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州文化风情街

琼州文化风情街

海南花卉大世界琼洲文化风情街坐落于风光秀丽的南渡江畔,街长500米,处于美兰机场与海口市区连接的核心位置。琼洲文化风情街是集旅游、休闲、餐饮、购物、学术与文化传承、研究于一体的文化主题风情街,她的建成,填补了我省生态文化风情街的空白。

地址:

海口市滨江路南渡江老铁桥旁

电话:

0898-66810301;0898-65813455

开放时间:

9:30-18:30

门票

无需门票。

贵州人文风情景点 贵州特色风情文化

1. 贵州特色风情文化

1、查白歌节

查白歌节是贵州布依族的重大节日。每逢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这天,布依族青年男女就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兴义县的查白场,举行盛大的歌会。歌节上的浪哨(唱歌)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的社交恋爱活动。浪哨时要互甩糠包,包上缀有多条绣花穗须,抛甩时犹如彩蝶漫天飞舞,十分好看。

2、龙舟节

龙舟节是贵州苗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举行,此时万人盛装,云集江边,参加龙舟出发前的献祭活动。比赛开始,几十条龙舟破浪前进,两岸锣鼓、礼炮齐鸣,观众呐喊惊天动地。岸上还举行对歌、跳芦笙舞等活动。入夜,余兴未尽,青年男女相聚对歌,倾诉真情。

3、四月八

农历四月初八,是贵州省贵阳市附近苗族人民纪念古代英雄“亚努”的传统节日。

相传在很早很早以前、苗族人民就在富庶的格罗格桑(今贵阳附近)休养生息,过着幸福、美满、丰衣足食的生活。为了抵御统治者官兵的攻打,足智多谋的首领“亚努”率众英勇抗击,给来犯者以沉重打击,但终因寡不敌众,不幸于四月初八牺牲,葬在“嘉八许”(今贵阳市喷水池附近)。

为了纪念“亚努”英烈,至今每逢农历四月初八,身穿节日盛装的苗族人民,都要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贵阳市喷水池旁集会。

届时,喷水池旁红旗招展,人如潮涌,吹笙奏笛、对歌传情、耍狮子、玩龙灯、打球、比武热闹非凡。小伙子的芦笙比赛别有情趣,他们边吹芦笙边做快速旋转、矮步、倒立等技巧。夜晚,贵阳市和喷水池一带灯火辉煌,如同白昼,到处欢歌曼舞,一派欢乐景象。

扩展资料

贵州少数民族服饰有其共同点:

喜尚青,重素雅,妇女多系裙,爱着银饰。男子服饰以对襟衣、宽脚裤、包头帕为主。各个民族的服饰及头饰又各具特色。

苗族

妇女服饰仅在贵州境内就有上百种,总的说来是于朴素之中追求华丽重彩,以刺绣、挑花、蜡染为主要工艺,佩戴贵重银饰后显得富丽堂皇。男子畜发包头巾,身穿无领、大袖、宽裤脚服装,腰带束身,冬天缠裹。

布依族

女性多穿短襟长裤,配有栏干花纹装饰,也有穿裙的。喜欢蜡染,领、肩、饰等。男性式样简单,与汉族大致相同。

侗族

分南北部服饰,南部服饰接近古代,妇女穿裙束髻绑腿;北部一般穿短衣长裤。彝族:着长袍,缠包头,颜色重青黑,有绣花装饰。水族:妇女着长襟衣,包头帕,系长围腰。土家族:妇女穿左襟大褂,挽髻包头。

2. 贵州特色民俗文化

古老独特的民族礼俗,构成毕节人热情礼貌、尊老爱幼,团结友爱,独特的彝族迎亲亲人,苗家牛角酒,回族的道“色兰”,彝、苗丧葬习俗,布衣婚俗等独具一格。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彝族火把节”、“彝族年”、“苗族跳花节”、“布依族的六月六节”等。多个民俗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彝族古剧《撮泰吉》被誉为“戏剧的活化石”,彝族舞蹈《铃铛舞》保持着完好的原生状态,苗族舞蹈《滚山珠》荣获多项世界级民族民间舞蹈奖项。扩展资料:毕节的特产和旅游名胜:贵州毕节地处乌蒙腹地的毕节,得享大自然厚爱,被馈赠了独一无二的好山好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宜人,享有“中国竹荪之乡”、“中国天麻之乡”、“中国皱椒之乡”、“中国核桃之乡”、“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天然药园”等美誉。毕节市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百里杜鹃(贵州的四个国 AAAAA级景区之一)、世界地质公园织金洞(贵州唯一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草海。国家AAAA级风景区“九洞天”、国家AAA级景区拱拢坪、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小河、高原湖泊支嘎阿鲁湖、贵州屋脊赫章韭菜坪风景名胜区等。

3. 贵州特色风情文化介绍

贵州有“公园省”之称,发展旅游业的资源、区位条件好。在世界目前已开发的15种主要自然旅游资源中,贵州就占有山地、高原、洞穴、泉水、瀑布、野生动物等10种,且数量多,形态各异。目前世界已开发的历史遗址、革命胜迹、寺庙教堂等20种主要人文风情旅游资源中,贵州占了近80%。

自然资源优势:(1)山奇石秀,山石景观多。(2)瀑布与峡谷景观多而壮丽。(3)洞穴类型多、数量大、洞景美。(4)森林美景多。(5)湖泊与水库景观多。

民族优势:贵州有苗、布依、土家、仡佬、水、白、壮、瑶等49个少数民族,约占全省人口的35%,是“不是自治区的自治区”。全国近半数的苗族、过半数的侗族和几乎全部的布依族、仡佬族分布在贵州中南部。进入黔地,无论是苗家村庄、侗乡鼓楼,还是岩洞山崖、水瀑草海,尽皆成景,美不胜收。

4. 贵州旅游特色文化

时间:2021年3月20月-4月20日

开放时间:上午10:00-晚上9:00

活动地址:贵阳市花溪区恒大文化旅游城会展中心。

开园时间是今年五一期间,设计完全从孩童视角出发,超真再现了安徒生童话故事中的生活场景,同时将现代商业完美地糅杂在一起,开启了全球新一代文旅体验。城堡的造型、缤纷的色调、充满童趣的动漫卡通形象,深受广大儿童及青少年的喜爱,同时也不乏中老人游客来此观景留影。

贵阳恒大文化旅游城由世界500强企业恒大集团旗下恒大童世界集团倾力巨制,其拳头产品——恒大童世界是专为2-15岁的青少年儿童打造的全球唯一的“全室内、全天候、全季节”的大型童话神话乐园。

5. 贵州地方特色文化

因为贵州境内的元谋人是中国境内已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古国楼兰国、大理国、夜郎国之一的夜郎国就在贵州,保留有许多夜郎的足迹,都是贵州是中国古人类发祥地和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的证据。

距今五六十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栖息繁衍,现已发现黔西观音洞、盘县大洞等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40多处。

观音洞对研究中国旧石器时代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被正式命名为“观音洞文化”。大量出土的石器、陶器、青铜器、铁器等文物还表明,贵州具有悠久的开发历史。

在这片丰沃的土地上,有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方式,有图腾崇拜、佛道巫术、祭祀乐舞的宗教遗留;有创世神话,讴歌祭调、谣谚传说一直到各类迁徙、叙事、自 娱的民间歌舞艺术得以流传的心态环境;

也有从远古岩画、古黔青铜器、寺庙雕刻、蜡染刺绣、鸡卜星历、地戏、阳戏、傩戏、花灯一直到民族服饰、民族曲艺、民族图案及工艺品得以存在的精神氛围;

表现出贵州这片土地上特有的自然形态和文化形成,显示了在复杂历史时期形成的文化,以其“十里不同天,一山不同 族”的多元民族文化,形成了它多样化格局和灿若云锦般的辉煌。

贵州已跻身于国内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省区之一。显示出“史前文化”的辉煌——观音洞遗址以 其独特而丰厚的文化内涵引人注目,在全国与北京周口店、山西西侯度鼎足而立;1981年普定穿洞出土骨角器千余件,引起国内外震惊,被中科院专家们誉为 “亚洲文明之灯”;盘县大洞旧石器遗址无论在规 、文化堆积物年代、考古材料的品种数量方面,都可以与北京周口店媲美。

6. 贵州特色风情文化是什么

贵州少数民族节日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千差万别。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1000多个,集会地点1000多个。著名的:有苗族的“姊妹节”、“四月八”、“龙舟节”、“芦笙节”;布依族的“查白歌节”;侗族的“歌酒节”;彝族的“赛马节”、“火把节”;土家族和仡佬族的“吃新节”、水族的“端节”、“卯节”等。贵州是一个歌舞的海洋,民族歌舞绚丽多姿。苗族群众有高亢激昂、热情奔放的“飞歌”,有低回委婉、优美抒情的“游方歌”和质朴庄重的“古歌”、“酒歌”;有芦笙舞、木鼓舞、踩鼓舞等。侗族“大歌”的歌声宏亮,气势磅礴,曲调庄严,音域宽阔,反映了侗族人民坚强、豪迈的性格。黔南、黔西南的布依族舞蹈有几十种,歌有大调、小调、大歌、小歌等,且注意押韵,有“有歌都有韵,无韵不成歌”之说。水族的铜鼓舞、斗牛舞、狮子舞、龙舞等亦颇有特色。黔东北的土家族酷爱唱歌,有哭嫁歌、伴嫁歌、酒歌、情歌、劳动歌、祝福歌等。民族戏曲是民族风情的精华,主要有苗族高台戏、侗戏、布依戏、傩戏等。地戏和傩戏被誉为“古代戏剧的活化石”。以芦笙音乐舞蹈为代表的“笙文化”,特别是无音乐伴奏的侗族大歌,在国际音乐舞蹈台上深受赞誉。以雷山郎德寨为代表的铜鼓文化,既是青铜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苗族文化的主要内容,在那里可欣赏“铜鼓坪”、“莽铜芦笙铜鼓舞”,将苗族文化中的“鱼文化”、“鼓文化”、“笙文化”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融为一体。少数民族独具风格的歌舞,是中国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

7. 贵州民族风情文化

我就是贵州人,贵州少数民族很多,风俗习惯也很多样化。就简单说一下过年的习俗吧。

扫扬尘

扫扬尘就是年终大扫除,以前每年春节前,贵州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

按贵州民间的说法是,除了扫除灰尘外,重要的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这也是贵州人对辞旧迎新的表现。

杀年猪

在过年前一个月、半个月左右的时候,咱们贵州人都会把自家养了一年的肥猪牵来宰杀,然后请亲戚朋友、左邻右舍来吃一顿热闹的杀猪饭,一起分享丰盛猪肉大餐和即将过年的喜悦。

如今,在农村,留守在村里的乡亲一般会养上一两头猪,等在外的壮汉们都回村了就宰掉,过年能吃上最最正宗的土猪肉,那鲜香瞬时会勾起你儿时的回忆。

灌香肠

在贵州,香肠是很多家庭的必备年货,当窗户外挂满红彤彤的香肠时,那就快要过年了。

虽然现在不像以前那样,自己在家做,但是很多人还是会买肉在加工点灌香肠。有香肠的年,一定是红火年~

秋腊肉

腊肉是贵州的特色美食,杀完年猪后便将鲜肉粘上盐放进腌缸,腌制几天后取出来,然后搭好架子,用柴火烟熏火燎。一段时间后,肉就会变得色泽油黄透亮、香味扑鼻。

记得小时候,父母还会在架子上割几块没熏好的腊肉,用铁签串来烤给我门吃,充满柴火味的腊肉味道真的好极了,“秋”好的腊肉还可以保存很久,不会变质!

打糍粑

贵州很多地方都有“二十八,打糍粑”的说法,年近三十的时候,外面冰天雪地,屋里糍粑打得热火朝天!

在贵州很多地方,尤其是少数民族,每逢春节腊月二十八,几乎家家都要打糯米糍粑!

炸酥肉

酥肉是贵州火锅的标配,所以到了春节,杀了年猪之后 怎么可能不炸上一两盘香喷喷的酥肉呢?!

肥瘦相间的酥肉外酥里嫩,令人回味无穷。小时候总是会守在锅边等着吃,所以就有了“大人炸,小孩吃,炸一盆,吃一碗”的说法。

吃汤圆

在贵州,每年的大年初一或者元宵节的早上,妈妈都会起床为家里准备又白又糯的汤圆作为早餐,这个时候用汤圆作为早餐是具有特殊意义的。

新年的第一天吃汤圆,有时还会在馅里面放一个硬币,谁吃到了就会代表好运。汤圆从味道上取其甜甜美美之意,从字面上体现一种圆满之意!

送灶王爷

农历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家家户户要“送灶”、“祭灶”。

这天晚上,每家每户或祀灶神于堂,更多的是在贴着灶神像的厨房灶头上,供上好鱼好肉、蛋饺、酒、果,十分丰富。

赶场

赶场其实就是去办年货,城市一般就是去逛超市。在农村,虽然平时每隔几天都会赶场,但一年的最后“一场”,和往日的赶场意义完全不一样,场景也不一样。

年前的最后一场,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去赶,购买各种年货,有吃的,有玩的,一样不落,尤其是鸡、鱼肉都要买上,鸡预示着吉利,鱼当然就是年年有余了!

穿新衣

穿新衣是个古老的习俗,到新年开始的时候,就要万象更新,从里到外都有一种新的气象,衣服就很像穿在身上的春联,表示对春天的庆贺。

现在几乎是天天都穿新衣服,所以很多人喜欢春节穿红,全家人都穿上喜庆的红衣服,希望能趋吉避凶,消灾免祸,全家平安。

贴春联

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火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有些讲究的人家不喜欢买现成的,觉得少了一分味道,可以去街上,师傅现场手写春联,也会有懂书法的邻居大爷免费给写。

年夜饭

年夜饭又称团年饭,是农历除夕(每年最后一天)的一餐。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一家相聚,共进晚餐。

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来表达感激之情。

开门爆竹

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凌晨00:00时刻,在贵州有“开门爆竹”一说,就是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还记得每年在家过年,大年初一凌晨时刻,父母都会开门“放火炮”以示辞旧迎新之意!除了凌晨放爆竹之外,很多人家在初一一早的第一餐开始之前,也会放“开门爆竹”!

拜大年

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拜年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身体健康”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礼尚娱乐。

压岁钱

压岁钱不在多少,用意是镇恶驱邪,保佑平安。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胜驱邪,帮助小孩平安过年,祝愿小儿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

民俗表演

初七八,各村各寨的舞龙队舞狮队等等业余文艺团体便开始浓妆淡抹粉墨登场。习惯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男女老少们趁着这难得的闲暇时光可着劲儿在父老乡亲面前露脸。

8. 贵州独具特色的文化

1、贵州民族文化宫

贵州民族文化 主楼汲取了贵州侗寨鼓楼轮廓曲线的神韵,为三叉弧形堵式建筑,前弧形面有机衬托毛主席塑像,大楼六个面的每一面形状都构成“山”字形,建筑造型着力强调贵州、民族、文化三个内涵,颇具贵州地域及民族色彩。

2、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苗族吊脚楼源于上古居民的南方干栏式建筑,是中华上古居民建筑的活化石。2005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栋栋的吊脚楼沿山坡依次第上,上千栋吊脚楼相连成片,形成一个整体的环形,形成了单个吊脚楼所不具备的视觉效果。在建房时,对发墨、中柱、正梁有一套讲究和禁忌,特别是上梁的祝辞和立房歌,具有浓厚的苗族宗教文化色彩。因此,苗族的吊脚楼不但具有较好的美学和建筑学价值,而且还是苗族传统文化重要的承载者。

3、从江增冲鼓楼

增冲鼓楼是侗乡最有名的鼓楼之一,也是贵州省历史最悠久、形体结构最大的鼓楼,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鼓楼是侗乡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物,是侗族建筑技艺的集中体现。增冲鼓楼侗寨的特征建筑之一是鼓楼,鼓楼为木结构,增冲鼓楼位于贵州省从江县增冲乡增冲村,四周四根大木柱冲天而起,旁边配以多根小立柱,往上的飞檐和斗拱,形如宝塔,最上层放置一面大皮鼓。

4、黎平肇兴侗寨五大团鼓楼

2001年,肇兴侗寨及鼓楼群列入大世界基尼斯记录。肇兴侗寨寨子虽为一体,但按侗家一个族姓一座鼓楼的规矩,肇兴大寨五个大团都有自己的鼓楼即“仁、义、礼、智、信”五座鼓楼。被称为“肇兴鼓楼群”,是侗乡鼓黎平肇兴侗寨楼之最,蔚为壮观。分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信团五团。肇兴以鼓楼群最为著名,被誉为"鼓楼之乡"。寨中五团,共建有鼓楼五座,花桥五座、戏台五座。五座鼓楼的外观、高低、大小、风格各异,蔚为大观。一九九三年,贵州省文化厅命名肇兴为鼓楼文化艺术之。

5、黎平地坪风雨桥

地坪风雨桥位于贵州省黎平县地坪乡,俗称花桥。杉木大梁上平铺杉木桥板,二十多排圆柱,用枋木交织,压排穿榫连接成一体,形成长廊,桥廊两侧设1米高的梳齿栏杆。桥上建三座桥楼,中楼形似鼓楼,五重檐四角攒尖顶,两端桥楼为三重檐四角歇山顶,桥廊屋脊上泥塑熬鱼、双龙抢宝、双凤朝阳,中楼四柱绘青龙和凤凰,栩栩如生,壁板穿枋上绘有民族风情、历史人物故事彩画和卷草花纹、楹联等。建筑造型优美,结构严谨,工艺精湛,雄伟壮观,造型结构居全国之首,展示了侗族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为侗族人民的智慧结晶。

6、贵州宣慰府

贵州宣慰府是贵州宣慰使 霭翠和奢香夫人 及其后裔,即历代贵州宣慰使处理政务的官府。整座建筑,依据史书记载和实地勘测互证,可分为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两个部份。主体建筑,即为“一场八院九层”。采用中轴对称的布局,“九层八院”分级跃上,梯级递进。广场是根据彝族的讲究和用地的限制巧妙设计成一个葫芦形,源于彝族葫芦崇拜。两圆相扣,圆心图案也是彝族特有的太阳历和苏蒂子图案。

7、镇宁布依族石板房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关镇,绝大多数房屋都是石头建造,三四层的石楼就有几十栋。以石条或石块砌墙,墙可垒至五六米高;以石板盖顶,铺成整齐的菱形或随料铺成鳞纹,石头民居不仅不透风雨,而且古朴美观,屋顶举重若轻,安居而不压抑。

8、三都怎雷古建筑群

怎雷村位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有200余栋民居建筑,多是从“杆栏式”木构建筑衍化而来的吊脚楼,保留了“杆 ”建筑的特殊营造印记,成为研究水族独特建筑风格的重要场所。其中百年以上“杆栏”民居有14栋,另有“杆栏式”建筑和禾仓111栋。怎雷水族古建筑群是水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是研究水族及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文化史的重要实物,被国内众多研究专家誉为“中国民族建筑活化石”。

9、松桃苗王城

苗王城始建于明洪武初年,已有600多年历史。苗王城分为东城和西城。原有城墙2000余米,顶宽四尺,底宽六尺,高九尺。鳞次栉比的吊脚楼、“歪门邪道”的建筑风格等等不仅具有一定的战争防御能力,而且体现了较高的建筑水平。

10、布依族马头寨古建筑群

2006年,马头寨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坐落于开阳县禾丰布依族苗族乡

9. 贵州特色风情文化调研

贵州位于我们祖国的大西南,是一个拥有独特韵味的神秘高原之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地貌特征和宜人的气候,景色优美,贵州还是个多民族省份,贵州的少数民族粗犷豪放,热情质朴,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各具特色,苗族姑娘们精美的服饰,侗族大歌的曼妙语音,蜡染等,无一不带给我们深深的震撼 。

10. 多彩贵州民族风情

多彩贵州没有谁来评,只是对贵州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旅游景点的概括,是对贵州的一种宣传而已。

“多彩贵州”,它开始其实涉及的内容为:

1、贵州美丽富饶的旅游景点展示;

2、贵州少数民族服装、风俗、节日等的介绍;

3、少数民族专有的特色技能比赛(如苗族同胞们的蜡染、刺绣等)。

后来是贵州以“多彩贵州”为名开展的声势浩大的歌唱大赛、旅游形象大使选拔大赛、舞蹈大赛、国际摄影展等不同主题的“多彩贵州”系列活动,挖掘、展示贵州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

出名以后才以品牌进入各行业。如现在的多彩贵州航空,多彩贵州酒等。

多彩贵州的出名全是其所含的旅游文化被大家认可和官方的广告推广。哪有什么评定,照你这么说云南的“彩云之南”也是评定来的???真是搞笑哦,还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探秘梅州小吃街品尝地道美食,感受岭南文化风情

梅州小吃街的历史和文化

梅州小吃街是梅州市的一条小巷,这里汇聚了众多地道的美食,是梅州市民和游客们的必到之地。梅州小吃街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经是梅州市的商业中心,也是梅州市政治、文化、经济的重要地区。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各种传统的岭南美食,感受到岭南文化的深厚底蕴。

梅州小吃街的美食特色

梅州小吃街是一个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地方。这里的美食种类繁多,每一种都有着独特的特色。比如,梅州牛肉粉,这是梅州小吃街的招牌美食之一,它的口感鲜美,汤汁浓郁,是许多梅州市民的。还有梅州猪肉烧卖、梅州蚝仔煎、梅州糖水等等,这些美食都是梅州小吃街的特色美食,值得一试。

梅州小吃街的文化氛围

除了美食之外,梅州小吃街还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这里的建筑风格和文化传统都是岭南文化的代表。你可以在这里看到许多古老的建筑,比如梅州市博物馆、梅州市图书馆等等。这些建筑都是岭南文化的代表,它们讲述着梅州的历史和文化。

梅州小吃街的旅游推荐

如果你想来梅州小吃街旅游,我们推荐你可以选择旅游团或者自驾游的方式来到这里。在这里,你可以尽情地品尝美食,感受岭南文化的深厚底蕴,还可以参观许多有趣的景点,比如梅州市博物馆、梅州市图书馆等等。总之,梅州小吃街是一个非常值得一去的地方,它会让你感受到岭南文化的魅力和美食的诱惑。

梅州小吃街是广东省梅州市的一条美食街,汇聚了各种地道的梅州特色美食,也是感受岭南文化风情的好去处。

1. 梅州小吃街的历史和地理位置

梅州小吃街位于梅州市梅江区中兴路,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是梅州市早的美食街之一。这里紧邻梅江,周边环境优美,气氛温馨。

2. 梅州小吃街的美食特色

梅州小吃街的美食特色主要体现在潮汕菜和客家菜两大系列上。其中,潮汕菜以海鲜类为主,如蒸鲈鱼、炒花蛤、炒花蟹等;客家菜则以猪肉为主,如烧腊、卤味、猪脚饭等。此外,这里还有梅州糕点、糯米鸡、炸牛肉粿等小吃,口味独特,值得一试。

3. 梅州小吃街的文化特色

梅州小吃街不仅是美食之地,也是感受岭南文化风情的好去处。这里有传统的梅州建筑,如梅州牌坊、围屋、骑楼等,还有各种传统的手工艺品、古玩、书画等,让人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4. 梅州小吃街的推荐美食店

梅州小吃街上有很多美食店,以下几家是比较受欢迎的

(1)梅州糕点店这里的糕点有梅州特色,如麻糍、糯米糍、梅州肉饼等,口感鲜美。

(2)赛香园餐厅这里以潮汕菜为主,推荐菜品有蒸鲈鱼、炒花蛤、炒花蟹等,价格适中。

(3)梅州市骑楼客家餐厅这里以客家菜为主,推荐菜品有烧腊、卤味、猪脚饭等,口味地道。

梅州小吃街是一处集美食、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好去处,推荐大家来此品尝地道美食,感受岭南文化风情。

西安风情处,北院门回坊文化风情街

中国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带你去一个你曾经去过或者没去过的地方。

西安风情处,北院门回坊文化风情街

西安无疑是高大上的古都,但凡历史文化名城都有些老街巷让人着迷。这里每天接待着成千上万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故有“到西安,不到北院门回民街,等于未到过西安”之说。但这种说法是夸张了点。

“北院门”亦或“回民街”,官名是“北院门回坊文化风情街”,为北院门、西羊市、化觉巷形成的环形步行街区。我是早些年去的,说实话,体验并不好。除了两座清真寺清静外,马路街巷感觉就是零散、混乱的商业集市。

北院门位于西安鼓楼西北角,回民占街区总人口约29%。北院门街道南北走向500多米,是游客最密集、人流量最大的街道。这里看不到旅游大巴,没有举着小旗的导游,游客都是自己“摸着过来”的。

(西安鼓楼,中国最大的鼓楼)

北院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属唐皇城范围,是当时尚书省的正门。北院门之名始于清代。清初陕西巡抚行署设于鼓楼以北,鼓楼以南是陕甘总督行署,南北相对,一个称“北院”一个称“南院”,与北院大门相对的大街,就被叫作北院门,也称“北辕门”,另一个称南院门。巡抚府、总督府二者呼应,构成当时陕西的行政中心。作为行政中心地位一直持续到解放以后,贯穿古今1400年,可谓“千年的王朝,铁打的衙门”。

(北院门北端石牌坊

衙门门前摆摊设点是很难想象的,转因是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一路西逃逃到古都西安。本就寝在总督府(南院),慈禧觉得地小简陋,后来就把“行宫”安置在北院。一时间各省所贡银两、物品也随之运至西安,北院门银号商铺应运而生,盛极一时。虽然落难的老佛爷和皇帝在北院只居住了大半年,但北院门的“繁荣”一直持续至民国年间。

“回坊”又是怎么回事呢?唐朝时期的街巷是四四方方棋盘状,每一“小方块”就是“坊”。安史之乱后期,唐朝曾借用阿拉伯西域的士兵帮助平乱。事后,朝廷允诺他们可以留住京城,并娶中国女子为妻。于是,这些官兵就住在了长安皇城的西北部,有捍卫京师之意,此后逐渐形成了西安所谓的“回坊”。这些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在长安居住生活期间,学习唐朝的法令、制度和文化礼仪,北院门至今保留有“学习巷”。回回人善于营商,“依坊而商”,形成了北院门的商业氛围。

(北院门大皮院清真寺,既有中国园林特点,又有伊斯兰艺术风格)

最好吃的小吃永远散落在民间,这里的吃也充满了市井之气。名吃很多,故事传说也很多,到了饭点找个落座的位置都很难。

吃了碗羊肉泡馍,店大名气大,味道就不敢恭维了。馍(饼子)是机器切好的,汤料也不怎么样。

如果你能融入当地百姓的饮食之中,街边的胡辣羊蹄羊杂汤算是美味

看到当地居民买牛杂,不知你敢不敢享用。

回族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他们的居住区都是以清真寺为中心,“环寺而居”。著名的化觉巷真大寺(即西安清真大寺,下篇介绍)是明朝皇帝敕建的。

化觉巷是回族先民的聚居区,取感化、感悟之意。其巷史可上溯至唐代,大清真寺在便此巷中。

西羊市在北院门中段西侧。元朝时这一带即已形成以羊只和羊肉交易为主的集市,因此街巷最早得名羊市。民国时期为了与东大街的羊市相区别,遂改称西羊市。西羊市以小吃摊点和炒货为主。

蜜枣桂花糕

北院门有一座四百余年历史的明清古宅——高家大院。高家大院的主人高岳崧祖籍江苏镇江。明崇祯十四年,12岁的神童高岳崧就参加了科举考试,被皇帝钦点榜眼。高为官忠勉,作风廉政,深得皇太后赏识,后官居太师,其后人七代为官。皇太后下令拨款维修大院,赐它做了高家的宅第。乾隆御批了“榜眼及第”牌匾,故当地人称榜眼府。(北院门144号民居

回民聚居区是明清时期逐步形成的,以西安清真寺为核心,有“七寺十三坊”。回坊里流传着“高家的墙,马家的房,米家的金子拿斗量”。走进高家大院,果然高、实在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