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氏宗祠

寸氏宗祠

•是汉民族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和顺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也是腾冲寸氏宗族的象征。

景点介绍

寸氏宗祠又称寸家祠堂,位于云南省腾冲县和顺古镇,仳邻大石巷脚总大门东侧,占地2222平方米,坐南向北,依山面坝,逐级而起,错落有序,宇辉宏。以建祠最早,大门最“洋”、标杆最“牛”,月台最阔、匾联丰富而称雄和顺。

寸氏宗祠是和顺古镇的标志性建筑,是腾冲寸氏宗族的象征,也是和顺八大宗祠历史最久远的一家,也是和顺八大宗祠中修建最早的一家。

寸氏宗祠大门显得与众不同,别家宗祠大门均为传统的飞檐斗拱、瓦木结构,唯独寸氏宗祠大门从使用的材料、外形都是标新立异,典型的南亚风格,洋气十足。形成了中外合璧的经典之作。岁月沧桑,历经70多个春秋,它成了魅力和顺侨乡一张名片。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

大门外上月台的左右两边分别立有一根高达两丈多的石柱标杆,即古代的旗杆,相较其他宗祠的标杆,迥然有异,特别醒目的是别家的标杆只有一个方斗,而寸氏宗祠标杆上有两层方斗。这里很有考究:在等级森严的封建时代,是有严格规定不能越矩,由于在明清两朝,寸家不仅先后获取功名的有223个秀才文武生,4个举人,并于光绪乙未年还出了寸开泰一个进士,故按律允许悬两斗,其他宗祠则无此殊荣,寸氏宗祠的双斗标杆就成了最“牛”的。

大门外设有上下两层月台,全都采用石栏护围、石板镶铺,尤其是紧靠乡前大道的下月台为一半圆形,面积广达数百平方米,特别宽畅,在八家宗祠中首屈一指,堪称最“阔”。忆及儿时在和顺中心小学上学,每逢开校会,全体师生集于下月台,仅占其一翼,可见其大。

地址:保山市腾冲县和顺镇内

类型:历史建筑祠堂

游玩时间: 建议0.5-1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包含在和顺古镇80元景区门票内。

交通

【外部交通】

1、腾冲县城至和顺4公里,有面包车直达,票价3元/人

2、县城乘坐6路公交车可直达古镇,票价1元

3、乘坐出租车从腾冲县城到和顺古镇,车费15元左右

【景区内交通】

古镇内可步行到达

黄氏宗祠为什么会叫黄氏大宗祠

加一个大字 一般是区别于一村或一地之祠 想来应该都会是几村或几地的

甚至有可能是几县乃至一省内的一支或多支同源同姓家族所共有的 宗祠

何氏宗祠是怎样建造的?

何氏宗祠位于浙江省武义郭下村,占地 1060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祠堂 分为头门、正厅和后厅三进。头门(前厅)三大 间东西厢房各两间;正厅五大间及东西回廊, 厢房左右各三间;后厅五间与左右回廊及东西 厢房各三间。正厅前的天井中建有宇台(俗称 戏台)一座,戏台正面宽58米,侧面宽62 米,面积36平方米。祠堂门廊大门边一对直径 90厘米的抱鼓石(俗称户对)连同石雕底座共 高176米。门口上方一块白色匾额上书“源泓派浩”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这是明朝崇祯癸未年( 1643年)明 朝世袭靖南王、浙江抚台耿精忠题赠的。两扇大门各绘彩色 门神像,大门两边木刻对联是:“入堂思起敬,绳武乐明伦。” 门口上方墙上凸雕楷书“何氏宗祠”四个庄重大字。

林氏大宗祠(五)江西井冈山林氏宗祠落成典礼

江西冈山市东上乡虎爪坪村林氏宗祠落成典礼。

揭牌仪式

落成典礼嘉宾致辞

我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你的眼睛,就像大海般蔚蓝,纯净得揉不进一粒小小的细沙。

祠堂内景

&

祠内柱子

大门

字辈 ZHIBIE

江西省吉安井冈山市东上乡虎爪坪村

秀龄公(珠公之孙/安公之子)为第一世,

秀龄公生四子:昌盛荣华,

字辈:

秀维上日仲,绍宗万思元,作善家乃庆,富贵克安全。

苏文提供

转摘浙南林氏源流

隐藏在茫茫太湖中的邓氏宗祠——明月湾邓氏宗祠

你相信吗?

邓氏先人们的老规矩,

还生生不息地流淌在明月湾邓氏宗祠里。

邓氏宗祠前身为裕耕堂,建于清嘉庆年四年 (1799) ,民国年间由邓家买下,并改今名。整个祠堂坐北朝南,由东西并列的两个院落组成, 是明月湾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之一。

裕耕堂

今为邓家住宅建于嘉庆年四年(1 700).原为吴家瞻瑞堂一部分,民国年间由邓家买下.并改今名。坐北朝南,占地744平方米,由东西并列的两个院落组成,各自有门厅、楼厅、庭园、书房及附房,两部可通过备弄一侧的墙门连通。是明月湾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之一。2005被公布为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

门楼、入口天井、大厅、花厅、磨房、厨房……

进宅门,左转,在这第二道宅门便能见到这入口天井,对面是一砖雕门楼,精致的门楼使得厅堂立即生出了 富贵的气势 。

来邓氏宗祠,少不了要见见这暴式昭纪念馆。

门口3米高花岗石格外引人注目,上刻文字“世上穷官谁与比,罢官不见炊烟起”。

这“穷官”,就是清末光绪年间在我们西山做九品巡检官的暴式昭。

祠堂。

在这里,有我们邓家的老规矩;在这里,供奉着天地人的大道理;在这里,血脉绵延,生生不息。

你若来西山明月湾,要访一遍这邓氏祠堂,闻闻这邓氏祠堂里上了年纪的木头的清香,想想那散步在邓氏祠堂的每个角落里,邓氏先人们的喜怒哀乐……

最后,《中华邓史》小编 想说,邓氏宗祠,代表了 一种传承 ,是邓氏先人一直教导的 “耕读传家,清白明世” 。

离开邓氏宗祠,我们沿着河滨前行,看到了湖边有座古码头。码头全长57米,宽约5米,用花岗岩条石铺筑而成。上面有许多栓船石桩。有介绍说,古码头在古代是明月湾村民出行登船处,捕鱼归航的上岸点,也是外出经商的商船回乡的泊位。古码头始建于何时已无从查考,但有记载的是在清乾隆二十一年(1775年)村民曾集资重修过。

接着我们去了明月桥,去看土地庙和古樟树。这些景点都是明月湾的招牌景观,里边隐含着古村的历史,让人回味不尽;古树下曾发生过惊心动魄的故事,也叫人唏嘘不已。

我一看时间不早了,一轮夕阳正缓缓西下,太湖之水波光粼粼,明月湾披上了一抹金黄。在车子发动、将要离开古村的一刹那,我突然想用这样的话描述你、羡慕你:明月湾啊,你不仅有一个诗一样的名字,还有画一样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