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山烈士陵园

虎头山烈士陵园

宣威虎头山红军烈士陵园位于宣威市城北11公里的来宾镇大坡村,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周围分布有来宾煤矿,来宾镇党委、政府机关,继红、长征、虎头等十余所中小学校,326国道从陵园门前经过。

1935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等同志的率领下,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3月22日,红二、六军团挺进宣威来宾铺一带,次日晨与前堵后追的敌军激战,共毙俘敌军近千人,缴获0400余支,粉碎了国民党妄图围歼红二、六军团于乌蒙山区的阴谋。战斗中,红二军团四师十二团团长钟子廷、十一团政委黄文榜,红六军团十八师五十三团政委段兴寿,十六师组织科长唐辉等300余位红军指战员壮烈牺牲。为缅怀革命先烈,启迪后人,中共宣威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在虎头山红军战斗遗址兴建红军烈士陵园。陵园于1977年开工建设,1979年竣工。30余年来,陵园先后进行过多次维修、扩建和绿化。陵园内有烈士墓、红军战斗纪念塔、屏风、陈列馆、观景台等主体建筑。2009年3月国务院批准宣威虎头山烈士陵园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

河南舞钢:虎头山新四军烈士陵园成为清明悼念先烈学习党史打卡地

4月4日清明节,从早上七时半开始到下午6时半,来自各地的一群群党政机关干部,农村支部党员,企业职工党员,社会群众;一队队青少年学生手捧鲜花、肩扛国旗、党旗、少先队旗,一次次将河南舞钢市虎头山新四军革命烈士陵园的悼念广场站满。哀乐萦绕,鲜花朵朵,寄托着人们无限的哀思。重温入党誓词、入团誓词、少先队誓词、铮铮豪言壮语,汇聚心声纪念祭告着安葬在这里的烈士忠魂

清明祭忠魂,学党史,重温入党团誓词成为清明节舞钢虎头山新四军烈士陵园的活动主题。一时间虎头山新四军革命烈士陵园上下来自当地和平顶山漯河驻马店南阳、以及省会郑州等地市悼念者人头攒动,汇聚成为祭祀海洋。据陵园管理员张东辉介绍,全天整个陵园接待祭典单位团体和周边地市自发祭扫烈士墓地群众超过万人。从3月份开始,各地各单位启动学党史教育以来,每天都有机关、学校、企业、农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师生上山到陵园学党史、重温入党入团誓词、悼念先烈、继承红色传统血脉活动。少的每天几百人,多的几千人,进入3月底到清明节前这几天达到高潮,尽管阴雨连绵每天接待人数都在两千人以上,到今天陵园累计接待总人数达5万多人。

由前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上将题名的舞钢市虎头山新四军革命陵园,是为了纪念1945年2月8日和11日,新四军五师河南挺进兵团执行党中央“绾毂中原”作战计划,在这里打响开辟豫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第一枪的战斗而辟建的。这场战斗共歼灭日伪军1500多人,是“豫湘桂”战役爆发后,第一战区国民党40万大军在河南战场大溃败情况下,新四军河南挺进兵团在豫中以少胜多第一次取得重大胜利的战斗。这场战斗粉碎了“豫湘桂”战役爆发以来,日军在中原战场不可战胜的神话,被军史和党史界相关学者誉为中原的“平型关战斗”。现在这座陵园是河南省级重要的爱国主义和国防知识教育基地,自2001年辟建以来平均年接待省内外悼念群众在30万人以上。

鲜红的党旗、国旗、团旗、少先队旗映彩霞,继承红色血脉誓言铮铮开心花。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明理、增信、崇德、力行,乘借百年辉煌为中华崛起民族复兴再出发。当天,参加悼念先烈、学党史教育的河南省舞钢市尹集镇党委政府机关70多名党员干部的心声代表了大家的志愿。

编辑:魏健 组稿:通讯员:白东亮

武汉市伏虎山烈士陵园、黎元洪墓

武汉市内,还有一处与众多辛亥革命相关的墓园—位于珞喻路388号湖北林业科学研究院内后山(卓刀泉公园后)的伏虎山烈士陵园。这里是辛亥革命、大革命、抗日战争不同历史时期的仁人志士安息之所,分布有辛亥首义烈士墓―刘公墓、蓝天蔚墓、蔡济民墓和刘静庵墓,党的一大代表李汉俊烈士墓,抗日名将郝梦龄烈士墓,辛亥首义志士孙武、吴兆麟墓,国民革命师长张森墓。自1981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屡次组织对其复建修缮,形成了墓葬制式较为统一的陵区。

导示图

园景

估计来访的人不少,林科院的门卫很好说话,说明来意就放行了。顺坡路上行,依次为:

刘公墓

蓝天蔚墓

郝梦龄墓1

郝梦龄墓2

蔡济民墓

刘静庵墓

李汉俊墓1

李汉俊墓2

张森墓1

张森墓2

吴兆麟墓1

吴兆麟墓2

孙武墓

另外,阎锡山的幕僚长―朱绶光将军1948年2月14日在武昌病逝,后由湖北省政府公葬于这里。墓位于伏虎山上山道的入口处不远,从墓碑看是其后人于1989年重修的,朱将军长子朱尊民先生附葬于墓侧。挺特殊的。

朱绶光父子墓

而在距伏虎山烈士陵园不远的华中师范大学院内(东靠近卓刀泉南路4号湖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更是有始建于1935年,“民国三大陵”之一(其他两个是中山陵、袁世凯陵墓)的黎元洪墓。黎元洪是1928年6月在天津去世的。出生于黄陂的黎元洪发迹于武昌,因此按其遗愿死后仍要归葬于武昌。1932年,其子奉其灵柩回武昌,并择定武昌卓刀泉土公山为墓地。当时国民政府认为黎元洪“首举义旗、创造民国”,1935年11月24日,国民政府为黎元洪举行国葬,并迁其夫人灵柩合葬一处。整个墓园,由牌坊、民国大总统黎元洪墓墓碑、墓冢、“黎公厅”、“游廊”等组成。原墓被红卫兵所毁,黎氏夫妇遗骸也被烧掉,不知所终。原墓址于1979年前建起4层楼房,今天已成为一栋学生公寓。1981年在纪念辛亥革命70年周年时,武汉市政府根据全国政协的意见,投资约2万元,在原墓后侧高处十余米重建了这座新墓。现这里留下了一条十几米长的墓道,墓道的尽头是刻有“大总统黎元洪墓”字样的墓碑,墓碑后面就是圆形、大理石堆砌的黎元洪墓,墓的后面是一块记载大总统生平的巨大碑石。碑文由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亲自撰写。墓的前面设立了高大的牌坊。牌坊正面正中四个大字“共和磐石”苍劲有力,背面正中刻的是“乾坤正气”四个大字。黎元洪是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都督,也是中国历史上惟一一个两任大总统和三任副总统的人。黎元洪墓是辛亥革命重要的历史遗迹

黎元洪墓1

黎元洪墓2

黎元洪墓3

黎元洪墓4

黎元洪墓5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有多少个景点 井冈山烈士陵园有哪些烈士

1. 井冈山烈士陵园有哪些烈士

井冈山冬天一般不会封山,但如果因雨雪冰冻的天气,有些景区因道路结冰,为保障游客游览时的安全,比如黄洋界、龙潭、水口、百竹园、主峰、南山公园、井冈山烈士陵园等景区,可能会暂时关闭,有些观光车前往大小五井、黄洋界、龙市方向可能会暂停。其他线路即正常运行。

2. 井冈山烈士陵园有哪些烈士塑像

七律·参观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有感

  一、陵园门庭

  踏进陵园步履轻,几多游客悼群英。

  杜鹃有意分流让,松柏无言夹道迎。

  染翠高坛飘细雨,烫金大字寄贤名。

  白花点缀何其静,肃立阶前听雨声。

  二、烈士纪念堂

  大厅肃穆几分钟,心里尊崇外貌恭。

  背井离乡追马列,舍生忘死为工农。

  艰难困苦何须说,弹雨枪林不改容。

  多少男儿无字姓,英灵化作万千松。

  三、井冈山碑林

  碑林围绕亭廊转,曲折回环可共论。

  政要题词真理永,名流遗墨赤心存。

  倾听讲解生元气,品读诗文落指痕。

  更有吟声来国税,滂沱大雨慰忠魂。

  四、井冈山雕像园

  塑园缓步莫辞勤,晚辈虔诚且沐熏。

  战将垂辉能克敌,英雄豪气可拿云。

  井冈星火燎原野,湘赣朱毛斩溃军。

  忆起当年悲壮事,眼前已忘雨纷纷。

  五、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烽火井冈无限思,陵园高处矗丰碑。

  红军队伍英雄聚,革命摇篮马列追。

  浴血罗霄圆梦想,挺身哨口映朝曦。

  眼前何以旌旗展,烈士牺牲为了谁?

3. 井冈山烈士陵园有哪些烈士名单

井冈山的松树叫罗汉松,罗汉松科 罗汉松属 常绿针叶乔木 又叫罗汉杉、罗汉柏。罗汉松枝叶繁茂、终年青翠、树冠广阔舒展,适于根据需要修剪造型,是园林工作者喜爱的绿化景观品种,茨坪北山,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的罗汉松,分别修剪为三层塔形和二层塔形,体现了园艺造型人工雕塑之美,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前广场的罗汉松,则由其自然生长,树干弯曲粗壮有如虬龙盘旋,表现出罗汉松雄浑的天然之美,也为广场增添了景观色彩。

4. 井冈山烈士陵园介绍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进门后,经过花坛园庭,顺山而上的宽阔平台台阶分为两组。第一组49级,象征1949年新中国成立。第二组60级,寓意陵园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六十周年的1987年建成。共计:109级。

5. 井冈山烈士陵园有多少烈士

烈士陵园可以进去。

烈士陵园是后人为纪念中国革命先贤们所建的纪念性建筑的统称。现辑录的有烈士陵园有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井冈山)、藕塘烈士陵园(定远)、孟良崮烈士陵园(蒙阴、)宜阳烈士陵园(宜阳);

援朝烈士陵园(沈阳)华容烈士陵园(华容)、沐阳烈士陵园(沐阳)、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临沂)、漫川关烈士陵园(商洛)、晋冀鲁豫烈士陵园(邯郸)、海丰烈士陵园(海丰县)等。

扩展资料

公墓的种类

公墓主要是指人去世后,将遗体或骨灰式遗物统一集中到一个统一的地点。这是人类发展历史上的文明和进步。其大致分如下类型:

1、古代诸侯王的公墓:有些也可称为皇陵,这是由权力而形成的。

2、宗族墓地:指安葬同一信仰或思想人员地方。

3、家族墓地:指安葬自己家庭有关人员的地方。

4、特色墓地:指因为某个特定事件或战争等因素造成,而设立的安葬有关人 员的墓地。

5、公共墓地:指是安葬社会各界人士去世后的地方,一般来说没有什么特殊要求。

6. 井冈山有烈士陵园吗

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是由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堂、井冈山碑林、井冈山雕塑园等组成的井冈山革命纪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于1993年筹建,1997年建成并对外开放。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地处烈士陵园的高山之巅---“佛”型山体脸部,陵园的最上方。纪念碑由基座、碑座和主碑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

7. 井冈山烈士陵园内容介绍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台阶第一组49级,象征1949年新中国成立。第二组60级,寓意陵园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六十周年的1987年建成。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位于茨坪北面的北岩峰上。北岩峰的山体犹如一座罗汉大佛像。陵园按“佛”型山体因山就势兴建,占地面积400亩,1987年始建,同年10月建成并开放参观游览。陵园整体建筑包括陵园门庭、纪念堂、碑林、雕像园、纪念碑五大部分。

8. 井冈山烈士园陵墓

总的来说还是适合居住的。

但有利有弊,利在于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有丰富的历史故事和红色景点,对于老人家来说,是缅怀过去艰苦奋斗岁月的好去处,尤其是当过兵参过军的老人家,弊端在于井冈山部分景区需要爬山,老人家可能不方便。

但总体来说还是可以的,首先可以选择一些有意义但不需要爬山的景点,比如博物馆、烈士陵园、小井烈士墓等,像龙潭笔架山这些景点可以选择不去,而且井冈山还是夏天避暑的好去处,很多外地的老人家都喜欢夏天来井冈山避暑。

9. 井冈山烈士陵园纪念碑照片

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是由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堂、井冈山碑林、井冈山雕塑园等组成的井冈山革命纪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于1993年筹建,1997年建成并对外开放。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地处烈士陵园的高山之巅---“佛”型山体脸部,陵园的最上方。纪念碑由基座、碑座和主碑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

有两组台阶,第一组有49级,象征1949年新中国成立,井冈山人民得解放;第二级有60级,寓意北山烈士陵园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六十周年的1987年建成,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