构,造型古朴典雅,屋面盖有小青瓦,正面形似西方教堂。旧址面阔16.3米,进深47.5米,共三进四柱三开间,内部为三进二天井布局,从前至后依次为门厅、前天井、中厅、后天井、后厅,以廊檐连接,楼上、楼下共有22个房间。门前数步围有矮垣一堵,间有蕉窗格子。正门上方有“酂侯第”竖匾和“萧氏宗祠”横匾。据说当时旁边有一座基督教堂,祠堂正立面应该是吸纳了教堂的样式。

牌匾

内景

1929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失守后,永新逐渐成为湘赣边界斗争的中心。1931年5月,湘赣边界军民配合中央苏区开展第二次反“围剿”取得胜利后,湘东南和西南红色区域连成一片。中共中央及苏区中央局为了统一这片区域的领导,适应新的斗争形势,决定在赣江以西地区成立湘赣省委,建立湘赣革命根据地,并派王首道、甘泗淇、张启龙、林瑞笙等于7月前往湘赣苏区工作。

8月1日,王首道、甘泗淇等同志来到永新,在永新县城萧氏宗祠组建了中共湘赣临时省委。经过两个月的筹备,10月8日至15日,在莲花花塘召开了中共湘赣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选举产生第一届中共湘赣省委,下设组织部、宣传部、军事部、妇运会、政治保卫处、秘书处、党报委员会、少共省委等部门。省委办公室设在萧氏宗祠内,省委领导王首道、林瑞笙、甘泗淇、曾道一及儿童局书记胡耀邦等同志也一并居住在此。

王首道住室

1931年10月17日,湘赣省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成立了湘赣省苏维埃政府,政府机关驻永新县城万寿宫, 袁德生任苏维埃政府主席。这标志着以永新为中心的湘赣革命根据地全面形成,自此,永新成为湘赣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1932年11月7日至16日,中共湘赣省第二次代表大会在省委驻地萧氏宗祠召开,王首道仍为省委书记。会后,第二届省委机关由萧氏宗祠迁往附近的孔圣殿,中共永新县委机关则从孔圣殿搬入萧氏宗祠。

第一、二届湘赣省委书记王首道

1934年5月底,湘赣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心区域被敌占领,湘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及省军区相继转移至永新县牛田村。1934年8月7日,红六军团在任弼时、肖克、王震三人组成的军政委员会率领下,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为中央红军长征起到了先遣队的作用,成为红军的主力之一。随后,敌人以堡垒战术从四面八方向湘赣湘赣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猖狂进攻,湘赣省委机关转入重峦叠嶂的山区,开始领导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1937年11月,根据中央指示,中共湘赣省委改为中共湘赣特委。

中共湘赣省委存续期间,王首道、任弼时、陈洪时先后任省委书记。湘赣省积极贯彻中央和苏区中央局的指示,加强了根据地党的组织和政权建设,成立了湘赣省军区兵工厂、湘赣石印局、造币厂、政治保卫局、红色医院、银行、总指挥部等一系列机构,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建立了共青团、工会、妇女会、反帝大同盟、互济会等群众组织,领导湘赣军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和大规模的革命竞赛运动,壮大了红军力量,组建了湘赣独立一师、湘赣独立三师、红八军、红六军团等红军队伍和永新、吉安安福等各县地方武装,取得了永新傅加垅、钱市街、九渡冲、棠市、梅花山、沙市等战斗的胜利。同时,发展了根据地的农业、经济、文化、教育、交通等事业,成功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保卫并发展了根据地。

1931年9月20日《中共湘赣边界省委给中央的报告》

造币厂使用过的印花石

在省委的领导下,根据地人民积极支援革命,为扩大红军,他们把自己的亲人一批批送上前线,处处涌现出母送子、妻送郎和兄弟争着去参军的动人场面;为支援部队粮食,他们努力开垦荒地、兴修水利;为发展经济,他们踊跃认购公债。同时,还组织慰问队、洗衣队、担架队、宣传队参与革命。在军民团结一心共同努力下,至全盛时期,湘赣根据地的范围由省委正式成立时的25个县扩大到30余个县,党员人数发展到近3万人。中共湘赣省委的工作得到中央的高度肯定。

湘赣革命根据地创建于1929年春,结束于1938年2月,是在井冈山、赣西南、湘东南地区革命斗争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长达近十年的革命斗争中,根据地有力地配合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五次“围剿”,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战略侧翼及中央革命根据地与湘鄂赣革命根据地联系的通道,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赣革命根据地起到了很好的拱卫和桥梁作用。在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湘赣边又成为我党在南方的一个重要战略支点。

曾在湘赣革命根据地战斗过的部分同志1939年在延安合影

湘赣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的创新和发展,是实践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重要基地,是苏区精神的发源地之一。正如肖克《回忆湘赣苏区》中所述:“湘赣边区广大军民无论在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对发展和巩固中央苏区,对发展和壮大革命武装,对推动整个中国革命的进程,都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旧址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工农红军湘赣省军区总指挥部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湘赣省军区总指挥部旧址坐落在永新县禾川镇公园路33号任弼时中学院内。

(向上滑动查看详情)

原为永新试院的主体建筑,曾毁于战争,重建于同治元年(1862)。随着时代的变迁,试院其他建筑都不复存在,现只保留了该主体建筑,为两层砖木结构,屋面盖小青瓦,设有后院,共三开间,一楼明间分前后两厅,左右次间分隔成五小间,第一间各设有一木楼梯上二楼;二楼为通透式。面阔13.3米,进深18.9米,建筑面积503平方米。

1928年6月25日,毛泽东在此召开了红四军连以上干部和湘赣边界地方武装及党组织负责人会议,布置分兵发动群众和湘赣边界的土地革命工作。1932年1月至1934年5月间,中国工农红军湘赣省军区总指挥部和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四分校驻扎于该试院。1933年6月,任弼时受中央指派来到湘赣革命根据地担任省委书记兼湘赣省军区政委,期间,和夫人陈宗英居住于此。

【免责声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江西省博物馆

编辑:胡代江

【热点】赣南最美的湖光山色——上犹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