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邑革命暴动纪念馆

旬邑革命暴动纪念馆

旬邑革命暴-动纪念馆位于陕西省旬邑县翠屏南山。旬邑革命暴-动是一九二八年渭华暴-动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西地区有重大影响的一次农民武装暴-动。许才升等七位起义领导人在起义中壮烈牺牲。

为了纪念在暴-动中壮烈牺牲的七位烈士及农民暴-动事件,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于1984年10月18日开始修建旬邑革命暴-动纪念馆,1987年5月竣工。纪念馆位于县城南端翠屏山麓,占地面积5295平方米,建筑面积453平方米,依山临水,坐南面北,青山绿水、景色幽雅。该馆由纪念碑、展览室组成。馆内建筑以仿古建筑式样,院内东西两侧为革命烈士事迹展览室,展有暴-动及烈士图片、事迹简介,部分暴-动武器实物、烈士遗物等。馆内中央矗立旬邑暴-动烈士纪念碑,石头精砌,镶汉白玉,高11米,宽5米,正面镌刻书法家舒同题写“旬邑革命暴-动纪念碑”字样,背面为碑文,两侧分别为-、汪锋、白纪年等人题字。顶端为许才升等七烈士塑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旬邑革命暴-动纪念馆肩负着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重任,为展现旬邑革命历史,教育广大人民和青少年做出重要贡献。1988年10月1日,该馆被旬邑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咸阳市委、市政府公布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革命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 走进高唐谷官屯暴动纪念馆

中国山东聊城频道7月6日讯 (记者 杨杰 通讯员 赵永斌 曲东芳) 在“七一”建党节之际,位于聊城市高唐县汇鑫街道谷官屯社区居委会办公楼三层的谷官屯暴动纪念馆又开始忙碌起来。作为高唐县第一个村级“红色教育基地”,自2011年6月份启用以来,谷官屯暴动纪念馆至今已接待观众2万多人。

峥嵘岁月里的革命豪情

6月21日一早,讲解员焦丙勇准时来到纪念馆。当天,高唐县汇鑫街道谷官屯村六名老党员再一次走进纪念馆,参观金谷兰革命事迹展板,缅怀先烈。“金谷兰是高唐基层党组织和农民武装的创建者,他用传奇的经历诠释了共产党员的果敢,用坚贞的意志证明了自己对党的忠诚……”聆听着焦丙勇的讲解,老党员们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

1926年秋,22岁的金谷兰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春,金谷兰成立了高唐县第一个党支部——谷官屯党支部。同年7月,奉中共鲁北县委指示,金谷兰着手组织农民武装暴动。经党组织同意,金谷兰加入当地农民群众性团体红枪会,通过宣传教育和耐心的工作,他将红枪会改造成为具有明确斗争方向的革命农民武装,并改名称“红团”。“红团”组织很快发展到20多个村庄,以“打倒土豪劣绅,铲除贪官污吏;打倒新旧军阀,平均地权”作为政治口号。1928年4月,中共鲁北特委成立后,决定5月4日在谷官屯一带,以“红团”为主要力量,举行农民暴动。由于暴动计划暴露,暴动指挥机关被敌人破坏,暴动很快就失败了。同年9月,金谷兰在城西袁庄被捕,被判刑7年。1937年10月,金谷兰被鲁北特委派往国民党山东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范筑先部工作。1938年2月5日下午,金谷兰代表范筑先将军去金郝庄收编当地武装盛绪亭部时,被匪徒詹化堂等枪杀,年仅34岁。

“谷官屯暴动虽然失败了,但这一壮举唤醒了民众,点燃了高唐革命斗争的烽火,为抗日战争播撒了火种。”今年84岁的谷官屯村老党员刘志升对谷官屯暴动如数家珍。“金谷兰卖了村东南角自家的18亩地后,买了300个‘铁蒺藜锤’、400支标枪、40把大刀,还有油印机等,用来武装‘红团’。这种舍己为公的精神值得所有共产党员学习!”

工农闹革命,端在坚与贞。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出声。”这是金谷兰在狱中写下的诗句。在谷官屯暴动中,老一辈共产党员坚守这种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用鲜血和生命做出了表率,也使革命的火种在高唐大地上迅速得到升腾和蔓延。

红色基因”的传承和发展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80多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如今,谷官屯暴动纪念馆里的展板上,清晰地记录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那段峥嵘岁月,警示着后人铭记革命历史,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正让老百姓当家作主、享受发展成果。“谷官屯暴动是我们村历史上最为闪亮的一页,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高唐县首个党支部的‘红色基因’传承下去!”谷官屯村党支部书记李中生介绍说,“近年来,在项目征地、文化广场建设和城乡环卫一体化等工作中,谷官屯村党支部所有成员都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谷官屯村北依青银高速,南邻高唐县城区交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近年来,很多重点项目落户谷官屯村,项目征地成为该村的重头任务。

——2013年2月,高唐县化工产业园区项目需征地506亩,谷官屯村党支部成员深入该村群众家中,挨家挨户做工作,最终仅用了十余天的时间便完成项目征地工作;

——2015年4月,协鑫集团30WM农光互补项目落户该村,项目征地1060亩。谷官屯村党支部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征地工作,动作之快、效率之高前所未有。

……

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谷官屯村完成项目征地近4000亩,引进了协鑫集团、六和荣达、三立集团等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有力促进了汇鑫街道乃至全县经济的发展。

谷官屯村党支部以逢山开路、遇河搭桥的干事激情,本着“民主、公平、公开、公正”原则,摸索出了一套项目征地的“谷官屯模式”:征地之前,首先召开党支部班子会,统一思想,明确分工,之后依次召开村民代表会、群众大会(征地涉及村民)、补偿标准公告大会、补偿款发放大会。“这个模式的核心就是让老百姓当家作主,让他们真正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红利。”李中生介绍说,“通过公开、透明的工作,群众对党支部有了百分百的信任,项目征地工作才得以顺利进行。”

党群齐心再谱华美篇章

“舍己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谷官屯暴动留给谷官屯党支部的宝贵精神遗产。新时期,谷官屯党支部继承和发扬了这种精神,用真情服务赢得了村民的拥护。

华灯初上,占地2000平方米的谷官屯村文化广场上热闹非凡。打篮球的、打乒乓球的、打羽毛球的……广场上人影攒动,不时传来一阵阵爽朗的笑声。“这个文化广场真是太实用了,每天傍晚时分,来这里锻炼身体的人特别多,这是村党支部为群众办的一件大好事!”该村村民高占生高兴地说。

为群众办实事、好事,是谷官屯村党支部一直以来的奋斗目标。为了修建文化广场,村党支部多次开会研讨方案,按照先垫平、后硬化、再建围墙和厕所的流程,通过公开招标完成了广场建设,给群众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类似的实事、好事还有很多。面对村内自来水设备年久失修,自来水停止供应的问题,村党支书李中生主动垫资3万余元,修缮自来水设备,使村民重新吃上放心水。在村“两委”的带领下,谷官屯村先后拓宽了村东西主干道,疏通冲直南北三条主干道,让全村的交通实现了四通八达;在道路两旁及零散不便耕作的小块地上栽树上千株,形成了环村林带;对村内1000米管道进行铺设,疏通村周边沟渠河道,避免了夏季的涝灾。同时,该村通过“穿衣戴帽工程”消灭了“赤膊屋”,一幅幅色彩鲜艳、栩栩如生的宣传画给村主干道两侧的墙统一“上妆”,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灯光球场、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应有尽有,村民晚上在灯光球场跳舞、打篮球、扭秧歌……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使谷官屯村悄悄地发生着转变:村庄越变越美,村民越来越富,村风越来越正,村民之间互帮互助,干群之间和谐融洽,连过去的老上访户都变成了“富裕户”“文明户”。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崭新时期,谷官屯党支部也有了新的目标。“全力打赢扶贫攻坚战,让全村14个贫困户顺利脱贫。同时,依托落户本村的大型企业,让全村群众就地进厂入企,使他们的口袋越来越鼓。”李中生信心满满地说,“谷官屯村党支部将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共产党人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力争把谷官屯村建设成为一个有名的红色教育基地和一个典型的生态文明新村!”

红色传承新作为 武夷奋进新时代——武夷山市隆重纪念上梅暴动90周年,举行坑口革命历史陈列馆开馆仪式

武夷山市隆重举行上梅暴动90周年纪念活动

90年峥嵘岁月,90年不朽辉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波澜壮阔的革命征程中,武夷山人民艰苦卓绝,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

9月27日上午,武夷山市以“红色传承新作为 武夷奋进新时代”为主题,在革命老区上梅乡上梅村隆重举行上梅暴动90周年纪念活动,老革命后代代表、省市党史部门领导、武夷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相关领导、全市各界代表齐聚武夷山下,共同缅怀先烈丰功伟绩,弘扬先烈革命精神,进一步激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奋勇前进的昂扬斗志。

老革命后代代表黄知慧(原鹰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道女儿)、刘苏闽(原海军舟山基地政委、少将,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革命烈士刘德章孙子)等,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汪一朝、武夷山市委书记林旭阳等首先为上梅革命烈士纪念墙揭幕,并上前整理绶带,随后全体人员向革命烈士行鞠躬礼,林旭阳、刘苏闽、汪一朝分别讲话或致辞,老革命后代谢江宁向上梅暴动陈列馆赠送图书,少先队员集体深情朗诵了方志敏烈士诗作《可爱的中国》。武夷山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谢启龙主持活动。

林旭阳在讲话中指出,90年前的上梅暴动揭开了闽北革命的序幕,是福建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发生的“五大”农民暴动之一,打响了闽北人民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党领导的闽北武装斗争的成功尝试,在全省乃至全国武装起义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上梅暴动的胜利,产生了闽北第一支工农红军,后发展为闽北红军独立师,为组建闽浙赣和中央主力红军,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上梅暴动的胜利,诞生了以崇安为中心的闽北革命根据地,后又发展成为闽浙赣革命根据、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为中华苏维埃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

林旭阳强调,进入新时代,红色基因依然焕发无穷的生命力,革命老区精神永放光芒。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凝聚起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以更高的自觉、更实的担当,用心用情用力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继承和发扬老区、苏区精神,以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积极投身“项目攻坚年”“四比六促”活动,推动武夷山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以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光辉业绩,奋力谱写新时代国际旅游度假城市建设新篇章。

参加活动的代表参观了民众局旧址、徐履峻旧居、徐履峻牺牲处等遗址,及上梅暴动陈列馆、上梅农业展示会等。(蔡锦生 陈立权)

坑口革命历史陈列馆开馆

9月27日下午,坑口革命历史陈列馆在革命老区洋庄乡坑口村正式开馆,并隆重举行开馆仪式。活动开始,全体肃立、奏唱《国歌》,随后,老革命后代代表黄知慧(原鹰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道女儿)、刘苏闽(原海军舟山基地政委、少将,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革命烈士刘德章孙子)等,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汪一朝、武夷山市委书记林旭阳等,共同为坑口革命历史陈列馆开馆揭幕。林旭阳、黄知慧,及省委党史研究室原副巡视员、省新四军研究会代会长刘云刚分别讲话和致辞,老革命后代黄知慧、谢江宁向坑口革命历史陈列馆赠送图书。武夷山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谢启龙主持活动。

林旭阳在讲话中指出,武夷山是原中央苏区县,是闽浙赣革命重要策源地之一、新四军主要来源地之一、福建解放第一县,被称为闽北苏区“红色首府”和福建“红色都城”。

1929年,毛主席途经武夷山,写下了“今日所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壮志豪言。方志敏、粟裕、黄道、曾镜冰等人前仆后继,在这片红土地上浴血奋战。1938年,中共闽赣省委、闽浙赣特委、福建省委在武夷山成立,闽北第一支工农红军——崇安红军55团在武夷山建立,新四军赤石暴动在武夷山打响第一枪,“武夷干校”在这里创办。经过血与火的洗礼,武夷山赢得了“红旗不倒”的赞誉。

1929年,毛主席途经武夷山,写下了“今日所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壮志豪言。方志敏、粟裕、黄道、曾镜冰等人前仆后继,在这片红土地上浴血奋战。1938年,中共闽赣省委、闽浙赣特委、福建省委在武夷山成立,闽北第一支工农红军——崇安红军55团在武夷山建立,新四军赤石暴动在武夷山打响第一枪,“武夷干校”在这里创办。经过血与火的洗礼,武夷山赢得了“红旗不倒”的赞誉。

林旭阳强调,回望历史,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辉煌篇章,铸就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展望新时代,希望广大干部群众把弘扬红色文化与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热潮结合起来,强理论、钻业务、争先进;把弘扬红色文化与激发群众爱党爱国热情结合起来,树理想、聚人心、讲奉献,积极投身打赢三大攻坚战、“四比六促”“项目攻坚年”活动,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把传承红色文化、践行新思想,转化为对新时代新作为的动力和热情,对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对困难挑战的胸襟和豪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新时代武夷山国际旅游度假城市建设努力!

代表们参观了坑口革命历史陈列馆、新四军三支队崇安留守处、武夷干校陈列馆,沿溪边重走红军路走向长涧源村,瞻仰黄道烈士纪念亭。(蔡锦生 陈立权)

来源:武夷微发布

个人红色纪念馆成为聆听革命故事,感动国人场馆

省党史专家丁禄以及中新社记者一行赴会宁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26周年

会宁县有闻名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两大名片,一个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军会师的革命圣地,一个是高考状元县。昨天是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26周年纪念日,会宁县爱心人士邢永强创办的伟人堂纪念馆迎来了一批从远道上来纪念毛主席的客人。他们是原甘肃省党史纪念馆馆长丁禄一行,还有专程从兰州赶来参加纪念活动的中新社驻甘肃记者站、香港文汇大公报驻甘肃记者站、香港商报祝甘肃记者站、爱奇艺驻甘肃记者站、甘肃电视台文化频道、都市频道、经济频道,每日甘肃网,中国甘肃网,今日头条,兰州晨报,兰州日报等12家媒体的记者,他们都怀着无比尊敬的心情,相聚在会宁县永强伟人堂纪念馆,缅怀毛主席、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以及无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感受新时代美好生活。

全 体人员脱帽向毛主席等革命家鞠躬。

甘肃省党史纪念馆原馆长丁禄讲话

邢永强介绍伟人堂纪念馆建设展览情况

2016年初,会宁县爱心人士邢永强个人筹资,利用自家驻地创办起了伟人堂,从省内外征集了数千件文物。当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中国革命自此走上了快速发展道路。很多老帅老将军在会宁居住战斗过。指挥战斗,筹备粮款,建立农会。红军总司令朱德当年就在邢永强爷爷家居住,留下了珍贵的红色历史文物。纪念馆建起后,实行免费参观,吸引了周边各界人士前来参观,省内外媒体也进行了大量宣传,传播了正能量

爱奇艺甘肃站王凌姣总经理讲话

甘肃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采访中

中新社甘肃记者站、甘肃电视台都市频道、经济频道记者采访邢永强

中新社甘肃记者站、甘肃电视台都市频道、经济频道记者采访自发参加纪念活动的市民

记者采访甘肃省党史纪念馆原馆长丁禄

中新社甘肃记者站、甘肃电视台都市频道、经济频道记者采访甘肃省党史纪念馆原馆长丁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