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红三十一军总医院旧址

北川红三十一军总医院旧址

北川红三十一军总医院旧址

年代:1935年

2012年,北川红三十一军总医院旧址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至东厢房外3米,西至正大门外5.5米,南至正厅外3米,北至北偏房外1.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米。

红色地名丨红三十三军297团医务所和政治处旧址

红色地名

地名,不仅是指特定方位或地域范围,还承载着人们的乡愁记忆和对优秀传统的寻根感怀。“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庆府”。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重庆积淀了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统战文化等厚重的人文底蕴,也构成了富有重庆特色的红色地名文化。“重庆民政”微信公众号特开设《红色地名》栏目,讲述红色地名故事,弘扬红色地名文化,延续红色文脉,传承红色基因

红三十三军297团医务所和政治处旧址

红三十三军297团医务所旧址和政治处旧址位于城口沿河乡内,是印证沿河光荣的红色旧址。沿河乡是红军进入城口的第一个乡镇,当年红三十三军的二九五、二九七团从沿河乡的柏树村的土地垭进入沿河,该村是老红军根据地,徐向前的部队从万源方向到梓木树湾,曾在此驻扎,修建了医务室、医务所,救治伤员。并在沿河乡设立了指挥部、政治处、医务所,建立了城口第一个苏维埃组织。当年,沿河有200多名优秀儿女参加了红军。现沿河境内存有红色旧址多处,悠久的革命历史让沿河人引以为傲。

来源丨 重庆市民政局

供稿丨区划地名处、城口县民政局

版权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藏在深山里的红军总医院旧址

藏在深山里的红军总医院旧址

曾有9位将军夫人在此行医

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周洪攀姚茂强摄影报道

绵阳市北川县群山之间的马槽乡,有一处依山而建的穿斗式民居建筑,这里是当年红四方面军发动千佛山战役时的总医院旧址。

1935年5月18日,为了进入岷江河谷,威胁成都,调动、牵制国民党军队,减轻中央红军的压力,红四方面军发动了千佛山战役。在长达73天的战斗中,国民党川军调集十几万兵力,在飞机掩护下,向佛泉山、千佛山一线阵地发起全面反攻。红四方面军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顽强固守阵地,直到7月中旬胜利完成掩护主力西进茂县的任务后,才陆续撤离。

民居改作总医院 见证73天的千佛山战役

从马槽乡政府大院出来,便可看见对面半山腰上的民居建筑。顺着台阶而上,一幅为伤员做手术的宣传石画镶嵌在石壁上。

“这里是红四方面军总医院的旧址。”马槽乡人大主席胡斌说,这处依山而建的穿斗式民居建于康熙年间,占地3000余平方米。虽然经历了“5·12”汶川地震,但依然完好无损。

推开总医院旧址的大门,一段尘封的历史呈现眼前。

据胡斌介绍,1934年11月,红四方面军召开全军政治和军事会议,制定“依托老区,发展新区,重点夺取甘南的文武成康地区,与川陕根据地连成一片的“川陕甘战略计划”。为贯彻“川陕甘战略计划”及策应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红四方面军先后发动了陕南战役、广昭战役。

1935年3月28日晚,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相继解放阆中南部昭化剑阁青川梓潼平武、彰明、北川江油中坝城。为了进入岷江河谷,威胁成都,调动、牵制国民党军队,减轻中央红军的压力,红四方面军决定从北川河谷进军川西。

为了阻止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合,蒋介石调兵遣将,对红四方面军实施东西堵截。为粉碎国民党的“围剿”计划,红四方面军决定在北川的千佛山对国民党川军进行阻击,并把总医院设到马槽乡的一处民居里。

“千佛山战役是红军长征期间持续时间最长的战斗。”胡斌说,1935年5月18日,千佛山战役正式打响。国民党川军部队出动89个团14万余人,红四方面军投入主力第九军、第三十军、第三十一军、第四军等部队,大小战斗近百次。在长达73天的战斗中,击溃敌军23个团,歼敌5000余人,顺利打通西进道路

找到麻醉药土方 医生在自己身上做试验

进入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的过厅,里面陈列着当年的铜制注射器、皮制医药箱,还有红军当年用过的砍刀、冲锋号、手雷等。

进入内院,16间房间分别用作政治部、药房、手术室、病房等。胡斌说,千佛山战役打响后,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每天都会收治伤病员,在整场战役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北川马槽乡、墩上乡、禹里乡的乡民自发组织了担架队,每天往返于马槽乡与千佛山之间。

在旧址的正屋内,挂着史群英、李光明、杨磊、潘家珍、权卫华、林月琴等人的照片。“这9位医生当年曾在这里工作,都是将军夫人,其中林月琴是罗荣桓元帅的夫人。”胡斌说,当时条件很艰苦,病床上铺的是稻草,手术台则是神龛。

走进药房,灶上摆放着当时熬药的瓦罐。“当时物资少,药品非常紧缺。”胡斌说,伤员需要做手术,麻醉药几乎没有,医生从当地羌族老人那里找到麻醉药土方,用花椒和洋金花当麻醉药。“刚找到土方时,医生们就在自己身上做试验,实验成功后再用到伤员身上。”他说,正是这批土麻药,让伤员减少了手术中的痛苦。

1986年,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被北川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公布为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目前,该旧址已成为北川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北川打造红色旅游的重要基地之一。

楠溪江石门台、枇杷采摘、红十三军军部旧址一日游

石门台是楠溪江的老牌景区之一,因一溪谷有九瀑而闻名,是非常少有的景观。16年受到暴雨的影响,罕见的洪水冲毁了石门台多处景观,经过3年的提升改造,2019年5月1号,石门台也终于迎来了新生,重新开业。

大若岩景区的九漈石门台,在不到3公里的一条神奇溪涧中,居然沿途分布着九个不同形态的瀑布,沿着峡谷拾级而上。

(初步行程安排如下,当天可能根据时间情况调整)

早上温州集合车赴楠溪江(车程约1.5小时),游览【红十三军军部旧址】,参观由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亲笔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纪念碑,成立红十三军军部的四份祠堂,纪念馆,后车赴后车赴

枇杷基地】(不含进园品尝门票20

元/人,现付石门台景区门票后赠送采摘门票,园内枇杷随意品尝,带走另外付费,不打算购买的请不要采摘),中餐后下午游览【石门台景区】

(不含门票30元/人,门市现收,赠送枇杷采摘门票)游览时间大约90分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永嘉县大若岩,因一溪谷有九瀑而出名。一条川流在崇山峻岭,依山为叠,形成九级形态各异的瀑布;又因它在翠竹杂木和石堆间,跌跌撞撞、躲躲闪闪地流淌,故又被人们称为“含羞瀑”。瀑有九级,一瀑一形,一瀑一景,层次分明,自成首尾。瀑入碧潭,水势激荡,银光闪烁,实为世上罕见。石门台是楠溪江最早开发的景点之一,在楠溪江山水景点中最具代表性。经过三年整修后于2019年重新开放,旧貌换新颜,欢迎八方游客,下午适时返回温州,结束愉快行程!

【活动时间】:5月11/12日 周六、周日

【活动地点】:永嘉

【集合时间】:07:30(以最终通知短信为准)

【集合地点】:松台广场(以最终通知短信为准)

【活动费用】:

大人报价:99元/人+30元石门台门票+赠送枇杷采摘门票

小孩报价:88元/人(不含门票和采摘,1.2米以上和大人同价)

【用餐情况】:正餐自理或AA

【费用包含】:来回旅游大巴、领队、景区第一大门票、保险、策划

一路上可以见到一漈、二漈...一直到九漈, “漈”在当地的方言中是瀑布的意思,所以有九漈飞叠,源出一脉,一漈一形,一漈一景之说,难怪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在诗中写道:康乐上官去,永嘉游石门。

石门台位于大若岩景区陶公洞北约3公里处,因一溪谷有九瀑而出名。

九漈之奇,奇在瀑有九级。九漈不是一瀑九级,而是九条瀑布。九瀑源流,当是一脉,然一瀑一形,一瀑一景,层次分明,自成首尾。

对于观瀑者来讲,像这样在不到三公里的一条溪涧中,能见到姿态多变、景色各异的九级瀑布,实为世上罕见。九漈飞叠,源出一脉,一漈一形,一漈一景,气韵生动,首尾呼应。

第七漈高约40多米。瀑布沿85度陡坡飞落,跌入碧潭,水势激荡,银光闪烁,四围绿树成荫,不见天日。潭口凉风飕飕,寒气袭人。集雄奇、险峻、清幽、秀丽于一体,堪称绝景。

第八漈高8米,瀑分二股如燕尾向下奔流,瀑布处于两峰夹峙间,仅露一线天,潭边野兰馥郁,芳香扑鼻。

第九漈高20多米,四周峭壁高围,封闭似井。瀑自崖巅飞泻而下,瀑声轰鸣,四壁震荡,嗡嗡如闷雷。瀑入碧潭,水花飞溅,犹若雪浪翻滚空谷。潭口有石门台,高约3米,上宽2米,下宽1.5米,水从石门台中流出。石门台外,有一条凸起2米高、5米长的石门槛,涧水入石门槛从两端分流而下。

九漈石门台因一溪谷有九瀑而出名,九漈之奇,奇在瀑有九级,九条瀑布,一瀑一形,一瀑一景,层次分明,姿态多变,实为罕见。

如果你想去一个拥有清新氧气、慵懒生活的旅行地,同时又不想花费太多时间和money,小编觉得这个地方再适合不过~

温州楠溪江

一个有山皆绿、无水不清的地方

是旅者心中最后的桃花

五月天仙好客来,十里枇杷香醉人。

永嘉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军部旧址

红十三军军部旧址位于原五尺乡五尺村隔岸降山头山东麓。系五间两进、左右廊、悬山顶,始建于清雍正六年(1728)。1930年5月,浙南红军游击队正式组建为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军长胡公冕,政委金贯真,军部设于五尺乡五尺村,并以附近山区为根据地。

红十三军直属中央军委领导,下辖三个团,共有6000人左右。1989年,红十三军军部旧址列为浙江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公布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红十三军军部旧址由三大块组成:纪念碑广场、红十三军军部旧址、红军历史纪念馆。1996年被浙江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纪念碑广场中央有中国工农红十三军石雕雕塑后方拾阶而上是红十三军纪念碑,碑身高18米。红十三军军部旧址(五尺胡氏四房宗祠),正门上方横匾镌刻着原国防部长张爱萍上将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军部旧址”14个大字。

红十三军纪念馆是一座古典式的建筑物,馆中陈列着红十三军的历史资料和经军战士使用过的土炮、刀枪等实物及展览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