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村传统民居

新建村传统民居

新建村传统民居位于三门峡市陕州区原店镇新建村。年代为清。新建村传统民居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新建村传统民居,新建村传统民居简介,新建村传统民居-三门峡市陕州区新建村传统民居旅游指南

美姑新建传统民居 期待乡村旅游东风

跟随着依洛向导,沿着主道下行了20米左右后,一座新落成的民居出现在我的眼前:四合院三间偏房和门前的卫生间涂上了白色,主房是灰色的空心砖,屋檐下吊坠着传统的彝族装饰。

“你仔细看下墙面,看看用的是什么材质。”在依洛的提醒下我用手摸了摸墙面,没有太大的凹凸和粗糙感,再一细看,墙砖尺寸长短不一。“咦,石材?”惊疑下,我走到门口查看墙砖切面,回过头看到屋内的装饰时惊呆了。

屋内用原木和厚木板错落交织,搭建了长短不一的七层框架,下方用木板和木条编制,巧妙的形成了隔板和精美图案,三锅庄旁边的木条编制图案上清晰可见“幸福快乐”字样。透明的涂料盖不住木材的清香,一缕缕阳光从屋顶上的透光瓦上倾斜下来,照射在暗黄的皮沙发和其他家电、家具上,好一副唯美、古朴的图片。

我询问了尔门家房子的总投入,他说没有记过细账。墙面用原石在县城附近取材、切割后运回,花费8.5万元,施工费2.5万元。木料是父亲常年积攒起来,也有几株来源于自由林地,只花了2.5万元的工匠费用。雕花和隔板,邀请的是县内两个有名的工匠,全手工制作,没有用一根钉子或金属。

除住房外,尔门还修建了独立的厨房、杂物房、卫生间,水、电、路都十分方便,环境也显得十分整洁、宁静、清幽。

“整个房子花费了20余万元。”房主人介绍说:“主要是家里都偏好传统民居风格,又具有冬暖夏凉、防震抗震的功用才筹资修建的。”

随后我们聊到了增收的门路和途径,尔门表示,虽然新修了房子,但他们还是居住在原来的老宅子中。希望能搭上全县发展乡村旅游东风,配套房前屋后琳琅满目的梨树、核桃树,村内特有的绿色无污染土鸡、乌金乳猪、土鸡蛋马铃薯等做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为村里和自家带来一定的旅游商机。

文/图 记者 安国

江西古建筑关西新围——赣南传统民居建筑经典之作

关西新围,位于江西龙南县城东约15千米处的关西圩旁,始建于清嘉庆三年(1798年),于道光七年(1827年)完工,历时近30年,是关西名绅徐名钧所建。据专家考证,关西新围是迄今中国国内发现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客家方形民居,也是赣南传统民居建筑中所称的“九井(幢)十八厅”的典型代表作。

徐老四传奇故事

徐氏家族于南宋理宗帝嘉熙丁酉(1237年)从万安县皂口徙泰和辗转迁入关西。徐老四,正名徐名钧,字韵彬,号渠园,增贡生,候选布政司理问,诰授奉直大夫,为关西徐姓第14世子孙。生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十一月,殁于清道光八年(1828)九月,在关西新围建成后一年就去世了。

因兄弟中排行第四,后人俗称之为徐老四。徐老四曾经营木材生意发了大财,后又开药铺、当铺,资产越滚越大,成为一方富豪。因为子女增多,原居家围屋日显拥挤,于是耗资百万,费时十多年建造了这幢围屋,因未正式命名,与老围西昌围”相对应,俗称为“新围”。

他一生勤劳俭朴,正直厚道,扶危济困,乐善好施,成为一代名绅,是赣商的杰出代表,是客家人传统美德及客家精神的完美体现。

关西新围的选址

关西新围主人徐氏家族出于自我保护而选择的聚族而居也加强了围屋的防御性。客家人的“聚族而居”不是大家族式的“共财同居”而是一种小家庭式的“异财同居”,虽财产独立,却有许多不可分割的公共财产如禾坪、水井、厅堂等。财产独立有利于减少家族矛盾,而拥有不可分割的公共财产则利于联合宗亲、增强家族凝聚力。当敌人来袭时,徐氏家族就能很好地抵御外敌。

赣南是风水形势宗的发源地,风水观念的影响无处不在。作为地方大族的家邸,关西新围的设计尤为注重传统风水。关西新围在建设之初是由堪舆家选择的基址。堪舆家通过观察山脉的走向和流水的源头,选择了关西新围所在地这样一个“背山面水,左右围护”的风水宝地。新围的方位也是有着风水讲究的,选择了坐北朝南、前低后高的地段。

新围现址的地势为“蛤蟆形”。其后为老围,老围后为层层叠上的小山。新围的南、西北为农田,农田后为青山聚合环抱,新围东大门面向东南,地势开润,即有望山也有案山。新围东北向除了一些低矮的小围屋外无地理屏障,地理似有不足,为了补其缺陷,徐名均在小西门前建一大照墙,其墙往东北角延伸,在与东北角敌楼平行位置,与敌楼之间建一道玲珑墙,正中开一大门,面对前方的一大片开阔地形纳东北之气。即弥补了风水上的一个不足,又成为保障新、老书房、小花洲、梅花书屋等建筑的外围墙,也是新围来往于老围之间的一道外大门,设计合理,巧妙。

而处于“蛤蟆形”位置居中的新围中轴线,恰好距其大哥的围屋很近,按新围的设计图纸放线,新围西北的高大敌楼,竟延伸到其大哥围屋即“大书房围”的旁边,墙角正对大哥的围屋。但顾及风水,最终还是牺牲了其大哥的利益。

关西新围东大门口的正前十多米处还开挖了一个半月池,象征着聚财。半月池与东围墙外的水塘相连,恰好在新围与其东南面的大片开阔农田之间形成一道水面屏障,也有利于新围的军事防卫。从新围的河流水系来说,新围营造者也重视该水流向,关西小河坝溪水从西北流向东南,是天门到地户的理想流向。

关西新围的建筑特色

关西新围占地面积达7426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1477平方米。依山傍水,绿竹、池塘、农田、蓝天交相辉映。新围呈正方形,长宽均为88米,围墙高约9米,墙厚2米,围屋四角各建有一座15米高的炮楼。俯瞰关西新围,其整体结构呈“国字”形字。关西新围代表了赣南“国”字型围屋的最高水准,是赣南客家围屋中的精品。

中间的祠堂是围屋居民的“圣殿”,是围内建筑档次最高、装饰最华丽的地方,以其作为中轴线,将围内建筑对称布局。祠堂,分上、中、下三厅,主房结构是客家民居“三进三开”特征基础上扩大为“三进六开”,而形成“九栋十八厅”的典型建筑,共有主房124间。

整栋围屋以廊、墙、甬道联通或屏隔,少奢华装饰,朴素实用。围内围屋工艺精细考究,并有大量的木雕石刻,是围内人们过年节、赶集、祭祀等举行各项集体活动的公共场所。围内通道贯穿各列建筑,百余间房屋布局科学、结构严谨。其采光、通风、排污都考虑的十分周到。具有安全防卫、防风抗震、调节阴阳、冬暖夏凉等功能。

关西新围正厅大门前有一对石狮,左边的公狮昂首张口凶猛威武,右边的母狮雍容大度端庄肃穆,显示出工匠精湛的雕刻技艺;大门框上八卦中乾、坤两卦的圆柱形石雕,厅内十多根大木柱下的石墩上都雕刻着各种各样的图案或文字。厅堂偏院以及厢房都镶嵌有许多龙、虎、麒麟凤凰动物木雕。

围屋的建筑材料多为就地取材,彰显着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墙脚以块石垒砌而成,外墙为夯土墙或泥砖,里面掺进纸浆、黄糖、稻秆、糯米汁等,以增强其牵引力。屋架门窗以木材为主,遮风挡雨,而且散热快,冬暖夏凉。与现代的建筑装饰材料相比,更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融。

关西新围集住宅、祠堂、城堡、书院于一体,既是客家人日常生活处,碰到战乱时期又可以做据守的城池,集建筑美学、实用学之大成,不愧为“东方的古罗马城堡”。1992年关西新围列为龙南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多年的关西新围,向世人诉说着关于它的历史故事…

古建家园--古建中国以线上+线下模式,建筑+互联网+文化,传承与发扬建筑文化,把传统优良文化植入到建筑材料中,让建筑从源头上有文化,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与现代科学技术古今结合、中西融合,应用于现代建筑行业,倡导将优良的传统文化走入大众的衣食住行。古建、建筑行业相关原创内容,欢迎大家踊跃投稿(私信)。

福建一传统村落,建于南宋时期,古街、古居、古树,尽显古村风光

福建一传统村落,建于南宋时期,古街、古居、古树,尽显古村风光

现今游客在选择旅行地时,往往都喜欢把古镇或古村当成自己的首选旅行地,以此在这里体会难得一遇的美丽风景古建筑可谓前辈们辛苦劳作之后的佳作,随着流逝的岁月,渐渐呈现在游客面前。一般情况下古镇或古村,会比自然美景更加引人注目。孰不知,在国内竟有一座选址在龙脉上的古村,自然风光超级迷人,古村令人向往不已。这座村落就是位于三明龙溪县,始建于南宋年间的桂峰村,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了。

听当地人讲,古村落里的建筑物,是拥有宋代四大家中蔡襄的第七代世孙蔡长参建而成,村落被群山所环绕,村子几乎看不见平地,因此村里的民居,大部分都是按照山势走向参建而成的,村内有条小溪绕村而过。而村子就在溪流两旁的三面山坡上面,村子背靠大山,面对峡谷,所以围绕在村子四周边的景色,别提有多美了。

很多游客来到这里以后,就会对当地人所处环境赞叹不已,直到现在,村子已被称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了,并且已被列入国家4A级景区,这里的最大看点就是,为了彰显其年代久远跟优秀山村文化。再加上自然而成的山水景色,来到这里的游客,都会感觉美不胜收,不仅远离城市汽笛声,而且能够让你近距离跟大自然接触,畅快呼吸清新自然的空气。

不论是古村内的古街、古碑刻、古族谱、古居、古树、古书斋、古画等等,一切都是那样令人向往,自从踏入古村的那一刻起,就在游客心目中萌生出,想要对这座古村一探究竟的想法。村子里的主街道并不是很宽,但是却连接着许多条曲径幽长的小巷道。在这里不论是街道,还是小巷,路面全都用青石板铺砌而成,路面砌得很平整。

之所以道路会以这种形式呈现,原因有二,其一则是在桂峰村人气最旺的时候,大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为了便于人们出行,因此就没有铺砌台阶。其二则是蔡家前辈在建造这座村落的初心,就是希望自己的后人能够耕读传家,以此来考取功名,在这前往仕途的道路上,一路顺顺利利,梦想成真。

据悉古村早在明清时期可谓最鼎盛,那时的古村,是尤溪县前往福州的必经之路,凡是在这里路过的人们,都会把桂峰村当成临时落脚的驿站,大部分商人,都会在这里完成交易。前往政府办事的官员,也会在这里住宿休息。古村所处位置符合每位前往这里的人们,时间长了,桂峰村也就成了一座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的古村落了,因此就有了小福州的美誉。

直到现在桂峰村里,仍能看见遗留至今的明清时期古建筑约40幢左右,在这座山水风光环绕的桂峰村,有时间的话,你们是否愿意前往打卡游玩呢?

福建一古村落,建在风水宝地之上,风景优美,已有700多年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