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福塔

中国第一福塔

中国第一福塔是一个新建成的9层塔,交通到时很便利,城里就有公交车可以直接到达。

景点位置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 ‎

福塔的中国的古塔与楚雄的“中国第一福塔”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的文化古国。古塔建筑是我国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经公布或备案的县、市以上的文物保护单位中,古塔就有2000多座。若加上尚未列入县、市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各地古塔总数,可达万计。塔在艺术家、画家和诗人的创作中也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形成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塔原是佛教的建筑物,始于印度,也就是说,塔文化是一种外来文化。据佛经上说,公元前五世纪左右(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567年;逝世于公元前485年)佛祖释迦牟尼“灭度”后,他的弟子阿难陀(Anada)等人将尸体火化后,有许多坚硬的“五彩晶莹”的舍利(Sarlra)。弟子们将骨灰和舍利分为八份,分别埋葬在释迦牟尼生前活动过的主要地方。各自建塔,内藏舍利、经卷、佛像、法器等以供奉,外以七宝装饰,成为对佛祖的纪念建筑。塔的印度古梵文为Stūpa;巴利文叫Thūpa。传入我国后,汉文译做窣堵波、或译为塔婆、兜婆、浮图、佛图等等,俗称“宝塔”或“塔”。“窣堵波”在印度是半球形的坟墓,墓前有“开”字形的石质或木质标记。西汉末年,塔随佛教从印度传入我国。迟至东汉初(约公元68年),我国第一座佛寺——白马寺中即已出现木塔建筑。外来塔的建筑形式即被当时中国悬山构架、斗拱雕饰的建筑风格所改造,脱颖而成具有鲜明汉族特征的单层亭阁式墓塔。进而和我国木结构的楼阁建筑结合,衍生出一种完全不同于印度窣堵波的中国高层多级宝塔。使之具备了楼、阁、阙、观的结合,并有地宫、塔基、塔身和塔刹的总体结构。塔的外形中国本土化的同时,塔的标志性纪念性意义也不仅只是用来做“肉身舍利”的坟墓;而演进成为“法身舍利”,即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理想的标志性纪念物。从埋藏人的骨灰到纪念人的精神、标志地方的文化与精神,这是一个很大的升华。《法华经·法师品》中说:“经卷住处,皆应起七宝塔,极令高广严饰,不须复安舍利”。这是因为“佛有真身与法身”,而其法身就是佛的精神与文化。这样,塔的中国本土化使得塔的形状楼阁化、塔级增多、“直逼青霭云霄”,也使塔由纪念性佛祖坟墓,变成为精神、文化的标志性纪念建筑物。这当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古就不拒绝外来的文化,而是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对于外来文化兼收并容,将其吸收进来,消化之后,从形态到内涵都又重新创造出新的品位与价值。这也说明中华民族对于外来的文化吸收必须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这与“全盘西化”,“不破不立”、“铲除中国旧文化达到现代化”把外国摒弃的垃圾放在自己国家的祖先牌位上顶礼而拜的态度不同。楚雄福塔的建造体现楚雄人民继承中华优秀文化又学习世界先进文化的精神。来到滇中高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楚雄的“中国第一福塔”,真是“一塔标晴眺,千里送朝晖。”福塔,是楚雄瞩目的景观,是楚雄和谐时代的象征,也是楚雄精神文化的标志性建筑。福塔常威镇山川,供万众钦仰。福塔,有孤高挺拔的形象,让人们登高远眺、产生极目山川的功能。如登上临江古塔之顶,则“登高壮观天地宽。龙江茫茫去不还”,“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达到登高望远、开阔胸怀的作用。福塔是地方精神、地方文化的物质体现。福塔的所在地则汇聚人物,交流文化。所以,一方水土有一方文化;而一方文化又有其地方文化相适应的独持建筑,其中楚雄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福塔。楚雄福塔还有“导航引渡”的作用。在群山起伏的滇 中高原之上,大地苍茫,需要有标志以指明方向。“建福塔标灯,以为来往之眺望”,塔是远望的中心。自古以来导化人心和谐,“指引千帆夜竞航”、“行路夜泊,以灯塔为指南”。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在茫茫的天地中,有一高塔以“福心”吸引视觉,人们就不会迷失方向。福塔还装饰山河、美化风景形成楚雄城市设计的构图中心。楚雄福塔是天、地、人三者之间,理、气、形的结合体。她体形优美、玲珑迷人,争写天上之姿,竞模滇中山中之影。福塔立地高耸、直入云表。迎晨曦、送晚霞,以接纳天地之灵气。

天下第一福山,中国道家第49福地风景区--连州福山

CCBD中擂策划宣言

为梦想家建设梦想品牌,成为中国最值得信赖的品牌咨询企业,让好产品都能成为杰出品牌,站上擂台就要成为冠军!

摘要:定位定天下,一个风景区成功,需要在游客心目中塑造一个成功的定位,游客会冲着这个定位就会来游玩。比如普洱风花雪月、问道武当山好客山东、双喜重庆、不到长城非好汉、桂林山水甲天下,定位都十分清楚。广东连州福山,中国道家第49福地,策划前就是一个普通的小景区,策划后就成了“天下第一福山”,求福、祈福、观福、带福、粘福、拓福、享福、养福、纳福、惜福、 祝福,成了人们祈福的圣地,幸福生活的灵魂栖息之地,从而景区有了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政策导读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是为指导各地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经国务院同意提出的意见。由国务院办公厅于2018年3月9日印发并实施。《意见》指出:旅游发展全域化。推进全域统筹规划、全域合理布局、全域服务提升、全域系统营销,构建良好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社会环境和放心旅游消费环境,实现全域宜居宜业宜游。把旅游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发挥旅游"一业兴百业"的带动作用,促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孵化一批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提高旅游对经济和就业的综合贡献水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加快形成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现提出以下意见:推动旅游产品和市场相对成熟的区域、交通干线和A级景区周边的地区深化开展乡村旅游,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促进乡村旅游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鼓励东部地区围绕服务中心城市,重点推进环都市乡村旅游度假带建设,提升乡村旅游产品品质,推动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鼓励中西部地区围绕脱贫攻坚,重点推动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合理利用古村古镇、民族村寨、文化村镇,打造“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旅游大环线,培育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鼓励东北地区依托农业、林业、避暑、冰雪等优势,重点推进避暑旅游、冰雪旅游、森林旅游、康养旅游、民俗旅游等,探索开展乡村旅游边境跨境交流,打造乡村旅游新高地。(文化和旅游部、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体育总局、林草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连州福山介绍

道教福地。位于连州市中部保安镇,从G107国道清连高速或S114省道可到达保安镇。距连州市区15公里。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之第四十九福地。福山寺始建于南北朝梁中大通三年(531),初名廖仙观,后改称清虚观,又名福山寺。后经抗战和文革多处遭损毁,1985年重修。福山“三峰尖秀,高一百三十丈,峰恋环抱,松桧葱郁。”山内有八、九百年树龄的甜椎、苦椎树30多棵,其中有全国最大的红椎树。山内有八景:天衢毓秀、福字回澜、涧井交流、文峰并峙、平池印月、泉源伏虎、仙人金掌、珠树夜光。殿堂呈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布局。

主要景点有山门、平池、宾于亭、一线天、福字井、北帝殿、真君殿、紫微殿、桂花林等。最具特色的是福字井:井台是一块凿有草书“福”字水渠的大石,清澈的泉水从福字的第一点涌出,顺着笔划流动,在田字的中间流走,再从龙嘴喷出。主要开展森林浴、观花赏草、宗教朝拜和祈福等旅游活动。每年重阳节都举办大型的民间活动——抬大神福山又名静福山、抱福山、静禅山,位于连州市北14公里的保安镇,车程仅半小时,为道家天下七十二福地之第四十九福地,是粤北湘南道教的洞天福地,历来被认为是乾坤秀萃之所、仙灵之宅。福山寺又名清虚观,廖仙观,始建于南北朝梁中大通三年(公元531年),连州保安人廖清虚居福山修炼,白日超升,当年宋朝神宗皇帝加赐廖清虚为“灵禧真君”,在福山建殿十二座。此后,不断有道人入山修道,亦有僧人在山上建寺,于是福山就成了道佛两教圆融合一的胜地。

传说宋端平元年(1234年)连州遇旱灾,州牧留元长到福山求雨,感动神灵,上天赐雨。此后,连州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福山原有一泉、一池、二井、十一殿,现已修复紫微殿、北帝殿、真君殿和福字井。福山最有特色的是福字井,石匠把一块巨石凿成草书“福”字形状的小渠作为井台,将清澈的泉水引至福字的第一点,顺着福字的笔划流动,然后在福字的田中间流走,再从龙头喷出。

传说饮了福字井的福水,一生都很有福气,因此,人们到福山都要饮一口福水.福山有很多奇形怪树。石中树,在石缝中挺拔而出,或在石峰顶上巍然屹立;树中树,几株小树从空心的树兜中直冲而上,在20米高处穿大树而出,大树呵护着小树;九龙树,九条树根凸现出来,宛如九条龙,守卫着大树;鸳鸯树,一棵树上,一种树叶,两种树皮,一皮粗如鳞,一皮滑如水,是天然嫁接术使然;阴元树,天公造化,形象逼真。……还有一些叫不出名的树,有待各们文人墨客赋诗起名。环山巡游,听一听鸟叫蝉鸣,看一看绸密的树林,呼吸新鲜空气,领略大森林的气派。

战略创意构想

战略定位:天下第一福山

中国道教第49福地

全球祈“福”第一圣地

洞天福地是道教仙境的一部分,多以名山为主景,或兼有山水。认为此中有神仙主治,乃众仙所居,道士居此修炼或登山请乞,则可得道成仙。福山位于连州市北20公里的保安镇内,为道家天下七十二福地之第四十九福地,宗教地位很高。福山有寺,曰福山寺,又名清虚观、廖仙观,始建于南北朝梁中大通三年(公元531年)。该寺始建,是因当地人廖冲结庐隐居福山三十八年,后炼丹学道白日飞升成仙,他当年结庐之处被世人誉为廖仙岩,他当年炼丹之处更被道家视为福地。福山由之得名,遂为道家天下七十二福地之第四十九福地,还是唯一以“福”字命名的福地。

福山意义:有福之人,来福山

求福、祈福、观福、带福、粘福、拓福、享福、养福、纳福、惜福、 祝福;身处福山,吸负氧离子,观美景,闻福音,赏福作,悟福念,领福意,饮福茶,身心超脱,无不惬意。

祈福求福第一,游山玩水第二;

“福”不止是好运与吉利,更是代表一种消费心理祈盼!

“福山”与“福人”:聚焦中华“福”文化,打造“天下第一福山”

以连州福山“道家第49福地”特色为基点,打造中国差异化的“天下第一福山“。中华福文化历史悠久,与中华民族同生,与中华民族发展同步,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文化。“福”是人们最渴望得到的,不懈努力追求的,求福、纳福、惜福、 祝福,一个“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福”是连州福山之美好寓意与文化精髓,道家第49福地是希缺之资源,中国唯一一个带“福”字的福山。

全球祈福圣地:要将连州福山,变成全球唯一的一个祈福求福的朝拜圣地;

战略目标:打造5A级国家风景区——天下第一福山

目标产值:500万游客/年接待量,人均消费300元,合计15亿产值;

项目战略投资规划组合

总体规划思路:三大主线,玩转天下第一福山

第一主线:打造独一无二“天下第一福山”

内有乾坤,故事春秋,打造8景13寺5福圣地

1、福山8景:天衢毓秀、福字回澜、涧井交流、文峰并峙、平池印月、泉源伏虎、仙人金掌、珠树夜光;

2、“福字长廊”——百字福:的100个福字形态各异,有古朴的篆体、端正的楷书,也有飘逸的行草、隽秀的隶书,既让人感受到福字文化的丰富多元,也能让人领略到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

3、福山主寺:曰福山寺,又名清虚观、廖仙观,始建于南北朝梁中大通三年(公元531年)。该寺始建,是因当地人廖冲结庐隐居福山三十八年,后炼丹学道白日飞升成仙,他当年结庐之处被世人誉为廖仙岩,他当年炼丹之处更被道家视为福地。

4、福山11殿:至宋朝神宗皇帝时,加赐廖冲为“灵禧真君”,又在福山建殿十二座。此后,不断有道人入山修道,亦有僧人在山上建寺,于是福山就成了道佛两教圆融合一的胜地。传说宋端平元年(1234年)连州遇旱灾,州牧留元长到福山求雨,感动神灵,上天赐雨。此后,连州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5、“福字回澜”是指福字井,该井水一年四季常年长流,传说井水是天上下凡的金鱼吐出,饮之延年益寿。细看此井,原来一块巨石凿成草书“福”字形状的小渠作,清澈的泉水由福字的第一点开始,顺着福字的笔划流动,然后在福字的“田”中间流走,再从龙头喷出。传说饮了福字井的福水,一生身体健康,很有福气。因此,人们到福山都要饮一口福水。

6、重修福山:一泉、一池、二井、十一殿,现已修复紫微殿、北帝殿、真君殿和福字井。

7、五福聚山:福禄寿禧财;

8、建世界最大的福字雕塑

打造五大福山风情体验区,有福之人,到福地,享5福;

一场视觉盛宴“赏福秀”:“天下第一福山”主题演艺,中国道教第49福地,流传千年福文化的现代演绎;

一段美奂美仑“观福舞”:“福山采茶女”民俗演绎,为民间消灾祈福的特色舞艺演绎;

一次福城狂欢“游福神”:二月二“龙抬头”& 三月三“龙母节”民俗狂欢;传承非物质文化,打造福山本土“狂欢节”;

一首福城狂欢“享福歌”:三月三“福乡歌圩”美好日子的寄托仪式,“山歌的故乡”是福山美好的社交礼仪;

一次琳琅满目“品福膳:有福之城吃福气,幸福山里幸福事!天下第一福山,有米之地,福足有余;

第二大主线:大连州旅游整合营销线

连州福山旅游资源虽然很丰富,但是因为景区面积大,景点散,也导致连州福山游客体验差。连州福山最需要做的便是大的资源整合,一方面将连州市与连州福山的旅游资源做一个大的整合,进而提升旅游产品附加价值。另一面就是对连州福山的营销渠道做一个大的整合,通过大整合做到大营销。所以,重新设计连州福山营销模式,通过产品与渠道的多方资源整合,从而达到整体提升连州福山品牌影响力,带动游客数量的战略目的。

1.营销线一:大连州福山旅游产业联盟

以连州福山为中心,集连州地下河、湟川三峡连州博物馆、连州慧光塔等一系列景区,组成联盟3999元一卡通票,1年游转大连州,加强各景区互动性,提高区域旅游经济效益,打造连州福山旅游名牌。

2.营销线二:大连州福山国际旅游联盟

将连州福山旅游产品根据不同国家地区旅客口味及需求,安排相符旅游线路产品(例如:祈福团、养生团、自然风光团)打造连州福山全球旅游热点趋势。产品国际化,与全球各大旅游公司结盟共同开发大连州福山产品,以产品分销模式与各大旅游公司合作共同推广,共同获益。

第三大主线:天下第一福山活动线

酒巷也怕巷子深,再好的项目,也需要营销,营销是活水,没有营销是死水,连州福山缺的不仅是营销,而是有世界格局的营销,小打小闹,终难成气候。所以,重策划全球性的国际性活动与事件营销就显得非常重要,通过大事件达到大传播,从而提升连州福山的品牌影响力,进而吸引全球人来连州福山旅游与朝圣。其中活动线由连州福山世界祈福日、世界道家养生大会、全球道家辨法大会、三大部分组成。

1、活动线一:福山国际祈福日

举办世界性的“天下第一福山祈福日”,号召全球的人来连州福山祈福。道家作为中国影响力最大宗教之一,拥有较高的辨识度、忠实信徒、广泛传播性以及宗教信条基础。打造世界影响性的道教祈福日,吸引全世界范围内道教信徒、养生爱好者前来参与一年一度道教盛事,凝聚海内外道教信徒,犹如伊斯兰麦加,打造全球道教徒精神圣地。

2、活动线二:中国道家养生大会

举办全国性的道家养生大会,邀请全球养生协会、学者、教授前来分享各界养生案例,促进中药养生与世界养生的交流与进步。成立连州福山养生科研小组,探讨中药养生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项目合作。

3、活动线三:中国道家辨法大会

在连州福山举行全球道家辩法大会,通过辩法让连州福山道家文化走向世界,邀请欧美地区道观一同进行辩法议论,全球辩法优秀者前往连州福山,以现代辩论赛规则,围绕道教存在争议,正反双方通过唇枪舌战,激烈对抗的辩论中征服战胜对手,从而为道法注入新的活力,弘扬道法。

点石后记

通过上述,3条大的主线整体布局与规划,连州福山的幸福梦由此开启,未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个更有实力与影响力的连州福山。“连州福山的幸福梦”开启的不是一亿,十亿,而是一个近百亿文旅产业的大战略,连州市也由此提升整体的发展能力,成为文化旅游大市。

人物||大雁塔,中国第一译者、行者玄奘的塔

以下翻译内容来源于中国核心语汇

中文大雁塔

英语Giant Wild Goose Pagoda

法语La pagode géante de l'oie sauvage

俄语Большая пагода диких гусей

西班牙语Gran Pagoda del Ganso Salvaje

葡萄牙语Pagode do Ganso-Bravo Maior

阿拉伯语برج دا يان

日语大雁塔

韩语대안탑(大雁塔)

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天竺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长安慈恩寺的西塔院建造了一座五层砖塔,又名慈恩寺塔。和宝鸡法门寺因塔建寺相反,大雁塔是因寺建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今天所看到的通高64.517米的七层塔身。

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大雁塔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雁塔是因寺建塔。

北魏道武帝时就在此建净觉寺,隋文帝时在净觉寺故址修建无漏寺。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有强烈恋母情节的太子李治为追念其生母著名的长孙氏文德皇后,报答慈母恩德,奏请唐太宗敕建佛寺“慈恩寺”,李治即位成为唐高宗后又改称为“大慈恩寺”。寺建成后迎请高僧玄奘担任上座法师,玄奘于此创立了大乘佛教法相宗,此寺遂成中国大乘佛教的圣地。

玄奘法师在慈恩寺主持寺务,大慈恩寺就成了玄奘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为妥善安置经像舍利,拟在慈恩寺正门外造一座三十丈高的石塔,因工程过于浩大,朝廷只出资在寺西院建了一座五层砖塔。新建佛塔名雁塔,取自天竺埋雁建塔的传说,由于后来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因此慈恩寺塔又被称为叫作大雁塔,荐福寺塔称为小雁塔,从那起一直流传至今。

大雁塔最初是完全印度式风格的实心塔,后来经过四次整修,现在的七层砖塔是明朝万历年间最后定型的。因为大雁塔形状比较独特,再加上近百年间西安地区地下水位下降较快,大雁塔出现了较大倾斜,被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一度有倒掉的危险。不过经过近些年不断抢修,特别是西安地区采取回灌地下水,大雁塔逐渐回正,现在已经基本看不出倾斜了。现在的大雁塔还正在进行修缮,相信已经屹立了一千多年的大雁塔,作为新丝绸之路的标志性建筑还能再屹立下去。

大雁塔南广场,也就是大慈恩寺正门外,立着玄奘的铜像,他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是吴承恩笔下的那个唐僧,但他还是佛教界推崇的法师,是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感谢的大唐西域记的作者。

历史中的玄奘,有人说他的俗名叫陈袆,有人说叫陈祎,无论有没有那一点,这个名字在他13岁后就没有意义了,他在那一年皈依佛门,取法名玄奘,后称为三藏法师,又被尊为大乘天,甚至入选了十八罗汉,在中国佛教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玄奘的一生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树立了人生信仰,第二阶段则是为追求人生信仰而舍生取义,因此而被鲁迅先生含糊地称为中国的脊梁。玄奘所处的年代,是佛教在中国迅速发展的时期,佛教面临着本土化的趋势,出现了很多宗派,对佛经的理解也出现多种多样的看法,大致纠结于人的佛性,即人能不能成佛,人何时能成佛,人需要何种程序才能成佛。玄奘无疑属于佛教的原教旨主义者,他认为之所以出现各种问题,是佛经在中国的流传过程中因为翻译和误传而走了样,需要从佛经的源头找回真正的佛经。

不过无疑玄奘属于有信仰而且非常坚定的那种人,他坚信佛的伟大,认为一定要去佛的故乡找回真正的没有歧义的佛经,于是在29岁那年开始了漫漫西行之路。

玄奘的求经之旅异常艰险,从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经过现在的新疆,经过现在的中亚,向南到了巴基斯坦,再向南到了印度。他又经过了在佛学故乡的漫长学习,沿原路返回,历时17年终于带着真经回到了故乡。取经和留学生涯被大唐的最高领导人太宗皇帝认可后,玄奘开始了人生的第三个阶段。小说西游记只写到唐僧取得真经回到长安,其实之后才是玄奘最辉煌的光辉岁月。

玄奘被尊为国师,还当上了皇子的师傅,万千荣耀集于一身。玄奘应唐太宗的要求,把十几年在西方的所见所闻写成一本叫《大唐西域记》的书,这本集地理、人文、军事、经济于一体的书的历史地位很高,在当时唐朝政府就以此作为经略西域的情报参考。而更重要的是,因为多次人种更迭,现在的印度的雅利安人已不是当初古印度人的后裔,古代印度的历史只剩下一些神话传说,甚至印度人连佛教是在印度诞生的都不知道了。从19世纪起,西方的历史学家接触到了《大唐西域记》,从中发现了一个光彩夺目的古代印度,考古学家更是一手拿着英译版的《大唐西域记》一手拿着铲子,根据书的中记载把一个又一个古代遗址挖了出来,证明玄奘关于古代地理的记载是真实可靠的。因此,玄奘在现在的印度有很高地位,没有他真不知道印度怎么在四大文明古国的圈子里混。

大雁塔见证了玄奘的辉煌,也记载了他的功绩,他作为宗教文化传播和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不仅使自己获得了大乘天的宗教地位,也使一千多年后的人们仍然铭记着他,用高大的铜像来彰显他对于这座城市的重要意义。

史书上说玄奘从西方带回了很多佛像和舍利子,全部收藏在大雁塔中,但历代修缮时都没发现这批宝物,根据法门寺地宫发掘和对唐代塔的研究,考古人员认为大雁塔下应该有一个地宫,佛像和舍利子就放在地宫中。有意思的是,近年考古人员用探测仪测量大雁塔时,发现在塔下真存在一个空间,应该就是地宫。也许玄奘在离开大雁塔前已经知道,今生再也回不来了,就把从西天带回的珍宝连同自己毕生的理想埋入了地宫中,封闭上地宫的大门,也封上了自己的心。

来源:与照耀同行

以下内容摘录于「中国核心语汇」词条解读“英文”部分

Giant Wild Goose Pagoda

The Giant Wild Goose Pagoda, or the Big Wild Goose Pagoda, is a Buddhist pagoda located in Ci'en Temple, southern Xi'an, Shaanxi province. The original pagoda was built during the reign of Emperor Gaozong of the Tang Dynasty (649–683 AD). One of the pagoda's many functions was to hold the sutras and figurines of the Buddha, brought to China from India by the Buddhist translator and traveler Xuanzang. The Giant Wild Goose Pagoda was an example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dian Buddhism and Chinese culture. In 1961, it was put on the list of Major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ites Protected at the National Le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