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村乡烈士陵园

富村乡烈士陵园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富村镇富村村委会以西200米处。

上世纪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两次经过富村,播下革命的火种,牺牲了一批红军战士。40年代末,在中共云南省地下党领导下,先后在富村松子山、新厂、玉麦登、大凹子等地组织了4个游击大队,共600多人枪。在一年多的武装斗争中有50多名优秀儿女为富源县的解放洒尽了鲜血。

为了让先烈们的事迹永垂青史,光照千秋,激励后人,富村镇党委政府于1987年10月26日动工修建革命烈士陵园,1988年4月24日竣工。陵园分别由牌坊、踏步、纪念塔、纪念碑刻及烈士墓组成。纪念塔高13.3米,塔身东面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西面浮雕红旗和五角星组成的图案;南面刻“1935”象征红军进入富村之年;北面刻“1950”象征富村解放之年;塔基四周刻有题字、建塔说明及68位烈士姓名。西南距塔300余米处并列烈士墓冢7座,除三座有名字外,其余均为无名烈士墓。每逢清明时节,当地机关干部、中小学生、群众等主动到烈士陵园进行扫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2011年6月28日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10月22日,被命名为曲靖市首批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信息来源:曲靖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一个村庄和一座烈士陵园

一个村庄和一座烈士陵园

卜金宝

5月14日夜,荣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樊英俊又是一个难眠之夜。

这天,烈士苗雷旺的女儿苗毓荣带全家从老区沁水县赶往地处晋陕交界的万荣县荣河村。还算顺利,上午10点,他们抵达这个陌生的地方。苗毓荣的心情很急切,她已经70年没有“见”父亲了。

在村东口的大门楼下,苗毓荣给王志虎打电话。王志虎是有50多年党龄的老军人,从去年9月开始,荣河几位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组成志愿小组,自费寻找在解放荣河战斗中牺牲的无名烈士亲人。志愿小组几经辗转,在沁水县找到烈士苗雷旺的女儿苗毓荣。

在村东口散步的村民听说苗毓荣要到烈士陵园祭奠父亲,边指路,边带他们一行前往,并告诉了樊英俊。

樊英俊赶到陵园时,志愿小组已经在那里忙乎开了。樊英俊的眼睛一热,几位老同志的辛勤付出有了结果,这些日子陆续有寻访到的无名烈士亲人,来这里祭奠他们的亲人。每次,樊英俊都在这里迎接他们,又在这里为他们送行。

大家寒暄几句,苗毓荣一行已经抵达。他们直奔烈士的坟茔前,献花、鞠躬、敬酒。至此,苗毓荣积压已久的情感瞬间爆发。她对天长叹:爸爸!我们看你来了!70年了,我们只知道你在解放战争中牺牲了,但不知你魂归何方?今天,我们终于找到你了。陪妻子一道来的沁水县第二人民医院退休干部苗反定也泣不成声:这些年,我们找你找得好苦啊!看到你被安葬在庄严肃穆的荣河烈士陵园,每年都有许多人为你扫墓,已经去世的奶奶和妈妈可以放心了。

站在一旁的樊英俊热泪横流。

苗毓荣要离开这个多次梦见的地方了。樊英俊将她拉到一边,拿出一沓人民币,要悄悄送给烈士的女儿。每见到一位烈士亲人,他都这样做。苗毓荣说什么也不肯收。樊英俊深情地说:好姐姐,你无论如何拿上吧,我们荣河人的一点心意。你父亲为解放我们荣河牺牲了,我们荣河人永远忘不了他。

这天夜晚,樊英俊的思绪回到了两年多前。2015年12月16日,他这个一向崇拜军人的“军迷”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荣河村是原荣河县县城所在地。此县历史悠久,战国至隋称汾阴。唐开元十一年,唐玄宗来此祭祀后土,掘得两尊古代宝鼎,改名宝鼎县。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因“荣光幂河”,再改名荣河县。上世纪50年代与万泉县合并称万荣县,荣河县遂成为历史。

这里还是一片红色沃土。距村西南10里黄河岸边的庙前渡口,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1937年8月至10月,朱德、任弼时、贺龙、邓小平、左权等率八路军东渡黄河,由此上岸,挥师北上,展开了震惊中外的平型关战役、奇袭阳明堡等战役战斗,开辟了抗战的全新局面。村里96岁的柴养元至今记得当年荣河县各界群众欢迎队伍的情形:八路军大部队从城外整齐通过,宣传队进城刷写标语,帮助乡亲担水扫院。他们待人热情,说话和气,还为乡亲们演出《霸王别姬》《九一八流亡曲》等文艺节目。贺龙还在荣河县武庙,给抗日武装作了一次激励斗志的动员讲话。乡亲们称赞这是民国以来从未见过的好部队。

樊英俊铆足了劲。不干,拉倒!既然干,就要干出个样子。既对得起良心,也不负乡亲们信任。

上任伊始,樊英俊接待的第一位老人是他格外敬重的85岁退休干部苏永法。苏老拿着用手机拍摄的照片,含泪告诉他:你到东坡去看看吧。满地荒草,满目荒凉,烈士躺在那里,太孤独了!

心有灵犀。苏老念叨的是为解放荣河牺牲的烈士的事,这事樊英俊也一直装在脑子里。

1947年4月初,我晋冀鲁豫野战部队乘蒋介石调晋南国民党军主力向陕甘宁边区进攻之机,向晋南敌军发起进攻,四纵十旅在一代名将周希汉指挥下,收蒙城,克新绛,取河津禹门口,一路夺关斩将,兵锋直指晋南重镇荣河城。

荣河城雄踞晋西南黄河岸边,四周无任何屏障,城防工事坚固,碉堡林立,环城有宽5米至10米的护城河,并设有鹿砦、铁丝网,易守难攻。我攻城部队在山炮部队配合下,先后发起3次攻击,战至最后,逐街逐巷争夺,毙敌200余人,俘敌500余人,荣河县宣告解放,我攻城部队付出牺牲70余人的沉重代价。

苏永法当年是儿童团长,他亲身经历了那场战斗,看着解放军战士争先报名当突击手,受伤的不下火线,牺牲的被抬回来,连棺材也没有,就用帽子盖住脸,匆匆埋在他家后面的荒地里。战后,部分烈士遗骨由亲属收殓后安厝到家乡。1952年,荣河县政府将32位暂无人认领的烈士入棺,迁至建于荣河县城北郊的烈士陵园,并将坟位图及烈士姓名、籍贯、原部队番号等资料留存县民政局。后荣河县与万泉县合并,相关资料留存荣河镇政府。这些档案资料在“文革”中不幸流失,32位烈士成为无名烈士。

2005年,当地规划后土大街,烈士陵园被迁到远离荣河村的郑村山坡上。因距城区较远,路窄坡陡,给人们凭吊、瞻仰带来诸多不便。

苏老对樊英俊说:大家都盼着把烈士陵园迁回来。这件事没有结果,烈士安顿不好,我死了也闭不上眼睛!

苏永法的话,句句直入樊英俊的心坎。他知道,老人为荣河烈士陵园的事,找省里,找市里,找县上,找镇上,已经奔波了整整10年。

樊英俊淳朴直爽,浑身充满军人一样的气质。他话不多,但让人觉得踏实。他握着苏老的手说:这事我记住了。

和苏老一样,樊英俊也惦记着烈士陵园的事。自打记事时起,他年年与同学同伴到村北边的烈士陵园为烈士扫墓,聆听前辈讲述英烈解放荣河的悲壮故事。他心中的偶像是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他做梦都想成为一名军人,报效国家。只因身体原因,梦未成真。后来,烈士陵园被迁走,他心里总觉得堵得慌:移到那么远的地方,清明节扫墓的人会越来越少,久而久之,不就把烈士忘了吗?

现在,他成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有能力把这事做好。苏老等老干部、老党员专程找他,群众也期盼迁回烈士,让他们“回家”。

是啊,发展经济、搞乡村规划,不能忘了烈士啊!

樊英俊马不停蹄,也像苏老一样,多方奔走,到镇里、县里、市里,诉说乡亲们的愿望,复述人们对烈士的牵挂,并代表全村的父老乡亲立下军令状:由村里重建烈士陵园,迎烈士回家。

“办好烈士的事,功在千秋!”

“我们今天过上了好日子,是烈士用生命换来的!”

“这是善事,既告慰先烈,也教育后人。”

樊英俊的奔走呼吁,撞击着各级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心扉。他们以各种支持与方便,为荣河人的烈士情结点赞。

说干就干。2016年2月26日,一座全新的荣河烈士陵园破土动工了。

那些日子,工地上热火朝天。樊英俊和村党支部一班人蹲守工地,加班在工地,汗水洒在工地,许多村民义务到工地参加劳动。全村男女老幼齐心协力,通力合作,历时半年,建成包括陵园路、广场、展馆、中央大道、四季花台、纪念碑等设施的开放型、花园式烈士陵园。

2016年9月30日,国家公祭日。荣河镇党委、政府举行了隆重的公祭活动,迁回32位烈士遗骨。此外,还迁回14位荣河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其他时期牺牲的烈士遗骨。

怕烈士孤单,苏老把自己家里栽种多年的牡丹全部捐献给陵园。此前,有一家景区曾出高价想要他的牡丹,被他婉言谢绝。

如今,荣河新烈士陵园成为万荣县运城市红色教育的一个亮点,县委书记、县长来了,运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来了,开国中将周希汉的女儿周娟娟从北京来了,《解放军报》和中国军网的记者来了,周围十里八乡的乡亲们来了。人们在烈士墓前凭吊、沉思。

每逢清明和重要纪念日,各地的人们赶到这里,祭奠英烈,净化心灵。这里已经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

苏永法再一次找到樊英俊,就一句话:我死也能闭上眼了。

樊英俊心中还有一个遗憾。70年了,始终未见烈士的家人来陵园。是啊,安葬在这里的无名烈士,他们的亲人到底在哪里啊?每次陪同南来北往的人们来此瞻仰,樊英俊心里都十分悲凉。

老党员樊晋宝和荣河的一群老同志一直在寻找烈士的亲人。他们北上京城,南下重庆,西去甘肃,多方寻找,获取许多有价值的线索。

樊英俊也给予老同志以巨大的支持。从2017年9月开始,由苏永法、王志虎、薛德朱、关键忠、樊晋全、冯世午等老同志组成的志愿小组,自费辗转长治曲沃翼城侯马阳城、沁水、晋城高平陵川泽州等10个县市,深入乡村进行访查。这一次,他们终于找到多位在解放荣河战斗中牺牲英烈的亲人。

在沁水县郑村镇轩底村,他们见到烈士车锁会的女儿车粉叶。这么多年了,车粉叶只知道当年爸爸随大军在晋南作战中牺牲,但不知血洒何处。每逢清明节,她只能跪向西方,祭奠逝去的父亲。

5月4日,志愿小组在晋城市城区黎川镇黎川村见到李四台烈士的侄子李江鱼。这位57岁的退休职工说:伯父在家中排行老大,有消息说他在解放荣河战斗中牺牲了,传到奶奶那里,成了在解放运城时牺牲了。奶奶遂领着两个儿子,携带干粮,一路步行到运城,边哭边寻找,未有结果,这也成了她临终前一个未了的心事。得知大伯安葬在荣河烈士陵园,李江鱼满眼是泪,给志愿小组留言:奶奶,我大伯的遗骨进了荣河烈士陵园,您可以放心了。我找机会到那里去看他去,给他焚一炷香,敬一杯酒。

……

寻找到的无名烈士的后代陆续来到荣河烈士陵园,祭奠自己的亲人。樊英俊已经接待了十多位。每次,他都有刻骨铭心的感觉。看到烈士后代历尽沧桑的脸庞,听到他们撕心裂肺的哭声,这位硬汉子回回忍不住潸然泪下。那一刻,在他的脑海里,涌现的是70年前勇士们冲锋陷阵、前仆后继的悲壮场面。

可以说,这个烈士陵园已成为樊英俊和荣河村父老乡亲们守望初心的一座精神家园。

湖北学子三下乡:探寻英山烈士陵园

2021年7月17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三下乡”团队榉烨志愿服务队的队员来到湖北省黄冈黄梅县黄梅烈士陵园进行参观调研。英山烈士陵园位于黄冈市城陵园大道。 1956年兴建,占地90亩,建有民族特色的纪念馆、高大的纪念碑、高31米的六层双六棱塔和3个亭阁。我们怀着一颗激动热忱的心来到这里,不仅仅是感慨黄梅革命历史上一场血流成河的惨案,也是为了缅怀先烈。

烈士,一个听起来就让人敬佩而又振奋的词。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经历过战乱的我们,舒适而又安逸的生活已经快让那段战火纷飞的历史永远遗忘在岁月的长河里了。今日在此,被车水马龙掩埋至灵魂深处的红色基因被悄然唤醒,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会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消失。忠诚、勇敢、无畏和无私,终将会跨越历史的长河,使万千人的心灵为之震撼。阳光热烈,仿佛是在照拂烈士陵园,照耀每一位铁骨铮铮的中华儿女。

他们用奋斗与牺牲,书写着对真理和信仰的执著,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他们的事迹令人叹服,他们的品格光彩照人,他们的精神感天动地。当我们凝视他们时,他们是那样地不同,但又是那样地相似;在他们身上,我们能够穿越时空的阻隔,找到一种一以贯之、永不褪色的精神力量。这就是不变的红色基因!

记忆│永远的丰碑——记青浦东乡革命烈士陵园

▲青浦东乡烈士纪念碑

青浦东乡革命烈士陵园,俗称火烧庙烈士墓。坐落在凤溪镇火星村火烧庙,陵墓占地6670平方米。1987年6月,经青浦县人民政府批准,定名为青浦东乡革命烈士陵园,是县、镇两级管理的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是青浦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2013年9月9日被列为上海市市级烈士纪念设施。

▲青浦东乡革命烈士陵园

1927年,青浦东乡农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于火烧庙集会揭露和斗争地主罪行,“秋收暴动”由此开始,并拉开了青东农民近代革命武装斗争的序幕。1939年4月,淞沪抗日游击纵队三支队为了保卫工作委员会和支队部及广大群众的转移,一中队在沈泾塘对日寇展开了激烈的阻击战,准备在支队部、工委会及广大难民安全转移后再撤出战斗,不幸遭敌包围,王正芳、王世康、陆新衢等12位指战员同志在敌众我寡悬殊下,全部壮烈牺牲。为安葬阵亡烈士,抗日政府以400银元在火烧庙西买下10亩高地,作为安葬烈士墓地。建国后政府又进行修缮并定名“火烧庙烈士墓”。

▲青浦东乡革命烈士陵园陈列室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拨出专款,在四周建造红砖围墙,并在墓地中央新建13米高的朱红纪念塔,正面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塔顶有直径1米的红五角星,显得雄伟、庄严、肃穆。墓地种植香樟、雪松、广玉兰、桂花、松柏、冬青等树木。1983年,上海市政府拨款增建平房,作为烈士事迹陈列室、接待室和办公室。县民政局拨款修建了沿河驳岸110米,水泥场地600平方米,水泥走道500平方米,便利各界人士、学生凭吊扫墓。之后,当时的凤溪镇政府筹款10万多元,修建了通往烈士陵园的公路和一座钢筋水泥桥。

烈士陵园有正、东、西3个墓地,墓内安葬345名为中国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捐躯的英烈。其中有红军长征干部、淞沪支队政治部主任曾平烈士,青东工作委员会书记、松江县工委书记、淞沪支队参谋长康则寿烈士,淞沪抗日游击队三支队一大队中队长王正芳烈士,班长陆新瞿烈士等。

曾平烈士( ——1945年)

康则焘烈士(1918—1945年)

王正方烈士(1917—1939年)

陵园中还有顾复生之墓。顾复生,凤溪人,1926年参加革命,1927年经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领导了陈云组织的青浦秋收暴动。抗日战争期间,他组建千人游击队,创建了青东抗日根据地,为全国敌占区平原水乡开辟游击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他历任新四军淞沪游击纵队司令员,苏南锡澄虞抗日根据地总办事处主任,苏南第三行政区行政督察专员,新四军六师敌工委书记,淞沪地区行政专员。解放战争期间,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后勤部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5师政委等职。解放后,任松江地区公署专员,苏南行署政法办副主任,江苏省农林厅首任党组书记等职,至江苏省政府顾问、省政协副主席。顾复生对生活、战斗过的家乡怀有深深的眷恋,1995年2月谢世后,遵照他的遗愿,将骨灰安葬于故乡青浦东乡革命烈士陵园内。

▲顾复生回乡祭奠烈士

来源:青浦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