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土家族民居建筑群

江溪土家族民居建筑群

江溪土家族民居建筑群地址: 安化县马路镇江溪村时代:现代类型: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保护范围:以村最外围房屋为起点,四向各至50米处公布日期: 安政发﹝2011﹞22号2011年7月,江溪土家族民居建筑群,江溪土家族民居建筑群简介,江溪土家族民居建筑群-益阳市安化县江溪土家族民居建筑群旅游指南

白族聚居区云南喜洲古镇 现存最多白族居民建筑群

喜洲位于大理古城以北18公里处,东临洱海,西枕苍山,喜洲是重要的白族聚居的城镇,这里有着保存最多、最好的白族民居建筑群。

从布局上看是典型的“三坊一照壁”及“四合五天井”的白族庭院格局。

这些民居雕梁画栋、斗拱重叠、翘角飞檐、门楼、照壁、山墙的彩画装饰艺术绚丽多姿。

充分体现了白族人民的建筑才华和艺术创造力。

历史上喜洲镇是南诏的军事重镇,文化比较发达,曾为国家输出了许多社会各界的知名人士。

过去喜洲的工商业也比较发达,曾是云南的商贸中心之一。

传统民居:后度方家古厝体现涵江建筑特点

涵江后度是我上中学时的必经之路,而对后度方家古厝却一无所知。近日当我再次来到后度找寻方家大厝时,这里已变得既熟悉又陌生,只有看到路边的三门井时,才唤起我的记忆。当年的情景恍如昨天的故事,让我感怀。三十年前每当上、放学经过这里,井边总有人在洗衣、洗菜,发豆芽,人气融融。而如今人去房倒,三门井也变成一口枯井,现在只能从井口边那一道道被提水绳磨出的缺口,才依稀可见昔日繁华景象。自明代以来,这口三门井不知养育了多少人。井边后龙巷的两边就是方家“百廿间”和“十八爷里”两座大厝。

方氏“百廿间”始建明朝,坐西向东,前后三进,面宽七间厢,外加两侧护厝,建筑面积1700多平方米。据载后度方氏入莆始祖系明初“靖难之役”被惨诛九族的建文忠臣方孝孺的两个侄儿,名畏庵和体乾。兄弟俩潜逃入闽后先居莆田城东,畏庵卒后,体乾移居后度开族,至明代中期,家族繁衍,至清代又陆续扩建和新建宅第祠堂,“十八爷里”大厝就是后来新建,其面积1700多平方米,为三进五间厢加护厝,所谓“十八爷里”的俗称,是因为方家自明元顺六年(1462)方荣中举授官以后,至清乾隆出了十八名官员。

当我走在两座大厝中,发现方家族人大都搬到新房住,两边护厝和后供堂也改造成多层楼房,两座主厝大门紧锁,因年久失修,也濒临倒塌的威胁,不过从房子的结构布局中还能看到它的特别之处,它和邻近长埕头一样,都在厝前铺设砖埕,三面加围墙,正面为照墙,左右墙中各辟一个仪门,大路就从两个仪门横穿而过,这种既为大厝院前砖埕,又是公共通道的特点,是涵江一带建筑特色,使村落间的巷道更有变化,成为红砖区建筑的一种形式。

现在,因莆六中校门改位,这里几条巷道没有了学生往来而倍感冷清,邻近苍然片旧村改造已完成,使后度这个“城中村”也面临着新的选择。  徐学仕 文/图

方家祠堂前的巷道。

别具一格“百廿间”大门坦。

如今三门井显得特别冷清。

“十八爷里”古厝一角。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辽阳彭家大院辽阳最大的民居四合院建筑群,距今已有近百年

公馆位于辽宁辽阳白塔区中心路2号,是民国时期东三省官银号总办(后任边业银行总裁)彭贤的私人住宅,建于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至于民国十二年建成(公元1923年),距今已有近百年历史。彭公馆为一座三进一厅、两园式的仿清四合院建筑,共有房舍近五十间,占地面积约八千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两千平方米,现为辽阳市民俗博物馆。彭公馆是东北地区四合院建筑的杰作,于1988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彭贤(1884—1959年),字相亭,原为辽宁省新民市人。因为彭贤的父亲彭万荣曾在张作霖危难之际出手相救,张作霖因此极为感激。待他发迹后便把彭贤带到了沈阳,安置到了军需处,历任少校军需官、中校军需官,极受张作霖信任。继而任东三省官银号总办。1925年4月,张作霖接收边业银行后,他又被任为银行总裁。彭贤在奉系军阀统治的东北,不仅官位显赫,个人资本也是十分充足,控制商号极多,仅辽阳一地,美纶祥、福聚源、福源祥等大商号都有他的股份。

彭贤在辽阳城东孙庄子城北大纸房等处,购置土地700多亩。并高价购得了城内魏文伯的菜园子及前面的三处民宅,在此基础上,耗资20多万银元,历时三年建起了一座规模宏大的私人宫邸--彭公馆。

彭公馆是辽阳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四合院式民居建筑,俗称“彭家大院”。整个建筑包括住宅、花园果园三个部分。东部为住宅区,街门东向,有硬山式门房三间,门前装有一对上马石和石狮子。厚厚的门板上装有铜铺首和铁铆钉,两侧的板上绘有山水花鸟。门内南侧是一座青砖八字形照壁,中间雕一“福”字,西面墙上长方形影壁雕有“迎祥”二字。

北面是带前廊的正房,中间为进入小院的门道,门道两侧及廊心装饰着用瓷砖镶嵌的风俗画和山水画。

小院用青砖筒瓦墙隔成东、西两个跨院,各有平房三间。从前院向北,过垂花门,可以进入到中院。院内有十字形的甬道,过西角门为一座花园,园内建一座卷棚顶花厅,中间连接着一个勾连搭的抱厦,是赏花品茗之处,向西为果园。

彭公馆是东北地区具有代表四合院建筑群,三进四合院结构,以清代北京王府建筑为蓝本,严格遵循五行生克、八卦方位等堪舆理论,充分体现儒家礼制规范和天人合一观念,表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俗特色,堪称北方民居建筑的杰作,对研究民国时期东北四合院等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图片源自网络,感谢分享!如有侵权,删图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