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虚阁

涵虚阁

位于凤山森林公园。2000年建。阁体建筑面积264平方米,高13.16米,单体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一,包括附属建设总投资55万元。阁一层镌有县委书记尤猛军撰的楹联:“千峰萦郭立;一水抱城来。”二层镌有县人大主任唐建华撰的楹联:“上青嶂下碧湖历历山川谁可乐;前古人后来者悠悠天地我何为。”三层镌有县政协主席苏宇霖撰的楹联:“山木抱怀太极图中生大象;凤凰展翅地球村里尽蛟龙。”登阁俯瞰,凤城景色一览无遗。

南昌滕王阁,一座古老的文化遗产(历史背景文化内涵旅游攻略一网打尽)

南昌滕阁,一座古老的文化遗产

一、历史背景

南昌滕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滕路,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它建于唐朝,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修缮和重建,是中国现存早的木结构楼阁之一,也是江南地区保存完整的古代楼阁。

二、文化内涵

1. 历史文化滕阁是一座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它曾经被用作阅兵、讲学、颁布政令、议事等场合,也曾经是文人雅士们的聚集地,留下了许多文化典故和历史印记。

2. 文化艺术滕阁内部装饰精美,包括木雕、石雕、铜雕、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其中为的是“滕阁序”,这是唐代文学家勃所写的一篇名篇,被誉为“千古楼阁”。

3. 旅游文化滕阁是一座的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古老的建筑艺术、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美丽的风景。

三、旅游攻略

1. 开放时间滕阁每天上午800下午530开放,门票价格为80元/人。

2. 交通路线南昌滕阁位于南昌市区东湖区滕路,交通便利,可乘坐公交车、出租车等前往。

3. 游玩建议游客可以先从阁下爬上楼顶,俯瞰整个南昌市区的美景,然后逐层参观滕阁内部的各个展厅,了解其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在阁下品茶聊天,感受古老的文化气息。

总之,南昌滕阁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的古老建筑,也是一座的旅游胜地。无论是文化爱好者还是旅游者,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乐趣。

涵涵去旅游攻略视频「涵涵去旅游攻略视频直播」

哪些食物鲜嫩不腻,营养美味,孩子隔三岔五就要吃呢?

谈起蒜台,大伙儿都吃过,蒜台吃着脆响可口,口味略辣,用于下饭菜下酒菜都能够。除开美味,蒜台也有一定的营养成分,蒜台中膳食纤维素丰富多彩,经常吃可促进肠胃蠕动,排出体内毒素,并且蒜台也有预防感冒的作用,由于蒜台里的维他命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特别适合绝大多数群体服用。现在正是流感病毒易暴发的季节,大伙儿除开外在留意,也尽量本质调理,千万别一不小心发烧感冒哟!

蒜苔炒鸡脯肉真的是一道又香、又营养成分、又美味的菜品,也是一道十分下饭菜下酒菜的大菜,用于招待客人也很好,做法简单,吃着美味,方便省时间,也很适合懒人神器烹制哦。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这道菜的具体方法吧,鸡脯肉嫩滑不油腻,经常吃也不必担心长胖难题,比生猪肉强多,感兴趣的朋友们不要错过哦!

【菜肴】:蒜台鸡脯肉

1、提前准备1块新鲜鸡脯肉就可以,再准备一斤蒜台,摘去蒜台根处预留。2、除去鸡脯肉上边的肌肉筋膜,清理干净后切割成小条,放入容器里预留。3、在配有鸡肉的容器里添加1勺生抽酱油、1勺米酒和1勺木薯淀粉抓拌均匀,随后静放10分钟即可,那样腌渍完的鸡脯肉口味也会更加嫩滑美味,吃着都不会变硬、咬不烂。4、将小米椒洗干净切圈、姜切细条、蒜台洗干净后切割成段儿预留。5、锅中放入少量冷水煮沸,放进适当盐和少量油,倒进蒜台焯至掉色断生,捞起来沥干水预留。

6、锅里添加少量服用油烧热,放入花椒粒进行爆香后加入生姜丝,接着放进鸡肉条,煸炒至鸡脯肉掉色就可以。(全过程走红煸炒就可以。)7、锅里添加1勺老抽王、1勺黄豆酱,再次走红煸炒2分钟就可以了。8、添加小米椒圈和焯好一点的蒜台,走红炒匀后就能熄火起锅啦,因为蒜台提早焯熟了,因此简易煸炒及其就可以。这道菜的口感清爽不油腻,非常适合作为晚饭哦,喜欢的朋友赶紧关注个人收藏,一起来试一下这道快手家常小炒吧!

哪些食物营养丰富,解馋下饭,鲜香美味,家人吃得舒服吃得满意呢?

土豆丝饼,洋葱炒肉,蒸糕,这些食物非常的营养美味,家里人都会喜欢的。

男老师求复合未果,连捅19女大学生48刀,怎么回事?

2019年9月19日,就读于安徽工程大学的涵涵在校园小北门附近,被老师郭某牛连捅48刀遇害。2020年10月30日,在独女遇害的第406天后,涵涵的母亲终于等到庭审凶手这天,并强烈希望法庭判处凶手死刑立即执行。

01

扭曲的“师生恋”——你敢跟我分手,我就让你拿不到毕业证!

2019年2月20日,江苏19岁女生涵涵开启了大一下学期的课程。而其中一门课程的老师郭某牛,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

第一节课上,郭某牛按惯例点名签到,当点到涵涵名字时,郭某牛便调侃到“这个名字很特别,会不会人如其名?”

由于涵涵的姓氏“莘”是个多音字,郭某牛便向其询问,涵涵于是回答“怎么读都行”。

郭某牛随后又调侃“你长得好看,说什么都对!”兴许从这时候起,郭某牛就早已经盯上涵涵了。

下课后,由班干部负责组建了一个群,很快,郭某牛便私底下添加了涵涵为好友。

郭某牛频繁向涵涵示好,渐渐地,班里面越来越多关于涵涵与郭某牛在一起的“八卦”,涵涵却很少跟朋友提起郭某牛。

两人于2019年4月确定关系,2019年5月涵涵发现郭某牛有问题,多次向其提出分手。

但是,每一次涵涵向他提出分手时,郭某牛都威胁说“你分手,我就让你拿不到毕业证,考试肯定让你挂科!”

02

郭某牛占有欲极强,有严重的暴力倾向,骗涵涵说自己没有配偶……

起初,郭某牛对涵涵很好,经常给她洗脑,骗她跟自己交往。

在涵涵母亲谢女士提供的聊天记录中,郭某牛刻意隐瞒自己有配偶的事实,极力塑造自己独身一人的形象,误导涵涵以为其配偶已经不在。

郭某牛表示,自己有一个女儿,一般由孩子的爷爷奶奶照顾,有时候他自己也带。

他还说,长这么大了,他就只爱过一个女人,而这个人没机会伤害他便已经不在了。

对于一个19岁涉世未深的女孩来说,涵涵对郭某牛的话丝毫未产生怀疑,由于郭某牛的甜言蜜语。两人便走到了一起。

但是,相处不久后,涵涵发现郭某牛性格特别怪异,控制欲极强,甚至不允许她跟任何异性有任何接触,而且还随时检查涵涵的手机。

有一次,班里有一名男生,只是跟涵涵说了几句话,结果却遭到郭某牛的一顿训斥。

还有一次,涵涵因考四六级遇到一些事情,就去咨询了在某高校的表姐夫。郭某牛得知后大怒:“他什么都好,你怎么不嫁给他?”

在涵涵的聊天记录中,郭某牛甚至多次对她表示“你妈妈太强势了,你要和她划清界限。”

同时,郭某牛有严重的暴力倾向,常常向出租车司机、食堂师傅发火。

涵涵曾向好友倾诉,说郭某牛性格上存在缺陷,感觉他的德行配不上他的智。

更可气的是,2019年5月,郭某牛与其妻子闹出离婚风波。彼时,涵涵才发现郭某牛是有家庭的。

此后,涵涵决定跟他撇清关系,但遭到郭某牛多次威胁。

最终,两人于2019年6月30日正式分手!

03

——分手后,郭某牛多次以死相逼,称“你不跟我好,那我就去死!”

6月29日晚间,正是涵涵执意要跟郭某牛提出分手的时候,涵涵的表姐张女士突然接到涵涵的求救电话。

电话那头,涵涵哭得很伤心,称自己刚从郭某牛家中逃了出来,郭某牛像发疯似地殴打她。

涵涵逃出去后,才有机会借了一个电话报警,张女士赶过去时,两人都已经被带至警局问话。

张女士见涵涵披头散发,胳膊、头上、脖子上满 是伤痕,便向涵涵询问事情的经过。

涵涵告诉她,自己只是跟他提出分手,郭某牛便突然掐住她的脖子,把她的头往墙上撞。

当天晚上,经过民警调解,涵涵表示不再追究郭某牛,不要求民事赔偿。但两人和平分手。

第二天,郭某牛又发来信息道歉,希望涵涵能够回心转意。最后他还威胁称“你不跟我好,我就去死!”

当时涵涵并不在国内,由于家人希望她赶紧从阴影中走出来,已经坐上了去澳大利亚旅游的飞机。

去之前,涵涵把手机留在了母亲处,并表示以后再也不想看到他了。

可是,刚从澳大利亚回来不久,涵涵又收到几则信息,是学长与学姐发来的,说郭某牛要自杀。

原本打算断得彻底,却又害怕他真的自杀了,涵涵又把聊天工具加了回来,劝他珍惜生命。

此外,她还对其他人说,希望他们拦住郭某牛,否则这辈子都不会安心。

此后,涵涵频繁收到郭某牛自杀的消息……

有一次,郭某牛给涵涵发一则视频,视频中他正在车里烧炭,被保安发现救了。后来郭某牛又说要跳楼。

当初,郭某牛就是用这种方式,逼迫前妻跟自己离婚的,现在又想故技重施,威胁涵涵跟他在一起,只可惜,涵涵对他只有失望……

04

复合无果,遂萌生杀念!

2019年8月26日,涵涵要返回安徽工程大学报到了,但家里人特别不放心,就从老家送涵涵到学校。

涵涵的母亲谢女士还是不放心,又陪着女儿在学校住了一周,见女儿这段时间没有再被骚扰,谢女士才上了回老家的高铁

走的那天,涵涵主动送母亲到高铁站,高铁临别的一幕,谢女士至今还未曾忘却。

当时,女儿坐在出租车内,刚好有一束光照在女儿的脸庞上,涵涵就那样温柔地笑着,朝着妈妈挥了挥手道别。

却不想,高铁站的匆匆一别,竟然是谢女士与涵涵最后的永别。

谢女士前脚刚离开,涵涵就再次遭到郭某牛的骚扰。

郭某牛多次在校园内制造舆论,大张旗鼓地给涵涵送东西,不停地给她打电话,弄得“满城风雨”。

有时候在上课下课的路上,郭某牛总是跑去堵涵涵,不让她走。

可涵涵愈发反感……

2019年9月1日–10日期间,涵涵多次向家人倾诉。

——却不想9月19日,要求复合未果的郭某牛恼羞成怒,选择用最极端的方式来处理二者的感情问题!

当天下午,涵涵刚上完体育课,原本打算跟同学一起出去玩耍的。

哪知,郭某牛早已打算结束这一切,并偷偷地查看了她的课表。

得知涵涵当天下课时间后,郭某牛老早就等在了体育馆附近,专等涵涵下课。腰间的黑色挎包内,装的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匕首以及其收集的涵涵的头发。

下课后,涵涵与室友从体育馆走出,丝毫未意识到死神正在向自己逼近。

郭某牛一路尾随至宿舍,过了一会,涵涵独自从宿舍走出,一直走到小北门。

突然,涵涵转头发现了他,便一边打电话向母亲求救,一边拦出租车打算逃跑。

郭某牛奋力追赶,涵涵于是向马路对面逃跑,跑至马路中央时,不幸被郭某牛被追上。

彼时,郭某牛早已丧失理智,掏出尖刀刺向涵涵娇弱的身躯。

涵涵被连捅48刀,颈部、胸腹部、背臀部、四肢……伤痕累累,送医不治死亡!

身高不足157cm的涵涵,体表伤口长度竟高达169.4cm。

事后,郭某牛欲自杀,却被赶到的 案民警控制。

口供中,郭某牛交代“感觉人生没有任何意义,不如大家一起去死!”

05

正义从不缺席,狼师郭某牛终究迎来法庭的审判!

“大学老师杀害19岁女学生”案的相关流程终于走完,将于2020年10月30日在芜湖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谢女士表示,夫妻俩就这么一个女儿,对女儿倾尽了半生,失去女儿后,整个家都“空”了,整日都在对女儿的思念中煎熬。

谢女士常常躲在屋内以泪洗面,一年过去了,老公也一天都没上过班,什么希望都破灭了。

夫妻俩每天晚上都失眠,必须依靠药物才能入眠。

在失去女儿400多天的日子里,等待庭审,判决,惩治凶手,似乎成了两人唯一的精神支柱。

日盼夜盼,终于等到这天。

谢女士表示“相信法院会给女儿、自己、给社会一个公平公正的交代。暂时放弃民事赔偿,我们的意愿是“死刑立即执行”。

同时,谢女士表示,如果这次判决能够公平公正,他们的后半生也就看开了,将会以女儿的名义,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走完自己的下半生。

如果判决结果不尽人意,他们将一直追究下去。

大学老师杀害19岁女学生案的案件经过如何?

2019年4月初,郭某牛和受害人涵涵成为情人,后双方因感情不和,于2019年6月30日分手。6月29日,涵涵因遭到郭某牛殴打报警,在派出所,两人签署民事调解书,和平分手。但是,此后郭某牛依然不断骚扰和威胁涵涵。

2019年9月19日下午,在安徽工程大学校门外,尾随涵涵近一个小时后,郭某牛拿出匕首走向涵涵。当时,涵涵欲乘坐出租车离开以摆脱纠缠,见郭某牛追来,便向马路对面跑,郭某牛追至马路中间,持匕首向涵涵连刺数十刀。

案发后,涵涵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经鉴定,受害人系他人持锐器刺戳全身多处致左颈总静脉破裂,肺、肝、肾等多脏器破裂引起大出血死亡。

扩展资料:

大学老师杀害19岁女学生案在安徽芜湖开庭

10月30日上午9点30分,“安徽工程大学老师郭某牛杀害19岁女学生一案”在芜湖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因此案涉及到个人隐私,对外不公开开庭。

受害方代理律师樊颙告诉记者,他昨天和受害人父母已经赶到了芜湖。受害人的父亲说,“他禽兽不如,我女儿才19岁,她有什么过错,自古杀人偿命,我们希望法院判他死刑,立即执行。”

2019年2月,安徽工程大学33岁的教师郭某牛与该校19岁学生涵涵结识,同年4月初,两人相恋。在一起的两个多月,涵涵一提分手,郭某牛就会对她进行威胁:“你分手,我就不让你拿到毕业证,考试肯定让你挂科。”

受害方提供的一张QQ聊天截图显示,郭某牛对涵涵说:“我给其他人最多七十多分,给了你九十多分,这样你就能拉开与其他人的距离。如果不出意外肯定能拿奖学金。”

此案引起众多媒体的关注,他们和市民一样守候在法院外。来自安徽工程大学的一位学生说,郭某牛曾是他选修课老师,郭某牛常说自己有女人缘,但没想到会干出这种事。

律师说,他希望法院彰显司法公正,犯罪嫌疑人得到应有的惩罚。

参考资料来源:环球网-刚刚!大学老师杀害19岁女学生案在安徽芜湖开庭

莆田涵江涵东街道林氏 莆田涵江刘姓

1. 莆田涵江刘姓

福建的刘氏,大都是汉代居住江苏彭城(今为铜山县)被封为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早在唐玄宗天宝八年己丑(749),当时有刘韶字虞乐号仪廷,以平章事贬为泉州别驾。其祖乃唐太宗时右丞相刘洎之孙,金吾卫将军刘迈之子。其在泉州任内,以抚为怀,体恤民艰,于唐太宗大历四年己酉(749)殁于任所。其子刘友与家属舆榇北归,来到莆田涵江地界,时因安禄山之乱所波及,地方动荡,道路梗阻,刘友乃胥宇而家于涵江之西坂。后择吉葬其父刘别驾于莆田兴教里梧仑西洋地,即今之瓦窑山,人称“刘墓”。而其后裔子孙分支莆田、仙游和秀屿等地;又分惠北之圭峰、峰尾和土坑等地,以及惠安之东岭一带,并号其地为“彭城”,以志汉高祖发迹于彭城之意。后来该地也有林姓居住,并曾由“彭城”泛洋至新罗(朝鲜半岛)开拓繁衍。

唐中和五年(885年),中山靖王刘胜后裔刘存偕侄刘昌佐王潮、王审知兄弟率五十二姓从河南光州入闽,先抵泉州,然后攻入福州。当时随王潮、王审知起义军进入晋江地区的,就有一支刘氏族人,其中有一位闽王王审知的亲家翁名叫刘枝。刘枝原官居检校尚书户部员外郎,鄂州节度使判官等职。他入闽后居晋江,生有三个儿子,分别为刘文质、刘文济、刘文泽。刘文质后来被泉州刺史王潮招为女婿,任泉州观察推官。刘枝的女儿嫁给王审知次子王延钧为妻,封为正义夫人。而刘枝的二儿子刘文济则从泉州迁居福州,后娶闽王王审知最小女儿为妻。于是,在泉州、福州民间,人们视刘王两家为亲家。

刘存入闽后居福州凤岗一带,其侄刘昌之曾孙刘晖分支长乐等。刘存之兄刘楚,字显斋,于唐天佑四年(907年)率三子入闽,居建阳麻沙,刘邦之长子刘肥(封齐王)之后裔刘赐(字万寿)于北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由江西铅山县迁福建延平府,后分衍侯官、尤溪、沙县等县,部分徙居闽南。

南宋抗金名将刘錡,祖籍福建省建州(今建阳市)麻沙里。宋绍兴十年(1140),时任东京副留守加太尉,他在顺昌(今安徽省阜阳市)以四万兵马,大败金兀术十几万兵,直至在临安为国捐躯,季子刘明挂榇扬舸泉州,卜地安溪“龙虾出港穴”,奏请皇上,由孝宗赐葬。嫡孙刘逊娶祥芝杨氏女,遂胥土于兹,子孙蕃衍廿四派。在祥芝大堡兴建祖堂,并奉刘錡公为开基一世祖。九世嫡孙辰治公移居洛阳桥南,是二十四派中的洛阳派,其子孙亦在桥南兴建祠堂。清代中叶,桥南刘氏一支移至泉城沙美下,子孙分布黄甲街、溪后、浮桥街、南岳灶仔巷、晋江青阳及泉州市区各地,还有部分旅居海外。

晋江东石镇塔头刘厝,人口3000多人。其开基祖是南宋时护驾慈元杨太后和宋幼主南行的朝散大夫、行军令史刘拓。刘拓系原居于福州凤岗一带的刘存的后裔。德佑二年,元兵南进,临安失守,恭宗被俘北去大都,益王赵昰即位于福州,号端宗,改元景炎,封杨淑妃为慈元杨太后。尔后,杨太后携二少帝南下泉州,招抚使蒲寿庚闭关拒驾。杨太后随二少帝再南逃广东。途中,刘拓率部与元兵大战,因敌众我寡,队伍被冲散,他逃至围头湾印山西麓的塔头村,过着隐居的生活。后来他获悉杨太后和二少帝在广东崖山一战中跳海身亡,悲愤欲绝,后来在塔头村建起了“慈元行宫”,奉祀杨太后等神像,并日夜教习子弟操练武艺,以图将来收复中原。

在晋江、泉州一带,历史上曾流传着“刘侯同宗”的传说。据说刘氏第一百四十三世祖刘至敏的先辈与原浙江安抚使王錡镒因朝内 争,祸延宗亲。当时朝廷派林将军包围刘家,林将军怜悯刘至敏年幼,将其藏于战袍之内,飞骑冲出重围后把至敏交托在朝的一位侯氏官员。为保刘、林后裔不受株连,林将军自杀,侯家以一孙顶替抵命,救了刘至敏,至敏改姓侯。宋景炎年间,元兵入侵,宋太常寺正卿侯宗贵及夫人杜端慈携九子扶幼主端宗入闽,先住泉州古榕境旧馆驿,后卜居南安十八都侯垵乡,随后把至敏和林将军的后裔也安置于侯垵乡,至敏恢复原姓刘。至敏后裔为纪念这段血的情谊,大门灯写上“刘侯”,祠堂门匾也写上“刘侯宗祠”。

2. 莆田涵江有几个村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梧塘镇东南村邮编是351119

3. 莆田陈氏涵江

区别:

祠堂原本是族人聚会、议事、处理族内纠纷等宗族活动的场所;

家庙是供奉祖宗、先辈神像、灵位,供族人祭祀、朝拜、思念的场所。

上古时代,宗庙为天子专有,士大夫不能建宗庙。

汉朝以前,有官爵者才能建立家庙,作为祭祀祖先的场所,但那时叫宗庙或者祖庙。

唐朝始创私庙,以祭祀先祖。

宋代朱熹提倡建立家族祠堂改为家庙。

《宋史·礼志十二》:“ 庆历元年,南郊赦书,应中外文武官并许依旧式立家庙。” 宋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二:“ 文潞公作家庙,求得唐杜岐公旧址。”各族百姓为了祭祀先祖,常建有“家庙”。

联系:

后来很多地方逐渐合二为一了,兼具双重功能,但有的地方宗祠与家庙仍然是分开建造的,保持着原有的结构与功用。

宗祠(zōngcí),又称宗庙、祖祠、祖厝、祠堂。它是供设祖先的神主牌位、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又是从事家族宣传、执行族规家法、议事宴饮的地方。民间建造家族祠堂,可追溯到唐五代时期。莆田刺桐金紫方氏祠堂,便是建于唐末。涵江黄巷村黄氏宗祠,建于北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到南宋,莆田林氏“建先祠”,“置祭产”。(宋濂《宋文宪公全集》卷十二)建阳陈氏家族的祠堂,始筑于元代。各地大规模营造祠堂,则在明清两代。此时入闽各家族经过长期发展和繁衍,族众日益增多,家族为团结族人大兴土木,故一时建祠之风盛行。 家庙即家族为祖先立的庙。庙中供奉神位等,依时祭祀。《礼记.王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祭于寝。”《文献通考.宗庙十四》:“仁年因郊祀,赦听武官依旧式立家庙。”《清文献通考.群庙五》:“[顺治]十年,议定郡王以祀追封祖父于家庙,贝勒以下祀追封祖父于坟墓。”

家庙又称祖庙,起源于先民对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是古人祭神祭祖的场所,至商周时期宗庙制度和祭祖礼制初步形成,秦汉并逐步完善。

南宋理学家朱熹《朱文公家礼》立祠堂之制,宗祠和家庙在明清进入发展巅峰时期,但只有做过皇帝或封过侯的姓氏才可称“家庙”,其余皆称宗祠。

4. 莆田姓陈的村

陈姓为莆田大姓之一,清乾隆通议大夫林源在《玉湖陈氏谱·序》中就云:“吾莆陈姓族最著,支分派远,子子孙孙,绵绵绳绳。”

陈氏入莆始祖陈迈,系莆田第一个县令。陈氏入莆后,各著所居,始为新旧诸派,玉湖其一。玉湖陈氏始祖为陈仁,其曾孙陈俊卿为《莆阳玉湖陈氏家乘·原始谱册》作序云:“吾祖从钱塘而来,四历代而诞俊卿,盖隐约将百年矣。”

陈俊卿于宋绍兴八年以亚魁登台辅,官至左相,死后赠太师,谥“正献”,赠其祖太师沂国、蜀国、冀国公者三世。

至陈八代时,陈文龙于咸淳四年状元及第,南宋末任参知政事,因抗元而死,诏赠太师 ,谥“忠肃”,又追赠三代先祖为太师,故玉湖陈氏祖祠有“一门二丞相,九代八太师”之石刻楹联。

5. 福建莆田刘氏

 尚寨派裔孙吴锡璋,清乾隆四十年乙未科高中一甲一名武状元,钦点殿前侍卫,晋封四品武德骑尉。?、  吴 姓源 流?  一、渊源  在古谱中出现许多吴姓的人物:有《路史•国名记》中记载的炎帝之臣吴权、黄帝之母吴枢 ;有火神祝融氏吴回;有曾与羿比射的神箭手吴贺等。这些吴氏的来源,固然都有一定的依据,但在吴氏史料中十分罕见。而现在吴姓的人绝大多数是泰伯、仲雍的后裔。郑樵《通志 •氏族略》载:"泰伯封于吴,子孙以国为姓"。?起源出自姬姓:黄帝,有熊氏国君,号有熊。生于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西),名轩辕。长于姬水,故以姬为姓。是历史上第一个姬姓的人。黄帝有四妃,共生子二十五子,其中正妃嫘祖生二子,长玄嚣,次昌意。黄帝去世后,玄嚣继任。并继承了黄帝的姬姓,吴姓即从玄嚣这一支脉递传而来。史称姬姓吴氏,故追溯本源,黄帝是吴姓的初祖。?黄帝以降,经玄嚣、娇极,帝喾至五世为后稷。名"弃"。善农耕,播五谷,建功于天下, 被尧帝命为农官,受舜帝封于邰(今陕西武功)。成为我国农业始祖,后被后世遵为"神农" 。吴姓旧谱载:"吴氏之先,始于后稷",指明后稷是吴氏的先祖。?开氏于泰伯、仲雍:后稷之后,传十二代至古公亶父,(下简称古公),几经迁徙,已由封地 转移至 (今陕西西彬县和甸县一带)。古公继承和振兴了后稷等祖先的事业,积德行义,深受民众拥戴。时值商殷之世,西北戎狄游牧民族也逐步强大起来。经常搔扰古公的辖地,因不堪戎狄侵凌,古公便率众离南迁岐山山麓的周原地区(今陕西岐山县)定居,同时建立国家统治管理机构。得到了商王朝的认可。因所建的诸侯国地处周原,故称周人,诸侯国也称周。?古公生三子:长泰伯、次仲雍、三季历。传说季历贤而其子昌(即周文王)有圣端,深得古公宠爱。古公有意传位于季历,以便今后能传位给昌。但因碍于当时氏族王位长子继承的传统而苦恼。泰伯、仲雍体察到古公这一心意,为了顺从父亲的意愿,兄弟俩决定自动引退,以逊位于季历,于是托辞为父采药,结伴南奔衡山,且一去未返。这样,季历被立为太子。但古公去世前仍留下遗嘱,要季历让位给泰伯以遵氏族传统。泰伯、仲雍回国奔丧时,季历遵 照父亲遗命,要泰伯继承王位,泰伯却坚辞不受。季历不依。几经避让不成,泰伯只好再次 偕弟南奔荆蛮,为了表示义无反顾之心,泰伯、仲雍回荆蛮之后,即举族南迁,兄弟俩辗转 来到长江入海口的江苏吴地(今无锡梅里村一带)落脚,并改从当地吴人断发纹身之俗,以成 "刑佘"之人。表示再无资格当宗庙社稷之主,籍以回避季历。泰伯、仲雍此举,不仅顺从父意,使季历因而登上王位,而且开创了吴氏的谦让家风。其崇高品德,深为后世敬仰。孔 子在《论语》中说:"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己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认为泰伯的品德已到了至高的境界,这就是"至德传芳","至德"堂号的来源。司马迁在《史记 》中把泰伯列为《世家》之首。?  泰伯、仲雍到江苏吴地之后,不畏艰辛,开山辟水,教民农桑,积极改造环境,"数年之后 ,人民殷富,远近民众相率归附者千余家",于是泰伯兴建国家,国号"勾吴",族人以国为姓,改姬姓为吴。泰伯从而成为吴姓的开氏始祖,无锡梅里成为吴姓的发祥地。《赵宋百家姓》载:"纪吴之郡海",盖舆地志云"渤海者,东海之通称也"。所以吴姓统称" 渤海 芳"。由于泰伯无嗣,泰伯去世后,王位传于仲雍,今日吴姓乃仲雍所传,仲雍是为 吴姓的传代始祖。?后来传至泰伯十九世孙寿梦,吴国始称王。吴王寿梦有五子:长诸樊,次余祭,三夷昧,四 季札,五厥由。由于季札最贤,吴王要传位于他,他坚辞不受,寿梦死后,才决定以兄弟次 序传位,最后传给季札。可是,季札仍旧礼让不受,后来索性避居延陵(今江苏武进),二兄 余祭无奈,只好把延陵封给他作属邑,因此世称延陵季子。季札不但继承了"让德"高风的高尚品质,而且以高度的文化素养称贤于世。季札去世时,六十五岁的孔子亲自为他题写墓碑:"于戏有吴延陵季子之墓",世称"十字碑"。传至泰伯二十一世孙吴王夫差,至公元 前四七三年被越王勾践发动的对吴国战争中所打败。夫差失国,绝大部份的吴姓子孙被赶出 家园,流亡他乡,散居各地,甚至流落国外。其中除季札四子中的子玉一支留守延陵外,其 他的则"散处吴楚、闽越间"。季札的后裔另称延陵,以别渤海,郡号"延陵郡"此后还析 出"长沙郡"、"濮阳郡"。吴姓一族以"谦让开拓"的特有家风,生息繁衍,丕显昌盛, 成为望族,据最近统计资料表明,全国吴氏族人有二千多万,在十九个大姓中居第十名。海 外吴氏后裔有四百六十万人,占华侨总数的百分之十五。?二、入闽  福建是吴姓分布较多的地区,主要分布于崇安、建阳、浦城、福州、连江、莆田、泉州、惠安、晋江、南安、安溪、永春、同安、厦门、漳州、云霄、龙岩、宁化、连城、上杭等县市 。?南北朝至德三年(583年),丰州刺史章大宝谋反,吴惠觉平叛有功,授丰州刺吏,后择居清源山朋山(旧称屏山)岭后。?  唐开元十二年(724年),河南光州固始人吴图元,以治书御史奉命都统节制经略闽疆。先住福州古桥头,反又迁居尤溪,子孙又分衍大田、漳平、安溪等地。?唐僖宗中和二年,河南光州固始人吴仁禄唐开成进士,官国子博士,迁户部大司徒,因避广 明之乱"耻再受乱朝爵令",徙居惠安大吴。至今已一千余年,传四十世,誉为"名宦乡贤 裔,忠臣孝子家",繁衍蕃盛于闽南各市县和台湾、浙江、广东、四川、江西、辽宁等省, 以及东南亚诸国。子孙数百万人,泉州黄龙、晋江磁灶、石狮三宗,乡殷富昌荣,菲律宾" 让德堂"和印尼"延陵公会"以及泰国、星州等的吴氏族姓社团,对侨居地和祖国贡献巨大 。宋代惠安九世十三人登进士第,宋旌表吴德章为孝德大孝子,清光绪庚寅,晋江吴鲁钦点 状元。其所著《百哀诗》为亲睹八国联军侵华罪行之纪实。痛责清廷腐败卖国之爱国史诗。唐僖宗中和四年,河南光州固始人吴祭字孝先,随王审知入闽。同行的还有其堂兄弟:发、 兴、瑞、良、斌等五人,分居福州、莆田、泉州、漳州、汀州等地,称为吴氏六祖。?宋末元初(1249年),状元宰相安徽吴潜之十一世孙吴薪,从浙江兰溪以孝廉征为龙岩令入闽,为官清正,未三年即得迁秩,改判潮州,莅任时途径海阳探访祖迹,不幸染疾,其子徙居漳下坡,后裔丕振蕃盛于福建、广东、广西、台湾和东南亚诸国,至今繁衍二十多万人 ,其中尚寨派裔孙吴锡璋,清乾隆四十年乙未科高中一甲一名武状元,钦点殿前侍卫,晋封四品武德骑尉。?浦城城吴氏显荣于宋仁宗朝,礼部侍郎吴待问生:育、京、方、亮四子均进士及第;吴育大魁天下,与弟吴充先后任仁宗,神宗宰相,调和鼎鼎,家声大振。?迁入上杭的吴氏有两派,一属江苏无锡常州延陵郡;一属渤海郡。衍居全国各地子孙以四川为多,连江吴氏,其始祖吴省元,于宋代因避乱由南京迁 连江东塘,至今已发展三十一世 ,其裔孙吴运追随孙中山革命,为黄花岗烈士之一。?宋进士文林郎吴宥由江西南丰迁宁化,成为后世闽、粤客家吴氏始祖。子孙分衍于台湾、两广、香港等地。?  安溪县厚安吴氏,其始祖子原公,于明代永乐年间迁入安溪剑斗开发创业,至今五百余年, 人才昌盛,其子孙散居福建、江西、浙江等地,仅安溪剑斗镇就有子孙一千余人。?福建历史上出现了不少吴姓的清官廉史,在宋代就有知惠、潮二州的惠安吴达老;有古田尉,积阶朝散大夫莆田的吴公诚和尚右郎官,大理少卿吴叔告;有史称"真廉吏"的建阳古田尉,攸县丞,融州节度推官吴居仁以及长乐世称"吴铁面"的著名监察御史吴实。此外还有 南宋进士、大教育家、惠安吴岗治学舍以经学指授峡邵二州,夷陵学子始第春官。?  三、肇南  吴姓也是较早迁居南安的族姓之一。两晋时期,中原汉人为辟战祸,纷纷南来,沿古南安江而居,特别是唐宋、中原板荡,北方大量民众南迁入闽,移居南安。唐代诗人韩盄隐居南安时,在《秋郊闲望有感》诗中就有"枫叶微红近有霜,碧云秋色满吴乡"的诗句和《南安寓居》中有"天近函关屯紫气,水通吴甸浸晴霞"诗句,说明南安一带早有地名"吴乡"及田地"吴甸"。?据有关史料记载,吴姓移居南安主要支派有:黄龙族礼孙公裔下;漳州南靖吴薪公裔下;还有吴伯谦裔下;灵水清溪支派,肇基公,燕翼公裔下;还有从龙岩、漳浦等地迁入其他支派,他们在南安开山辟水,艰苦创业,蕃衍昌盛,至今人口达58170人,为南安第七大姓。?四、蕃衍  黄龙吴氏:大约于宋嘉定(公元十二世纪)纷纷迁入南安,黄龙一族迁入南安开发的村落有: 码头诗口村、诗坂村、龙溪村、营园村;洪濑有湖美小路村、进坑村;溪美有顶溪美、溪美 街、莲池村(赤口);柳城有浦头村、鹭江大埕村、下都、杏莲、三堡、八尺岭东山村;彭美 下房村;金陶有鼎美村、吴板村、内寮村、盖溪跳坑村、金墩吴厝村、镇山墩头村;罗东有 潭边村;水头有湖内村、田中村、托坂村;石井有后店村;丰州有素雅东门、南门、港吴; 霞美有邱店、许厝后村、下福村、埔头村、麻山村、金鸡村、云台村(小部分);康美有东坂 吴厝村;诗山吾丰古宅村。美林有溪州、省新的林头、库内、梅胜、埔顶;历经八百左右年 来,如今黄龙族的南安后裔,广播闽、浙、赣、粤、港、澳、台,并侨居海外,星、马、泰、菲、印尼、欧美等地,瓜瓞绵长,人才辈出,簪缨显宦,名贤博士,商贾富豪,遍及海内外。?黄龙吴氏开基祖礼孙,其先祖吴琚以下几代是:吴琚--吴安仁--吴仕骧--吴爽-- 吴礼孙,自礼孙起至今已传二十九世,衍居于海内内数十万人。一世礼孙,配陈氏,生三子 :长景政,居黄龙祖地传世;次景善,分居南安诗口;三景兴,分居晋江、石狮、蚶江及锦里。二世景政,配蔡氏妙清,生六子:长君用、次君济、三君弼、四君辅、五君锡、六君赐 。?二世景善支派:后裔又迁播于南安金淘、安溪、泉州城内、福清、龙溪地区、尤溪县、福州市、延平、建宁、邵丁、同安、厦门、晋江以及江西上饶、浙江温州、平阳和台港等地,后裔数万人。三世君用支派:配陈氏,生三子:长观生、次观应、三观庆。后代有分居予永春梧板和南安陶内、吴坂、内寮、诗口、埔尾等地。?  三世君济支派:字和卿、号龙溪。配杨氏、胡氏、刘氏、杜氏、蔡氏。生七子,长希宪(杨 氏生),配林氏,生三子:长宗之、次益之、三习之;次希文(杜氏生),配周氏,生一子, 羽遂,分居晋江、石狮、 江;三希礼(杜氏生)官讳显宝,号大石,配庄氏,生五子:长仕 良、次仕宗、三仕铭、四仕端、五福生(早逝);四子希勉(杜氏生),配林氏,生一子:从道 ;五子希舜(杜氏生)讳显德,配虞氏(早逝无嗣);六子希禹(杜氏生)讳显胜,号翌斋,配甘氏,生二子:长孟溢、次孟奇;七子希敬(蔡氏生)讳仲孙,生三子:长观荣、次观志、三观东。?水头湖内吴氏:始祖一处士(君济之裔孙),分支晋江东廷后播居,水头湖内的泰安。一处士 到水头开拓求进,不久便与宋氏交厚。宋氏慧眼识中一处士之才能与为人,遂以爱女妻之, 生二子,长精直、次精一。精直与精一于明宪宗成化九年开族湖内,精一即大二房,后插迁漳州开族。精直传恪齐,继传滨竹。滨竹再传四子:长竹居、次竹所、三竹轩、四竹斐(后 裔大都分支漳州葛头或云角尾纲头)。故称后湖内村吴氏四房之分源于此。一处士衍传水头 吴氏,迄今已有五百余载,传宗二十一代,现海内外人口五千多人。?裔孙播据南安溪美街、顶溪美、洪濑进坑村。?  三世君弼支派:字和甫,号清江。配陈氏,生二子,希圣讳元宝,配刘氏,生二子:长绍祖 、次绳祖。绍祖播居南安市海都石井后店。再播迁于广东潮属的海丰、陆丰、曲溪等地。绳祖播居惠安洛阳街及武夷山等地。君弼次子希源讳福宝号揽秀,配陈氏,生四子:长敬祖、 次德祖、三荣祖、四庆祖。?石井后店吴氏:始迁祖吴启勋讳绍祖,于元朝末年(1361年)迁居后店村。至明末清初, 郑成功反清复明与清廷对抗。斯时人口二千余人,清廷以治海民与郑成功交接、强迫迁移。 限三十里外,驱而逐之。初、二次村民尚在近处观望,至第三次大肆杀戮,焚其居室,村民 惊而四散逃走。全族逃往广东属揭阳、海丰、陆丰等地。后来郑成功退守台湾,至康熙末年 (1735年),两广总督奏请,"沿海居民当使复族",康熙准奏。于是人民纷纷回乡,重 整家园。后店村回归者仅十余户,其余均留在广东各地,各自谋生。回归吴姓人艰苦奋斗, 辛勤创业,传至现在二十四代, 总人口三千余人,其中分居台湾三百余人,分居厦门三百 余人,在村人口(包括外出国内工作人员)二千余人,侨居海外一千余人。?裔孙播:新步、下尾宅、产头、星田、西庄、仙景、石崎、延陵的索路、南安洪濑镇。?  三世君锡支派:字和杰,号敏斋,仕元武荣州主薄;授将士郎,配何氏又名妙莲,生三子: 长希善,号俨斋,配叶氏,生二子:贤、德;次希允,号毅斋,配扬氏,生一子:玄瑞(今严埔西房大厅);三希弼,号忠斋。配蔡氏,生三子:莹、辉、昭(今严埔东房)。?裔孙播居:金浦(严浦)、金鸡、麻山、石崎、仙景、五羊、小锦田、仙塘五房、浦头、下福 、田中等。?  贤名大治,号惟忠,播居南安古宅。辉由乒乓石沟花树下据居晋江下浯(花树房),传下灶、 罗堂、高坑、安海圣店街、南安官桥田盇、丰州下福。六世允斋居南安铺头、赤口、当甲、 丰州东门。七世吴钦宜播居南安洪濑、小路。八世愿庵之子播居南安坑尾再移居芸后(即今浦头)。希灏之长子移居库内。九世临田播居南安林头。西渠裔孙一柱移居晋江茂陈宅,由 陈宅部份移居南安邱店许厝后,一柱移居仙景、石碑后。十世退庵播居晋江下茂。秀山播居 南安罗东潭边,其长子茂山由潭边迁居江西上饶桥恩山村;十二世岩山之子播居南安岸帽; 鹏之子印官(龙亩)播居南安露水头大埕;十三世朝官由金浦播居麻山;人口1800人,十 八世自浮由南安库内分居溪美吴厝巷;十九世周广播居金鸡,人口200余人。?苍山吴氏:明洪武年间, 宋状元宰相吴潜的十一世孙吴薪派裔启衷公,字钧父。为避" 辱宰官祸"由漳州南靖展转迁徙,开基武荣二十七都古苍乡,生三子:长高斋,次厚斋,三 实斋。公元十四世纪初,高斋迁居兴化仙游,厚斋迁居同安吾峰,唯实斋公,仍留居桑梓, 弘扬祖业。实斋生二子:长圣福,次圣禄。圣福生一子,裔居古苍、墩坂。圣禄生四子:长 秉与居溪后埔。次秉成居古苍。三秉贡,大约于公元十四世纪八十年代,分居?尾。四秉泰 分居后畲。至五世,大约于公元十五世纪,秉成之长子钦明,次子钦玉分居安溪墩坂。三子 钦和仍守居古苍。历经六百多年风风雨雨,艰苦创业,苍山吴氏一族,以坚强的毅力,慧悟 之本性,著望族于温陵,拓乡域于苍山,一脉绵长,发屏崛起,如今仅于本土人口12000 多人,地跨南安、安溪两县,分布于?美、古苍、墩坂三乡,此外还有大批宗族成员,拓展 港、澳、台和东南亚诸国,足迹遍及五大洲。?濑水头吴氏:吴伯谦于北宋年间由泉州清源山朋山岭后分居南安濑水头,(一说从晋江象畔 迁入)濑水头吴氏子孙后衍居安溪长坑、祥华、龙涓、西坪、魁斗、剑斗、尚卿和德化、感 德、石门、潘田、福德等地。?灵水吴氏:灵水支派始祖吴懒翁,是江南吴氏大宗吴宣的后裔,自宣以下,世系是:吴纶 - --吴宥--吴坤二--吴吉甫--吴五四郎--吴千六郎--吴九六郎--吴懒翁。吴 懒翁字志仲,生于1325年,卒于1387年。明洪武十三年(1380),携其幼孙吴温明(1375--1 443),从泉州东门移居灵水安居落业,至今600多年。?江崎吴氏属灵水清溪支派,始祖肇基公于明末由晋江东石镇坑园徙居江崎,繁衍至今已二十 五世,现本乡人口2500多人,并衍至水头、康店、后邦、上郎、上圳、田中、抚坂、苏 厝、云霄城关及世界各地,在台湾台南港仔尾、彭湖锁广港等地都有江崎的分支。?山前顶乡吴氏属灵水清溪支派,开基祖清溪一世祖然公之子燕翼,现人口600多人。?  蕉山吴氏:礌苍蕉坑吴氏的开基祖朴轩公,平贼有功,钦赐游击,明正统年间由龙岩徙居蕉坑,本地人丁2000多人,还有子孙分衍温州、福清、安溪等地和东南亚诸国约20000多人。 ?凤巢吴氏:属入闽龙溪支派默公裔下,始祖述善公生二子,长致政,居东石埭边。次致茂, 裔居丰州西岱浯宅。致政生四子,长勤斋,仍守居埭边,次毅斋,三慎斋,四宁斋居柯坑, 次子毅斋於大清雍正年间,开基凤巢村,生二子至今传十八世,人口400多人。次子仍回埭边。?五、昭穆  黄龙吴氏通族:六十四字行。?  十二世起字数取易有六十四卦,生生不已之义。?  洪维我宗,生民自周,记序世家,端为之首,?  至德所贻,实庶且永,代钟哲人,在君左右,?  允文亦武,亮节高风,辉煌典策,蔚焉国桢,?  丕嗣徽音,望诸贤裔,凡亿孙曾,尚其懋哉。?  康熙二十五年丙寅七月望日(1686年)赐进士出身南康县令裔孙吴黄龙编定?  水头湖内吴氏字行(自七世起):?  宗、宪、缙、绅、世、代、恩、荣、学、遵、孔、孟、道、法、周、程?  苍山吴氏?  前十字:启 斋 圣 秉 钦?  于 德 景 宗 伯  后二十八字:?  世 光 祖 武 永 传 芳 基 业 敬 承 信 彦 通?  惟 冀 孙 曾 敦 道 学 朝 廷 应 举 显 明 堂?  江崎吴氏字行:?  世 必 孟 仲 淑 奋 隆 徵 锡 御?  翼 亮 昭 文 德 丕 绳 振 武 功?  蕉坑吴氏字行:?  廷承宗功世道德文章荣国选仁慈孝友振家声?  凤巢吴氏:?  述 致 斋 纯 敦 素 复 司 奇 兴 孟?  宗 光 嘉 庆 永 远 传 辉 耀 泽 隆?  吴氏堂号 延陵衍派?  六、宗祠楹联?  苍 吴氏?  德扬渤海志异征诛春秋颂美节 宗镇苍山谦让开拓祚胤传遗芳?  启基拓梓园高瞻远瞩推钧父 衷正系邦国武略文韬赋裔孙?  麟趾呈祥开一世 螽斯衍庆拓三吴?  宏图钧父启苍山 妙荫定公传古佛?  大圣孔丘崇至德 雄心宗武仰高风?  苍山梓桑多雨露 山川形胜蔚人文?  古干新枝春永在 苍松翠竹寒岁长?  谱 牒  南安吴氏谱牒的编修,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大部份的支派世系完整、脉络清楚,长幼有序 ,排列井然,而且名人传记,行状、文辞精华,有的还载有诗词赋和文物古迹。?苍山吴氏大宗谱约编篡于清咸丰年间,由苍山吴祖许先生编篡,后来再篡修。但各支派房谱 ,匀有自行续修,直至2002年10月,由吴达生、吴文华、吴基彬主持修编。约于2004年10月完成。

6. 莆田涵江李姓祖宗

蚁姓来源说法不一,在其发源地福建莆田,对蚁姓来源有3种说法:

(1),源出李姓,因避祸改姓“蚁”;

(2),“蚁”蛾”同源,郡望河东;

(3),福建古闽族土著有雷、蓝、车、蚁四个族姓,蚁姓属闽越土著遗裔。 蚁姓的发源地莆田市涵江区塘头乡和市内城厢区这两处蚁姓聚居地保留的族谱均遭焚毁,故无法进一步考证。在莆田,还有另一部份人姓螘。螘是古代蚁字的写法,音与义相同。蚁改为螘始于明代后期。蚁氏原本居于涵江区塘头,以务农烧窑为业。明代,始有蚁读书人迁入城区居住。在应试场上,宗师讶其姓不雅,提笔改蚁为螘。至今,莆田仍有以螘为姓的。并有人迁移台湾。其中以螘廷禧家族名最著。螘廷禧为清同治元年举人,其孙螘硕,1949年迁台,曾任同民党中央监察院秘书长 在潮汕地区,只有澄海有蚁姓人聚族而居的村落,两村人口约6千多人,还有若干零星居住点,全潮汕估计上1万人。它的来源也十分迷离扑朔,象明代人凌迪编撰的《万姓通谱》这种搜罗颇广的古代姓氏书也无载蚁氏,可见这个姓不单稀罕,而且年轻。 在潮汕蚁氏的发祥地福建莆田,蚁姓的基本情况就是这些。

7. 福建莆田刘姓辈分

堂号:青藜堂 旗杆刘 辈分:义业维纯 传家须〈绪,继)厚 隶(立)明其德 必世永昌 崇廉修教 利国光宗,,,可有这堂这支家谱

8. 莆田刘氏源流

福建十大姓氏排名

  1、陈

  陈姓福建第一大姓,共有428.05万人口,占福建人口的11.51%。按照城市分布来看,福州陈姓人口最多,超过了百万。漳州陈姓人口已达60万人左右,泉州85万人左右,莆田50万人口左右,龙岩20万左右,厦门25万左右。而陈姓在全国共有7138.4万人口,在全球人口超过9800万。

  2、林

  福建是林姓人口的第一大省,共有390.43万林姓人口,占福建省总人口的10.17%。林姓是由商朝末年的名臣比干而来,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中国台湾等南方地区,截止2016年林姓人口约为1416万,在中国姓氏人口排名中位列第16。而福建最著名的林姓名人当属林则徐。

  3、黄

  福建共有216.52万黄姓人口,占福建省总人口的5.64%。黄姓起源于北方的黄国,没楚国消灭后,族人南迁,现主要分布于广东、四川、湖南、广西等南方省份。截止2017年黄姓人口共有270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2.2%,是中国第七大姓。

  4、张

  福建共有206.92万张姓人口,占福建人口的5.39%。目前张姓最要分布与河南、山东、河北等北方地区,人口总数达8500万之多,约占全国人口的6.79%,是第三大姓,仅次于李姓和王姓。

  5、吴

  福建是吴姓的主要分布地区,共有165.46万吴姓人口,占福建省总人口的4.31 %。在移民东南亚的吴姓人口中大多都来自福建地区。吴姓出自黄帝姬姓,截止2014年共有3300万人口,在全球范围内人口多达7000万。

  6、李

  福建共有162.39万陈姓人口,占福建人口的4.23%。李姓是目前中国的第一大姓,人口共有9500万之多,不仅人多而且分布广分布均匀,几乎每个省份的十大姓氏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7、王

  福建共有154.33万陈姓人口,占福建省总人口的4.02%。王姓同样出自姬姓,目前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河北等北方省份,东南沿海相对较少。不过由于王姓9468万的庞大人口数量,依旧进入了福建十大姓氏。

  8、郑

  福建共有124.77万陈姓人口,占福建人口的3.25%。郑姓在各省人口排名前十的姓氏中比较少见,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江西等地。目前总人口约为936万,是中国第二十一大姓。

  9、刘

  福建共有114.4万陈姓人口,占福建省总人口的2.98%。刘姓主要分布于东北、浙江等地,截止2013年共有7000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34%。

  10、杨

  福建共有97.89万陈姓人口,占福建省总人口的2.55%。杨姓主要分布于四川、河南、云南、山东、湖南、湖北等地。而福建之所有能有这么多的杨姓人口是因为明代郑和下西洋以后,杨姓向福建、广东以及海外大范围移民。

9. 莆田刘姓从哪里迁来?

一、易氏之起源说法各异 据宜春易氏总谱记载:易氏之受姓(变姓)至今已有二千三百多年之久。

由受姓(变姓)始祖尚公列为第一世起至今已蕃衍八十一代,其中入鹤始祖顺之公蕃衍三十一代。因朝代迭更,谱牒之不全,加之远隔千里,交通不便,先贤无法探索真情。对易氏之起源、迁徙之过程,世代之番衍,历代谱牒之阐述均各有异。(1)易氏之祖本子姓,是商之宗室,商纣失德,戕害诸父,庶兄启惧,负祭器逃于荒服。祖忧其祸,以避往大陆西耕,今为平陆县,居山西平阳府,武王伐纣,封商宗室,祖变姓名渔于易水,遂以为氏,殁葬太原,子孙居之,迁于长沙(载吴川易氏族谱姓源)。(2)易氏受姓始其子,后其有功于殷,武王遂封朝鲜,与秦战败,奔燕,遂以为氏,(载易氏族谱旧序,明万历乙末年(一四一五)璘公撰。(3)祖其先楚人周召公丧之后。其孙封于北燕,本姬姓,何有易姓,湖广旧谱云:召公分陕夹辅成王有功于周,周思其绩,至三十七世文公太子,因易水封为易王,遂以为氏,祖墓俱在易州,宋状元礼部尚书祭基碑赞尚存,载之史册,班班可考。(载厚斋祖墓碑文) (4)吾易氏由来是以地为氏,据《史记·殷本纪》记载:河北之易水流域,有个易氏部落,易氏正公是易氏部落后裔,仕周为上卿,名重破隆,上赐易地,以地为氏。(载宜春丰城河湖易氏族谱) (5)易氏之先,本出自有熊氏黄帝孙伯倏之裔,封南燕伯、至周时居郑地,仕郑封于雍邑,以邑为雍氏,雍倒之裔尚公,徙齐地仕齐,食采于易水,后以易为氏,移于山西阳曲,故以太原名郡。(载宜春温泉易氏旧谱) 二、易氏起源历史渊源 吴川房易氏族人因要进行本届重修族谱,该族族人认为,对姓氏之起源、迁徙之过程及世代之蕃衍等必须穷寻其源,以正其本,经众集议,决定派出专人组成寻根团,前赴江西宜春实地深入考查,并于一九九八年夏六月选派显东、显泽等三人为寻根团前往江西宜春进行深入考查,蒙当地宗亲们的热情支持,首先瞻仰状元重公的名胜古迹,如重桂路、状元洲,拜谒易氏宗庙和重公祖坟茔,然后由参加纂修鼎臣总谱之负责人,提供旧谱资料六十一套 ,三百八十多本,从中跟查入粤祖先线索,加以新修总谱之考证。经一一核查,获得了端倪而归,并撰写了寻源记编入吴川本届易氏新谱,寻源记分别以易氏源流概述和易氏姓原考作了详尽和以史实为依据的论述,谈论述实乃易姓之珍贵历史文献。姓氏之设,始于轩辕,盛于商周,以分封赐地,以地为氏者居多,后以官名、谥名、人名、山名为氏者亦不鲜。考吾易氏之源,认定出于姬,乃周之后,食采于易,以地为氏者望也。子姓之说,或见其讹:其一,正史有记,纣王无道,微子去国,武王伐纣,封微子为宋国君(诸侯)没有变名、姓名,渔于易水史实。其二,箕子被囚,武王克殷,封箕子于朝鲜而不仕,无奔燕而改为易氏之文据。其三,微子启,耕于平陆,渔于易水,葬于太原,千里遥遥,事实可疑。以上三疑,足证子姓有误。旧谱记述易源于姬,以地为氏,文字虽殊,其义同也。如雍纠出自雍伯,雍伯是周文王之子,雍纠后裔尚公,仕齐,食采于易,以地为氏,战国时移于山西,以太原名郡可信也。江西宜春易氏尊尚公为受郡始祖,列为第一世。玉桥易氏,裔出宜春重公,亦以尚公为受姓始祖也。(载自吴川易氏新谱) 从上说明:广东易姓是同一支派,源自姬姓也。三、易姓之源流概述 万物生于天地,子孙出自祖宗,故木必有本,水必有源,考吾易氏由来,系以地赐姓。尚公,东周时仕齐,为上大夫,食采(分封)于易地,其郡山西太原府易城,后以太原名郡,为易姓受郡始祖。(详载宜春鼎臣总谱易氏源流) 尚公八世孙洗公,祖居太原,袭父爵,仕西汉武帝,官拜大将军,领兵镇守宜春郡,由山左而江右,仕于袁,卒于官,葬萍水之东、沪溪高岗塘将军坟山。生二子:长曰繁,次曰珉。珉公传六世孙淑仁(十四世)于东汉永元年间,徙居河南开封府陈留县丰溪。淑仁传六世孙、承球之子淳公(十九世)因汉末曹丕篡逆,球公遇害,母子出逃,徙居湖广长沙、浏阳县金塘,为长沙始祖。淳公十三世孙正杰(三十一世)徙居长沙孟村。正杰传五世孙铨公(三十五世)字庭章,仕唐,任宜春节度使,因天宝安禄山之乱,隐居宜春郡南,集云山紫云峰,择居九联坊,为宜春易氏发祥之地。铨公传五世孙重公(三十九世)字鼎臣,唐会昌五年(八四五)钦点状元,官擢大理寺评事。生五子,第五子璠公,字大珍,任福建莆田县令,隐居福建兴化,为福建始祖,生三子,长子文斌,初徙居上高县璠村,年四十,仕南唐庄宗,初任建武冠军使,升雄州刺史,卒于官,民怀其德,留葬东山,墓左建祠祀,生子迎庆,建梵宇于祠后,曰东山寺,置田饭僧以供祠墓,山下有一村曰牛田铺,沙沃野环之,迎庆不忍弃祠墓,因家焉,更名长沙里,子孙居之,为入粤之始祖。(详鼎臣总谱及徙居历史考) 文斌九世孙家公(四十九世)号丹阳,累官同知,祖居南雄,因坡垌顽豪作乱,蔓及雄韶,祖预为避之,于宋淳熙甲辰年(公元一一八四年)五月,徙居广州城南小市街石亭巷。生子叔止,叔止生四子:长曰东之(现子孙分居南海大步、半仙岗、大园阁为南海房祖)。次曰西之(现子孙分居清远英德长宁牛牯潭,为番禺房祖);三曰和之(现子孙分居连州市大路边镇易家村,为粤北房祖);四曰顺之(五十一世)现子孙五万余人,分居鹤山、吴川、广西、梅州、高明、新兴等市县。为鹤山房祖,仕宋为二十六宣义郎,入赘肇府刘公桓之女,致仕后隐居高明县洞心村,公殁,年已八十高龄的刘氏太夫人携子元伯徙居鹤山玉桥村。元伯生四子:长曰康孙、次子陈孙 、三子张孙俱住玉桥,四子仕熊(五十三世)号凤台,宋咸淳甲科武进士,官王府仪宾,尚晋王郡主,宋朝末年,闻宋王居石匈州(属吴川县治)公至吴阳极浦亭寻陈宜中集汉勤王,而宋室君臣已赴崖门,公避居吴邑,是为吴川易氏始祖。易氏奠居吴川,迄今七百二十载,蕃衍三十世代,人口三万多人,徙居雷州、化州、廉江、钦州、合浦等地,而且簪缨继世,代有闻人,成为粤西盛族。(载自吴川易氏新谱) 从上所述:玉桥之祖(顺之)是来自广州,广州之祖(丹阳)是来自雄州,雄州之祖(文斌)是来自江西,江西之祖(铨公)是来自湖广长沙,长沙祖(淳公)是来自河南陈留。陈留之祖淑仁,来自山西太原。玉桥易氏发展至今已居住在鹤山沙坪、雅瑶等10多条村庄,人口有5000多人,另外华侨港澳同胞30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