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己桥

戊己桥

戊己桥位于宁海县胡陈乡,东西向横架于胡陈港尾部的大麦塘中堡溪上,距县城23公里,桥北二里为西张村,桥南二里为田岙村,为宁海到胡陈、长街的古道,至今仍是力洋和西张村通向桥南车家村的交通捷径。

据《宁海县志》记载,戊己桥始建于清代道光戊申年(公元1848年),成于道光己酉年(公元1849年),各取起迄旧式纪年中的第一字作桥名,因名“戊己”。桥为跨海柱石石板平桥,初建时可通航。桥体全长150米,有48孔,又称“四十八洞桥”。后在建造公路时被填了一个桥孔,现仅存47孔。现桥体全长137.5米,宽1.65米,高2.65米。桥面由长约3米、宽约0.5米、厚约0.3米的三块条石并排合成,两端搁置在三竖一横一斜拄的条石桥墩上面,这样一孔一孔共47孔连成整个桥体。桥墩厚为0.35米,由长度为3-4米的长条石互相榫接而成。西侧桥头立有凉亭,亭内立有“戊己桥重修纪念碑”,记载了1999年西张村人鉴于古桥久经潮蚀,筹资3万余元,全面维修古桥的经过,后附众多捐资人名单。

戊己桥是浙东一座罕见的古代跨海长桥,至今已有169年的历史,现为宁波市十大名桥之一。2003年3月24日,被公布为第五批县级文保单位。2017年1月13日,被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末顺德府豫让桥,豫让名句是“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

豫让桥(直隶省内邱县庞家店)

豫让是史上五刺客之一,他的著名语录是: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

豫让是晋国人,曾先后待奉过晋国六卿中的范氏和中行氏,始终默默无闻。后来,他成为智瑶的家臣,得到智瑶的尊重和信任,被称为国士。智瑶讨伐赵襄子战败身亡,死后还受到头颅被漆成酒具的侮辱,逃入山中的豫让发誓要为智瑶复仇。他改名换姓,躲在赵襄子分封的邢邑,以待时机。

一次,他携带匕首,藏在赵襄子的茅厕中,意欲行刺,却被赵襄子发现了。赵襄子念他忠于故主,是个忠义之士,就把他放了。但豫让报仇心不死欲再次行刺,于是,他遍体涂漆,引起满身疮疖;口中吞炭,破坏了自己的嗓音;灭须去眉,改变了自己的容貌,只身潜藏在邢邑(今邢台市)之北的芦荡中。

有一天,赵襄子骑马到这里巡游,豫让便藏在石板桥下。马到桥头,蓦地惊叫起来,赵襄子惊呼:“必是豫让行刺!”手下卫士搜索桥下,果然是他。赵襄子说:“过去你也曾投奔过范氏、中行氏,后来又投奔智(瑶)伯,为何单单忠于智伯,为他卖命?”豫让说:“我在范氏、中行氏手下,他们以平常人待我,所以我用平常人的态度对待他们;至于智伯,他以国士待我,我所以用国士的壮举回报他。士为知己者死。”赵襄子叹息了一声,流着泪说:“念你是忠义之士,第一次杀我,我不记恨,把你放了;这次你又来杀我,我怎好再放你呢?”豫让知道赵襄子是一位宽宏大量的贤明君主,便对赵襄子说:“我听说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过去你宽赦我,天下没有不称赞的。今天我罪当处死,只请求把你的衣服用剑砍几下,以满足我为智伯报仇的愿望,我便死而无憾了。”赵襄子随即脱下衣服传给豫让,豫让举剑奋起,连砍几下,大呼一声:“我可以到九泉之下向智伯禀告了!”说完伏剑自杀而死。

后人感佩豫让一片忠心,就把这座桥称为“豫让桥”。《邢台县志》详细记载了豫让的事迹,豫让桥也就成为邢台名胜而闻名四方。可惜的是,豫让桥在抗日战争期间被破坏殆尽。

(来自华声论坛)

请问自己在家怎么做过桥米线

展开全部
  米线以云南小吃过桥米线最为著名
  过桥米线的做法
  所属菜系:云南菜
  原 料:
  鸡脯肉 、猪肚头、猪腰子、乌鱼肉、水发鱿鱼、油发鱼肚、火腿、香菜、葱头、净鸡块各20克 ,水发豆皮、白菜心、碗豆尖、葱、豆芽菜、蘑菇各50克,米线200克。
  制法:
  1.把肉料分别切薄片,有味的焯水后漂凉装盘;
  2.其余各料另锅焯水,漂凉后切段装盘;
  3.香菜、葱切碎和油辣椒及烫过的米线一同上桌;
  4.鸡油烧至7成热时装入碗中,倒入烧开的清汤,加调料上桌;
  5.食时先将肉片烫至白色,下绿菜稍烫,再下米线,撒少许葱花、香菜即成 。
  过桥米线的吃法
  过桥米线由汤、片和米线、佐料三部分组成。吃时用大磁碗一只,先放熟鸡油、味精、胡椒面,然后将鸡
  、鸭、排骨、猪筒子骨等熬出的汤舀入碗内端上桌备用。此时滚汤被厚厚的一层油盖住不冒气,但食客千万不可先喝汤,以免烫伤。要先把鸽鸡磕入碗内,接着把生鱼片、生肉片、鸡肉、猪肝、腰花、鱿鱼、海参、肚片等生的肉食依次放入,并有筷子轻轻拨动,好让生肉烫熟。然后放入香脆、叉烧等熟肉,再加入豌豆类、嫩韭菜、菠菜、豆腐皮、米线,最后加入酱油、辣子油。吃起来味道特别浓郁鲜美,营养非常丰富,常常令中外食客赞不绝口。过桥米线集中地体现了滇菜而丰盛的原料,精湛的技术和特殊的吃法,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过桥米线的起源
  过桥米线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的起源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过桥米线最初起源于滇南的蒙自县城。相传在城外有一个南湖(现在犹存),湖水清澈如碧,湖畔垂柳成行。湖心有个小岛,岛上不公有亭台楼阁,而且翠竹成林,古木参天,景色优美幽静,空气清新宜人,是附近学子们攻读诗书的好地方,有个书生到湖心的小岛去读书备考,但因为埋头用功,常常忘记吃妻子送去的饭菜,等到吃的时候往往又凉了。由于饮食不正常,天长日久,身体日见消瘦,贤妻十分心疼。有一次,妻子杀了一只肥母鸡,用砂锅熬好后送去,很长时间仍角温热,便用当地人喜欢吃的米线和其他佐料放入,味道很鲜美,收生也喜欢吃,贤惠的妻子就常常仿此做好送去。后来,书生金榜题名,但他念念不望妻子的盛情,戏说是吃了妻子送的鸡汤米线才考中的。因为他妻子送米线到岛上要经过一道曲径小桥,书生便把这种做法的米线叫做过桥米线,此事一时传为美谈。人们纷纷仿照书生妻的做法吃米线,过桥米线从此流传开来。经过后人的加工改进,过桥米线越做越好,越传越远。

云南特产猫哆哩酸角糕同酸角果派哪里不同呐,有区别么?

西番莲又名热情果、百香果,原产于美洲,它生长于海拔不超过1400米的野外,果实香气浓郁、甜酸可口,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正可谓是美味和营养兼备的健康水果。非常有幸的是店主就生活在中国出产西番莲品种最多的、也是猫多哩西番莲的产地~云南。
  酸角,又称算都、罗望子、罗幌子等,为苏木科,酸角属热带、亚热带常绿大乔木,该属仅含酸角1种,有两个类型:甜型和酸型。酸角树喜欢热带雨林气候,在云南广泛种植于元谋、元江、元阳一带。
  酸角果派,由酸角、白砂糖、高麦糖浆、琼脂制作而成。
  该产品时尚美味、天然绿色、营养健康、富有底蕴。

亚桥公益同行|这一次,我们重新定义自己

亲爱的公益伙伴们~

相遇在公益路上奉献力量的前行者

未来的路,有你们作伴,坚定的信念作桨

爱汇聚成不畏坎坷的小船

奔走在不同的民族村寨

建立火塘民艺教室,陪伴少数民族孩童成长

文化传承的各方爱心助力

汇成坦途抵达最有力量的远方

5.18-5.19 ,亚桥公益同行计划支持的火塘民艺教室项目学校增盈小学民艺教师杨秀美老师和文化社周羽、梁勇强两位伙伴参加了亚桥公益同行志愿者能力建设培训。

从江安顺,我们怀着期待的心前往,对于亚桥的期待,对于培训的期待。

安顺—从江,我们满载而归,收获知识,收获故事与感动,收获了公益路上同行的朋友。

热爱公益的心

培训过程中,知识与趣味并存,我们认真聆听黄寅老师的讲课,热烈的参与每一个环节。

通过对案例的参与讨论,我们区别慈善和公益,我们在做的事情肩负社会责任和使命,这是为乡村社区,为困境儿童,为民族文化传承的公益之路。

关于志愿者

志愿者的定义

认真做记录的小伙伴

从众人对于志愿者的定义和解读,我们剖析内心,回忆曾经的自己是不是一名合格的志愿者。从与受助人平等的视角去对话,给予尊重。学会换位思考,通过引导和挖掘其社会需求来检验我们的帮助是否真的是他们所求。在另一种角度思考,会发现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通过培训,将学以致用来提供更好的志愿者服务。

志愿者的服务不是为了让自我感动,也不是为了迎合受助人的各种需求。在这之中,我们学会甄选需求来引导,考虑到长足的发展,给受助人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欣赏性访谈带来的启发

▼▼

1

2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乡村社区和受助群体。在调研时,将欣赏性访谈与之结合,我们可以以乡村大事件为切入点,激发乡村社区居民的谈话兴趣来了解更多的乡村历史文化,同时与村民建立信任关系。村民是村寨的主人,而我们只是协作者。通过引导,让村民描述或者绘制出村寨的资源图,帮助他们梳理村寨的优势所在,重新识别和欣赏自己社区的文化和生活,通过挖掘培育,提升村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不仅能利用优势使得以持续生活,也能培养民族文化自信和集体意识,激发乡村社区的内生动力,陪伴支持社区共同探索共同成长,这就是我们一直想为乡村社区服务的初心。

生命影响生命的故事

点点烛光照亮了每一个志愿者故事。我们的民艺教师杨秀美老师分享在自己的家乡增盈侗寨坚守民艺传承,探索本土化的教学方法更有效率地帮助学生学习弹琵琶,激发学生唱侗歌的兴趣,就像是一颗努力散发光芒的星星用星辉播撒在这片她深爱的土地上。从她的身上,我知道星星之火一定可以燎原,点燃这个社区对于民族文化传承的热情,拥有守护民艺的力量。

我们每个人分享了自己公益路上的亲身经历与成长故事、经验方法,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机构,在不同的领域努力践行着,但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志愿者。彼此交流分享的经验教会了我们很多。至今记得一位伙伴说:我们不要一直认为是我们给予他们帮助,其实在这过程中也是他们给予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来帮助他们,这是双方对彼此的信任,所以这是一段平等且互相尊重的关系。是的,我们没有高低贵贱,我们互为平等,这才是我们倡导的志愿者精神。

收获与感谢

通过这次学习,清楚的认识到身为志愿者的我们所承担的使命,如何从更多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众生皆平等,用平等的眼光会看到更精彩的世界,它们或许藏在孩子内心深处,隐匿在老人深深的脑海里,藏在志愿者的肢体语言动作里......

公益路上,走得快只需要一个人,而走得远需要一群人。从江生态文化社正在一点点汇聚更多的力量,牵起更多人的手汇聚爱的海洋

欢迎公益同行的伙伴们来从江交流,和我们一起去往藏在大山里的村寨,探访不同民族学校的孩童~

感恩亚桥公益同行计划的支持,通过培训我们收获了成长和快乐,让我们重新定义志愿者这个美好的角色,同时也结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公益伙伴,感恩前行路上同行的小伙伴们!

以下来自于从江生态文化社志愿者伙伴的感想

关于我们