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吕古墓

东吕古墓

山东古墓景点 山东古墓最多的地方

1. 山东古墓最多的地方

纪王崮古墓群位于临沂沂水,防水山古墓群位于济宁曲阜,山东战国古墓群位于滕州市,平邑富饶庄古墓群、四基山古墓群位于邹城,济南大辛庄古墓群,淄博临淄稷山古墓群,青岛即墨汉代古墓群,青岛平度六曲山古墓群,邹城九龙山鲁荒王墓群。

2. 山东发现的古墓有哪些?

山东省曲阜市古墓最多

3. 山东哪里古墓最多

1、秦始皇兵马俑之谜

经仔细观察,兵马俑坑中陶人、陶马数量虽多,但应为逐个雕塑而成。可令人疑惑的是,人们至今未发现一处烧制兵马俑的窑址。再次是兵马俑中并不见统帅俑。兵马俑是按真实的军队建制制作的,其中人俑中有步兵、兵、车兵等,但令人奇怪的是,并不见统帅俑。

2、墓葬的神秘王国

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人们在河北省的平山县发现了大型古墓群,这些古墓一开始被认为是六个战国古墓经过十多年的挖掘工作,在这座古墓群中,一共出土了一万九千多件珍贵文物。可以说是全国出土文物数量最多的一次。而这些文物则大都存放于河北省博物馆内。通过对众多出土文物的研究,古墓专家发现,这座墓葬,就是历史上被称为战国第八雄的中山国的墓葬。这样一来,中山国的神秘面纱就被层层揭开。原来,中山国是白狄建立的国家,因为该国中的中人城,从而被称为中山国。

3、轩辕黄帝陵

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位伟大的部落联盟首领。据说全国共有黄帝陵7处,甘肃、河南、山东、河北等地都有黄帝陵,轩辕黄帝陵到底在何处?史学家至今也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

4、楼兰古城遗址

楼兰古城的消失还是一个未解之谜。楼兰王国从公元前176年以前建国,到公元4世纪前后消亡。汉武帝时,探险家张骞就带回了有关楼兰的信息。但4世纪时,楼兰突然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不同学科的研究者从各自的观点来解释这个未解之谜:有人认为是由于罗布泊的枯竭,自然环境的变化,河流改道等原因。也有人认为是孔雀河上游不合理地引水、蓄水造成的。更有人认为是丝绸之路改道、异族入侵等原因造成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4. 山东古墓最多的地方在哪

1、半坡遗址之谜

1953年发现的黄河附近的半坡遗址向人们展示了很多,也带给了人们诸多的困惑。从1953年起,考古学家对半坡遗址进行了多次的考察,随着考察的进行,这个存在于6000多年前的原始村落的面貌基本呈现在了人们眼前。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部郊区,曾经是一个树木葱郁的地方,有着独到而且优美的环境。考古专家认为这里曾经是一个发展水平颇高的原始村落。但是,只有收集更多的材料,才可以说明当时人们的具体生活面貌和社会关系等诸多问题。

2、华夏第一古都之谜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关系的逐渐变化,禹的儿子启第一次废除了禅让制,继承父亲的位置,从此我国的第一个国家——夏得以建立。但是,关于夏代的记载流传下来的很少,我们现在也难以对夏代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有人觉得,山西省运城市的夏县就是曾经夏代的都城。夏县有“华夏第一都”之称,据说正是因为夏朝在此建都而得名。这里有着久远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更有传说称,夏县还是嫘祖养蚕、大禹建都之地,又有“禹都”之称。但是,考古学家并没有在这里找到相关的证据。

3、长城的两端之谜 ( 世界遗产 )

长城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人类文化的财富。长城的修筑前后历经2000多年,是名副其实的万里长城, 的两端到底在什么地方呢?根据朝代的不同史料的记载也不相同,根据《史记》记载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这是对秦始皇修的长城的描述,还有种说法是基于汉代的长城“西起罗布泊地区,东到辽东”,最后就是明长城呢,史料记载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万里长城的两端到底在什么地方,以什么时候的为标准来定,众说纷纭,至今尚无定论。

4、故宫为何称为紫禁城 ( 5A景区 一级博物馆 )

在古代故宫又叫做紫禁城,是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修建而成的。那么为什么故宫要叫紫禁城呢?传说,老子当年西出函谷关,有紫气东来。所以从此人们便把祥瑞之气,叫做紫云。紫禁城这三个字,正是寓意此城是有皇帝居住的祥瑞之城。另一种说法是讲古人非常注重星象学。古代的星象学家,把天上的星座分为三垣,二十八星宿和其他星座。三垣是最为珍贵的星座。而紫微星是天帝的处所,处于三垣的中央。皇帝又认为自己是天帝之子,就是天子。由于为了对应天星,于是就修建了这座紫禁城。

5、悬空寺之谜

悬空寺,相信很多人都有所了解。关于悬空寺的说法越多,人们就越充满好奇。那它为何仅靠几根木柱就可以在陡峭的山崖上屹立千年不倒呢?很多人都好奇,它看起来像个危楼,仅靠着几根木柱屹立了千年,实在不可思议。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里在二十年前发生过一场6.2级大地震,这里依旧完好无损。最重要的是很多人们认为是这几根木柱将近10吨的建筑支撑起来的,其实不然,这些木柱都是后人加上去的,为了固定没有地基的寺庙。

6、秦始皇兵马俑之谜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不可否认这世界第八大奇迹给人的震惊,令人叹服,但是目前根据已经出土的还存在着不少谜团。首先是目的之谜,秦始皇为什么要在自己的陵墓旁边建造如此大规模的陶俑阵呢?至今没有合理的解释。其次是建造之谜。经仔细观察,兵马俑坑中陶人、陶马数量虽多,但应为逐个雕塑而成。可令人疑惑的是,人们至今未发现一处烧制兵马俑的窑址。再次是兵马俑中并不见统帅俑。兵马俑是按真实的军队建制制作的,其中人俑中有步兵、兵、车兵等,但令人奇怪的是,并不见统帅俑。

7、墓葬的神秘王国

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人们在河北省的平山县发现了大型古墓群,这些古墓一开始被认为是六个战国古墓经过十多年的挖掘工作,在这座古墓群中,一共出土了一万九千多件珍贵文物。可以说是全国出土文物数量最多的一次。而这些文物则大都存放于河北省博物馆内。通过对众多出土文物的研究,古墓专家发现,这座墓葬,就是历史上被称为战国第八雄的中山国的墓葬。这样一来,中山国的神秘面纱就被层层揭开。原来,中山国是白狄建立的国家,因为该国中的中人城,从而被称为中山国。

8、轩辕黄帝陵

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位伟大的部落联盟首领。不管黄帝众多传说的真伪,但黄帝陵却自古以来就有黄帝陵在哪里呢?第一种说法是黄帝陵位于陕西北部今黄陵县境内的桥山之巅;第二种说法是黄陵应在今河北省涿鹿县的桥山;第三种说法是黄帝陵在北京平谷区。不过这些都只是黄帝的衣冠冢。据说全国共有黄帝陵7处,甘肃、河南、山东、河北等地都有黄帝陵,哪一个是真的黄帝陵呢,轩辕黄帝陵到底在何处?史学家至今也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

9、楼兰古城遗址

楼兰古城的消失还是一个未解之谜。楼兰王国从公元前176年以前建国,到公元4世纪前后消亡。汉武帝时,探险家张骞就带回 有关楼兰的信息。但4世纪时,楼兰突然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不同学科的研究者从各自的观点来解释这个未解之谜:有人认为是由于罗布泊的枯竭,自然环境的变化,河流改道等原因。也有人认为是孔雀河上游不合理地引水、蓄水造成的。更有人认为是丝绸之路改道、异族入侵等原因造成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那么,究竟哪方面更接近历史真实呢?

10、武则天无字碑之谜

关于武则天的无字碑有四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第四种:为维护道家统治,防止儒家登台,把儒生杀的血流成河,武则天知道历史多数是儒家编写,如果不立此碑,那一代女皇的名声将彻底成黑。

5. 山东最有名的古墓

1.即墨故城遗址(东周)即墨故城位于平度市古岘镇大朱毛村一带。因城设于朱毛村(春秋时大夫朱毛曾居住,故名),又称朱毛城。西汉时,胶东国康王曾设都于此,所以又称康王城。历史上即墨故城发生的举世闻名的“田单破燕”事件,即“火牛阵”,已成为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奇取胜的典型战例之一。

2.齐长城遗址(东周)齐长城为春秋战国时在齐国境内修筑的长城。它西起古代的平阴县北部(即近肥城县西北六十余里的广里、古防门以西),东至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东于家下河村北处,全长一千多华里。齐长城胶南段位于胶南市境中部,自西而东,横贯胶南市5个乡镇,全长55公里。

3.天柱山摩崖石刻(东汉—北朝)天柱山,位于平度市北五十华里大泽山脉,海拔280米。因为有丰富的历代刻石而享誉海内外。这些刻石都是我国稀有的书法石刻艺术的瑰宝。其中北魏光州刺史郑道昭于永平四年(511年)所书镌的郑文公碑,举世闻名。

4.德国总督府旧址(1903—1906年)总督府位于青岛市南区中部的观海山南坡,面对小青岛和青岛湾,是德占时期德国最高统治机构,又是总督办公的地方,故又称“总督府”。始建于1903年,1906年竣工。由德国建筑师拉查鲁维茨设计,是一座砖石和钢木混合结构的建筑。

.德国总督官邸旧址(1905—1908年)总督官邸旧址位于青岛市南区龙江路26号,是一座典型的古堡式建筑。初为的在青岛最高统治者的官邸,故名“总督楼”。总督官邸由德国建筑师拉查鲁茨设计,建筑总监施特拉赛尔施,始建于1905年,1908年全部完工。1999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6.八大关建筑群(清、民国)八大关建筑群位于天平山南麓,汇泉角与太平角之间,南临太平湾,北依太平山。这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闻名中外的旅游疗养胜地,又是优美的风景区。因其中有八条带“关”的路名比较著名,而惯称为“八大关”。这里的建筑有20余个国家的建筑风格,因此又有“世界建筑博览会”之称。

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共十九处:

1.城子遗址(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位于青岛市城阳区城子村东的高台地上。此处原为古不其城的东北角,地势较高,俗称“东城顶”。遗址北临墨水河,西与胶州湾相望。遗址除龙山文化遗存外,还有周代汉代文化遗存。

2.东皂户遗址(新石器时代—商)遗址位于胶南市琅琊镇东皂户村东南,南临皂户河,西边部分遗址压于民房之下。遗址地势呈台状,俗称“金囱选薄”,197 3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出土有石器、陶器、兽骨、鹿角等。

3.南阡遗址(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早期文化遗址。位于即墨市金口镇南阡村西约40米高台地上。遗址距现在的海岸线不足3公里,南部和西部各有一条季节性河流围绕,1979年考古调查时发现,出土有陶片、石器、红烧土块、贝壳等。

4.石源遗址(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位于即墨市留村镇石源村西,坐落于群山环抱的盆地状地带上,南临墨水河,当地群众称为“西城子”,1958年修水库时发现。出土有陶片、石器、红烧土块、兽骨等。

5.三里河遗址(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位于胶州市南关街道办事处北三里河村西侧。1974年秋和1975年春的两次发掘,发现遗迹和遗物相当丰富。地层明显显示下层为大汶口文化,上层为龙山文化。出土了大量的石器、玉器、蚌器、陶器等文物,其中的蛋壳陶高柄杯工艺精湛,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

6.徐家沟遗址(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位于即墨市移风店镇徐家沟村西南100米处。遗址以西是大沽河,1979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出土有石器、陶片、红烧土块等遗物。石器有刀、簇、铲等。可辨器形有罐、鼎、盆等。

7.东岳石遗址(新石器时代)我国岳石文化的典型遗址和命名地。位于平度市大泽山镇淄阳河水库北部的高台地上,西北与东岳石村有一坝之隔,东依大泽山,南望高望山河明堂山。1960年发掘出土石、骨、陶等文物近千件。该遗址的发现,是青岛考古工作的一项重大成果,为研究山东龙山文化的去向和夏、商时期的东夷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8.西皇姑庵遗址(西周)西周遗址。位于胶州市张家屯镇西庵村东南部的高台地上,遗址南临胶河,文化层厚约2-3米。1976年春对该遗址进行了一次发掘,清理了西周时期的一个车马坑和两座墓葬,车马坑内殉葬一车四马一人,出土了一批铜器、陶器等珍贵文物。根据车马坑出土的随葬品和采集的器物考察,该遗址是一处奴隶主贵族墓地。

9.琅琊台遗址(东周—秦代)春秋战国至秦汉建筑台基。位于胶南市琅琊镇夏河村东南5公里处。遗址三面临海,海拔183米,呈船状起伏于众山之上。春秋战国时期,琅琊已成为港口城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五次出巡,有三次登琅琊。其中珍贵的琅琊刻石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

10.财贝沟墓群(东周)东周时期墓葬群。位于城阳区夏庄街道办事处安乐村西侧的一条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0米,深5米的大沟内,北接源头河,东南400米处,即为商、周时期的霸王台遗址。出土有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的青铜器,有腹饰窃曲纹的鼎、腹内饰鱼纹的盘、提梁壶及盘、豆等。

11.田横五百义士墓(西汉)西汉墓葬。业务即墨市东部的田横岛西峰之巅。田横(?—公元前202年)战国齐田氏之后。刘邦称帝后,一再遣使者招降田横。田横与门客二人去洛阳,行至洛阳三十里外的偃师驿站,羞为汉臣,自杀身亡。留岛的五百徒属闻横死,亦皆自杀。后人感其忠烈之举,收五百义士遗骨合葬于岛顶,并立庙祀之。

12.小桥墓群(汉代)汉代墓葬群。位于即墨市王村镇小桥村东西两侧的四个小山坡上。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500米,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共有汉代墓葬19座。1977年农民在墓区种地时,曾挖出一枚汉代金质“诸国侯印”。1986年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鉴定为一级品。

13.六曲山墓群(汉代)东周至汉代墓葬群。位于平度市东南25公里处的六曲山上。六曲山系大泽山支脉,南距古即墨城15华里,她东起龙虎山,西至窟窿山,蜿蜒30 里。墓葬群就分布在古岘、麻兰、云山、洪山等四个乡镇十个村庄的三十多个山头上。经过近几年的调查勘探,能确认的大小墓葬有360余座,大部分为汉代墓葬,少数属东周墓葬。古墓群中以西陵台最大,传为西汉胶东国康王刘寄之墓。

14.康有为墓(民国)位于青岛市崂山区大麦岛村北的浮山南麓。该墓占地1.5亩,墓呈圆形,周长16.4米,封土高2米。周围用石块砌成,砌石高0.60米。墓前树立康有为的门生、当代艺术大师刘海粟撰写的“康有为先生之墓”碑,碑阴刻“南海康公墓志铭”。墓后植六棵挺拔的龙柏,象征“戊戌六君子”。

15.石造像及碑刻(北魏)在青岛市博物馆的大厅和展厅内保存着四尊雕刻精美的石刻造像和两座石碑,这四尊佛像是北朝石造像。两尊大佛像迎风挺立,面带笑容,衣角翻飞,飘然欲动,其造型基本相同,各重三十吨,高达一丈八尺,故俗称“丈八佛”,是目前我国保存较为完整的单体北魏石造像之一。对于研究我国中古时期的造型艺术等,具有重要价值。

16.高家民兵联防遗址(抗日战争时期)高家民兵联防旧址位于平度市东北三十公里的大泽山西麓、大泽山之巅——北峰顶的西南角下。1938—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当代民兵组成民兵联防,运用游击战、麻雀战、地雷阵、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六百余次,粉碎了日寇的一次次扫荡,取得了伟大胜利。

17.青岛德国警察署旧址(1904年)青岛德国警察署旧址位于市南区湖北路29号,德式公共建筑。始建于1904年,次年建成。建筑平面呈L型,正门南向,立面为不对称建筑造型,东南角有一钟表塔楼,总高约30米。

18.江苏路基督教堂(1908—1910年)基督教堂位于青岛市市南区江苏路15号内的小山丘上,背靠信号山,始建于1908年4月19日,建成于1910年10月23日,是当时德国人在青岛的“第一座大教堂”。又因教堂有钟楼报时,群众称为“钟表楼”。

19.浙江路天主教堂(1932—1932年)天主教堂,又名“圣弥爱尔教堂”,坐落于青岛市市南区浙江路15号,是青岛市最大的天主教堂,也是我国著名的天主教堂之一。

6. 山东最大的古墓群

1、东昌府区堂邑镇。堂邑镇原为聊城地区堂邑县所在地,是一座物阜民丰,人杰地灵,有着近千年历史的鲁西名镇。是"当代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的故里,还是是清朝"乞讨办义学"名士武训的故乡,曾易名为山东省武训县。我的老家就在这里。

2、东昌府区郑家镇。郑家镇位于聊城市市区西南26公里处,交通便利,是东昌府区的工业重镇。该镇共有大小加工户3100余家,一般纳税人企业168家,规模以上企业50家,是全国生产规模最大、质量最好、信誉度最高的轴承保持架优质产品生产基地。2016年山东省发布第一批15家绿色生态示范城镇名单,郑家镇成功入选。

3、阳谷县石佛镇。石佛镇是四大发明之一“蔡伦造纸术”的发源地,京九铁路纵贯南北,并在镇内设有客站,是京九铁路沿线交通条件、投资环境最好的中心城镇之一,目前镇内骨干企业有祥光铜业、旭日食品、食品冷藏厂、新兴食品、中美合资露易莎调味品、万德豪阀业、鲁阳电缆、宏远板业等,另外该镇肉鸡年出栏220万只,饲养量居全市第一。

4、莘县朝城镇。朝城镇汉朝为武阳县,处于莘县、阳谷、河南省范县、南乐县的中心位置,东距京九铁路阳谷站20公里。全镇民营企业达到132家,从业人员8600余人,初步形成了牛羊肉冷藏加工、板材加工两个产业集群和化工产品生产、肉食生产加工、饲料加工、机械制造、木材 工、面粉加工六大优势产业。其中肉食生产被誉为全国小肉鸡生产基地。

5、莘县古云镇。古云镇地处冀鲁豫三省的交界,历史悠久,文化璀璨,被誉为孙膑、庞涓、卫懿公等历史名人的第二故乡,留有大禹、秦始皇等帝王的痕迹。该镇石油、天然气、矿盐资源丰富,年产原油70万吨,天然气1.2亿立方,岩盐储量达300亿吨,可开采量达260亿吨,中原油田采油三厂就座落于古云镇境内。

6、茌平县博平镇。博平镇被誉为“茌平西花园,聊城北大门”。是茌平县西部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曾被确定为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国家级重点镇、国家级生态乡镇、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省第一批宜居城镇,辖区内四照楼景区荣获国家级3A级景区。该镇盛产的博陵大枣、南莲湖10孔藕驰名天下。如今,徒骇河畔千岛山庄房产林立,水韵古风景色宜人。

7、东阿县姜楼镇。姜楼镇位于东阿县西南12公里,全镇林木葱绿,环境优美,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现存东汉古墓、宋元武当庙、清御敕节孝坊等景观点缀其间,是“省级环境优美乡镇”、“聊城市经济发展十五强乡镇”。

8、冠县柳林镇。柳林镇位于冠县县城东北部,与聊城市的东昌府、临清、冠县三县市区六个乡镇接壤。全镇辖50个行政村,有5万人,7万亩耕地。是全国重点镇。据传明太祖朱元璋贫贱之时,曾与柳春、林直二人一起在这里给财主家扛活,后来发迹后安排二人任此地守官,并将原址改称“山东柳林”。另外柳林镇还是清末平民教育家武训先生的故乡,曾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山东省中心镇”。

9、高唐县清平镇。清平镇是鲁西黄河故道上的一个千年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曾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小镇之一。境内森林公园位于清平镇驻地北2公里,占地面积35000亩,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始建于1173年的清平文庙内参天巨柏15株,是高唐县唯一的古建与古树相映成趣的一处景点。

10、临清市烟店镇。烟店镇位于山东、河北两省交界处,是全国著名的轴承加工基地、轴承交易中心。全镇拥有哈鲁、鲁杭、嘉业、同力、博特、瓦临、易鑫等知名企业300多家,轴承专用加工设备8000余台,产品质量均达国内先进水平,畅销国内外,经济总收入位居乡镇聊城第一名,也是全国百强镇。

7. 山东古遗址和古墓群

1、 高傒墓

   位于临淄区敬仲镇白兔丘村东南。高傒号白兔,谥号敬仲,通称高子,为齐国上卿。曾拥立齐桓公姜小白为君,并管理临淄5个士乡、统领齐国三分之一的军队,还代表齐国平定过鲁国内乱。

  高傒是高姓和卢姓的祖先。高傒以他爷爷公子高的名字“高”或封邑名“高”(高邑,在今山东禹城县,或河南省禹州市)为姓,为高姓第一人。高傒后来因功被齐桓公赐食邑于卢(今山东省长清县西南),他的一部分子孙就以卢地为姓,此为卢姓的由来。2000年6月18日,韩国总统卢泰愚来山东寻根问祖,先去了长清,后又来临淄敬仲镇拜谒了高傒这位卢姓先祖。  

  2、 黔敖墓

   位于临淄区齐陵街道刘家营村西、前李村东。黔敖,春秋齐庄公时期的大夫。据《礼记·檀弓》记载,齐国有一年闹饥荒,黔敖在路旁赈济逃难的人。有一天,来了一位逃荒的人。黔敖左手拿起一块食物,右手舀起一瓢粥,盛气凌人地说:“哎,来吃吧!”结果那个逃难的人宁肯饿死,也不受嗟来之食。

  3、 三士冢

   位于临淄区齐都镇南关村东,相传为春秋时齐景公的三个勇士公孙捷、田开疆、古冶子之墓。因三士狂暴无礼、 国家有害,被相国晏婴设计以二桃杀害。

  4、 雪宫台

   位于临淄区皇城镇曹村(原名雪宫村)以东,因近齐故城雪门而得名,是战国时期齐王的离宫别馆。晏子见齐景公、孟子谏齐宣王“与民同乐”、钟离春谏齐宣王“四殆”,都在此处。

  5、 梧台

   位于临淄区梧台镇西梧村北,是齐国宫台遗址中最高的一座。为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宾馆”。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出使齐国,曾在此下榻。

  6、 田齐王陵

   田齐王陵,指的是战国时期田氏齐国七位君主的陵墓,包括田齐太公田和冢(在青州市境内)、二王冢(齐桓公田午、齐侯剡之墓)、四王冢(齐威王田因齐、齐宣王田辟疆、齐闵王田地、齐襄王田法章之墓)以及附近的几十座小墓冢,是目前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先秦诸侯王陵古墓群,堪称战国王陵的典型代表,被誉为“东方金字塔”。它位于临淄齐国故城南7.5公里的山岭之中,大部在今临淄区齐陵街道,一小部在青州市境内。1988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保护单位。2006年,“临淄齐国故都与齐王陵”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7、 王燭墓

   位于临淄区凤凰镇东召口村南60米处。王燭,战国时期齐湣王的太傅。公元前284年乐毅伐齐、攻陷临淄,王燭拒绝燕军的威逼利诱,誓不投降,最后上吊自缢、壮烈殉国。

  8、 大武汉齐王墓

   位于临淄区辛店街道窝托村。墓主为西汉齐国第二代国王——齐哀王刘襄。此墓封土高大,仅陪葬坑就出土文物一万二千余件,反映了西汉时期最大诸侯国——齐国的雄厚国力。

  9、 蒯通墓

位于临淄区皇城镇五路口村东约500米处。蒯通,即蒯彻(因避汉武帝刘彻的名讳,史书上多以“通”代“彻”),西汉初年韩信的谋士,曾劝韩信叛汉自立。

  10、终军墓、稷山西汉石洞墓群

8. 山东古墓最多的地方是哪里

河南南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建城史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张衡、张仲景都诞生在这片土地上,给这片土地增添了无限荣光。如今,百里奚、张衡、张仲景等墓冢已经成为南阳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接受人们的祭拜和瞻仰。

1、百里奚

百里奚(前725—前621),春秋时期虞国(今山西平陆北)人;初为虞国大夫,晋献公借道伐虢后灭虞,其被俘,后作为晋国公主的陪嫁奴隶来到秦国,旋即逃亡楚国;秦穆公知其为大贤,遂以追捕逃亡奴隶为名,用五张黑羊皮将其赎回,拜为大夫;其相秦期间“谋无不当,举必有功”,为秦国的崛起立下头功。百里奚墓位于南阳卧龙区百里奚村。

2、岑彭

岑彭(?—35),南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新莽时期曾任棘阳县令,据守宛城,抵御绿林军,后归降刘玄,封归德侯,成为刘演的部属;刘演被刘玄杀害后,其转归朱鲔,任淮阳都尉、再迁颍川太守;最后为刘秀所得,拜刺奸大将军;东汉建武元年(25年)刘秀称帝,其被任命为廷尉;在劝降朱鲔、平定邓奉、击败秦丰、剿灭邓让、夺取巴蜀过程中,战功卓著,累功至征南大将军,封舞阳侯,在“云台二十八将“中名列第六位。岑彭墓位于南阳邓州市杨营乡安众村。

3、张衡

张衡(78—139),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少有才名,学问广博;几次被举孝廉,均不应召;东汉永元十二年(100年),应南阳太守鲍德之邀,担任主簿,八年后辞官回家;永初五年(111年),应召进京,授郎中,再迁太史令;其多项研究成果均在担任太史令 十四年间完成,包括著名的浑天仪、地动仪、指南车;官至侍中、河间王国相。张衡在数学、文学、历法和科学仪器制造方面均有重要贡献。张衡墓位于南阳卧龙区石桥镇小石桥村。

4、张仲景

张仲景(约150—约215),南阳涅阳县(今河南邓州)人;其所处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战祸频仍,百姓颠沛,瘟疫流行,而诸多疫情中死亡率最高的就是伤寒。残酷的现实让身为医生的张仲景痛下决心,一定要找到治疗伤寒的有效办法。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张仲景在大量医学实践和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终于写出了《伤寒杂病论》这一临床治疗方面的巨著。张仲景对中国古代医疗的突出贡献,使其被后世誉为“医圣”。张仲景墓位于南阳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

5、铁铉

铁铉(1366—1402),南阳府邓州(今河南邓州)人;由国子生选授礼部给事中,再迁都督府断事,建文帝即位后任山东参政;“靖难之变”中,因保卫济南城有功,攫升山东布政使、加兵部尚书衔。朱棣称帝后,派兵再攻济南,城破,铁铉被执,遭凌迟处死。铁铉墓位于南阳邓州白落乡阎营村。

6、王鸿儒、王鸿渐

王鸿儒(1459—1519),南阳府南阳县(今河南南阳)人;天资聪慧,过目成诵;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进士,历任南京户部主事、山西提学佥事、副使、南京户部侍郎、吏部右侍郎、户部尚书;为官政绩斐然,治学博古通今。

王鸿渐(1462—?),王鸿儒弟,因照顾家人,多次错过会试机会;明嘉靖二年(1523年),年逾六十方才得中进士,官至山东右布政使,有良好政声。

王鸿儒、王鸿渐墓位于南阳卧龙区陆营镇王宅村。

9. 山东古墓多吗

山东滨州古墓历史悠久,源源流长,是当地的旅游胜地之一。

10. 山东有哪些大墓

墓地主人:鲍叔牙

主人身份:齐国宰相 管仲至交

探访地址:鲍叔牙墓位于济南市工业北路济钢新村西侧。

墓地主人:闵子骞

主人身份:二十四孝之一

探访线路:闵子骞墓位于济南市历城区洪家楼南路的崇孝苑内,百花公园西门北侧

墓地主人:郭巨

主人身份:二十四孝之一

探访地址:从堤口路长途客运中心乘去孝里的公交车8元到孝里铺,下车后继续南行约300米,路东见牌坊登山。

墓地主人:扁鹊

主人身份:古代名医

探访地址:扁鹊墓在济南是天桥区鹊山西村村北,市区需乘车过黄河公园,往北四公里左右

揭秘平度六曲山古墓:山东那么多古墓,为什么“打开康王坟 山东不受贫”?

这是江西卫视《经典传奇》节目的一期,本期原标题是《古墓里的惊天秘密-康王宝藏之谜》。

下面看视频吧:

曾经听说“古岘镇”有这么回事,偶然在网上看到本视频分享给大家了解一下咱们大平度的大古墓。

视频内容来自网络。

菏泽新发现3处古遗址!含汉墓群和东周古墓!

3月16日,记者在菏泽高新区魏楼水库项目建设现场了解到,这里发掘出三处古遗址:孙大园堌堆遗址、侯庄堌堆遗址、侯庄西遗址。遗址文化堆积丰富,其中孙大园堌堆遗址还发现了部分汉墓和东周墓葬。

魏楼水库工地“探出”古遗址

“堌堆”,是古代先民留给我们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关于堌堆的形成,最为普遍的一种观点是:在古代,人们在洪水到来时被迫离开旧居,洪水退后又回到原住地,在旧址上重建家园。在一次次与洪水的搏斗中,人们掌握了将居住面增高以避免洪水侵袭的方法。经过千百年的逐次增高,渐渐形成了高达数米或数十米、形若山丘的“堌堆”。菏泽堌堆文化遗址众多,一直备受考古界关注。

3月16日上午,记者跟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来到菏泽高新区吕陵镇。在魏楼水库施工现场东北方向,便是侯庄堌堆遗址的发掘现场。记者看到,遗址四周已用围挡封闭,现场有多个大小、深浅不一的探沟和探方,多名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灰坑等遗迹

据考古队工作人员介绍,一般重大基建项目建设之前,都需要进行文物考古调查及勘探。2020年4月至7月,为配合魏楼水库基础建设,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菏泽市文物局、菏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了魏楼水库考古工作队,对魏楼水库建设区域进行了考古勘探。吕陵镇的这些堌堆遗址正是对魏楼水库进行勘探时发现的。这次勘探总面积48万平方米,共发现遗址点3处,分别为侯庄堌堆遗址、侯庄西遗址、孙大园堌堆遗址。2020年7月份勘探完毕以后,开始进行遗址挖掘。

这些遗址分别位于魏楼水库的东北部和西南部。其中,侯庄堌堆遗址位于东北部,呈南北长、东西窄的近长条形,面积约0.6万平方米。从采集及勘探得的陶片、瓷片看,时代有龙山文化、商、东周、汉、宋元等。侯庄西遗址位于侯庄堌堆遗址东北,掩埋于厚0.4—0.6米的淤土下,面积约1万平方米。时代大致为宋、元或更晚。另据介绍,侯庄堌堆遗址今后将做原址保护。

孙大园堌堆遗址发现汉代墓葬群

位于魏楼水库西南部的孙大园堌堆遗址,是此次发掘的最重要的文化遗址。该遗址文化堆积丰富,延续时间长,文化层年代从新石器时代中期延续至汉代。目前共清理汉墓156座,东周墓葬9座、灰坑31个、水井2座,商代灰坑5个,龙山文化灰坑27个。

在孙大园堌堆遗址发掘现场,考古人员正在对墓葬进行数据测量和文化层标注,同时利用小型无人机进行拍摄留档。在一处汉代墓葬旁,记者看到一袋袋用记号笔标记的陶片。据工作人员介绍,根据发掘出来的陶片,结合地层分析,可以推断这些器物、墓葬的年代。

据介绍,孙大园堌堆遗址发现的汉墓可分为土坑墓和砖室墓两类,以土坑墓为主。土坑墓多为土坑砖椁,均设有脚箱,多有陶俑陪葬。砖室墓多为带墓道的“甲字形”夫妻合葬墓,砖室券顶,受盗扰严重。东周墓葬与汉代墓葬形制差别明显,多设有二层台,盛行腰坑并放置陶礼器。另外发现有东周时期的灰坑和水井,说明东周时期该堌堆之上有先民定居。

另外,这些遗址中龙山文化遗存较丰富,以灰坑为主。从目前发现看,主要器型有鼎、盆、鬶、罐、甗、器盖等,以龙山文化晚期遗存为主,陶片多饰绳纹、篮纹及方格纹,磨光黑陶较少,中原因素较为浓厚。商代遗存发现较少,时代为晚商,出土遗物主要有鬲、甗、盆、簋等,口沿部多宽带状,属于安丘堌堆类型。此外,还发现了少量北辛文化遗存,以陶片为主,主要器型有鼎、钵、小口双耳壶等。

对于网上流传“吕陵镇发现吕后墓”的说法,现场考古工作人员予以澄清:“根据目前我们发掘的成果来看,魏楼水库这几处遗址和吕后的墓葬没有关系。”

据介绍,这次大规模科学发掘,对研究鲁西南地区东周至魏晋时期埋葬制度有重要意义。孙大园堌堆遗址延续时间长,文化内涵丰富,为研究菏泽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至汉代的文化面貌、交流融合、发展演变等提供了重要材料。发掘中发现了丰富的文化遗物,尤其是商代及新石器文化遗物,是菏泽区域内一批不可多得的考古学研究新材料。北辛文化的明确发现也是本次发掘的重要收获。

牡丹晚报记者 武霈

编辑: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