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燕佛塔

允燕佛塔

允燕佛塔又称曼勐町塔,位于盈江县城以东1公里的允燕山上,“允燕”是傣语,意为吉祥、欢跃、令人向往的地方。是云南小乘佛教最重要的佛塔之一,佛塔始建于1947年,历时8年才告竣工,虽然是近代产物,但古风浓郁,被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允燕佛塔

地理位置:云南盈江县

景点级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1947年

梅州千佛塔-梅州千佛塔要门票吗

梅州千佛塔寺要门票吗

.梅州丰顺龙归寨瀑布景区 梅州雁洋旅游景点有哪些仁景路,位于梅州市东郊周西畔,是清末爱国诗人黄遵宪的故居,建于1884年春。《任静路》取材于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名句房子是在任静盖的,但没有车或马。

梅州千佛塔寺现在开放了。根据查询相关 *** 息显示,截止2023年1月8日,梅州千佛塔寺解除封控,开放。

体现了传统客家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完美 *** ,给您吃住游一站式体验。

梅州千佛塔寺怎么样?

1、没有任何寺院会随便收出家人的。如果想要出家,应该恭恭敬敬去申请。去申请出家之前,首先应该先学习法师的讲经,充分了解佛教出家的意义。如果对佛教一无所知,没有任何寺院会接收的。

2、梅州旅游景点大全介绍 一起来了解下吧人境庐座落在梅州市东郊周溪畔,是清末爱国诗人黄遵宪的故居,建于1884年春。人境庐取意于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暄”的名句。

3、梅州千佛塔寺,是很好的女尼寺院。我有朋友去过。建议先学习佛经基本知识,然后到千佛塔寺去做一段时间的义工,了解出家的意义和目的,也试试自己是否适应寺院生活。

4、杭州法镜寺,长春白国兴隆寺,河北邢台白雀庵,安徽宣城弘愿寺,广东梅州千佛塔寺,以上都是女众出家潜心修行比较好的寺院,没有任何待遇。

5、梅州千佛塔开放时间 千佛塔 全年 9:30-21:00 千佛塔坐落于梅州市东郊大东岩山顶,是为保护南汉文物千佛铁塔而发展起来的女众道场,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公里。每周千佛塔寺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东郊大东岩山顶,根据百度地图查询可知,灵光寺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两地相距38公里,可开车前往,历时47分钟即可到达,注意行车安全,做好疫情防护。

供奉千佛塔哪位神仙更好

1、三位高僧齐聚法云寺,研究教义,交流教理。因此,法云寺的千佛塔具有重要的宗教研究价值。一千多年来,法云寺曾两次被张和太平军攻陷,但佛塔犹存,正殿已于1952年拆除。

2、[梅州城区]千佛塔[图] 千佛塔坐落于梅州市东郊大东岩山顶,由南汉王刘鋹始建于大宝八年(公元965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现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洞中边石坝体系完整、高大、壮观、峻秀,更高的达4米,比国内目前已知更高边石坝还高出5米,尚属国内首次发现。“天宫舞台”中的“天宫大幕”、“乾坤神柱”“千佛塔”规模宏大、雄伟壮观,为罕见绝品。

4、当然,龙兴寺最古老的是寺后的千佛塔,建于元大德三年1299年。宝塔两侧各有一尊佛像,从二楼到七楼共雕有1003座宝塔。雕刻技术非常惊人,值得一看。

5、琴姬:云少侠有所不知,陈州的千佛塔中供有佛门圣物,塔顶有圣光投下,所以不单是本城,许多有钱人都千里迢迢把亲眷的牌位送来此地,想要他们的魂灵受佛祖保佑。

梅州千佛塔出家条件

梅州千佛塔寺,是很好的女尼寺院。我有朋友去过。建议先学习佛经基本知识,然后到千佛塔寺去做一段时间的义工,了解出家的意义和目的,也试试自己是否适应寺院生活。

出家是自愿的,且发心要正,没有官司债务等问题缠身。身体是正常的,不能有传染性疾病,以及身体上严重的残缺问题。精神上和心理上是健全的,不能有精神疾病以及双性或变性等情况。

要求出家者,须本人自愿,六根具足(包括无生理缺陷),身体健康,信仰虔诚,爱国守法(包括无法律纠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母许可,无婚姻恋爱关系。

没有任何寺院会随便收出家人的。如果想要出家,应该恭恭敬敬去申请。去申请出家之前,首先应该先学习法师的讲经,充分了解佛教出家的意义。如果对佛教一无所知,没有任何寺院会接收的。

之一个条件:必须本人自愿。第二个条件:必须家人同意并签订同意书。根据想出家的人的年龄大小,分别要求提供父母亲或监护人的同意许可,或持父母同意的书面材料等作为出家的首选条件。第三个条件:证照齐全。

问题三:出家修行什么地方更好 不知道你是男众还是女众,如果是女众的话,可以去河北邢台白雀庵,长沙的开福寺,玉泉寺,广东梅州的千佛塔寺,杭州法镜寺以上都是女众出家修行的好地方。

千佛塔旅游 千佛塔在哪里

1.千佛塔在哪里

千佛塔是我去过最好的地方,师父让我非常感动,学习的那段时间让我非常难忘

2.千佛塔介绍

信阳千佛塔海拔578米。

3.千塔佛国在哪里

三亚南山寺非常好玩(没有南开寺)。

南山居琼州之南,山高五百余米,形似巨鳌,古称鳌山,实为观音菩萨慈航普渡坐骑之相也。山势迤逦叠翠,丘陵环抱,祥云缭绕,气象万千。面朝南海,碧波千叠,晴光万重,浪激石音,水映天色,实有海天佛国,菩萨摄受一切众生之势。

4.万佛塔在哪个地方

舍利子具体位置

一颗在双塔寺中的双塔中(双塔郡)

一颗在隐雾山的龙光寺中(龙光道场)

一颗在燃灯佛祖自己舍利(灵山藏经阁燃灯道场,由云居尊者带出交予孙悟空)

三颗在天界斗牛宫中

三颗在万寿山五庄观(镇元子道场)

三颗在蒙界万佛塔中

四颗在花果山水帘洞中(孙悟空道场)

一颗是无骨舍利--孙悟空

5.千佛铁塔在什么地方

它没有明确的供奉,它是塔中有铸有千尊佛像而建的塔,故为千佛塔。

千佛铁塔,铸于南汉大宝八年(965年)。塔高4.2米,宽1.6米,为四方形,每面铸大小佛像250尊,四面合计为垂直千佛,故名,是广东省重点保护文物。

千佛宝塔始于修慧寺内,后毁,乾隆初年由嘉应州官王者辅迁置于梅城东郊山上。1989年释明慧法师来梅后接纳众议,将被围于钢铁厂内的千佛铁塔迁入普同塔院内保护。后得政府重视及海内外乡贤善信匡助,宝塔于1991年奠基,1993年冬主塔竣工。塔高36米,全花岗岩石结构,共九层。首层置修复之千佛铁塔,二至八层内壁镶千尊汉白玉佛,第九层安放千尊金佛,塔顶又有一座七层小石塔。塔中上下共三千尊佛,构成塔中有塔,塔上有塔,铁佛、玉佛、金佛共容一塔的特色,为梅州一大艺术杰作,是东南胜境之奇观。

6.佛教千佛塔

分别有六祖寺、庆云寺、光孝寺、别传寺、大觉禅寺、潮州开元寺、南华寺、六榕寺、梅州灵光寺、弘法寺。

六祖寺

六祖寺位于广东肇庆市四会市六祖大道,占地面积约有60000平方米。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该寺有着德高望重的方丈大师和众僧数十人,每天烛灯长明,香火鼎盛。有着许多的善男信女逢年过节前往。

庆云寺

庆云寺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地处于广东肇庆鼎湖区鼎湖山。该寺是是广东四大名刹之一,四面环山,像是一片片的莲花,故有着莲花寇的称誉。该寺以左右的山为屏障,中间有着向阳坡谷,坐西朝东,清幽明净。

光孝寺

光孝寺位于广东广州越秀区光孝路109号,是广东著名古建筑群之一。该寺的建筑结构非常严谨,殿宇雄伟壮观,特别是文物史迹也是有许多。该寺的主体建筑由大雄宝殿,睡佛寺,风幡阁,瘗发塔,六祖堂等构成的。

别传寺

别传寺地处于广东韶关丹霞山中层风景区,该地有着山势绵亘,峰林陡峭的地势特点。该寺的建筑玲珑而又庄严,曾经居住过上千人,规模十分之大。寺庙所在地的全山风景分成上中下三层,各具特色,是观光游览,度假避暑的胜地。

大觉禅寺

大觉禅寺地处于广东广州,是一座佛教寺庙。该寺庙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洗礼,使得其寺庙变得更有韵味,寺庙之内有着不同的藏经阁,正室和禅院等建筑,古风味十足。

潮州开元寺

潮州开元寺位于广东潮州开元路32号,占地面积约20.3亩。整座寺庙保留着唐代的平面布局,同时还凝结着宋元明清各个不同时代的建筑艺术。寺内有着宋代阿 王式塔,元代铜云版,明代漆金木雕千佛塔等著名景点,都是吸引着游客的地方。

南华寺

南华寺位于广东韶关曲江区马坝镇东南7公里的曹溪之畔,有着东粤第一宝刹的称号。寺内有着六祖真身,五百罗汉群像,千佛袈裟等文物。且该寺在2001年6月25日作为明清时代古建筑被列为了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榕寺

六榕寺位于广东广州的六榕路,占地面积约有8000平方米。该寺是一座历史悠久,海内外闻名的古刹,当年是由苏东坡为其题字而得名的。该寺的塔高57米,八角九级,里面十七层,沿梯级登到塔顶,可俯瞰到全市的景色。

梅州灵光寺

梅州灵光寺位于广东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阴那村,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该寺坐东朝西,寺宇由佛殿,天王殿(山门殿),罗汉殿,诸天殿等组成的建筑群。该寺也是梅州梅县区现有的保护得完整的佛殿寺庙建筑群,有着重要的科学,艺术研究价值。

弘法寺

弘法寺位于深圳罗湖区莲塘仙湖路160号仙湖植物园内,建筑面积约有30000平方米。该寺是1949年建国之后国内兴建的首座寺庙,有着办成中国一流的佛教文化寺院,使之成为同海外佛教界联谊的纽带的深切厚望

7.千佛塔的传说

村名。在山东省平原县北部。属三唐乡。人口440。明永乐年间,崔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以姓氏命名为崔家庄。主产小麦、玉米、棉花。济德公路经此。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在村东首建千佛塔一座,塔前建庙,因之村名演变称崔家庙。

千佛塔塔高七级,青砖砌壁,巍巍壮观,旧《平原县志》列入平原八景之一,誉为“仙塔插云”,今为平原县惟一古建筑。

8.千佛宝塔在哪里?

  天津市最大的观音庙是荐福观音寺,荐福观音寺位于天津市河东区大直沽,津塘公路与大直沽中路交口处,占地面积8400平方米。

  荐福观音寺开放时间是上午8:30至下午4:30。荐福观音寺具体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大直沽中路27号,附近公交:大直沽后台-公交车站。途经公交车:92路, 608路, 642路, 668路, 673路, 678路, 860路。

  荐福观音寺寺内圆通宝殿前有一株六百余年之古槐树(寺院三宝之一)。沧桑流逝,古槐犹在,它是直沽寨悠深历史的佐证。人们都赞誉为“神树”,确是直沽人的祖辈。六百年树王菩萨将供奉在古槐树前,护卫着宝刹。圆通宝殿供奉四面千手观世音菩萨(寺院三宝之一),通高8.6米,为香樟木、日本按金庄严,殿内还将悬奉九龙匾等32块大匾抱柱,殿内塑画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化身壁画,独具特色,殿内可容纳450人同时课诵。圆通宝殿前天井将耸立高10米9层的千佛宝塔,塔上雕刻有1028尊释迦牟尼佛像。高大巍峨、无比庄严。为直沽古刹又添一景。

  荐福观音寺中轴线由宋代牌楼、山门殿、天冠弥勒殿、圆通宝殿组成。两侧建有东方三圣殿、西方三圣殿、护法殿、地藏殿、药王殿、树王菩萨殿、藏经阁、五观堂、念佛堂(同时容纳300人)、讲经堂(即电教馆、同时容纳400人)、佛教宾馆(即上客堂)、电脑室、僧寮、库房和大型会议室。圆通宝殿地室将修建国内独一无二的“报恩堂”在主殿的地室里供养三世如来和地藏王菩萨,并可以同时供往生长期牌位10000尊,每逢初一、十五本寺僧众为亡灵超度回向,离苦得乐、早生净土。寺院钟楼、鼓楼将对外开放,内悬5吨铜钟(寺院三宝之一)和直径两米的雷音鼓,钟鼓楼上方还建有宋代风格的四座凉亭,是静坐禅修的好去处。 荐福观音寺的修建以古朴、典雅、别致、凝聚、雄伟、装观为基调,既体现历史面 ,又显示现代风格,与近在咫尺的元明清天妃宫交相辉映。必将成为独具特色的佛教活动场所、北方较大的比丘尼丛林和旅游观光胜地。

9.千佛塔在哪里修建

神光寺位於广东省兴宁市神光路,旧时称为南山寿庆寺,建於北宋嘉祐三年(1058年)。寺的创建有这样的传说:邑人罗孟郊在北宋天圣八年(1030年)上京城殿试,高中探花,官至谏议大夫、翰林学士。当时恰有一位朝廷大官贬谪潮州,途经兴宁县拥慧亭(即今福兴五里亭),远眺神光山,形如殿旗,与贵人峰相连,叹曰:此地现已出翰林控花,今后也应人才辈出,如能在南山上建一寺院,则锦上添花矣!於是在他了指点下,当地父老在山腰建一寺庙,命为寿庆寺。明朝成化年间,寿庆寺经过数百年的风雨,已显破漏。其时陈礼明任兴宁县令,留心文教,培育人才,於成化十五年(1479年)扩建重修寿庆寺,改南山为神光山,改寿庆寺为神光寺。 神光寺后依山峦,前临平地,极目远望,宁江绕城如带,田舍园林,高低错落。乡人为寺门题曰:“神光依古寺,山势绕齐昌。”寺内楹联是:“慈云广布三千界,甘露低头咫尺天。”每逢重阳佳节,邑人登高,必到神光寺观礼酬愿。 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广乐提学副使魏校(别号庄渠先生),巡视兴宁,把神光寺改为探花院,以供学生读书.至明嘉靖三十年(1551)邑人王天叙捐资重修神光寺,将探花书院移至墨池侧. 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兴宁县令陈应荐倡导再修神光寺,后为佛殿,前为学士祠,门前有大观亭和古榕.崇祯初年牧原和尚又重修神光寺。 1958年,神光寺已完全毁坏,祗剩墙脚,幸存大匾“甘雨救民”和青铜香炉坐脚。 984年,兴宁县经济考察团访问泰国,曼谷北柳龙福寺住持彰慈大师(石善充)等旅泰侨胞,提议将神光山开辟为旅游区,甚得国内外乡亲的赞许。1985年兴宁县人民政府决定在神光寺山开辟旅游区,并同意修复神光寺。经过几年的努力,神光山神光寺又展新姿,成了海内外同胞旅游和拜佛胜地。 兴宁寺现存建筑有大雄宝殿、藏经阁、地藏殿、观音殿、祖师殿、僧房、海会塔等,其中大雄宝殿为泰国式荷花殿,寺中有碑刻14块。 虽然历尽沧桑,神光寺重要文物和古迹依然历历可数: 千年古榕,生长於祖师殿门坪右边,直径2.17米,枝叶茂盛,覆盖面积达2亩。 古石刻群,位於祖师殿背山嘴上,在露出土面的30多块岩石上,有的清晰,有的已模糊不清。 缅甸汉白玉释迦牟尼塑像,高1.6米。1993被请到寺院安放。 泰国1500公斤铜塑释迦牟尼佛,位於大雄宝殿正中。此外尚有鸳鸯菩提树,位於寺门坪中央。碑刻,存放於祖师殿二十四周天走廊。明代牌匾,存放於牧原堂。明代古香炉,位於大雄宝殿前。明代万历年间仙鹤一对,位於大雄宝殿前。 兴宁寺著名祖师为何南风,著名方丈为达照法师。现任当家明光法师,37岁,广东兴宁人,兴宁市政协常务、梅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兴宁市佛教协会副会长 墨池寺位於广东省兴宁市风景秀丽的神光山南麓贵人峰,寺询有曾子湖,寺旁有口石泉,泉水自石缝涌出,长流不息,清澈纯净,美味甘醇。据明朝祝枝山编《正德兴宁县志》记载,宋谏议大夫、翰林学士、探花罗孟郊童年在比读书。常在池边习书,洗砚池中,其水尽黑。明万历辛亥孟夏县令陈应荐亲笔书“墨池”两字刻石,立於池边,后人便在此修建一座墨池寺,以供信众奉香朝拜。寺内有一座房舍,名曰“探花书院”,有对联曰:“挂榜名山池染黑,墨池书院紫薇香”,成为兴宁古八景之一。 墨池寺从1987年重修开光寺以来,无数 内外香客游人前来奉香游览,并踊跃捐资修建,使原来破旧不堪的小寺发展成为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拥有七个大小殿堂的寺院。大雄宝殿内塑有高8.3米贴金的佛陀、阿难、迦叶像各一尊,1.5米高的罗汉像五百尊,还塑有普陀、九华、五台、峨嵋佛教四大名山及观音、地藏、文殊、普贤四大菩萨像;下殿有闻名於梅州佛教界的12.85米高的贴金千手千眼观音菩萨一尊、寺侧建有探花亭。 1980年10月31日,墨池寺被列为兴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现存文物古迹有:墨池、墨池碑刻、探花亭、曾子湖、佛舍利等已形成清净庄严、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的佛教丛林寺院,在海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 宝林寺位於广东顺德市太平山。俗话说:“未有顺德,先有宝林”。据史志记载:顺德海滨原有一孤寺,始建於五代之南汉年间(917-971)年,至今千余年。至明景泰初,遂成地方首刹。明景泰三年顺德建县之后,每遇国家大典或朝廷诏令,则地方官绅父老集合於此寺举礼。历代以来,此寺维系了地方人士和海外乡亲的感情,时至今日,星洲美洲之宝林僧徒,经常闻讯祖庭和故乡的情况。据罗天志《五山志林》所载,肇庆鼎湖庆云寺开山凄壑禅师剃度於宝林寺,道高德重,故宝林寺在佛教南宗的历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近代铁僧袭常氏行医济世,有口皆碑。但至1995年,宝林寺祗余改作他用之大雄宝殿一座。经多方考究,听取有关人士意见,遂拟易地重建宝林寺,由市有关人士组成筹建委员会募资历重建。新址选在市南太平山麓,佛殿庄严,生活设施齐全。三宝珠佛请自浙江天台山。五百罗汉具有很高艺术性,碑廊等附属建筑增加了文化内容,古树奇木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新建宝林寺是一座更胜原寺的瑰丽禅林,又是旅游休憩之所。1995年5月动工,1998年10月竣工。 龙山国恩寺位于广东省西部的云浮市新兴县集成镇境内。省城至新兴一百六十公里,从广州乘火车可到达新兴,有广州至新兴直达豪华大巴只需二小时,更有长途汽车从各处通往新兴县城,再由县城坐1路公共汽车直达龙山国恩寺,交通十分方便。寺前有省内著名的温泉度假区。    国恩寺始建于唐代高宗弘道元年[683年]。它与六祖祝发道场广州光孝寺,毕生弘法道场曲江曹溪南华寺鼎足而立,并称六祖三大祖庭。国恩寺既是六祖肉身菩萨的故居,又是六祖弘法、示寂以及辑录六祖“法宝坛经”的圣地而名扬海内外。    唐宋时期,国恩寺在佛教界被视为“岭南第一圣域”,“中国禅文化的发祥地”。香火鼎盛,僧人甚多,来寺朝拜参学者络绎不绝,寺院殿堂颇具规模,有僧田1800亩。宋绍兴年间寺宇重修,明永乐年间再次修葺。尔后,国恩寺渐衰,僧田多被豪强侵占,寺产被变卖。至使这座被尊为“中国禅宗发源地”的古寺,殿堂失修崩塌,香火式微。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知县邓应平发起,官民集资重修寺宇。此后国恩寺不断扩建。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名士欧真义建龙粤庵(观音殿),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知县陶若曾建浴身亭;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新州知县吴士熙、绅士赵良洗建山门牌坊,并凿寺前镜池;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本寺方丈白现法师、名士潘文伯等建金刚楼和左右禅房。明思宗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新州名士潘尚茂建经堂;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本县名人潘稷建珠亭;清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至十二年(公元1655年)再次重修和扩建;举人麦安创建法堂,新州名士美符重修山门石桥等。至此,国恩寺便形成了较为庞大的建筑群,殿堂鳞次栉比,气势巍峨庄严,成为 东省境内屈指可数的大丛林及全国仅存的两大祖师故居之一。恩寺虽历经沧桑兴废,至解放前仍保存着唐朝至清代五朝古迹文物。但在文革期间,寺内佛像、法器等文物古迹均受到严重破坏,僧众被遣散。只有鼎光、自觉等几位法师坚持在寺内生活。他们常与到寺庙搞破坏者讲佛法、论道理,使搞破坏者认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从而使整个建筑物没有受到太大破坏,得以保留了部分主要殿堂。改革开放后,一九八三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修复开放,在方丈鼎光法师的带领下,加上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和广大信众及港、澳同胞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十几年的修葺,寺貌焕然一新。寺前山门大牌坊、天王殿、大雄宝殿、六祖殿及配殿、方丈室、客堂、禅堂、报恩塔、六祖纪念堂、圆通宝殿等主体建筑已经修复和重建。同时还重修了六祖父母坟、浴身池、卓锡泉,理护了六祖亲手种植的荔枝树,新建了以弘扬六祖禅文化为主的龙山碑林等。纵观国恩寺,寺宇殿堂,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各具特色而浑然一体。    开放后的国恩寺,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及僧众的自主管理下,来寺寻根谒祖、观光旅游的人与日俱增,国内外的佛教团体;港、澳、台同胞及海外华侨接踵而至,络绎不绝。每年到寺游客达数十万之众。为了吸引更多的国内外香客、游人来寺谒祖、观光。我寺还将筹建藏经楼、钟鼓楼、经堂、普同塔、焚香亭、僧舍、贵宾楼、重塑佛像金身,还将把现在保存的文物古迹展示出来让游人观赏 永福寺位於广东省饶平县汫洲镇虎头山南麓,闻一法师创建於宋朝,与海山隆福寺同一法源,即南华——灵山——隆福——永福一脉相承,故称“瀛蓬双福”。历代兴衰无常,“文革”时期作他用。 改革开放後,现任住持光辉法师多方奔走,募资易地重建。新寺占地二万多平方米,前临大海,背靠鹤峰,将军东耸,莲花西拱,风光秀丽。四周是围墙,沿中轴线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东侧是伽蓝殿、地藏殿、文殊阁、钟楼;西面为玄天上帝殿、观音阁、普贤阁、鼓楼,此外还有香积堂、客堂、仓库、功德堂、殡仪馆、塔院、慈德阁及放生池。塔林三座,东座塔主是美国根造法师舍利塔,内供奉舍利一百多粒。石碑刻有赵朴初、启功、智诚法师等名家及长老手迹。 永福寺现任方丈光辉法师,65岁,广东省饶平县人,1946年4月出家,师从新曦法师,兼任广东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汕头市、潮阳市、饶平县佛教协会副会长,饶平县政协委员,潮阳灵山寺首座兼知客。现任监院如道法师,28岁,广东省饶平县人,1987年出家,师从耀文法师,毕业於广东省韶关南华寺佛学院,兼任饶平县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永福寺监院兼知客。雷音禅寺位於广东省饶平县黄冈镇栖云山腰,後面有一硕大天然石壁,宛若一幅浮雕画屏镶嵌於半山之间,瑰丽多姿,故又称雷音禅寺为石壁庵。现为县佛教协会会址,又是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壁山(又称栖云门)风景秀丽,山上有怪岩奇石,嶙峋陡耸,其态万状,雷音禅寺点缀其间,如绵上添花。清廉熙翰林、饶平县令郭於藩作诗赞美道:“遥雷音曲径通,良朋引我入云中。天然石壁烟笼黑,日照梵宫火样红......”雷音禅寺东行数百步有漱玉泉,泉水自洞内淙淙流出,清纯甘冽长年不绝,如卧龙吐水。洞顶为巨石覆盖,纵横十馀米,洞底洞壁皆由巨石组成。洞内供奉弥勒佛,半跏趺坐,开口含笑,洞口刻有“跏趺半坐笑何人”之句,深含禅意。石洞上面刻有“漱玉泉”三个大字,署款“明嘉靖三年春石壁馀翁”。洞中有洞,孔道深 。据寺内观间洞(原名长神洞)刻石记载,雷音禅寺始建於嘉靖二十八年,後几度兴废(据清《饶平县志》记述),至清嘉庆五年(1850年)童真和尚主持该寺,中兴雷音,并亲题“雷音禅寺”石刻匾额嵌於寺门顶上,至今犹存。乾隆年间宰相漳浦籍人蔡新与童真和尚交情售笃,仰其道风,特书赠一联:“法席撑持过去未来皆壮色,钳锤直下铜头铁额尽寒心。” 1923年雷音寺再行重修。1939年住持定梵法师修建观音阁,十方善信捐款建成。1952年住持纯益法师又重修。至“文革”年间荒废。1980年,定意法师入主该寺。1984年,香港三学寺、圆明讲堂定因法师施捐人民币12万元,定意法师主其事,先後修建大雄宝殿、厢房、厨房、客堂、僧房及普同塔。1987年,定因法师再次倡议,旅港同胞郑金松先生、颜巧柔女士、苏将盛居士等施净资,兴建慈悲亭、观音亭、飞虹桥,为佛地增辉。1938年,旅港同胞吴序泰先生捐资在山麓建一心亭。1989年,弘澈法师入主该寺,缜密筹划,并得各方善信鼎力支持,於1991年动工,从该寺向东西两侧扩建两幢双层僧舍,辟寺前陡峭山坡筑起三层楼阁,第一层为基础,第二层外面为走廊,内面建宽敞,可容百多善信诵经听法,第三层建天王大厅,此殿与大雄宝殿遥相对峙。中间为宽广大院,可容数百人焚香礼佛。站在远处仰望三层楼高沭I殿,十分雄伟壮观。此次工程是自雷音禅寺以来一次最大的扩展,耗资一百多万元,历时二年竣工。越二年,弘澈法师又将寺後放弃多年的观音阁旧址扩建为藏经楼。该楼距主殿百米之遥。破土劈石,斩棘披荆,因地造形,分段修筑,石级蜿蜓,高低有序,酷似梯田,尽量保持原来的参天巨木及奇形岩石,杂植花卉,自然景色与人造风光相映成极。藏经褛分上下两层,按庭园宫殿式建造,巍然矗立。两旁构筑僧舍,肃穆静谧。工程又历二年,耗资近二百万元,从原来总面积的600平方米,扩展为现在的3800平方米,增加五倍多,成为初具规模的丛林。雷音禅寺位於闽粤交通要冲,东通漳、厦,西临汕、深,交通方便,且均属涉外特区,因此海外信众来寺礼佛参禅者络绎不绝。禅寺北倚崇山,古木参天,山明水秀,风景宜人。东有“金龟朝北斗”,西有“龟鳖石”“仙翁床”,大雄宝殿后有一天然石洞,古称栖云洞,供奉观世音菩萨和善财龙女,现称观音洞。全寺置身大海群山之间,令人心旷神怡。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该山题“粤东一壁,灵秀以昭”八个大字,高度概括了此寺的特点,现已立为山门牌坊。骚人墨客来寺者无不忘返泼墨挥亳,至今仍珍存於寺内的,有明桂阳知州余熙联一对,南明礼部尚书黄锦诗一首,清黄督军张殿雄诗一首民国监察院长於右任题字、旅港名僧定因法师联二对,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茗山法师联二对及藏经楼匾额,现代知名人士戏剧家曹禺、郭启宏、名画家山月、书法家廖蕴玉、名作家王蒙等纷纷题辞,琳琅满目,邑异彩纷呈。雷音禅寺为黄檗宗法系,知名住持为童真和尚、怡经法师、纯益法师。现任住持弘澈法师,广东省揭阳市人,现年61岁,80年代毕业於南京栖霞山佛学院,1997年任潮州开元镇国禅寺方丈,岭东佛学院院长。现任监院达照法师,广东省饶平县人,修学有索,众所钦仰。 东山寺位於广东省阳江市东狱公园。明朝天启四年邑人陈恩盛捐田亩修建。康赜二十五年鲍辅仁重建,道光十二年朱延桂再修。1949年后拆平。1996年3月26日兴工修建,占地面积2541平方米,主楼中厅为大雄宝殿,左为观音殿,右为东狱殿。为古典园林式建筑,古朴庄严。寺内现有碑刻18块, 藏佛经300部。 东山寺现任住持莲宗法师,76岁,广东省阳江市人,1943年出家,师从雪峰法师。兼任阳江市佛教协会会长。本寺管理委员会负责人谢百胜居士,广东省阳江市,师从莲宗法师,兼任阳江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石觉寺位於广东省阳江市区南三里外的漠阳江畔,坐南朝北,占地面积四千平方米。“石觉禅林”,是阳江八景之一。始建於唐开元年间,原名开元寺,与开元塔旧址相连。历代五次重修。清顺治十一年(1554年),邑人陈千胜、陈奇兄弟捐地拓建观音阁,掘出一石,上刻“石觉”二字,故改称“石觉寺”。康熙三年(1664年)增建大佛殿、准提亭。乾隆十三年、嘉庆二十二年两度重修,增建文昌阁。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又重修,民国五年(1910年)住持性坚法师再次重修。民国十二年(1923年)挖建放生池,民国十六年(1927年)建八角亭小拱桥。1945年雪峰法师(涤尘大师)再度重修,加高正殿,增建客房、禅房。寺门横额“漠阳福地”,系明朝本邑仙师朱在参所题;两边石联“漠江水洭三摩地;顿钵山呈一指禅”,是清代状元林召棠所书。八角亭石匾“登彼岸”三字,乃苏东坡手迹。“文革”中本寺遭受严重破坏。宗教政策落实後,经过十多年的修葺,寺貌焕然一新。赵朴初先生题“石觉寺”三字,气势雄奇,为寺增辉。千佛塔高耸入云,登塔远眺,十里风光,尽收眼底。寺内碑刻15块,珍藏佛经100部。 现任方丈莲宗法师,76岁,原籍广东省阳江市,1943年出家,师从雪峰法师,兼任广东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阳江市佛教协会会长,阳江市人大代表。金台寺位於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县黄杨山,濒临南海,靠近港澳。黄杨山山势奇雄,清净幽雅,身临其境,如登仙界。“环海镜面”、“第一石门”、“无底深潭”、“赤脚仙踪”、“金台瀑布”、“茶田吐翠”、“清泉冽水”和“也字山峰”为黄杨山八景。茶田吐翠还有这样一段典故:宋末承节郎赵时鏦、翰林学士郑光荐、大理寺丞龚行卿隐居黄杨山避乱,在其精舍(金台寺前身)左右山坡上开辟九亩茶园,并用附近的清泉泡茶,香醇无比。至今群众还广泛种植,名“黄山云雾茶”。“也字山峰”系黄杨山主峰之一,有“宋太傅枢密副使越国公讳世杰墓”,墓前石柱上有联道“云山空望侍郎宅,海水犹朝永福陵。”张世杰率宋兵在南海崖门口与元兵激战,全军覆没,张世杰亦牺牲,尸苜逆流而土至黄杨山下,被村民掩埋在也字山中。 金台寺始建於宋末元初,相传当时有高僧行脚至此结茅而居,後经本地皇室後裔赵氏倡议兴建道场,取名金台寺。“金台”古为招贤纳士之意,以此为名,意为十方圣贤凡愚同来道场,并成佛道,广度众生。清乾隆壬辰年间,光镜法师募资扩修金台寺,“高其垣墙、广其堂宇”。後经战乱,寺宇颓废。1992年弘如法师主持重建金台寺,香港两位居士捐资落成大雄宝殿。1995年初,建成一幢六百多平方米的综合用房及大殿,殿前为一千多平方米的花岗岩石板地面。1996年又修建了三面挡土墙,确保了金台寺的安稳,雨季不再流失水土。大殿内佛像也已重塑完成。计划继续修建藏经楼、钟鼓楼、功德堂、客堂、库房、僧房、天王殿等。 金台寺著名祖师为光镜法师。现任方丈弘如法师,33岁,江苏人,兼任广东省佛教协会理事,珠海斗门县政协委员。现任监院界心法师,30岁,安徽人。鼎湖古寺位於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山,栖壑法师始建於明崇祯六年(1633年),初名莲花庵。崇祯九年(1636年)建成後,改名为“庆云寺”,现名“鼎湖古寺”。鼎湖古寺历经兴废,1860年由第四十代住持淡 法师主持重修,1916年第六十五代住持最坚法师又重修,1987年第八十三代住持洪慈法师再加修整。 鼎湖古寺依山而建,分为七级,是具有岭南佛教特色的建筑群,现存建筑主要有大雄宝殿、韦驮殿、睡佛楼、塔殿、藏经阁、七佛楼、大悲楼、准提阁、钟楼、鼓楼、禅堂、法堂、宗堂、客堂、开山初代影堂、开山二代影堂、嘉客堂、龙华堂、方丈室、五百罗汉堂、荣睿纪念堂、综合楼、服务楼、僧人住宿楼等。整体结构严谨,气势雄伟壮观。寺中现有第二代住持於崇祯八年(1635年)手植的白茶花树,相传又名姻缘树、菩提树。鼎湖古寺有塔林280馀座,最古老者为开山祖师楼壑之塔,最重要者为荣睿碑亭。寺中有碑刻26块,分别为:鼎湖山固、民国放府禁伐树木碑、清代重修庆云寺碑、民国初年重修庆云寺碑、乾隆重修大殿及憩庵碑、僧众护山碑、袁枚等人诗刻浮图舍利缘起碑、1987年第三次重修碑记等。寺中珍藏《龙藏》等藏经四部,供有第一代住持楼壑从憨山弟子那里请得的舍利四粒。 鼎湖古寺著名祖师为楼壑。现任方丈洪慈法师,62岁,广东省佛山市人,兼任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广东省肇庆市佛教协会会长,省、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现任监院结真法师,77岁,广东省肇庆人,兼任鼎湖区政协委员。白云古寺位於广东省肇庆市开湖山的西南角,始建於唐朝,为六祖慧能大师的弟子智常法师所建。相传当时白云古寺有三十多间招待游方僧人的寮房,遍布鼎湖山中,规模不小。白云古寺历经兴废,宋、元、明都有修葺,明万历年间重建,清咸丰和光绪年间又两次重修。 白云古寺中古迹甚多,有千年古桂、古梅。寺外有一涅盘台,刻有相传为智常手书的“正fa眼藏、涅盘妙心”八个大字。寺院兴盛时,寺前空地成为僧徒集会之处,称为“罗汉市”。白云古寺附近有罗汉桥、跃龙庵、钓鱼台、仙棋石、圣僧桥、石城门等遗迹,有老龙潭、三昧潭、浴佛池、水帘洞天等旅游胜地。 白云古寺所在鼎湖山包括鼎湖、三宝、凤来、鸡笼、青狮、伏虎等十多座山峰。主峰鸡笼山海拔约一千米。层峦叠幛,为岭南四大名山之一。山顶有湖,四时不竭。本名顶湖山,民间传说黄帝曾铸鼎於此,因而称之为鼎湖山。西北坡西溪龙泉坑有水帘洞、鹅潭、葫芦潭等八处瀑布。飞瀑从30多米高的峡谷倾泻而下,形似覆盖绝壁的银幕,令人叹为观止。山间林木葱茏茂密,各类植物多达一千七百多种,千姿百态,有苏铁、杪罗、鼎湖钩樟、鼎湖冬青等世界少有的特殊林木,已被联合国列为国际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7000亩。慈云寺为鼎湖山的三十六招提之一,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迄今400余年,现所见之寺是1997年重建的,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以岭南建筑特色为主,但又融入了江南的建筑风格。 位于风景秀丽的肇庆鼎湖山群峰环抱之中,创建于明末崇祯年间(1633年-1636年),距广州约100公里。该寺素有“禅、净、律三宗俱善”之盛名。光绪十九年慈禧太后敕赐该寺“万寿庆云寺”匾额及《龙藏经》、《释迦事迹应化图》。1923年7月孙中山先生游览该寺即席挥毫写下“众生平等,一切有情”的大字条幅。寺内还藏有舍利子、千人锅、大铜钟等一大批文物。 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该寺近期新建了九龙壁、石牌坊、桂花圩、负离子呼吸广场等景点,并兴办斋菜馆、工艺特产供应部、经书流通处,经办庆云渡假村、庆云山庄等旅游设施为游人服务。

10.千佛塔怎么走

三层的传送装置仔细看一条用同样的银砖铺出的路即可走出去,非 常简单,四、五、六、七都一个思路,最后一个面积大而已,看好了就没问题,先走过去再回去点蜡烛 简单说找相同的走

安徽蒙城万佛塔的来历及万佛塔简介

安徽历史文化古城,但说到安徽蒙城县很多人都不知道,如果你用心的观察其实你会发现这个小县城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以往去国内各个具有历史代表的建筑游玩都是需要门票的,但是蒙城宋代的万佛塔却是免费对外开放。

安徽蒙城万佛塔的来历及万佛塔简介

蒙城简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蒙城。蒙城,古称山桑、漆园、涡阳、淝水,是安徽省亳州市下辖县,地处淮北平原中部,位于安徽省西北部。蒙城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都是有史有据的。在其境内挖掘的尉迟寺遗址,出土的文物证实,4500多年前,这片土地已经有古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史料记载,蒙城的名字,自殷商以来,县名不断的更迭,而且隶属于谁也是发生着变化,直到唐代天宝元年(742),正式定名为蒙城县,沿用至今。

安徽蒙城万佛塔的来历及万佛塔简介

悠久的历史,在蒙城留下了众多的人文景观,在其境内有万佛塔、蒙城文庙庄子祠、九鼎灵山寺名胜古迹。其中尉迟寺新石器文化遗址被称为“中华原始第一村”,和北宋古塔万佛塔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因此,蒙城县被评选为安徽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庄子故里、中国楹联之乡、安徽省硬笔书法之乡等等。今天我们来说说蒙城一座鲜为人知的宋代佛塔——万佛塔。

万佛塔来历

万佛塔,坐落于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城内东南隅,始建于宋崇宁元年(1102年),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万佛塔,最初的名字并不是这个,在历史的变迁当中,它的名字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其最早的名字为兴化塔,有塔东侧有寺,名兴化寺,故而得名;元代的时候,又因有塔侧有寺,名慈氏寺,故而得名慈氏寺塔,后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当地人俗称“蒙城砖塔”。

安徽蒙城万佛塔的来历及万佛塔简介

最终改名为万佛塔,是因塔体内外镶嵌佛像八千余尊而得名。万佛塔的塔身为水磨青砖砌造,塔体内体外镶嵌有赭、黄、绿三色琉璃砖1300余块,每块砖雕有佛像3尊,左为迦叶、右为阿难、中为释迦牟尼,其中有一小部分的几块琉璃砖上只刻有 个佛像,总计6000余尊,这些佛像大多数都是宋代遗存下来的。

万佛塔简介

安徽蒙城万佛塔的来历及万佛塔简介

万佛塔整座塔为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砖塔,是佛教最高级别的宝塔。其高度为42.2米,底座长24.8米,直径为8米。塔的四正面辟门,其余四面砌作假窗,七层为穿心式楼梯,八层以上为盘旋式楼梯。总体上来说,在国内的众多佛塔当中,万佛塔的体型和规模并不是很大,但是其造型秀丽,结构富于变化,保存亦较完整,为中国南北方造塔技术融合的作品典范,是一处重要的宋塔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