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慈墓

应慈墓

应慈墓

位于虞山北麓破龙涧西南侧,距兴福寺约200米。墓塔坐南朝北,为墓塔群内南起第二座,系花岗石筑,平面成六边形,底边长0.7米、高2.6米,正面镌“传讲三议华严座主南岳下第四十六世天字法显兴福分燈应慈亲禅师之塔”,后刻“师生于同治十二年夏历二月初五日午时,寐于公元一九六五年夏历八月初五日丑时”。墓塔外设罗城,墓道长约30米,道口设三间冲天式石坊一座,坊额嵌“人天共仰”,坊柱上镌楹联“祖德巍巍高建法幢接引后辈,悲心切切深入苦海善济舍灵”。应慈(1873~1965),法名显亲,别号华严座主、拈花老人。原籍安徽歙县,生于江苏东台。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在普陀山披剃出家。二十六年在宁波天童寺受具足戒。1914年协助月霞在上海创办华严大学。1917年到常熟兴福寺。1922年赴杭州菩提寺闭关潜修。1925年前往常州创办清凉学院。1939年在沪创立华严速成师范学院。建国后,历任上海佛教协会和中国佛教协会的名誉会长、中国佛学院副院长。圆寂后归葬于常熟兴福寺前的虞山上。著述主要有《心经浅说》、《正法眼藏》、《八识规矩颂略解》等。于2011年6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墓的理论应期(180)

所谓"三墓"分别是指日墓、化墓和动墓,可见。

就爻入"三墓"的理论应期也是非常简单的,一般说来有三个:

1、冲墓(破墓)的时候,比如寅木动化为未土,这是化墓,理论应期可以是破墓的丑;

2、冲爻的时候,比如卯木动但库于日建,这是日墓,理论应期可以是冲爻的酉;

3、就是动爻逢值的时候也算是出墓。

例1:

简析:

(1)、用神选取:占丈夫病,取官鬼亥水为用神;

(2)、吉凶分析:原神申金生用,同时原神动而有用,显然是吉利的卦象。

(3)、应期分析:大家可以看此卦中用神官鬼亥水入日库,同时旬空,那么根据旬空的理论应期,可以是出空的亥日,也可以是冲空的巳日,根据入库的理论应期,可以是破墓的戌日,也可以是冲用的巳日,通过两个应期的分析方法,巳日是公共应期,所以在巳日大愈。

例2:

下面的卦是我自己占卜的,卦象如下:

简析:

(1)、用神选取:取子孙丑土为用神,就此卦来说,取子孙未土或丑土为用神都是无妨的;

(2)、吉凶分析:此卦原神独发生用神,而且原神动也没有变废,所以此卦以吉论;

(3)、应期分析:大家可以看到原神兄弟巳火动而化库,这个就是化墓,那么理论应期就有破墓的辰日或原神逢值的巳日或逢合的申日,但这里不宜为亥日,而实际上孩子在辰日病好。

慈禧路经邯郸,在一座古祠算了一卦,慈禧不服,十年后果真应验

1901年慈禧回銮,当时虽是清朝的多事之秋,但各地为了迎接慈禧老佛爷一行人等还是很用心的。同年十一月,慈禧的车队离开河南彰德府进入直隶省界。在途径直隶黄粱梦镇时,根据当地县志记载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咱们接下来就简单聊一下。

慈禧到达黄粱梦(今属邯郸市)后,当地官员就把慈禧临时的休息场所安排在了吕仙祠。吕仙祠是当地著名的古刹,其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时期。成语黄粱一梦就出自这里,吕翁和卢生的故事咱们就不多说了。这位吕翁后来就被名气更大的吕洞宾给替代了,吕仙祠由此得名。

在进入吕仙祠后,李莲英看到慈禧心情不错,就走到慈禧的身旁说到:老佛爷,听说这吕仙祠的扶乩问事很灵验,要不咱试试去?慈禧也闲的无聊就笑眯眯的说到:就依了你,小李子

于是,这主仆二人就一前一后来到正堂的神像前。慈禧上香后问到:祖师在上,请问大清江山还有多长运数?说罢,慈禧就开始扶乩,木杆在沙盘上晃动起来。祠中人看罢,就写下三个字递给李莲英。李莲英又赶忙交给慈禧,慈禧打开一看写着三个字是:二八秋!慈禧不解,这是何意?

慈禧虽不解何意,但总感觉不太吉利,于是就又上香又问了一遍大清的国运。不一会,结果出来了。谁知这次纸上写的还是那三个字:二八秋!

慈禧心中大怒,再上香再来,心中还愤愤不平的嘀咕道:再出这几个字就把吕祖的神案给踢翻。慈禧上香后,这次与前两次不同。只见在沙盘上做了一首诗,原文如下:胡儿不必记怨愁,前人拆庙后人休;纵然踢翻龙书案,再问还是二八秋。

慈禧看到这首诗后,大惊知道吕祖已生气后果很严重,只得乖乖离开。

这件事情的真伪还有待考证,我们就当成一个故事乐乐罢了。二八秋,该如何解释?这件事是发生在慈禧回銮途径邯郸的时候,也就是1901年。从光绪二十七年到宣统三年清帝1911年退位,正好是十年。于是这二八秋被解释为“二秋”加“八秋”刚好是十年,大清江山的运数正好就是这二八秋。

慈禧在黄粱梦吕仙祠短暂逗留后,就又继续北上了。到达永年名关后,慈禧还品尝了当地有名的驴肉并赞不绝口。在名关住了两天后,慈禧又启程顺德府(今邢台),直隶总督袁世凯正在顺德府接驾呢!

翁牛特旗——张应瑞家族墓地

张应瑞家族墓地:又称元代蒙古弘吉刺部王傅张氏家族墓地,位于内蒙古赤峰翁牛特旗梧桐花镇国公府村北1.5公里的山脚下,于1970年文物普查时被发现,葬有元代蓟国公张应瑞及两代先人和后人。墓地地处偏僻山野中,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为较开阔的丘陵地,西侧有两道较深的冲沟,东北面地形呈深浅不一的二、三道洪沟。墓地形成北高南低,南北宽,东西窄的地貌。墓地北侧的国公山及西山头,东坡地现有原墓地围墙基础遗迹,由此可确定墓地范围为东西500米,南北300米,占地十五万平方米。青冢入口墓地中现存的“张氏先茔碑”及“住童先德碑”和“蓟国夫人刚氏之墓碑”记载了从元世祖忽必烈直至顺帝托欢貼木儿时期,张应瑞家族为元朝及蒙古弘吉刺部(其驻地在内蒙东部)尽忠之事,许多内容可补《元史》之阙。碑文的丹书者是元代著名的大书法家,西域人康里巙巙,这是他传世字数最多的正楷作品。同时,张氏先茔碑的背面为阴刻蒙古文字3000多字,是碑前汉文的译文,也是我国元代碑刻中蒙文字数最多的,是蒙汉文字合璧碑中的珍品。墓地神道上,南北方向排列文官石雕两尊、武士石雕两尊、石虎两尊、石麒麟两尊、石羊四尊。石雕线条流畅,纹饰细腻,反映了元代高超的雕塑水平。2006年5月,张应瑞家族墓地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