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庄堌堆遗址

万庄堌堆遗址

万庄堌堆遗址,位于山东省巨野县董官屯镇。2015年6月23日,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茌平区尚庄遗址:儿时的土堆竟是4000年前的文化遗址

“这个公园以前就是个土堆,土堆表面都是陶片类的瓦砾,我小时候来这玩儿还捡到过一个灯台,后来没当回事儿不知道扔哪儿了,没想到那可能是 4000多年前的东西呀”,在茌平龙山公园,尚庄村七十多岁的村民吴修彬兴致勃勃地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吴修彬口中讲到的土堆,正是位于茌平区振兴街道办事处尚庄村东边的尚庄遗址,如今已被修建成为龙山公园。

尚庄遗址是聊城市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地势隆起,为缓坡土岗,高出周围约3米,地表散布大量陶,文化层厚度约 5米,其分布面积约 10万平方米。据吴修彬介绍,早年村民在此地犁地时经常能从地下发现各种陶制品,随后便上报了有关部门。 1975、 1976年山东博物馆两次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了大汶口、龙山、西周及汉代的遗存。地表采集发现了龙山文化时期的罐、鼎、豆等及商周时期的簋、盆等陶器残片。

据茌平区文物保护中心支部书记李涛介绍,尚庄遗址出土的文物有大汶口时期的彩陶壶,龙山文化时期的黑陶罐、蛋壳陶杯、素面鬲、红陶鬶……多为盛水的器具和祭祀的礼器。

尚庄遗址虽然在4000年后才被发现,但是“土堆”上的故事却是传神精彩,各式各样。其中流传最多最广的,便是“红门寺耙和尚”的故事。相传清朝时尚庄附近有一座红门寺,乾隆皇帝出巡路过此地,不小心染上疾病,寺庙的僧人尽心照应,直至乾隆康复。后来,有一些和尚自恃为乾隆皇帝医病有功,干起了欺男霸女的行径,村民多次状告和尚的恶行无果,乾隆皇帝知情后也是顾念旧情,只说了一句“罢了吧”。和尚见状便更加放肆,村民们怒不可遏,这时有一秀才想到,既然皇帝只传了一句“罢了吧”的口谕,那就“耙”了吧,当夜就将恶和尚埋进地里,只露出脑袋,套上自家犁地的工具和牲口,挂上耙,耙上压块大石头。只听一声吆喝,牲口便扬开四蹄向前,锋利的耙齿霎时将那些和尚的脑袋划了个稀烂。余下的和尚吓得魂飞魄散,百姓们拍手称快 !

尚庄遗址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为山东龙山文化类型的划分和分期提供了宝贵资料。如今的尚庄遗址附近新建了一个龙山公园,公园的管理人员也承担着文物保护的职责,村民们在这里安详和乐地生活,也自觉为文物保护工作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来源:大众网·海报新闻

编辑:董 雪

点亮小花花

把你的“在看”

分享给朋友们看~

揭秘曹县堌堆遗址

地处黄河下游的曹县,古有黄河、济水在此地流经,这一地域之所以形成一个个高大的堌堆,除与当时多沼泽、土岗古地貌有关外,也与当时汛期泽水横溢、黄河主流多次在这一地区泛滥有关。

安陵堌堆遗址

梁堌堆(据历史记载,此地为古景山遗存,商王成汤与诸侯会盟伐纣之地)

据文献记载,济水河道在这一带经常为黄河所夺。正如明代顾一柔《山居赘论》说:“大河之流……自孟津向东,由北道以趋于海,则澶、滑其必出之道;由南道以趋于海,则曹、单其必经之地。……要以北不出漳、卫,南不出长、淮,中间数千里,皆其纵横糜烂之区矣。”在一次次与汛期泽溢、黄河改道等洪水灾害搏斗中,先民逐步积累了将居住面增高可以避免洪水侵袭的浅显道理。千百年来,逐次增高,渐渐形成了这些高达数米、形若山丘的“堌堆遗址”,也就是曹县本地俗称的“堌堆”。

郜堌堆遗址

郗固堆遗址

燕陵堌堆遗址

每一个堌堆都是一个历经劫难、从远古走来的村落,越是高大的堌堆,就越是多人聚居的繁盛之地,甚至是城邑所在地。墓葬和庙宇的高频发现足以印证。“堌堆”代表了这里生动的历史年轮,它的遗存,揭示了这片土地先民生存的艰辛与勤劳、智慧与勇气。

青山堌堆遗址

序号

名称

年代

类别

1

安陵堌堆遗址

龙山、商、周

古遗址

2

梁堌堆遗址

龙山、商、周

古遗址

3

郗堌堆遗址

大汶口、龙山、商、周、汉

古遗址

4

郜堌堆遗址

龙山、商、周

古遗址

5

莘冢集遗址

大汶口、龙山、商、周

古遗址

7

燕陵堌堆遗址

龙山、商、周、汉

古遗址

8

普连集遗址

龙山、商、周

古遗址

9

春墓岗遗址

周、汉

古遗址

10

莱茱寺遗址

周、汉

古遗址

11

青山堌堆遗址

战国至汉

古遗址

15

常岗庙遗址

龙山、商、周、汉

古遗址

16

牛店遗址

龙山、商、周、汉

古遗址

17

高集遗址

古遗址

18

石楼遗址

古遗址

供稿:曹县文化旅游

菏泽:探秘梁堌堆遗址!

2019年10月16日,国务院公布了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曹县梁堌堆遗址成功入选。

在远古时代,菏泽地区地势低洼,湖泽遍布,先民们为了避免洪水灾害侵袭,筑造居住高台,形成堌堆。据统计,菏泽历史上堌堆遗址近500处,至今保存完好的就达100多处。在咱们曹县土地肥沃、地势平坦的原野上,就分布着15处大小不一,高低不等的堌堆。其中现存面积最大、文化内涵较为丰富的当属梁堌堆遗址。

历史文献中记载,梁堌堆遗址是《左传》中的楚丘,《水经注》中的景山。自此以后,皆以景山称此遗址。

景山,又名楚丘、桑台、邳(丕)山。是楚人早期的居住地,商汤都亳后,楚人南迁,但仍把楚丘当作宗庙之地。秦时在此设武城县项羽为西楚霸王时,改称楚丘县。刘邦伐英布后过此,因感天下底定,乃改楚丘县为成武县。东汉后县城北迁,山称楚丘亭、楚丘。隋代,楚丘因属己氏县(县治在楚丘南15公里),乃改己氏县为楚丘县。景山因处于桑林之中,舜帝时又称桑台,夏禹与涂山氏女在此成婚,《楚辞·天问》有:“焉得彼涂山女,通之于台桑”的记载。

景山,在商时是象征兴盛的著名大山,《国语·周语》有“商之兴也,梼杌次于丕山”的记载,商汤之都亳,因有景山而名景亳,商汤灭夏前,曾在景山会盟诸侯,作《汤誓》,历数夏桀之罪,史称“景亳之盟”。商汤在此称“吾甚武”,景山东北侧称武城,即源于此。

相传,商汤灭夏后,天大旱,汤王穿素衣骑白马,“剪发断手”,亲自登上景山桑林,把自己当作牺牲,自责不足,祈天求雨,言未毕,大雨降下,旱情解除。明初,赵氏等十三姓陆续迁此定居。后来有梁姓者在遗址之南兴会起集,人聚成村,名景阳村,又名“梁景山”,清以后称“梁堌堆”。

梁堌堆遗址位于曹县侯集镇,西距曹县约17公里,东北距成武县15公里,遗址东南部被原供销社门市部占压,东紧靠南北向大路。该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至汉代、唐、宋、元、明、清的文化遗存。遗址东西长162米,南北144米,面积23328平方米。遗址原有堌堆范围南北92米,东西124米,平面呈东南—西北略长的椭圆形,现存堌堆总面积6000多平方米,高约5米,上植有柏树及其他树木数百株。

1976年春,菏泽地区文物工作队曾在遗址的西侧试掘,开了一个25平方米的探方,出土了大量的各时期陶器残片。1977年被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梁堌堆遗址东北部断崖剖面

▲梁堌堆遗址出土物--陶鼎

▲梁堌堆遗址出土物--陶马

2014年5月至6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菏泽市历史与考古研究所联合对其进行考古勘探,从其西壁断面可以看出,该遗址包含龙山、岳石、商周、汉以及唐宋以后的几个时期的文化遗存,是一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的村落聚址。出土的文物残片无不反映出该遗址从距今4300年前后的龙山文化时期,直到唐代的数千年间,从未停止过人类活动的痕迹。从历史学角度知道,此遗址从尧、舜、禹时代,历夏、商、两周,都曾是人类生活的聚落,汉代以后为墓葬之所,唐以后为寺庙之地。

▲梁堌堆遗址展览亭

▲梁堌堆遗址展览亭大厅

▲梁堌堆遗址布展陶片

梁堌堆遗址文化堆积深度距现地表深约7.5米,可分为几个大的时期。至新石器时代的龙山到岳石文化,为一个较大的时期,该时期应为古代聚落遗址;此后商周至东周时期,此期古代聚落遗存,并不排除有夯土基址存在;两汉时期该堌堆主要性质演变成一个较密集的墓葬区;唐-宋元、明清时期堌堆上基本成为了庙宇祭祀区,居住区下移至堌堆周边地区。这几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遗址的性质略有不同。

为更好展示梁堌堆遗址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内涵,为社会各界更深入了解文物遗址,曹县文化和旅游局对“梁堌堆遗址展览亭”进行重新装修布展,全面展出遗址文化。“梁堌堆遗址展览亭”为两层建筑结构,采用展板和实物相结合的方式,并设计出了陶片墙,主要展示梁堌堆遗址简介、历史沿革、遗址文物等。

来源:曹县文化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