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禅寺

护国禅寺

梵净山西线古寺众多,是传统的朝山路线,早在唐宋时期,印江就有甲山西岩寺、大圣墩铁瓦寺、梵净山护国寺等众多寺庙,到了明清,梵净山区佛教兴盛,形成了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的盛况。中国佛协曾认定:“梵净山,是全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是与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齐名的中国佛教名山”。

护国寺最早建于唐代,开始叫“天池院”,兴旺于明代,改称“护国寺”,兴旺时期,两万平方米的建筑而庙宇重重,几百僧人而佛乐声声。但后来若干次兵匪患难,几度重毁重修。护国寺现占地两万多平方米,山门的门额上“护国禅寺”蓝底金字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重庆书法协会主席、印江籍贯的魏宇平先生所书。进山门后,第一座建筑为天王殿。

然后过放生池,走“T‘型桥,拾台阶而上,到大雄宝殿。此大雄宝殿为西南之最,它面宽36米,进深31米,高20米。大雄宝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四角供奉四大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大雄宝殿两边供奉24尊天。

大雄宝殿左边文物展厅,玉佛请自缅甸。碑碣、药师佛12叉神将等佛像出土自护国寺修复过程中,有一尊佛像背面刻有“万历三年”四字。

大雄宝殿右边书法展厅。“黔山第一”匾是清代题写“颐和园”大书法家严寅亮所书,原先这块匾就放在护国寺的大门上,寓意护国寺为黔山第一皇庵!这里还有西藏十一世班禅母亲朝拜梵净山的照片,和她送给护国寺的班禅照片等珍贵的东西。

现在的护国禅寺于1998年重建,重建的经历颇有些曲折。1956年护国寺尽毁,仅存残墙荒基,占地约12500平方米。1992年贵州省佛教协会捐资修建木结构寺庙六间,供游客朝拜。辽宁高僧僧佛友有感于残垣断壁,挑起了修复护国寺之重担,于1998年9月1日开工历经六载艰辛经营,共投资2000余万元,建成占地16950平方米。

2003年护国禅寺落成。2004年9月在护国禅寺举办中国梵净山佛教文化研讨会暨大雄宝殿开光典礼。

见证盐城变迁的护国永宁禅寺

原创: 人民作家V作者 人民作家

江苏/朱义刚

很少有一座寺庙由三位皇帝亲自赐名,赋予了其太多的政治意义;也很少有一座寺庙与一座城市的变迁息息相关,几乎记载了朝代变更的全部历史——它,就是盐城护国永宁禅寺

一个春日的下午,我独自一人漫步在盐城中学北校区操场上,试图从这里找寻当年残存的历史记忆。此时校园东边的土城墙上,已经长满了野花和杂树,操场上一群风华正茂的高中生正在跑步,这些十六、七岁的莘莘学子,他们可否知道脚下这块土地就是永宁寺的旧址,千百年来曾经发生过无数次风雨和战乱么?

一千三百年前的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群雄四起,江淮一带农民起义领袖韦彻揭竿而起,于公元615年带领一支起义军攻克盐城,将盐城一分为三,并在盐城南门即今天的盐城中学北校区操场上修筑了临时宫殿,自立为王,在盐城统治达七年之久。

公元621年,唐高祖李渊派堂弟李神通征讨韦彻,没想到被韦彻打得大败而逃,差点还被活捉。后来唐王李渊的势力越来越大,韦彻见天下大势已定,主动向李渊请降,李渊仍封他为王。三年后,韦彻病逝,李渊下令将韦彻的临时宫殿全部拆除,并在宫殿原址上修建了一座大寺庙,赐名为“护国永宁禅寺”,意为在此处供奉神灵,保佑唐朝江山永久安宁,不得再有造反者出现。

从此,盐城永宁寺成为唐代三十六大寺之一,巍然屹立在黄海之滨。据《续修盐城县志》记载,“该寺殿宇高耸金碧,涌现于百里之外,昔人泛海者,以此为指南车。”可见当时永宁寺建筑之气势恢宏、雄伟壮观。

唐太宗李世民接替李渊即位后,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唐朝很快强盛起来,疆域一度扩展到现在的越南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人口也突破了八千万,成为当时屈指可数的几个世界强国之一,周边国家纷纷派特使来大唐朝拜、结交。

公元702年6月,日本朝廷委派粟田真人为执节使,统率遣唐使代表团访问中国,船达盐城县境后,经大洋湾、小洋湾从南门进入盐城县城。遣唐使船进城后,在永宁寺受到了方丈的热情接待,粟田真人被方丈请到寺里,双方进行了中日佛学和文化交流,气氛非常融洽,粟田真人停留了两天后才启程去长安

此后,日本遣唐使小野石根、阿倍仲麻吕,高丽僧人封大圣、新罗王子金士信等,纷纷飘洋过海来到中国,从盐城古洋河登陆,在永宁寺驻锡时日,然后经水路转陆路抵达长安,进行中日、中朝、中韩佛学和文化交流。

尽管李氏家族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大唐盛世,然而朝代的更替却并不以皇帝的意志为转移,唐朝经历了二百多年的繁盛之后,终于走向了衰败。唐朝灭亡后经历了短暂的五代十国地方割据后,终于又被北宋统一,中国继续进入大一统时代,佛教在北宋得到了保护和发展。

但是,宋朝的江山并不稳固,到宋徽宗即位时,由于他性格软弱,贪图享受,疏于朝政,北方金兵屡次入侵,最后竟将开封城团团围住,宋徽宗终成了金人的傀儡。幸好康王赵构趁乱逃脱,他在大将韩世忠的掩护下一路南下,跨过淮河、长江来到绍兴杭州,将绍兴作为行都,杭州作为行在,自立为高宗,开始了南宋政权。而此时金兵紧追不舍,根本不给南宋政权喘息的机会,韩世忠与夫人梁红玉率部与金军激烈作战,兵败后撤到盐城,在永宁寺设立中军帐,休整部队,招募士兵,伺机进行反击。

一年后,另一位爱国抗金名将岳飞率领主力部队与金军作战,他四次到永宁寺探望方丈云隐法师,共同商讨对付金军的策略,表达精忠报国的决心,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永宁寺云隐法师为纪念岳飞、韩世忠、梁红玉三位抗金英雄,特在寺里修建了三义堂,激发一代代盐城人的爱国热情。

大宋的江山最终还是被断送了,不过取而代之的不是大金,而是蒙古人建立的大元。元朝注定是一个短命的王朝,虽然游牧民族能骑善战,但是却不会治理国家,结果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1353年正月,大丰盐民起义领袖张士诚带领十七个勇士在草堰场北极殿歃血为盟、宣布起义,他们杀盐官、除恶霸,一度占领了泰州高邮淮安、盐城、苏州常州以及浙江安徽部分地区,并在苏州称王,与元朝分庭抗礼,过起了帝王般的生活。没想到朱元璋很快从北方打了过来,他第一个目标就是占据江浙富庶之地的张士诚,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

1366年,朱元璋派大将徐达、常遇春攻占了盐城,他们烧毁了寺庙,驱散了僧人,百姓流离失所,永宁寺几乎成了断墙残壁。

幸好到明朝隆庆和万历年间,朝廷开始重视佛教,永宁寺得到了两次大规模的修复。特别是万历年间,盐城知县杨瑞云一次性购买田产四十二亩三分无偿赠送给寺庙,为永宁寺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还主持修纂了第一部《盐城县志》,增开了县城南门,修建了高高的城楼,并在南门外遍植杨柳,留下了“杨楼翠霭”的美景

清朝康熙年间,政治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佛教继续得到了发扬光大,康熙皇帝再次御赐加封永宁寺为“护国永宁禅寺”。到乾隆执政时,永宁寺又一次被乾隆皇帝加封,永宁寺方丈青崖两次奉旨进京,担任西山十方普觉寺住持。

因青崖与乾隆交往频繁,感情深厚,乾隆皇帝曾多次题诗相赠,如乾隆八年(1743)以七言律诗《香山示青崖和尚》赠与青崖:“峰舍宿润黛螺新,一脉曹溪试问津。憩彼来青之梵室,对兹衣紫者山人。却欣触目皆无率,不必谈元始远尘。坐久兰烟消篆字,禽声树色总天真。”

在西山期间,青崖与曹雪芹、郑板桥成为好友。当时曹雪芹已家道中落,经常到西山郊野造访名蓝古刹,探求人生真谛,寻找创作灵感。在苑召先生的《曹雪芹小传》里有这样的文字:“他闲来时也喜欢行游散策,逐胜探奇。他住的那一带……有名僧,如卧佛的青崖与莲筏,瓮山的无方等……雪芹有时访访他们,作半日清话。”

郑板桥为人正直,看不惯官场腐败,在北京期间经常与青崖彻夜长谈,排遣心中郁闷,一次大雪封山,郑板桥在西山普觉寺与青崖畅谈到深夜,郑板桥挥毫写下了《山中卧雪呈青崖老人》一诗,表达对好友的感情:“一夜西风雪满山,老僧留客不开关。银沙万里无来迹,犬吠一声村落闲。”

抗日战争爆发,永宁寺再次遇到了劫难。1938年,日军飞机轰炸盐城,城中多处房屋被毁,永宁寺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领导军民坚持敌后抗战,永宁寺方丈雪松法师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并以自己的中医之长抢救新四军伤病员。

1941年春天的一个晚上,新四军代军长、政委在盐城鲁迅艺术学院教务处主任丘东平的陪同下,到永宁寺探访雪松法师,四个人在方丈室里谈笑风生,雪松法师称赞他们大将风度,他们则笑称雪松法师为“革命和尚”,这次交谈让雪松法师对新四军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为抗日统一战线留下了一段佳话。

不幸的是,永宁寺终于在日寇第四次扫荡的炮火中化为废墟,丘东平也因掩护鲁艺学生转移而壮烈牺牲。

新中国成立后,永宁寺的重建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1993年,盐城市人民政府决定异地重建永宁寺,成立了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镇江焦山定慧寺方丈茗山法师为主任的永宁寺修复委员会,重新在海纯路12号新建庙宇,基本上恢复了永宁寺的原有规模,再现了昔日永宁寺的佛门景象,永宁寺再次成为市区旅游观光和信徒敬佛的一处胜地。

如今漫步在盐城中学北校区操场上,古代永宁寺的断墙残壁已被一片绿茵茵的足球场所覆盖,昔日的冲天炮火声也被朗朗读书声所取代。

不过校园东侧残留的半截土城墙却常常提醒我,一座寺庙、一座城市的历史,始终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紧紧相连,只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才能保证寺庙香火的兴旺和城市文明的延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永宁寺已经步入了充满希望的春天!

(注:本文史料出自《永宁寺志》、明万历《盐城县志》、清乾隆《盐城县志》、清光绪《盐城县志》、民国《续修盐城县志》、《二十四史•旧唐书》、《中日关系史》。)

总编辑:骆圣宏

栏目主编:陈劲松

实习编辑:陈艺璇

文/朱义刚

江苏盐城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盐城市亭湖区作家协会主席。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作品60多万字,出版专著《自由撰稿人ABC》一书。近年来涉足歌词创作,代表作品有《思念战友》《范堤烟雨》《幸福水》《芦花飞》《父亲》等,《幸福水》获盐城市宣传“五个一”战略工程文艺作品金奖和盐城市政府文艺奖。

贵州铜仁十大必游景点梵净山护国禅寺

护国禅寺位于梵净山西麓的印江自治县永义乡大园址村。地势高旷开阔、背靠象鼻山,左右有大小狮子岩拱护,有双狮拜象之称,正面极目远眺,群山起伏绵延数百里,四周绿荫掩映,古木丛林,郁郁葱葱。始建于宋建炎三年( 1126 年),是明代梵净山四大皇庵之一。

护国寺位于梵净山西北麓,距金顶约11公里,原名天池院,始建于宋代建炎年间,清初更名为护国寺。该寺背靠狮子崖,面对肖家河,寺庙占地40余亩,应属梵净山最为壮观之古寺。护国寺内题咏、楹联颇多,尤以书题颐和园匾额荣获慈禧嘉赏的著名书法家严寅亮所书正殿长联及匾额最为珍贵。

间敕封的著名四大皇庵之一,也是梵净山最大的寺庙。它位于梵净山西麓的印江县永义乡大园址村,距印江县城48公里,距梵净山金顶15公里。棉絮岭自梵净山金顶逶迤而来,在护国寺后山稍有停顿,形成一片开阔地带。护国禅寺背靠青山,面向万岭、极目远眺,数百里山峦起伏,波涛般荡叠绵延,让人心旷神怡、思绪万千。百里烟波奔来眼底,千年社事注结心头。

护国禅寺历史悠久,其始建年代有待进一步考证。2002年底2003年初,在护国寺原址施工中出土了一大批万历三年(1575)的寺庙文物,如药师佛的宫毗罗等12药叉神将、古碑、莲座等,多数为绿砂石,神将造型生动,工艺独特,栩栩如生,十分珍贵,其中一尊石佛造像背面刻有 “万历三年”字样。同年代的梵净山金顶石壁“院道摩崖”有“委系古迹名山”。

百度“云上锦屏”了解贵州特产

观世音菩萨成道日 | 仁王护国禅寺将举行观音法会

观音大士,古佛再来

度生愿切,救苦心殷

托生妙善,慈悲善良

六月十九,观音菩萨成道日将近

感念菩萨倒驾慈航寻声救苦之盛德

仁王护国禅寺将于

2020年8月6日至8日(农历六月十七至十九)

隆重举行观音祈福法会

仰仗菩萨圆满福德及智悲愿力

加被一切如母众生

增长福慧,开佛知见

清净身心,入佛菩提

8月6-7日(农历六月十七至十八)

礼拜《观音宝忏》

8月8日(农历六月十九)

上午9时 消灾祈福普佛

法会登记方法

观世音菩萨

观音菩萨于无量劫前已成佛道,号“正法明如来”,但为度众生而现菩萨身,垂形六道生死趣中,有感即赴无愿不从,可谓“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在民间广受礼敬与供养。

观音菩萨与我们阎浮众生有大因缘。《法华经》中记述:“若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除了寻声救苦,观音菩萨也会随众生根基因缘而示现不同的化身以度众生。

仁王护国禅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