邝继勋将军殉难处

邝继勋将军殉难处

洪口场社区:洪口场社区……

红军“虎将”旷继勋一腔热血写忠诚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编者按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英烈是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和精魂,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载体和化身,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和历史。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为深化“四史”教育,铭记英雄事迹,弘扬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四川省地方志办开展“巴蜀英烈”征文,在方志四川“巴蜀英烈”专栏陆续发布 ,以教育和激励巴蜀儿女缅怀英烈、不忘历史、鼓舞斗志、奋发图强,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而努力奋斗。

红军虎将旷继勋

一腔热血写忠诚

李德明

近代以来,为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2000万华夏儿女英勇牺牲、长眠大地,谱写了一曲曲悲壮激越的历史赞歌。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四方面军以通江为首府,创建了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和苏区人民,在建设和保卫苏区的伟大斗争中,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史诗!用不畏牺牲的精神和义薄云天的情怀,塑造了一座座永垂不杇的历史丰碑!红军“虎将”旷继勋就是其中之一。

旷继勋(1897—1933)

旷继勋(1897—1933),原名大勋,号集成,1897年出生于贵州思南县大河坝乡继勋村张湾组。少年时期读过3年私塾。1916年,19岁的旷继勋响应革命号召,毅然入川从戎,由于他机智勇敢,擅长策略,短短几年时间就从一个普通士兵升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直至旅长。这时期,也是他接受马列主义熏陶的重要时期,1923年为抗击吴佩孚侵川和四川“讨贼之役”,旷继勋的部队划归于川军刘伯承麾下。在刘伯承指引下,他对马列主义真理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并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当他得知共产党领导的广东“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成立时,便与好友王文鼎在军营中发起成立“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四川分会”,并派人到广州找共产党接头,得到党的支持。1926年底,经过党组织严格考察,由中共党员秦青川、王文鼎介绍,旷继勋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旷继勋烈士故居(作者供图)

蓬遂起义:建立第一个县苏维埃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发动清党运动,到处搜捕、屠杀共产党人,旷继勋巧妙地与敌人进行斗争,并在他的部队中隐蔽党员、清除敌特,保卫党的机关。1928年初,杨森等组织“四川同盟军”,准备进攻川东军阀刘湘。邓锡侯与江防司令黄稳密谋,派旷继勋所在的第七混成旅参战,胜可打击刘湘势力,败可消弱该旅。旷继勋将此情势和利用军阀混战壮大混成旅的意图报告四川省委,省委权衡,决定同意参战。1928年夏,刘丹五第七混成旅参加“四川同盟军”发动的川东之战,后因失利退驻罗泽洲防区。旅长刘丹五称病未归,由旷继勋代理旅长,率部从广安移李家钰防区,驻遂宁永兴场一带。旷部驻遂后,在黄稳借口整编和罗泽洲企图吃掉其部的严峻时刻,他毅然报请省委要求批准起义,以保存革命实力。省委即派罗世文、邹进贤(朱三元)到旷部参与筹划,起草了《暴动计划书》,准备好了起义的旗帜、臂章、帽徽和标语。

1929年6月29日下午,旷继勋率全旅2000余官兵在蓬溪县石桥乡牛角沟树起“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军”的旗帜,宣布起义。旷继勋任总指挥,罗世文任党代表,邹进贤(朱三元)任前委书记。他们将部队编为2个师8个团,于当夜兵分南门、西门两路攻打蓬溪县城,与边防军一个骑兵团激战4小时之久,击毙守城士兵20余人,敌人于次晨向文井方向撤退。起义军攻占县城后立即没收县政府大印,烧毁征收局的粮册,释放在押犯,成立“蓬溪县苏维埃政府”,以“四川工农红军革命委员会”名义贴出布告。这是四川出现的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起义军当天还在蓬溪中学举行演讲会,宣传革命。起义后,旷部先后转战西充营山渠县达县梁山(今梁平)之间,所到之处皆打土豪,分浮财,建立政权,深受工农群众欢迎。旷部还在新政(现仪陇县城)成立了四川省第二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同年7月30日,抵梁山县虎城镇猫儿寨险地时,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寡不敌众,起义失败。省委派人将他送往上海

牛家沟起义纪念地(作者 供图)

特科工作:惩治叛徒扬威名

1929年秋,由四川省委护送,旷继勋到上海党中央工作,主要负责党中央领导机关的安全保卫,并加入陈赓领导的“锄奸团”,惩治了叛变革命的上海市公安局铲共委员会头目白鑫(原中共中央第二秘书处处长)。同时,策反了一大批国民党军队内受旧军体制盘剥的官兵起义投诚,有力地发展了洪湖地区的大好形势和红军力量。

1930年春,旷继勋被任命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军长,不久,他即率红六军攻占华容县城,全歼守城民团,接连解放了石首南县安乡津市石门、公安等县城,在荆江南北开辟大片根据地。

1930年7月4日,根据中央指示,红六军与贺龙领导的红四军在公安县会师,合并组成红二军团,贺龙任军团长,周逸群任政委,旷继勋仍任红六军军长。两军合并,力量增大,旷继勋继续指挥红六军接连解放岳口、仙桃天门、皂市、应城京山安陆等城镇,把洪湖、湘鄂边、秭归巴东、鄂北、鄂西北等根据地连成一片。

鄂豫皖展军事才能

1930年,中央命令将“鄂豫边区”和“豫皖边区”这两块苏区合组“鄂豫皖苏区”,归中共特区委员会领导,并设立军分会。1930年11月,受党中央派遣,旷继勋前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工作。1931年1月中旬四顾墩战斗后,红一军向商南转移,与红十五军在长竹园会合,随即开往麻城福田河,遵照党中央指示,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从中央派来的旷继勋、余笃三分别任军长和政治委员,徐向前任参谋长,曹大骏任政治部主任。

这一时期是旷继勋军事生涯的辉煌时期,他先后直接参与和领导了第一、二次反“围剿”,创造了很多经典战例,如新集战斗、磨角楼战斗,取得打攻坚战的实战经验。后来,这些典型战例被我军军事大学作战例教材加以推广运用。

据史料记载,“1931年5月12日,张国焘在新集召开会议。根据中央决定,宣布撤销中共鄂豫皖边特委,成立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和新的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分局委员除中央指定的张国焘、陈昌浩、沈泽民、曾中生、舒传贤等8人外,又补充了正式委员郭述申、周纯全、高敬亭3人,候补委员15人,张国焘任书记。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由张国焘兼任,曾中生、旷继勋任副主席,徐向前、郑行瑞、沈泽民、陈昌浩任委员”。

1931年9月,国民党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进行了第三次“围剿”,红四方面军先后发起黄安战役、商(城)潢(川)战役、苏家埠战役、潢(川)光(山)战役等,沉重打击了敌人,取得了鄂豫皖苏区空前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对苏区的第三次“围剿”。

苏家埠战役结束后,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沿淠河北上,1932年5月12日攻克淮上重镇正阳关。守卫在霍邱县城的国民党部队腹背受敌,惊恐万分,先后撤离霍邱。15日,红二十五军军长旷继勋率军部与教导团400余人进占县城,霍邱城宣告解放。不久,成立了霍七区(城区)苏维埃政府。当时,全县建立了7个区、3个镇、71个乡苏维埃政权,苏区人口33万多人,占全县人口的五分之四,苏区面积亦占五分之四,使皖西北革命根据地扩展到淮河岸边,霍邱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26个县级革命政权拥有的五座县城之一,一时成为中国革命的一团熊熊烈火。

1932年6月,第四次围剿开始。在此期间,东线徐庭瑶纵队于七月七日向霍丘城进犯。第二十五军军长旷继勋率一个团据城固守,在敌优势兵力猛攻下,血战五昼夜终于失守。旷继勋等少数突围,守城部队大部损失。

长眠川陕写忠诚

1931年秋,旷继勋在皖西开展组建红二十五军工作。由于他深入基层,积极发动群众,组建非常成功,10月,红二十五军在麻阜县成立,旷继勋任军长。11月10日,旷继勋奉命与红四军合编,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旷继勋仍任红二十五军军长。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到陕南城固县河口时,曾中生、旷继勋、余笃三对张国焘的先左后右的逃跑主义和军阀作风进行了坚决斗争,并向中央反映了张国焘的错误行为,迫使张在12月10日召开了师以上干部会议,张表面上佯装接受旷继勋等人提出的批评,暗中却伺机报复。1932年12月24日,旷继勋率部队攻克通江县城,成立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被选为主席。

1933年5月17日,红四方面军出于战略考虑,把红军主力撤到川陕边界空山坝地区,爆发了“空山坝战役”,这一战红军大获全胜,旷继勋功不可没。他为了分化瓦解敌人,建立统战关系,写了一封信给原在军阀部队里身为旅长的朋友谢德堪,想开导他们拥护红军,争取起义。张国焘查获此信,便以“国民党改组派”“右派”等罪名,逮捕了旷继勋,于1933年6月将他秘密处死于通江县洪口场。旷继勋时年36岁。

旷继勋纪念馆前塑像(作者 供图)

据《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记载,“虽然在木门会议上作出了停止军内‘肃反’的决定,但是,张国焘又用所谓‘右派首领’和‘与托陈派、改组派等联合起来形成小组织活动’的罪名,于八月一日,逮捕了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曾中生。原独立师政治委员刘杞则被开除党籍。至此,西征途中在小河口会议曾表示过反对他的同志,几乎全遭逮捕和杀害”。

1937年在延安批判张国焘的错误路线时,毛泽东指出:“旷继勋同志是好同志,被张国焘错误迫害,应作烈士待遇。”中央追认旷继勋为烈士。

旷继勋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用青春和热血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诗篇,浩然正气,可歌可泣。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激励我们在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上不断开拓前进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

不能没有英雄

一个有前途的国家

不能没有先锋

面对危难 他们挺身而出

面对牺牲 他们矢志不渝

听一曲赞歌 讲一段往事

山河已无恙 我辈当自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李德明(四川省通江县地方志办公室)

微刊题字:蓝天果(中国文联文代会代表,商务部中欧协会青少年艺委会副会长,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毛笔工作委员会主任,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四川蓝天书画院院长)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少陵原下勋荫坡,将军英名传千古——杨虎城将军陵园

杨虎城将军陵园位于长安区韦曲镇双竹村,背依少陵原,面临樊川,环境优美,风景秀丽。

陕西省省长赵寿山将军题“杨虎城将军陵园”

将军陵园这个地方是个风水宝地,在唐代叫做勋荫坡。据说此地右有龙泉,左有九龙泉。半原西有牛头禅寺,东有杜公祠,原顶有袁天罡、李淳风墓地,北有皇子坡,潏河原下由东向西流过。

进入陵园,迎面一斜坡,芳草青青,青松挺立,中间46级石阶,右侧镶嵌"千古功臣"、左侧"民族英雄"。

抬级而上蹬,有碑亭。"碑亭"内正中树四方石碑一通,正面刻叶剑英元帅所写的"杨虎城将军烈士陵园"。

再上蹬64级台阶,上至半原,少陵塬雄踞突兀,一片翠竹青青。

向前走数十步,有烈士宋绮云夫妇陵墓,旁边为烈士小萝卜头宋振中的陵墓。

背后一组青砖墙为杨虎城诗碑。

陵园内古柏青青,碧草满地,有两亭。东为兰亭,为纪念将军大夫人罗培兰、二夫人张蕙兰;西为贞亭,为纪念杨虎城夫人谢葆贞。

西端有杨将军副官间继明和张醒民烈士的陵墓。

向北上16级台阶,为一块坪地上,周围松柏环绕,并列有三陵,从西向东,分别是:"烈士杨拯中之墓"、"烈士谢葆贞之墓(8岁的杨拯贵与母合葬)"和"革命先烈杨虎城将军之墓"。

杨虎城将军墓,周长约30余米,碑楼高约5米,上面精雕有人物、花卉、动物,高大宏伟,加上郁郁葱葱柏树环绕,墓周格外显得庄严肃穆,让人肃然起敬。

西安事变以后,杨虎城一直被监禁,先后关押于湘、黔、川等地。1949年9月国民党兵败溃逃时,杨虎城被蒋介石下令杀害于四川重庆戴公祠。

杨虎城将军一生戎马倥偬,为革命事业奋斗一生,将军为陕西蒲城人,辛亥首义,百战不屈,二虎守长安,功满三秦,西安事变,民族大义传千古,将军英灵魂落长安少陵塬,既是将军之愿,也是长安之福。

美食与远方】图文编辑

贵州省张学良将军幽禁地景点 张学良将军幽禁处

1. 张学良将军幽禁处

于凤至:张学良的结发妻子,一个了不起的女性

于凤至,名门世家女子,张学良的结发妻子,张作霖的儿媳妇,民国时期东北第一夫人,她经商的天赋震惊了美国朝野,也成了洛杉矶华人圈的骄傲。可以说,于凤至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她以独特个性与才情谱写出自己既美丽又哀婉的生命华章,成为当时乃至后世一道独特而令人叹赏不尽的风景。

于凤至典雅俏丽,爱新觉罗·溥杰曾盛赞她长得很美,由于她出众的品貌以及父亲于文斗与张作霖的情谊,张作霖对于凤至这个儿媳是十分喜爱与器重的,张学良开始并不满意这门亲事,张作霖则说道:“你的正室原配非听我的不可。你如果不同意旧式婚姻,你和于家女儿成亲后,就叫你媳妇跟着你妈好了。你在外面再找女人,我可以不管。”

张学良妥协了,只好答应,十五岁的时候同于凤至结婚,婚后一直对于凤至以大姐相称,毕竟于凤至大张学良三岁。于凤至当时除了陪同张学良兴办教育,她自己也喜欢做慈善事业,还出资创办东北大学家政系、兴建同泽女中、在家乡创办新民小学。

然而,于凤至面对张学良外面的桃色传言,也只是淡然一笑,表现得十分大度,只是转头更加用心地侍奉公婆打理家事,只为了换来少帅的回心转意。直至西安事变,张学良被蒋介石囚禁,赵四小姐更是默默陪伴在张学良身边,不求名分,只为了可以相伴一生,于凤至还是被感动了。

于凤至在其回忆录中写道:“我思考再三,他们绝不肯给汉卿以自由。汉卿是笼中鸟,他们随时会捏死他,这个办法不成,会换另一个办法。为了保护汉卿的安全,我给这个独裁者签了字。但我要向世人说明,我不承认强加给我的、非法的所谓离婚…”于凤至的成全,也促成了赵四小姐和张学良的婚事。

1940年,于凤至赴美就医(患有乳腺癌),病好后在华尔街股市拼杀50年,期间更是一人之力照料三个子女,还投资地产和股市,曾经的民国东北第一夫人成为了一位事业家。值得一提的是,于凤至离婚后买了两座相邻的别墅,自己一处,另一处留给张学良和赵四来共度晚年。奈何,她至死也没能再见张学良一面,这成为了她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2. 张学良将军幽禁处刘育村

2001年10月15日下午2时50分,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史特劳比医院病逝,享年101岁。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汉族,籍贯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东风镇 ,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桓洞镇鄂家村张家窝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国民革命军将领,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

扩展资料

囚禁生活

张学良与杨虎城在1938年11月起被囚禁在贵州省修文县阳明洞。1941年5月张学良转囚贵阳市麒麟洞。由于和市区距离很近,不久很多贵州人都知道张学良关在麒麟洞,于是在1942年2月把张移往贵州省开阳县刘育乡囚禁。1944年春天再移贵州息烽县阳郎坝,冬天再到桐梓县天门洞小西湖。1946年4月9日蒋介石在贵阳市黔灵公园会见张学良。不久之后,张学良被押往重庆歌乐山戴公馆。1946年10月被送到台湾。1947年移住井上温泉(新竹县)。

1957年10月移至高雄市西子湾。1961年秋移居台北市北投居所。张学良在台湾三地都过着软禁生活。张学良原配夫人于凤至,生三子一女,后有情妇“赵四小姐”。他后期信奉基督教,这是他早年读教会学校的早期信仰,1964年 洗。依照一夫一妻规则,蒋中正令张与于凤至离婚,和赵四小姐结婚。

恢复自由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逝世。李登辉执政后,1990年起,张学良全面恢复人身自由,之后到美国探访。1993年4月,受聘为东北大学名誉校长。5月受聘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名誉理事长。1995年离台,侨居,在那里长居,直到逝世。


3. 张学良将军幽禁处在哪

1995 年,张学良与赵四小姐定居夏威夷以来,除了身体不适外,他们每周日上午都定时到夏威夷京街第一华人基督教公理会聆听礼拜。垍頭條萊

自 2000 年祝寿活动后, 88 岁的赵四小姐,于 6 月 7 日下床时摔了一跤,虽觉身体不适,但尚无大碍,几天后呼吸发生困难,而于 6 月 11 日住进夏威夷檀香山的史特劳伯医院加护病房。條萊垍頭

因其病多日未见起色,散居各处的张学良家属也陆续赶到医院探视。 6 月 22 日清晨,赵一荻还醒着,但她不能讲话,只能目视着每一位围在床边的亲友们。约在 8 时 45 分,张学良坐着轮椅来到床边,张学良伸手握住夫人的手。 赵一荻看着张学良,无法开口说话。上午 11 时 11 分,监视脉搏跳动的仪器显示她已离开人世,牧师带领亲友向上苍祷告。垍頭條萊

张学良此时还一直握着妻子的手,就这样又握了将近一个小时,才在众人的劝说下回到家中。百岁高龄的张学良对赵一荻的去世,显出难以言喻的哀痛。他沉默不语地坐在轮椅上,泪水缓缓地流下来。张学良曾说过,他这一生欠赵四小姐太多。頭條萊垍

1990年3月20日午夜12时半,在美国洛杉矶市好莱坞山顶上一座雅致的豪宅里,93岁的于凤至因病去世,死前仍不断念叨“我要救汉卿”,而远在台湾被幽禁的张学良得知她的死讯后,呜咽落涕,在书中写道:“吾此生有幸娶得于凤至小姐,奈此生亦最愧于——凤至”


4. 张学良将军幽禁处遵义

张学良早幽禁期间,一直是赵一荻陪伴,2000年6月22日,赵一荻去世于檀香山,次年10月15日,张学良死于檀香山,与赵一荻合葬。


5. 贵阳张学良将军幽禁处

雪窦山包括雪窦寺、千丈岩-妙高台、张学良幽禁地、三隐潭和徐凫岩这几个景点,全部玩下来需要5-6小时。只玩千丈岩雪窦寺2-3小时则够了。个人建议最好安排一天时间,时间紧张的建议提前到达溪口住一晚,次日再玩。


6. 张学良将军幽禁处都有哪些

幽禁的名词解释为:宛如监禁般限制、束缚。

就是像坐牢一样被限制自由,被管束,比如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将军被蒋介石幽禁长达半个世纪,

据张学良本人回忆,曾多次调换“禁所”,所有书信往来都要经过看管人员的审查,每月伙食费都有一定的标准,要向上官报告在禁所的所有事情,

后来转移到了新竹,张学良夫妇养了一些鸡和一只狗,附近的居民都称他为“老先生”,


7. 张学良将军幽禁处陈列馆

是他的出生地 张学良于1901年6月4日出生在今台安县桓洞镇鄂家村张家窝堡屯,少帅在此渡过童年。

现存旧居草房4间,并尚有当年的水井和大枣树等。1990年6月4日,台安县人民政府将旧居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建起了张学良将军出生地纪念馆。张学良出生地纪念馆占地600平方米,主体建筑是四间青砖瓦房,共设三个展室:第一展室是张学良亲属、旧部及县内外各界人士的题词;第二、三展室介绍张学良生平,有实物、照片。生平包括四个部分:少帅童年、艰辛业绩、幽禁生活、桑梓深情。1993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鞍山市人民政府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8. 张学良将军幽禁处旧

1.古夜郎漂流 AAA

  古夜郎漂流起于金宝山处,止于蒙渡河大峡谷鲁班岩处,全长7公里,水质清澈纯净,滩多浪急,水量适中,是消暑纳凉的绝佳胜地,沿途经过姊妹滩、上龙滩等二十多个险滩和千尺潭、蛇龙潭等十多个深潭。全程漂流用时大概3小时左右。古夜郎漂流属于河流漂流,所以河道比较宽阔,加上河……

2.桐梓小西湖 AAA

  桐梓小西湖是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的幽禁处,曾有“一湖西子水,半壁桂林山”的美誉。该景区位于桐梓县城5公里的城关镇天门乡,另有上天门和天桥溶洞等景观可供游览。当年的桐梓小西湖边,常常留下一位将军孤独垂钓的身影,至今仍令人追思不已。这位伟人,就是与西安事变齐名的……

3.圆满贯景区 AAA

  0贯漂流位于遵义桐梓县桐梓河流域,整个漂流河道约3.5公里,清澈的河水装点在秀美的风景中,除了激流勇进的急弯险滩漂流,游泳、泛舟、垂钓、露营、烧烤,都能成为解锁夏天的新姿势。这里河水湍急,惊险刺激,放水开漂时水花四溅,清爽无比。既有急流险滩,又有平湖深潭,0贯……

4.九坝镇上天池旅游景区 AAA

  地址:贵州省桐梓县九坝镇政府上天池,国家AAA级风景区,地属贵州丘陵,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九坝镇。处于贵州北部,与重庆綦江区、南川区接壤,毗邻习水、仁怀、红花岗区、绥阳县、正安县等七个区县市。上天池交通便捷,被誉为“渝黔咽喉”,嵩遵高速公路、G210国道、G……

5.遵义水银河

  遵义-河-河位于贵州的大山深处,辖于木瓜镇-村,因河水清澈透亮,日光照射河面,银光点点而得名。-河之美用冰清玉洁、美似璞玉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了,虬枝险潭、垂帘瀑洞,原生态的景观令所至之人感叹不已。峡谷长而悠远、山雄秀而险峻、水清澈而柔顺、植被徽锐而娟秀,可登山观……

6.木瓜水银河

  木瓜-河南距桐梓县城90公里,北距重庆市157公里,离川黔铁路松坎火车站25公里,石门坎火车站19公里,崇遵高速公路三元坝匝道29公里,交通便捷的木瓜镇,有一条发源于正安、绥阳、桐梓三县交界的童子垭口,流经黄莲乡上、下螺蟹和木瓜镇-、龙塘、木瓜到木竹河与松坎河……

7.岩灰洞古人类文化遗址

  岩灰洞古人类文化遗址位于九坝镇境内桐习公路25公里处,被称为“桐梓人”发祥地,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岩灰洞洞穴下距河面32米,向阳不燥,泥土多成粉末状,所以当地人都叫它岩灰洞。洞穴呈喇叭形,高3.0米,宽1.8米,洞道时宽时窄,“之”字形向东北延伸,进入洞口……

8.羊磴河峡谷漂流

  羊磴河峡谷漂流羊磴河峡谷漂流(铜鼓滩漂流):黔北大娄山山脉金佛山主峰地区,由海拔2000米以上强烈切割的金山、柏芷坝、箐坝鼎立构成。在它的南麓有10余条雨源性大小河溪汇成壮观的羊磴河。受地貌约束,由东向西流。时而穿行两岸串珠似的坝子,时而涌越峡谷而行。特别是进……

9.尧龙山自然风景区

  尧龙山自然风景区天坪乡地处桐梓县北端,与重庆市綦江县接壤,素有“黔北门户”之称。天坪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独特,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十分便利。210国道和遵崇高速公路贯通乡境,距重庆140公里,车程约1.5小时,至遵义120公里,车程1.2小时;离桐梓县城70公……

10.马鞍山古人类遗址

  马鞍山古人类遗址马鞍山文化是我国旧石器多元文化的代表,是西南部文化区系的组成部分。马鞍山 北洞文化遗址上部层位年代属晚更新世后期,距今约1.5至1.8万年;下部层位则距今2万年以上,与贵州黔西观音洞及邻近四川、云南、湖北房县等地同时代遗址亦有相似标本。


9. 张学良将军幽禁处麒麟洞

1,天津张学良故居位于和平区赤峰道78号,是已故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于1927-1932年间的常住寓所。故居是砖木结构楼房,建筑以西洋巴洛克风格为主,房间布置考究,楼梯、地板、门窗等均为菲律宾木料,豪华美观。前楼二层有张学良书房、以及于凤至、赵一荻的卧室。

2,少帅张学良被幽禁在台湾新竹清泉已是上个世纪历史,迄今仍为后人谈论。新竹县斥资新台币6000万元打造张学良故居园区,在西安事变72周年的今天对外开放,连接作家三毛梦屋等景点,预估一年可吸引2到3万名大陆游客参访,商机可观。

3,张学良是西安事变主角,国民政府转进台湾后,在台幽居多年,1990年结束幽禁生活后,翌年与赵四小姐赴美探亲,后来转赴加拿大,最后在檀香山定居。

4,沈阳市 张学良故居 张学良故居陈列馆,又称“大帅府”或“少帅府”。是奉系军阀首领“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张作霖和其长子“千古功臣”张学良将军的官邻和私宅。

落日黄昏之下,故居的主楼被一片枯黄的藤蔓包围着,人去楼空,昔人已去 老虎厅 等处。


10. 张学良将军幽禁处小西湖

有烟云缭绕的尧龙山旅游景区

关押国民党将军长达十年之久张学良的“一湖西子水,半壁桂林山”的小西湖风景区

有黔北第一漂著称的水银河风景区

黔北第一花海的杉平风景区

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娄山关风景区

有古桐梓人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