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铁自然保护区

苏铁自然保护区

主要保护对象是苏铁这一珍稀濒危植物及其生态环境。苏铁是1971年发现的苏铁新种,1981年才正式定名,1984年被列入我国第一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

苏铁对于研究我国横断山脉植物区系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古生物、古生态、古气候、古地质、古地理和种子植物的起源和演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区地处川滇两省交界处,气候属南亚热带气候类型。

黄楮林自然保护景区 黄桑自然保护区铁杉林

1. 黄桑自然保护区铁杉林

最出名的有五个,分别为:黄桑漂流,龙宫洞,铁杉林,六鹅洞,鸳鸯岛。

如果仔细玩的话要三天左右,就那样浏览一下的话一天就好了(前提是早去点)。住农家的话,看你是不是要在人家家里吃,不是的话可能是大约50元左右一天。要吃饭的话看你要吃什么菜喽。黄桑风光绮丽,树木葱郁,花卉众多。兰花,就有叶片肥大、富有光泽,春节前后开放的报岁兰;一梗一药,浓香沁人的春兰;花开数朵,极尽芬芳的九头兰和每年开两次花的箭兰。属于下层林冠的山茶花,沿溪沟分布,杜鹃花有十几个品种。待到春暖花开时,各种鲜花,争奇斗艳,五彩缤纷。中草药资源丰富,名贵药材有灵芝、天麻、党参、岩耳等。有一种奇特的食虫植物茅膏莱,不仅全草入药,其叶片边沿密生腺毛,能分泌沾液,粘着昆虫,并放出一种酵素物质,将昆虫溶化为自己的养料。林副产品,除松脂、玉兰片外,还有香菇和木耳。由于山高林密,沟谷幽深,这里动物资源,十分丰富,属于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就有十多种。被称为“百兽之王”的华南虎,威武雄壮;林麝能产比黄金还贵重的麝香;还有形态古怪的“鹰阻龟”,鸣叫起来象婴儿啼哭的娃娃鱼,非常美丽的红腹锦鸡,头上长有金灿灿的冠毛,全身是五颜六色、闪闪发光的羽毛,还有一束特别细长尾羽,是世界罕见的珍禽。

2. 黄楮林自然保护区

1、翠屏湖2、黄楮林自然保护区3、宁德戚继光公园4、杉洋古镇5、古田临水宫6、中国·古田食用菌博物馆7、吉祥公园8、麒麟山

3. 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邵阳旅游景点有潭府玫瑰园、崀山风景名胜区、黄桑自然保护区、黄桑林海石峰、六鹅洞瀑布、南山风景名胜区等。

潭府玫瑰园:位于湖南邵阳市新邵县潭府乡下潭村。千亩玫瑰花田,徜徉花海之中。门票价格在:18元左右

崀山风景名胜区:崀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新宁县境内,包括天一巷、辣椒峰、扶夷江、八角寨、紫霞峒、天生桥六大景区,18处风景小区,已发现和命名的重要景点有500余处,有三大溶洞和一个原始森林,总面积108平方公里,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难得的环保型山水自然风景区。

黄桑自然保护区:黄桑自然保护区位于绥宁县西南部,南北长25公里,东西最大宽度19.5公里,有森林面积25.5万亩,其中原始次生林23.5万亩,堪称稀世之宝的名贵树木、花草、药材、动物、在这里生长旺盛,一座真正的自然王国。

黄桑林海石峰:黄桑-石峰雾海茫茫,去霞飞渡,此时你若高翔天际,鸟瞰-,就会看到座座石峰突兀,有如孤岛;又像神仙去游的仙境,神秘飘逸。

六鹅洞瀑布:六鹅洞瀑布在湘西南雪峰山与五岭山接吻的地方,有一片浩瀚的原始次生林——国家黄桑自然保护区。密林深处,太平溪上游,有一处十丈高的瀑布,飞流直下,犹如一块从天上垂下的白帘,瀑布出口水柱有四只水桶那么粗,几乎成直角下泻,下部散开两丈来宽,一丝一丝流水注入深潭,潭上方四丈处,有一块尖石突起,阻击水珠飞溅,活像水帘中开出一朵白莲花。每蓬斜阳西照,阳光透过水帘,显出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光环,光彩夺目,实为奇观。

南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南山牧场,“南方的呼伦贝尔”、“中国的新西兰”之美。门票价格在:2218元左右

4. 黄桑自然保护区景点

《那山那人》的拍摄地点在湖南省绥宁和通县。

湖南省绥宁和通县隶属于湖南省邵阳市,全县有6个镇,19个乡,其中有14个民族 乡。当地自然资源丰富,林业资源位居湖南省首位,是国家林业重点县之一。该地的著名景点有黄桑自然保护区、大园古苗寨、神坡山等。其美食特产冬笋被誉为金衣白玉,蔬中一绝。该地青山绿水,乡村生活和谐,老百姓真挚而质朴。

5. 黄桑森林自然保护区

黄桑国家森林公园是不要门票的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点 自然保护区景区

1. 自然保护区景区

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安徽省西部,北与安徽省霍山县接壤,西与湖北省英山县毗邻,属大别山主峰分水岭主段。该区总面积123平方公里,覆盖安徽省岳西县包家乡全境。其中核心区为21.2平方公里,缓冲区28.4平方公里,实验区73.4平方公里。其主要保护对象为大别山区典型代表性的森林生态系统。国家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并作为淮河流域磨子潭和佛子岭水库的重要水源涵养林保护区。该区地跨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南北过渡,襟带东西”的地理位置,古老的地质历史,复杂的生态环境,形成了独特多样的生物资源及自然景观。

古牛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安徽省祁门、石台两县境内,面积14821公顷,1982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安徽古牛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黄山山脉西端,主峰古牛降海拔1727米,地域性气候突出,多云雾和地形雨。保护区保存着较完整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皖南山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类型代表。

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宣州、郎溪、广德、泾县及芜湖市南陵等5区、县境,保护区湿地地处长江下游丘陵平原水网区,为皖南山区向长江沿岸平原的过渡地带,海拔20~200米,包括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等湿地类型,主要由青戈江、水阳江、漳河、南漪湖等水体及周边沼泽滩地组成。始建于1979年,1982年升级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扬子鳄及其生活环境。

金寨天马自然保护区:位于安徽省金寨县境内,总面积28913.7公顷。保护区由安徽省政府1982年批建的马宗岭保护区和1990年批建的天堂寨保护区合并而成,主要保护对象为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及其山地垂直带谱。金寨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为主,兼具科研试验、多种经营和生态旅游等多重功能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安徽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安徽东至县境内,是水禽赖以生存的天然场所。升金湖保护区是中国主要的鹤类越冬地之一,为永久性淡水湖泊湿地,也是世界上种群数量最多的白头鹤天然越冬地,因此升金湖亦有“中国鹤湖”之称。升金湖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为湿地生态环境及越冬水禽。1986年安徽省政府批准建立升金湖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为33333公顷。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AAAA级景区。2015年12月25日升金湖入编《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是安徽省首个荣获国际级称号的自然保护区。

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位于安徽省铜陵市郊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首座利用半自然条件对白鳍豚、江豚等进行易地养护的场所。淡水豚自然保护区又称白鳍豚养护场,坐落在大通镇和悦洲与铁板洲之间的夹江上。夹江长1600米,宽220米,江上水色秀丽,风景宜人,是养殖淡水豚的理想水域。

2. 自然保护区 旅游

国家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必须以保护为前提,在保护的基础上发展生态旅游。保护是保护区的首要任务,是开展旅游的基础,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动力,没有保护就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就没有了生态旅游,也就是说保护区的旅游必须服从保护。在保护区内开展旅游,必须是生态旅游,必须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服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以长远利益(可持续发展)为主,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

3. 自然保护区景区管理(容量有限)

                        

风 景 名 胜 区 条 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风景名胜区的设立、规划、保护、利用和管理,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第三条 国家对风景名胜区实行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  第四条 风景名胜区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置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负责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和统一管理工作。  第五条 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风景名胜区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风景名胜区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和直辖市人民政府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风景名胜区的监督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风景名胜区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义务,并有权制止、检举破坏风景名胜资源的行为。

第二章 设  立

  第七条 设立风景名胜区,应当有利于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  新设立的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不得重合或者交叉;已设立的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重合或者交叉的,风景名胜区规划与自然保护区规划应当相协调。  第八条 风景名胜区划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能够反映重要自然变化过程和重大历史文化发展过程,基本处于自然状态或者保持历史原貌,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可以申请设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可以申请设立省级风景名胜区。  第九条 申请设立风景名胜区应当提交包含下列内容的有关材料:  (一)风景名胜资源的基本状况;  (二)拟设立风景名胜区的范围以及核心景区的范围;  (三)拟设立风景名胜区的性质和保护目标;  (四)拟设立风景名胜区的游览条件;  (五)与拟设立风景名胜区内的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和房屋等财产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协商的内容和结果。  第十条 设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文物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组织论证,提出审查意见,报国务院批准公布。  设立省级风景名胜区,由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或者直辖市人民政府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组织论证,提出审查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第十一条 风景名胜区内的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和房屋等财产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申请设立风景名胜区的人民政府应当在报请审批前,与风景名胜区内的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和房屋等财产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充分协商。  因设立风景名胜区对风景名胜区内的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和房屋等财产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第三章 规  划

  第十二条 风景名胜区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第十三条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应当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区域协调发展 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突出风景名胜资源的自然特性、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风景资源评价;  (二)生态资源保护措施、重大建设项目布局、开发利用强度;  (三)风景名胜区的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  (四)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的范围;  (五)风景名胜区的游客容量;  (六)有关专项规划。  第十四条 风景名胜区应当自设立之日起2年内编制完成总体规划。总体规划的规划期一般为20年。  第十五条 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应当根据核心景区和其他景区的不同要求编制,确定基础设施、旅游设施、文化设施等建设项目的选址、布局与规模,并明确建设用地范围和规划设计条件。  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应当符合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第十六条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或者直辖市人民政府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组织编制。  省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第十七条 编制风景名胜区规划,应当采用招标等公平竞争的方式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  风景名胜区规划应当按照经审定的风景名胜区范围、性质和保护目标,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编制。  第十八条 编制风景名胜区规划,应当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公众和专家的意见;必要时,应当进行听证。  风景名胜区规划报送审批的材料应当包括社会各界的意见以及意见采纳的情况和未予采纳的理由。  第十九条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查后,报国务院审批。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详细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或者直辖市人民政府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报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审批。  第二十条 省级风景名胜区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报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备案。  省级风景名胜区的详细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或者直辖市人民政府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审批。  第二十一条 风景名胜区规划经批准后,应当向社会公布,任何组织和个人有权查阅。  风景名胜区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经批准的风景名胜区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风景名胜区规划未经批准的,不得在风景名胜区内进行各类建设活动。  第二十二条 经批准的风景名胜区规划不得擅自修改。确需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的风景名胜区范围、性质、保护目标、生态资源保护措施、重大建设项目布局、开发利用强度以及风景名胜区的功能结构、空间布局、游客容量进行修改的,应当报原审批机关批准;对其他内容进行修改的,应当报原审批机关备案。  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确需修改的,应当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政府或者政府部门修改风景名胜区规划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第二十三条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规划期届满前2年,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组织专家对规划进行评估,作出是否重新编制规划的决定。在新规划批准前,原规划继续有效。

第四章 保  护

  第二十四条 风景名胜区内的景观和自然环境,应当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严格保护,不得破坏或者随意改变。  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风景名胜资源保护的各项管理制度。  风景名胜区内的居民和游览者应当保护风景名胜区的景物、水体、林草植被、野生动物 各项设施。  第二十五条 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应当对风景名胜区内的重要景观进行调查、鉴定,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第二十六条 在风景名胜区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  (一)开山、采石、开矿、开荒、修坟立碑等破坏景观、植被和地形地貌的活动;  (二)修建储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设施;  (三)在景物或者设施上刻划、涂污;  (四)乱扔垃圾。  第二十七条 禁止违反风景名胜区规划,在风景名胜区内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在核心景区内建设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以及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无关的其他建筑物;已经建设的,应当按照风景名胜区规划,逐步迁出。  第二十八条 在风景名胜区内从事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禁止范围以外的建设活动,应当经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审核后,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修建缆车、索道等重大建设工程,项目的选址方案应当报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核准。  第二十九条 在风景名胜区内进行下列活动,应当经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审核后,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一)设置、张贴商业广告;  (二)举办大型游乐等活动;  (三)改变水资源、水环境自然状态的活动;  (四)其他影响生态和景观的活动。  第三十条 风景名胜区内的建设项目应当符合风景名胜区规划,并与景观相协调,不得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妨碍游览。  在风景名胜区内进行建设活动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制定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方案,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周围景物、水体、林草植被、野生动物资源和地形地貌。  第三十一条 国家建立风景名胜区管理信息系统,对风景名胜区规划实施和资源保护情况进行动态监测。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所在地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应当每年向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报送风景名胜区规划实施和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保护的情况;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将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保护的情况,及时抄送国务院有关部门。

第五章 利用和管理

  第三十二条 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应当根据风景名胜区的特点,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开展健康有益的游览观光和文化娱乐活动,普及历史文化和科学知识。  第三十三条 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应当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改善交通、服务设施和游览条件。  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应当在风景名胜区内设置风景名胜区标志和路标、安全警示等标牌。  第三十四条 风景名胜区内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依照国家有关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的规定执行。  风景名胜区内涉及自然资源保护、利用、管理和文物保护以及自然保护区管理的,还应当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三十五条 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实施情况、资源保护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对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纠正、处理。  第三十六条 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安全保障制度,加强安全管理,保障游览安全,并督促风景名胜区内的经营单位接受有关部门依据法律、法规进行的监督检查。  禁止超过允许容量接纳游客和在没有安全保障的区域开展游览活动。  第三十七条 进入风景名胜区的门票,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负责出售。门票价格依照有关价格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风景名胜区内的交通、服务等项目,应当由风景 胜区管理机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风景名胜区规划,采用招标等公平竞争的方式确定经营者。  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应当与经营者签订合同,依法确定各自的权利义务。经营者应当缴纳风景名胜资源有偿使用费。  第三十八条 风景名胜区的门票收入和风景名胜资源有偿使用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风景名胜区的门票收入和风景名胜资源有偿使用费应当专门用于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以及风景名胜区内财产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损失的补偿。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制定。  第三十九条 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不得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不得将规划、管理和监督等行政管理职能委托给企业或者个人行使。  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不得在风景名胜区内的企业兼职。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或者限期拆除,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在风景名胜区内进行开山、采石、开矿等破坏景观、植被、地形地貌的活动的;  (二)在风景名胜区内修建储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设施的;  (三)在核心景区内建设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以及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无关的其他建筑物的。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实施本条第一款规定的行为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在风景名胜区内从事禁止范围以外的建设活动,未经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审核的,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对个人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修建缆车、索道等重大建设工程,项目的选址方案未经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核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核发选址意见书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个人在风景名胜区内进行开荒、修坟立碑等破坏景观、植被、地形地貌的活动的,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在景物、设施上刻划、涂污或者在风景名胜区内乱扔垃圾的,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责令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处50元的罚款;刻划、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未经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审核,在风景名胜区内进行下列活动的,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设置、张贴商业广告的;  (二)举办大型游乐等活动的;  (三)改变水资源、水环境自然状态的活动的;  (四)其他影响生态和景观的活动。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周围景 、水体、林草植被、野生动物资源和地形地貌造成破坏的,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恢复原状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的,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责令停止施工。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风景名胜区规划在风景名胜区内设立各类开发区的;  (二)风景名胜区自设立之日起未在2年内编制完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  (三)选择不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编制风景名胜区规划的;  (四)风景名胜区规划批准前批准在风景名胜区内进行建设活动的;  (五)擅自修改风景名胜区规划的;  (六)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其他行为。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设立该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超过允许容量接纳游客或者在没有安全保障的区域开展游览活动的;  (二)未设置风景名胜区标志和路标、安全警示等标牌的;  (三)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的;  (四)将规划、管理和监督等行政管理职能委托给企业或者个人行使的;  (五)允许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在风景名胜区内的企业兼职的;  (六)审核同意在风景名胜区内进行不符合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建设活动的;  (七)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  第四十九条 本条例第四十条第一款、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三条、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规定的违法行为,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有关部门已经予以处罚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不再处罚。  第五十条 本条例第四十条第一款、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三条、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规定的违法行为,侵害国家、集体或者个人的财产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五十一条 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责令限期拆除在风景名胜区内违法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必须立即停止建设活动,自行拆除;对继续进行建设的,作出责令限期拆除决定的机关有权制止。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对责令限期拆除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责令限期拆除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又不自行拆除的,由作出责令限期拆除决定的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费用由违法者承担。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二条 本条例自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1985年6月7日国务院发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同时废止。

4. 自然保护区公园

四川九寨沟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境内。九寨沟主景长10余公里,面积6万多公顷,主要由岷山山脉中呈“Y”字形分布的日则沟、则查洼沟、树正沟三条沟谷构成;沟内可分五大景区:树正景区、日则景区、长海景区、宝镜岩景区、原始森林生态景区。2004年1月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批复为国家级地质公园。

九寨沟系长江水系嘉陵江上游白水江源头的一条大支沟,流域面积651.34公里,因沟内有树正、荷叶、则查洼等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九寨沟年均 温6-14℃度,冬无严寒,夏季凉爽,四季景色各异:仲春树绿花艳,盛夏幽湖翠山,金秋尽染山林,隆冬冰塑自然。以翠湖、叠瀑、彩林、雪峰、藏情、蓝冰“六绝”著称于世。

九寨沟因处于中国北亚热带与青藏高原波密——川西湿润区的过渡地带,属高原湿润气候,山顶终年积雪,气候温和、冷凉干燥、降水适中、旱雨季分明的季风气候。有雪峰数十座,高插云霄,终年白雪皑皑;有大小湖泊114个,瀑布群17个,钙华滩流5处,泉水47眼,湍流11段,湖泊小者数平方米,最大的长海长达7公里。湖水终年碧蓝澄澈,色彩斑谰,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蓝、黄、橙、绿等多种色彩,绚丽夺目。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山、森林倒映湖中,水光浮翠,美丽如画,并随季节推移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风韵,有“九寨归来不看水”之说。

九寨沟处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边缘地带,属松潘,甘孜地槽区,恰好位于中国第二级地貌阶梯的坎前部分,在地貌形态变化最大的裂点线上,地势南高北胝,有高山,峡谷,湖泊,瀑布,溪流,山间平原等多种形态,其地貌属高山狭谷类型,山岭的海拔高度大都为3500-4500米,最高峰嘎尔纳峰海拔4764米,最低点羊同海拔2000米。

九寨沟内的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在300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中,自然分布的原生物种有3553种,有白垩纪末、第三世纪初的孑遗植物独叶草、星叶草、箭竹等。原始森林也是众多动物繁衍生息的适宜环境,初步调查有无脊椎动物693种、脊椎动物313种,珍稀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小熊猫、羚羊等。

地质变迁

在距今约四亿年前的古生代,九寨沟尚是一片汪洋,从第四纪旱更新世纪起,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使地壳发生了急剧性的变化,山体在快速的不均衡隆重起过程中,经冰川和流水侵蚀作用,形成了角峰突起,谷深岭高的地貌形态,另外,由于地震等因素引起岩壁崩塌,滑落花流水,泥石流堆积和石灰溶蚀,钙华加积等多种地质作用,导致沟谷群湖产生,叠瀑越堤飞出,因此,九寨景观的雏开早在二、三百万年前就已形成。

从第四纪晚期世纪后期,九寨沟一带的许多山地海拔已达到4000米以上,达到了雪线,随着冰川期气候的到来,高山上发育了冰川,山谷冰川又伸展到海拔2800米的谷底,留下了多道终碛,侧碛,形成堤埂,阻塞流水而形成堰塞湖,长海就是第四纪冰期时形成的堰塞湖,这里仍保存着第四纪古冰川的遗迹,冰斗,冰谷十分典型,悬谷,槽谷独具风韵。 喀斯特地貌是造就是悬壁,形成瀑布的先决条件。在台式断裂的抬升面上,堆积泥石流等堆积物,后经喀斯特作用,钙华加积,增加瀑布高度,形成今天壮观的诺日朗瀑布,30多米高的悬崖上,湍急的流水陡然跌落,气势雄伟,较发达的冰川地貌和岩溶地貌奠定了九寨风光的基础。地质工作者们根据九寨沟的冰斗和“U”字谷,认为长海冰川属冰斗冰川。九寨沟其他地方还有悬冰川以及平顶冰川。

5.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

这个问题问得好,自然保护区和旅游开发协调发展,大都强调的是开发有利于保护,对负面影响的还是一笔带过。我们来看看主要有什么呢:

我国从1956年开始建立第一批自然保护区以来到现在,总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2.44%,多数封闭的保护。而生态旅游业以其高利润、低开发度的鼓吹,说着“回归自然”、“返朴归真”,成为自然保护区迅速发展的一项新产业,并成为更多保护区结构和功能规划的一部分。

生态旅游其强调的是:

生态旅游是一种科学、文明、 高雅的旅游形式,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更是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展高度责任化的旅游,它不仅保护自然资源,同时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生态旅游与自然资源的相互依赖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就是到自然保护区欣赏优美的、特殊的、原始的自然景观。

让人们理解支持自然保护区的工作。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是一种欣赏和认识自然的高层次旅游活动。

产生有利于保护的经济效益。生态旅游不排斥经济效益,它提倡在把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的同时,争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收益。

虽然有种种的理由,但开发就是破坏。也许你修的那条路,就断绝了一个生物家族的生活环境。都说蜜蜂全部死亡之后的四年后人类就将灭亡。

也许是杞人忧天吧,资本追逐利润,所以近几年来,自然保护区内严禁开发旅游行业。有些专业的话就只放屁呀!好比那高房价带动消费,农村炊烟污染环境,整个化工园区的气味刺鼻,检验合格。所以说什么事情都是有代价的,只不过代价大小而已。

6. 自然风景保护区

为人类提供研究自然生态系统的场所。

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对于人类活动的后果,提供评价的准则。

是各种生态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便于进行连续、系统的长期观测以及珍稀物种的繁殖、驯化的研究等。

是宣传教育的活的自然博物馆。

保护区中的部分地域可以开展旅游活动。

能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意义

保护自然本底

自然保护区保留了一定面积的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可以为子孙后代留下天然的“本底”。这个天然的“本底”是今后在利用、改造自然时应遵循的途径,为人们提供评价标准以及预计人类活动将会引起的后果。

贮备物种

保护区是生物物种的贮备地,又可以称为贮备库。它也是拯救濒危生物物种的庇护所。

开辟基地

自然保护区是研究各类生态系统自然过程的基本规律、研究物种的生态特性的重要基地,也是环境保护工作中观察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取得监测基准的地方。当然它也是教育实验的好场所。

美学价值

自然界的美景能令人心旷神怡,而且良好的情绪可使人精神焕发,

7. 自然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

中国四大动物保护区如下

1、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

1982年经河南省政府批准在国有济源愚公林场、漭河林场、邵原林场、黄楝树林场的基础上建立了济源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在原济源县太行山集体林区建立太行山禁猎禁伐区。1991年经省政府批准建立了沁阳白松岭自然保护区,1994年辉县市政府建立了石门沟县级自然保护区。1998年国务院批准在以上四个保护区和国有修武林场、焦作市林场的部分林区的基础上,总面积56600公顷,以猕猴、金钱豹等野生动物为主要保护对象。区域内猕猴是亚洲分布的最北界,是华北地区唯一残留的灵长类动物。

2、厦门珍稀海洋物种自然保护区

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海域,总面积33088公顷。2000年4月4日经国务院办公厅正式批准设立,该保护区是在厦门市政府1991年批准建立的厦门文昌鱼保护区、福建省政府1995年批准设立的白鹭保护区和1997年批准设立的中华白海豚保护区基础上合并建立的。为保护珍稀海洋物种设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的主要物种有:文昌鱼、中华白海豚和各种白鹭等。

3、卧龙自然保护区

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西南部,邛崃山 脉东南坡,距四川省会成都130公里,交通便利。卧龙自然保护区东西宽60公里,南北长63公里,是国家级第三大自然保护区。四川省面积最大、自然条件最复杂、珍稀动植物最多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横跨卧龙、耿达两乡,东西长52公里、南北宽62公里,总面积约70万公顷。主要保护西南高山林区自然生态系统及大熊猫等珍稀动物。

4、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总面积450万公顷,是21世纪初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保护区主要是保护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等珍稀野生动物、植物及其栖息环境,2017年7月7日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2020年9月4日起,可可西里禁止一切社会团体和个人随意从格尔木前往保护区开展旅游、探险、非法穿越等活动,凡是出租车、私家车由格尔木载客前往护区的一律必须先行前往公安机关进行备案。

5、石首麋鹿自然保护区

石首麋鹿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与长江天鹅洲故道的夹角处,地理中心坐标为东经112.23°,北纬29.49°。这里拥有泛洪沼泽湿地1567公顷,自然环境优越,土地肥沃,水质良好,牧草丰茂,是麋鹿栖息的理想场所。1991年11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石首麋鹿自然保护区。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实现中英两国政府签订的“麋鹿重引进中国协议”第二阶段目标,即在麋鹿原生地恢复自然种群,并保护其赖以生栖的湿地生态环境。

6、大连斑海豹自然保护区

大连斑海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渤海辽东湾,涉及双岛湾街道60%海域和北海街道、三涧堡街道全部海域。该处海域是渔民传统定置网捕捞区和重要的养殖区。属于野生动物型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斑海豹及其生态环境。保护区属典型的滨海湿地,属于野生动物型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斑海豹及其生态环境。保护区属典型的滨海湿地,大连斑海豹保护区内有鱼类100余种,经济甲壳类5种,头足类3种,贝类10余种。另外还有虎头海雕、白尾海雕、白肩雕、黑尾鸥等珍稀鸟类以及维管束植物426种。

7、历山自然保护区

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山西省翼城、垣曲、阳城、沁水四县交界处,面积24800公顷,1983年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气候温暖,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暖温带森林植被和珍稀动物,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8、安徽扬子鳄自然保护区

安徽扬子鳄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安徽省宣城地区广德、宣州、南陵、郎溪、泾县五个县市,面积44300公顷,1975年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中国特有的爬行动物扬子鳄及其生存环境。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有我国特有的,也是现存最古老的爬行动物---有“活化石”之称的扬子鳄。扬子鳄与美洲密西西比河鳄为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两种淡水鳄,数量极其稀少,使扬子鳄的种群得到较大幅度的增长,初步解除了该种濒临灭绝的危险。

9、惠东港口海龟自然保护区

惠东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沿海惠东县稔平半岛的最南端(东经22°33'15"~22°33'20",北纬114°52'50"~114°54'33"),是亚洲大陆唯一的海龟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最北端的海龟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大陆目前唯一的 海龟按期成批的洄游产卵的场所,中国沿海只有这里常年能见到雌海龟上岸产卵,在历史上也一直是海龟产卵的场所,当地人称“海龟湾”。保护区面积4平方公里,三面环山,一面濒海,沙岸面积仅0.1平方公里,环境僻静。近岸海底沙质,有少量礁石,水深5-15米,水质清澈,夏秋水温28℃左右,常年海水盐度为30%以上。

10、张家界大鲵自然保护区

张家界大鲵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区,面积14285公顷,1995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6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大鲵及其生态环境。张家界大鲵自然保护区地处武陵山脉东段,境内以山地为主,最高峰斗蓬山海拔1890.4米,是湖南湘、资、沅、澧四大水系的发源地。保护区是中国大鲵的集中分布区之一。

8. 各类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可按照自然保护区的性质、特点进行类别划分。

自然保护区因保护的对象和目的不同,其经营管理的方式也随之而异,它不仅涉及各个自然学科,而且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类活动有着密切关系。由于保护区的含义和性质理解不一,世界各国有许多称呼。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同盟于1978年和1979年有关著作中,把表示保护区名称的术语加以统一并分为10个类型:严格的自然保护区(科学保护区)、国家公园、自然纪念物(自然景物)保护区、管理的自然保护区(野生生物保护区)、景观保护区、资源保护区、人类学保护区(自然生物区)、多种经营管理区(资源经营管理区)、生物圈保护区和世界遗产保护地。

9. 自然保护区景区有哪些

截至2018年10月,我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共有以下13个:

1、四川黄龙风景名胜区(1992.12.7 )

2、四川九寨沟风景名胜区(1992.12.7)

3、湖南武陵源风景名胜区(1992.12.7 )

4、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2003.7.2 )

5、四川大熊猫栖息地(2006.7.12 )

6、中国南方喀斯特(主要地区:云南、贵州、重庆、广西,2007.6.27一期;2014.6.23二期 )

7、江西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2008.7.8 )

8、丹霞地貌(主要地区:贵州、福建、湖南、广东、江西、浙江,2010.8.1 )

9、云南澄江化石遗址(2012.7.1 )

10、新疆天山(2013.6.21 )

11、湖北神农架(2016.7.17 )

12、青海可可西里(2017.7.7 )

13、贵州梵净山(2018.7.2

10. 自然保护区景点

1.茶山竹海森林公园

风光旖旎的茶山竹海地处永川城北茶山竹海街道办事处辖区,东距重庆市区56公里,西距大足石刻50公里、距成都271公里,南至泸州72公里,景区面积11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7%,大气环境达国家1级标准,年均气温摄氏15度左右,年均积雪一周。这里气候宜人,是国家接森林公园,是理想的天然氧吧、城市后花园,是长江三峡——重庆市区——大足石刻国际黄金旅游线上一颗璀璨明珠。

2.红池坝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重庆市巫溪县境内,距重庆主城440km,距万州200km,距县城84Km。公园海拔在1800m至2800m之间,森林草场覆盖总面积约36.2万亩,年均气温7.1℃,极端最高气温29.5℃,最低气温-25.8℃,冬季积雪期4个月,负氧离子含量为每个平方高达2000个以上。公园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自然景观,园内分四大区域(云中花海、天子城草原、西流溪和团城景区)近60个人文、自然风光景点,其中,国家特级景点2个,一级4个,二级13个,三级19个,四级20个。公园于1999年被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2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12年成功 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3.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涪陵区大木乡境内,距涪陵60公里,距重庆130公里,属武陵山脉北段,距武隆仙女山20公里,半小时车程。公园主要景区面积25000亩,最高海拔2000米。园内森林茂密,峰峦叠嶂,呈现出浩瀚而幽静,神秘而险峻的自然风光。最热月(8月)平均气温仅19.7℃,非常适宜避暑。冬季有40天的积雪期,适合赏雪、戏雪、滑雪。由于公园内呈喀斯特地貌,因此,溶洞众多,位于西山的盘丝洞至今无人探究,洞内分布了形状各异的石钟乳。

4.歌乐山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沙坪坝区,距重庆市中心16公里。以山、水、林、泉、洞、云、雾等自然景观和“清丽、幽深、古朴、旷达”的风格被誉为“山城绿宝石”。在2002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2003年被评为国家森林公园。

5.铁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垭口森林公园)

距万州主城区15公里,海拔最高为1308米,面积3.5万亩。公园内山势绵延,陡岩深壑,奇峰耸翠,林木繁茂。树种以马尾松、水杉、湿地松、火炬松、雪松、斑竹、荆竹等为主。茂密的森林,又是野生动物栖息的天然场所,鸟啭鹤鸣,给游人增添无穷乐趣!

6.雪宝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

东北部,东与巫溪县接壤,西与开县满月乡、-林场相连,南衔关面乡、白泉乡、北临城口县。经渝万高速、万开高速,再转开县至景区的公共汽车。距开县县城74公里。是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科普考察为一体的山岳型生态旅游景区。因这里常年积雪时间长(一年3-4个月),一到冬天,积雪将整个山覆盖,象披上雪袍的巨人站在群峰之上,太阳一照,反射出一片金光,象一座银山耸立在绿海上,故称之为雪宝山。

7.九重山国家级森林公园。

位于重庆市城口县庙坝镇境内,偎依在大巴山脉南麓,处于“八小时重庆”(城口县—开县)主干线旁,距城口县城22公里。是集自然景观和民风民俗等为一体的山岳型自然风景区。2004年12月,由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建立国家级森林公园。

8.观音峡森林公园

位于重庆市北碚区中部、北碚城市之中观音峡背斜南段。公园由分布于嘉陵江观音峡两岸的张飞岭、鸡公岭和凤凰岭等3个景区组成,现有自然景点1O个,人文景点11个。园内森林壮美,季相多彩,修竹万竿,古木苍劲,猕猴啼峡,白鹭翔集;长岭横亘峰峦耸翠,观音峡谷雄奇险秀,岩溶地貌景观荟萃,奇岩怪石象形生动;朝霞夕照绚丽,皓月冰雪清丽,雾岚云海幻丽;嘉陵大江连两山,山涧溪流飞瀑泉,龙驹平湖写诗意,山塘散布似翡翠;张飞道、天府寨、珠现门历史文化遗迹众多,龙车寺、道明寺、观音阁宗教文化遗存丰富,朝阳桥、襄渝铁路大桥、遂渝高速铁路桥折射历史变迁,嘉陵倩影、北碚市景、田园风光天成优美借景。

9.梁平东山是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重庆市梁平县县城东南,距重庆市主城区约180公里,距万州60公里。渝宜高速公路、318国道穿越景区。是森林型、湖泊型兼具的自然风景区,东山古称高梁山,属大巴山脉的一部分,因在梁平大坝的东边而得名。2001年经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建立的东山国家森林公园。

11. 自然保护区景区承载力

中国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提出并实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等重要举措,不断强化就地与迁地保护,加强生物安全管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一)优化就地保护体系

中国不断推进自然保护地 建设,启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率先在国际上提出和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明确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保护了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在维护重要物种栖息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40年间从1114只增加到1864只,朱鹮由发现之初的7只增长至目前野外种群和人工繁育种群总数超过5000只,亚洲象野外种群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的180头增加到目前的300头左右,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数量从40年前的仅存两群不足10只增长到五群35只。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是中国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制度创新。中国创新生态空间保护模式,将具有生物多样性维护等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域和生态极脆弱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进行严格保护。

确定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中国打破行政区域界线,连通现有自然保护地,充分考虑重要生物地理单元和生态系统类型的完整性,划定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对于有效保护重要生态系统、物种及其栖息地具有重要意义。

(二)完善迁地保护体系

中国持续加大迁地保护力度,系统实施濒危物种拯救工程,生物遗传资源的收集保存水平显著提高,迁地保护体系日趋完善,成为就地保护的有效补充,多种濒危野生动植物得到保护和恢复。

逐步完善迁地保护体系。建立了植物园、野生动物救护繁育基地以及种质资源库、基因库等较为完备的迁地保护体系。加快重要生物遗传资源收集保存和利用。中国高度重视生物资源保护,近年来在生物资源调查、收集、保存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

(三)加强生物安全管理

中国高度重视生物安全,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颁布实施生物安全法,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外来物种入侵防控机制逐渐完善,生物技术健康发展,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和监管力度不断增强,国家生物安全管理能力持续提高。具体包括:严密防控外来物种入侵;完善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强化生物遗传资源监管。

(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中国实施系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不断加大生态修复力度,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自然生态系统总体稳定向好,服务功能逐步增强;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极大缓解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压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骨架基本构筑。

(五)协同推进绿色发展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中国注重以自然承载力为基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协同推进高水平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体包括:加快行业产业绿色转型;推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进程;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三江源自然前保护区攻略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

1.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

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我国已建成自然保护区1146个,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高山草地和藏羚羊等,三江平原主要保护的对象是沼泽湿地和丹顶鹤

2.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什么

是植物多样性和水资源。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西南与西藏自治区接壤,东部与四川省毗邻,北部与青海省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相接。总面积36.6万平方公里,包括17个县市,占青海省土地总面积的43.88%,总人口占55.72万,居民以藏族为主。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和生态最敏感的地区。

3.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什么什么什么的生态系统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已实施四年。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中咨公司对三江源生态工程进行了中期评估,认为该工程自实施以来在省级有关部门、项目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工程建设总体进展良好,取得成效。但在移民社区管理、减畜禁牧、后续产业培育、项目运行管理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为认真落实中期评估提出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强化工程管理,健全工程运行机制,切实解决移民社区管理、后续产业培育、减畜禁牧等紧迫问题。

4. 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三江源国家公园比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小很多。

1、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西南与西藏自治区接壤,东部与四川省毗邻,北部与青海省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相接。总面积36.6万平方公里,包括17个县市,占青海省土地总面积的43.88%,总人口占55.72万,居民以藏族为主。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和生态最敏感的地区。

2、三江源国家公园由长江源园区、黄河源园区、澜沧江源园区组成,总面积为12.31万平方公里,占三江源地区面积的31.16%

5.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包括哪些地方

1.首先给你区分一下,三江平原指的是东北的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三江指的是黄河、长江、澜沧江;

其实,这么一区分,你应该就明白他们的区别了。

2.三江平原,又称三江低地,即东北平原东北部,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在三江盆地的西南部。三江平原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三条大江浩浩荡荡,汇流、冲积而成了这块低平的沃土。区内水资源丰富,总量187.64亿立方米,人均耕地面积大致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在低山丘陵地带还分布有252万公顷的针阔混交林,被誉为昔日“北大荒”、今日“北大仓”。

3.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3500~4800米,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为孕育中华民族、中南半岛悠久文明历史的世界著名江河: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湄公河的源头汇水区。地理位置为北纬31°39'~36°12'东经89°45'~102°23',行政区域涉及包括玉树、果洛、海南、黄南四个藏族自治州的16个县和格尔木市的唐古拉乡,总面积为30.25万km²,约占青海省总面积的43%,占16县1乡总面积的97%。现有人口55.6万人,其中藏族人口占90%以上,其他还有汉、回、撒拉、蒙古等民族。

4.黑龙江:流经蒙古、中国、俄罗斯的亚洲大河之一,位于亚洲东北部。中国古称羽水、黑水、浴水、望 河、石里罕水等,蒙语称哈拉穆河,俄语称阿穆尔河。

5.乌苏里江:是中国黑龙江支流,中国与俄罗斯的界河。上游由乌拉河和道比河汇合而成。两河均发源于锡霍特山脉西南坡,东北流到哈巴罗夫斯克(伯力)与黑龙江汇合。长909公里(565英里),流域面积187000平方公里(72200平方英里)。 江面宽阔,水流缓慢。主要支流有松阿察河、穆稜河、挠力河等。干流有一长段曾引起中苏边界纠纷(1969年),1977年双方制定在中苏国境水域的航行规则。乌苏里江有5个月左右封冻期。乌拉河口以下可通航。

6.松花江:中国七大河之一,黑龙江在中国境内的最大支流。松花江在隋代称难河,唐代称那水,辽金两代称鸭子河、混同江,清代称混同江、松花江。松花江流经吉林、黑龙江两省;流域面积55.72万平方公里,涵盖东北四省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年径流量762亿立方米。

7.长江:世界第三长河、亚洲第一长河(记住这两点就行了)。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约6300㎞,比黄河(5464㎞)长800余公里,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居世界第三位。但尼罗河流域跨非洲9国,亚马逊河流域跨南美洲7国,长江则为中国所独有。长江干流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数百条支流辐辏南北,延伸至贵州、甘肃、陕西、河南、广西、广东、浙江、福建8个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20%。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通过大运河汇入长江。

8.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每年都会生产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9.澜沧江:是湄公河上游在中国境内河段的名称,藏语拉楚,意思为“獐子河”。它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大河之一,是世界第七长河,亚洲第三长河,东南亚第一长河。源出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西北,吉富山麓扎阿曲的谷涌曲,源自北面的一座叫“吉富山”(E94°41′12″,N33°45′35″,海拔5552米)的山头下(冰川末端位置:E94°40′52″,N33°45‵48″,海拔5160米)。主干流总长度4909千米,其中国内长2139千米,澜沧江流经青海、西藏和云南三省,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出境成为老挝和缅甸的界河,后始称湄公河(Mekong River)。湄公河流经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流入中国南海。

6.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和三江自然保护区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这里的三江指的是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三江平原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三江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沼泽湿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 青海省南部,这三江指的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源地区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长江总水量的百分之二十五,黄河总水量的百分之四十九,澜沧江总水量的百分之十五均来源于这里。因此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三江源地区分布有藏羚羊、白唇鹿、盘羊等珍稀动物。

7.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这里的三江指的是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三江平原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三江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沼泽湿地。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南部,这三江指的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源地区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长江总水量的百分之二十五,黄河总水量的百分之四十九,澜沧江总水量的百分之十五均来源于这里。因此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三江源地区分布有藏羚羊、白唇鹿、盘羊等珍稀动物。

8.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动物

主要保护对象是野生动物黑叶猴及其栖息地,属于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麻河自然保护区一级保护动物有黑叶猴、豹、林麝3种。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娄山脉北东,属扬子地块边缘,出露地层为寒武纪和奥陶纪。

区内海拔800—1000米以上地段地势开阔,800米以下则多为峡谷,向下侵蚀作用强列。 在标高1000米,800米及500—600米处。

尚有带状分布的山峰或侵蚀台阶,溶蚀盆地,尘洼地及平底溪谷等常出现在上述不同的分层高度,构成了颇具特色的层状山岳地貌景观。

污染物质进入海洋头,条万物皆受其影响。许多国家都建立了海洋自然保护区。

我国有鸡公山国家级保护区,三亚国家珊瑚礁自然保护区,天津古海岸与湿地自然保护区,厦门文昌鱼自然保护区、三江源保护区等。

9.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范围

建立自然保护区,减小载畜量。

10.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

三江源应该是指的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那里。三江源就是这三条大河的源头。它们都是在我国西部地区的青藏高原上。在那里有我国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保护水源地,不受污染,保护湿地,对水量进行调节,保护三江源地区的动物资源和植物资源,不受破坏。

11.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三江源指的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素有“中华水塔”美誉,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雪山冰川广布,水资源丰富,其平均海拔3500~4800米,是世界上高海拔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三江源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类型,素有“中华水塔”美誉,三江源蕴含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地区内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雪山冰川广布,水资源丰富。

三江源的平均海拔3500~4800米,是世界上高海拔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其中,保护对象有藏羚、野牦牛、雪豹等,另外,三江源地区也是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