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堂”民居建筑

“象山堂”民居建筑

“象山堂”民居建筑为安化县文物保护单位。“象山堂”民居建筑地址: 安化县清塘镇木桥村时代:民国类型: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保护范围:以外墙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20米处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处延伸30米公布日期: 安政发﹝2011﹞22号2011年7月

山西民居景点 - 山西民居建筑特色

1. 山西民居建筑特色

1四大庄园分别为乔家大院,常家大院,王家大院,皇城相府。

2乔家大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文物先进单位,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乔家大院又名在中堂,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始建于1756年,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四周是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青砖墙,大门为城门式洞式,是一座具有北方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古宅。

乔家大院陈展有5000多件珍贵文物,集中反映了以山西晋中一带为主的民情风俗。

乔家大院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设计精巧,工艺精细,体现了中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被称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名扬三晋,誉满海内外。

3常家大院:常家大院位于山西省榆次西南东阳镇车辋村,距榆次17.5公里,是清代建筑风格的传统民居建筑。

车辋由四个小自然村组成,四寨中心建一大寺,与四寨相距各半华里,形成一个车辐状,故名"车辋"。

4王家大院: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

王家大院是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总面积25万平方米,是一座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4A级景区。

5皇城相府:皇城相府(国家4A级景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

其由内城、外城、紫芸阡等部分组成,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2018中国黄河旅游大会上,皇城相府被评为“中国黄河50景”。

2. 山西省的民居特色

山西晋南的民居也不一定都是两层。运城那边两层的民居多,因为这里多为平川,耕地面积大,粮棉产量高。房子盖两层,上面住人,下面堆放粮棉,既好收拾,又防雨淋,一举两得。

临汾这边山地丘陵多,耕地少,相对应的粮棉产量要少得多,存放的地方不需要太大,所以房子大多盖一层即可,这只代表我个人的观点。

3. 山西民房建筑风格

山西省位于华北平原以西,黄土高原的东部,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邻。全省面积15万多平方千米,人口3268万(2003年)。2004年末总人口3335.0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21.65万人。简称晋,省会太原市。

山西省以在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东道;宋设河东路;金分河东北、南路;元设山西河东道,为山西得名的开始;明置山西省,后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变。因春秋时省内大部分地方属晋国而简称晋。

太原市是山西省的省会,位于省境中央,太原盆地北端,地处南北同蒲和石太铁路线的交汇处,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l°30′-113°09′、北纬37°27′-38°25′。总面积6959平方千米。

2003年,总人口339.8万人,常住人口327.4万人。

市人民政府驻杏花岭区新建路。邮编:030082。行政区划代码:140100。区号:0351。拼音:Taiyuan Shi。

太原市东、西、北三面环山,中、南部为河谷平原,整个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太原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9.5℃,一月零下6.4℃,七月23.5℃。年降雨量500毫米。

4. 山西古建筑特色

构件保护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文物建筑构件的保护,维护文物建筑的完整 性和历史真实性,根据《中华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文物建筑构件的保护,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文物建筑构件,是指本省行政区域内列入《中华共和国不可移动文物目录》的文物建筑上的构件及装饰件,以及县级以上政府文物行政部门认定具有保护价值的古建筑上的构件及装饰件。如:柱、梁、枋、斗拱、雀替、博风、墀头、天花、藻井、勾阑、垂鱼、叉手、替木、椽、昂、斜撑、门窗、门罩、隔扇、匾额、楹联、牌坊、柱础、砖、石雕件、琉璃件、吻(兽)、画像砖、彩画砖和瓦当等。

  第四条 各级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文物建筑构件的保护工作,负责协调解决文物建筑构件保护的重大问题。

  第五条 县级以上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文物建筑构件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组织开展文物建筑构件保护宣传工作,增强全民保护文物建筑构件的意识。

  县级以上政府公安、财政、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审计、国有资产管理、工商、旅游、宗教和海关等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文物建筑构件保护工作。

  第六条 县级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应当以适当形式公布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建筑名单,并以书面形式告知文物建筑所有人和使用人。

  第七条 县级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文物建筑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建立文物建筑构件档案,并报上一级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备案。

  第八条 文物建筑构件的认定,由县级政府文物行政部门负责。认定发生争议的,由上一级政府文物行政部门作出裁定。

  第九条 文物建筑所有人、使用人以及保管人应当采取措施,确保所有、使用或者保管的文物建筑构件安全、完整。

  文物建筑构件丢失、被盗,所有人、使用人以及保管人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时报告所在地县级政府文物行政部门。

  第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盗卖、倒卖文物建筑构件。

  第十一条 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应当尽可能使用原文物建筑构件。

  经批准的文物保护修缮工程,拆除或者更换文物建筑构件,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应当建立记录档案,并报县级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备案。

  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拆除、更换文物建筑构件。

  第十二条 文物建筑所有人、使用人应当采取措施,妥善保管拆除或者替换的文物建筑构件。不具备保管条件的,经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同意,由所在地县级以上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指定国有文物收藏单位或者文物保护管理机构代为保管。

  第十三条 文物建筑构件的保管者或者收藏者,应当建立保管或者收藏档案,采取保护措施,确保构件安全。

  第十四条 国有文物建筑构件不得转让或者抵押。

  非国有文物建筑构件不得转让或者抵押给境外人员。

  转让或者抵押集体所有文物建筑构件的,应当依法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

  不能用于文物建筑本体修复的非国有文物建筑构件的转让或者抵押,其所有人应当自转让或者抵押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到所在地县级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备案。文物建筑构件的受让人或者抵押权人应当确保文物建筑构件的安全、完整。

  第十五条 文物建筑所有人、使用人不得擅自拆除文物建筑构件转让或者抵押。

  第十六条 擅自拆除或者盗卖、倒卖的文物建筑构件,应当在查实后依法归还文

5. 山西的特色建筑

主馆的外形像 鼎,如斗似拱,如翚似飞,象征着丰收,富足,宁静,安详。

6. 山西的特色建筑风格

  一、重视家规与家风

  在晋商大族中,有些家族兴盛时间较长,子弟有前途者多,而有些家族则衰败得快,两相比较发现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前者重视家规家风,后者家规弛、家风差、败家子弟也多,可见重视家规与家风在晋商家族发展中的重要性。

  能够长期兴旺的晋商家族,后代子孙基本上没有躺在祖宗基业上成为纨绔子弟,而是靠着自身的奋勉,各自开辟自己的事业与前途。且恪守祖训,无一人涉足政界,大多在金融界、教育界、科技界工作。

  二、学而优则商

  晋商家族有重学的一面,但他们具有以学保商,“学而优则商”的特点。晋商家族虽然重商,但也不是不重学,他们是商学结合,学中有商,商中有学,因而商人中不乏有学问之士。

  三、为家族买官留爵提高社会地位

  历史上的晋商,发家之后往往谋求买官留爵,以提高自身家族的社会地位。根据清代山西巡抚哈芬、恒春、王庆云等奏折不完全统计,晋商之中的日升昌、元丰玖、志成信、协同庆、协和信、蔚泰厚等票号的财东和主要经理人员,都捐纳银两,买有各级职衔。

  举例说明,据清档记载,平遥日升昌票号财东李箴视,不仅自捐官衔,还给已死去的父亲、祖父、曾祖父捐衔,其兄弟七人及下一辈男子十二人均捐有文武头衔,李家的妇女均受封为宜人、夫人等。

  四、婚姻多不幸

  清代,赴蒙经商是晋商的重要活动。清政府规定,旅蒙商在蒙古地方贸易一律不准携带家眷,不得与蒙古妇女结婚同居。各商号也规定:从业人员包括经理伙计,都不得在商号所在地携带妻子家眷和结婚纳妾,还规定探亲分为十年、六年或三年一次,每次三到四个月。因此,从十一二岁入号,到六十岁退休,一生中只有十多次回家探亲。

  由于商人重利轻别离,以致在山西有“旅蒙商的儿女少,妻子守活寡的多”的说法。由此可见,晋商为了谋利常年外出,给婚姻带来不少问题。特别是经商致富后,婚姻由于财富的关系,家庭生活也不一定美满。

  五、民宅建筑独具特色

  山西商人的民宅建筑,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北方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如襄汾县的丁村民居、祁县的乔家堡和渠家大院、灵石的王家大院、太谷的三多堂、榆次的常家大院等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7. 山西传统民居建筑特点

地形特点:山西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东部是以太行山脉为主体的块状山地,西部是以吕梁山为主架的黄土高原,中间是一串珠状盆地。山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气候特征;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热多雨;春季日温差大,风沙多;秋季短暂,气候温和。南部运城盆地和黄河谷地热量丰富,北部热量最低。山西各地降水量悬殊,雨多年雨量为雨少年的2~3倍。由于降水变化大,地表又缺乏植被,故旱情普遍。

饮食特点:选料精细,切配讲究,以咸为主,酸甜为辅,菜肴具有酥烂、香嫩、重油、重味的特点。山西面食最著名,品种多,吃法别致,风格各异,成品劲道,无不滑利爽口,余味浓长,山西面食可成宴,从头到尾不重样。

民居建筑特点:山西各地的民居特色不一,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民居,如:穴居、砖窑、磨房、瓦房等等。

1、穴居

穴居之风,盛行于黄河流域,散见于河南,山西,陕 ,甘肃诸省,龙庆忠先生在《穴居杂考》一文中,已讨论得极为详尽。这次在山西随处得见;穴内冬暖夏凉,住居颇为舒适,但空气不流通,是一个极大的缺憾。

穴窑均作抛物线形,内部有装饰极精者,窑壁抹灰,乃至用油漆护墙。窑内除火炕外,更有衣橱桌椅等等家具。窑穴时常据在削壁之旁,成一幅雄壮的风景画,或有穴门权衡优美纯净,可在建筑术中称上品的。

2、砖窑

砖窑这并非北平所谓烧砖的窑,乃是指用砖的房子而言。虽没有向深处研究,我们若说砖窑是用砖来摹仿崖旁的土窑,当不至于大错。这是因住惯了穴居的人,要脱去土窑的短处,如潮湿,土陷的危险等等,而保存其长处,如高度的隔热力等,所以用砖砌成窑形,三眼或五眼,内部可以互通。

为要压下的推力,故在两旁须用极厚的墙墩:为要使券顶坚固,故须用土作撞券。这种极厚的墙壁,自然有极高的隔热力的。

这种窑券顶上,均用砖墁平,在秋收的时候,可以用作曝晒粮食的露台。或防匪时村中临时城楼,因各家窑顶多相联,为便于升上窑顶,所以窑旁均有阶级可登。

山西的民居,无论贫富,十之八九以上都有砖窑或土窑的,乃至在寺庙建筑中,往往也用这种做法。在赵城至霍山途中,适过一所建筑中的砖窑,颇饶趣味。

在这里我们要特别介绍在霍山某民居门上所见的木版印门神,那种简洁刚劲的笔法,是匠画中所绝无仅有的。

3、磨坊

磨坊虽不是一种普通的民居,但是住着却别有风味。磨坊利用急流的溪水做发动力,所以必须引水入室下,推动机轮,然后再循着水道出去流入山溪。因磨粉机不息的震动,所以房子不能用发券,而用特别粗大的梁架。

因求面粉洁净,坊内均铺光润的地板。凡此种种,都使得磨坊成一种极舒适凉爽,又富有雅趣的住处,尤其是峪道河深山深溪之间,世外桃源里,难怪被人看中做消夏最合宜的别墅。

由全部的布局上看来,山西的村野的民居,最善利用地势,就山崖的峻缓高下,层层叠叠,自然成画。

使建筑在它所在的地上,如同自然由地里长出来,权衡适宜,不带丝毫勉强,无意中得到建筑术上极难得的优点。

4、瓦房

农庄内民居就是在很小的村庄之内,庄中富有的农人也常有极其讲究的房子,这种房子和北方城市中的“瓦房”同一模型,皆以“四合头”为基本,分配的形式,中加屏门,垂花门等等。

其与北平通常所见略有不同。

在平面上,假设正房向南,东西厢房的位置全在北房“通面阔”的宽度以内,使正院成一南北长东西窄,狭长的一条,失去四方的形式。

虽说是瓦房,实仍为平顶砖窑,仅留前廊或前檐部分用斜坡青瓦。侧面看去实像砖墙前加用“雨搭”。 屋外观印象与所谓三开间同,但内部却仍为三窑眼,窑与窑间亦用发券门,印象完全不似寻常堂屋。

8. 山西民居建筑特点

在中国民居中,山西民居和皖南民居齐名,一向有“北山西,南皖南”的说法。

山西民居中,最富庶、最华丽的民居要数汾河一带的民居了,而汾河流域的民居,最具代表性的又数祁县和平遥。

9. 山西民居文化

一,山西概貌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自古被称作华夏文明的摇篮,‘因居太行之西而得山西之名,春秋时期称为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管而得三晋大地之称,全省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人口3610.8万,辖11地市,119个县,市,区,地形多为山地岳陵,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百分之八十以上,东依太行,西有吕梁,西,南以黄 河为界,与内蒙,陕西,河南隔河相守,相望,相帮。

二,山西的古建筑和名山

山西现存的古建筑位于全国之首,国家级保护的有50处,省级保护的有400多处,有著名的四大佛教圣地五台山,寺庙巧建,香火连绵,集聚千年之萃,普渡四海苍生,有最古的木构建筑南禅寺,有多种建筑为一体的佛光寺,显通寺,其中塔院舍利塔名闻中外,有巧夺天工的悬空寺,有荟萃多姿的晋祠,有全国现存的古城之一平遥古城,有元代建筑的经典永乐宫,有(西厢记)的发源地普救寺,有全国最大的武庙,解州关帝庙,有气势雄宏,精雕细刻的木构建筑应县木塔,有全国三大佛教石窟之一的云岗石窟,有保存完好的民居大家,渠家大院,王家大院,乔家大院,有五岳之一雄伟恒山,有气侯宜人,避暑胜地绵山,有武当山,灵空山,管涔山,有著名的黄河壶口瀑布,这些古老,悠美的建筑和自然的名山大川,深深蕴含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结晶,其养分使我们取之不尽,学之不完。

三,山西的晋商文化

旧时曾有人说过,〈凡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晋商的足迹遍布各地,晋商的资本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代就开始了〈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赞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从明代开始盛兴,山西的矿产非常丰富,手工业和加工制造业已经初具规模,这为晋商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到了清朝时期,晋商已成为国内最雄厚的商帮,但他们深深记着自已的根,那就是(淳朴)。

晋商特别讲究诚信,并且积极进取,乐善好施,不畏艰辛,敢冒风险,这种敬业和美德被世人所赞,至今伫立在平遥西大街的日昇昌就是晋商繁荣的标志,是中国第一家专营异地汇兑,也是中国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四,山西的红色革命地址和教育基地。

山西是革命老区,在战争年代涌现出了大批的英雄人物,为中国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这块土地同样也是革命的摇篮,(1)有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2)王家大院八路军总部旧址,(3)百团大战指挥部旧址,(4)黄崖洞革命纪念馆(5)左权麻田八路军旧址,(6)大同万人坑,(7)平型关战役遗址,(8)徐向前故居,(9)刘胡兰纪念馆,(10)兴县〈四八〉烈士纪念馆,(11)太原解放纪念馆,这些革命教育基地每年有着成千上万的人民前来参观学习,使我们永远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勤劳,勇敢的山西人民,如今正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与全国人民一道在共同追求着中国梦,将山西古文化深厚的底蕴展示于世界华夏五千年的根在三晋大地,山西的文化正是华夏五千年的真实写照。

10. 山西民居建筑特色介绍

一般民居平房都是向阳两出檐的,宽敞明亮。

11. 山西民居建筑特色有哪些

  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历史上曾经产生难以数计的建筑物,

因为数量众多,且建筑布局、形制等级、功能构造和建造等不同,这些历史建筑物大致可归纳为八大类,如宫殿建筑、民居建筑、园林建筑、宗庙建筑等。

  1.宫殿建筑

  古代社会从原始时代,进入奴隶时代,最后进入长期的封建社会,作为社会金字塔顶层的统治阶级,形成了自己独具一格的建筑形制,就是所谓的宫殿建筑。

  目前所能看到的宫殿建筑,主要是供帝王处理朝政和居住休憩的大型院落式建筑群,一般指皇城建筑、宫城建筑和避暑建筑。

  首先,最著名的当然是北京故宫。作为明清两代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依据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部分,外朝以三大殿太和、中和、保和殿为中心,内廷以乾清 、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故宫占地72万平,建面15万平,宫殿70多座,房屋9000多间,规模相当宏大。

  其次,现存较好的还有布达拉宫、沈阳故宫。沈阳故宫是清初皇宫,占地六万多平,建面将近两万平,建筑100余座、500余间。其建造承袭中国古代建筑传统,集汉、满、蒙族建筑艺术为一体,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按说古代知名宫殿很多,如秦代阿房宫、汉代长乐宫、未央宫、唐代大明宫,但是作为土木建筑,不耐战火,不及明清砖木宫殿建筑容易保存,所以今天我们能整体看到的主要就是明清留下来的宫殿了。

  2.民居建筑

  这是相对于帝王上层社会的宫殿建筑而言的民间建筑,主要为满足人民的生活起居需要而建,因人口众多,自然数量更大,分布也更广,东南西北、大江上下都有它们的踪影。

  另外,根据古代各地的差异性,如环境、气候、民俗、经济、礼制等因素影响,无论艺术风格还是建造工艺,都会有多多少少的差异,因此民居建筑体现出很大的地域性。

  现存知名的历史民居建筑物很多。首先是北京四合院,隐藏在市井胡同中充满烟火味的传统高档合院,四面房子将庭院围合中间的建筑。它起于元大都时期,经过明代发展,到清代至巅峰,最能代表北京城市底色。

  其次,要提到各地的民居,比较著名的有广东开平碉楼、福建客家土楼和皖南民居,它们均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知名度和价值都很高,引起了全世界的共同关注。

  当然还有很多民居,比如具有世界遗产潜质的藏羌民居、山西民居、云南民居和四川民居。民族地域特色浓重的新疆民居、陕西民居等。

  3.园林建筑

  中国园林建筑历史悠久,其中包括亭、榭、廊、阁、轩、楼、台、馆、桥、坞、舫、厅堂等建筑物。著名园林建筑又可以分成三类:私家园林、皇家园林、风景园林。

  首先,私家园林建筑以江浙苏杭最为著名,例如苏州园林中的留园、拙政园;扬州的寄破山庄;绍兴的兰亭和沈园。

  其次,皇家园林主要集中在北京周围,如颐和园、圆明园、北海、景山和承德避暑山庄等。

  最后是风景园林,主要分布在自然风景优美的地区,如山岳河湖,通过建造园林建筑,画龙点睛,增强自然景观的档次和品味,满足游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如杭州西湖的苏堤、云南昆明的大观楼、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楼以及五岳名山泰山、嵩山、华山等园林建筑。

  4.宗庙建筑

  宗庙建筑具体可分为:宗教建筑和坛庙建筑。中国作为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度,所谓三教九流,文化云集,在宗教建筑和坛庙建筑上蔚为壮观。

  我国历史上道教和佛教盛行,各地都有许多寺庙、道观、塔和石窟,当然还有许多其他教派的建筑如伊斯兰教建筑。这些宗教建筑主要为人们提供从事宗教活动的便利,著名的如禅宗祖庭少林寺、第一古刹白马寺、嵩山中岳庙、北京白云观、敦煌莫高窟、天水玉泉观,其他道教名山、佛教名山如武当山的南岩宫、五台山的显通寺、甘肃麦积山石窟等。

  坛庙建筑主要是祭祀天地祖宗所用,也称礼制建筑。例如北京的天坛、日月坛、社稷坛和帝王庙,各地的孔庙、关帝庙、文庙,其中曲阜孔庙、山西关帝庙和南京夫子庙最为著名。还有各地祠堂,如湖南屈原祠、山西晋祠、成都武侯祠、包公祠以及宗族的家祠家庙。

  5.陵墓建筑

  我国文化渊源,历朝历代帝王与名门贵族众多,作为安葬和祭祀的专用场所,陵墓 筑是中国历史建筑中特殊而十分重要的部分。它的建造严格遵循风水和规制,不可逾越,包括地下的地宫和地上举行祭祀活动的建筑。

  它有严格的规制和“风水学”之说,帝王的陵墓建筑由地下部分的“地宫”和地上供后人举行祭祀活动的建筑及设施组成。历代帝王都很重视自己陵墓的营建。

  有许多十分著名的陵墓建筑,远的如秦始皇兵马俑、秦皇陵,近的有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明清皇家陵墓,如明显陵、明孝陵、十三陵、清东陵西陵等。除了前述保存较好的陵墓建筑,还有许多仅存遗址遗迹,地上建筑已荡然无存。

  6.城市建筑

  主要是古代城市中的建筑,如城池城墙、钟鼓楼、道路桥梁等。一些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比较多这种建筑,如北京钟鼓楼、西安、南京、洛阳和开封城墙,此外还有平遥古城、安徽寿县古城墙城楼等。

  7.设施建筑

  这些建筑能够为国家、社会提供基本或特殊功能,按照功能不同,可分为军事防御设施、水利设施和交通水运设施。

  首先是军事防御设施,如长城和各地关隘,著名的有嘉峪关、山海关、镇北台、娘子关、八达岭、慕田峪长城以及西北夯土长城。其次,水利设施在南方水系丰富地区分布较多,如四川都江堰、广西灵渠等。最后是交通水运设施,包括道路、栈道、水运码头、桥梁,著名的如秦驰道、黄河栈道、大运河、赵州桥、宝带桥和卢沟桥等。

  8.其他建筑

  除了上述特点鲜明的建筑之外,还有商业建筑的当铺、教育建筑的书院、学府、考场,以及牌坊、影壁墙、驿站和会馆。著名的如嵩阳书院、山陕甘会馆、北京国子监、九龙壁、湖广会馆、高邮明代盂城驿、鸡鸣驿等。

  9.小结

  以上列出了一部分著名历史建筑,当然还有很多,限于篇幅,不再一一赘述。这些著名历史建筑物很多已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具有极大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或地方特色,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同时也以历史久远、内涵丰富、底蕴深厚著称,成为世界全人类的建筑瑰宝

武夷山古民居旅游景点 武夷山当地特色建筑

1. 武夷山当地特色建筑

古闽族文化

架壑船棺,距今3750余年,是国内外发现的悬棺遗址中年代最早;武夷山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劳动生息,逐步形成了国内外绝无仅有的偏居中国一隅的“古闽族”文化和其后的“闽越族”文化,绵延2000多年之久,留下众多的文化遗存。反映这一时期文化特征的主要有“架壑船棺”、“虹桥板”以及占地48万平方米的汉代闽越王城遗址。

在武夷山东部绝壁岩洞中的架壑船棺、虹桥板是古先民丧葬遗存,距今3000多年。棺中的棉布残片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棉纺织品实物。武夷架壑船棺是现今国内发现年代最久远的悬棺。因而,武夷山被考古学家认为是悬棺葬俗的发祥地,其实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和已消逝的古闽族文化的极为珍贵资料。

古汉城遗址

武夷山汉城遗址是座2200多年前的“现代化”城市

,1999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也是全国唯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汉代王城遗址。遗址面积占地48万平方米的汉城遗址,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研究价值。它是中国长江以南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汉代古城址,在创建选址、建筑手法和风格上独具一格,是中国古代南方城市的一个典型代表,在中国和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现已发掘出土大量珍贵文物,如日用陶器、陶制建筑材料、文字瓦当、铁器青铜器等,分别代表当时先进的生产力,体现了中国文明的最高水平,为研究汉代闽越族盛衰及江南经济文化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2013年12月20日,武夷山汉城遗址入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道教洞天

教相传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居处游憩之地。世人以为通天之境,祥瑞多福,咸怀仰慕。道教潜隐默修之士,喜遁居幽静之山林,故多择有仙迹传说之处,兴建宫观,期荫仙风而功道园融。历代以来,道侣栖止,香客游人络绎不绝,故洞天福地已成为中国锦绣河山之胜境。洞天福地,又名三十六小洞天。

武夷宫

武夷宫又名会仙观、冲佑观、万年宫,坐落在大王峰的南麓,前临九曲溪口,是历代帝王祭祀武夷君的地方,也是宋代全国六大名观之一


2. 武夷山的建筑风格

没有武夷山。电视剧星汉灿烂这部剧大部分是在都匀秦汉影视城取景拍摄的,都匀秦汉影视城位于贵州省黔南州都匀经济开发区,是集影视剧创作摄制、文化旅游创意互动、古装饰品制作租赁、休闲观光、度假旅游和文化旅游产业为一体的全影视产业项目,是都匀经济开发区三大影视基地之一。项目于2016年3月启动,2017年7月初步建成,由六个区域230栋建筑组成,其规模、布局、建筑风格均依据史料记载和专家考证构建,最大化的还原秦汉皇都建筑风采。

秦王宫殿仿建的原型就是秦王朝最主要的宫殿——咸阳宫,有各类宫殿,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主宫“四海归一殿”威严矗立,高耸挺拔,淋漓尽致地表现出秦始皇并吞六国,一统天下的磅礴恢宏气势。


3. 武夷山传统建筑

武夷山必去的五个景点:

1、城村汉城遗址武夷山城村汉城遗址坐落于武夷山闽越王城遗址北侧,傍闽越王城而建,也因王城而得名。城址呈长方形,南北长860米,东西宽550米,总面积48万平方米。城的东、西、北三面,崇溪环绕,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城村汉城遗址不仅是福建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城遗址,也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汉代古城遗址之一。1999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全国唯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汉代 城遗址。2006年被列入国家100处重要大遗址名单。2、福建武夷山国家森林公园武夷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福建省武夷山风景区九曲溪上游生态保护区的北部,距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20公里。地处武夷山风景区和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之间。2004年11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原武夷山森林公园和武夷山原始森林公园合并成为国家森林公园。公园总面积7418公顷,其中核心景区规划面积3085公顷,全部为国有生态公益林,是一个集多种景观、融山水之灵气的原始森林公园。2013年,公园被评为中国首家“中国生态旅游示范实验基地”。3、南平武夷山茶博园武夷山茶博园位于大王峰对面,总体分为景观园区、地下广场、山水实景演出观赏区、茶博馆和游人服务中心等五个部分。茶博园设有南北两道入口,北入口以仿汉代子母阙镂雕景墙为标志,而南入口则以仿清式牌坊为大门。景观园区茶魂广场平面呈叶片形,边缘用暗红色花岗岩镶嵌,寓意大红袍的“三红七绿”。广场前端一座茶树状屏风上书有著名辞赋家雪川所作的“大红袍赋”,屹立于后部的是“武夷三圣”--神农、彭祖、武夷君。4、南平市武夷山大安源生态旅游区大安源森林生态旅游区可谓是一个天然的森林氧吧。如果在武夷山停留的时间较长,可以考虑来这里吸氧。走走峡谷中平坦的道路,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能看见几只猴子。涉水玩耍则可去泰平洋水上广场,最好在夏日前来,夏天的水量大,温度也适合涉水。其景区面积逾28平方公里,由黄岗山大峡谷、茶马古道、龙归源、泰平洋、龙井、峡谷漂流等6大景观构成。域内自然生态原始绮丽,是一处前锋披翠、万水盈碧四季常青的世外桃源,享有“植物王国”、“动物世界”、“天然氧吧”、“亲水乐园”等美誉。5、武夷山市齐云峰景区九曲溪景区起于武夷山市星村镇筏游码头,止于九曲溪的终点――一曲溪畔的武夷宫。因景区内有九曲溪萦绕、贯穿而得名。九曲溪的源头来自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黄岗山。从这座华东大陆最高峰流下的涓涓细流穿峡汇成溪流,全长62.8公里,流域面积534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7亿立方米。两岸植被良好,树绿竹翠,碧水长流。流淌到武夷山市星村镇时,进入风景区,在武夷山景区的群山中盘旋萦绕。


4. 武夷山当地特色建筑图片

武夷山中正公园,頭條萊垍

据记载,民国25年(1936年)驻闽绥靖公署主任蒋鼎文所建。为四柱三开间,冲天式建筑,整体水磨石光面。面阔15.3米,高约10米,柱下有长方形莲花座,长2.3米,宽1.2米,高0.9米,柱前后抱鼓相托,上为莲花柱尖。牌坊额书“中正公园”四字,文革期间被破坏,2008年武夷山景区管委会将其恢复。保护范围:由牌坊四周向外延伸100米。08年马英九上台,两岸关系和缓了许多,估计为了旅游业考虑,就修复了这座牌坊。垍頭條萊

碑中提到的蒋鼎文,是民国时期赫赫有名的“飞将军”,是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一。


5. 武夷山标志性建筑

武夷宫又名会仙观、冲佑观、万年宫,坐落在大王峰的南麓,前临九曲 溪口 ,是历代帝王祭祀武夷君的地方,也是宋代全国六 大名 观之一。

据《 武夷山 志》记载:武夷宫始建唐天宝年间(742-755年),是 武夷山 最古老的一座宫殿,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武夷宫初建时,并不在今址上,而是筑屋于一曲的洲渚上,称天宝殿。到了南唐保大二年(944年),元宗李王景为其弟李良佐“辞荣入道”,才移建今址,名“会仙观”。会仙观建成后,历代笃信仙家的封建统治者,都不惜花费重金, 多次修葺、扩建这座宫殿,改名“仲佑观”。

南宋词人辛弃疾、诗人陆游、理学家刘子军、朱熹等都主管过冲佑观。元泰定五年(1328年),改观为宫,称“万年宫”。明正统四年(1439年),观毁于兵燹。天顺、成化年间(1457-1487年),虽经官府多次拨款修葺,都未能恢复旧观。嘉靖四年(1525年),观又遭火焚,次年创复。即为的武夷宫。年代悠久的武夷宫,虽历代都曾加以修葺,但经不住数次火焚和兵燹,后仅留下几间空房。


6. 武夷山当地特色建筑介绍

整个建筑以独特的建筑风格与环境融为一体,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延续当地悠久的历史文脉,既突出闽北民居特色,由具有江南庭院风采,曲径回廊,浅滩流水,形成人工自然化,自然人工化的格局.促成了武夷山地区建筑“武夷风格”的形成,是“新乡土主义”的经典代表作。

诗书大家林楷先生曾慨然称道:“秀而野,巧而朴;精微而寓宏放,古趣而饶新姿;瞻其外,错落若雪鹭霜鸿;入其内,朗净如澄潭秋月”。頭條萊垍

武夷山建筑风格有“五宜五不宜”的建筑原则,杨廷宝大师当年在武夷山提倡的“宜低不宜高、宜散不宜聚、宜淡不宜浓、宜藏不宜露、宜土不宜洋”,部分创造武夷山庄的大师连同武夷宫、兰汤村、宋街等景区一批建筑物的“挑梁挂柱”、“白墙红瓦”的“仿宋民居”建筑风格被现今建筑界公推为“武夷风格”。


7. 福建武夷山建筑特点

武夷山

武夷山遗产地处中国福建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7°32′36″~27°55′15″;东经117°24′12″~118°02′50″,总面积99975ha。根据区内资源的不同特征,将全区划分为西部生物多样性、中部九曲溪生态、东部自然与文化景观以及城村闽越王城遗址等4个保护区。核心面积63575ha,核心次面积36400ha,同时,划定了外围保护地带--缓冲区,面积27888ha。  


武夷山西部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分布着世界同纬度带现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东部山与水完美结合,人文与自然有机相融,以秀水、奇峰、幽谷、险壑等诸多美景、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而享有盛誉;中部是联系东西部并涵养九曲溪水源,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区域。  


鉴于武夷山具有上述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自然与文化资源,中国政府推荐武夷山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武夷山于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一、 自然遗产武夷山拥有独特、宝贵的自然遗产价值,符合世界自然遗产第3、4条标准。

1、 武夷山是代表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  武夷山保存了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发育有明显的植被垂直带谱:随海拔递增,依次分布着常绿阔叶林带(350-1400m,山地红壤)、针叶阔叶过渡带(500-1700m,山地黄红壤)、温性针叶林带(1100-1970m,山地黄壤)、中山草甸(1700-2158 m山地黄红壤)、中山苔藓矮曲林带(1700-1970m,山地黄壤)、中山草甸(1700-2158m,山地草甸土)五个植被带,分布着南方铁杉、小叶黄杨、武夷玉山竹等珍稀植物群落,几乎囊括了中国亚热带所有的亚热带原生性常绿阔叶林和岩生性植被群落。    


2、武夷山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是尚存的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武夷山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区内峰峦叠障,高差悬殊,绝对高差达1700m,良好的生态环 境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地理演变过程中许多动植物的"天然避难所",物种资源极其丰富。  

(1)丰富的植物种质资源  武夷山已知植物3728种。种子植物类数量在中亚热带地区位居前列,有中国特有属27属31种,许多如银杏等为单种属孑遗植物3728种。种子植物种类数量在中亚热带地区位居前列,有中国特有属27属31种,许多如银杏等为单种属孑遗植物;有28种珍稀濒危种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如鹅掌楸、银钟树、南方铁杉、观光木、紫茎等。武夷山兰科植物尤其丰富,已知有32属78种,宽距兰,多花宽距兰为中国新记录种,盂兰为福建省公布新记录。而蕨类就有14个,如武夷山铁角蕨、武夷蹄盖蕨、武夷耳蕨、武夷假瘤足、武夷粉背蕨、武夷凸轴蕨等以"武夷"作为种加词的就达6种之多。武夷山的古树名木具有古、大、珍、多的特点,如武夷宫880年树龄的古桂、坑上980年树龄的南方红豆杉等,具有极高的科研和保存价值。  


2)珍稀特有野生动物的基因库  武夷山已知的动物种类有5110种,其中:哺乳纲71种,鸟纲256种,鱼纲40种,两栖纲35种,爬行纲73咱,昆虫已定名4635种(其中有700余个新种,20种中国新记录)。在动物种类中尤以两栖、爬行类和昆类分布众多而著名于世,中外生物学家把武夷山称为"研究两栖、爬行动物的钥匙"、"鸟类天堂"、"蛇的王国"、"昆虫世界"。目前,已列入国际《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动物有46种,黑麂、金铁豺、黄腹角雉等11种列入一级保护。属中日、中澳侯鸟保护协定保护的种类有97种。中国特有野生动物49种,崇安髭蟾(角怪)、崇安地蜥、崇安斜鳞蛇、挂墩鸦雀更为武夷山所特有。


(3)世界著名的模式标本产地  武夷山丰富的种质资源早已成为中外科学家和研究机构所关注,十九世纪,英、法、美、奥地利等国学者就进入武夷山采集标本。武夷山现已发现或采集的野生动植树物模式标本近1000种,其中:植物模式产地57种;野生动物新种中的昆虫模式标本779种,脊椎动物模式标本产地种达56种。至今,仍有大量模式标本保存在伦敦、纽约、柏林、夏威夷等地的著名博物馆内。 


 3、武夷山具有独特、稀有的自然景观,属罕风的自然美地带,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代表  


(1)武夷山九曲溪自然风光独树一帜  九曲溪发源于武夷山森林茂密的西部,水量充沛,水质清澈,全长62.8公里,流经中部的生态保护区,蜿蜒于东部丹霞地貌,分布峦岩壑间和深刻的断裂方向控制下,形成深切河曲,在峰峦岩壑间萦回环绕,9.5公里的河曲,直线距离只有5公里,曲率达1.9公里。九曲溪两岸是典型的单斜丹霞地貌,分布着36奇峰、99 岩,所有峰岩顶斜、身陡、麓缓,昂首向东,如万马奔腾,气势雄伟,千姿百态。优越的气候和生境,又为群峰披上一层绿装,山麓峰巅、岩隙壑嶂都生长着翠绿的植被,造就了"石头上长树"的奇景,构成了罕风的自然山水景观。  


(2)九曲溪风光是山与水完美结合的典范  曲折萦回的九曲溪贯穿于丹崖群峰之间,如玉带串珍珠,将36峰、99岩连为一体。山临水而立,水绕山而行,峰岩高低、河床宽窄、曲率大小、水流急缓、视域大小、视角仰俯等都达到绝妙的程度,构成"一溪贯群山,两岩列仙岫"的独特美景,溪光山色中溶注了中国传统的诗情画意和美学意境。登山可览碧水清溪,涉水能看奇峰异石,乘一叶古朴的竹筏顺溪而下,可赏奇拔秀伟、千姿百态、争奇斗妍的形象美;可品泉歌鸟 鸣、浪击轻舟、篙点褐石、绿树红花的色彩美;可看流水游鱼、浮云飞鸟、艄公游人的动态美;可睹云绕山嶂、雾锁峰腰、雨罩群峰的朦胧美,身临秀色美景,犹如漫步奇幻百出的山水画廊,聆听丰富有变奏的交响乐章,欣赏韵味独特的瑶池歌舞,品味韵律有致的美丽诗篇,如痴如醉,飘飘欲仙。这是武夷山自然景观的精华,堪称世界一绝。  


(3)武夷山九曲溪是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突出代表大自然赐予了武夷山独特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历代高人雅士、文臣武将在山中或游览、或隐居、或著述、或授徒,前赴后继,你来我往。自然山水陶冶了人们的性情,启迪了人们的智慧,人类的活动传播,发展了武夷山,为自然山水增辉添彩。先民的智慧,文士的驻足在九曲溪两岸留下众多的文化遗存:有高悬崖壁数千年不朽的架壑船棺18处;有朱熹、游酢、熊禾、蔡元定等鸿儒大雅的书院遗址35处;有堪称为中国古书法艺术宝库的历代摩崖石刻450多方,其中有古代官府和乡民保护武夷山水和动植物的禁令13方;有僧道的宫观寺庙及遗址60余处。这些遗存星罗棋布,如璀璨的宝石,镶嵌于武夷山的溪畔山涧、峰麓山巅、岩穴崖壁,将古人的智慧、先哲的思想、人民的劳动融于自然山水之间,为武夷山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气息,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给人以浑然天成的和谐美感。这在我国的诸多景观中是极为罕见的。  


二、 文化遗产从历史和科学的角度看,武夷山具有突出、普遍价值,不仅能为已消逝的古文明和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见证,而且与理学思想文明有着直接的、实质性的联系,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第3、5标准。 


 1、武夷山的"古闽越"、"闽越族"文化遗存是业已消逝的古代文明的历史见证  武夷山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劳动生息,逐步形成了国内外绝无仅有的偏居中国一隅的"古闽族"文化和其后的"闽越族"文化,绵延2000多年之久,留下众多的文化遗存。反映这一时期文化特征的主要有"架壑船棺"、"虹桥板"以及占地48万m2的汉代闽越王城遗址。 

 在武夷山东部绝壁岩洞中的架壑船棺、虹桥板是古先民丧葬遗存,距今3000多年。棺中的棉布残片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棉纺织品实物。武夷架壑船棺是现今国内发现年代最久远的悬棺。因而,武夷山被考古学家认为是悬棺葬俗的发祥地,其实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和已消逝的古闽族文化的极为珍贵资料。  

占地48万m2的汉城遗址,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研究价值。它是中国长江以南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汉代古城址,在创建选址、建筑手法和风格上独具一格,是中国古代南方城市的一个典型代表,在中国和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现已发掘出土大量珍贵文物,如日用陶器、陶制建筑材料、文字瓦当、铁器青铜器等,分别代表当时先进的生产力,体现了中国文明的最高水平,为研究汉代闽越族盛衰及江南经济文化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2、朱熹(1130-1200)是继孔子之后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集孔子以下学术思想之大成,形成儒学思想文化的杰出代表---朱子理学,被钦定为官方的正统哲学思想,构筑了中国宋代至清代(13世纪至20世纪)700余年间一直处于统治地位的思想理论,代表具有普遍意义的传统民族精神,影响远及东亚和欧美诸国,成为东亚文明的体现。至今,国外还保留着日本朱子学、朝鲜朱子学(退溪学)等,吸引着世界上几十个国家的专家、学者致力 理学思想的研究。在德国特里尔大学、荷兰国立莱顿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美国哥伦比亚、哈佛、夏威夷等地大学都开设有攻读朱子学博士学位的研究院。1982年以一来,在夏威夷、厦门、武夷山、台北召开了4次国际朱子理这研讨会,探讨理学文化与儒学思想的渊源关系和发展历程以及朱熹理学的现实影响。


8. 武夷山古建筑群

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升至56项,其中,文化遗产38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明清故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

遗产分布: 北京市东城区、辽宁省沈阳市

列入时间: 1987年(北京故宫)

扩展时间: 2004年(沈阳故宫)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遗产分布: 陕西省西安市

列入时间: 1987年

莫高窟

遗产分布: 甘肃省敦煌市

列入时间: 1987年

泰山(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

遗产分布: 山东省泰安市、济南市

列入时间: 1987年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遗产分布: 北京市房山区

列入时间: 1987年

长城

遗产分布: 黑龙江省、辽宁省、吉林省、河北省、河南省、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山东省、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列入时间: 1987年

黄山(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

遗产分布: 安徽省黄山市

列入时间: 1990年

武当山古建筑群

遗产分布: 湖北省丹江口市

列入时间: 1994年

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

遗产分布: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列入时间: 1994年(布达拉宫)

扩展时间: 2000年(大昭寺)、2001年(罗布林卡)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遗产分布: 河北省承德市

列入时间: 1994年

曲阜孔庙、孔林和孔府

遗产分布: 山东省曲阜市

列入时间: 1994年

庐山国家公园

遗产分布: 江西省九江市

列入时间: 1996年

峨眉山——乐山大佛(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

遗产分布: 四川省峨眉山市

列入时间: 1996年

平遥古城

遗产分布: 山西省平遥县

列入时间: 1997年

苏州古典园林

遗产分布: 江苏省苏州市

列入时间: 1997年(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

扩展时间: 2000年(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

丽江古城

遗产分布: 云南省丽江市

列入时间: 1997年

北京皇家园林—颐和园

遗产分布: 北京市海淀区

列入时间: 1998年

北京皇家祭坛—天坛

遗产分布: 北京市东城区

列入时间: 1998年

大足石刻

遗产分布: 重庆市大足区

列入时间: 1999年

武夷山(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

遗产分布: 福建省武夷山市、江西省铅山县

列入时间: 1999年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遗产分布: 安徽省黟县

列入时间: 2000年

明清皇家陵寝

遗产分布: 湖北省钟祥市、河北省遵化市、河北省易县、江苏省南京市、北京市昌平区、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辽宁省沈阳市

列入时间: 2000年(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

扩展时间: 2003年(明孝陵、明十三陵)、2004年(清永陵、清福陵、清昭陵)

龙门石窟

遗产分布: 河南省洛阳市

列入时间: 2000年

青城山——都江堰

遗产分布: 四川省都江堰市

列入时间: 2000年

云冈石窟

遗产分布: 山西省大同市

列入时间: 2001年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遗产分布: 辽宁省桓仁县、吉林省集安市

列入时间: 2004年

澳门历史城区

遗产分布: 澳门特别行政

列入时间: 2005年

殷墟

遗产分布: 河南省安阳市

列入时间: 2006年

开平碉楼与村落

遗产分布: 广东省开平市

列入时间: 2007年

福建土楼

遗产分布: 福建省永定县、南靖县、华安县

列入时间: 2008年

五台山

遗产分布: 山西省忻州市

列入时间: 2009年

登封“天地之中” 历史建筑群

遗产分布: 河南省登封市

列入时间: 2010年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

遗产分布: 浙江省杭州市

列入时间: 2011年

元上都遗址

遗产分布: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

列入时间: 2012年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

遗产分布: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列入时间: 2013年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遗产分布:中国(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列入时间: 2014年

大运河

遗产分布: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河南省

列入时间: 2014年

土司遗址

遗产分布: 湖南省永顺县、湖北省咸丰县、贵州省遵义市

列入时间: 2015年

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

遗产分布: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

列入时间: 2016年

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

遗产分布: 福建省厦门市

列入时间: 2017年

良渚古城遗址

遗产分布: 浙江省杭州市

列入时间: 2019年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遗产分布: 福建省泉州市

列入时间: 2021年


初冬,逛逛户部山的古民居建筑群

初冬的徐州还是比较冷的,穿了一身御寒装备,可还是感觉还是有点冷,上午还是有些阳光,当然不能放弃这个晒太阳的机会。

吃完午饭后,趁着还有阳光,逛了逛户部山。户部山在彭城路的延长段,现在这里已经建成了一条商业街。从街道上人流看。现在的实体店的生意并不是很好做。户部山面还主要都是卖一些古玩字画,茶叶玉器

从户部山走到一半的时候就可以看到一些古民居。这就是户部山古建筑群,当然先看到的是崔家大院。崔家大院在户部山西麓,门前便是崔家巷。2006年起,徐州市开始保护修复崔家大院。据说,崔家大院是明清时期两位翰林崔海和崔焘的住宅。可以看见在门前的小广场上,看见两个高大的旗杆。上面悬挂着大大的崔字,大门上有崔氏翰林的匾额门对面还有一面大大的影壁,崔家大院是一座明清时期风格的建筑,青砖石瓦,雕梁画栋,风格独特。

再往上走,是一段上坡。这里的景色很适合拍照。可以看到一些可以看到一些住宅,还有人在居住。也可以看到巷子里面,有一些房子现在都开始拆迁了。估计也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这些古民居,把一些不和谐与古建筑不相符的建筑拆掉吧。

来到坡顶 就来到了戏马台,戏马台风景区,宽敞的停车场人不多。拿起手机,拍拍回来的路上 ,发现景色很是美丽,便马起手机记录。

来到户部山,还一定要去看看民俗博物馆。里面陈列有徐州地区生活、生产用品及历史民俗文物千余件,并设有节令婚俗、民间艺术、地方戏曲厅等展室,并举办地方戏曲表演、民间工艺制作等活动。还有李潘的状元府很值得一来。

在徐州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穷北关,富南关,有钱人住户部山”。今天体验了一下富人的感觉。原来可能是是站得高看得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