迤萨西山阁

迤萨西山阁

迤萨西山阁位于红河县迤萨镇西山公园内,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迤萨西山阁高约10米,占地面积约106平方米。

阁为木结构,重檐卷棚顶,六角飞檐,斗拱昂枋,四壁卷洞圆窗。东西圆门通道,回廊曲折,造型美观,新颖别致。

宁波西山阁景点 宁波西山阁宾馆在哪

1. 宁波西山阁宾馆在哪

宁波周公宅水库位于宁波市鄞州区樟水镇杜岙村附近。如果是驱车前往,可以从明州工业区(俗称喇叭口),经过鄞江镇,一直顺着公路行驶,驱车到樟水镇——樟水村——西山阁宾馆——西岭——杜岙村——在顺着公路标识就可以找到周公宅水库


2. 宁波西山阁景区

宁波周公宅水库位于宁波市鄞州区樟水镇杜岙村附近。如果是驱车前往,可以从明州工业区(俗称喇叭口),经过鄞江镇,一直顺着公路行驶,驱车到樟水镇——樟水村——西山阁宾馆——西岭——杜岙村——在顺着公路标识就可以找到周公宅水库


3. 宁波西门口附近的酒店

广州市内有10个汉庭酒店。分别是: 汉庭酒店(广州三元里店) 汉庭酒店(广州西门口光孝店)人民北路 汉庭酒店(广州东山口地铁站店)岭南 汉庭酒店(广州中山纪念堂店)解放北 汉庭酒店(杨箕地铁站店)梅花村 汉庭酒店(广州北京路天字码头店)岭南 汉庭酒店-东南门梅花村 汉庭怡莱酒店(广州五羊新城店) 汉庭酒店(广州杨箕店)梅花村 汉庭全季酒店(广州珠江新城店)


4. 宁波西山阁宾馆在哪个位置

西山阁宾馆还可以。它位于风景秀丽的四明山麓,樟溪河畔,皎口水库大坝脚下,宁波十大历史文化名村章水镇密岩村.


5. 宁波附近宾馆

小旅馆是在50-100之间,只有一个床和电视机之类,宾馆一般是在200以内有床酒店沙发简单的椅子和独立卫生间


普陀山西山景区心愿阁 普陀山观音阁图片

1. 普陀山观音阁图片

洱海三岛分别是南诏风情岛,金梭岛,小普陀岛,它们各有特色。

风月无边——南诏风情岛

南诏风情房原名玉玑岛,是洱海三岛之一,位于大理市双廊镇西南面的洱海中。南诏风情岛与洱海东海岸线几乎垂直,与北面的勺形半岛天生营仅一水之隔,距大理白族自治州首府下关36公里水路,与洱海西岸的蝴蝶泉风景区距离仅6公里。岛上风光旖旎,海天一色,风月无边,是观光、休闲度假的胜地。

金梭烟云——金梭岛

金梭岛是洱海东部最大的岛屿。明朝著名诗人李元阳曾经为金梭岛留下诗句“天生翼石似金梭,欲织银苍水上波。一树珊瑚藏海底,清光夜接月中娥。”洱海碧波映照苍山雪景,月光下水草摇曳,洱海抱月疑似月桂仙宫嫦娥舞,诗人寥寥数笔,可谓极尽银苍玉洱的灵动之美。

岚霭普陀——小普陀岛

金梭岛往北约十公里的海面上,飘着一块孤伶伶的礁石,其上有阁,这便是小陀,这块礁型如方印,相传是 观音大师留下的镇海之印。小普陀始建于明朝,为亭阁式建筑,分为上下两层,第一层塑如来像,第二层立观音像。由于观音是这里的主像,故小普陀原名观音阁,又因其位置颇似佛教名山普陀山,又似神话中观音所居之地 普陀,故改名为“小普陀”。游览小普陀的最佳时侯是清晨。这时,海面上雾气袅袅,小普陀时隐时现,宛如月宫,待登上小普陀,只见四周雾气涌动,犹如洁白的轻纱,这就是洱海八景之一的“岚霭普陀”。

2. 普陀山观音堂

一、静安寺。静安寺初名沪渎重玄寺,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地处上海市中心繁华的静安商区,建于三国孙吴赤乌十年(247年),是上海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寺庙。

二、东林寺。东林寺原名观音堂,位于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东林街,始建于元朝至大元年(公元1308年),供奉观世音菩萨,延祐四年(1317年),改名为东林禅寺,是上海最具历史文化底蕴的寺庙之一。

三、龙华寺。龙华寺位于上海市徐汇区龙华路,建于三国孙吴赤乌五年(242年),是上海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古刹之一。

四、玉佛禅寺。玉佛禅寺也称玉佛寺,位于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始建于清光绪8年(1882年),因供奉玉佛而得名,因其属于禅宗临济法系,修习禅法,故又名玉佛禅寺。

五、真如寺。真如寺原名万寿寺,俗称大庙,位于上海市普陀区真如镇兰溪路,创建于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元延祐七年(1320年),妙心和尚将其移至今址,改名为真如寺。

六、宝华寺。宝华寺又称惠济宝华寺,位于上海市静安区高平路,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是一座具有宋代江南建筑风格的寺院,是闸北广大佛教信徒敬香礼佛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闸北的一道神秘庄严的风景线。

七、云翔寺。云翔寺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解放街,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约公元505年),初名为“白鹤南翔寺”,南翔古镇的镇名即出自这座古寺。

八、宝山寺。宝山寺曾名梵王宫、玉皇宫、宝山净寺,位于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罗溪路,始建于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距今已有500年的历史。

3. 普陀山观音阁图片高清

洱海小普陀

洱海小普陀在洱海东部海中的一个小岛上,相传观音开辟大理坝子时,在这里的海面上丢下一颗镇海大印,即为小岛,以镇风浪,保护渔民,因此,渔民们在小岛上建观音阁,纪念观音,并把小岛东部的一个渔村取名海印村,将小岛叫做小普陀山,将观音阁改为小浦脱,意为观音修行之 处。 洱海小普陀可以说是“袖珍小岛”。普陀周长只有200多米,全由石灰岩构成。它的形状很像一颗圆形的印章,因此又叫海印。传说洱海里面蛟龙很多,常常掀起狂风恶浪,这块礁石就是观音菩萨用来镇住蛟龙的大印。大概是在明朝崇祯年间,附近的渔民损资在岛上修建了一座两层歇山顶的楼阁,在里面供奉了观音菩萨的塑像,因此老百姓就称它为观音阁。游览小普陀的最佳时侯是清晨。这时,海面上雾气袅袅,小普陀时隐时现,宛如月宫,待登上小普陀,只见四周雾气涌动,犹如洁白的轻纱。这就是洱海八景之一“岚霭普陀”。

4. 普陀山观音阁图片大全

小普陀

小普陀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袖珍小岛,其形状像一颗圆形的印章,又被称之为海印。小普陀周长只有200多米,全由石灰岩构成。

相传观音开辟大理坝子时,在这里的海面上丢下一颗镇海大印,即为小岛,以镇风浪,保护渔民,因此渔民们在小岛上建观音阁,纪念观音,并把小岛东部的一个渔村取名海印村,将小岛叫做小普陀山,将观音阁改为小普陀,意为观音修行之处。

5. 普陀山观音地址

根据记载,观音菩萨的修行道场在浙江普陀山,其所在海域为东海,但在我国的唐朝以前,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在陕西省的西安,以西安为坐标计,现在普陀山在其南,因此,唐朝之前这一带海面就叫南海。然而,随着我国朝代的变迁,自元明清后以及到现在,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迁至北京,从明朝始,这一带海面改名为东海。但南海观音叫法深入人心,所以,尽管海面易名,南海观音的称谓还是保留至今。

6. 普陀观音殿

法雨寺又名后寺,坐落在普陀山白华顶左,是普陀山三大寺之一。法雨寺创建于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兴修大殿,并赐“天华法雨”匾额,故得今名。现存殿宇294间,计8800平方米。全寺分列六层台基上,入门依次升级。中轴线上前有天王殿,后有玉佛殿,两殿之间有钟鼓楼。后依次为观音殿、玉牌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殿。观音殿又称九龙殿,九龙雕刻十分精致生动。

7. 普陀山观音殿图片

桂林栖霞禅寺在七星景区里面,不单独售票,位置靠近七星景区北门出入口。

桂林市栖霞禅寺。位于桂林七星景区北门处,为中国目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所唐式风格寺庙,至今一千多年历史。观音殿供奉的观音为镇寺之宝,原料采用四川雅安汉白玉于2002年雕刻而成,高6.8米,重18吨。是两湖两广一带最重最高的一尊观音。

高僧昙迁大和尚,隋开皇十年(587年)云游桂林,于普陀山七星岩壁题写“栖霞洞”三字(“七星岩”的别称),意思是指七星岩内钟乳石色彩缤纷,好像锦衣彩霞。自此,唐代始于山麓建有了“栖霞寺”。

8. 普陀山观音山图片

观音山景区位于大衢岛上的观音山,此山系岱山县境内最高峰, 海拔314米,距岱山岛20海里。

相传佛教圣地普陀山的观音菩萨去普陀山修行之前,先在大衢的观音山上立道场3年,观音山因此得名。观音山,峰峦高耸,山势险峻,四周群山环抱,数峰连环似莲花,面积约4平方公里。

最高处天灯山,视野开阔,蓝天碧海,一览无余。该景区环境清幽,冬暖如春,夏凉若秋。山之顶峰,常有云雾缭绕,若隐若现,时浓时淡,故名“观音驾雾”。该景区主要以观音山为中心,由观音山上的上中下3大寺、11层高的白色石塔和三星国际灯塔及沙滩所组成,

进区有两条路直到,一是公路,从码头直通山顶;另一条为上山游步道,也通到 山顶。目前,进出岛的交通也很方便,已开通了至岱山岛、定海、宁波、嵊泗等航线。该景区的主调为:以佛教文化为背景,山景、海景相衬托的避暑胜地。

9. 普陀山观音阁在哪里

1、北普陀寺(辽宁省锦州市)

历史名城锦州西北一座群峰险壑逶迤伴绕,飞泉云岫横生妙境的名山圣地。这就是声震辽海、誉播京华的北国第一佛山——锦州北普陀山。北普陀开山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丰富深厚。寺院内龙光清岚,梵音悠扬,观音慈航,佛祖瑞祥,为辽西弘法观光圣地。北普陀寺现有大雄宝殿五间,法宝楼五间,普陀宫三间,护法堂三间,地藏楼一座,僧人寮房三十四间,方丈楼一座,五百罗汉堂一座,弘法楼一座.这些建筑既不失古朴典雅,又不失新颖独特,鳞次节比,错落有序。

2、青岩寺(辽宁省锦州市)

青岩寺风景区位于辽宁省锦州北镇市常兴店镇西部,是闾山主要浏览胜地之一,国家4A级景区,占地 13平方千米,距北镇市25公里。青岩寺始建于北魏,兴盛于中唐,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悠久历史,它文化底蕴深厚,佛教氛围浓重,为渤海国僧人释·贞素所建,原称千秋万古寺,明代易名青岩寺。寺中尤为上院“歪脖老母”名闻天下。“歪脖老母”是“世界唯一,中国仅有”的一尊佛像,为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化身之一。

3、义县奉国寺景区

奉国寺位于中国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奉国寺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奉国寺是中国国内现存辽代三大寺院之一,其标志性古建筑——大雄殿是古代遗存最大的佛殿,殿内有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泥塑彩色佛像群。奉国寺内主体建筑大雄殿及寺院整体,上乘唐代遗风,下启辽、金等寺院布局,是辽金寺院中最具典型的例证。其中,大雄殿是辽代佛教建筑的最高成就,代表了十一世纪中国建筑的最高水平。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中国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级旅游景区。

4、崇兴寺(辽宁省锦州市)

崇兴寺原址位于西什库内,为甲乙丙丁戊字,承运,广盈,广惠,广积,赃罚,西香等十余库太监兴修并管理的敬神之地。明嘉靖三十八年,十库署库内事官监太监捐资修建了天王殿、钟鼓楼、门楼、神路与沟渠等。此后若干年间,十库太监一直鼎立维持庙貌。隆庆四年,司礼监太监孟春云捐资重修。万历八年由御马监太监何忠首事重修,时任督察院右都御史杨成撰碑并记。入清以后,西什库崇兴寺更直接受到皇家重视。原山门石额为康熙所书,刻有“康熙御笔之宝”,康熙帝的尊崇极大的提高了崇兴寺的地位。

5、善来寺

锦州善来寺是渤海湾较大的寺庙,位于锦州南山生生果园南侧,是锦州百景之一,它是由香港宗教人士老尼雨智投资700万修建的,于2000年4月奠基,2003年10月大雄宝殿落成,是个宗教文化的圣寺。该寺包括天王殿、大雄宝殿、僧舍、法堂、往生店、娘娘宫、钟鼓楼等场所并经常有宗教活动。

6、观音阁(辽宁省锦州市北镇)

锦州观音阁原名“南海寺”、“松雪庵”,建于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位于北宁市医巫闾山风景区北部,是闾山重要寺院之一,也是闾山中心景区。始建于辽代,明称清安寺,清初改为“大观音寺”。1987年党和人民政府落实宗教政策,把观音阁退还给锦州市佛教协会。现在的观音阁是锦州市古城改造后,修建锦州古塔历史文化公园时重新肇建的,比昔日的“南海寺”、“松雪庵”更加庄严、巍峨。

7、弘法寺(辽宁省锦州市)

弘法寺位于辽宁省 州市小凌河西岸,是一座气势恢弘的古建筑寺院。弘法寺原址在锦州古城内北街,因古城改造,锦州市人民政府拨地迁址重建在现在的位置。弘法寺原名内娘娘庙。公元1912年,锦县(当时锦州称锦县)佛教协会会长圆通老法师撰写的《锦州古刹》卷二·十八页上记载:锦州古城北门内西隅,有锦州府历史上第一座比丘尼梵刹,名曰娘娘庙,后因清乾隆年间,在锦州古城东门外又建一娘娘庙(也称东狱庙、天齐庙),为区别二庙,按地理位置划分城内北街的娘娘庙就称为内娘娘庙,东门外娘娘庙就称东娘娘庙。

8、五佛寺(辽宁省锦州市)

五佛寺坐落于医巫闾山南麓,北镇市闾阳镇境内,它依山而建,风景秀美,景色怡人,险峰怪岩,苍松成荫,险中有美,清幽静雅,是观光旅游之上选,朝山礼佛的圣地。五佛寺今分上下两院,下院的山门、天王殿、弥陀村、三圣殿、慈悲泉、六角亭等古朴建筑、巍然耸立,错落有致,雕梁画栋,古色古香;上院的万佛洞、药师殿、文殊院、钟楼、大雄宝殿、大马将军洞,以其惊、奇、险等特点让游人称奇。

9、慈圣寺(辽宁省锦州市)

慈圣寺位于龙岗子村中部,原系大辽国摄政女皇承天皇太后萧绰,携子圣宗及其子孙来医巫闾山祭祀时的驻跸之地。慈圣寺是一座面东建有南北配殿的四合套大院。大殿内塑两菩萨像。佛像已无,今三间正殿,壁画尤在。寺内原有石碑两座,一为明朝复修时的碑记,一为康熙四十九年重建时所立。

10、宝林禅寺(辽宁省锦州市)

闻名中外的宝林古刹,南距锦州市区60公里,北离义县古城35公里,交通便捷,风景优雅,是旅游观光,上香拜佛的最佳去处。古往今来,先后有26位皇帝和120多位朝廷重臣,将军,来过宝林古刹,乾隆皇帝一住就是45天,并留下了十分珍贵的墨宝:{宝林八景}诗。宝林古刹距今已有1362年,当年的宝林古刹僧众200多名,杂役30多人,有庙产42亩,是辽西地区最早的佛教圣地之一。

10. 普陀山观音庙图片

上联:紫竹林中鹦鹉戏;

下联:白莲台下善才参。

上联:紫竹林中观自在;

下联:白莲台上显如来。

上联:玉瓶甘露滴;

下联:紫竹惠风生。

上联:由来古佛非女子;

下联:只缘大士有婆心。

上联:一瓶已足垂甘露;

下联:万里何须问普陀。

樟树阁皂山景点 江西樟树阁皂山

1. 江西樟树阁皂山

江西著名的白酒有:四特酒、清华婺、章贡酒、堆花酒、临川贡、李渡高粱酒、七宝山、全良液

一、四特酒

产于樟树市,以其“清、香、醇、纯“的四大特点而得名,以古法工艺,以整粒大米、优质大曲为原料,汲取与阁皂山九龙泉同脉的地下矿泉酿造,精心勾兑久贮而成,以风味独特著称于世,被中国白酒泰斗周恒刚先生亲自领导的专家组定义为“特香型”。

2. 江西樟树阁皂山图片

阁皂山位于樟树市东南隅,俗称阁皂山,亦有称葛岭。 阁皂山是一座寓道教文化和中药史文化为一体的名山。东汉建安七年(202),著名的道家葛玄在此悟道修真。

葛玄既是灵宝道派的始祖,又是樟树医药业的莫基人,阁皂山也因此成为樟树药帮的“祖山”。

葛玄之后,他的弟子继续在阁皂山布道炼丹,种药行医,其中以葛洪贡献最大,在中国的道教史上将两葛并称“葛家道”,阁皂山亦因两葛而成为道徒的“圣地”。

相传葛玄乃天庭上一散仙,位置不高。一日玉帝宴请众仙,葛仙翁位列末座,众仙娥翩翩起舞。

突然“百草仙女”脚下一滑,眼见要摔倒。

说时迟那时快,葛仙翁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一个箭步上前扶住仙姑,从而避免了一场舞台事故的发生。

而葛仙翁起身时,不慎碰倒了座椅,掉下天庭,形成了一座似“椅子”状的山峰,即阁皂山。

葛仙翁也由于天庭“男女授受不亲”的僵化体制,虽出于好心,但也被贬下凡间(听到此处,隐隐感觉有点像天蓬元帅,但这个正面一点),葛仙翁即到自己的椅子边--阁皂山修行。

那位“百草仙姑”则在阁皂山腹地洒下“百草园”供葛真人炼丹、制药。

3. 江西樟树阁皂山风景区是怎么样的

樟树的旅游景点有:

吴城商代遗址

吴城商代遗址位于樟树市西南44公里的山前吴城村、肖江上游的丘陵坡地上。它是在江南首次发现的较大规模的商代文化遗址。考古界称之为"吴城文化"。遗址中心在吴城村土城内。

樟树东站

樟树东站站址在江西省樟树市閤山镇,邮政编码331205。建于1996年。离北京西站1553公里,离深圳站819公里,隶属南昌铁路局管辖。

道教圣地阁皂山

阁皂山位于樟树市东南20公里处的赣江东岸,绵亘200余里,因其"形如阁,色如皂"而得名。

樟树市博物馆 

樟树市博物馆位于市区鹿江南路,占地48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40平方米。该馆以调查、保护、研究、陈列、宣传古代历史文物为主,1960年建成,馆标为郭沫若亲笔书写

4. 江西樟树阁皂山风景区

樟树自商周至春秋战国,先后属吴、越、楚。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在樟树境内始建新淦县,县治淦阳(今樟树城区)。

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樟树地分属新淦、建成、宜春三县。至东汉中平二年(185),析宜春置 汉平县 ,县治在今樟树中洲乡西北吴平圩,樟树地分属新淦、建成、汉平三县。

三国时,孙吴改汉平县为 吴平县 。

隋开皇九年(589),省新渝县入吴平县;开皇十一年,省吴平县(从建县至此达406年)入宜春县;开皇十八年,复分宜春县置新渝县。唐武德五年(622),以今樟树昌傅镇太平圩为县治,置始平县,武德七年废,入新渝县。

唐仪凤年间(676-678),朝廷赐号樟树境内阁皂山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

五代南唐升元二年(938)八月,割高安的建安乡、修德乡,新淦的崇学乡另建 清江县 ,以萧滩 镇(今临江镇)为县治,直属镇南军节度使。南唐保大十年(952),清江县改隶筠州。

北宋淳化三年(992),割清江、新淦、新喻三县置 临江军 ,清江为首县。北宋治平三年(1066),割新淦茂才乡、新喻思贤乡隶清江县,县境由三乡增为五乡。

元至元十四年(1277)临江军改 临江路 。

明洪武二年(1369)改临江路为 临江府 ,辖清江、新淦、新喻三县。宣德四年(1429),临江、樟树两镇均列为全国33大工商税收重镇之一。嘉靖四十一年(1562),设湖西分守道驻临江。

清沿明制,属袁瑞临盐法道临江府。

民国二年至十四年,属庐陵道;民国十五年至二十年,直属省;民国二十一年至三十八年,先后属第一、二行政督察区。

1930年10月至11月,在临江镇建立县苏维埃政府,属湘鄂赣边境特委领导。

1949年6月19日,在樟树镇建立清江县人民政府(同年7月15日迁临江镇,1950年3月27日又迁回樟树镇),属南昌分区专员公署

1959年1月1日,改属宜春专员公署(今宜春市)。1988年10月26日清江县撤销,改设樟树市至今。 [1] [2]

5. 江西樟树阁皂山道观

洞天福地”中的许多名山现已不可考,或者逐渐衰落,而少人问津。

现存的名山大都在历史上具有一些特殊地位,而使香火延续至今。

王屋山,居道教十大洞天之首,位于河南济源。唐宋时期曾修建有大量宫观,现所剩不多。

青城山,名列第五洞天,位于四川都江堰市。是道教发祥地之一,正一道的祖庭。相传张道陵在此飞升。是世界遗产“青城山和都江堰”的核心组成部分。

罗浮山,位于广东增城,列道教第七洞天和第三十四福地。现存五观五寺。

茅山,同时是第八洞天、第三十二小洞天和第一福地,位于江苏镇江市句容境内,是正一道上清派的发源地。

泰山,为五岳之尊的东岳,道教第二小洞天。古代帝王常在此举行封禅大典。是中国第一批被列入世界遗产的项目之一。现存东岳庙、岱庙等多处道教胜迹。

衡山、华山、恒山、嵩山,为五岳中的其他四岳,分列道教第三至第六小洞天。除嵩山仅存一中岳庙外,其他各山上都有不少道教宫观。

龙虎山,位于江西贵溪。为历代张天师的居所,建有天师府,是正一道的总部。

终南山,位于陕西户县,相传为老子讲道之地,也是王重阳的修行之所,被全真道尊为祖庭。

武当山,位于湖北丹江口市,相传真武大帝在此修炼飞升。元代张三丰开创了道教武当派。后因明成祖朱棣自诩为真武化身,从而使武当山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山上的建筑群目前被列为世界遗产。

崂山,虽未被列入洞天福地之中,但山上亦有许多道观,位于山东青岛。 阁皂山,位于江西樟树市,为正一道灵宝派的总部。

巍宝山,位于云南巍山。和其他道教名山不同,这里祀奉的是被称为土主神的南诏国历代君主。山上有宫观二十多座。

6. 江西樟树阁皂山寺庙的道长是谁

中国道教史上曾存在两大教派,即全真道和正一道。全真道亦称“全真教”、“全真派”,正一道亦称“正一派”、“天师派”。

正一道起源较早,相传东汉顺帝时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今大邑县境内)得太上老君所授《正一盟威秘录》和《正一法文》,因而创立道派,当时一般称为“五斗米道”。两晋永嘉年间(307-312)张道陵第四代孙张盛移居龙虎山(今江西贵溪境内),尊张道陵为掌教和“正一天师”,其名渐显,而以天师道著称。历南北朝、隋、唐、宋各朝,南北天师道同上清、净明、灵宝各派并世, 渐合流,到元代都并于正一派中。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授张道陵第38代后裔张与材为“正一教主”,领三山(龙虎山、阁皂山、茅山)。正一派道士不出家(少数有出家的),俗称“火居道士”、“俗家道士”。

全真道则是在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年),由王重阳在山东宁海(今牟平)全真庵讲道时所创立。教旨以“澄心定意,抱元守一,存神固气”为“真功”,“济贫拔苦,先人后己,与物无私”为“真行”;功行俱全,故名全真。后五十余年,其徒丘处机为元太祖尊称为国师,号长春真人,总领道教。于是到处建立道观。他所居的北京白云观即为著名的“十方丛林”之一。遂分七派(遇仙、南无、随山、龙门、嵛山、华山和清净)。全真派的道士须出家。此后,道教正式形成两大教派:全真道和正一道。

7. 江西樟树阁皂山是几a

一、明月山国家四A级旅游景区、、中国温泉之乡,以其“山奇、泉硒、禅真、农趣”闻名于世。

二、靖安三爪仑国家森林公园由况钟园林景区、骆家坪景区等五大景区组成百里风光带,是旅游避暑佳地。

三、奉新百丈山,是中国佛教“天下清规”发祥地,佛教十大古寺庙之一,年平均气温12.9℃,有“小庐山”之称。

四、樟树阁皂山。既是樟树药帮的祖山,又是充满灵气的中国三座道教名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