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村烈士祠

段村烈士祠

段村烈士祠位于青州市高柳镇北段村,是青州市和潍坊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正式列入山东省人民政府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中文名:段村烈士祠

位于:青州市高柳镇北段村

建立于:一九四五年秋

南北:26.7米

灌阳县酒海井的红军烈士遗骸,原来是来源此村祠堂里的红军伤员

桂林灌阳县酒海井里的烈士,来源于新圩镇和睦村委下立湾屯。早就想看看这个地方了。2018年9月12日,桂林市党史系统的部分工作人员前来此地走访,有幸目睹红军当年救护所的旧址。

蒋氏祠堂外有一些荷花

前方清澈池塘

祠堂建于清道光年间,前有小塘,后有青山,看起来很美

门前的甲石

门前甲石旁的水塘的水质还算不错

新圩阻击战救护所旧址

据红五师战士刘来保说,由于红军撤退过快,约100位红五师的重伤员来不及撤离,被民团捕获扔进了酒海井。刘来保后来在灌阳新圩安了家。

古老的石鼓

另一只石鼓

新圩阻击战战地救护所

重走长征路的人们到此参观

此祠堂原是蒋氏宗祠,纪念碑为一些单位捐修

古碑

为捐款者立的碑

祠堂正厅

祠堂侧门

祠堂的窗子

外看祠堂

风光不错哦

学同三代,誉播千秋

祠堂前方风光

中国是烈士用鲜血换来的,让我们向烈士致敬

蒋廷松原

抗战时广西有哪些县市没有沦陷?

照片上这人,究竟是黄永胜,还是孙立人?你能判断出来吗?

牛庄烈士祠

前言:曾经,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动荡年代里,有一群人为了祖国的和平奋不顾身;曾经,在那个硝烟弥漫的艰苦岁月里,有一些人为了子孙后辈的幸福生活艰难前行。现在,在和平、幸福、富足中生活的我们,一起回首那些鲜为人知的红色记忆,牢记历史,为美好生活继续努力奋斗吧!

牛庄烈士祠位于东隋村南,是一座青砖红瓦的四合院,南北长50米,东西宽30米,总面积1500平方米,始建于1944年秋天,1945年7月竣工,至今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

牛庄烈士祠,是渤海区党政军民为悼念抗日烈士建立的。当时,正是战火纷飞的年代,也是抗战的第七个年头。在六、七年的艰苦岁月中,英雄的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支队,在杨国夫司令员和景晓村政委的带领下,为了祖国的独立和解放,英勇地战斗在渤海平原上。仅1939年至1942年夏季,就粉碎日寇5000以上的大“扫荡”3次,1943年又冲破日伪万人以上的大合围3次,千人以上的大“扫荡”50多次。战斗在渤海平原上的人民军队,先后经历大小战斗上千次,打了4个有名的大胜仗(斜里巴战斗、三里庄战斗、北隋牛家庄战斗、王文战斗),解放了张许和利津城,攻克敌人碉堡一百九十多个,歼灭了大批的敌人,壮大了人民军队。到1944年的秋天,以牛庄、垦区为中心的渤海抗日根据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许多民族英雄血洒疆场。为了悼念在战斗中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如实地记录这段光辉的历史,启迪教育后人,就在当年北隋牛家庄战斗的阵地上,建起了这座永垂青史的烈士纪念祠。

景晓村夫人王梦琳到牛庄烈士祠参加悼念活动

烈士祠正堂内排列着10尊青铜石碑,石碑上用工整秀丽的小楷镌刻这3914名抗战烈士的英名。其中有:原长山中学校长、黑铁山起义领导人、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支队司令员马耀南;毅然从旧军队走上革命道路的司令员兼行署专员马晓云;率七连战士与敌人决一死战、身中五弹、壮烈殉国的清西军分区独立团参谋长韩子恒等。在正堂屋的正面墙上,悬挂着“气壮山河”等三块横匾,东西山墙上分别挂有“忠勇壮烈”和“万古流芳”的匾额。墙壁上悬挂更多的则是牛庄烈士祠落成时周围各地群众送的缅怀革命先烈的挽联。通天彻地的长联与那深沉凝重的挽辞随时隔半个世纪,任然让人感觉沉甸甸的,催人奋进。两厢房里是原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支队政委景晓村同志的事迹展区,用文字和图片生动的介绍了景晓村同志从早年参加革命,与杨国夫司令员并肩指挥抗日军民在黄河口沉重打击日本帝国主义的英雄事迹,一直到建国后景晓村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巨大贡献。东厢房是管理人员的宿舍。南屋八间被门楼隔成东西两部分。西边四间里陈列着中共早期党员刘良才、岳拙园等烈士的事迹介绍,同样悬挂着当年渤海区各地党政军机关及人民团体送来的挽联。姚孙庄全体民众为马司令耀南、马专员晓云、罗团长少卿题写的挽联是:

战血染渤海使天下人廉顽立懦

烽火望全国愿后死者继往开来

田镇镇公社、农救会为革命烈士写的挽联是:

血溅疆场马革裹尸白水滚滚壮士泪

忠勇磊落为国捐躯青山巍峨志常在

部分民众为革命烈士题写的 联是:

英灵永存头颅换来根据地

忠魂堪悼血汗尽为百姓留

此外,还有垦利县商会,县第四区党、政、军,渤海一分区四边县大队,利四区区中队,邹平县高桥,一分区四边政府,三分区等十八个单位送来的十八幅挽联。悼英烈念忠魂,表达了全区人民同仇敌忔,抗战到底的雄心壮志。东边四间则陈列着建国后当地入伍的革命军人在历次战斗和抢险救灾中牺牲的革命烈士的骨灰供后人瞻仰缅怀。

牢记历史

砥砺前行

济南市莱芜区苗山镇西杓山村烈士碑:23名当地烈士的永久纪念

莱芜区苗山镇的西杓山村,可能会有不少人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实地探访后才知道,这个山村的历史之悠久令人神往、文化之深厚令人惊叹。

西杓山村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勺之战”遗址所在地,也是鲁中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域所在地,脍炙人口的成语“一鼓作气”即起源于此。村前有连通齐鲁的古道,立有“长勺之战纪念碑”“曹刿论战纪念碑”,村南有著名的杓山寨,历史文化底蕴丰厚。

西杓山村烈士碑(济南日报 张铭摄)

村里有两座展馆,分别是“西杓山村村史馆”和“长勺之战展馆”,馆内丰富的展品向来访者昭示着这个地方的悠久辉煌的历史。更重要的,是村南不远处的一座非常重要的革命文物建筑——长勺烈士亭,亭中竖立着一通“烈士碑”。

村里人告诉记者,这通石碑是为纪念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烈士所修建,内容涉及五色崖村、东杓山村、西杓山村、漫道村、孙家裕村五个村庄的烈士。石碑为长方形式。高1.85米,宽0.74米,碑文记载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牺牲的23名烈士的姓名、职务等。碑上还有“一九五二年四月五日立”字样,说明了这通石碑已有近70年的历史。这通石碑和碑亭都被保护得很好,看得出当地政府和西杓山村对这处革命文物的重视。

据村里介绍,1952年4月,苗山镇原见马乡人民政府和当地群众,当时的杓山乡人民政府和群众,为纪念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23名当地烈士,特别修建了这通石碑。西杓山村的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积极支前,为军队筹粮、供草、碾米、做军鞋。许多村民很早便参加了革命,有8人在抗战中为国捐躯,他们的英名就刻在烈士纪念碑上。

碑亭周围是一个小型的山体广场,碑亭背靠青山,面向广场。前面还有一通“革命志士碑”,是“苗山镇西杓山村党支部、村委会”于2013年4月20日竖立的,上面的文字说明这是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英模人物和仁人志士”特别竖立。 (济南日报 记者:赵晓林)

采访手记

一座山村,竟然是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是一个成语的诞生地;村里建有两座展览馆,还有烈士纪念碑,这些都让身临其境的记者叹为观止,也油然而生对这片土地的敬意。看似寻常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却可能传递着从遥远的历史深处响起的声音。这是一片见证过历史烽烟的土地,生活着勇敢战斗的人们;更重要的,是后人从未忘记过前辈的牺牲,他们的英勇事迹会永远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