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陵墓

郑成功陵墓

水头镇:水头镇位于南安东南部,地缘滨海,东与晋江安海镇隔“安平桥”相望,西与同安马巷镇以岭分界,南连石井,北接官桥。地理位置重要,是漳厦通泉州、晋江、石狮必经之地。面积127平方公里。地势西高东低,海岸线11公里。国道324线及福厦漳高速公路贯穿全境,码头直通外洋。全镇划为1个社区居委会和28个行政村。居民汉族,人口10.8万,海外侨亲4.5万。主要姓氏有黄、李、吕……

郑成功家族陵园

明末清初,泉州海上私商活跃,郑成功父郑芝龙为首的海上武装集团,反对清政府的海禁政策,有大小船近2000艘,流寓日本琉球等地。1661年,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夺回台湾,设“东都承天府”,收复台湾。现南安石井的“海上视师”石刻,及丰州潘山旧文庙的“焚青衣处”等处,还有晋江安海星塔、郑季太师房等,为郑成功读书处古迹。南安水头橄榄山郑成功陵园,也是郑氏家族陵园,一并见证泉州古代海交的历史

(辑自张惠评 许晓松著《泉州海丝史话》)

(图片来源于网络)

郑成功墓被盗始末记(1929年)

回忆民国十八年五月间,我中华民族革命英雄郑成功墓,被盗挖掘,哄动遐迩,吾人生斯闽南,一闻此讯,心中便觉有无限怆痛。盖吾人正在宣扬维护之不暇,抑又何堪以不人耳之噩耗传来也。但当时经过情形,人言言殊,莫衷一是,直至今日,时过事迁,反寂焉不闻,殊有愧对于民族革命英雄者矣。比者予整理郑氏之遗迹及遗物,搜罗材料,因掇录当日郑墓发掘众人之所纪述者,略为编次发表。吾想纵横海上宣扬国威之一代伟人之史实,有足资重提保留者,谅不以为昔日黄花视之耳。

一、郑墓迁葬经过

郑成功于明永历十六年,即清康熙元年,卒于台湾,郑经于永历三十五年即康熙二十年亦卒于台湾。同年郑成功妃董氏亦卒,均葬在台南。迨康熙廿二年,成功孙克塽降清,挈眷入京,念台湾辽海,祭扫不易,异日或为吏民发掘,即具疏陈情,乞迁葬内地,获准。克塽爰令弟假回襄事,遂于康熙三十八年五月廿二日卯时,迁葬成功父子于南安三十八都,土名康店乡,与其寺世祖乐斋公,合葬一茔也。

二、复船山郑墓来历与环境

复船山,据泉州府志所载,地属南安三十八都所辖。土名康店乡,距石井约二十五里,距海岭路之潘人埔约三里许。茔域不甚崇大,墓门石楹,可二丈。数碑列其左右,负以狮子。四顾苍莽,野草没径,人迹罕到,盗之所以乘机挖掘者,实即因此。其地原为成功五世祖乐斋公墓,成功赐祭墓由台湾迁附于斯,并附芝龙灵主(即木主或神主)、翁氏(即田川氏日妇芝龙妻成功生母也)、董氏(成功之妃)、唐氏(郑经之妃)等柩,据郑氏族人所云:该墓内计有九棺,接之该墓碑所镌,仅有乐斋公五世、桥梓六世、淑慎妈七世,并不镌成功父子等名,或云克塽移成功父子合葬时,碑仍其旧,不加改易焉。是则该墓原葬三棺,合成功附葬等棺,成之为九,则所说实符。一说十三棺,则无考耳。

三、被掘日期及发觉情形

郑墓被盗发掘日期,据陈韵红所云:“五月九日夜,忽有鼠辈前来挖掘,未果,然已毁封石一矣。翌夜,其裔孙雨春、时雨等,招同族人往守,幸无事。后族人相议,勿若自家起发,免贼人觊觎为妙。故遂于十一日午,由雨春公司族人起掘焉。”又据郑成功八世裔孙郑时雨、郑润、泽发函报告者:略为“郑成功墓,系于五月十三夜被挖,先从墓桌下挖开石板数块,因为层内,为三合土砌成,精密坚致,匪不能施,乃再从碑后洞穿一穴,大可容人,该墓地当漳泉来往孔道,与乡村密迩,故越早即被前宅乡人郑子盆察觉,遂飞报时雨、润泽,闻耗之下,甚为焦急。一面筹对付方法,二面飞报石井郑族,时适许卓然到安海,闻此事颇为愤激,谓成功系汉族伟人,在史上极有价值,岂容盗匪挖掘,立派军队促同时雨、润泽,迳往墓地侦查守候。是行,复得水头吴金榜、吴敬忠,康店乡吴清河等,计四十五人互助,抵墓时,已晚十二时矣。是夜匪果来,因知有备,且有前宅之郑姓遥掣,乃不敢逞,呼啸而去。十四早,石井郑族,续来百余人,乃入墓检查,始知被发二柩,均系先骸,再进则郑成功正穴,虽墓坵挖凿洞穿,幸柩未动,想先烈正义精神,有以致也。综上两说所记载,被挖及发掘日期,先后均有出入,一说九日晚被挖,一说十二晚被挖,比较起来,还是时雨、润泽所言为确。因身历其境,而又言出其口者,略可为信;若公议发掘日期,则断定为十四日无疑矣。

四、圹中棺木及古物

墓既被掘,匪盗窃去何物,不得而知?志铭厅,见志铭二,被毁。内有棺九具,被盗发者,系乐斋公之棺。郑氏族人公议,自启二棺,一男一女,男骸即指为成功棺也,得玉带一条,带上 嵌有大小玉十八块(时雨函说:嵌玉十七块)章服一袭,已破烂,仅存绣补四,均绣幡龙者,靴一对,已失其底,靴面系黄缎制,亦绣龙。而女棺,即指为董夫人也,则检得发钗二枝(据时雨函云:另护心镜一个、龙袍七袭,摺叠整齐,惟取起,即已破碎,只就将其可能者,及头发一束,共收珍藏,以留纪念)但在当时伍远资曾一度专往调查,问其族人何所据而指男女棺,为郑成功与董夫人。按之墓志,又无载明位置,殊属疑问。且圹内之棺,除乐斋公被盗挖掘后,自启二棺,并未被盗染指,苟谓为郑成功及董夫人。不应棺内如此简单耶?一说上述二棺,仍被盗所剩下之残物。若是,则被盗挖开之一棺,及自发之二棺,究竟为谁?吾人不敢断定矣。

五、被发掘之善后

事后,郑墓所得古物,均由郑姓族长取回,妥为保留。郑墓亦雇工再修被补,延至五月十五夜.复有盗挖掘郑西洲墓者,氏族人在墓地当场捉获,送往泉州司令部究办,然亦非正犯后则不知发落。当伍远资前往调查郑墓被掘事,志在采取些史料,以供其“延平全史”之参考幸而得一郑经为成功所撰之墓志,盖伍君曾费三五年之心力,而为得一见也。并闻将来拟将该墓志拓本,公之同好,伍军南安石井人,与郑成功为同籍,似此热心乡邦文献更有足多者矣。延平全史之成,企予望之!至郑克塽移成功墓附葬郑祖坟之墓志铭,世不多见,兹从日人馆森鸿《郑成功传》录出,藉供考证:

郑氏附葬祖父墓志铭

王父讳成功,字明俨,号大木,姓郑氏。先世自光州固始县入闽,居漳居粤之潮,至始祖隐石公,乃移居于泉之南安县杨子山下石井乡,遂世为南安人。数传至八世祖乐斋公,乐斋公传于野公,于野公传西庭公,西庭公传象庭公,象庭公传曾大父飞黄公.袢生王父,曾大父丈夫子六,王父居长。再传丈夫子十,父又居长。王父生于甲子年七月十四日辰时,卒于壬寅年五月初八日未时,享年三十有九,故明末赐姓封延平王,率众取海外台湾,开辟疆土,设立府县居之。父讳经,字式天,号贤之,嗣封延平王,生于壬午年十月初二未时,卒于辛酉年正月二十八日寅时,享年四十同王父俱葬台湾。岁癸亥,不孝克塽等,举国内附,挈眷入京,蒙恩封汉军公,念台湾远隔深海,祭扫维艰,具疏陈情,乞迁葬内地,奉特旨恩准。爰令弟克口,假回襄事。以康熙三十八年,五月廿二日卯时,附葬于南安县康店乡乐斋公茔内,并曾大父灵主,曾祖母翁,祖母董,母唐柩附焉。翁曾祖母生于壬寅八年十八日未时,卒于丙戍年十一月三十日己时,享年四十有五。祖母董,系明进士礼部待郎董讳飏光公胞侄女,生于癸亥年九月二十四日酉时,卒于辛酉年六月十六日己时,享年五十有九。母唐为明士士兵部尚书唐讳显悦公孙女,生于壬午年十二月十二日未时,卒于丙午年七月二十四日丑时,享年二十有五。王父生平事迹,先卜葬台湾,已悉前誌。兹第叙其生卒年月世系子姓,纳诸幽圹,用示后之子孙。王父子十,长即吾父,娶母唐氏先卒。次聪,娶故明鲁二郡主朱氏。次明,娶林氏。次睿,次智,娶洪氏。次宽娶林氏。次裕,娶王氏。次温,娶刘氏。次柔,娶洪氏。次发,女四。长适柯讳良,次适甘讳口煜,次适洪讳允中,次适明鲁王世子朱讳弘桓。父男七,不孝克塽居长, 娶冯氏史氏。次克口,娶许氏。次克均,娶柯氏。次克口,娶冯氏。次克商,娶赵氏。次克圻,娶张氏。次克口,娶刘氏。女六,长适黄讳肇隆。次适黄讳肇灿。次适陈讳逢泰,次适甘讳纯仁,次适赵讳继麟,次未配,自聪出者予一。克坦娶李氏,女三,长适陈,次适柯,次适洪。明无出,以裕之予为嗣,未娶。睿早夭,自智出者子一。克璋娶洪氏,自宽出者子一。克培娶朱氏,自裕出者子二。长克崇朱聘。头克俊出继与明为嗣,女一未配,自温出者子三,长秉模,次克圭,出继与发为嗣。次克杰,俱未聘 女一,未配。自柔出者于一,克玺未聘,女二长适洪,次适许。发亦早夭,以温之子克圭为嗣,不孝克塽子子三,长安世,次安邦,次安国,俱未聘。女二未配,克玺女二未配,克均子一,安甸未聘,克坺,女一,未配,余未艾云。山坐异向乾,兼己亥庚辰,庚戍分金,在南安县三十八都,土名康店乡。铭曰:鸿渐之麓,佳城郁苍。山环水绕,回抱宗罔。惟予先世,灵魂是藏。迨及父祖,远葬殊方。卜迁弃吉,归此故乡。祖孙共室,父子同堂。涣而得萃,于礼为常。联绵遗泽,浩荡恩光。长依北阙,骏发其祥。后人守之,永世不忘。 襄事承重孙克塽

孤哀子裕同稽首

期报孙克口等同勒石

作者成文于民国廿五年九月十一日,写于厦门夜眠迟楼

福建矿工开山取石,一炮炸出神秘古墓,专家:郑成功被冤枉百年

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视频。1959年的一天,福建金门金湖镇小径村,一群矿工正在开山取石,随着一阵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山体被炸开,但山体内部赫然出现了一座古墓,于是,矿工们急忙上报给文物部门,经过专家的现场考证,原来,这座神秘古墓的主人是朱元璋的世孙朱以海,也就是传说中的鲁王墓。福建矿工开山取石,一炮炸出神秘古墓,专家:郑成功被冤枉百年。

在墓室中,专家们找到了朱以海的墓志铭,上面详细记载了朱以海的真正死因,是死于突发哮喘,看到这里,现场专家不禁大呼:“郑成功被冤枉了百年!”另外,墓志铭上还清晰地记载了,明朝晚期,朱以海兵败,在逃到浙江沿海地区投奔郑成功,朱以海死后,郑成功还对其进行了厚葬,这些墓志铭,足以证明了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清白。

郑成功,字明俨生于福建泉州南安,是明末清初有名的军事家,1645年,明朝衰落之际政治腐败,然而,郑成功作为一代将领,内心十分不甘,1662年,他率部打败了长期盘踞在我国台湾地区的荷兰殖民者,最终在明代晚期,成功为国家收复台湾地区,但这样的丰功伟绩,郑成功却在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期一直遭人非议。据文献记载,明朝晚期明军力量薄弱,被清军打的节节败退,没过多久,声称固若金汤的紫禁城也沦陷了,为了能得到喘息的时间,明朝宗亲朱以海率领剩余大明军逃往了江浙一带。

眼看大明就要灭亡,明朝遗老开始一致拥护朱以海,希望在其带领之下光复明朝,朱以海眼见自身力量薄弱,便带领大部队投靠当时战功赫赫的郑成功,得到了郑成功的友好对待,然而,由于明清两军兵力悬殊太大,后来,明朝彻底灭亡,随后朱以海的死讯也被传出。清朝为了稳固政权,向百姓谎称,朱以海是被郑成功所杀,故意抹黑郑成功,因此,郑成功的形象在百姓心中荡然无存,更是成为了千古罪人。

百姓都不愿相信这个事实,他们认为郑成功不可能会做出这样的事,但苦于没有证据,无法解释,而墓志铭的出土,最终彻底推翻了这一定论。纵观历史,这样一位忧国忧民、一心为国的抗敌名将,却被误解多年,直到墓志铭被出土后,郑成功的千古罪名才得以洗白,真正的民族英雄终于得以重见天日。福建矿工开山取石,一炮炸出神秘古墓,专家:郑成功被冤枉百年。好了,本期内容就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欢迎在下方留言。喜欢的朋友记得点击关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